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0 14:49: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1)

目前护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当今护生的要求。迫切要求我们针对现在的教育具体分析研究,探讨适合现代护理教育的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沟通不足:我院护理系教师仅局限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对学生思想、生活不管,不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及热爱专业的态度。

1.2 观念滞后:由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教学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扩大招生、改善办学条件等硬件设施投入,而对教师继续教育等软件投入相对较少。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和精力去系统地完成护理知识的更新,导致护理教学不能真正体现整体护理的特色。

1.3 尚未完全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护理教育长期沿用培养医生的模式来培养护士,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基本沿袭于医疗专业,即医疗专业压缩后加护理,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

1.4 课程设置欠全面:护理课程设置偏重人的生物学层面,对心理、精神、社会、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够。

1.5 专业性人才缺乏:护理师资薄弱与当前迅猛发展的护理事业不相适应。一是表现在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主要由大专、本科学历组成,二是缺乏人文社科专业的人才,如心理护理学、社会学等;三是知识老化,虽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而现代护理学知识相对薄弱;四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仍以课堂灌输式为主。

1.6 科研能力不足:尽管近年来护理领域的论文显著增加,但文章总体质量不高,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7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潜力的挖掘,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手段单一。

2 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要求护理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对学生有个客观、准确的认识。护理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二是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包括职业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三是护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教师具备了各方面较高的素养后,才能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2 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1)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推行“导师”制,加强 “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2)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深造学习,以取得更高的学历,或到医院顶岗上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3)邀请护理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并从医院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主管护士做兼职教师;(4)尽早开出新课程,以适应护理教学改革的需要;(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极力倡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摄取护理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护理教学,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探索教育改革新方法、新思路,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3 护理教育摆脱医疗模式: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增进了人对疾病和健康反映的认知。发展了对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和公共促进健康的知识,医学与护理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护理知识范畴包括人、社会、环境、健康和疾病。护理教育注重护生的逻辑性思维、独立工作能力、交流能力、与人相处能力、推理能力、学习应用能力、世界性知识,形成生活价值目标和领导能力。

2.4 课程设置以护理科学知识为主:护理教育减少医疗及公共科的比重,增加护理科学知识包括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心理护理教育、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知识的比重。

2.5 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预习、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设想,然后综合分析。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同时设立整体护理模拟病房,教师准备典型病例的标准护理计划,以引导式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分组进入模拟病房作情景设置、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分别体验病人、护士及家属。然后大家自由发言,提出护理意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解此类病人症状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标准护理计划的运用。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

篇(2)

关键词:护理教育;规模结构;护理人力需求;研究

现阶段,随着护理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界对护理教育结构层次的完善也十分关注。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市场的动态性特征驱动下,使得护理教育结构层次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从而使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专业的护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数量,同时也表现在专业素质等多个方面。鉴于此,本文对于国内护理教育结构和护理人力需求的研究与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护理教育规模结构和护理人员需求现状分析

(一)护理教育现状

在国外发达国家,其在护理教育过程中以科学知识为哲学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事物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以及奋斗的精神与毅力,其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与中国教育理念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在我国,护理教育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理念包括护理理念、教育理念和学校理念。与国外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基础阶段。护理教育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98年至今,我国护理教育规模几乎翻了10翻,护理专业在中专、大专和本科均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育规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也兴起了,对护理专业的定向培养体制和针对性的学术研究,这些变化均说明我国教育体制在发生着革新与变化[1]。

(二)护理人员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护理人员需求现状具有明显的供不应求趋势,即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如表1所示,其为我国2007年到2015年全国医护人员的数量。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医护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护士人员增加的幅度仍然较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我国护理教育本身相关,同时也与社会风气以及医院体制等因素相关[2]。

二、我国护理教育规模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实践性不强

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这与现代护理教学存在一定的出入。当前尽管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对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国内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教育体制的落后,制约着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尽管我国护理教育规模已经达到的一定的水平,但是从实践教学质量以及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护理教育缺乏针对性

首先,针对性教学是保证学习和就业统一的最佳举措,然而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护理教育仅仅停留在对专业课和其它辅助课程的学习以及最浅显的应用实验等,这与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能力的需求缺少一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得教学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3]。其次,护理教育结构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也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其没有对护理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没有全面的了解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从而使得护理教育结构存在较多的弊端。

(三)护理人员供不应求

从现代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其就业率一般保持在50%左右,这与其它专业的就业率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相关部门统计,在50%的就业学生当中只有25%的学生从事护理专业,且部分学生进入社区医院,只有10%左右的学生可以进入到城市内的三甲医院。这样的现状导致了我国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数量,可见其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聘用标准含糊

从现代医院用人体制的角度分析护理人员的供需情况可以发现,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聘用标准十分含糊,缺少一定的规范性。这使得护理教育结构在改革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参考依据和针对性,同时也容易给护理专业的学生造成更多的心理层面的影响,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受到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有关。

二、完善我国护理教育结构和护理人员需求的策略

(一)改善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优化护理教育结构

护理教育理念的革新并不是护理专业的单项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践性和动手能力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提倡在教学过程用实践能力代替理论知识的核心地位,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护理教育理念要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从教育本质出发,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造[4]。护理教育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教学体制的优化,从现代护理教育现状中不难发现,在护理教育过程中与实践相关的基础教学设施相对匮乏,教学资源不足,这些约束是造成护理教学质量不佳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相关教学部门应该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城市信誉度较高的医院展开合作式教学,从而在其培养的过程中丰富教学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医院培养适应性较强的专业护理人才。

(二)全面分析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素质需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教学工具和方法为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对于护理教学同样是一个新的机遇。因此,在这种优异的教学环境下,护理教育应该掌握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条件需求,结合现代教学工具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护理教育结构和护理人员需求现状,在其基础上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完善护理教育结构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尤黎明,万丽红,刘可,朱晓雯,郑晶,罗志民.中国护理教育规模结构与护理人力需求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5):46-50.

[2]隋欣.浅析新形势下中国护理规模结构和护理人力需求[J].科学中国人,2015,(8):156.

[3]曹梅娟.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

篇(3)

一、理论与实践安排不当

大三学生刚结束临床实习,面临就业,经过10个月的临床实践,他们能够从宏观上对理论学习以及临床实践的结合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集中式实习”模式认同度得分在调查模块中最低,88.6%的受试者赞同“交叉式实习”。“集中式”实习模式导致实践课时有限,轮转科室限制;安排集中,过于紧凑;理论与实践不同步,导致实践与理论脱节,不能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不利于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吻合了学生认为最后一学期理论课程安排过多,学生负担重,学生不得不更加倾向于理论的学习,削弱了实践学习效果的调查结果。实践课时比例分配认同度得分不高,放性题目调查结果显示应该增加实践课时比例至50%。国内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平均为1∶0.48,欧美国家基本达到1∶1。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增加实践课学时,调整实习模式,采用“交叉式”实习模式相比于“集中式”实习模式能更好地配合理论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或者借鉴台湾模式,在实习最后采用“The last mile”(定岗实习,6周),即根据学生意愿选择医院与科室进行实习,能更有利于与学生与工作岗位的双向选择与匹配,有利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更快地进入护理者角色。

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考核方式问题主要体现在形式单一、题型缺乏灵活性与综合性、缺乏实践性与创新性。受调查者赞同的考核方式排于前四位的是试卷考核、实验室模拟操作、个案作业、论文。可见学生更加倾向于追求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与灵活性,与国内很多研究结论一致多样化的考核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综合能力。目前欧美国家,包括台湾地区还有国内的部分院校较多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模式,该考试方式不仅能检验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以及临床运用技巧,更能反映出学生在面对临床实际情况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突况应题。有超过50%的受调查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者、社区及家庭护理提供者和健康咨询者角色的培养;在教师注重能力培养方面,超过60%的人赞同的项目只有批判性思维、护理照护者和治疗性护理干预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完善,开始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与角色的培养,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护理教育应注重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护理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基础医学知识、护理技术的掌握以及护理病人能力的培养,应更加注重认知、情感、交流等层面的教育与引导,培养评判性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以及持续发展与合作能力等。

三、课程设过多,缺乏人文课程

调查结果显示,课程设置模块认同度得分并不高,说明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开放性题目调查中显示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数量太多,存在重复课程,应该将部分课程设为自学或者选修;课程设置过于死板,开课学期顺序需要调整,大三下学期课程开设过多,时间紧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不同层次的受调查者间进行对比,认同度得分并无差异,说明这是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是医学模式,缺乏护理专业特色,从专业特色角度讲最突出的问题是跨文化护理教育欠缺,护理伦理、多元文化、跨文化护理、家庭护理以及各国法律等方面课程开设较少,欧美护理教育人文课程达到总学时的1/3以上,而我国基本在20%左右。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增加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人文素质课程、科研课程以及一些专科护理课程,主要包括《跨文化护理》、《循证护理》、《卫生法律》、《人际沟通》、《护患关系学》、《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大学语文》、《医院文化》、《医学英语》、《就业指导》、《护理科研》、《护理发展的前沿趋势》、《计算机》、《急救课程》、《老年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而应该删除一些专科性强的临床课程,主要包括《耳鼻喉学》、《口腔科学》、《五官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影像学》、《细胞生物学》等。我们可以借鉴欧美本科护理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立足于护理专业特色,优化整合课程,减少总学时数,调整选修课比重;适当加大人文课。

四、缺乏全方位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着人才培养方向,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本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受调查者认为我们的教育理念应定位于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个性发展,而不应该是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这与国内很多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开放性调查题目结果显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体现在人文素养以及科研能力培养两方面的欠缺。在参加美国外国护理学校毕业生委员会(CGFNS)考试中,我国护士通过该考试的比例较低,失败原因主要是解决人文素养方面问题(包括法律、伦理方面)能力较差,这种缺陷恰好折射出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护理教育 发展概况 缺陷 选择策略

[作者简介]万晓燕(1968- ),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湖北 鄂州 4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内科护理课程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29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32-02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护理专业和护理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门类并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近代护理学院,在护理学史上第一次将护理作为一门科学。20世纪中后期,在心理学、社会学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健康、环境和护理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护理被定义为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作为护理服务对象的人,其生理、心理、情感、习惯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在护理中均受到重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了解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运用先进的器械有效地抢救病危患者,更要具备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变革的思想。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符合现代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员,这一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护理教育的头上。

一、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护理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和大学都开设了护理教育和医护人员培养的专业,护理人才在数量上急剧增加,护理教育的层次也日臻完善。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数据,至2010年底,我国护理中、高职院校多达1100所,20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护理教育课程,30多所院校招收护理学研究生。与2001年相比,高等院校护理教育的招生总数增长了近780%。

早在21世纪初,我国护理教育层次已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的较为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在国内首次设立护理学博士点,并于第二年招收护理学博士两名。此后,少数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护理博士教育,将护理教育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台阶,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也与国外护理教育层次达到一致水平。2009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的出台和实施,2011年,教育部将护理学发展为一级学科。这些都表明,在国家政策推动护理教育工作的促进下,我国的护理教育正积极稳健地前进和发展,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也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二、当前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全球化、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形势对于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尽管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外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

1.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不平衡。我国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存在合理、不平衡的现象。从上文的统计数即可得知,开设护理教育的中、高职院校与大学高等院校的比例约为51,尽管中、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长没有本科院校的速度快,但在总体人数上仍占绝对优势。据分析数据统计,2012年年底,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注册护士中所占比例高达90%。本科护理教育规模和速度发展较快,但质量上不能同步提升。护理教育研究生的规模很小,培养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各层次的护理院校、人员、规模比例严重失衡,同一层次上的数量与质量也不能均衡发展,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结构的优化。

2.护理教育各结构层次的培养目标不确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各种先进设备和器械在医疗中的运用,现代护理越来越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护理人才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社区、家庭护理的发展,急需在心理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护理人员投入到不断变化的卫生保健服务市场。而我国护理教育人才的培养较为单一,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对研究生的教育,侧重于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未能与实践良好地结合,造成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又造成了学生对自己定位的不确定。我国的护理工作多由中专生及大专生承担,倘若本科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势必不会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来达到现代护理人才的要求。

3.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在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上更注重课程教育的理论学习,忽视临床实践。在课程安排上,通常前期为理论授课,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未能有效地交叉进行,容易出现理论学习时过于枯燥,后期实践时由于距离理论学习时间长而缺乏准确的理论指导。此外,传统课程安排较多,适应瞬息变化的护理市场的课程教育相对较少,尚未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新型课程体系。例如,对新出现的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老年人临终护理的专业性培训不多,对心理护理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这都直接影响到护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4.高等护理教育师资力量缺乏。护理质量标准的提升必然需要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保障。现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中,博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够,只有少数的院校才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些院校虽有教授和副教授,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仍然稀缺。从事护理教育的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且经验不够充足的青年教师偏多。此外,由医生担任高校护理教学工作的情况也很普遍,他们对护理基础的掌握不够扎实和深入,知识结构不完善,造成护理教育的专业化和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不强。同时,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从21世纪才开始起步,还没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导师的指导同样不够充足。

5.缺乏科学的护理教育评估标准。护理教育的评估是护理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护理教育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虽然列出了护理教育评估的分类和标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现行的护理教育的评价仍沿用医学教育的评价模式展开,并由卫生部统一负责,使护理教育的评价附属于医学,削弱了护理教育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完整评估体系的缺乏最终将阻碍护理教育的优化发展。

三、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解决办法,以促进护理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优化护理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在护理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高等院校,国家教育部门应重视这一现象,对中职院校护理教育适当地剪裁和压缩,加大力度促进高等院校护理教育学科的开设、招生与教学,逐步缩小二者的规模差距,力求保持尽可能的平衡。此外,继续调整各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的结构,加强护理教育大学本科生的培养,尤其注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最终达到我国护理事业规划纲要的要求,减少中专层次的护理人员,提高大专学历及以上层次的人员比例,至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注册护士的比重不得低于60%。

2.推进国际化进程。树立宏观的护理教育发展观,形成国际化观念,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进程国际化的机遇,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加快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进程,积极吸取国际护理教育的优秀经验,吸取国外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教训。以当前护理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放宽眼界,联系国内甚至国际护理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利用国际护理教育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快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尖端护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更多的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出国培养以及回国后的工作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对外开放我国的护理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加强护理教育市场化运作的研究,争取更多的优秀护理人才为国际护理教育服务。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进程,着眼全局,走出一条既与国际护理教育协调、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3.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应制定明确的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意识、专业素养、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当前护理市场的需要。培养在特定的领域中具有突出能力的专科护士,比如老年病护士、重病监控护士、心理咨询护士等,不仅在专业医护领域,更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加强对人文性的重视,应着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人文关怀意识、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格的护理人才。

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护理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尖端护理人才的培养上表现尤为突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面提高护理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导师组,聘请国内外优秀的护理人才,从临床抽取业务较精、能力较高的护士作为兼职教师,共同促进高素质人员的培养。弥补师资的不足,关键要靠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养高能力的教师,促进护理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转变、学历结构的优化。学校要积极扶持中青年教师的进步,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外、国内的学校和机构交流,举办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讲座和研讨会,与医院合作,定期派教师进入临床工作,以发现最前沿的临床问题,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避免长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此外,学校要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临床实践经验和护理教育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带动本校教师护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5.建立科学、完整的护理教育评估标准和体系。护理研究者与临床实践者要在认真研究国际护理教育评价方法和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护理实践发展、提升护理院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严密、具有专业特征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有序的评估程序、细致全面的规章制度。形成护理教育独特的评价标准,将护理从医学评价的领域里分离出来,避免一碗水端平的情况发生。并且,设置具有专业化水平护理教育评估组,尤其完善护理教育的内部监督机制。

综上,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根据医疗卫生体系结构的变动适时做出调整,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够、可供参考的经验不足等问题,亟待护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努力解决。要把握住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机遇,不断接受护理教育质量、社会需求的挑战,更好地实现护理教育质量、结构、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蒋文慧,李小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

篇(5)

1.1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1]①

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不能满足需要。②护理教育观念亟待转变,教育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改革。③护理教育设施与社会及医院发展要求不平衡。④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及质量亟待优化。

1.2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①强调护理治疗、忽视健康恢复。②了解健康促进理论,但实践应用少。③临终护理工作缺少专业人员的介入。④工作压力大,造成环境适应性差。⑤计算机技术水平低。⑥知识结构中,人文知识、心理学缺乏。⑦科研创新意识薄弱。

2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前景

2.1现代护理概念、内涵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发展经历了以"护理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发展到现在以"健康为中心"。最终将护理原始概念"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发展到"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这一富含人文精神的概念彻底改变着护理附属于医疗的技术职业这一传统概念。在具体操作中,如医院家庭病房,医院内演出歌剧(英国),这一现代医院内新内容体现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内涵,也赋予了护理的现代概念。护理内涵可以界定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健康促进,即帮助人们利用周围的资源维持或者提高健康水平,如教育人们合理摄取营养和适度运动。②帮助人们维持其健康状态,如对一个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帮助其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③健康恢复。通过临床治疗、心理支持等疗法,促进健康。④对临床患者的身心照顾。现代护理已经把治疗性工作与照顾性工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根据现代护理概念内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护理专业人员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3]:具有基础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独立地攻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沟通和团队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篇(6)

【关键字】护理教学 能力培养 沟通技巧 职业精神

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护理范畴的不断扩大和临床整体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对护理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教育现代化理念要求要以现代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有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尚的医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也是重要的素质。护理教学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本文旨在探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护理教学中的问题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基础护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内容较多。但部分被临床淘汰的操作技术仍在讲授,随着护理设备的更新,许多操作都有变化,甚至弃用,护理教学中仍在按照常规讲授各项操作,存在着有关操作项目被淘汰而教学中仍在讲授的问题。教育大纲缺乏护理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方而的具体要求,特别是缺乏对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而和综合素质方而的指引。这就造成老师在带学生时随意性很强,缺乏计划性,较少考虑学生的教学目标。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护理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不知如何下手,或是许多护理操作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2 教学方法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模式仍是学生看,老师做,学生与老师起做,学生做,老师看。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一边讲一边做,如未接受过正规的带教工作培训,会造成带教工作中的随意化。有的老师没有根据所在科室的特点和自己的理解安排学生工作,将护理见习课变成了理论课的小课堂,重复理论课内容,忽视了实习目标的实现。由于经验缺乏,部分老师讲授过程也缺乏逻辑性,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部分学生逐渐对护理工作产生恐惧、厌烦情绪。有些带教教师将实习学生当作免费的劳动力,而忽视对其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因为培养方式的过失。

1.3 师资力量的薄弱 临床工作的同时再负责带教,任务重,工作量大,并且对带教工作缺乏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以至于无暇耐心地指导学生,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是中专和大专学历,本科学历很少,部分教师自身对护理程序理解得不透彻。临床带教老师都是兼职,大多是临床上作第一线的护士。有些教师受教育的层次偏低,知识结构有限,使教学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1.4 护理学生自身问题 护理工作本是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并不热爱护理工作,就造成厌恶和恐惧的心理,不遵守纪律规定,自由散漫。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娇惯,怕脏怕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为护理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有少数实习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再好,没有相当的人事关系,同样分不到好单位,这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

2 对策

2.1 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措施就是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增加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始终把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护生正确认识职业价值,以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护理职业的崇高性。同时要强调责任心不强会给病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等,使护生提高安全意识,解除思想顾虑和压力。

2.2 重视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日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通过在与病人有效沟通,有助于正确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了解病人需要哪此帮助,再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补偿。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为了满足护理工作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突出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护理观察是护理教学中的难点,观察技巧培养中,带教教师必须多提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带教老师的管理和考核 实施护理带教三级管理制,由护理部主任总负责,护理部专职干事实施管理,各病区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负责安排,以形成带教网络。带教老师应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根据临床护士的业务水平、理论技能、个人素质、职业适德、教学意识、能力结构等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拔。

2.4 加强带教老师的再教育 为了帮助老师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能力,应该加强带教老师的在教育工作。开带教经验交流会,互相交流带教经验,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同时应多组织讲座,自我学习,改正教学中的不足。同时领导还要督促带教老师认真履行职责,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及医疗常规,谈吐文明,举止大方,为护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5 注重教学模式的改变 老师的带教工作需要根据护士生入科考试情况和实习阶段的不同了解护士生的基本功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的带教方式。加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把讲解、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护生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训练模式。运用护理教学查房帮助她们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学习处理护理问题的步骤及手段以及工作中的技巧运用。

参 考 文 献

[1] 肖利霞.改进护生临床实习带教方案的实践和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5(3):349.

[2] 李继坪,宋锦平.床护理教学情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33(3):159-161.

篇(7)

关键词:中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5-0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并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需不断提高中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对此,本文就此探讨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中职临床护理教学中,有一位高素质的老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素质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护理老师,首先自身应当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做到爱岗敬业,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更加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工作态度有着十分直接、而且关键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临床护理知识及实践活动,这些都是由护理老师教授、指导和带领的。如果老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树立了正面的榜样作用,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她们对之一行业的热爱程度。

二、完善各项护理教学制度

近年来我们根据各院校实习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了护理教学管理制度、实习生教学计划、带教组长职责、导师职责、临床带教老师职责等各项制度。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实习任务,学校应该临床护理部克服以往只重视对“学”的评价,而忽视对“教”的反馈分析的质量评价缺陷,开展了教学双向评价活动。一是学生出科时对老师要进行评价,护士长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带教调整,对不合格的老师取消其带教资格。二是定期召开座谈会,在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后,召开护生和教学组长座谈会及教学小结会,广泛征求护生和带教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教学。三是护理部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落实情况,了解护生的学习需求和工作表现等,并利用每月上大课、护理查房进行反馈,表扬好人好事,指出不足。四是各科教学组长在护生出科前召开总结会,收集学生对科室带教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指出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努力方向,有效促进了教与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学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便利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中职临床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护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失为最有效的一种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很多复杂的理论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其简单化、生动化。同时,对于护理礼仪、心理学等知识,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礼仪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四、加强实验预习,指导学生实验,培养综合运用技能

职中学生很少去预习实验目的,熟悉实验步骤,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不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更别提对学生实验的改进与设计。很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没有预习,在实验课中照着书本一步一步地做,或是看别人怎么做跟着怎么做,只是觉得好玩,比理论课要自由,热热闹闹一场,稀里糊涂散场。实验报告更是抄一通完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实验课前利用晚自习时间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主要内容包括:①弄清实验原理目的。②仪器选择。③根据实验需要,仪器应该怎样连接与组装。④根据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⑤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⑥注意事项,安全措施。在此过程中笔者采用启发讨论的方式,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实验中笔者依据事先提出的观察要求,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及记录,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实验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统一讲解,更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实验后引导学生自己综合实验数据做好实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要求、注意事项等都十分明确,效果较好。

五、规范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典型病例(或标准化病人)的症状、体征,加深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同时可培养护生仁爱的精神。但很多护生却不能很好利用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认为临床见习是件无聊、辛苦的事情,因此,学校必须规范临川见习。如见习时,老师带领护生到病人床旁先进行护理观察,由个别同学进行病史收集、身体评估和健康宣教,所有同学都应进行记录。然后,带领同学到学习室,引导护生针对该病人的情况进行集体讨论。最后,老师根据存在的问题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如何科学规范的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这样一方面使护生对临床常见疾病有基本认识,同时有助于护生对临床护理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护生与病人交际的能力。

在中职护理教学中,临床护理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其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培养该领域内基本工作能力和技能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才能够保证上述工作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沈 宁.用整体的思想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

[2] 杨新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