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23:06: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趣味课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文联系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才教材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兴趣。
例如,汉语拼音第11课中编排了一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教学中我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读儿歌: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学生听后,对这首浅显易懂的儿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圈一圈,把儿歌中“弯”字圈出来,然后连一连,把儿歌中的几个“弯”分别与月牙、小溪、大河、街道连起来,借助相像加深记忆,字形轮廓和特征就与其意义自然连在一起了。
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儿童识字的初级阶段,这种音、形、义综合感知的办法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好办法,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识字兴趣,非常符合儿童的识字规律,而且巧妙地把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起来。
教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有时每天要识字十多个,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如何教学“乌”字,可以画一只没有眼睛的小鸟,“鸟”字去掉一点为“乌”。教学“灭”字时,做个小实验,在一个小铁盒里点燃纸,用一块合适的小板子盖住小铁盒,稍候拿开板子,试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变化,讲述一些有关灭火的知识,最后总结,用一块板子把火盖住,可以“灭”火。
此外,可以在“猜谜语”游戏中让学生识字,如:“一个力气很大的人在田里劳动”是什么字?(男),“八只脚”是什么字?(趴),“两个人在土地上”是什么字?(坐),“王姑娘和白姑娘同在一块石头上”是什么字?(碧)……许多孩子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学习,这种识记不是机械的识记,而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 趣味教学 方法
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要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应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初中历史趣味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将历史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因此,我认为,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角,应当尽可能地进行“二次创作”,将历史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例如在“中华民族的”这一章的教学中,联系当前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中日关系问题、日本申请加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在现实问题中追溯历史,在历史问题中认识现实。这样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史讲述的并不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历史与现实存在着难以割断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情趣化,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学习乐趣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历史照片、历史图片、场景、资料等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其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要实现由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享受欢乐的乐园。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化,教师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和耐人寻味的结语吸引学生,如用漫画、图片、饰物等作为课堂教学开始的激趣的材料;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可以运用角色转换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等历史题材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在参与种种活动的过程中,师生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与满足。
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适当组织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的活动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收集、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等各种丰富的活动,感受历史。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教学活动:如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纪念馆、纪念碑,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和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剪报、集邮,特别是收集近年来的一些报纸、邮票,感受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等。我们学校曾经举行的纪念“六十周年”历史知识竞赛就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多样,比如要求学生向周围的老人了解化运动时期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况;比如要求学生搜集不同时期的照片,谈自己家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等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关注周围的世界,变历史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全面发展。
四、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阐述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文献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完成小论文后,教师应及时、认真地阅读和讲评,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对于小论文中的不足与缺陷,教师应单独予以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阐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开阔历史视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历史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去鼓励学生去追求所谓的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教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杜绝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导学生,所谓创新,只能是科学的创新,而不是缺乏充分事实基础和理论根据的所谓“标新立异”。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宏伟蓝图,要把它构建出来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具体实践完成。让我们共同去探索吧!
参考资料:
论文摘 要: 英语语言学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一、术语抽象难懂,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增强其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交流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其趣味性教学在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应用,即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建构以学生的学习、研究、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大量引用实例,丰富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参与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以实现语言学课程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的课程目标,满足21世纪对复合型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引言
语言学导论是本科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程,通常在大三年级开设。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1]。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遭遇了尴尬:教者乏味、学者无趣。根据我对乐山师范学院2008级英语本科100名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46%的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感觉很无聊,12%的学生则感到心情郁闷,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近年考研持续升温,报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无论是哪个方向,初试大都要考语言学的内容,而这成了多数考生复习备考的障碍。因此,从学生的视角而言,改变语言学的教学现状,增强语言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英语语言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二、趣味性研究的价值
我在万方数据库中以“英语语言学教学”为主题词,对自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颁布以来的近十年的语言学教学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了调查,发现研究者无一例外的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在探讨语言学的教学,虽然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趣味性的问题,但并非关注的重点。
潘之欣指出英语语言学教学依旧停留在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体会不到该课程学习的乐趣和用处,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2]。熊学亮也指出“语言学总是使人打不起精神来,原因无非是抽象和缺乏诱人的情节”[3]。鞠玉梅认为在语言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语言学课程有趣、有用,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4]。教高[2007]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意义。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正是当前语言学这类理论知识课程教学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趣味性教学缺失的原因
1.学生的困惑与茫然。
立足于语言学教学枯燥、缺乏趣味性的现状,对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英语语言学这样一门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课程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挫伤了学生对趣味性活动开展的兴趣。有69%的学生就表示不愿参加有关趣味性教学的任何活动。其次,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较弱,僵化地获取知识,无法对知识进行很好地吸收利用,因此制约了趣味性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学生对语言学的学习目的茫然,大部分学生忙于死记硬背单词、术语和定义,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最终也没有明白语言学学习目的所在,从而扼杀了趣味性教学的实际价值。学生自身的情感和态度无法得到很好的关注,趣味性教学存在片面性。
2.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
虽然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但教师的思想观念并未真正转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讲座式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语言学教学无疑成了教师死板地给对学生灌输语言学术语的过程,学生丧失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平等交流的机会,其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理论知识是研究人员和学者研究的成果和理论,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关于人类发展的知识、指导课堂组织的理论知识、教学法知识、评价理论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等。理论知识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指导。然而,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而忽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往往思考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的问题,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传递语言学知识,却没有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没有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5]。整个授课过程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差自然在所难免。
语言学是一门思辨学科,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因为是英语专业,教师通常都采用全英文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丧失了对该课程的兴趣。这就使得语言学的趣味性教学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有效地开展。熊学亮也指出,无论其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相关的书用中文写较好,相关的课用中文讲较妥。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或读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语言转码上精力的追加投入,从而扩大读者面和听众面,因为语言学毕竟不是讲故事,初学语言学的人想要弄懂基本概念,必须重复学习和不断思考,此时再把英语当成信息的载体,中国学生的负担就会加重,学习的效果就会减弱[3]。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法方法缺乏多样性,也难以激发学习语言学的兴趣。而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硬件设施不够,语言学教学大都没有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根据我的调查问卷,5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语言学老师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25%的学生表示很少使用,只有16%的学生说是经常使用多媒体的。而在传统教室上课,教师缺乏相应的配套资源,如图片、声音、教具,等等。这样,由于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不全或运用不到位,导致语言学的课堂的趣味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调查中大部分的语言学授课教师都是年轻老师,缺乏经验,他们的语言学课堂大多都是照本宣读,缺乏创新和趣味性。
3.教学资源单一。
高校教材更新缓慢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于理论课程的教材更是如此。现阶段高校多选择胡壮麟主编的《语言学教程》或戴炜栋、何兆熊主编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为英语专业语言学的教材。这两本教材内容详实,知识全面,但是难度较大,不易于理解。袁秀凤曾指出“该书很大程度上是一本专著而非教科书,有些章节在难度上也把握不到位”[6]。在本次问卷调查中,50%的学生认为所用的教材枯燥,37%的学生认为该教材一般,只有8%的学生感到这教材是有趣的。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教材并非令学生满意。此外,当前的教材都是用英文撰写,专业术语过多,有些甚至无法在词典中查到。而且,教材编撰并非是基于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难以激发阅读的兴趣。
很多教师在进行语言学教学时,仅仅立足于语言学的教材本身,往往不厌其烦地把一个个复杂的语言知识点清楚明了地讲解给学生,却很难得到预期的回报,除了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会认真的听课做笔记,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听之任之,并未真正理解吸收知识。这就是教师们没有从广义上去把握教学资源。他们把教学资源定位在教材和仅有的、常见的教学媒体上,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忽视了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四、趣味性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趣”在新理念的运用。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是时展所赋予的要求[7]。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落到教学的实处,从人的发展和大纲目标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转变师生角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合作与探究的精神,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转变理念并非简单地意味着脱离粉笔和课本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如果不真正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大量的图片文字演示并不会减弱语言学本身的枯燥性与抽象性,相反课件频繁点击必然加快课堂节奏,进而模糊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缺少师生互动的课件只不过是纸制课本的电子版本的演示而已,那又是另一种乏味[8]。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丰富百科知识,才能将一个个的语言学术语讲得绘声绘色、深入浅出,从而降低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的枯燥性,为提升其趣味性和吸引力提供可能。例如,对抽象概念的讲解,除了列举事例,教师还可采用类比和对比方法,使之形象具体,饶有趣味,这样教学效果可能更佳。应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对在实施趣味性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以思考,不断总结,提炼出好的方法,加以完善和推广,让语言学充满诱人的香味。此外,转变观念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考试分数上面,而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定,促进教学趣味性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
2.关注学生,“趣”在过程。
实行趣味性教学,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意识、鼓励合作与交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引导他们通过课堂辩论、演讲、表演、竞赛、课程设计及现场讲解等诸多形式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过程之中,而非一个个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之上。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65%的学生认同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趣味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为教学趣味性的增强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提升教学趣味的全面性。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因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将表现欲的满足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深化师生感情,树立学生的信心,加强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去扩展利用课外时间。朱瑶瑶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出语言学课外读书目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读书、查阅资料和开展科学研究”[9]。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将语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而不只是死记硬背。比如,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语言学的目的和价值,将语音学与正确掌握发音结合起来,将语义学与词义理解、搭配结合起来;将语用学与提高交际能力和水平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语言学的趣味性和学习的意义。
3.改进教法,“趣”在参与。
《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教法新颖多样,自然具有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就能化枯燥为有趣。语言学教学也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讲解,可开展课堂活动,像演讲、报告、讨论、专题研究等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才能积极地学到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以设置任务或布置作业的方式,由学生选择并阐述、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书面形式、口头陈述、PPT课件展示或在全班开展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呈现。在收集整理资料、开展调查活动、撰写报告及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资源,既锻炼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这门课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同时,进行语码转换也是必要的,一味的全英文教学必然加重解码的难度,增加教学的枯燥性,降低其趣味性[10]。在语言学教学中,英语语言学教师充分利用英汉语之间,甚至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转换,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学习效果就会慢慢地改善。
4.丰富教材,“趣”在资源。
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所以编写一本注重基础性、适用性、详略得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激情的语言学教材尤为重要。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在保持语言学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将教学内容集中在那些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一些语言学基础知识上,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1]。只有学生看懂了,他们才能参与,才会探索。同时,所编写的教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同类别的英语专业学生要用不同的教材。比如说,高师英语教材的设计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类别,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师范生的特殊需求。此外,教师要多收集素材,丰富教学资源。例如,短小精湛的文章、语段、电影对白,以及谚语、警句、广告用语、新闻用语、公示语、路牌等社会用语,都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如讨论明喻、暗喻、隐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时,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广告语来替代书本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例子,它们比书上的例子生动得多,有趣得多。教师如果将这些丰富的“教材”在课堂上加以巧妙地运用,那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五、结语
趣味性教学不是教学的根本,而是增强学习动力和效果的手段,探索语言学的趣味性教学,就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旨归,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才能有效地改变当前语言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应将趣味性融入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学的兴趣和激情。有了兴趣和激情,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也才能逐步增强,真正实现语言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2]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53-54.
[3]熊学亮.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5):18-19.
[4]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1-33.
[5]张廷.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28-129.
[6]袁秀凤.探索趣味性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2-29:62-65.
[7]沈建民,谢利民.以学生为本: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22:48.
[8]唐艺菲.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7-89.
[9]朱瑶瑶.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01,(4):216.
关键词:语言 鲜活 精当
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怎样的教学语言才能引导学生取得最高的脑力劳动效率呢?我国古代教育学典籍《学记》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说的意思是:“教学的语言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生僻的比喻而容易明白。”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讲究质量,讲究艺术,鲜活精当的,它应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激起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主动去探究去学习,从而提高师生的课堂劳动效率。
一、 形象深刻,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著名教师于漪在教学《孔乙己》时,导语设计得非常精彩: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孔乙己》。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一般都知道《孔乙己》。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
下这个遭受社会冷漠的苦人儿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是怎样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
有人说,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催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眼泪往往向肚子里流,心里隐隐作痛,这又是为什么呢?小说透过一个少年的眼光给我们展示了晚清世风图的一角,学习课文后我们可得到答案。
这篇小说情深、意深、含蓄、深沉,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方能领会。①
多精彩的导语!形象生动,深刻睿智,引人思考,多富有启发性!这段导语透出的是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这样深刻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能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这样的语言,没有说教意味,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和他们探讨问题,就像朋友一样。这样的讨论符合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很容易吸引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解读课文、思考人生。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体现在语言的形象性、鼓励性和思考性上。教师一方面要以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构思,要充分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要善于设疑,提问目的明确,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得真知。
初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学生除了感受到作者夜游承天寺的欣喜、闲适之外,未能体会文中蕴含的其他复杂感情。在肯定了他们见解后,我这样引导他们作更深层理解:
老师:作者在文中把自己和张怀民称作什么?
学生:闲人。
老师:“闲人”是什么意思?
(学生都理解为“闲适”、“清闲”之类。)
(我点头,但不作声,让学生再思考。)
学生A:他是不用做什么事情呀。(似是无意的一句)
老师:为什么不用做?是他不想做吗?
学生A:是没事情可做吧,因为他被贬了,做个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学生A的回答让其他同学也联想到作者及写作背景。我让他们再品读课文最后一句。这一次,比较容易地,学生体会到了句子中蕴含的郁闷、无奈、自嘲等。)
老师:作者一生被贬多次,但无论被贬到哪里,他都尽力造福百姓,也写下了很多豪迈旷达的诗文,被贬杭州,他修苏堤,写下了“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的诗句;被贬密州,他又“老夫聊发少年狂”,还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来慰己慰人;被贬到惠州,他说“不辞长作岭南人”,表现出“我心安处即我家”的超脱襟怀;就算同样是在黄州,作者也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的豪壮之词。作者跨越儒道两家,得意时进取,失意时释然,宠辱不惊,旷达超脱。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其他作品,大家会不会觉得,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感情有点过于狭隘消极?
学生B:(有点犹豫地)老师,我觉得他还挺自豪的。因为那样的美景别人欣赏不到,只有他们两个欣赏到了。
(学生的思路再次被打开了,纷纷加入了讨论,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旷达情怀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理解“闲人”的含义,是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的关键,也是难点。我通过设问让他们聚焦于关键词语上,知人论世,再引导他们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品读文中的关键语句。这适当的引导,既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最后,学生所理解的比预想的还要丰富深刻,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凝练生动,化难为易,富有趣味性
在讲“通感”时,我这样教:
老师:我们班谁笑得最甜?
学生回答。
老师:你们舔过她的脸吗?你怎么知道她笑得最甜?
学生哄笑:是看到的。
老师:明明是视觉看到的,却用味觉去写,这就是——通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论文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简单低入,贴近生活,增强趣味,小组合作
传统的观点认为,如果学生都知道了上课的内容,这节课就没有吸引力,学生就会觉得不“新鲜”了。但在开放的“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中,前置性作业能够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准备而在课堂上有感而发,在生活中由悟而获教育教学论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这与新课改中思想品德学科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完全一致。
为了顺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知识、技能、方法、情意多方面整合的教育发展趋势,本人一直在教学中思考并实践着如何设计和布置有效的前置性作业,并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则:
一、简单低入,开启学生感悟知识的大门
简单,要求作业的环节要简单,要有细化的任务,明确的要求,学生能一目了然;低入,要求设计的作业要照顾全体,难度要适中,甚至要降低起点,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发现一点自己会的东西教育教学论文,体味发现的快乐。只有坚持这个原则,前置性作业才能开启学生心中那扇感悟知识的大门。
初一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前置性作业用不着面面俱到,也不能留太多需要动笔去完成的内容。例如在初一的《享受学习 》一课中,我围绕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只设计了一个前置性作业:说说你在学习中的“苦”与“乐”。再如初一围绕 《法不可违》的知识,可设计这样的作业:让擅长写作的人围绕主题写演讲稿,让口才不错的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讲给同学、家长听,让有书法特长、绘画特长、版面设计特长的学生一起编辑手抄报。这样的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
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渐增强,我会慢慢增加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遵循“我要学会什么――我能举例――我能运用”的模式来连环设置完整作业。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我设计的前置作业是: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平时我会这样处理
正确说“不”的措施
例1:做作业时,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开始了
先看电视再做作业或者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专时专用,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2:网络游戏
一回到家就马上冲到电脑前,而且长时间玩
避开诱因法,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等
3.
4.
………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016-02
一问:您认为在专业成长中,推动您成为“特级教师”的“重要事件”是什么?
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1999年11月20日至23日,由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金湖县教委和金湖县实验小学承办的“飞达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在苏北水乡金湖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1200多位教师的参加,228位教师获奖,可以说盛况空前。我的论文当时获得了一等奖。当时觉得自己就像个小学生闯进童话世界,既兴奋又紧张,名师示范精彩无限、现场互动智慧碰撞、颁奖晚会美轮美奂、沙龙活动主题鲜明、各路精英大展英姿……现在想来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应对编辑的采访,聊论文创作的背景和灵感,遗憾没有在沙龙中交流体会。正是那次获奖,让我渐渐对科研有了兴趣,在希望中不断去探索去追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变成笔下有价值的文章。
二问:您认为成为特级体育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并说说这一品质对于您职业生涯所产生的影响?
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朱永新说:“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过去人们常说:“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和孩子打交道确实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烦恼,有的问题是经常重复的,如:上课时学生之间闹小矛盾、相互打小报告、忘记穿运动鞋、要上厕所、运动偷懒等。如果你心存一份爱,热爱自己的工作、关爱自己的学生、挚爱自己的生活,并且这种爱的行为是发自内心、不用张扬、不经修饰的,那么,你就能将大烦恼变成大乐趣,将大问题变成大成就。我就是这样,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愿意一爱到底。
三问:支撑您坚持不懈做好体育教育工作的信念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最宝贵的东西。”信念——就是支撑我最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是大话、空话,当初读师范时我也可以选择上幼师班,可从内心就是喜欢体育,我认为这就是我和体育的缘分。无论是我的课堂教学还是课余训练,无论是活动组织还是比赛指导,只要看到学生能够自信、快乐地参加活动,尽情地流淌汗水,满足地离开课堂,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四问:请谈谈您对小学体育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
我一直觉得,成就我们事业的是学生,展示教师魅力的是课堂,支撑名师声望的是同行。实践研究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我们最可爱的学生。在实践中,我一直在追求工作的创新。
一是创新课堂。近几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小学体育课堂的研究,希望通过朴实、灵动、趣味、和谐的体育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每堂体育课中有所获、有所乐。①挖掘体育器材资源,如:鞋盒、酸奶瓶、莲湘、横幅、小木块起跑器、竹节投郑物等,让课堂更精彩;②考量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气氛、激励课堂学练、提高教学实效,让课堂更和谐;③探讨课堂教学案例,在每周集体备课中推出我校备课“四步法”,将通过集体教研,集中大家的课堂智慧,推进课堂教学新案例,做到资源共享,让课堂更充实。几年来,我校推出的数十节体育比赛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在全国、省、市各类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二是创新活动。我觉得创新活动最根本的就是要立足实际,以生为本。①保证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从方案制定到细节落实,做到联系实际,切实有效,特别是对每位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内容(广播操、跑操、广场操等)和自选内容(灵敏小游戏、柔韧小练习等)每周有新意。②保证运动会、体育节、足球节、冬季三项等活动的参与性。在保持原有活动的时令性、趣味性、安全性等基础上,突出各项活动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营造,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品位。③承办好、参与好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活动。
三是打造特色。打造体育特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品牌支撑,需要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形成共识并倾力支持。我校校园足球运动能够在短短三年多走得如此骄人,有各界领导的重视、教练的执着、队员的拼搏,还有我校“鹿鸣足球俱乐部”全体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打造特色需要一种理念、一种坚持,我们将在体育特色之路上持之以恒。
四是狠抓科研。我校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省级、市级10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其中获市级课题成果三等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8全国重点课题成果两项一等奖、“十五”学校体育卫生规划重点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国家、省、市级论文获奖100余篇。学校获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全国重点课题218课题组授予的“体育科研明星学校”光荣称号、2013-2016年度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2011-2012年度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