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影视文学的分类

影视文学的分类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8 15:46: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影视文学的分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影视文学的分类

篇(1)

【关键词】大众文化视角;影视文学;审视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89-01

影视文学是指运用传统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柯情节与塑造人物,并将观众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影视文学创作的着眼点,通过电影、电视等声画媒介传达给受众以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所以影视文学在本质上也是文学的一种形式,而且影视文学与其他文学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同规律。影视文学在创作过程中以关注社会焦点、迎合大众情感需求作为主要方向,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描述叙事,所以当前影视文学已成为最具大众文化品性的艺术载体,同时影视文学在发展中也逐渐承载了更多的影视媒介特点。

一、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影视文学作品

现代社会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很多青年人、中年人都无法向以前一样去推敲、寻找潜藏在语词背后的意蕴,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自我心灵内省和思想反刍,人们在接收文化时更愿意通过直观感受而不是经过书本阅读,所以在大众文化视角下图像文化已成为了一种主流趋势。现阶段我国社会以文字为主的文化形态开始向图像、影像文化进行转型,图像媒体所进行的文化传播在我国当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关注社会焦点、迎合受众情趣已成为影视文学的主流方向。新时期大众文化的转型降低了对文字世界的解密能力,同时影视媒体追求市场化、商业化的行为也导致影视文化开始出现单一化、类型化倾向,导致影视文化中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以及商业开始弱于娱乐,所以影视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必须以大众文化视角来自我审视,只有从我国优秀的文学艺术中不断汲取精华才能保证其艺术生命。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依旧在奉行以文字为主的影视叙事策略,利用色彩、图像以及音乐来配合文字对影视文化进行传播,但如果影视文学创作如果彻底脱离文学创作,那么影视作品就无法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艺术文本,所以现代影视文学在创作中无法脱离大众文化。

二、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影视文学解读

(一)真实性

现代影视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光感、图像、形体以及声音等,都可以看作是影视文学的主要媒介,主要寄托了影视文学中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面对同一事物时影视文化在描述方式上更注重其真实性,但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的挖掘使其具有很多不同的特性。例如,一部由我国著名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文学作品《红楼梦》,其利用鲜活的图像符号将经典的文学影响直观的传达给受众,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留下的空白,尤其是其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角色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文学作品中对这几个人物的心里期待。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肖像、服饰、表情以及人物性格等因素,将人物形象通过最直观的角度展现给大众,其对现实物象的艺术复现是影视文学最大的特点。

(二)时空性

影视文学在本质上既有时间的延续性又有空间的伸展性,可以通过独有的艺术手段呈现在时间的延续中的时间片段,所以影视文学就是再反映和再现空间,可以帮助大众通过直观的角度观看到时间延续中的空间图景,而影视文学所塑造出的空间是无法脱离社会生活本身,只有利用虚构世界和观众想象部分共同构成的影视空间,才能使大众在审视影视文学过程中产生可信的连续感。影视文学作品展现给受众的视觉图像是由连续的动态画面组成,而在这些具有空间性的视觉幻象中很多物体都存在于现实生活,只是通过影视光学技术的处理将其转化为屏幕上的平面图像,3D影片的出现可以帮助观众更深的体验到了影视文学的空间幻感,通过画面的剪辑和时间交替等暗示行为可以使观众产生时空上的幻觉,所以影视文学是具有空间性、时间性的艺术幻觉。

(三)重构性

大部分影视文学作品都可以为受众提供华丽的视觉冲击,在搭配精致的听觉感受以及曲折的视听进行叙事,大部分改编原著的影视作品都承载了其特殊的内蕴,同时也通过一些特殊的影像手段对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进行重构,从而使受众在体验影视作品中可以获得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感悟,而影视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也无法脱离大众文化。现阶段大部分影视文学作品都流失了文学作品的深度,但是这些影视文学作品都充分体验出其对文学作品新的理解,可以帮助广大群众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重新体验,例如,《浮沉》这一部热播电视剧就是改编同名文学作品,利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思想与情感揭示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同时也加以自身理解重构了作品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成之间的联系,而针对文学作品的这一重构行为是无法脱离大众文化的。

三、结束语

现阶段大众文化在广泛普及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但是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这便要求影视文化在发展中必须融合文学底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影视文化作品可以为受众不断传播正能量,也是实现影视文学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龚见明.文学本体论:从文学审美语言论文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影视传媒;文学创作;“聚变”效应

在信息时代,强势传媒似乎可以君临一切,它直接介入社会的不同领域,介入千家万户,今天完全不受强势传媒影响的人微乎其微。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无不感受到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电脑网络对我们的包围,尤其是电视、电影以及电脑网络等强势传媒构成了我们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宏伟景观,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当下文学一方面因传媒的多元共生而产生裂变和分化,另一方面又因影视等强势传媒的主宰而发生向强势传媒聚合、靠拢的鲜明变化。这后一变化笔者称之为强势传媒影响下的文学“聚变”效应。影视传媒对当下文学的“聚变”效应尤其明显。在影视传媒的强力影响下,发生了当下文学向影视传媒聚合、靠拢的适应性改变,这些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作家的“触电”;作品的图像化;读者的娱乐化;传媒批评的兴盛;文学的技术化倾向。

“聚变”效应首先表现为作家“触电”。作家“触电”是指作家追求文学作为光电媒体的脚本的实现,作家对纸面文学影视化的热烈追求,这正体现着文学创作主体对强势传媒作出的主动适应和改变。随着纸面文字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作家一度被冷落的身份得以彰显,作品的价值得以大幅度增殖。莫言的《红高粱》、王朔的《过把瘾就死》、苏童的《妻妾成群》、池莉的《太阳出世》、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都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还有海岩、刘震云、北村等一大批作家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没有人准确统计过,究竟有多少作家的小说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我们只知道这个数字肯定是惊人的。

“触电”的作家不仅只有活着的作家,还有早已作古的作家。文学史上能够找到的所谓知名作家的经典名著大都被改编成影视,许多作品还被改编成多个影视版本。改编者也不问一问已经仙逝的作家是否愿意“触电”,就迫不及待地电他一把。随着纸媒文学的式微,传统的经典名著的确备受冷落,但经过这一“触电”的过程,死去的作家似乎还魂复活了,衰败的文学经典绽放出满园春色。传统的四大名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这是因为影视把它们送进了千家万户;年青一代已经陌生的《青春之歌》《红岩》《烈火金刚》等作品经因影视的传播,也重新焕发出它们的魅力,也被年轻人所喜闻乐见。

“聚变”效应其次表现为作品的图像化趋势。在读图时代,无论你是作家还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头脑中往往充斥着大量从影视网络传媒中获取的图像素材、叙事模式和结构框架。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些东西总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你的创作。由此,“艺术源于生活”的传统观念受到空前挑战,“艺术模仿艺术”似乎成为许多创作者心照不宣的共识。表面上写着小说,实际上大量运用着剧本的写作技巧。在提笔之前,头脑中就先入为主地考虑着是否有影视改编的可能。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作家们纷纷以图像化的方式,一边向影视暗送秋波,一边悄悄从困境中突围。

文学作品语言高度感性化,表现图像、身体、场面和景观的语言比例大幅提升,表现意义、价值、思考、心理的语言大幅缩减。一方面,我们在文学文本之外的日常生活中被种种“外显的图像”所包围;另一方面,当我们进人文学作品文本之内时,又发现此处依然存在一个斑斓的图像世界,这可称之为藏于语言之中的“内隐的图像”。这种“内隐的图像”并非今天才有,但就在今天,它特别多,特别突出,特别显眼。在这些作家的小说中,非常注重画面和时空的转移,注意场景交代,注意人物外貌、表情、体态的叙写,注意情节的好看和视听效果,近乎照搬影视剧本创作的那套法则。为了迎合这种“视觉化写作”,一些文学期刊推出了“好看小说”“视听小说”等栏目,一些出版社还专门推出“好看文丛”,怂恿作家们创作这类小说,满足读者对“视觉化写作”的需求。

尤其值一提的是,近年来流行的“身体写作”,其实就是“内隐的图像”在创作中的最好证明。从“个人化写作”到“私人化写作”再到“下半身写作”,从“美女作家”到“作家”再到“美男作家”,从“木子美”到“竹影青瞳”再到“流氓燕”,“身体写作”吆喝的是“身体”,叫卖的是“身体”,展示的是“身体”;“身体”图像的展览从精神层面转向肉体层面,从上半身转向下半身,从展览公开部位到暴露私密部位,愈演愈烈。

“聚变”效应还表现为读者的娱乐化趋势。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直被看做是文学的本质特征,而其中的意识形态性是一般属性,而审美性是特殊属性。文学以审美为根基,并且最终以审美为归宿;审美既是文学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又是文学价值得以实现的桥梁和中介,而且审美本身就是文学最需要实现的价值。因此文学最需要有审美素养的读者,文学也最能培养和塑造具备审美素养的读者。但就在娱乐化的影视传媒的强力作用下,文学的审美价值变得日渐暗淡,文学的娱乐价值变得坚挺无比,审美的读者慢慢被娱乐的读者所取代。更多的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是想找乐子,是想寻求某种刺激,是想满足某种世俗的欲望。

审美的读者渐渐变成娱乐的读者。读者再也不想去进行有距离的深度审美,再也不想面对文学作品进行虚静观照和仔细品味,冉也不想在字里行间苦苦搜寻审美的诗情画意,他们甚至认为像以前那样逐字阅读是浪费光阴,是自讨苦吃。一切变得匆匆,漫游和浏览已成为流行的阅读方式。

传统文学的读者群在急剧萎缩。而传统文学在“万物皆著娱乐之色彩”的娱乐时代,在娱乐传媒的霸权统治中,也被娱乐化。这义使某些传统文学的坚定读者们也跟着被娱乐化。文学界正劲吹着“戏说”和“大话”风潮,经典作品纷纷被“水煮”和“歪说”,文学画廊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纷纷改变了他们的典型性格,曾经无比庄严的文学圣殿披上了娱乐的霓虹。保尔・柯察金被描画成圣斗士,白雪公主“爱穿着高又泳衣去打猎”;少年闰土变为“古惑仔”;贾宝玉竟然对贾政的丫环说,“你别跟着我,我要去上网”;《背影》中的父亲会唱“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飞檐走壁莫奇怪,去去就来”;《荷塘月色》里的“我”居然希望在荷塘看见MM在洗澡;《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变成了一个与胡司令和郭建光同时上床的。“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也为对象生产主体”(马克思语),娱乐化的文学浇灌出娱乐化的读者,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大都变成了充满后现代意味的新新人类,他们最爱看周星驰《大话西游》式的无厘头电影,最爱读《Q版语文》《烧烤三国》这样的搞怪书籍,最爱写充满“爽歪歪”“酷” “MM”“东东”“886”“GG”“郁闷”“菜鸟”“晕死我了”“131420”“PK”“TMD”“灌水”等词汇的作文和日记。

“聚变”效应还表现为传媒批评的兴盛。按批评主体分类,传媒时代的主要文学批评形式是两种:一是传媒批评,一是学院批评。传媒批评指的不是新闻传播学中所讲的以传媒为对象的批评,而是以强势传媒为批评载体,以传媒记者、编辑、主持人、评论员、自由撰稿人为批评主体,以时评、综述、随笔、访谈、解说词等作为批评文体的批评形式。学院批评则是以课堂、学术期刊为载体,以大学教授为主体,以课堂讲义和学术论文为文体的批评形式。这两种批评并存于文学批评领域,但受影视传媒“聚”变效应的影响,文学批评被拉拢到强势传媒的豪华宫殿里享受着荣华富贵,地位尊贵而显赫,汇聚着超强的人气。能呼风唤雨,能灭人还能造神。而与此同时。学院批评成为娱乐化的大众所不屑一顾甚至讨厌的东西,它只能在寂寞的象牙塔中沦为圈子里的事情,自言自语,自开自败,对作家、读者和批评本身失去影响力。电视里的文化类节目、人物访谈、谈话节目,大众报刊上的文艺副刊、读书版块、文学专栏以及互联网上的文学网页和论坛,成为公众获知文学信息和文学价值评判的主要渠道。它们在前台占尽风光,而学院批评在后台忍受着寂寞。

在传媒批评的控制下,文坛显得热闹无比,韩寒、豆蔻、郭敬明等“新新人类作家”不断诞生;“70后”“80后”“90后”“晚生代”“胸口写作”“下半身写作”“作家”等概念名词鱼贯而出;“二张二王之争”“马桥事件”“王朔骂金庸”“余秋雨现象”等文学事件令人目不暇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穿越文学大奖”“玄幻文学大奖”等各种传媒文学大奖让人眼花缭乱。在传媒批评的作用下,读者受众记住了闪亮于传媒上的文学英雄,在种种文学事件中获得娱乐和猎奇心理的满足,在传媒人煽情的评论文字里建立自己的文学认同。电视上盛传《哈利波特》,读者便排起长龙购买《哈利波特》;电视上经常晃动着余秋雨的身影,余秋雨的读者便大幅增加;电视栏目力荐《狼图腾》,许多读者的案头便摆上了《狼图腾》。传媒批评的作用就是如此明显和迅速。而那些炮制传媒批评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评论员、自由撰稿人们看到自己的批评产生如此的轰动效应,不禁暗自得意,觉得自己比那些老气横秋的职业批评家们神气得多。

“聚变”效应还表现为文学的技术化倾向。传媒的控制力在另一意义上即技术的控制力。当下文学还通过技术化手段求得与影视传媒的靠近以拓展其生存空间,求得新的发展机遇,求得文学各种价值的及时实现。这一倾向首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一些作家、搞起了“活页体小说”“辞典体小说”“游戏体小说”等技术性极强的文本实验,体现了作家在文本创新上对技术的追求。其次,在影视技术的影响下,许多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有意或无意地体现出图像化、镜头化的行文技巧,这也是文学创作技术化的表征。如卫慧、棉棉、朱文颖、韩寒、郭敬明等作家,在他们的小说中,意识流、光与影、节奏、结构乃至音响等方面的表现都每每呈现着影视镜头语言的感觉。再次,作家体验生活的方式也呈现出技术化的倾向。在影视和网络等强势传媒出现以前,作家体验生活的第一渠道是在现实生活中亲自实践,进行直接体验;第二渠道是通过书籍报刊阅读相关内容进行间接体验。但影视传媒出现以后,世界各地的风景、民俗、社会概况通过影视呈现于作家的面前,作家足不出户就看到了世界的万千景象,不用亲自游览就看尽了世界的大好河山,不用生活实践和文本阅读就知晓了世界风情。这样,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直接体验让位于影视观赏式的间接体验,读文体验让位于读图体验。在这样的传媒技术语境之下,作家需要亲自体验生活的古老传统近乎土崩瓦解。

篇(3)

关键词:文学经典;引领;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54-01

文学经典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积极产物,体现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价值取向、内心需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经典之作都是该民族文化的精髓,间接或直接展示了民族的聪明和智慧,读经典文学就是让这种聪明和智慧得以传承。因此,如何领略文学经典就成为了社会教育――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文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贴近学生需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片乐土呢?下面结合本人语文课堂探究的实际略表粗浅之见。

一、带头研读经典,引领学生情感价值走向

要想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经典文学,爱好经典文学的语文学习理念,语文教师就应当是一个喜爱经典,传颂经典的典范,因为这种经典的思想将对学生产生潜在的深远影响。鲁迅先生描写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时,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的描述: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寿镜吾先生读得是何等的投入――也许这种热爱文学的精神正是孩童心灵深处的种子,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仔细审视现代语文教学,很多学校、很多教师总是把教学成绩和应对考试作为语文课堂的第一功利需求。如在名著的教学中,一般教师都在轻描淡写地阅读两遍后给学生反复强调应考知识,这种糟践经典文学的教学何异于暴殄天物。它不仅背离语文大纲要求,也误导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走向。

二、创新教学形式,引领学生饱神食粮

经典文学的“经典”价值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容易被忽略,一方面的因为教学导向的偏离,另一方面是语文课堂中经典文学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所致。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创新教学的形式,让经典文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比如,名著的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形式的版本:小学阶段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故事读本,中学阶段指导学生阅读删减版,高中以上阶段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完整版。这些不同的版本都是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出版的,符合儿童学习的需要,容易让儿童接受。当然,影视内容(如电视剧、电影、记录片等)也是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的又一方式,但很多学生在影视观看中只是注重故事的兴趣和内容,缺乏对名著本身思想内涵和人物表现手法的理解,这也构成了影视教育影响的局限性。

三、开辟经典讲堂,引领学生享受文学盛宴

篇(4)

【立项项目】周口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编号:zksyqn201306B);周口市社科联调研课题(编号:ZKSKDY-2013-10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98-02

1.引言

教育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能力作为教学重要目标之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作为交际工具,脱离了交际,那么语言也就丢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在我国现有英语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研究及成因

2.1研究现状

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笔试轻听说的倾向。听说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是:师生坐在语音室里,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学生回答教师事先设定好的问题,师生核对答案。至于口语的训练,情况就更糟了。中学师生实际上没有足够重视口语能力,大部分口语练习局限于句型操练,根据所学课文进行问答等训练,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就某一话题自如的进行交谈,更谈不上得体的选择语言。由此可见,中学英语教学听说严重脱节,不能真正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实际交际的能力。

2.2听说教学主要障碍

(1)语言基础知识薄弱

听力理解要求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词语的正确发音和语境变化词语发音的变化规律,构成了语言障碍;平时上课训练的语速过慢造成了语速障碍;教学中没有注重英美发音的区分构成了英美语音差异障碍;对英语句法、词法、语义的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刻构成了理解障碍。

(2)母语干扰

许多学生在听说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习惯于逐词逐句心译,不能运用英语的思维,很大程度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其次,由于英汉在句式、语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依赖汉语来理解句子不仅速度慢,还容易理解错误。

(3)文化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必须懂得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起源。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造成了听说交流的困难。如听力材料涉及到各种节日(Christmas Day, Halloweens),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不甚了解会造成听力理解的困难,同时会造成复述或表达错误。又如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长幼之间的称呼不同,寒暄方式差异等,也会引起听说训练及交流的障碍。

(4)情感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听说时的情感因素(兴趣、焦虑、紧张等)会直接影响听力和表达效果。动机强的学生听说目标明确,效果好,反之听说活动不感兴趣,会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同时紧张、焦虑也会影响听说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语言基础密切相关,同时受文化背景知识、心理因素、母语干扰和情感因素的多重影响。创建一种综合、仿真的现实环境,解决上述问题非常重要。

3.影视文学在英语听说训练中的重要性

外国文学作品包括其语言组织、历史和文化背景、情感等的综合表现,录制为影视作品是一种更为立体的表现形式,多媒体的发展为欣赏这些作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运用影视进行英语听说教学,把影视引入课堂,能使其和课本相结合,从而使教学更加立体化、实质化,使语言生命化,能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影视文学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外国文学作品相结合并将之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产物,是英语教学现代化的体现,也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客观需求。

3.1影视文学教学的理论依据

影视文学教学符合社会语言学的规律,学生可以在本国环境下从国外影视文学作品中获取对外国社会生活中使用语言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既提供了标准的语言知识,又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情景。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后可以模仿表演其中的情景。或重新设计相关的场景和对话,便于进行与课程相关的听说训练,增加社会语言学知识。

影视文学教学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影视文学提供了逼真的情景使抽象的语言信号转为形象信息,使学生对语言材料及其运用记得更快、更牢、更易接受。在影视文学教学中,气氛通常是愉快的,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英语听说的综合基础。

3.2影视文学教学的特点

影视文学教学中集中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交际性、交互性和文化渗透性等特点。

影视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如何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题材,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结构并引起学生兴趣的题材,是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教师的选择应起着主导作用。在影视文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调动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影视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形象,灵活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影视文学作品为英语学习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与场景,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际的典型情境,具有交际性特点。影视文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模仿表演影视情节,并且构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及优势,共同完成。影视文学作品包含其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地貌以及人文历史等内容,增加了学生对该国文化的了解。

4.影视文学教学中的听说训练

4.1影视资料的选择

英语影视资料题材广泛,片种繁多,为提高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料比较关键,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以语言文化为中心,使学生能在观看影视资料时领会语言的用法,体会标准英语的听说规律。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老师根据教材及教学的需要选择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尽可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有难易梯度的影视资料,以便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尽量能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难度和实用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4.2听说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对影视资料的前期认识。重点是教师准备包括影视资料的查找、重点的确定、语言文化点以及活动内容的设计等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参考资料或者自行上网查找有关影视资料的文字和图片介绍等内容。

(2)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影视资料的内容达到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改进的过程。本人在采用了以下几种听说训练活动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听声音法进行听力训练,只播放影视资料的配音,让学生能集中精力关注对话内容及发音。

采用配音法进行说训练,即只播放影视资料的图像及字幕,让学生根据刚才听过的内容进行配音,可以采取集体配音,也可以根据场景选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配音,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记忆。

采用定格法进行重点内容的听说训练,选择一个或者一段场景,选择不同学生循环进行听声音和配音的训练,并让其他同学指出配音同学的优点及不足,给予更多同学训练机会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对内容、发音、角色扮演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加工的兴趣。

(3)课后练习

剧情改编与表演,根据上课的情况及影视资料的特点,让学生课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运用当前所学课程知识点和词语重新设计对话,创作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在课余时间进行演练,抽出改编及表演比较成功的作品在课堂上表演,比较成功的作品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拍摄成影视作品,供大家欣赏、借鉴、交流。

5.结论

解决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利用影视文学课来实现。影视文学课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听说训练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沉闷的问题,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听说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心妍.影视文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特点及意义[D].硕士论文,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06.

[2]胡素芬.使用影视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听说教学[D].硕士论文,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04.

篇(5)

关键词 民间故事;影视动漫;母题;类型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民间文学是民间口耳相传的古老文学形式,是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其思维和叙事被认为是后世文学艺术的先导。民间文学思维方式有的奇幻性和假想性,与新兴动漫艺术有着天然的共通性。从20世纪初到现在。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一直都是影视动漫创作的重要创意资源。

中国国产动漫和民间文学渊源极深,上世纪50年代曾受益于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但1990年代开始,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11美动漫产业迅速发展。世界影视动漫产业整体格局的变化,使中国动漫传统受到挑战:一方面面临题材和创意资源匮乏,急需从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学宝库中获得灵感,建构中国动漫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形成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义受到当代文化的现代化及全球化影响,传统民间文学与新兴动漫艺术在时代特质、媒介属性、表现形式、产业规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作为影视动漫创意资源的开发遇到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矛盾的焦点集中于影视动漫对于传统民间文学元素当代审美价值以及对地域元素广域审美价值的挖掘方面。

中外学者在对于民间文学研究中,发现了民间文学叙事中潜藏着一些特定的结构元素,这些元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并以不同的序列组合牛成了丰富的故事样态,这就是民间故事母题。母题,被视为“民间文学的文化密码”,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恒常性存在。在各国优秀文艺作品的内核中都可以找到那些历经岁月考验的母题。母题,关乎影视动漫的故事内核和叙事范式,也与当下影视动漫叙事有着异质同构的内在联系性。

母题最早用于民间故事分类学,美国学者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将母题的论述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绝大多数母题分为3类。其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一众神。或非凡的动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类的精灵;要么甚至是传统的人物角色,如像受人怜爱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残忍的后母。第二类母题涉及情节的某种背景一魔术器物,不寻常的习俗,奇特的信仰,如此等等。第三类母题是那些单一的事件一它们囊括了绝大多数母题。”

中国民间文学储量丰富。建国前后曾有过数次对于民间文学的田野调研和收集整理。1980年代由国家多部委发起对各地民间故事进行的田野调查和搜集整理规模最大。按地域分类编纂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收录故事资料达数十万条。1978年丁乃通出版《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沿用汤普森的AT分类法,以中国前几乎全部580余种民间故事文献资料为依据,将7300多个故事归纳为38个大类下的843个故事母题类型和次类型。本文从文化和叙事两个层面。探讨民间故事母题之于当代影视动漫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一、母题的文化持续性与民间故事动漫传播的当代价值

母题是一个民间文化传统的持续性存在.这使得母题研究在人类学、民俗学、文艺学等领域受到关注。“神话其实并不是神仙的故事,而是人类自己的故事。人类各民族在神话中所表达的真正主题,不是神仙世界的秩序与情感。而是人类自身的处境.以及他们对自然甚至宇宙存在的看法。……神话非但可以不再是某种已死去的文化的残留,同时亦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精神文化的引导。”人类的生存和情感体验,贯穿古今,因此。歌德在论著中将母题视作“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

母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历程深度联系,在历史传承中有顽强的继承性,同一母题会以不同的形态和组合在不同的故事中反复出现。那些高频度反复出现的母题,历经文化凝练,有较高的受众认知度和文化认同感,是当代传播中十分有价值的叙事单元。例如。“女扮男妆”是中国民间故事中常见的母题形态《梁祝》《花木兰》《女附马》等故事中,都有女子因为某种原因假扮为男子的元素。这一元素既有耐人寻味的文化渊源,义富于叙事上的精巧和张力。传统民间故事的常见母题如“起死复生”“女扮男装”“难题考验”“仙师”“笨徒”“巧女”“宝物”“寻母”“报恩”,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母题在长期的文化变迁中沉积下来,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在不同的时代演变为不同的形态呈现出来。当这些故事再次撼动我们时,我们发现,这些故事的母题是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我们之所以为之感动,是该作品与观众之间发生了一次文化密码的交互和碰撞。这意味着,叙事母题,是在近千的历史过程中长久地与中国民族相纠缠,并成为后世叙事艺术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以动物故事为例.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民间故事中,都有关于动物的想象和借助动物的表达人类生活状态和生命体验的故事。丁乃通的《类型索引》中收集涉及鸟类、鱼类、家畜等不同分类之下的动物故事299个子类,其中狼与羊的故事就包括了“狼披羊皮混进羊群”“狼和小羊”“羊赶走狼”以及“狼失去它的猎物”的各种故事桥段(“绵羊劝狼唱歌”“让我带给你更好吃的东西”“等我长得够肥了”“吃以前先把我洗十净”“逃出捕获者爪牙的各种伎俩”)。狼和羊的故事对应着人类生存体验中关于强与弱、善与恶等二元关系的思考,因此也是人类永恒的故事命题,2005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后续电影走红,正体现了这一母题的恒久魅力。《喜羊羊与灰太狼》略带调侃地架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羊历3131年”和“历经第9999次捉羊失败”等),也注入了各种现代元素,但狼与羊的故事母题作为作品的故事内核,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不同于主题,母题元素是客观的和中性的,通常无所谓黑白善恶,也不作为褒贬评价,是一个民族长久以来面对的问题和客观状况的具象化体现。一个民族的叙事母题都是该民族情感模式的想象性外化,而该民族的情感模式又源自其共同的生活方式与生命轨迹。

既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或话题。就提供了恒久的思考价值,同一个母题,在不同的时代中被给予不同的思考,被赋予不同的意义,生成特定时代的主题,古老的母题就有了当代意义。母题研究能帮助创作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故事情节元素或原型形象的意义。理解其中所积淀的人类生存经验、民族历史和文化心理。进而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理解母题,更加思辨地解析和发展民间故事及民间故事元素,创作出具有文化根基又具有当代审美价值的作品。

二、母题的泛地域性与民间故事动漫开发的广域传播价值

母题具有地域性又有共通性,在文化学民俗学等领域,母题常用于跨民族、跨文化比较。分析文化地域差异下在文化母题上共融共通。母题与主题内涵接近,在进行跨民族、跨文化比较时,母题研究的着眼点偏重在同。而主题的着眼点偏重在异。

母题的这种泛地域性较早受到学界关注,周作人先生在1930年代就做过关于中国的《蛇郎》和欧洲的《美女与野兽》、中国的《老虎外婆》和日本的《山姥》的比较研究。“洪水神话”“人神遇合”“异类幻化”“起死复生”“难题考验”“仙师”“笨徒”“巧女”“宝物”“寻母”“寻宝”“灰姑娘”等常见母题类型在世界各地都有翻版。这意味着。母题不仅作为一种创作资源,也是当下中国动漫和全球化语境对接的端口。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将这类母题归为笑话中“笨人的故事”一类,编号为AT1200―1349。笨人作为丑角,多带有乖僻、夸张和反讽的喜剧意味,笨人的笑话对应着情趣横生的喜剧桥段。很多动漫作品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可爱的“笨人”角色,1962年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没头脑即属于此类角色。日本电影《寅次郎的故事》英国电影《憨豆先生》等都属于这类“笨人的故事”。

“笨人的故事”的另类翻版是“笨人的逆袭”,讲述一些人看似愚笨却有着超乎常人甚至所谓“聪明人”过人之处,其基本的故事范式是“聪明人”和“笨人”相处,“聪明人”总是企图利用“笨人”谋取利益,但“笨人”却总能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意外成为赢家。钟敬文主持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憨厚兄弟与精明哥哥的故事是在各省份都高频度出现的故事类型。这类“笨人的故事”传达着民间的一种反智文化,智慧固然重要,比智慧精明更可贵的是人质朴的本性,极具当代价值。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就曾推出过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代表影片如《雨人》《阿甘正传》《我是山姆》等。

在时下流行的影视动漫作品中,可以轻易发现传统故事母题的存在。2016年初的卖座大片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流传功甚久的“异类婚恋”母题相符一故事范型为异类女幻化为人。与男性相恋却难以相守的故事,同时也与中西方民间故事中常见的灰姑娘模式相契合一身份地位存在落差的男女在特定氛围相遇相爱,然后他们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好莱坞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在视听形象上用尽中国元素的同时,叙事母题上也有中西合璧的妙用,“仙师”“笨徒”“宝物”续集2和3中加入的“寻母”内容等,都是中西方民间故事共有的母题元素。

三、母题类型与影视动漫叙事范式建构

母题是民间故事分类学研究产生的概念。但母题和类型是不同的概念。类型是由若干母题按相对固定的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母题序列或者母题链。母题较多,但母题类型是有限。汤普森从两万多个故事(包括神话寓言传奇民谣笑话等)中概括出二十三个母题类型,如A神话、B动物、G巨妖、H考验等。普罗普认为民间故事母题功能有三十一个,梅可(Paul Merker)认为约一百个,歌吉(c.Gozzi)和波尔地(Georges Polti)估计戏剧母题有三十六个,法朗哲(ElizabethFrenzel)指出西方文学传统只有五十四个母题。同类母题往往遵从较为固定的叙事范式。这与结构主义的剧情模式论相衔接,从母题出发.有助于在叙事范式和文化传统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为叙事结构和类型范式找到文化上的渊源。

在民间故事母题叙事范式方面的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十分丰富。如康丽在《民间故事类型丛中的故事范型及其序列组合方式》中关于巧女故事模式的梳理,黄文英《中外洪水神话的母题及其变异》、王立《宗教民俗与中国古代小说若干母题的文化省察》、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等大量论文论著也都涉及母题类型及叙事范型的详细解析。例如“洪水神话”母题的叙事中多包括:1.洪水起因。①人得罪神(开荒、猎杀);②人数量太多;③人的无德(不赡养、系,往往包括族)。2.洪水中逃生。①避水工具(a葫芦.b舟;c木桶;d皮囊;e其它)。②随同者。a动物(牛、马、鸡等)和b植物(谷、稻、瓜等种子)。③逃生的人。a兄妹b夫妻c人与动物d单身男子c其它;3.洪水的结果。①兄妹婚;②人与天女婚;③其它婚姻形式(a繁衍新人b族源c姓氏起源)。等叙事环节。“灰姑娘”母题类型的叙事中多包括。受不公正对待的女主角.超自然力量的帮助,与男主角在特定情境(舞会或其它)相遇。女主角通过某物(水晶鞋或其它)识别身分,最终男女主角结合。“英物”母题类型则大多包括,英雄的奇特出生(孙悟空是石猴、哪吒是蛋生)、英雄诞生前的前兆,儿时的莽撞淘气或超人天资,巧遇或命定的神仙师父,英雄学艺、获得神奇坐骑、神奇武器、以及结义弟兄或伙伴,英雄的求婚、英雄落难或身边的亲朋落难、英雄死亡的讹传、英雄去寻找可与之较量的对手(敌人或恶人)、英雄下阴司或英雄重生、英雄与魔王(或妖怪)决斗、胜利大团圆等。“灰姑娘”和“英雄成长”故事类型是中西方民间故事共有的常见类型.相关动漫作品一直未曾间断地出现,如近年的《功夫熊猫》系列就是英雄成长类型的典型范例。

事实上,很多的母题类型范式可发展为动画电影的类型范式,如异类婚恋故事是很有当代感的玄幻爱情动漫故事题材,洪水神话可发展为魔幻与灾难类的动画电影,民间故事中众多的难题故事(难题求婚、难题求药、难题寻宝),可在英雄成长类型中注入游戏通关的元素。

篇(6)

除上述几部外,近年来热播的电视剧中,《美人心计》改编自《未央・沉浮》,《来不及说我爱你》改编自《碧瓷沉》,而电视剧《泡沫之夏》《佳期如梦》《千山暮雪》也均为网络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接下来,观众还将在荧屏上看到《后宫・甄传》《刑名师爷》《庆余年》等一系列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视剧作品。不仅如此,最近大热的上映4天票房过亿的电影《失恋33天》也是改自同名网络小说,导演陈凯歌正在拍摄的电影新作《搜索》同样由网络小说(《网逝》又名《请你原谅我》)改编。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盛大文学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盛大旗下可透露的已售出的网络小说改编版权数量为36部。另一家网络文学平台记忆坊文学则向记者列举了包括旗下作者匪我思存的10部作品、明晓溪的5部作品,以及十四阙的2部作品――共计17部在内的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权合作案例。

受热捧的题材类型

多年前,《第一次亲密接触》掀起了中国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第一轮,随后多部现代题材的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但总体来看,网络小说搬上荧屏真正取得成功还要从这两年说起。2010年,由同名网络作品改编、大S及黄晓明主演的《泡沫之夏》热播,期间该剧启动了微博营销,剧中女主角的绿丝带连带受到广大书迷和剧迷追捧。而近来随着网络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掀起的话题效应和走高的收视,网络小说改编的《倾世皇妃》等古装剧题材再受关注。

“网络小说打破了中国文学传统,具有高度市场化的特点,目前的网络文学,模式上很像美剧和韩剧,紧凑、信息量大”。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分析网络文学特点时说。

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优势首先在于题材广泛和内容充实,“一般1本网络小说的内容量约等于3本传统小说,”其次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读者可即时互动。“最重要的还要数网络小说与读者的贴近性。热播的网络小说改编剧如《泡沫之夏》《美人心计》等,原著前几年就已为读者熟知,再加上现在电视台在剧集选择上也有向年轻观众靠拢的趋势,所以改编剧受到热捧也很正常。”电视剧策划人裘荣康说。

但并不是所有网络小说都适合影视剧改编。尽管有些题材在读者群中广受欢迎,也颇得影视剧制作者的青睐,却未必能拍出成片。如惊悚玄幻小说《鬼吹灯1》,该作品版权已经出售给导演杜琪峰,但至今没有下文。该类题材在影像表现上的难点和立项上的可行性均存疑。综合来看,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目前的题材范畴仍以都市言情和古装宫廷为主。

《倾世皇妃》是林心如工作室推出的首部古装戏,改编自慕容湮儿的同名网络小说。小说原本是架空(虚构)的时代背景,电视剧改编后将年代设定在五代十国,“最初看中《倾世皇妃》就是因为故事的架构,小说以爱情为主线,融合了宫斗、爱情、悬疑等诸多古装宫廷剧因素。”林心如工作室运营总监杜剑说。而该工作室选择网络小说的标准,“基本要求就是有特色。无论是宫廷情仇、都市爱情还是社会事件类,只要有特色均可囊入剧本库,抢占先机。”

《琅琊榜》同样是一部架空的历史小说,该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权最终花落山东影视集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单位“除看中作者海宴笔下风骨卓然的人物形象、大气磅礴的情节架构、波诡云谲的机锋计谋、风云变幻的江湖庙堂等极具改编潜力的戏剧元素外,更在意小说中的友情、忠诚、责任等。”制片人侯鸿亮说,“因为重视,所以对改编更慎重。”据了解,电视剧版《琅琊榜》将会把背景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力求将其打造成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历史正剧。”

综合各方业内人士的分析,由于改编难度小、戏剧化程度高、冲突激烈,“宫廷”“宅门”“都市家庭、情感”等网络小说题材有很好的改编适应性。

婚恋伦理类电视剧中,今年改编自盛大文学旗下红袖添香网站的作品《裸婚时代》播出后取得了不错反响。紧接着盛大文学旗下的《我的极品婆婆》《别惹婆婆》《入城式》《懒得结婚》《婚姻守卫战》《涩女日记》《大女三十》等多部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也被影视公司买走版权。

宫廷、历史题材方面,目前已售出的作品包括盛大文学的《曾许诺》《步步生莲》《纳妾记》《毒胭脂》《开尽梨花》《婉若晨曦》《唐朝好医生》《妃上不可》《梦回大清》等,记忆坊文化旗下的《祸国》《寂寞空庭春欲晚》《东宫》等。

第三类就是偶像时装剧。随着电视台对年轻观众的重视和编排策略的倾斜,便于广告植入的时装偶像剧也将占据一部分市场。如作家明晓溪的《第一夜的蔷薇》《明若晓溪》等均已完成影视剧版权销售。

高性价比改编

三年前,盛大文学成立,作为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独立运营核算的公司,盛大文学旗下拥有6家原创文学网站,1家听书网站和1家电子期刊网站。盛大文学采购作品的版权,并择机出版、分销。在盛大文学副总裁林华看来,一部作品的价格取决于该作品的热度、作者地位,以及是否是当前流行的题材,是否被多个客户看中而产生竞争等因素。“从过去一年的情况看,网络作品授权价格在不断上涨。但这部分资金与影视剧的拍摄、发行成本比还是很微小。”

据业内人士透露,网络小说目前相对“物美价廉”,一部知名度中等的网络小说版权费在20到50万元之间,知名度较高的、如《鬼吹灯2》等版权价则达到百万元以上。

《步步惊心》导演李国立表示,唐人影视公司剧本库里,有30%―40%剧本来自网络小说。合作方盛大文学有新的网络小说也会在第一时间知会唐人。版权价格方面,已经买了网络作家桐华两部作品的李国立表示,“版权费并没有像大家说的水涨船高,还是很合理的。”

除了版权费用相对合理,网络小说天然的时代贴近性和“群众基础”也使得影视剧的投资者能够看到除了传统发行以外的更多“钱”景。

电视剧《刑名师爷》10月开机,历史背景设定在明朝,剧情由案件组成。“这部剧是拍给男人看的,小说本就积聚了不错的读者口碑。”盛大集团旗下华影盛视CEO赵雨润说,“改编和投拍前在题材和内容上都有详尽的考虑――该剧的题材不同于现在的传统宫廷戏,而是悬疑剧、古装剧,适合网游改编。”该剧文学版权购自盛大文学,目前音乐制作已经交给同属盛大旗下的种子音乐完成,“每部剧有每部剧的运作方法,如《刑名师爷》是借助盛大集团旗下公司的协同效应。而即将投拍的都市生活剧(小说版权方为盛大文学),则更侧重于广告植入的营销。”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网络小说在影视剧改编版权上的交易,作者基本是通过盛大文学或记忆坊文化这样的公司与影视剧制作方进行合作。“我们会在盛大文学几百万部作品中签下适合改编成剧本的作品。签约方式多是分成和,个别买断(如《鬼吹灯》系列)。签下后此类版权作品会被归类到盛大文学行业合作部(部门职责包括影视版权合作),再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包装、推送。我们对作品价格也有分类,比如将作品划分为A类、B类、C类并确定价格,再考虑影视剧制作公司的实力来确定具体合作原则。”侯小强介绍。

相对于盛大文学平台“海量”的特点,记忆坊走的是培养明星作者和出版品牌书系的路线,该公司签约作者包括网络小说名家匪我思存、明晓溪等,二者作品目前售出影视版权数量达15部以上。

剧本与制作双剑合璧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些网络小说改编剧也免不了面临一边收视走高,一边非议如潮的尴尬境地。2010年,由同名网络小说《佳期如梦》改编的电视剧开播,遭遇网友集体吐槽――“故事情节与原著完全脱轨”。而今年,改编自同一作者的《千山暮雪》在情节上遇到的批评则相对较少。

裘荣康是将匪我思存作品《佳期如梦》《千山暮雪》等推荐给影视剧制作公司的人。“作为《佳期如梦》最初的编剧,在尝试改编时,我被里面的人物气质吸引,主要是小说男主角的设定太有吸引力了,感情刻画几笔便能力拔千钧。”裘荣康在分析该剧改编得失时说,“但《佳期如梦》原著中军区大院背景是改编的难点,而且当时大家对改编匪我思存作品的经验也有限。另外就是项目运作过程中碰到很多困难,编剧换了好几拨,对原著理解不一致,最后出来的气质比较杂。”而《千山暮雪》由香港编剧郭宝贤(代表作《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太极宗师》)进行改编,“他出的一稿大纲和小说的气质非常吻合。导演、编剧、投资人对原著吃得都比较透,也更清楚要怎么做才能让原著里的几个男人更突显魅力,电视剧自然与原作就更靠拢了。”

“以好小说为基础的改编项目,确实对整个剧的运作助益很大。但制作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在裘荣康看来,“网络小说往往能抓住当下生活的热点,是前瞻的窗口。对策划和编剧的构思会有启发。制片公司追捧网络小说并不奇怪,反而说明从最早的只重演员导演回归到重视项目、故事本身的正确轨道上来。”《千山暮雪》的收视走高,除了虐恋的看点外,剧中考究的道、服、化也让整剧体现出一股时尚气质。如果电视剧也用品相来形容,小说底子好只能说是“父母”的基因好,而从策划到导演、编剧、演员、投资方,各方形成统一风格和明确目标,进而相应地进行考究的拍摄制作――在不断的摸索、锤炼下,网络小说改编剧才会愈加成熟。

网络小说全产业链

在先涉足的经营者们看来,一部网络小说代表的不仅是小说本身,以小说为基础,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吸引知名导演、演员加盟,取得良好的社会话题效应和收视口碑,再配上图书再次热销,手机阅读点击冲高,衍生产品热卖,同名网游上线⋯⋯一条理想中的全产业链将由此展开。

现在,版权内容提供方已一改之前在家坐等买家的方式,变为主动出击,拓展网络小说的全产业链。

热播剧《婚时代》的原著小说可以说是源自盛大文学的“定制”作品,“80后年轻人,大多没房没车,正处于迷茫期,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代言作品。”于是,盛大文学旗下红袖添香网签约作者唐欣恬被选中写作这样一部作品。作者真实的裸婚经历和写作风格,让《裸婚时代》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小说一经网络连载,引发众多年轻读者共鸣,影视改编权随之落地。

近日,盛大文学在京召开了以影视文学版权推荐为主题的会议,这场汇聚了影视业者和专家的推荐会被主办方命名为“神仙会”。“一些导演、制作人通过此次活动对盛大文学的作品表现出兴趣,已经有些合同进入到实质性阶段。”林华介绍。

此外,盛大文学还成立了专门的合作部门,主动去了解市场――哪些作品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然后到作品库中挑选,进而推销。该部门还负责与盛大旗下编剧公司相关的工作,包括签约编剧,为成立工作室定制剧本等。编剧公司名为北京盛大新经典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由盛大文学与新经典娱乐联合投资。经营内容主要面向小说影视改编、剧本定制等。除盛大文学、华影盛视和种子音乐外,盛大旗下可以发挥版权协同效应的公司还有版权分销商盛世骄阳、视频运营商酷六网、盛大游戏等。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 视听说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29-01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听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尽管广大英语教师竭尽所能的抓听说学习任务,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排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等客观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多普通中学的老师,在听力课时还只单纯的让学生听听课文录音磁带和做做听力模拟题,枯燥乏味的听力课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听说兴趣,而且还会造成听力心理障碍。而视听说教学能为教师提供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利用多媒体进行英文影视欣赏辅助教学的手段。影视欣赏视听教学利用情、声、色、形大大强化了“刺激反应”,使外界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话语动觉传给大脑中枢,建立起信号联系诱发人脑迅速作出反应和加速记忆,从而达到记忆痕迹的长期储存而实现最佳教学目的。视听说教学为英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模仿、讨论、复述、背诵,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1 精选视听材料

英文影视欣赏的题材五花八门,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视听材料就成了视听说教学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在选择视听材料时要遵循以语言文化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围绕课本的学习主题和重难点,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的影视材料,让学生在这些材料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才能贴合学生生活实际,验证自我语言获取度,从而信心倍增的去学习英语、探究新知。笔者认为适合高中英语视听课程的材料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英语歌曲MV、英文纪录片以及英文电影。例如在教学Model 8 Appreciating literature and art(高中英语教材Advance with English,译林牛津版)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由外国经典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简・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名著改编而成的优秀电影作品,这些影片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了英语艺术的熏陶。同时,我们还可以播放一些好听的英文歌曲相关MV,如《 Yesterday Once More》、《God is A Girl》、《We Will Rock You》等广为流传的经典歌曲,贴合了当下青少年的时尚品味,也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感悟英文的独特魅力。把英语的文学和艺术具体而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好过枯燥的进行课文学习,我们在带领学生领略过这些五彩斑斓的文学和艺术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听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2 掌握视听节奏

视听活动不是盲目的播放一首歌曲或一部电影就草草了事的,它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通常,我们将视听活动分为三部分:视听前、视听时和试听后。在视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应该告知学生不需要完全看懂影视材料,只要大致了解其内容并且能完成大部分的学习活动,就可以了。其次,设置一些如主人公如何使用语言体现其个性特征、能否两两配对完成影片中的经典对话等问题,为视听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视听时,要注重观看的层次,影视片段的放映应当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在每放映完一个影视片段后,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一些题目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影片的主题。在视听后,我们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包括问题问答、内容总结、内容复述、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等。例如,在学习Module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时,教师可以选取描写人类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濒临灭绝的电影《2012》放映给学生。在放映之前,教师要收集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影片内容;观影时,分阶段指导学生归纳故事发展进度;观影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配音、听写、剧本表演等课后活动,学生在运用自己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说能力。

3 提取视听精华

怎么样才能发挥视听材料作用的最大化?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机结合具体语言和形象语言。具体语言教学是指教师在播放资料前把一些生词、短语提前进行解释,教学中还要着力培养学生总结常用词多种用法的习惯;形象语言教学是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主人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猜测其中的交际信息。在课后的配音、剧本表演等活动中,学生运用已学到的具体语言结合原作品中演员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就可以生动形象的进行作品演绎了。同时,我们还要强调把视听材料中的经典对话和精华部分提取出来,给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在听说训练中,给学生创设适当的语境,主要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听说训练活动中,我们应培养学生借助语境中的各个因素来理解说话人的能力,尤其当视听材料中说话人的言语表达模糊、不够具体或者使用了多义词、同形或同音异义词,或者使用了双关、反语、隐喻等修辞手法时,语境因素对理解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当然,人文知识的传授也不容忽视,英文视听材料中很多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都与我们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此类现象,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思想,不宣传糟粕文化。

4 结语

总之,视听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理解透彻这门艺术之后才能成功地运用它。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纽带,应当不断充实自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时下流行的影视文化,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优秀的视听说教学活动,最后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菁.网络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2]杨洁,于新松.充分利用电影提高英语视听说教学质量[J].电影评介,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