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17 11:26: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篇(1)

>> 四川藏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四川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四川发展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手机动漫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四川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基于突变级数的四川省革命老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静态评价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四川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论四川藏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困境 四川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强化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升级的途径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四川古建筑现状初探 四川省甘孜藏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决策 四川甘孜藏区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四川藏区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透析 四川藏区扶贫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 四川藏区稻城县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四川新闻网,2012-8-1

{3}实施“15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EB/OL],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14-06-17.

{4}{8}戴维・思罗斯比(David Throsby)著.王志标 张峥嵘译.王志标校.经济学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6}大卫・赫斯蒙德本(David Hesmondhalgh)著.张菲娜译.文化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米尔恰・伊利亚德.晏可佳,姚蓓琴译.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郑长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篇(2)

>> 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路径创新研究 湖北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 湖北省中小企业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我国中医药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推动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北京市中医药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湖北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北省独立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探讨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 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福建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类专业基础课整合现状及对策 湖南省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李振吉:中医药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美国佛州中医学院关于中医的介绍[EB/OL]..

[4] 中医师国际交流合作[EB/OL].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篇(3)

【关键词】 农村;文化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突出表现在:

第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等活动。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比比皆是。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待遇低、水平不高。尽管乡有文化站,但专职干部不专用,经常被抽调去做其他应急的工作。而村里的文化室多是为创建而设,一室多功能,随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改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第四,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村只留下老少两头,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本文作者针对所在地区部分农村的深入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第一,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政策保证。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创造农村文化产业的优良环境,是政府履行对文化产业公共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是通过市场化进行运作的,政府的政策法规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公平规范竞争发展的市场环境。

第二,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文化产业有人将之誉“创意产业”,人才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千方百计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是政府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议建立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形成县、乡、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出贡献。同时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走市场化的道路,努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变农村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由政府计划拨款为产业需求型贷款投资。在使用财政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政府也应向农村文化产业投资,并实现国有资本的扩张增值。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政策杠杆为农村文化产业间接融资,开辟农村文化产业的资金市场。

第四,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现阶段,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求富、求知、求乐”。因此,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文化宣传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其次,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以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篇(4)

关键词:环渤海;区域经济;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英国于1997年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因而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据统计,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有很大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新的支柱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2009年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环渤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地区。由于创意文化产业对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到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89.9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2.3%。在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四大优势行业。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2.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从2007年起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规划和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市创意产业已进入全速发展时期,不但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目前,天津市创意产业中设计服务和咨询策划业较为发达,这两个行业无论从资产总额还是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来看,在创意产业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在“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31.7%,超过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的年增长率,成为河北省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河北省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用品生产、出版发行、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此外,河北省还加大了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业等新兴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成为创意产业新增长点。

4.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较快增长。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4.4亿元,上年增长13.3%,占当年GDP比重的2.74%。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占当年山东省GDP的比重超过3%。此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其中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印刷发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5.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仅在2011年,辽宁省新开工建设的文化项目47个,投资金额422亿元;增容扩建项目17个,投资金额15亿元。从产业规模来看,2011年底,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了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发展潜力。此外,在产业发展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演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

二、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也确立了其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受体制、环境、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文化体制改革滞后,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几个重要的传统文化领域,如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领域,国有资本仍是市场主体,非公有制资本发展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化不足问题。这就影响和制约了民营企业和外资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产业发展的活力。以北京市为例,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文化艺术行业中规模以上国有单位(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中的国有、国有联营、国有独资公司)收入比重为90.8%;新闻出版业国有单位收入比重为77.9%;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国有单位收入比重为82.2%。

2.在环渤海区域的城郊、农村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与北京市、天津市、沈阳市、大连市、济南市、青岛市等中心城市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相比较,在环渤海区域的城郊与农村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仍比较弱。仍没有形成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分布零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创意产业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这会影响到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创意产业不仅仅是城市的产业,更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产业,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3.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建设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要获得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许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基础薄弱,融资困难,创意思想难以有效转化,非常需要政府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资金问题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集中表现在:第一,对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资产构成而较少固定资产的文化创意企业来说,缺乏实物资产进行贷款抵押,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第二,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方面,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通,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困难。

三、进一步促进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会不断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环渤海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投资环境

第一,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政府还应当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产业发展咨询建议、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交流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大都对企业的注册资本、营业规模有一定要求,对创业期的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应当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采取提供办公场所、政策扶持导等多种形式,降低其创业初期的成本。降低大学生、文化工作者等创业人群的创业门槛。

2.做好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要不断扩展融资渠道,改善创意企业融资环境。如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带动社会资金共同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加快成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贷款承诺、票据承兑等。做好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创意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融资的良好格局。

此外,应当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对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文化创意行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重点支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中小创意企业的融资环境。

3.加强环渤海区域郊区与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

在环渤海区域,除了北京市、天津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这些中心城市外,环渤海区域还有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环渤海区域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重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郊区与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工作,如广播电视村村通,万村书屋建设等,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

改变过去依靠过去那种“送戏下乡”“农家书屋配送”等政府主导模式。鼓励文化企业面向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文化产品,从根本上满足农村民众的内生性文化需求。

4.做好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环渤海区域完善的交通网络,为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此外,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成立了相关合作机构,部分行业如基础设施、旅游等行业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合作的范围与领域在不断扩大。这就为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次,环渤海区域各省市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可以看出,环渤海区域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和深化合作的环境良好,合作的广阔前景。

可以建立区域的共同的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建立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健全区域的产业政策发展体系。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方面。要注重旅游产业的合作,注重创意园区的合作。同时还要防止盲目上马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此外,做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建设工作,完善产业链。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和资源实力有限。围绕价值链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提升和促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建设,做好创意研发、创意生产以及创意销售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5.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避免盲目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北京市定位于“世界文化创意城市”,成为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要围绕全国文化会展中心、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互联网游戏这六大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闻出版、文化会展、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等优势行业。

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要做好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对接,可以更多地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和会议展览类创意产业。

从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大连市“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基地”成效显著。可以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动漫游戏等优势行业。

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省市要在把握现状,判断发展阶段,认清问题,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篇(5)

关键词:中原;体育文化产业;探究

我国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上很多王朝在中原地区建都,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随着中原经济区的成立,一路一带的发展战略给中原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处在自然增长的状态,创新不足,体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体育文化层面上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有效发挥,所以,在充分发挥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必经之路。

1中原体育文化产业

1.1体育文化产业

体育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产业以体育文化的相关现象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开发,生产,销售。体育文化产业的着眼点是消费者的需求。体院文化产业涵盖了生产、销售和消费等等环节,体育新闻产业、体育影视产业、体育娱乐产业等等均是体育文化产业,不仅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还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

1.2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体育文化产业有很多种不同类别,以外在形式为分类标准,可以将体育文化产业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体育文化实物类,包括所有的体育器材、服饰、影视作品、建筑等等。第二类是服务类,包括体育教育事业、培训服务、节目演出等等。第三类是体育文化休闲类,例如体育旅游,以娱乐性为主的体育活动。

1.3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特点

1.3.1历史文化悠久中原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古至今,中原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曾经有20个朝代将王朝建立在中原地区。其中武术的发源地在中原河南地区,距今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武术在隋唐得到快速传播发展,在民国时期经历发展低谷期,建国以来武术又转衰为盛,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武术走入学校课堂,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在国内、国外都受到热情的欢迎。1.3.2体育资源丰富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武术拳种,其中有40多种在中原地区特别突出,多层次的武术学校逐渐成立,武术器械也在被普及,随之而来的武术影视作品和文化交流活动得到快速发展,很多武术爱好者都慕名来中原地区学习武术,这也促进了武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武术产业链的繁荣昌盛。在中原地区还有很多体育资源,例如,杂技表演、航空运动等等。1.3.3发展前景良好现如今文化产业正处在上升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精神需求。当今社会,人们持续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需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生的发展进步。中原地区人口资源丰富,体育文化产业又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相信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将为中原地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

1.4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功能

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文化功能,文化功能也是体育文化产业的首要功能,文化功能渗透在体育产业的各个发展阶段,无论是有形的体院产品还是体育文化的传播服务,同时,体育文化产业从萌芽、发展、崛起到创新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文化功能,文化功能也蕴含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内在精髓。其次,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体育文化产业的基础功能,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功能,体育功能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人们可以真切的融入到体育活动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在享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增长了体育消费,从而带动周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接着,传播功能,体育文化产业在发展进步过程中时刻在向大众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精神。随着文化产业的逐步强盛,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最后,经济功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进步的出发点便是经济价值,经济效益也是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例如,中原经济区的成立给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经济欠发达

中原地区处在我国内陆地区,是我国的中心地带,东面有发达的沿海经济区,西面有较为落后的内陆经济区,处在二者之间的额中原地区经济欠发达,这是造成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中原地区人口密集,虽然经济总量惊人,但是人均收入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也造就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停滞不前。然而,经济的发展和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有效的拉动内需,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消费意识落后

大众的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例如,大众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等等。目前,中原地区的体育消费能力较低,并且消费的主体依赖于青少年。中原地区农业经济较发达,农村人口基数大,分布集中,广大的村民并没有建立体育消费观念,大部分人认为体育锻炼可由劳动活动代替,没必要花钱进行锻炼,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体育锻炼纯属多余,“花钱找罪受”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真理”。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在不断的转变发展,然而,中原地区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2.3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任何产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一个产业开花结果的重要源泉,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表现在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例如,在中原地区的大部分高校中都没有设置体育产业的相关专业,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和培养方向,相关体育产业工作者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最终导致了这方面人才匮乏。同理,在上海体育学院设置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教育水平最终决定了人才素养,这也就是地方体育文化产业中人才队伍单薄的原因。专业的体育文化产业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例如,需要掌握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对体育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要有深刻认识。目前,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中人才素养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了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握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2.4发展不均衡

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指的是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在农村和在城市中发展不均衡,在农村虽部分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但是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处在微盈利阶段,最终导致与城市的体育文化产业拉开差距。另一方面的不均衡还表现在发展项目上的不均衡,在中原地区武术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不仅建立了较多的武术学校,还制作了相关的武术影视作品,武术传播也越来越广泛,与之相比,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阶段,甚至很多文化产业还没有开发。2.5品牌效应不强说到中原的文化产业,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少林寺、武术等相关画面,非常有限,中原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充分开发,这也导致了中原体育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在相关品牌的推广传播方面也有待创新发展。面对中原文化体育元素人们还固守传统的发展观念,品牌的蝴蝶效应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带动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3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3.1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基础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中原地区要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效益。目前中原地区的支柱产业仍是第二产业,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程度,向东向西双面发展,向东要打通出海口,加强与经济区的联系,拓展合作区域,向西要和西部的资源能源地区相互合作交流,提高产业的协作配套水平,同时引进外资,发展本土经济,政府在政策上也要给与支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3.2转变体育消费观念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体育文化产业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产物,这一产业的发展为中原地区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消费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价值,体育文化产业不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最主要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创造利益的基础上,传播了体育文化知识,弘扬了体育精神。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不惜牺牲休闲娱乐的时间,久而久之,大众身体素质普遍下滑,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很多的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文化产业帮助人们解决这一困扰,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针对性的开展娱乐休闲活动。

3.3重视人才培养

培养体育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和产业内部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就政府而言,可以在中原的高校中开设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加强文化产业的理论课程学习,例如,开设体育营销学、经济学,中原高校还可以开发编制体育相关的校本课程,学习地方体育文化,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原的体育文化基础,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文化基础相结合,为中原地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就体育文化产业而言,员工在职培训和相关的交流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新职工还是企业元老,企业内部都要定期组织学习交流等活动,由新带老,由先进带落后,最终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养。中原地区的体育文化产业可以和沿海发达地区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交流学习,为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3.4促进平衡发展

体育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包括地域发展平衡和产业项目的平衡,体育文化产业的地域发展需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优化资源配置,面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地区,国家要进行政策上的偏移,强化支持力度,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就体育产业项目而言,不仅要有武术这样的精品产业,还要促进多种产业的发展进步,在武术等产业的带动下,齐头并进,例如,要大力发展篮球产业,培育国内先进的篮球强队,因地制宜的建立篮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的地域优势,在中小学也可以建立篮球特色学校,还要大力发展游泳、乒乓球等群众基础好、参与性强的项目。例如,2016年奥运会结束后,在河南郑州市举行的“乒动中原”公益活动,国家乒乓球队在刘国梁总教练的带领下,在郑州隆重举行,随着里约奥运会的结束,国球乒乓球又一次受到国人的热捧,在一些超级球星的带动下,如张继科、马龙、许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生群体参与到这项运动中,群众基础越来越雄厚、坚实,中原地区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宣传乒乓球活动。

3.5打造品牌推广

在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精品产业的发展,进行品牌推广,将丰富的资源联合起来,打造明星产业,进而推广到市场中,帮助中原文化产业打开市场,走到全国,影响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原文化产业,从而逐渐的认同中原文化产业,为其消费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从而实现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例如,郑州举行的国际武术节,受到了国内外人的热烈欢迎。品牌推广还可以依靠知名的体育人士宣传,例如,超级体育明星通过其自身魅力帮助体育活动被更多的人接受,如孙杨代言的汽车品牌,张继科代言的手机等等,中原文化产业也可以参照这样的发展方式,在中原地区选择影响力大的体育明星,引领体育文化产业更上一层楼。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文化产业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原体育文化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体育文化产业也逐渐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优势。中原体育文化产业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推动体育强区的发展,促进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崛起。

参考文献

[1]朱宗海.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初探[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09:20-23.

[2]朱宗海.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5:117+119.

[3]朱宗海.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15,05:119-121.

[4]唐大鹏.中原体育文化遗产发展的路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05:23-27.

篇(6)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钻石模型 文化产业

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的逐渐满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增加。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区域间竞争的关键因素,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也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截止2011年6月,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但是中国文化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质量不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发掘能力和创新能力却相当缺乏,文化产品创新极少,高级生产要素稀缺。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需求市场

虽然中国文化产业拥有强大的国内需求市场,但是中国经济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第三产业的比重过低,文化消费者成熟度偏低,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国文化产业在品牌塑造和引导国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使国内文化市场高端消费群体严重流失,成为国外文化产品的忠实消费者。此外,中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差距依然较大,2011年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比为6.7:1。因此,如何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是今后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文化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的相关产业包括旅游业、信息产业等。中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几年,中国凭借丰富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同时国内旅游人数在每年法定节假日也是屡创新高。但是,中国的信息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中国信息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真正发展起来,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中国文化产业集群比较弱小,这也是制约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中国文化产业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在这一要素中,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2011年,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中国企业发展这一指标得分仅26.48,远低于平均值46.70。中国文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仍不健全,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文化资源利用率,市场开发力度不够,虽然也在经营中采取了一些市场营销的策略,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市场运作模式。另外,自主创新和文化品牌的缺失也制约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机遇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也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的机会。2012年11月成功召开的党的十也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并且在今后的10到20年间,仍将持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六)政府行为

近几年,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最近的党的十在确立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下,提出了文化增强的新要求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硬任务:“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具有发展优势,但是对这些优势的利用不是很充分,并且劣势仍然很多。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较低,比较优势不足。对于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一)加强生产要素的升级

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所在,但目前中国对现有生产要素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应该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优化资金结构,引导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养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要着重发展中国的高级生产要素,既要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也要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二)扩大国内需求市场

中国城乡消费结构差异巨大,中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很少,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其对文化的消费是十分重要的,必须提高中国居民对文化的消费意识。正确引导消费者,正确引导舆论,营造宽松的娱乐环境,还要注重文化产权的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三)完善多样化的产业链

完善的产业链是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充分挖掘文化产业集群自身的比较优势,培植创意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文化产业集群战略。此外,政府也必须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加强文化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真正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品牌的塑造

应该以国家标志性品牌为核心,全面打造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企业的战略来说,最重要的是注重塑造文化品牌,用中国元素、中国故事影响国际社会,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反映当代社会精神面貌,打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

另外,也要培育具有产业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实现带头效应。利用龙头企业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激活已有的文化资源,使其转化为生产力;还可以积累经验,实现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除了加大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经费投入外,还可通过鼓励企业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企业聚集等手段促进文化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开发重大文化产业战略项目入手,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中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三亚文化产业 人才现状 人才问题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在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亚市文化产业依托热带滨海城市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探索出地域特色的“海南文化岛”发展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旅游效果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新兴媒体等行业的重叠越来越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逐渐暴露出从业人员数质量有限、各行业间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在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CPI居民消费指数偏高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三亚市文化产业人员就业生存压力大,人才引进和保留难度大,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市民、游客文化消费需求间的矛盾加大,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一、文化产业人才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三亚市文化产业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在文化强省以及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等各项政策的引导下,各类文化产业企业不断走向市场,文化产业人才的就业市场环境良好。同时,2015年三亚市加强了城市综合自理工作,“双修”、“双城”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市民的生活环境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1.传统文化产业分布情况

根据2015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市传统文化产业单位共计25家(个),相比2010年,剧院、艺术表演团队和图书馆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新增的剧院分布于海棠湾、大东海以及市区大型娱乐购物中心,提供的就业岗位种类、数量可观,就业环境良好。艺术表演团队由2014年的3个增加至9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增列为三亚市第二图书馆,对市民进行开放。除此之外,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建成107个建制村农村书屋和132个自然村农村书屋,安排送戏下乡演出30场(次),电影下乡1000场。

2.文化产业固定投资情况

2015年,三亚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05.97亿,比上年增长12.1%,从投资结构看,在第一、第二产业投资额减少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投资较上年增长15.4%,完成投资683.60亿元,占总投资的96.8%。房地产开发投资466.65亿元,增长22.8%;其他投资239.32亿元,下降4.1%。第三产业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8.10亿元,较上年增长29.7倍,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明显增大。其他与文化产业关联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分行业投资额度增幅巨大,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和融合发展市场前景良好。

3.文化产业产品消费市场规模情况

游客是三亚市文化产业产品消费的重要客源,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接待游客人数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文化产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5年,旅游收入合计302.31亿元,较上年增长12.1%;接待过夜游客1495.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旅游文化产业是三亚市的重点产业,其消费市场潜力不可忽略。

4.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情况

三亚市政府一直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市政府制订专项政策《关于印发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三府[2012]235号),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对申报核准的项目进行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和绩效奖励。

2014年,三亚市有13项文化产业项目被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列为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海南省总共入选的文化企业项目共计20项,也就说三亚占了全省重点扶持项目的65%。2015年12月,三亚市文化产业协会主办了三亚市文化产业博览会,通过搭建综合流平台,宣传企业、培育品牌,会上还评选出十大优秀文化企业、十大有效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十大精英人物。

二、文化产业人才的生存状况

1.行业就业人数

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根据2015年4月三亚市公布的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第三号)显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数3646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1088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数7979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2239人,教育从业人数12925人,单从这一统计数据的分类来看,文化产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人数占全市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3.68%,文化产业人员就业范围涉及较广,人员规模并不在少数。

2.人员组成情况

2015年笔者参与的三亚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调研项目统计了三亚市千古情旅游演艺有限公司、三亚市天涯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文化产业的主要企业1929名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 ,其中35岁以下人员1378人,36岁至40岁214人、41岁至45岁168人、46岁至50岁77人、50岁以上34人,博士研究生学历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7人、本科学历404人、大专学历530人、中专及以下学历963人,高级专业职称11人、中级职称47人、初级职称11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20人、高级工12人、中级工31人、初级工51人。该调研为抽样统计调查,虽属不完全统计,带样本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亚市文化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层次较低。

3.行业收入情况

据海南省统计局2015年公布的海南省城镇单位平均工资调查数据显示 ,2015年海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57600元,比去年增长15.5%,三亚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0630,比去年同期增长12.8%,三亚市平均工资水平居全省前列,但增长率落后于省其他县市。从分行业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6348元,较去年增长18.1%;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8559元,较去年增长6.8%,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涨幅明显高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和涨幅。统计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行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和娱乐业等。从统计数据看,这些传统的文化产业行业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从属或重叠于文化产业的服务业。

三、文化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文化产业人才现状跟不上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文化旅游综合体成为三亚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势力,而文化产业人才的现状却无法满足旅游城市市民及游客的需求。在国内,“文化+科技”“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理念新创意层出不穷,三亚旅游、赛事、会展依然是文化品牌的重要推广媒介,应突出发挥旅游城市这一重要区位优势,重点培育“文化+旅游”“文化+贸易”“文化+创意”等综合发展模式。相应地应该在旅游文化人才、品牌设计人才、创意人才等方面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力度。

2.文化产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有待增长和优化

由于文化产业服务面广,与其他行业交叠现象严重,单一统计数据较难说明文化产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分布,但结合三亚市文化产业市场的大背景来看,不难发现,对于工业薄弱、第三产业尤其是以旅游业服务业为主要支撑的三亚来说,当前的文化产业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三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而现有文化产业人才内部出现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人才稀缺问题较为严重,有待于进一步培养与引进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优化文化产业人才结构。

3.文化产业人才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悬殊

除了产业发展内部因素,物价、房价等外部因素也是制约文化人才发展的重要原因。影响三亚文化产业人才停留的一大因素就是三亚较高的生活成本。三亚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持续增长的CPI指数,提高了文化产业人才就业的成本,阻碍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动摇了文化产业人才定居的信心。在2016年5月民间公布的“30省房价收入比排行”中,海南省再次夺得榜单“探花”,房价收入比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次,三亚市物价也一直是市民吐槽的对象,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存在哄抬物价现象严重,香蕉、芒果和椰子等热带水果零售价格甚至出现高于内地零售价的现象。2015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8%,其中食品类上涨2.1%;居住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4.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2%;烟酒类上涨2.3%。 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当地生活成本,进一步加剧了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