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0 16:40: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当前中医药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2013年5月24日,在第六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中医中药治未病”分会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介绍了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
中医药在社区需求旺盛
近年来,在政策的指引下,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六位一体”服务当中。据调查,当前已有>9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已经完全渗入到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病防治当中。
对此,北京海淀区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袁坚宾说,随着这几年政策的逐步引导和推进,中医药服务工作量越来越大,刚开始主要是与基本医疗相结合,为一些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开展辅助治疗,后来逐渐深入到公共卫生、慢病防治、健康教育等服务国。
据北京两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李宁燕介绍,当前,北京两城区的中医诊疗量已占到社区诊疗量的35%~40%。
对于中医约在社区的开展情况,北京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服务中心吴涛兴奋地介绍说,我们中心前身还是医务室的时候就有中医药服务,加上近几年国家政策扶持,中医药这几年在社区又重新火起米,居民非常认可,特别是受老年人的青睐一“有些病,西医暂时能把病情压住,但是后期的治疗和康复还需要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的介入.中医药服务量已占机构服务量的很大一部分,中医药在社区的发展可谓是热火朝天。”
在北京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也看到了中医在社区的魅力和吸引力。据中心主任徐露介绍,中心中医诊区特色较为突出,每位中医医生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加上返聘的“拳头人物”,很大程度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力.在患者心中,中心的中医医生就如同协和专家一样权威,慕名而来的患者凌晨4点就来挂号,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中心特实施了不限号措施。
中医药在社区既顺应了政策要求,又满足了广大居民的健康需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医人才相对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若要增强中医药在社区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建设是当务之急。中医人才青黄不接
中医药在社区发展多年,服务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与此不相匹配的是中医类人才的缺乏及断档,也是众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在采访时表达地最为忧虑的问题。
上海市卫生局与计生委中医药服务监督处施永兴介绍说,“当前,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最大的困惑是人才队伍不理想,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中医人才梯队没有形成,很多机构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大多是由返聘专家或兼职的中医师来承担中医服务。”正如《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调研报告》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中医药服务主要是由当地中医院、市立医院的中医专家给予的技术支持,专家会定期到中心坐诊,但长此以往,很难满足居民需求。对此,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淑玲认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比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更困难、更滞后。”
对于留不住中医人才的原因,多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都将“矛头”指向待遇,“以按摩、推拿来说,推拿一次需要几十分钟,收费也就20元左右,还不如理发师的收入。”江苏的一名中医医生报怨道。
此外,让社区机构内的中医人才“军心大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定位不准确。据施永兴介绍,当前,很多社区机构盲目开展中医药服务,没有厘清中医人才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定位,这让很多中医医生很迷茫。多途径培养、吸引、留住人才
“确保中医药在社区发挥更大的优势,首先需要解决人的问题,而当前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育才、引才、用才方面加大了力度,有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副处长王和天表示。
柔性引进人才,多形式培养人才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戴金大介绍,中心多年来坚持培养中医人才梯队,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人才,如选派中医药骨干参加培训,并鼓励大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二是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引进中医药人才,如主动外出招聘人才、引进人才等等。
“在引进人才方面,中心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理念,通过聘用高年资的老中医来中心服务,这对缓解医疗需求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我们还通过纳入新生力军,培养发展青年人才来扩充中医队伍。近几年来,中心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了4名南京医科大学中医类别本科生,通过名老中医师与青年中医师结对带教学习的模式,培养中青年中医人才。”戴金大补充说。
对现有人才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说:“中医要培养‘基层来、基层去’的人才,首先要对现有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做好继续教育工作,这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点。此外,中医院校应当专门设置规划,建立有效可靠的培养措施来培养这样的人才。”
多途径留住人才据常淑玲介绍,在吸引中医人才方面,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了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三方面措施,对外地引进的中医类人才解决了户口问题,绩效工资翻了一番,并为其提供住宿;在职业发展规划上,给年轻的中医医生较快的晋升途径,为他们创造宽松、轻松的工作环境,他们在业务、管理上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我们也可以有选择地给予落实,肯定他们的价值。
建立分类、分级别人才队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建议应当建立分类、分级别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发展技师系列。目前,我国中医学人才队伍医、技、药、护分类还不够明确,没有把医生系列和技师系列区分开,如果有了按摩技师、针灸技师,既能把医生解放出来,也能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当前很多机构都面临“老中医”,谁来接班的问题,对于中医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新老交替,袁坚宾建议,无论是待遇方面还是晋升职称方面,国家一定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而且应该先想方设法鼓励中医药人才到社区服务,然后再想具体办法留住他们。
记者手记
中医药就像一棵四季常青的红松,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中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令人佩服的I临床疗效,而一代代中医人正是一个个细胞,将来自地下的养料供给给枝叶,所以,要想中医药持续发挥其优势,中医人才必不可少。
一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
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就业大环境下陷入困境。综合能力与中医药院校强调的专业优势相冲突。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前提,但扎实的医学知识需要学习时间的积累。中医药行业也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当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时,其他综合能力如社交、管理、组织协调等的培养就会在无形中被忽略。然而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不断饱和,使得更多的大学生专业对口就业越来越难。但几年的艰苦学习,专业知识的积累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放弃从事专业对口行业的意愿,思想压力增加。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行业的相对固定。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观念相对“死板”。很多学生都认为既然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就应该从事相关医药行业工作,从而忽视了其他更多甚至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渠道分析
作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特别要求的中医药行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同时综合素质要求也必不可少。为更好实现就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就业思路,增强就业意识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思路不明确,就业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中医药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和大学生自身都应反思。就教育管理者而言,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正确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其途径是多样的,比如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讲座、以就业为主题的班团活动等。同时,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教育管理者,自身应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育管理者应具备更高的理论素质,才能指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恒心和毅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学生勇于接受择业过程中面临的一切挑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就业问题,认识到当前的就业现状,客观分析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努力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形势,培养自身竞争意识,勇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风险,改变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同时,开阔视野,转变单一狭小的就业观念,多向其他相关领域发展,如医药保健行业、营养师行业等,降低就业期望值,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二)注重自身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发展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就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忽略了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其他综合能力如交际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才是找工作的根本,在校期间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以讨好领导和老师为目的,谋取个人荣誉,忽略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甚至为了考试合格而冒险作弊。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中医药无疑是一项实战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想要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学好专业知识技能,为就业打好基础。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效资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这是从事专业对口行业的前提。同时,社会对于大学生其他能力也很看重,比如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等。大学生应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既学好专业知识,又培养自身的其他能力。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生活动,通过实践发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等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面对就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就业指导工作,学习就业面试技巧如礼仪、制作简历等,积极参加模拟招聘、就业专题讲座等实践活动,提升自身整体实力,正视就业压力。
(三)全方位、多层次发掘就业渠道,正确对待就业机会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求学不再是闭门造车,大学生可以坐一屋而览天下。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应积极利用网络等资源优势,关注与搜集中医药相关行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要了解非医药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学生应积极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客观看待城市医药行业、城市非医药行业以及基层相关用人单位。无论是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医药公司、个体诊所,还是基层农村医疗单位,都应正确认识其提供的就业机会,把握职业需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关注学校相关网络就业信息的情况,时常浏览学校就业网站,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增强自身择业意识,积极参加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强化自身适应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审时度势,消除盲从心理,挖掘自身优势,顺利就业。作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其就业渠道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有六个领域。
第一,城市医疗卫生单位。据统计,每一所中医药院校每年至少有一次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双选会。在双选会上,众多医疗卫生单位都会提供大量的用人需求信息。这其中就包括了城市公立医院、大型医药企业、著名私立医院以及卫生医疗机构等。很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盲目追求城市就业机会,认为作为大学生就应该呆在大城市,就应该拥有体面的工作。这导致了城市就业竞争的加大,从而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
第一,城市非医药行业。众所周知,每年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并不完全都从事医药行业工作,非医药行业也存在着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很多人陷入了一个误区,辛辛苦苦学了5年的医学知识却未能找到专业对口行业就业而心有不甘。事实上,大学生考入大学就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很多新事物需要从头学起。而大学生就业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很多时候都必须重新学习。
第三,基层单位。当前我国农村的医药卫生人才缺口很大。我国中医药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现了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国家对面向基层农村就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大量优惠的政策,包括工资、考公务员加分以及继续深造的破格等。由此可见,基层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广阔市场,就业机会很多。
第四,参加选调生、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属于我国大学生范畴。政府在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时,机会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来说是平等的。因此,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参加国家各类公务员、选调生以及众多事业单位人才招聘考试。
第五,考研继续深造。近几年,高等中医药院校连年扩招,使毕业生逐渐增加。很多医院本科生储备已基本达到饱和,在人才需求结构上缺少高层次高学历的大学生。单位门槛高,本专科生进入艰难,到基层就业又不甘心,在多重压力下,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但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考研时,应摆正心态,杜绝好高骛远,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选择考研专业,同时处理好就业与考研的关系。
第六,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我国高考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导致每年众多的毕业生不可能都实现就业。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就业渠道,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未尝不是一种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也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消除就业困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是有益的。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发展的广阔前景,也给了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当前,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如小额贷款和担保,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就业资助等,还包括如KAB、SIYB等创业培训。这里应该指出,对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核制度有待改进。当下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取需要毕业生毕业后才能拿到,这就使得一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立志毕业后自主创业开诊所的愿望落空,从而迫使学生为了生计而加入求职的学生大军中。
参考文献
[1]李广华,王文宛.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J].中医药导报,2006(12).
[2]王胜军,孙淑彩.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初探[J].2006(15).
[3]博伟,马改红.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探讨与化解[J].中医药导报,2010(8).
[4]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H319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也经历了大发展,包括我校在内的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也纷纷开设了英语专业。据笔者统计,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11所开设有英语专业,占到了总数的近一半。而到截至2014年12月,全国范围内开设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多大1000多所,在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接近60万人。[1] 与此同时,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0 -2014)显示,英语专业连续五年被列入本科专业就业红牌榜单。[2] 我们看到一方面是英语专业在各层级高校的泛滥开设,另一方面则是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注也愈发明显。国家鼓励教育机构、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密切地合作,以确保学生成为具备出色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并能发展一个终生职业。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新形势下,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究竟要何去何从?其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机制应如何相机调整?值得研究。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面临的新形势及办学现状
1.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面临的新形势
近两三年来,与英语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有关政策及规范性、指导性文件纷纷出台,与此同时,相关的整体社会形势及经济走向也呈现出几个重大变化:第一、教育部于2015年正式C布了《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英语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基本要求,对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调整完善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第二、国家软实力有了巨大的飞跃,中国文
化和中医药事业强势兴起,两者都成为国家经济和文化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职业的准入制度。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所有有志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各专业毕业生开放。教育培训业已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所有这些变化无疑都给包括中医药院校在内的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和学生就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当然,也带来了机遇。
2.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的现状: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的解读
如前述,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11所开设有英语专业,占到了总数的近一半。其中极个别的英语专业为传统型英语专业,其课程设置与一般性综合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区别不大。但绝大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与其他一般性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相比还是有其一定的特色,即或多或少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医药类基础性课程和医药专业英语类课程,同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商务类课程。湖北中医药大学走得更远,该校今年甚至新上了商务英语专业。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大多类似,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能掌握一定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我校英语专业创办于2004年,至今已有12年历史。设立之初,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并不十分明确。经过数年的发展才逐步确定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医药贸易方向)是英语、中医药、国际贸易交叉学科专业,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宽的医药贸易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从事中医药对外贸易、中医临床医疗对外交流、中医药英语翻译、中医药英语研究、中医药英语教学、中医药英语传媒的合格毕业生。[5] 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1)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2)中医药知识模块。学生学习必要的中医药知识,用以优化知识结构,与其他类型院校的相同专业形成差异性优势。3)国际贸易、商务知识模块。[3] 应该说这样的判断是符合当时的办学实际的。事实上其他开设有英语专业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基本走的是这个路子。
而又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我校英语专业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中陆续搜集了大量信息,将原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小,又颇有些难度的中医药类课程大幅削减至仅仅两门,同时增加了两门商务类课程,然而商务类型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这样调整之后,国际医药贸易方向的专业方向特色其实被大大削弱了,变得有些模糊;与其他类型高校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加大,而与真正意义上的商务英语专业又还相去甚远。在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大环境中,中医药文化及产业并不像今天这样势头强劲,因此这样的调整也是经过左右权衡的。但是现在,随着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医药的价值被不断发掘和认可,我们办学所依据的情况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应该对我校英语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新的思索。而近些年来,尤其是近一两年来,我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绝大多数选择去沿海地区从事外贸、商务类型的工作,而是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校、各大小培训机构,甚至幼儿园从事英语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而整个课程体系中与教育相关的课程,仅“教学法”一门而已。这种情况也说明,我们目前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有可能已经或多或少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需要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脱节。
三、新形势下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各高等中医药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应依托本校优势专业资源,针对各校英语专业生源特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英语应用型人才。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为例,从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方面来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深入讨论和研究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把握改革方向。
吃透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及《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实际,厘清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和改革的思路。关键要从上述规范性文件中找准英语专业办学的指导性原则,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灵活地进行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调整,避免盲目和随意。
2.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
暂且按目前毕业生就业两大方向,即国际贸易方向及教育培训方向,向相关用人单位发出调查问卷,邀请重点用人单位参加座谈会,分别了解其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具体要求。观察我们当前教学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我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尤其可与中医药制造和出口业务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探讨进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用型英语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可行性,摸准用人单位的脉搏,了解其人才需求,对症下药。
3.资源整合。
打破目前我校英语专业办学中存在的资源间的条块分割现状,将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三大块的教学、教师资源进行统筹安排。面对可能的课程设置的调整、升级,鼓励全体教师树立大局观,并具备自身职业生涯长远规划的眼光和动力。同时,与相关院系、相关专业进行跨院系跨专业深度合作,实现校内资源的有力整合。如与管理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互动,深入探讨双方课程体系中师资互补和课程共享的空间和角度。与国际教育学院探讨合作的可能,如英语专业学生在我校海外“中医孔子学院”中可能担当的角色。将来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甚至还可考虑依托我校“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以及医古文、现代汉语等专业教研室的师资和资源,设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方向。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英语专业方向之一就是“中医药国际传播”,也是所有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唯一开设有此专业方向的。我们并不一定要走他人一样的路子,但我们的视野不妨再开阔些。无论如何,资源整合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Y语
现行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的到了“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向内看,英语专业的方向及定位、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人才质量评价体系都或多或少都还不完全适应当前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向外看,与其他类型的高校所举办的英语专业相比,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优势尚不明显,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足。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不小。但为专业发展和学生前途计,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并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根据十报告和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目前直接需要外语教育支撑的国家战略任务主要有包括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提高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提高货物进出日贸易竞争优势等十大任务。再加上培养英语教师这一大任务,就构成了目前直接需要外语教育支撑的国家顶层需求的框架。[4] 从时局和趋势来看,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和人才培养还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2]邓炼.对高等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6)
[3]毛英.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海外英语.2015(2):24-25
【摘要】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不仅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历史的象征。中医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凭借养生等优势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它的发展同样也迎来了契机,那么在当前发展条件之下,中医药学的健康管理存在怎样的优势呢?又应该如何发展呢?本文就以此为研究课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关键字】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 优势与发展
正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追求越来越热,中医学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管理的首要选择,而这最主要的还是归功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优势。那么中医药学在当前时代对于健康管理而言存在怎样的优势呢?下面就让我们简要地来了解一下吧。
一、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优势
1、中医药在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中拥有特色和优势
中医,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保障。随着传统文化的受重视,中医也逐渐被广大人民所热衷,尤其是在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之中。一般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不会选择去大医院,而是就近原则,选择去社区医院,随着中医热潮以及人民对健康的追求,各大社区医院之中都会配有中医坐诊,在人民身体不适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看中医。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民对于养身学的追求越来越高,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中医的发展。当然中医药在社区中之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自身的优势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2、在病症的专科特色建设中中医药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
在临床上,传统的中医疗法,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有调节机能的保健作用,并能带动开展相关的延伸服务,为医院带来很好的效益,坚持"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的专科建设观念,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同时,注重中医,中西医也开展各种手术治疗,形成综合诊疗优势结合治疗手段的多样性,如骨科在开展手法治疗的同时,会采用多种治疗手段,针灸、推拿以及相应的药物辅佐等治疗手段,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所以说,在临床上,综艺的治疗手段是具有一定的特色的,它与西医之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中医的治疗讲究的是从根本出发,它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不仅仅是对症下药,还会依据表现出来的病理特征进行深究,从而进行全面的治疗;而西医的治疗目的性就非常的强,重在压制、减轻,而未触及根本原因。
3、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上具有巨大优势
中医将环境和生活习惯等要素列为疾病的原因,在防治时详细分析环境和生活习惯,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调整。中医药有数千年的临床史,每一种治疗方法或方药都经历了数千年的不可数的临床验证和调整。所以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中医药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吴咸中说过"在难病治疗中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如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胶原病,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中与西医结合成果及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中已经呈现。我们都知道,中医讲究的是根本,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会从根本出发,治病与调理相结合,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表象的症状进行治疗,而是治疗所有,从根本上环节症状,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而这一点在重大疾病的治疗上是非产有优势的。我们都知道重大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治疗的过程之中也是对患者身体的一种间接消耗,而我们在之前就已经强调过,中医的治疗是从根本出发,治疗与调养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人的痛苦干,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4、中医药学的健康观念和临床医疗模式体现了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健康不只是没有器质和功能性病变,同时也应包括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心情舒畅,饮食睡眠正常,社会适应能力强等。中医学还认为生命活动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心理状态以及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状况等异常变化,引起平衡的相对失调,都会出现人体不健康的表现。所以中医药学在保健治疗中强调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重视六七情等致病因素的系统理论,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方向。
二、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发展
中医药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仅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象征,更是一种救死扶伤的工具。但是,中医与西医之间在治疗模式以及方式上海市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中医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时间长,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像西医,可能吃几次药就有效果,它可能需要长期的服药才可以达到效果。除此之外就是味道上的苦涩让一些人望而却步。古语云良药苦口,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忍受的了那一份苦涩呢。
所以要想促进中药特色健康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有所改变与创新,但是在改变的同时不能失去根本。
首先,我们可以吸收西药的服用优势,对中药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煎熬模式,例如借鉴西药中的颗粒冲剂制药模式等。其次就是促进中医药学的宣传,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需要发扬与传承,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对中医药学的宣传与研究,让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第三:可以探索发展中医药对慢病的筛查与干预、中医养生功法和养生膏方在健康管理方面的作用、中医体质辨识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筛查等。最后就是我们在发展中医药学的时候,要发扬特色健康管理,灵活运用当前发展优势进行发展,做到在传承的同时发展自身。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简要地分析了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优势以及发展,相信大家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以及优势都有了一个初步而简单的了解。我相信,如果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之中,中医药学能够保持根本,结合时代背景不断发展自身的优势,并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发展一定会有所突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
《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表(试行)》(国中医药办发[2013]41号,以下简称“《体系表》”)于2013年7月19日颁发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旨在贯彻落实《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切实做好对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技术指导,进一步深化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
在8月23日的“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了《体系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肯定了《体系表》在弥补中医药标准空白方面的作用,肯定了《体系表》对中医药信息化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起草背景:内“需”外“逼”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卫生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实用、共享、中西医协同的综合卫生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标准化,逐步实现信息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成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展好信息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与此同时,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滞后,现有信息标准缺失,既无法满足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提供一个能够指导行业信息标准化发展的顶层指导文件,更无法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大量标准和规范按其内在联系构建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卫生信息标准,特别是在《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等35项强制性卫生信息标准中,中医药内容亟需补充完善,所有这些都对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形成了倒逼机制。
在这种标准制修订滞后但需求迫切的情况下,面对外部的倒逼机制,《体系表》应时而生。
重要意义:指导依据
《体系表》既应对了卫生信息化对中医药信息化形成的倒逼态势,又满足了中医药信息化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从实际意义上指导了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体系表》的制定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体系表》适用于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国际交流等领域的信息化工作,是指导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管理与实施的重要依据,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性、规范性、权威性和方向性的指引。
内容解析:合理分类
《体系表》确定了适用范围,标明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界定了相关术语和定义,进行了分类原则和编码说明,规定了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分类类目、标准代码编制方法和标准明细表。
(二)政策配套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里有人认为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副业”,有剩余的资源和精力就开展一些,没有条件就不必开展。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高校即使是开展成人继续教育,也仅限于零打碎敲,不系统、不规范,更不用说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继续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长期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投入缺乏、没有经济手段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以致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无法盘活市场,办学效益极低。
(三)继续教育学院定位不明确
目前,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不仅是管理学校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还是承担一定办学任务的办学实体,职能的双重性造成学校对继续教育学院定位的模糊不清。继续教育学院在具体实施办学任务时,被视作办学实体,但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调配权及经费使用调控权,难以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能;而在福利分配时又被视作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难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此外,绝大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继续教育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已很难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的快速变化。
(四)办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六七成都是医药卫生执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且基本沿用普通中医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集中培训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传统中医药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的影响力,面向大众的中医健康理念教育、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和中医药技能培训市场十分广大,这些工作长期以来未被重视,尚未纳入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工作内容。因此,开展面向大众的中医药继续教育不仅项目多、受众广、潜力巨大,而且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义不容辞的时代任务。
二、发展对策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如何发挥自身的中医药专业优势,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构建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近年我们所进行的继续教育现状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转变职能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体制改革非常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推动力,政府主管部门不仅仅要把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定位为社会服务的一种形式,还应把继续教育视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继续教育的使命、地位和作用,拓宽大学人才培养的对象范围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使高校在终身教育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呼吁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实行“管办分离”,趁继续教育转型和改革之势,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明确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形成在政府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下,以高等中医药院校及附属医院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平台,通过地市、县、乡镇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向市、县、乡镇三个层次辐射,构建中医药从业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立体网络,彻底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呈现出多部门管理和条块分割的现状。
(二)高校提高认识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主阵地,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实验条件良好,与国内外有着广泛深入的联系。这些独特的优势决定其应该发挥继续教育主力军的作用,积极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对新时期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最及时和迅速的反应。高等中医药院校发展继续教育,一方面是体现高校进一步发展自然而然的诉求,另一方面也体现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普及中医药文化与知识的职能。因此,就高等中医药院校而言,继续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首先必须要有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建议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召开有校主要领导、中层干部及学院教师代表参加的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学校的自身特点,制订出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配套设施及扶持政策,从而逐步实现新形势下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三)完善配套制度
任何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都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的约束。高等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仅要增强继续教育办学实施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还要加强高校层面的规范管理力度,保证办学质量和效益。
1.归口管理
目前,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都设有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建议将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主管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和主要的办学实施主体,归口管理全校的继续教育工作,代表学校对全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履行宏观职能工作,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战略,进行行政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校内其他教学、科研单位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需由继续教育学院协调整合后方可对外申报、实施、开展,并作为具体的办学实体,参与到学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中,负责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项目拟定、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等具体工作。
2.建章立制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继续教育学院的各项管理职能(包括立项管理、证书管理、合同管理、学员住宿管理、财务监督、教学督导等),建立起“闭环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现代管理流程。高等中医药院校将开展继续教育情况列入对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体系,要求各教学科研部门,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各类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积极开展面向大众的中医健康理念教育、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和中医药技能培训,扩大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覆盖面,扩大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扶持发展
一方面,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将高等中医药院作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或基地,来开展各种类型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另一方面,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将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到学校经费的统筹计划之中,投入专项启动资金,积极筹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或基地,鼓励各教学科研单位开展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继续教育项目。高等中医药院校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应修订切实可行的对外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对外服务收费分配制度,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各教学科研单位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突出行业特色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孕育和生存于普通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环境中,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新意,难以体现中医药继续教育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鉴于此,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单一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课堂集中培训的教学模式,采取专家送教上门与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方式;专题讲座与系统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能够方便、有效的学习。随着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医学新技术的传播速度,通过网络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成为可能,并将成为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模式和体系。通过网络可以最大程度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尤其使基层及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医药从业人员都能享有同等的继续教育机会,同时可极大地降低教育成本。
2.丰富培训内容
根据中医药继续教育对象中有一般爱好者、中药技术人员、护理人员、护工人员、医师、专科专病人才、实用适宜技术人才以及乡镇基层骨干医生等不同类别,以及不同类别人群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切实提高受训对象的中医药素质。如,面向乡镇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班;面向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者及一般爱好者进行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理论的系统理论培训等。
3.加强合作办学
积极拓展合作办学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如:加强与各级政府及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合作,协助他们开展中医药成人继续教育,扩大高校的品牌影响力;与劳动主管部门的合作,获得中医药行业准入门槛的培训资格,如中医药类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加强与相关医药企业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为企业培养人才;加强与社区、老年大学的合作,积极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养身保健知识,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服务。只有与市场紧密结合,采取多渠道的合作办学模式,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三、结语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中医药传统文化以哲学、生命观、宇宙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医药文化注重是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模式,杜绝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片面把人视为机器的思维模式,同时更注重整个自然的和社会的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大医精诚”的价值观体系
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较早提出了从事医学的最高境界,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凡大医者必须具备“精”与“诚”,“精”指专业精湛;“诚”指品德高尚。“大医精诚”首先要求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医乃仁术"的中医人文精神
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在于“医乃仁术 ”。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在中医药文化中,医生不仅是治病救人的“仁者”,甚至“上医医国”,还承担着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重任。
二、中医药文化在提升中医院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传承并扬弃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提升中医院核心竞争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建设,包括了医院价值观念体系、医院行为规范体系及医院环境形象体系等方面。而价值观念体系又是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中医药文化在医院内部可以提高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
中医院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先进的医院文化,能够扩大医院管理内涵,引导职工树立健康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在学习精湛医术的同时,还必须弘扬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遵循"医乃仁术"的宗旨,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而加强中医文化建设正是加强中医人文素质教育,弘扬中医人文精神的切入点。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可在医院职工中间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极大地增强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不仅能够减少和避免中医医院人才流失,而且能够把全体职工凝聚到医院建设的整体目标上来,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团队作战,发挥集体优势,以取得最大的胜利。
(二)中医药文化使得中医院具有更好地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优势
中医的很多优势是通过中医特色体现出来的,因此特色是中医真正的生命力所在,保持中医特色就成为势所必然。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突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努力引导每一个中医人拥有“大医”的胸怀,勤求古训,熟读经典,积累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经典指导实践,用精湛的技术服务于广大百姓,对于打造中医院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幼稚重要意义。同时利用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治未病的理论,可以开拓广阔的养生保健市场,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注重生活质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