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9 15:24: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营企业地位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民营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一起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辽宁省民营经济显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吸纳劳动力就业,使“人往哪里去”找到了重要依托。辽宁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曾经为共和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在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位和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下,“人往哪里去”一度成为大难题。同时,随着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也需要转移,同样存在“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实践证明,真正解决这一难题的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我省有民营企业170多万户(含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超过900万人,其中仅地处农村的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就安置了76万多名城镇下岗职工,安置了460多万本埠农村劳动力。全年支付劳动者报酬843亿元,当年乡镇企业人均劳动报酬8147元,为农民增加收入489元,贡献率超过50%。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解决了从业人员生计问题,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许多民营企业还成为从业人员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载体。
民营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攀升,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自2002年到2005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4%,2005年实现增加值41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由33.5%提高到41.5%。全年实现总产值1724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370.4亿元。今年上半年,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幅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比全省增幅高1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比全省增幅高13.7个百分点。在我省信息产业、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和流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已经占到70%以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服装、啤酒、白酒、食品、饮料等类消费品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已经占到85%以上,其重要作用不言自明。
实缴税金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贡献率不断提高。前五年全省民营企业纳税年均递增超过25%,2005年上交税金416亿元,全省纳税超千万民营企业132户,超过5000万的民营企业28户,其中1―2亿元的11户,2亿元以上的4户,大连万达集团达到6.9亿。在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县域财政收入的70%来自乡镇企业,成为各级财政的重要支撑力量。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02年―200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7%;2005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78项,亿元以上项目321项;到2005年底,全省民营企业已有固定资产(原值)412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7977亿元。这预示着民营企业在未来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强大的后劲。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开始走上理性发展之路。在起步阶段,以乡镇企业为代表,民营企业发展曾经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五小”过多。近年来,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这种现象已经不复存在:2001―2002年间,按照国家要求,全省关闭“五小”4600多户;通过走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科技兴企的道路,许多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进行了积极的调整,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环境都得到根本改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2004年和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都超过300项,列入第一、二批的79个重点国债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积极参与“民心工程”建设,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贡献巨大。近年来,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抗御自然灾害、扶贫帮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民营企业的捐赠、捐建、捐助活动,不仅在次数、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档次方面也有所提高,在主动性、自觉性方面也有明显变化,已经成为发展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的重要依托。2002年,仅在辽宁西部抗旱救灾活动中,全省民营企业捐赠现款就超过2000万元。此类举动,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也进一步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声誉。
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小环境”成为员工的寄托。多年来,民营企业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学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使之成为从业人员提高素质的重要依托。据统计,2002年末,全省民营企业文化素质状况:研究生学历占2.7%;本科学历占11.5%;大专学历占42%;中专学历占19.5%;高中学历占14%;初中以下学历占10.3%;各种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占职工总数的7.6%,技师和高级技师占职工总数的6.1%,比“九五”时期有明显提高。近年来,许多企业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企业政策观念、法律意识、竞争意识、道德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都有明显改善,企业各类人员的认同感增强,企业员工的团结和谐氛围看好。
二、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
大量事实证明,民营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力量,已经显示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透过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到,民营经济所发挥的作用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具有一致性。换言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组织,民营经济自身发展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还在于: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是民营企业自己筹集的,基本不需要国有资产或地方财政投入;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把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生产和再生产领域,使社会财富在生产经营中增值;我国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成长壮大,在本质意义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市场经济具有天生的适应性,在市场运行中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然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一方面,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对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和文化需求提供了直接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劳动报酬和非劳动报酬,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
文化需求提供了现实的财富支持。
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环境生态建设中,民营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都具有双重性:生产经营离不开生态环境,必然需要占用相应的物质资源;企业对生态环境又负有保护、维持、建设的职责。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得失更直接地取决于企业,在民营经济日益做大的情况下,这种力量不可低估。当然,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取决于国家法治建设程度,在此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待遇和作用应该是等同的。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竞争。在改革开放,特别是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崛起使市场主体出现多元化的局面,打破了我国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为经济领域实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也对建构新的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了可能。无论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还是从经济社会合理运行的角度出发,民营企业都必然要在维护社会公平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利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活干,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条件;“人往哪里去”,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非常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按照人性需求的客观原理,除了家庭,人人至少还需要有另一个可供活动的港湾。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甚至无从谈起。如前所述,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况且,我们许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从业人员温馨的港湾。由此,许多社会矛盾、家庭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得到了解决或缓解。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世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日俱增,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不能仅仅作为生产经营单位,而必须同时又是职工群众学习的场所,就必须积极开展继续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员工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设想,民营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极大的挖掘潜力,而且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做出更大贡献。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真正把工作做实: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发展方针,优化社会环境。把党和国家关于鼓励、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落到实处,是多年来一直坚持贯彻的方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这一方针没落到实处。为解决类似问题。应该严明组织纪律,把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作为政治考核、组织监督、纪律惩处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要积极加快法治进程,把党和国家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纳入法治轨道。
引导和激励企业把以人为本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即:为实现人的全面发目标,不断满足企业员工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并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开发与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员工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结合,使人和物都发挥最佳效应;采取科学方法,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才,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要把健康的企业文化理念推广到社会、影响到社会。
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按照这一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明确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明确利与义的关系,积极引导企业以实现“五个统筹”为己任,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间统筹发展、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人与自然统筹发展,国内和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真正把企业融入到全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洪流之中,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我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为基础,首先介绍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讨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一带一路”;民营经济;金融支持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条例,确保了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使民间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环境和机遇。资金不足,尤其是我国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鉴于此,除民营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条件外,相关部门也必须建立适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金融行业的有效规制,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经济的现状概述
1、民营经济的含义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其特征:一是民营经济的创始人在民营经济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公司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创始人;二是目前我国以国有制经济为主体,民营企业家非常渴望能够得到法律的帮助和社会的认可;三是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相对于国企而言,一直处于劣势。
2、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据调查发现,目前民营经济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63%的贡献,已经逐步成为当今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整个经济发展不容小觑的力量。
(2)民营经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经济竞争加剧,大部分的国企开始裁员,导致国内大量的人员失业,面临巨大的失业压力,同时期我国民营企业的逢勃发展,充分吸收了国内剩余劳动力,为保障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
1、面临的问题
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融资困难,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直接融资渠道单一。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创业的时候,其资本都来自发起人的个人储蓄。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具有生产规模小、资金不足、缺乏先进技术等特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能的转型,民营企业面临着日益剧烈的竞争,同时民营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经营存在着高风险。根据我国统计局《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研究问题》可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态势很不乐观,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还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诸多原因导致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单一。
(2)间接融资渠道困难重重。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还不成熟,相较于国企来说,各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严重的影响了民营企业在银行的形象,降低了银行对民营企业支持的积极性。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所需的贷款额度也就比较少,继而提高了融资成本和融资的复杂性,银行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也会逐渐减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了解决间歇性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民间“高利贷”完成贷款,高昂的融资成本,致使民营企业走向破产、倒闭。
2、融资困难的原因
(1)民营企业自身原因。目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民营企业不能在融资的时候向银行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更没有任何机构为其担保。另外,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不仅没有雄厚的资产,也没有良好的盈利记录,这导致民营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审核当中很难取得较高的信用等级,所以金融机构在对民营企业申请贷款时有着“恐贷”的心理。
(2)金融机构贷款机制不完善。伴随着国际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我国正在着手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格局。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领域,国有银行处于金融业垄断地位,地方性银行刚刚崛起,业务网点分布又少,这就造成了金融业在地域上的分配不均。国有银行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提高贷款权限,将贷款权限提高到一级分行的标准,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3)宏观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呈现出回落的趋势。对外经济结构出现调整,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等等这一系列原因都制约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建议
1、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1)积极拓展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快而好的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我国的合伙制企业都有直接融资的权限,企业在上缴所得税的同时,就享有自由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权利。在我国,民营企业要想发行股票和债券就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才能获得发行的权利,同时不允许存在柜台交易的形式,但是可以在数目不多的公开场所进行交易,这与国外相比是大相径庭。根据调查发现,国外民营企业实现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仅仅只需要在相关部门进行注册和备案,并且主要是以柜台交易为主。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我国应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关部门应该放宽民营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条件,并将股票、债券上市的审批制度改革为注册制,建立和健全我国的股票、债券上市、交易体系,并且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开展民营企业产权交易试点工作,可通过产权交易为其融资。2015年11月23日,主席访问英国,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达成59项协议,这表明欧洲的战略发展和中国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高铁、核电的走出去,深化了双方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拓展了国内的融资渠道,新型产业成为热点,助推了国内经济的转型。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亦可发挥自身优势顺势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2)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民间融资渠道。民间融资是合伙制企业创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民营企业起步的资金来源。目前国内民间投资行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业发展良莠不齐,行业规范性有待完善;二是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存在误导投资者的现象。因此,我国在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方式来实现融资的同时也应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间投资行业加强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加强第三方支付的管理,确保我国民营企业实现民间融资的顺利进行。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要求在民间金融活跃的区域,要定期统一组织开展跟民间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金融风险知识的宣传活动,这样能使公众及时有效地掌握到相关政策、规避一定的民间借贷的风险,还能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辨别意识,正确引导投资者去依法、理性投资,为众多民营企业提供健康良好的融资渠道。
2、完善和强化金融机构的贷款机制
尽快完善和强化贷款机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这是金融机构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通常都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其中有专门为民营企业办理贷款的金融机构、抵押制度和信贷条例。首先,央行要督促各个国有银行健全、完善信贷条例,鼓励这些银行在保障信贷安全前提下,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制度,适当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比例。其次,央行要适当推动各个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和农村贷款银行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他们要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鼓励政策性银行在现有的业务范围内,可以选择性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同时也可以建设政策性的民营企业银行,至于资金,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和向其他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来集资,并且出台明确的法律规定,规定其主要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最后,央行要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
3、建立与金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
上述分析表明,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民营企业本身管理水平不高。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远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先进的管理体系。要保证金融机构顺利对其实施投资就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民营企业加速自身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是主动适应“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需要。国外民营企业发展成功的案例表明民营企业自身因素也是企业崛起的一个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应该以外部扩张来实现民营企业的崛起,而向外延伸主要包括以下二点:一是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兼并企业可以接受更多的订单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二是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通过高报酬招聘市场上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加入不仅可以为企业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而且可以规划企业的发展宏图,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实现企业的外部延伸可以更好的促进民营企业的规范化和成熟化。
四、结论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的时间尚短,但它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本文在努力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精髓的基础上,从制定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法规制度、加速金融创新改革、完善金融的法律监管体系、促使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民营企业等方面阐释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希望本文能有助于正确解决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为地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褚保金、张茹:常熟民营金融与民营经济互动效应分析[J].上海金融,2006(3).
[2]周叔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新华文摘,2014(9).
一、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政治关系网络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中国转型经济的情景下,政府仍然是资源和合法性的关键来源,除了通过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外,各级政府还拥有分配关键资源的权力,通过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然而,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得到的政府支持相对较少,甚至经常还处于劣势竞逐状态。正因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政治,其中很多人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拥有这种政治参与而形成的政治关系网络,对于民营企业的战略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网络使得公司因为以下原因更多地履行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首先,具有政治关系网络的民营企业家可能在思想上更加开明和进步,更倾向于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义务。在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与政府建立起来的政治联系可能对民营企业家有教育的功能,促使民营企业家采纳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上的观点。Porter和Kramer(2006)分析指出,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环境、缓解社会张力,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总体商业环境。具有政治网络战略意识的民营企业家更能够感知和采取这种互动共赢的策略;其次,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关系网络会对其产生必须有所作为、甚至率先垂范的规范性压力。当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纷纷出台一系列文件,引导或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积极主动响应政策号召,就成为民营企业家(的企业)保持与政府间互惠关系的极佳方式,同时也能够增进政府对公司的信任;最后,作为民营企业和高管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网络使得利益相关者对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度更高。民营企业家政治地位的认可和提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们(的企业)对社会事业有所贡献。相应的政治身份和地位有可能提高来自政府、公众等方面的期望压力,驱使民营企业家做出与这一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行为。因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民营企业拥有政治关系网络,①则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②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二)协会关系网络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如前所述,作为一种政治网络战略,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关系网络对于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获得各种关键资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在中国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家中,能够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毕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对于那些没有获得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政治身份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可能会通过参与其他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行业协会等关系网络来与政府部门建立和维持政治关联,从而得到政治保护和获得经济利益。在国外推动并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各个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下可能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很多中国的行业协会不仅与政府联系紧密,甚至其中很多是由政府部门主管或组织成立的。例如,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全国工商联),就是由政府主导成立并管理的,作为政府联系民营企业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助手。这些行业协会中的企业依托其政治背景和政府支持,经常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众多益处,包括对融资、行业准入、政府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优惠)、公司价值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政企合作网络关系组织,加入行业协会提高了民营企业家在社会和行业中的地位和形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政治网络,积累较高的政治关系资本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权利与义务总是相伴随的,正如企业家当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一样,加入行业协会提高了企业家们在政府官员、媒体和社会公众面前的曝光度,来自政府、公众等方面的期望压力驱使他们做出与这一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行为。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民营企业拥有协会关系网络,①则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②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二、研究样本与变量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9-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数据来自于Wind深度数据库中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企业家社会关系资本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系我们通过查询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手工收集整理。控制变量所用基础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同时,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一致性,本文剔除了金融类和数据大量缺失的公司,最终选取了2932个观测值,其中有281个样本自愿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此外,我们将文中所有连续变量按两端2%进行winsorize处理后进行分析。
(二)变量定义(1)因变量。①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的民营企业编码为1,否则为0。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本文用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综合评分来量化,该评分系统着重在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完整性和信息披露质量,翟华云(2010)、周中胜等(2012)均使用该数据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2)自变量。借鉴张正勇和吉利(2013)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将企业家设定为董事长。本文研究中运用的政治网络是中国社会背景下的维度划分,借鉴陈劲和李飞宇(2001)、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的研究,本研究用2个维度测量民营企业政治网络战略:政治关系网络和协会关系网络。政治关系网络(PoliticalRelationalNetwork):中国民营企业处于政府与市场双主导的转型经济中。获得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资格,是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最直接的方式。本研究中的政治关系网络测量为:董事长是否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若是为1,否则取0。协会关系网络(AssociationRelationalNetwork):董事长参与的外部行业协会越多,与各行业协会的联系越强,社会资本量也越大。我们对协会关系网络测量为:董事长是否参加了行业协会,若是为1,否则取0。(3)控制变量。在民营企业家人口统计特征方面,借鉴Thomas和Simerly(1995)、孙德升(2009)的研究,我们控制了企业家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变量。而在组织层面,借鉴沈洪涛(2010)、翟华云(2010)、张正勇和吉利(2013)的研究,我们控制了顾客远近度、再融资动机、产品市场竞争、企业规模、财务杠杠、盈利能力、地区、行业类型等变量。各控制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样本企业概况样本企业概况总结在表2和表3中。在所有2932个样本中,有281个样本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约占总样本的9.6%,表明我国民营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仍然较低;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最高分为71.8,最低为13.3分,表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总体披露水平较低,且不同企业差异较大,“良莠不齐”现象突出。在全部样本中,男性民营企业家为2757个(94.0%),且大部分集中在40~60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占总体的91.2%,中专及以下仅有259个样本,占总体8.8%。1032个样本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其中795个样本为人大代表,395个样本为政协委员。拥有协会关系网络的企业家为939人,其中885个样本为行业协会会员,371个样本为工商联成员。企业规模最大为824.43亿元,最小为1.30亿元。公司盈利能力最高为46.90%,最低为-38.98%。资产负债率最高为160.44%,最低为0.71%。390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第2年有增发或配股预案,占总体13.3%。823家企业产品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占总体28.1%。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民营企业在规模、效益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的较大差异。
(二)回归分析结果当因变量为社会责任报告是否披露(Voluntary_CSRR)时,变量数据具有排序特征,在研究中,本文选择了有序Logistic模型回归检验;当因变量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Rks_CSRDI)时,鉴于绝大部分上市公司(2651家,占全部样本90.4%)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若采用普通回归模型(Ols)进行分析会产生较大偏差,因此本文选择Tobit模型回归检验,以避免因为大部分变量为0时产生的测度偏差。(1)Logistic回归分析。表4中,模型(1)至模型(2)分别表示当单独考虑政治关系网络、协会关系网络时的回归结果,而模型(3)加入全部变量的回归结果。通过比较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政治关系网络、行业协会关系网络的显著性水平并无明显变化。在模型(3)中,政治关系网络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那些具有政治关系网络的民营企业越可能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假设1获得了支持。董事长的协会关系网络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那些具有协会关系网络的民营企业越可能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假设2获得了支持。(2)Tobit回归分析。在表5中,模型(4)至模型(5)分别表示当单独考虑政治关系网络、协会关系网络时的回归结果,而模型(6)是加入全部变量的回归结果。通过对三个回归结果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政治关系网络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影响的显著性从1%下降为10%,协会关系网络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显著性并无变化。这说明,民营企业家政治关系网络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被其他变量所稀释。由表5模型(6)可以看出,政治关系网络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β=2.194,p<0.1),说明拥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身份的民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这表明,政治关系网络的确有可能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利益,民营企业也会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去履行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行为进行披露。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拥有政治关系网络的企业的确比其他企业在履行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方面面临更多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协会关系网络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β=3.635,p<0.01),说明加入行业协会或工商联的民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这可能是因为,行业协会的成员或地方工商联成员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它们资源相对丰富,而且受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程度也更高,协会会员或工商联成员同时肩负着维护协会和工商联社会责任形象的重任。
(三)稳健性检验为了增进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①本研究将样本控制在企业家拥有至少50%权益的企业重新带入各个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结果与文中结果基本一致;②由于在样本考察期间内(2009-2012),可能存在部分企业家由于升迁、调动或年龄等原因而发生变更,会产生一些过渡性影响,因此,我们剔除了这类样本重新进行分析,其结果与文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文中结果较为稳健。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9-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政治网络战略的视角研究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在控制了民营企业的组织因素及企业家个体人力资本控制变量后发现,政治关系网络、协会关系网络均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倾向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①现有关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提升公司价值或财务绩效层面,却无法取得一致结论。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政治动机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现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的研究文献。②本文研究丰富了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文献。现有关于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文献集中在其给民营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或者成本等方面,却没有对民营企业如何建立或强化政治关联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民营企业建立或强化政治关联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具有实践指导价值。①本文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非单纯慈善的利他主义,而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性的自利主义,即民营企业通过建立或强化政治关联,以获得更多政府支持的一种策略。因此,对于那些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持观望态度的民营企业来说,在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由于市场法律保护机制等不健全,处于产权保护弱势地位的这类民营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建立与培养企业的政治网络,通过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构建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以获取诸如信贷、税收、补贴等政策支持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在政府需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现实背景下,这一类企业就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避免由于企业的消极反应而导致公众、政府降低对企业的信任,最终影响企业价值和发展。
论文摘要:民营企业近年来迅猛发展,但是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需要就多方面的融资制度障碍作深刻的系统分析,通过金融制度创新、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信用环境制度创新。来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金融体制民营企业制度信用环境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民营企业正逐步取代国有企业成为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然而与其迅猛发展的经济态势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不畅,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体制中银行业的高度垄断、民营金融机构的缺乏、资本市场发育不良,缺乏多层次(或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欠完善等多方面因素。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制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一、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制度创新
(一)深化银行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完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股权结构单一、资本金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从产权结构人手引进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良好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朝现代银行方向发展。股份制改造是根本途径。它可以进一步明晰国有银行的产权,理顺其与政府、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促使国有银行真正实现企业化经营,按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来选择贷款对象。这样,民营企业才能与国有企业处于公平的资金竞争地位,才能获得广泛持久的银行金融支持。
2.银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融资体制。
一是通过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改善存贷款期限结构、设置新的协议存款品种等措施来解决贷款结构性矛盾;要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不断完善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提高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资金投向的科学决策。二是要大力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授权授信管理方式,引导基层银行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大力优化贷款结构。加强银企沟通,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实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与自身效益提高的“双赢”;要研究设计适合民营企业特点和要求的金融产品、授信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门的小型企业信贷管理人员。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及时得到支持。
3.设立股份制民营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展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银行,可以通过民营金融资本与民营产业资本的融合,改善民营金融和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民营管理机制,规避民营融资的风险,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并且民营银行经营机制灵活、不良资产少、筹资能力强、盈利水平较高,能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空间较大。其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特点与民营中小企业短平快的投资融资特点正相适应,必然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沟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l消除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的歧视性待遇。要加大实施“核准制”的力度,让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优质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仅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使资本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到体现。
2.健康引导二板市场,优先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当前不仅需要积极健康引导中国的二板市场,而且更需要将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二板市场的一个市场同时发展,要积极恢复与有序发展一个各种交易主体广泛参与、交易品种数量不断扩展的场外交易市场,以规避高昂交易费用与上市条件对民营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的制约。可以尝试在上海建立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报价中心,成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引导各省市建立与上海报价中心联网的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并规定在场外交易市场中挂牌的中小企业,一旦其净资产、税后利润、市值或是股价等达到一定条件要求,就可以直接升入主板或是二板市场。
3.积极吸纳风险投资,积极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在风险投资的主体中,除了政府风险投资机构及创业中心的风险投资外,还应当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吸纳外资及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同时,依托场外交易市场使民营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持续发展,以降低其融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
二、民营企业自身制度创新
(一)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逐步有效地实现两权分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的日益扩大,民营企业初创时期的人治管理模式应该要革新。民营企业应该在领导制度、用人机制、生产经营制度等方面规范化,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减少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要对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行调整,清晰产权,规范企业行为,正确引导继承者对财产的态度和产权意识;其次要解决企业控制权问题。目前真正做到以股份分享利益而不参与经营的股东很少,导致产权地位和管理地位的矛盾加剧。可以考虑引进职业经理人,构建新型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实现经营管理层外来化、年轻化和知识化,再逐步过渡到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
(二)加快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进程,通过资本市场谋求发展壮大。产权多元化是产权清晰的前提。实现产权多元化,首先要解决好产权“一股独大”的问题。大型民营企业的产权过于集中,通过股权分散化和社会化来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才能建立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中,应从制度上确保中小投资者利益,大股东相对控股代替绝对控股,产权清晰到每个法人和自然人,使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其次,要加快民营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可以通过上市增资扩股、资产转换、出让产权等资本运作方式引进新投资者,以促进产权结构多元化,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可通过上市引入公众投资,通过资本市场来清晰产权和发展壮大。
(三)加大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倡导信用文化。民营企业要制订相关的内部信用管理规章制度,如《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合同评审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等,有条件的可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本企业内外信用管理;在企业内部实行以质量管理为根本的全程信用管理,从商品的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把好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品信用链条,不断改善企业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关系;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不做假账、不逃废银行债务。
三、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制度创新
在提高民营企业主观诚实守信的同时,还需要改善民营企业的客观信用环境,以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社会信用,改变民营企业的弱势融资地位。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再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民营企业产值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这个数值远远高于同期的总体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我们在看到民营经济给我们带来了这些可喜的成绩的同时,由于体制的原因,我们也应该同时看到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的财务困境。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这将在不远的将来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好的影响。本文将以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问题为主线,着重讨论民营企业的财务再造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现状
(1)民营企业的地位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有着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且极大地减轻了全社会就业压力,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次,民营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2)民营企业的现状
经过30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总体上看,民营企业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目前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偏见,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存在着更多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2、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民营企业具有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实行集权化领导,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管理上的随意性往往会导致企业决策上的失误。
3、人才机制不灵活。大部分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高薪自然会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而且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方式,这使得外来员工得不到很好的重用。
4、科技含量低。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导致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比较低;而且民营企业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出纳领导会计问题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很多的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体系中存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本分企业已经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管理模式,包括规范的财务会计体系;但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家长制、经验制的管理方式比较突出。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出纳领导会计”。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出纳领导会计”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空白期,这种空白期便造成了家长制和经验制的管理方式,在这种制度失效的情况下,自然是能够为企业管钱理财的的出纳是首选;第二,很多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会计需要较高的业务素质,需要外聘,而出纳并不需要这些知识,而且要求是可靠的,只有在本家族内部安排人来担任;第三,由于民营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比较复杂的原因,很多民营企业家通常直接到出纳处安排财务支出。
在民营企业中出现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但并非是合理的,这反映了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用人机制的任人唯亲现象;第二,管理体制上的经验主义的现象;第三,“家族链”式的内部控制体系。
(2)财务制度的缺失问题
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由于家族制企业的特点,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是不健全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权制度的缺失。民营企业产权单一,主要是家族持股,这种松散的“人合”关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一,资金流的堵塞。家族式的持股,导致资金来源困难,必然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第二,内部产权纠纷问题。部分家族成员急于收回成本和个人的利益,但产权在家族成员之间的界定比较模糊,必然会引起产权分割上的矛盾;第三,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在民营企业的的家族制的产权结构中,很难形成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牵制的治理结构。
2、财务组织制度的缺失。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权利高度集中于所有者手中,这势必会造成管理者不能顾全和公司经营的低效。
3、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不规范的,而且缺乏制度化,主要表现在:第一,财务决策时由所有者说了算,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第二,财务控制形同虚设,有很大的随意性,人情重于制度的现象普遍;第三,财务考核缺乏对应的指标,更多的是向家族成员倾斜,这会影响整体上的积极性。
三、民营企业财务再造理论介绍及相关措施
(1)企业财务再造理论
要研究企业财务再造理论,必须首先研究什么事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当时重要的管理理论的创新,指企业通过对自身业务的重组,对自身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最后达到企业高效运营的目的。在企业再造理论中,企业财务再造理论的具有核心地位。企业财务再造理论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过程进行重组,对财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企业财务再造理论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民营企业财务再造
针对上述论述的民营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财务再造理论的介绍,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进行企业财务再造。笔者认为要进行民营企业再造,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财务制度再造。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民营企业必须进行财务制度的再造,以保持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和规范性之间的平衡。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可以避免管理的无序,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不能放弃管理者的灵活性,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设计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2、财务组织结构再造。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不健全,这会导致企业的业务处理不够顺畅甚至滞后。而且其财务人员很少参与企业的财务分析与决策,导致财务资源的浪费。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再造财务组织结构,对于财务组织结构不健全的,应该加强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对于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应该界定必需的财务功能,去除多余的功能;对人员的任用,要任人唯贤,不要任人唯亲。
3、财务控制体系再造。财务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民营企业必需要对其财务控制体系进行再造:首先是分析找出财务控制点;其次是制定财务制衡制度。
4、财务基础工作再造。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不健全,而财务管理则要求从小处做起,所以民营企业一定要重视财务基础工作。
5、财务理念再造。财务理念再造是上述各项财务再造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要树立以财务为中心的理念;第三要重视管理出效益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彭海颖.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及财务管理创新[J].广西会计,2003(1).
[2]张毓雄,汤跃跃.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与创新[J].经济师,2003(5).
[3]陈铁峰.论民营企业财务再造[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8(5).
[4]吉利,张建国.民营企业财务的制度缺失及其重构[J].商业研究,2005(23).
作者信息
摘 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民营企业认识的偏差,以及自身存在的系列问题,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仍面临巨大的问题。当前整个社会都应该重新认识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企业自身也应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坚持人本管理,加强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 民营企业 问题 策略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据统计,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亟待对以下问题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识有差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上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民营企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受传统观念影响,民营企业经济待遇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价格、税费、融资、土地批租、原材料供应、工商管理、市场准入和资产重组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不公平的限制。由于对民营经济看法偏颇,也造成民营企业在许多经济交往关系中陷入尴尬的境况,各级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法完全落实到位。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多三少”问题比较普遍。即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少;粗、初加工项目多,精、深加工项目少;污染环境的项目多,绿色环保的项目少。一些民营企业缺乏政策指导,不根据资源的配置能力来确定企业规模,而是一哄而上,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合理地投入,再加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二)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的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又当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三)企业融资困难
民营经济筹资难是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民营经济筹资难的原因有:在间接融资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金融部门对国有经济的融资倾斜大,政策上使民营经济在信贷市场上所占份额较小。对民营企业,由于贷款的风险由银行自身承担,不像对国有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银行大多愿意把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贷款较少。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所占份额更小。我国一直把证券市场定位为国有企业服务,这使一直受政策限制和资金困扰的民营企业难以上市融资。民营企业不易直接融资也有自身的原因,如财务制度不健全、规模小、承担不起融资费用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如缺少专门的租赁公司,使民营企业不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昂贵设备的使用权。加上国家对基层金融机构的整顿,关闭了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金融机构,使民营企业过去的一些信贷链条中断,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四)技术缺乏创新
目前,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技术含量低的第一、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简单加工业采掘业等领域。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本来就低,重型化的第二产业的技术又不能有效转移,尤其是向民营企业转移,这使民营经济在竞争中的地位相当不利。技术含量低、信息不灵使各地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严重,容易出现过度竞争,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下降,让企业不能有效进行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能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改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五)用人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加之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六)缺乏有效组织管理
一方面,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粗放式经营、家族式管理模式,不能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去管理企业,缺少实用型企业管理人才。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机制也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来源多为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出资,使得企业内部在决定发展、分配、用人、责权利分配等问题时极易发生矛盾和冲突,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解体。此外,计划性不强,生产、质量、财务等各种计划的落实、检查和调整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不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就是继续沿用成功国企的文化观念,甚至翻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简单模仿,不加过滤直接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企业文化的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对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归纳为:一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二是有利于市场自由竞争和反垄断;三是有利于社会就业;四是有利于经济调整;五是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和落后地区问题;六是有利于未来发展。发展民营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应当用全面、长远、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来科学认识和评价,加强对民营企业问题的思考,研究家庭和家族企业等适合民营企业存在的形式,进一步揭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规律,增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和政策体系。
(二)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与完善。
(三)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加强金融监管和财政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国家可以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银行内设民营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在按照金融市场发展要求进行改组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可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入股,增强资本实力。政策性银行也可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并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扩大贷款质押范围,增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灵活性。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和进行项目融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吸引国际金融组织投资,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四)坚持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
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强化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五)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员工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上是反映员工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六)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
一是重视战略管理。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行业前列。二是调整组织结构,加快制度创新。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建立临时性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束缚,实现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柔性化管理;通过通讯网络技术,把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联系在一起,组成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综合体,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目标。三是规范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组织责权利的分配。四是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能够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政府关系和家庭关系研究.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因受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再加上,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这些都会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在民营企业内部,因社会体制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偏低。由此看来,强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强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提高经济水平、完善市场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等层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当前国民经济最活跃的增长点。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又遇到了大量新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极为突出。可以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整个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包含多个内容,例如:资金筹集、分配、回收等,并且在民营企业管理各个管理中都能涉及到。然而,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依然存在大量新问题,例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意识不强等,上述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减少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强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三、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和国有企业或是外资企业相比较来说,我国的民营企业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大多数民营企业确实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不管是在财务管理层面还是在资产管理方面,都不具备高校的管理机制。再加上,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安排家人或者是亲属管理各个部门的工作,这样一来,便导致民营企业管理职责混乱的局面。此外,因民营企业领导者主观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随意性较大,不利于企业决策,同时也难以吸收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长时间下去,便直接制约着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财务管理缺少正确引导
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走向问题对企业发展最为重要。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破产的民营企业约有70%是因决策失误,导致资金管理局面十分混乱。因民营企业不具有国有企业合理、科学的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测误差较大,存在较大的主观意识。此种决策方式潜在的风险在竞争不激烈的市场中难以体现出。然而,如果再继续扩大企业规模,若没有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那么,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由此看来,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缺少科学、合理的引导难以稳定的发展下去。
(三)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尽管当前企业的融资方式较多,然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因规模以及性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大多数融资途径都被限制。特别是针对那些不能向银行贷款的民营企业来说,大多数都会通过高利贷形式来筹集资金,此种方式成本偏高,并且并没有合同监管,因企业决策失误不能使民营企业持续、稳定的运营下去,从而最终出现破产现象。此外,尽管证券市场成为民营企业救命药。但如果是民营企业,那么进入证券市场门槛偏高,再加上,对证券发行的要求十分苛刻等原因,这样一来,从而使民营企业处在“市”外。因民营企业融资受阻,因此,造成企业运营资金不充足,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缺少强大的后盾支持
和国有企业相比较来说,民营企业缺少强大后盾支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除仅有的几项国家政策支持之外,大多数是民营企业都是白手起家,既难以筹集大量资金,又在人力、物力方面的花费偏大。如果民营企业一旦经营不善,那么再加上后续资金支出不到位,便最终导致民营企业的破产。
(五)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因民营企业发展规模偏小,为了减少运营成本消耗,因此,不会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通常都是由非专业人员来担任此工作。一旦选用的是非专业人员管理企业财务工作,从而使财务管理局面十分混乱,因此,便企业核算不够清晰、透明,出现财务漏洞、资金使用不明确等问题。情况严重的会损坏企业在银行的形象,从而被误认为是风险企业。此外,因上述这种不规范的管理模式,极易出现坏账现象。这样一来,难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
现如今,民营企业用人机制以及决策机制存在大量问题。其中,用人机制,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这样一来,难以使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掌管管理工作,再加上,因亲属的直接参与,难以将制度与措施落实到位,这样一来,导致机制的运行流于形式。所以,那些有能力的人才便选择离开企业,难以留住人才。这是对民营企业发展极其不利的。如果从决策机制来分析,民营企业决策主要取决于领导的主观意识,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局限性,所以,容易出现决策风险,直接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二)财务管理比较片面
现如今,有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完全忽视企业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却看重以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因此,在成本计算方面较为宽泛。此外,有些民营企业重视产销量以及上交的款项,然而,却完全忽略企业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擅自调整成本,这样一来,导致成本不能正确反映出真正消耗量,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最终的决策失误。
(三)民营企业对金融政策了解较少
各大银行从安全方面考虑,将精力都放在大客户上,因此,对民营企业放贷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导致那些民营企业缺少贷款金额,无法使民营企业正常运行下去。此外,因民营企业主动服务意识偏低或者是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等,都会导致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一定影响。
(四)国内资本主义市场发展不容乐观
现如今,民营企业除可以从银行体系融资之外,大多数都是采用民间融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没有能力偿还较大金额的亏损下,不能和国有企业可以有国家的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继续发展下去。因国内资本主义市场决定其民营企业难以成功上市,所以,民营企业难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五、强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民营财务管理机制
因民营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可以从产权制度、责任分配制度等方面加以创新,从而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管理机制。另外,民营企业还要切实提高风险评估的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评估活动,从而在出现风险时,企业能够认真对待。
(二)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因此,要积极引入大量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在具体的工作当中,科学、合理的设定账簿,认真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此外,还要定期组织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预算与决策能力,使民营企业核算准确性更强。
(三)扩宽融资途径
目前,为使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可以对股份制加以改造,这既可以优化企业产权的结构,又能够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大大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快速的发展,有效避免盲目性投资出现。
六、结束语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市场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因民营企业发展规模相对偏小、资源相对短缺等缺点,因此,使得民营企业生产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远远多于国有企业或者外资企业。而为使民营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要强化财务管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会直接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不断加以创新,并且引进更先进管理模式,才可以使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小安.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J].学术论坛,2010(12)
[2]李岚.新形势下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J].中国商贸,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