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时间:2024-02-20 15:41: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人们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城市滨水区就是在这一诉求下应运而生的。其既能够满足日常防洪和水利功能需求,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景观特色的生态系统,其一般位于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作为水陆之间的连接枢纽。设计师要以城市水域为中心,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并辅助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1滨水景观设计现状
目前,国外滨水景观设计已经居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态性。并且已经逐步将滨水景观设计延伸到自然资源保护、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层面。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主要被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升城市形象,并辅助以休闲娱乐功能。
2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近年来,设计师在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其防洪需求,更加注重对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回归自然层面进行延伸。设计师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学理念和美学理念的应用。比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对其亲水性、近水性和嘻水性进行考虑[1]。
3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3.1防洪安全原则
防洪安全是城市滨水区的基本功能。设计师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和其防洪需求进行设计。应用石材对防洪坡段进行设计,以达到防洪的目的,并给人以独特的视觉观感。设计师也可以应用花草、灌木、水生植物等进行植物景观塑造。
3.2生态原则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性原则。将环境要素和生态要素作为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避免对城市滨水地貌造成破坏,又能够达到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多重目的。
3.3空间层次原则
滨水景观立面设计包括硬质景观设计和软质景观设计。硬质景观设计主要依托了道路和平台的多层性,进行空间转化,创造空间高差,以达到立体视觉效果;软质景观设计是借助植物构造和配置,先堆土成坡,然后对其进行立体种植,以形成空间层次感。3.4景观统一原则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特点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确保整体风格的统一性。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对滨水景观节点进行放大,并将园林小品或城市地标纳入滨水景观规划中,进而向城市中渗透,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4滨水景观设计要素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要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要求。设计师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背景对滨水景观进行设计,使其满足水运运输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滨水景观设计也要满足人们的亲水性诉求,结合城市背景和市民需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民活动空间布局,创造和谐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营造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其次,滨水景观设计要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制美的目的。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点,具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水质涵养和贮水调洪等作用。设计师要结合区域要素对滨水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优美景观的需求,注重对其进行多维景观构造。第三,滨水景观设计要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滨水景观设计,赋予其文化特性。应用精妙的设计技巧对环境要素进行构造,以突出滨水景观设计的历史性和独特性[2]。
5滨水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
5.1滨水景观植物造景要素
设计师要结合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注重从颜色、大小、形态和线条等方面对植物进行搭配和选择。在植物景观配置中,设计师要综合视线景观角度转换需求进行色彩的搭配;利用植物群体构成和植物间协调性,达到良好的造景效果;通过形状设计,提升植物造景的协调性,并起到视线支配作用。
5.2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原则
首先,根据滨水景观设计要求和功能性诉求,对植物种类和种植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其次,遵循植物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应用适合的植物。并对现有绿化基础进行应用;第三,结合季节变化对树种进行选择,确保四季景观搭配得宜。第四,设计师要将艺术构图思维应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注重韵律空间构造,并应用透景和借景等多种造景手法,通过比例尺寸搭配,以达到优美和谐的艺术效果。
5.3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形式
滨水景观植物造景,既要满足滨水景观设计的空间性要求,又要满足避暑、防灾和生态等功能性诉求。同时,要注重孤植、组团、带植、疏林等造景形式的多样化。孤植,即对乔木或者灌木进行独立种植,使其作为视觉焦点,达到开阔空间的效果;组团,即将各种植物形式以组团的方式进行种植,使其作为滨水景观主题,达到开阔的空间效果和通透的视觉效果;带植,是指连续性的大型植物区,其功能性比较强,为了满足遮阳和环境保护需求。其一般被应用于护岸林和滨水步行道种植中;疏林,将草坪和低矮灌木作为基础,并用乔木对其进行点缀,其一般被应用于亲水性滨水景观设计中[3]。
6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6.1国内案例分析
笔者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例进行分析。设计师以绿色河流生态廊道为基底,并设计出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500m红色飘带,其中包括步行道、座椅、乡土植物和灯光等基础设施,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也使城市环境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
6.2国外案例分析
笔者以多伦多滨水长廊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滨水区第一路段长度和宽度别为925m和94m,地面采用马赛克式黄岗岩进行铺设,路两侧设置有成排的枫树、座椅、垃圾桶和摊位等,供人们休闲和乘凉。设置有一个方圆184m的公共空间和宽9m的行人专用区,一直延伸到水滨长廊。同时,设计师将具有加拿大本土特色的枫叶以铺地形式融入水滨长廊设计中。该设计是优雅公共滨水景观设计的代表。7结语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体文明的象征。设计师要注重结合城市特色,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要求,为现代化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冼宁,赵芮兴.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J].设计,2015(13):125-126.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垂直生态过程水平生态过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景观生态规划(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则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深入和细致,更多地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观生态系统。
2目前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局限性
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中,更多的是从单一的水平生态过程或垂直生态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而针对二者融合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到的很少,一方面由于景观规划过程的复杂性,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上规划容易使设计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时间上的自然演进和空间上的人类开发在选择平衡度上难以取舍。而现阶段社会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注重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融合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这种融合不仅要考虑景观规划之后的生态持续性,还要考虑符合人类开发的可利用性,同时满足人类使用的需求和生态延续的目的。
3摩尔广场简述
摩尔广场占地面积4英亩,距今已有220年的历史,是威廉克里斯摩斯1792年为卡罗莱纳州北部的罗利市规划的五大广场之一。在现存的三个广场中,联合广场(Union Square)现已成为卡莱罗纳州首府用地,纳什广场(Nash Square)则成为19世纪的漫步花园和纪念广场;但是摩尔广场始终是一片公共绿地,深受罗利市民喜爱,并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如今罗利市人口是初建时的400多倍,人们对公园绿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摩尔广场的存在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但最初规划的公共空间网络却已退化了50%。在摩尔广场周围繁华的城区,包括儿童博物馆、公共交通系统、历史名城市场、热闹的餐厅、酒吧和咖啡厅在内的地区,这种需求的增长显而易见。
4摩尔广场案例分析
4.1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融合应用
场地设计的切入点是针对水平生态过程对整体景观格局进行简单干预,在此基础上再融入细部中的垂直生态过程,增加摩尔广场空间丰富性的同时,保证广场内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植被得以保护、雨水得以收集、生物得以多样。
4.2 水平生态过程打造景观格局
尽管摩尔广场的物理特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作为公共空间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历史风景的规定改建广场以提高其公共性能。但是这块城市瑰宝正在走向破败,急需改建以适应罗利市繁荣的城市生活。摩尔广场的整体规划是基于其最独特、最显著的特点设立的,通过打造中心城市地形拓展其空间上、经验上和规划上的范围。这一设计特征将从功能上和视觉上将广场划分出几个特别的空间,满足更多人群的要求。中心地形概念巧妙的打破了传统的棋盘式道路结构,充分激发了广场的潜力,增修了36%的道路,可占用阴影面积增至原来的2.5倍,树林覆盖面积增加了39%,专用休息区增加了10倍,原生栖息地扩大至原来的3.45倍,同时保持95% 的地方视野开阔。这种简单的干预将广场功能拓展到最大化,在这块4英亩的广场上,人们将有更多的娱乐选择和体验,这样的户外环境将占地面积和多功能 花园放在首位。广场将成为一个多维度的开放草地,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绿地,既可用于紧急避难,还可用于休闲娱乐场所。
4.3垂直生态过程打造细部设计
摩尔广场项目在垂直生态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对植物根部的破坏,仅把花槽移除以增加景深。现有的铺路材料将被回收用做新广场内铺路图案的材料,这样可以举办大型表演和即兴表演活动。广场地形有很多是自然形成的,北面的缓坡成了天然的露天竞技场,人们还可以在那里沐浴日光,欣赏美景。规划还设计了一系列可持续项目,比如:将雨水收集到雨水花园、在自然区增加生物栖息地等,确保该设计有利于生态系统,同时打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和赏鸟胜地。
4.4 水平与垂直生态过程的成果
摩尔广场项目设计中秉持可持续性原则,这包括一系列元素,例如:长期的树木管理、场地规划和选材。对现有树木的保护和寿命的考虑帮助完善了项目的各个方面,从而引发出一些创新的设计,如抬高路面,利用墩子做成边缘系统保护 树木保护区,嵌入中央地貌内的地上基础设施核心和景观动态循环系统。保护性建设技术可以保护历史悠久的橡木围,同时赋予广场更多的占地和娱乐空间。
5 结束语
不同的生态景观设计在尺度上和地域性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项目尺度较大,采用在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整体景观规划,将景观格局和整体的水文、地形、植被综合考虑,注重水平生态过程和垂直生态过程的综合应用。摩尔广场景观规划项目尺度较小,采用先打造大的景观格局完善水平生态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入细部设计完善垂直生态过程。但在塑造景观生态过程中,考虑了地域景观在未来发展演进的垂直生态过程和人的活动进入地域景观之后的水平生态过程。在建立合理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逐步考虑土地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人类活动规划等一系列景观生态过程。这种景观生态规划的过程都是基于对未来地域生态环境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遵循自然优先原则、可持续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对景观进行有目的的规划设计,将景观生态过程中的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有效合理的融入到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以保证景观空间格局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时间格局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章俊华. Landscape 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3-114
[2]王云才.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J].地理研究,2012.28(2):284-292
[3]曾辉,夏洁,张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2013,23(4)
[4]里尔.莱威,彼得.沃克著,王晓俊译.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庭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
关键词 植物配置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背景
植物配置设计是我三本综合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后续的景观设计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运用植物生态学理论和园林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来创造各种不同艺术效果的园林空间,它要求在了解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出与景观设计思想、立意相一致的各种空间,创造不同的氛围。植物配置设计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如何结合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适合广西地区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课程教材
目前,国内一些理工类、农林类及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课程名称各有不同,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植物造景设计、园林植物景观等。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侧重点也有差别,如农林类院校多从植物的生态习性角度进行内容安排,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及艺术类则以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适合广西地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教学的教材。
1.2 没有合适的实习场所
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识别、植物观赏特性的了解和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艺术的了解, 而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有温室、花房、花圃、苗圃、树木园、市内各种植物配置类型绿地,而我校目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完善,仅靠校园植物和为数不多的几个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有必要对周边的一些植物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结合广西乡土地被及其特有植物掌握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原则及配置方法,同时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宜培养实用型人才
我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介绍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然后教师介绍一些优秀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设计,并没有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明显背离了学校的培养目标。
2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 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以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环境中的植物又是创造和谐、生态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有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和设计创新能力,并掌握环境与建筑空间、环境设施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及项目工程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我们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植物配置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能够识别当地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2)能对不同类型绿地中植物景观的优劣进行评估;(3)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设计项目;(4)能够举一反三,对外地的植物配置进行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习教学及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完成。
2.2 教材的选择
目前,大部分农林类院校使用苏雪痕主编的《植物造景》,该教材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植物景观资源概况,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北京、杭州、广州三大城市的植物造景特点,以及分别介绍了植物与建筑、水体、道路的植物配置原理和原则,同时对岩石园的植物造景进行了介绍。但该教材它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植物造景进行编排的,针对某区域植物特色造景的实例也比较欠缺和不足,造成学生在对外地植物不了解的情况下,课本中的案例分析难以引起共鸣,即使学习和了解这些实例后,也无法与本地植物相联系,自如地运用到本土的园林实践项目设计中去。因此要想将广西地区的优秀的园林植物资源得以推广,需要有专门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教材,于是本次课程教材的选择以自编讲义为主,其它参考书为辅。只有将本地的植物进行灵活的配置,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进行其它地区的植物配置设计。
2.3 增大现场教学环节,扩展实习场所
由于我校校园植物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针对现有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苗圃、树木园、公园、各类公共绿地来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园林植物景观的手法。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去各个有代表性的场所进行实地讲解,让学生们通过对本土的优秀的设计实例进行了解,从而掌握住园林植物景观的方法和程序,然后举一反三,在后期的专业采风、城市考察环节去其它地区时实地讲解其它地区优秀的植物配置实例,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
3 总结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确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在就业岗位以及专业学习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定,有重点地进行地方特色植物实例项目的练习,以掌握设计技巧和规范为主线,采取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现场讲解等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使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然后举一反三,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2] 王建兵.基于地域特征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惠州学院为例.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
[3] 陈婷.高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课程改革探讨.科技信息,2011(15).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功能;植物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livabl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and refuge of high-quality; i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 of urban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area functional design, as well as the design ideas of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roads, facilities, greening and water.Key words: urban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function; plant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一项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活动,是一种包括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 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其范围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维护等。
小区景观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能动行为。从宏观意义上讲,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对未来小区景观发展的设想与安排,是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的过程与行为。从微观意义上讲,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由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具体地说,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对小区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对景观要素进行合理地布局与组合,是景观既有使用价值又体现审美价值的行为过程。
2、居住小区景观的功能化与人性化设计
2.1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传统、民族、现代化与世界化的结合。居住小区应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从历史传统文化和人的心理、习惯等各个因素考虑,注重小区居民的日常交流和户外活动,充分处理好功能化与人性化的关系, 满足居民因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文化观。
2.2 重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特色。在商品经济时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该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小区所在的地理环境、人文、社会背景找出小区的特色所在。增加易于识别的、具有艺术性的设施小品,给居民创造宁静、优美、舒适宜人的休息和交流空间, 使居民在心理上放松自己,缓解压力,迎接新的挑战。
2.3重视小区景观设计的立体化设计和景观元素的整合。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决定了居住小区的密集型用地现状。居住人口数量大与所需绿地空间面积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将绿地空间向立体化方向设计,成为必然选择。绿地空间一体化不是简单地在房顶、阳台上种花种草,而是小区规划的初始,就要加入开放式的多层以绿化为目的的建筑元素。这样,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空间选择, 而且, 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绿地的面积。
3、居住小区小品设施设计
设施小品是辅助小区建筑的一系列公共设施,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它既简单实用又美观与和谐,同时在小区景观中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它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空间的同时,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特征。设施小品在布局上一定要注意和整体环境的协调。在设计时,一定要先对环境特征、文化传统、空间、小区景观等方面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然后确定设施小品形式、主题、材质、色彩、尺度、 比例、状态、位置等,使其和环境协调统一。
4、经典案例分析
小区位于广东省某市金沙湾观海长廊西边,东临观海路,南临规划路,西临海湾路,北隔海阳路与金沙湾四期相望。地块现在小区东边的观海路为主要的交通道路,其余三个方向的道路还未建设,用地基本呈方形,地块方位是南偏东27度,项目占地总面积为80319.3平方米,规划净用地面积为65385.0平方米。
强调以人为本、社区与城市共融、资源共享(把自己收集的一些内容通过一些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和谐社区。充实表现小区的地理位置,强调小区与外部观海长廊的交流和渗透(低浓度溶液中的水或其他溶液通过半透性膜进入较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景观的上依照共享原则,采用大景观规划理念,将小区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景观体系中,经过2.5万平方米的小区中心园林连接城市与居住区,从而形成密不行分的整体景观。
4.1规划设计
根据小区地理位置和自身的现状条件,联合用地现状,合理部署居住、公建及绿地。小区位于观海长廊西岸,在景观设计上从城市这个角度去考虑,把海景引入居住区,并很好的延续,为城市所办事。在建筑部署时尽量的加大建筑间距,并做到南北的通透,使小区内部形成一个内庭院。建筑物本身经过层数的高低错落和不一样的户型组合方式避免了建筑的单一化。
由于地块东面临海,海边并有接60米宽的观海长廊绿化公园,最大限度地应用海景资源,建筑采用周边式、中心大花园的规划结构。本方案(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首先将东面的建筑界面打开,部署2-3层的商铺和会所,既形成大气的入口会所,作为小区的主要步行入口,又可以将观海的视线引入地块内,使西、北面的住户可以较为开阔地看海。地块的南面建筑采用点式的部署形式,使整个小区的空间形态更加通透、生动和活泼,并一定角度部署,能更大限度地看海。整个小区绝相当多户型都可以看到海景。1-2层的商铺沿街四边部署,更好地实现地块的商业价值。
4.2生态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上,与海的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相呼应,强调滨水风情的亚热带风格的渡假式园林。充实考虑了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天然海岸线,金沙湾观海长廊上的长绿林木和草地和点缀此中的景观植物,联合用地内部的中心大花园,在景观设计上强调会所与内部园林在空间和功能上的衔接,从而达到内部步行空间的完整性和差别性。再者,应用半地下室的高差,联合园林内部的泳池、水体,既使中心大花园在景观层次上有所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又可把园林景观及光线引入半地下车库,经过对景观空间的合理组织,使社区成为一个流线生动的完整景观片区。
在休憩线路设计上,充实考虑建筑整体,以建筑空间表现景观层次,将活动范围由中心景观区扩展到组团景观区,使人的社区活动范围倍增,并且提升了组团景观的应用效率,并实现了景观空间之间的渗透(低浓度溶液中的水或其他溶液通过半透性膜进入较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和延伸,绿化设计中,中心景观重点选用常绿乔木、开花乔木、丛生草本植物,注重植物的原生状态,模仿自然野生的效果,突出绿化的质量。植物选用上强调乔木与灌木,社区周边选用攀爬植物以形成遮蔽的效果,强调花卉的季节性和植物的安全性。
4.3道路系统及竖向设计
采用人车分流、小区内部平时无车辆进入的原则,创建安全便捷的小区通行系统。机动车经过社区道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或停在组团露天车位上,可行达到人车分流。小区的消防道路可到达组团的任何角落。小区主入口以人行出入口为主,次出入口设人行和车行出入口。整个小区内部设置约4.7万平方米大型地下停车库,停车位比例按小户型户数可达到1:0.67,以处理小区日益紧张的停车难题。用地现状地势地形已平整,无明显高差。根据沙湾控规,道路竖向设计采用向四周分散排水的原则。地下室上面中心花园的规划室外标高分两部分控制在8.0米、6.6米(覆土1.2~1.6米);为使行人、车辆能有充足的坡度进入中心花园,必要时可在行人、车辆通道范围内适当降低地下室高度。
5、结语
综上所述,小区景观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能动行为。是以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进而设计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空间的一项活动。以科学为核心,以艺术为形式,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方向,目的是为城市小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更易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上文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景观功能化设计的内涵、原则、以及环境、建筑、道路、设施、 绿化和水体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郭淑芬编著.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4.
[2]王国斌,张斌编著.景园设计 [M].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3]郑宏编著.环境景观设计[M].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关键词:景观桥;景观设计;改造
前言
桥梁景观是桥梁建筑艺术、桥梁美学的具体体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法国境内著名的加尔德水道桥(图1),建于公元前63~13年间,该桥历经2000多年,其魅力依然不减,是当地一
处极美的景观。再如我国建于公元595~605年的赵州桥(图2),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国外许多桥梁的建造都注重考虑桥梁景观效果, 无论是大跨径桥梁还是小跨径的人行桥都如此,从而建造了一座座既满通功能又具有景观价值的桥梁。尤其在城市河道桥梁的景观建设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捷克布拉格河上的桥梁(图3)都是拱桥,而每座桥梁的造型却不雷同,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再如爱尔兰都柏林利菲河上的桥梁(图4),桥梁造型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类似这两个城市河道上的桥梁景观建设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图1加尔德水道桥 图2 赵州桥
图3捷克布拉格河上的桥梁图4 爱尔兰都柏林利菲河上的桥梁
1 桥梁整治工程的背景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的同时,愈来愈关注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因而景观设计也开始为人们所熟悉。桥梁等大型工程建设,既要抓质量又要重视景观;不但满通功能的要求,而且要与周围环境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一座座风格各异的“艺术品”。
然而,东莞市虎门桥梁外形设计较落伍,立面陈旧,仅体现结构的交通功能,忽视了桥梁的景观美学设计。虎门桥梁的现状与运河周边日益靓丽的景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桥梁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功能,更应融合于桥两岸的自然风貌之中,传承历史的同时也应反映东莞的现代面貌,我们必须运用现代桥梁景观美学的设计方法对该桥梁进行综合设计,使之真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桥梁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
景观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从而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舒适的环境科学和艺术,景观美学特别注重“景”和“情”,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其衡量的标准 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共鸣。
所以,桥梁景观设计的前提是认清河沿线的环境氛围即“意境”。从每座桥所处的“意境”出发,考虑与周边的建筑环境协调统一,体现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从周边环境的建筑风格、河岸园林景观和桥梁结构分类概念入手进行方案的设计。
另一方面,桥梁景观设计也要注重桥梁本身的统一协调性,在结合道路、交通条件合理规划,统筹布局,以满足经济安全的要求同时,要将规范的抽象的语意转换为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符号,塑造出独特的,具有传播和感染力的,易为公众所接受的桥梁整体视觉形象。最终使得桥梁不仅要融入到桥梁四周的景观环境中,更应融入到该区域的城市中,实现真正的统一与协调的景观。
桥梁景观的设计步骤:
(1)考虑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目标等因素确定桥梁总体形象的定位;
(2)依据桥梁所属区域的总体形象定位得出概念进行图式化处理;
(3)确定桥梁景观的标志色及主体的标志性组件依据上述结果进行设计;
(4)桥梁其它景观元素的如驳岸整治、园路、公共服务设施与小品等的统一设计;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分别给予详述。
3东莞虎门桥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3.1虎门桥驳岸整治设计方案
桥附近原有驳岸样式过于单一,基本上以混凝土和浆砌块石为主,景观效果较差,为了美化视觉效果,故而决定工程技术了该桥梁驳岸整治的风格应体现出城市的现代风貌,以使桥梁景观设计与周边高尚写字楼、宾馆等建筑风格相吻合。因此较多的运用现代较强的材质和造型,以充分体现出了滨水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亲和力。无论远观或近视,其柔和、优美的形体配合运河能体现出极强的亲和力。
3. 2 园路设计方案
园路对于整个运河桥梁景观美化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桥梁复合景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对景观的感受并非是各个景观片段的简单叠加,而是景观在空间、时间多维交叉状态下的连续展现。为了展现桥的繁华景致,区域内的运河景观园路按照各个景点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材质,连接硬地集散空间的主园路采用砖石结构园路铺设。造型选择上,主园路以自然流畅形式贯穿整个区块,支路、小路则采用迂回曲折的环绕间。见图5
3.3桥面系
大桥桥面系主要是由桥面路灯和防撞护栏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对桥面行车起到安全保护和引导作,是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融入大桥时所接触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融入大桥时所接触到的重要围合空间。路灯造型简炼,布设于桥面系两侧,使桥面空间完整、明朗,与桥面系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防撞护栏采用砼制结构,造型大方、稳定与大桥的颜色统一和谐。桥梁栏杆采用竖直线与波浪线结合的造型,不锈钢材质,如图6所示。栏杆的间隙有一种透明感,使整座桥的空间放大,立面上的直线,与桥面的弧线形成了一种反差,从而使桥面的空间产生交互和变化。波浪线所呈现的自然,抒情和浪漫与主桥的大小拱优美曲线相呼应,主题和谐一致,在碧波荡漾的洛水映衬下生动美丽。
3.4色彩
大桥色彩是影响桥梁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大桥外观形象和展示桥梁个性的直接表达。同时,大桥存在于周围环境之中,而环境中的色彩直接影响桥本身。大桥位于宽阔的水域上,背景是一片蓝灰,两岸是宜人的自然风光。为使大桥突出于环境之上,采用白色作为基调。白色象征纯洁和清新,主拱及拱肋间横撑采用白色,白色会在桥梁空间留下简洁的印象,可以使拱形更清晰,映衬出主拱优美的空间造型。栏杆以光洁明亮的不锈钢材质配以连续优美的波浪纹,与主桥意境和谐一致,连续流畅的美感较强。无论是在白天的阳光下,还是夜间灯光的照射下都熠熠生辉,充满活力。
3.5 桥梁夜景设计
桥梁的夜景设计是桥梁日景效果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桥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桥梁夜景景观美学的设计,使桥在城市夜景中突现出来,把桥梁的景观全天候地体现在景观长廊中。
桥的夜景设计主要根据桥梁结构,通过布置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亮度和不同颜色的照明器,产生具有强烈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夜景效果,映射出不同时空环境下的灯光效果。
4、结束语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景观观念的不断增强,桥梁景观美学的迫切性不言而喻。本文提出桥梁设计应包含桥梁景观设计,应把桥景、地景和城市景观三者组成的复合景观统一考虑,纳入与工程设计同步,努力创造出融实用、美观、和谐、环保于一体的建筑作品。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滨河绿地;表达方式;香水河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8103
1 引言
在当前的城市滨河绿地中,文化的因素其实并不是格外的突出,这是因为城市滨河绿地更强调的是其休闲性和生态性,讲求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很多要素既可以说是文化,也可以说是生态,因为这两者在城市滨河绿地中结合得非常紧密[1]。
2 项目背景
香水河位于南海新区的中心位置,沿岸景观绿地面积大且滨海条件优越,实测80 m干渠当年最位1.82 m,最低潮位0.88 m;根据水文资料提供最位2.05 m。本次设计位于香水河水景轴线及滨江水韵体验环上。
3 规划层面
在规划的层面,需要从大方向来把握地域性文化,在这一步主要有以下几个工作需要完成,包括了原始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处理工作。
3.1 资料搜集
搜集和挖掘文化材料是表达地域性文化的第一步[2],没有材料就做不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文化材料其实也可以分为场地内和场地外2种,场地内的文化材料是珍贵的,这种文化材料最为贴近场地的历史,有着前后的传承,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在设计场地内没有明显的文化要素时,则应该转向寻求当地的文化要素。
3.1.1 设计场地内文化材料搜集
所谓的设计场地,可以认为是红线范围内的场地,但也可以稍稍地做一些延伸,比如说在出现设计场地和外部环境一体化、同质化的特征很明显时,显然就需要将这个设计场地的概念延伸到整个同质的区域[3]。此次设计的香水河的西岸,位于滨江水韵文化体验环上,周边用地性质主要为科教用地,场地周围为科教文化气氛,可以将场地打造成科教与娱乐共生的活力文化水岸。
3.1.2 场地所在地域文化材料搜集
在场地内的文化材料缺乏利用价值,需要利用更大范围的文化要素来充实设计方案,或是场地的特殊性导致其需要来承载整个地域的文化时,对整个地域内文化材料的搜集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地区,开发其历史文化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香水河所在的山东威海自古就有“文登学”的美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登这方重教尚文的水土孕育出了“崇尚文化、崇尚人才、崇尚知识、崇尚奉献、崇尚业绩”的优良精神品质――文登学。文化性是城市名片的内在灵魂,文登学作为威海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充满代表性的地域性文化。城市的滨河区域最直接地反映了城市的面貌,有水的位置往往是城市最具有风情的区域,对该区域的开发使其成为城市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4]。滨水绿地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形象,将选取文登学为主要的地域性文化引入本次滨水绿地的设计中,将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通过城市景观形象展现出来。
3.2 文化材料的总结概括
在进行好前两步的工作之后,需要对具有可行性的文化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概括,这种概括是精华性的、浓缩性的,往往是对设计的文化主题的定位。这种定位通常会被概括成简短的若干句话。比如,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就以文登学“崇尚文化、崇尚人才、崇尚知识、崇尚奉献、崇尚业绩”和新文登学“自强不息,和谐向上”为主题,传承古老“文登学”精神,赋予“文登学”精神以新的价值观。由文化材料的总结概括结合场地的生态性及功能性提炼出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策略(表1)。
4 设计层面
设计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经过选择、分析和提炼的文化材料尝试表达出来,是从内容向形式发展的重要一步。
4.1 具体形态化的表达
这种方法是将文化的材料进行了完整而具体的展示,用还原文化素材具体的形态的方法来向体验者传达思想。
设计提炼的地域性文化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 “文登学”精神。将它以具体的形态化在场地中表达,所以本案设计主要节点以“文登学”三个字为造型,设计出独具文化内涵的活动空间,三个字皆提取于东晋时期山东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图1、2、3、4)。
文――怀古思贤,包括:活动广场,怀古思贤展廊,入口设有树阵,疏林草地,自行车慢行道以及漫步道等。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茂密的疏林草地及树阵,让游人充分体验出“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境界,将成为该景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图5)。
登――乐活休闲,包括:政通活动广场,黄金海岸,沙滩排球场,休闲咖啡厅,林荫漫步道,自行车慢行道,儿童攀爬墙,BBQ观景平台,观演台等。攀爬墙的设计根据儿童的心里生理特点设计的新型室内玩具,它弥补了现有教具的不足,可很好地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和探险意识,深受儿童的欢迎。同时在黄金海岸区域游人可感受到岸坡舒缓,沙细水清,在这里可以欢笑嬉戏,打球漫步,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图6)。
学――动感活力,包括:滑板体验园,滨水漫步道,阳光草坪,背景林,生态停车场等。滑板体验园设计就像是极限运动本身一样,似乎与我们的生活距离很远,但热衷它的玩家却可以从其中体会到常人无法体会的乐趣。滨水漫步道让游人最大程度的亲近水、感受水,饱览“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优美湖畔画卷(图7)。
4.2 符号造型装饰的表达
符号造型设计就是经过艺术化,抽象化的造型设计,将所传达的文化含义包含在景观之中向体验者传达。包括了尺度较大的抽象性雕塑作品和常能见到具有接近人感观尺度感的小品。在“文”主题绿地中将“文登学”内容及精神刻画在装饰小品上陈列在“怀古思贤展廊”,这种类型的雕塑小品常常出现在各种类型的绿地中,在一些普通的、不起眼的位置,这些位置虽不如主要的中心景观这么显眼,却是最广泛、最贴近人,在不经意间就拉近了和人之间的距离,直接将文化展现在游人眼前。这组小品还和实用的室外家具结合起来,可以作为室外座椅供游人休息,吸引游人停留,很好地提升了其景观性和趣味性[5](图8)。
4.3 抽象隐喻的表达
这种表达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表层的表达,开始注重于从更加隐秘,更加内在的角度来展示文化。本案在“登”主题的绿地景观中设计的攀爬墙是一个很好的对“文登学”文化的隐喻表达方式。攀爬运动作为活力运动符合设计对“登”主题景观中要打造活力文化水岸的设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如今,新时期赋予了“文登学”“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新精神内涵(图9)。
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规划设计在满足大学科技园区里的科教与娱乐共生的活力文化水岸这样的功能体验的基础上引入威海市的历史文化“文登学”传承古老“文登学”精神,赋予新时代“文登学”崭新的价值观,打造新的体验功能,对景区进行优化和提升,构建聚游憩运动、文化感悟、功绩展示于一体的复合式滨水景观绿地,在场所与人之间产生互动的交流关系,以达到使用者在满足功能基础上的更高精神追求。
5 研究结论
在现代的城市滨河绿地景观的设计中,要依托于城市的地域性文化,依据各方面的要求,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增加设计的深度,增强场地的识别性,增加方案的个性,避免建设重复的、毫无新意的城市滨河景观。由香水河西岸滨水绿地规划设计引入地域性文化总结出的思路和方法如下。
(1)搜集文化素材时首先考虑尽可能保留场地内原有的,留下历史痕迹的建筑、遗址等并加以保护、改造和使用,重点在于重新发扬其原有的文化历史。其次,在设计场地内没有明显的文化要素时,则应该转向寻求当地的文化要素。
(2)在选择要表达的文化一定要和场地具有契合性,两者之间至少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3)提炼文化精神内涵,在寻找合理的方式来表现文化时,一般会抓住一个方面进行深入,避免面面俱到而毫无重点。同时需要结合场地的功能需求、生态需求以及游人的体验需求提炼出设计策略。
(4)表达方式视场地而定,可以通过具体形态化的表达方式展现,可以通过造型符号类雕塑小品的展示,也可以运用当地特色材料如铺装材料、植物材料,还可以运用某些抽象隐喻的表达方式等。
6 结语
城市滨河绿地和其他综合公园一样,就是一个表达的载体,地域性文化就是其内容,目的就是运用合适的形式将地域性文化表达出来[6]。或许都是简单地置石、种树、设置小品,但对于不同地区的场地,就会有不同的含义,如何让当地的地域性文化寄托在设计中,而且让别人感受到用意,并且表达方式不落俗套,不生硬,不矫揉造作,表达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 琳,杨京燕.传承文化、重建湿地:义乌五公园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2):79~81.
[2]张秀莲.浅析阜阳市南城河景观规划设计[J].工程与建设,2010,24(4):466~467.
[3]李晓储,裴建文,赵御龙,等.扬州市古运河生态环境林观光休闲型绿化模式营建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4):4~6,39.
[4]王立国.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分析[J].建筑设计,2011,20(4):376~377.
[5]董 俊.武汉市滨水文化景观之滨水码头改造与再创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从世界范围来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迅速崛起,工业社会的日渐衰退,出现了“逆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现象。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中的传统制造业比重日益下降,新兴产业逐渐取代传统的产业门类。制造业、仓储业与运输业逐渐衰退和退出,而科技、信息、金融、贸易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日趋成为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的主要职能。其次,随着生产技术、运输方式和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导致城市局部地区的建筑、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与老化,出现功能性的衰退。
因此,我认为在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建筑节能减排设计和建筑可持续利用的趋势中,应该更多的将研究方向设定在对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性建筑设计与改造的方面。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论文的机会,能够学到一些指导后工业城市更新中建筑设计方面的一些指导原则。通过研究一些后工业城市改造的经典案例,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以期有朝一日能在国家的后工业城市更新改造建设中得以运用。
在中国,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很多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工业生产机构与仓储设施被废除或被转移到城市新区,而遗留下来相当数量空置的工业建筑和荒废的工业用地。再者,原先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建筑,由于城市的扩张,现在占据了新城市版图的重要位置,造成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土地区位价值的变化还造成级差地租现象,表现为城市用地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不合理性。因此,无论是城市中衰败的工业区还是衰败的工业城市都势必面对城市更新的趋势。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住宅、商业区、社会公共场所等等一切都变得日渐拥挤、狭小和短缺,城市往往向其内部与周边寻找空间以增加密度和体积的方式容纳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行为,这是城市面临全面更新的原因之一。
在工业遗产的保护的实施层面,巨绝大部分工业遗产不是文物,不能通过文物保护的途径去实现,所以工业一场保护在我国当前是缺乏法律依据的。怎么讲他们保留下来?工业遗产是附着在工业用地之上,所以现在许多工业城市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实现对有价值的工业建筑物的保护。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先确定有价值的构筑物和建筑,制定保护名录,把保护建构筑物比较集中的区域,参照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的方式,划定为工业遗产保护区。并将此作为今后城市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土地一级开发室将工业遗产保护成本,土地污染成本计算在其中。比如首钢,北京焦化厂的工业遗产保护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考虑到工业企业搬迁之后,将以往的工业用地转化为满族城市新功能的用地,虽然还是以开发建设为主,但希望在开发建设的工程中通过有效手段留下一些有价值的遗产。上海对于工业退出城市中心区后,推行的工业用地更新模式是“3个1/3”的政策――1/3保留,1/3改造,1/3开发。正是这个政策的引导下,上海才出现很多利用工业厂房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大大小小已经有70多个,对上海创业转型和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空间。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工业用地更新的实例中,几乎各种产业都有。例如机械制造厂,纺织厂,食品厂,印刷厂。在城市中心的企业以食品厂,印刷厂,弄堂工厂这类小规模的工厂居多。城市周边则以焦化厂,化工厂,钢铁厂这类的大型工厂居多。
这些场地更新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在不断扩大,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强度虽然不高,占地面积又很大,很多城市道路无法穿过,对城市的交通影响很大,污染对城市的影响也很严重。从城市的发展角度来讲,企业也希望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来自城市与企业上方面的需要,促使了这些工业企业的搬迁。
我国目前在工业一场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的法律法规。首先大量的工业遗产不是文物,本身没有法律身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工业遗产只有13处,还有一些“优秀历史建筑”或“优秀近现代建筑”中的工业遗产,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还有大量的工业厂房价值没有那么大,无法列入各级保护当中去,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应该提倡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这就需要在工业用地更新中通过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来引导。
其次,目前厂房改造多处于“违章”的状态。因为土地原有的用地性质是工业,但建筑被改造之后,建筑用途,规模都改变了,与目前土地和城市规划管理政策存在矛盾,无法办理相关的手续。其次是目前的改造多是由艺术家自己设计施工的,没有按照相应的建筑规范来执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典型案例分析
坐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市中心的伯利恒钢铁厂改造工程是后工业城市景观改造的一个突出工程实践。该项目是一个综合项目,其设计融合了伯利恒钢铁公司旧厂区的特点,极具工业气息,是近年来美国工业重建工作的典范。该项目的设计人员对占地约80937平方米的一期工程进行景观设计,将场地浓厚的工业背景与当代设计相结合,打造一处全新的城市娱乐中心项目。
钢铁厂旧址中大部分厂区位于利哈伊河南岸,紧邻活跃的城南地区。厂区内砖结构的老式厂房林立,高炉,办公楼,龙门吊,支架灯遍布其间。设计方着眼于钢铁厂的历史,并力图使其在最终的景观中体现出来。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拥有众多的搞产能的原料加工厂。伯利恒钢铁厂就是其中的一个。20世纪初期,全球性的竞争给工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闭停产现象,经济开始萧条。那些一度曾经蓬勃发展的工厂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钢铁厂也是随之不景气,直到最后被废弃。
这个项目围绕着两大目标展开。首先,尽可能地利用并改造现有的建筑。其次,通过为新建筑注入适当的工业设计语言,保护钢铁厂的工业遗产,实现美学上的统一。在设计上,对现有建筑及材料进行适应性再利用,使之融入新的发展规划,从而将这一即是地标改造成新兴的娱乐中心。娱乐中心内设有赌场,酒店,综合零售店以及美国工业遗产历史博物馆。
该方案着力体现工厂的历史,之前被用于从铁道及河流处搬运原料的大型矿石起重机位于工厂的南部,在这一标志性建筑周围加筑了石笼挡土墙,硕石及石块,这一切都致力于模拟历史上曾在这里进行的钢铁萃取过程,植物的栽植也遵循简单,低维护成本的原则。
建筑的再利用乃至整个项目的景观设计无不体现出可持续的特点。铁矿的萃取及运输使场地内土壤的酸度极高。针对此种情况,设计方案采用了易成活的植物,借此改良土壤,以便于灌木,树木以及其他植物在酸性土壤里生长。景观沉降区内设有生态调节沟,用于雨水补给。这些调节沟可作为雨水渗入装置,净化过滤水体,并将其输送到蓄水层。
现在,一度萧条的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娱乐中心,并且为周边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项目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讲历史保护与当前开发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