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8 14:4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保产业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与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解决能源短缺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节能环保产业概述
所谓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而提供装备、技术与服务支撑保障的产业,是涵盖面宽、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主要包含节能、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具体涉及节能环保装备和技术、产品与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项子产业,符合经济结构转型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2012年,国务院了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与物质基础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与发展的 7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产业链长,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环保产业主要包含环保产品生产和经营、废物循环利用、环境保护与服务3个子领域。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主要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节水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生态环境保护装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仪表、清洁生产设备、环保材料与药剂等的生产和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含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废”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主要包含环境咨询、技术与信息服务,环境工程与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等。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很大的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很快发展,当前已初具规模。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 2800 万人。不断扩大产业领域,快速更新技术装备,产品种类多种多样,明显提高服务水平,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尤其是环境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就环保设备(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来看,20年前,环保设备(产品)的数量与种类都非常有限,主要是部分常规的除尘设备、基本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与工业废水处理设备等。近年来,不断扩大环境服务领域,由过去以咨询与技术服务为主发展到工程总承包、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与投融资与风险评估等领域,出现了很多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化的环保设施运营企业,当前,环保产品的品种已达到了3000多种。一些性能优良的特殊环保材料、高精密度在线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高效布袋除尘设备、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等,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拓宽了各种废弃资源的利用途径,不断增加产品品种,不断提高资源化产品附加值与质量。环境服务领域由过去以技术和咨询服务为主发展到工程总承包、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和投融资风险评估等领域,一批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专业化的环保设施运营企业已经出现。但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产业扶持政策及激励措施有待加强和细化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虽然国家与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然而就产业本身发展需求来说,今后还需在税收、投资、财政、价格等方面出台效果更加明显、针对性更强的激励措施与扶持政策,以有序、有效地引导与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法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因为节能环保产业涉及很多领域、行业,当前还没有完善、完备的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与法规;并且地方政府也没能全部配套出台,包括促进清洁生产、节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
我国环保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与巨大的环保治理任务比,我国环保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国现有环保企业 1 万余家,但 90%以上环保设备的技术水平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近 15 年。集中体现在布局分散、规模小、技术和管理水平低、质量差、缺乏专业性、新技术开发能力弱、缺乏技术集成和设备成套化能力。环保产业现状难以适应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与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极不相称,无法与国外先进的环保企业竞争。
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水平低
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关键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水平低。中国环保产业尚未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和以企业为中心的环保产品科研体制。我国绝大多数环保企业的开发力量主要依赖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环保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科技研究和开发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环保产业缺乏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将先进的环境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驱动力和能力,是中国环保产业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多数企业重复生产低水平环保产品,而且技术开发的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环保产业技术含量低,生产的主要为常规产品,另外环保产品技术、产品质量发展不平衡,其中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如水处理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一般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产品,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大气污染治理主要是除尘设备,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与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点领域的部分重点产品还没有成熟的制造技术。我国环保产品的总体水平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很多产品落后发达国家15年左右。
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
环境服务是保障环保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节能环保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信息咨询服务规模不大,技术水平落后,中介机构与咨询公司的服务网络建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完善与建立环保产品标准与市场准入制度
进一步完善、制定和建立统一的环保产品标准和审查评定机构,建立环保产业市场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和组织实施环保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继续颁布环保产业鼓励发展目录,鼓励发展先进、经济、高效、市场急需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限制发展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防止伪劣产品冲击刚刚起步的环保产品市场,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
提高环保产业技术水平
大力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环境科技投入,为环保产业发展注入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完善环保产业信息化社会服务;加强监督管理,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以标准化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规范化
围绕“十二五”环境约束性指标的需求,按照“市场导向、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原则,研究制定重污染行业的技术政策、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资质认定管理,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
建议专项资金安排使用上,优先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用足用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等政策。
扩大投融资渠道
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创业板上市、发债、担保、项目融资、节能环保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本。扩大节能环保产业信贷规模,创新面向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结束语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我国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增强节能环保产业的国内外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市环保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够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哈市环保企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没有专营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有75户是兼营环保企业。这些企业没能把主要人员、设备和资金用于环保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上,企业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效益。大多数小型的环保企业产品趋同、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设备简陋,有些还是“小作坊”生产方式,生产不稳定,整体素质不是很高,行业间沟通匮乏。整体环保设备、技术水平大概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
2.环保企业缺乏科技开发能力,多数产品高科技含量少,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环保产业已被我国纳入本世纪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哈市也把环保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但是,哈市多数环保企业只是靠灵活的经营机制抢先占领了一些环保产品的经营阵地,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后备技术力量和设备,后续发展乏力。在哈市的环保产品中,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2%,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不到4%,80%以上的产品仅是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哈市“三大”开发研制的科研成果,由于观念、利益、机制等诸多因素,产学研之间很难结合,致使一些环保科研成果长期束之高阁,科研成果的应用率为38%,转化率仅为10%,造成许多环保企业长期处于因袭别人落后技术的生产状态。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产品标准化、系统化、成套化程度低。
3.融资渠道不畅,对环保产业的投入不足,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营机制。哈市环保产业缺乏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尚未形成自我发展的资金运行机制。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于环保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匮乏,给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制造了“瓶颈”,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哈市环保产业总的投入仅占GNP的1.5%,而深圳市已超过3%;另一方面,缺乏一套环保产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致使一些企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到外地去开拓市场。
4.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监督管理措施薄弱。哈市的环保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散于各个行业,隶属关系复杂,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现在的产业格局大体是靠自发形成的,致使有一定市场潜力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环保市场的效应和规模,尤其是环保产业市场管理滞后,造成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高额回扣、压价竞争等行为盛行,以致把假冒伪劣的环保产品通过非正当竞争的手段进入环保市场,直接影响了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5.缺乏完整配套的环保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宽松的政策环境。哈市的环保产业基本上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特别是环境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渠道单一,实行的是单纯的行政手段,缺乏利益驱动。政府在信贷、税收、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没有一套有力的鼓励扶持政策,不仅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还使一些有成形产品的企业易地南迁,寻求新的发展环境。尽管制定了一些政策文件,落实起来不到位,在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上力度不够,同时,也缺乏鼓励外资和本地资本向环保产业投资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影响了各种资本在哈市向环保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最近几年,哈市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的速度,它既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环保产业虽然产业规模不大,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对环保产业需求的日益增多,环保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数量的增长已是必然趋势。哈市地处高寒地带,每年采暖期达180天,又是老工业基地,能源结构是以原煤为主,年耗煤量1000万吨左右,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60%,冬季居民取暖锅炉的防尘设施多数都达不到环保标准,所以,防治原煤散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及优化城市能源结构的任务就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哈市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布袋除尘器具技术及除尘设备,在防治大气污染领域有其技术上的优势;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及松花江段污染严重的治理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市地域广阔,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较大比例,其中有耕地2008万亩、草原370万亩,在发展无公害农业及绿色环保食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哈市在全国处于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在城市噪声的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建设建筑材料的提升等方面,对环保设施及材料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及政府对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已营造了一定的环保产业市场,使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壮大成为可能。
二、加快发展哈尔滨市环保产业的对策
1.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要根据哈市环保产业特点及优势产品,确定鼓励发展的项目及配套政策,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领域,重点培育和扶持。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环保产业的意见及政策的基础上,明确把环保产业确定为哈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制定可能实现目标的规划。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列入目标计划环保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并制定环保投融资政策。优先安排流动资金、专项资金,采用低息、贴息贷款支持环保企业,特别是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企业。同时,建立环保产品、环保科技开发创新风险基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对从事环保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生产的环保企业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培育规范的环保产业市场。从一定程度来讲,环保产业市场是政府行为造就的一个市场,政府行为在该市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形成宏观层面的调控。针对哈市目前环保产业中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政府应明确哪些项目是优先发展的,哪些项目是属控制发展的。对于优先发展的项目,可以在投资、税收等方面扶持,还可以通过对环保产品的认定和新技术的推广等途径来规范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建立环保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从哈市目前状况看,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体系包括三个领域:一是城市环保设备制造业,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环保监测仪器仪表等;二是环保技术服务,主要包括环保咨询业、环保设施运营业、环保污染治理服务业、环保事故责任保险业、环保投资风险评估业等;三是环保资本和投资领域,即通过资本运作,形成多元化投资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环保产业。
3.通过灵活多变的以低成本引进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的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短时间内缩小技术差距,与此同时要随时注意调查、研究环保市场的科技创新动态,利用环保市场及技术进步呈多元化的趋势,引进国内外成熟技术,在现有资金、技术、人力的基础上,尽快将引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迅速占领环保市场,同时要注意吸收、开发符合哈市环保产业发展的适用技术,保证引进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需要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环保产业技术应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扩散—再引进—再创新之路,要在主要技术领域达到先进水平,积蓄后发优势,再找准突破口。在高新技术领域或有一定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利用现有准备工业的优势,把闲置的设备及技术运用起来,采用捷足先登战术,引进新技术装备重点环保企业,引进关键技术改造现有环保企业,利用技术引进加快落后技术的替代,其目的使环保产业步入良性循环之中,以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1.环保产业、性质、特征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产业的简称
20世纪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要想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改善,必须走清洁生产的环保道路,所以,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趋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物产生减量化、对环境无污染和少污染的环保型产业发展,国际社会称这样的产业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由此可见,环保产业的作用是创造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破坏,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环保产业和第一、二、三产业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运动方向是向地球和大自然索取各种各样的物质材料以供人类消费,在索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环保产业的运动方向恰好与之相反,它是对地球、大自然进行补偿和保护,是力图把被第一、二、三产业破坏了的生态环境重新恢复过来并且能创造经济效益的运动。基于其性质的不同,环保产业具有如下的特征:具有全方位渗透性、是政策引导型产业、具有动态发展的特性、对高科技具有依耐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
自从1970年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从无到有,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环保产品技术服务、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技术开发、环保产品营销、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环保咨询服务、三废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低公害产品生产等领域,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二、环境法的完善
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文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完善环境法,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法制轨道奠定了基础,为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为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整设定一系列制度,解决一定的环境法律问题;明确环境法调整的对象是们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及公害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有利于合理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减轻环境损害,公平负担;有利于推动环境单行法律、法规的创建;为我国环境保护行政与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能够让我们的环境保护部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能够让有关部门行动起来更加的有效率;能够给社会和公民一个警示,让大家知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有利于保护我们国家的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规范企业和社会的生产和工作,对保护环境有积极作用。
三、环保产业发展与环境法完善的作用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方面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提供坚实的产业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规划》分析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我国将实施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城市矿产”示范、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等重点工程,必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统筹规划,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一)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时,要把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制定和实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发展环保产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培育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环保产业重点领域:一是环保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主要包括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技术与装备;噪声控制技术与装备;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艺技术,节水技术与装备;以污染预防为主的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装备;污染防治装备控制仪器,在线环境监测设备;性能先进的环保材料及环保药剂等。二是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主要包括环境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环境工程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服务等。
二、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环保产业升级
(一)制定和组织实施环保产业政策,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要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限制相对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制订能够满足环保要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政策。
(二)加快环保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环保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一是调整和优化环保技术和产品结构。巩固和提高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快开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或国内空白的急需的环保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有一定比较优势、有出口创汇能力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市场供大于求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要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打破环保产业服务领域的垄断经营,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服务企业优化组合。要推动建立以资金融通、工程建设、设施运营和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环保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三是进一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拓宽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途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一批能够满足环境治理要求、具有竞争力的主导技术、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使环保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布局结构、产业集中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产业和产品升级。
(三)优化环保企业组织结构,实现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环保企业的竞争力。一要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环保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现阶段发展环保产业要充分发挥现有机械制造企业和民企业的作用,引导其转向环保技术设备的开发研制和生产,使闲置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二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公司,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环保市场的竞争力。三要积极引导中小型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和总承包公司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依靠优胜劣汰机制和宏观调控,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发展环保产业切忌一哄而起,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合理布局,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结构,避免结构雷同,防止重复建设。西部地区在大开发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业污染防治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加快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与装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装备,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及相关的技术与装备,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关键技术等,形成和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环保产业。
三、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水平
(一)提高环保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加速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一要紧紧围绕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加快环保科技开发,有关科技计划中要积极安排环保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环保科技产业基地。二要在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把环保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作为重点领域予以支持,加快环保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三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办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或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与企业的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优秀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
(二)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快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环保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合资、合作、直接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环保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环保产品的升级换代。要加快对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加快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进程,提高环保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近几年我国在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部件、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国产化取得了积极进展,要在此基础上,加快烟气脱硫技术和成套设备、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处理关键技术和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国产化进程。要加快组织实施国产化示范工程,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设备制造水平和成套能力,降低工程造价。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支持力度,对国家重点国产化项目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或补助,并研究制订有利于促进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的配套政策。
四、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一)加快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要建立规范的环保产业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确保满足污染防治的要求;对尚未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环保产品,必须制订企业标准,并报地方标准管理部门备案;所有进入市场的环保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环保产业标准化组织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工作网络。
(二)加大环保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一些地方和部门利用准用证、准销证等手段分割市场的行为,保障公平竞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及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环保产品的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抽查,并公布结果,对不符合质量管理和监管要求的,必须加大处罚力度;要依法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环保产品的违法行为,新闻媒体对假冒伪劣的环保产品要予以曝光。建立健全全国环保产品(设备)质量检测网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环保产品,不得以对产品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环保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建立统一的环保产品第三方认证制度。环保产品认证要坚持企业自愿(强制性环保产品认证除外)、国家统一管理的原则,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组织成立中国环保产品认证机构,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认证工作。自愿性环保产品认证不作为环保产品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不得以未认证为由,限制已达到环保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未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有关部门、地方均不得以任何名义开展环保产品的认证工作。
(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品市场,下决心治理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分割市场、阻碍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凡企业按标准生产,其产品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授权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可在中国境内公平竞争;凡经国家及省级有关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工程承包、设计及其它环保技术服务机构,可按资质等级在中国境内依法开展相应项目的环保技术服务,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限制其进入本地区或本行业;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或变相收取管理费、服务费;要依法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五)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一律不得成立环保生产和经营单位,已经成立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彻底脱钩;禁止对用户强行指定环保技术服务及产品采购对象、强行指定使用环保产品或强行指定施工单位承接环保工程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五、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国家对环保产业实行鼓励和扶持政策。已的有关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文件:《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年修订)》(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第7号令);《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第18号令);《关于公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国经贸资源[*]159号);《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36号)等。
国家在税收政策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对环保产业项目,各有关银行应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凡明令淘汰和禁止的产品(技术)和项目,不论资金来源如何,各级项目审批部门一律不得审批,各有关银行不得贷款。
(二)国家将进一步研究制订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在产业政策方面,继续环保产业鼓励发展目录及配套政策,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在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如综合利用产品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等。
(三)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的优惠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要选择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重点领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加强对环保产业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切实落实好优惠政策。要完善落实优惠政策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抽查。对骗取优惠政策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经抽查、评估后确不具备条件的,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
六、积极创造条件,拉动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
1、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严格环保标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要严格环保执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形成。
2、多渠道筹集污染防治资金,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纳入政府预算,确保各地方政府投资预算中用于环保方面投资占有一定的比例。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计划中,要优先安排当前国家急需发展的环保产业项目;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利用国债资金安排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二是按照“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并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严格核定排污收费标准。加强对排污收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保证排污费按规定用于污染防治。三是企业是实施污染防治的主体,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增加投资。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好、企业运作良好等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四是继续利用国外优惠贷款或赠款,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在利用外资计划中,将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列入优先领域。
3、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为促进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创造良好的机制,征收的费用要专项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垃圾处理。要鼓励社会资本、外资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促进其良性发展。引进竞争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授权经营的试点工作,降低设施运营成本,提高社会公益设施的管理效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进行城市垃圾和污水基础设施股份公司的试点。
七、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中介组织作用
[关键词] 环保产业;人才需求;趋势;职业教育;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29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47- 02
0 引 言
自“十二五”以来,环保产业化进程日益加速,环保人才供不应求,而在高职教育中,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积极培养环境技术服务型、设备运行管理型等人才,本文在分析目前环保人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探究高职环境工程教学措施。
1 分析目前环保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1.1 环保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为高职环境类专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关资料证明,国家对环境类专业投资越多,越有利于环保人才培养脚步的加快,我国众多环保产业均为“潜力股”,由此可以推断未来的几年里环保产业将会成为高职教育环境类专业发展运行的助长点,那么环保产业为什么对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呢?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一是因为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此时环境污染治理专业正在处于萌芽时期,一批批专业化治理企业正在运营与发展中,这势必会对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充满极高的渴望与期待;二是因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模式正在转型,由常规技术演变为高端技术,人才量需求的增加,为高职环境教育专业的发展创造空间。
1.2 环保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相关资料记载,在我国数百所高职学校的环境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影响与评价等专业设置点数逐年增加,由此说明,各行业对高职教育中环保人才秉持“宽口径、工程技能型”的需求原则。因此在高职环境类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我国目前众多环保产业中,清洁产品的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服务将成为主要内容,并且环保产业近些年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绝大多数企业单位在环保从业人员的聘用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那么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环保人才,高职教育可以通过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岗位培训与业务提升并存、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普及兼顾的形式打造环保高职教育体制,造成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
2 为适应新形势,高职教育可以采取的有效对策
2.1 加大对环保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力度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环保产业的类型大多数为环境污染治理,正因如此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人员占总行业人员的40%以上,此时从事环境咨询服务的公司与人员相对短缺。咨询服务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政府机构环保政策的编制、大型项目方案的拟定、研究工作的开展。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培养服务业人才是势在必行的任务,学校必须对其重视,设置更多的课时,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与技能。
2.2 认真落实环保职业学历教育与环保系统职业培训工作
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学习应该对教育体制进行重置,建立健全产学联合的教学平台;采购先进的教学设备,将环保高职学校打造成环保人才培养、实训的重要基地;与此同时,教师及时的创新环保职业培训模式,对与培训相关的内容、时间、方法进行适度的调整,以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目的,在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提高之时,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便会顺利的实现。总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的落实,是目前高职环保专业紧抓的工作,也是培养更多环保人才的主要途径。
3 预测我国环保产业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景
放眼未来,有相关人员预测,“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环保行业高职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这一大好趋势是极为鼓舞人心的,那么我国高职环境工程类教学进程应该紧紧围绕国家环保局的相关指示,对其核心工作与重要举措进行倡导,将提升环保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的宗旨,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升我国民族企业、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与素质。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环保产业高职教育就有如下发展面貌:一是环保职业学历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是全面提升环保执业人员综合素养的基础条件,也是最为根本的保障;二是高职学校领导会更加重视环保岗位培训以及专项业务培训等工作,紧扣国家环保局工作目标,落实高素质、技能应用型环保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4 结 语
环保产业作为我国国务院制定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十几年的奋斗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并在能力上得到全面的创新与提升,将要跻身于国际高端领域。在高职教育中,环保专业技术教育上应该与我国国情紧密的结合,在岗位培训上不断的充实培训内容,联系实际情况,提升职业专业技能水平。总之,高职学校作为环保人才的母体,始终应该不断的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其从业发下扎实的基础,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执法;环保产业;相互作用
纵观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环保产业也就越发达。这是因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其前提是必须有消费主体对环境产品和环境服务消费的不断需求,一方面这些需求产生于社会主体自发的环保意识,自觉地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主体特别是企业单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他们对环保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多地来自于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对于企业环保问题进行监督制约的外部力量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立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对环境保护问题逐渐重视,加大了环保立法的力度,制定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法律、法规。各地方人大和政府也针对各地的环境保护具体情况,制定了地方的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地方环境保护提供了立法支持。其次,对社会主体环保问题的监督和制约就是环保执法。环保执法是政府或其他行政机关为了在其权力管辖范围内促使环保义务人遵守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规范,改变或者终止危害环境或公众健康的行为而采取法律措施的法律行为。执法是立法和守法的根本保证,如果不能对违法行为施加明确的法律后果,很可能导致漠视法律的不良现象,因此保证执法的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第三,除了环保的立法、执法之外,还有新闻媒体的环保社会舆论监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环保司法工作介入,以及人大、政协等单位的监督,这些力量都是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外部的因素当中,环境执法是最重要的实施环节,它是连接环境立法、环境守法、环境司法和环境监督的纽带。环境立法为社会提供了基础性的环境法律制度,而这些制度必须依靠环境执法保证实施,环境执法人员也通过严格执行法律的实施情况来确定市场主体是否守法,市场规则是否被遵守,整个市场是否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例如,环境执法通过促使排污企业对生产进行全过程的环保监控,给其施加行政强制和经济负担的压力,将迫使其采取污染控制手段,购买环保设施或环保服务,即使有的企业想逃避治理责任,也不得不在环保部门的严格监控下或自行治理,或委托专业化公司处理,这就为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创造了市场需求,为它们获取利润提供外部保证,促进了环保市场的发展。可见,环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于社会主体提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投入资金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需求越大,越能够刺激投资者投资于环保产业,从而形成环保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环境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执法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要使环境执法达到应有的效果,相应的人、财、物的因素都非常重要。
首先,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保事业的价值、对于环保手段的发展与应用,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环境执法人员作为执法的主体,更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学习与环保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动态发展的环境执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