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5:46: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学影像技术优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目的 通过CR废片的统计与分析,达到有效减少废片的目的。方法 随机抽取半年的CR废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半年内共产生519张废片,其中人为因素占71%,机器原因占29%。结论 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减少废片。
【关键词】CR 废片 原因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CR waste films,cut down the rate of waste films. Method: Randomly sample CR waste films of our hospital in half of a year anddo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 there are 519 piece of CR waste films in that session. The human factors of waste films rate is 71%, the machine factors is 29%.Conclusion: thus to execute canonical management andenhance the diathesis of radiology technicia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decrease waste films.
【Key words】CR Waste film factor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数字化摄影设备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X线摄影设备,随着CR成像技术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减少了废片的产生[1]。在日常工作中,每家医院的放射科都会进行影像质量控制工作。废片率的统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从另一个角度上衡量该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所以通过CR废片的统计与分析来达到减少废片的目的。
CR废片是指打印出的胶片不能满足诊断要求,或因排版、操作错误等误打或重复打印出的多余胶片[2]。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8月到2011年一月半年的所有CR废片进行统计与分析。数字化成像设备:KODAK CR400、KODAK CR975各一台。数字化洗片机:KODAK 8200、KODAK 8700、KODAK 6800各一台。
2 结果
半年内共产生CR废片519张。主要原因分为以下两种:
2.1 人为因素
2.1.1 输入patient information错误的废片共11张,输入信息不全的废片共35张。
2.1.2 排版失误打印的废片共43张。
2.1.3 重复打印的废片共207张。
2.1.4 打印后不利于诊断,而重复摄影产生的废片共73张。
2.2 打印机原因
2.2.1 由于洗片机故障(激光头的损坏)产生的废片共51张。
2.2.2 由于洗片机自动调试打印的测试片共99张。
其中人为因素产生的废片369张,占71%,机器故障产生的废片150张,占29%。
3 讨论
数字化摄影是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化摄影技术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医学影像学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但先进的技术还需要优秀的人员来掌握,才能发挥其技术优势,这对摄影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摄影技术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学习和提高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减少废片的产生[3]。
废片产生的原因:
3.1 人为因素
3.1.1 由于CR400不支持WORKLIST程序,所以patient information都要由技术人员在工作站电脑上手工录入,输入错误导致了废片。
3.1.2 在日常工作中常有多幅图像需要合并照相的情况(如颈椎正侧斜位像,乳突许梅氏位,乳腺钼靶等多幅图像要合并照相成一张胶片),排版错误导致了废片。
3.1.3 由于重复打印产生的废片207张,此类废片最多,主要原因(1)协作能力差。 (2)操作不规范。(3)责任心不强。
3.1.4 打印胶片后不利于诊断,重复摄影导致了废片。原因是影像质量控制工作差。
3.2 打印机问题
打印机故障和自动调试产生废片。打印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消耗很大,温度过高,灰尘过多,电压不稳都会造成机器的损坏[4]。有时卡片,有时打印半幅图像,还经常自动调试后打印测试片。
3.3 减少废片的措施
定期质量控制检测,对于检查系统性能和维持最优化影像质量是必要的[5]。
建议:
1.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摄影设备,运用WORKLIST 程序。
2.进行规范化管理。
3.强化学习,提高放射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4.增强放射技术人员的责任心。
5.定期进行数字化洗片机的保养与维护,降低机器故障。
参 考 文 献
[1] 祁吉.数字化X线摄影现状与展望[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9,10(10):4-5.
[2] 黄泽光,莫志雄,张小立. CR、DR废片的成因分析[J].现代医院 2007,5(7).
[3] 朱学云,庞凤国.影响CR图像质量的若干因素及控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3(2):70-71.
1放射技术及其应用
1.1放射科常见放射技术
1.1.1X线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简称CR,是一种通过X射线完成医学影像进而用于疾病诊断的放射技术[1]。与普通X线相比,其图像更为清晰,获取更为先进,属放射科常见放射仪器。其临床应用具有以下优点:①患者行CR所用剂量小于传统X线;②IP板可灵活调动位置,即摄影无需患者配合,适宜重症患者使用;③影像数字化,便于同放射科影像归档系统相接;④性价比高,其应用可实现全院X线设备电子化。
1.1.2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即DR,其应用很好地提高了拍片速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放射科工作量,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它在X线成像基础上借助电脑数字化处理,可直接让计算机存储模拟视频信号。与传统X线相比,X线信息数字化以后,影像更为清晰,可以显示原图像显现不出的特征信息。不仅如此,其应用还具有辐射量小、准确率高、可依据临床需要行图像后处理等技术优势,联网医院各科室之间,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和会诊。
1.1.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即CT,其主要借助高灵敏度探测器,通过X线束、超声波等对人体行断面扫描。经多年完善与发展,现阶段该术扫描迅速、图像清晰,是多种疾病诊疗的常用手段,依据使用射线不同又可分为超声CT、γ射线CT等。CT图像呈灰色,通过不同灰度来反映人体不同部位对X线的吸收程度,其密度分辨力高,对于人体软组织也可对比成像是其最为突出的优点。
1.1.4磁共振成像:简称MRI,属于一种断层成像,主要利用磁共振现象,通过获取、分析人体电磁信号进而掌握人体信息。MRI适宜诊断全身各系统,其中以颅脑诊断效果最佳,在脊髓、心血管、盆腔等组织方面的诊断也独具技术优势。例如: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行磁共振扫描,不仅可观察患者心室、血管解剖变化,同时还可进行心室分析及定量诊断。多个切面图成像能清晰显示患者心脏全貌,效果优于CT等放射技术对心血管疾病的检查。
1.1.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即DSA,属介入检测方法,利用X线无法穿透显影剂,进而实现血管造影以用于临床诊断血管疾病。该项技术普遍用于各类疾病的诊疗工作中,能帮助医生及时确诊疾病、开展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2]。但由于DSA属有创检查,故实际应用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荨麻疹、瘙痒、支气管痉挛等过敏反应。碘试剂及二氧化碳是DSA临床常用造影剂。
1.2常见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1.2.1放射技术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磁共振成像技术为例。磁共振成像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来的完善与发展,现阶段MRI已广泛适用于检查人体各系统,其图像属于数字图像,类似于CT,只是以不同灰度显示病理断面图像,在肿瘤、创伤、先天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MRI无骨性伪影,做切层扫描时可随意进行方向调整,对于颅脑、脊髓等病变的检测效果甚优。不仅如此,以MRI显示血管结构时,凭借其独具的流空效应,无需造影剂便可显示血管,真正实现了“无损伤造影”[3]。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MRI也具有独到之处,它能敏锐地察觉患者软组织水分变化情况,利于及早发现病情。虽然MRI在临床应用中独具技术优势,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扫描耗时较长,对于不配合扫描的患者而言诊断较为困难;②对胃肠及肺的诊断显示不足;③骨骼病灶诊断方面,MRI也不及CT敏感准确。其临床应用具体体现如下:①MRI可用于脑肿瘤、脑梗死、脑炎性病变等颅脑疾病诊断,其应用敏感度高、定位性强,对于颅底、脑干等处病变的图像显示无伪影,影像清晰。而且MRI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患者颅脑血管,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独具优势,加之MRI可显示颅神经,更便于发现早期病变;②MRI可用于头颈部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如鼻咽癌、颈部肿块等;③以MRI诊断腹部脏器,可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信息,帮助确诊。特别是对肝、脾、胰等脏器的诊断,可准确显示小病变。此外,盆腔、后腹膜、骨骼肌肉MRI可广泛用于诊断肿瘤类疾病及肌骨组织损伤等,具有以下优势:①避免人体辐射损伤;②成像可以多方位显示,便于诊断及观察;③对于软组织结构诊断,效果优于CT;④成像多序列、图像多类型,能够为临床提供全方位影像信息,为确诊提供充实理论依据。
1.2.2放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放射性核素检查为例。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是现阶段心血管疾病诊断常用方法,给予患者该项检查不属于侵入式操作,以此来诊断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时,常有以下几种手段:①心肌代谢显像。通常情况下,心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脂肪酸氧化,当心脏处于缺血状态时,人体供血便会受到影响和阻碍,导致部分机体无法正常运行。此时,葡萄糖是心肌主要代谢物,借助正电子核素断层现象,临床可以对此进行辨识。它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心脏功能,为其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及参考。②心肌灌注显像。该项放射技术是现阶段临床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普遍方法,准确性较高。其应用主要借助心肌细胞具有选择性摄取能力这一特点。借助放射性标记,临床可以实现心肌显像,虽然此法无法实现直观观察,但以此可以判定其血液供应正常与否,进而确诊心肌缺血情况[4]。
2放射技术的应用意义及重要性
2.1放射技术的应用意义放射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首先,基于放射技术的各项仪器设备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检查中。各项放射技术均有其独具优势的应用领域,可直观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病变组织情况,为临床确诊疾病提供准确图像信息。其次,放射技术除用于疾病诊查外,也广泛用于治疗。特别是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放射疗法的临床意义重大。目前在肿瘤治疗中,放射治疗常与手术、放疗、热疗等结合使用,在肿瘤患者康复、延长患者生命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以与手术结合治疗肿瘤为例:结合手术放疗分术前、术中、术后3个时期,术前放疗经临床研究证实可有效提高肿瘤切除成功率,而术中、术后放疗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癌细胞扩散或转移。然而,虽然放射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便捷临床诊断,但鉴于放射技术应用面广、操作也较为复杂,故实际应用容易出现疏漏,对此,各医院应将完善放射技术的应用及操作提到日程上来[5]。
2.2强化放射技术临床应用的重要措施
2.2.1严格控制放射诊断、治疗适应证:目前,放射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其设备更新换代的加快对该项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放疗适应证范围。此外,随着新型医疗技术及治疗手段的不断研发,放疗在部分领域已非绝对治疗手段,如淋巴瘤治疗。这就需要放射科工作人员本着医者父母的态度,以专业知识为指导严格掌握放疗适应证,避免滥用放疗,造成患者身心及家庭经济不需要的损失[6]。
2.2.2加强放射技术的设备管理及操作:为确保放射仪器的使用能够准确反映患者体征变化,仪器的购进、使用及维护需依照流程操作要求来进行,对此可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对医院放射仪器进行统一管理,做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为放射技术下各种高质量影像图片的形成奠定管理基础。此外,放射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人员操作,故放射人员需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及道德水准,以减少仪器操作中的人为失误,提高放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放射技术作为现阶段临床常用诊疗技术,不仅能够为临床确诊提供准确资料和信息,帮助医生尽快确诊患者病症,开展及时治疗,更能在肿瘤等疾病治疗中发挥技术优势,提高肿瘤切除率,避免癌细胞扩散或转移。目前,该项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发展与影像诊断需求息息相关,为进一步发挥其价值,让更多患者在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中获益,院方需建立完善放射仪器管理制度,强化放射诊断人员道德及素质,以充分发挥放射技术临床诊疗作用,更好地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志宏.冠心病诊断中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4(23):42-43.
[2]昌爱武.探讨放射技术与临床的关系[J].中外医学研究,2013(8):147-148.
[3]季峰.放射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6):51.
[4]李战江.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2):506-507.
[5]王勇,曹天忠.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95-9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群众提供优质的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健全、巩固和发展市、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整体服务优势。联合计生内部力量,整合区域卫生资源,改善服务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合力,提高服务水平。
二、功能定位
中心服务站建设应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科学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充沛的发展潜质,是承接市、镇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中心环节。
一是市计生指导站的广泛延伸:延伸市站的服务功能,拓展镇站的服务领域,面向广大育龄群众,重在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围绕“知情选择”、“随访服务与监测”、“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干预”、“男性生殖健康”、“青少年生殖健康”等系列工程,开展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综合服务,深化、拓展、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
二是服务区域内各镇计生服务站的技术支撑:中心服务站实行市、镇两级联合协作,整合区域卫生资源,联合内部计生力量,形成区域性技术优势,发挥对周边镇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承担区域范围内的避孕节育手术、生殖保健服务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及其它技术含量、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服务工作。
三、职责和任务
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施行避孕节育手术;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系列生殖保健服务;指导服务范围内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工作,对其提供技术支持;具体实施六大工程;按执业许可证范围开展各项门诊服务。
四、阵地建设
1、中心服务站站外环境优美,站内清洁整齐,宣传氛围温馨、亲切,紧密结合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系列工程,体现“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理念。
2、中心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一般在150平方米以上,房屋布局、人/物流向合理,设有门诊咨询室、生殖保健咨询室(悄悄话室)、妇检冲洗室、洗手更衣室、手术室、休息康复室、治疗室、医学影像室(B超/乳腺检查)、化验室(常规化验、TORCH检测等)、消毒室等。其他科室有人口学校、信息统计室、资料室、办公室、财务室、药具室等。
3、手术室符合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和人工流产术的要求。
五、人员构成
1、行政人员:1-2人。站长可由所在镇的计生助理兼任,负责站内全面管理工作;副站长(业务站长)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妇产科医师担任,负责站内带教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
2、技术服务人员:6-8人。应有三名具有执业资格的技术服务人员。具体安排为:门诊3人,负责咨询指导、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手术、物理治疗等;检验1人,负责常规化验、TORCH检测等;影像检查2人,负责B超、乳腺检查等;随访服务2人。
3、其他人员:宣传、统计、药具等,各镇因岗而定。
六、设备配备
1、术前洗手设备:电热水器、脚踏龙头、消毒三缸。
2、空气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灯(车)。
3、器械消毒设备:高压消毒锅、专用消毒间、消毒记录。
4、妇检用具:手套、窥阴器、棉签、卫生纸、玻片、试管及架。
5、冲洗设备:冲洗筒、皮管、多个冲洗头、一次性臀垫、窥阴器(冲洗包)。
6、照明取暖设备:手术室空调、检查冲洗室取暖器。
7、抢救设备及备用物品:输液器、氧气袋、急救药箱及急救药、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注射器、输液架。
8、辅助特检治疗设备:线阵B超、乳腺检查仪、红外光治疗仪或微波治疗仪。
9、三床:手术床、妇检床、休息床。
10、手术辅助设备:电动吸引器、器械台、手术凳、无菌器械柜、污物桶及污物处理用品、手术包及备用器械材料。
11、检验设备:显微镜、常规检验辅助材料及试剂。
12、其他辅助设备:避孕药具专柜,必要的宣传品和咨询挂图、模型。
七、制度建设
需要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为:
1、宣传活动制度
2、培训学习制度
3、技术管理制度:(1)工作岗位责任制度;(2)手术室管理制度;(3)消毒灭菌制度;(4)技术档案管理制度;(5)随访及村组访视制度;(6)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制度;(7)重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过失行为报告制度;(8)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手术和特殊检查知情同意制度;(9)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10)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技术统计报表制度。
4、药品、器械、避孕药具管理制度
Abstract: Advanced medical equipment is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modern hospital,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hospit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equipment to maximize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equipme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level must be improved and equipment must be scientifically purchased and used.
关键词: 医疗设备;科学管理;制度;效益;数据统计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system;efficiency;data statistics
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301-02
0 引言
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着诸多竞争与挑战,仪器设备的技术先进与否,运行质量与否,关系着当前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何应对竞争与挑战,加强医院仪器设备建设,改善医院医疗环境,增强医院诊治能力,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是医院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者应从两方面进行思考。既管理工作的定位和管理工作的内容。只有管理工作到位,管理工作内容齐备完善。才能使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进行。只有使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1 做好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意义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各种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断迅速的被转化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医院依靠医护人员以药养医和简单的医疗仪器设备来提高服务水平,已成过去。在当前形式下医院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用电诊、外科手术、临床护理、理疗康复、医院办公、医院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的仪器设备都得到迅速发展。
医院仪器设备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医院各方面工作对仪器设备的依赖和影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能否正常运作,影响着医院各信息系统正常联络。医疗仪器设备的好坏,影响着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甚至关系着病人的安危以及医院人员和财产的安危。后勤保障设备(水、电、气等)能否运转正常,关系着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医院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不能得到有效管理,仪器设备就可能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损失。
目前,医院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设备购置时,缺乏细致、科学、充分的论证,造成设备购入后短期使用,长期搁置的现象;设备管理往往重购置、轻使用和重使用、轻维护;科室之间谁买谁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导致重复投资,须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设备资源等等。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就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使用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管理,才有有效的使用[1]。
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设备管理
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实际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医院中涉及设备管理的制度较多,包括资产管理总则,设备引进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管理制度,设备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基金管理制度、设备质量计量技术管理制度,设备安全与事故管理制度设备报废制度等等。制度是医院维持设备综合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从医院实际出发,逐步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使设备管理工作有规矩[2]。
3 做好设备购置预算 提高购置论证水平
设备的购置预算是指医院下一年度的设备购置计划,在制定时,应该根据下一年度各科室的医疗需求、业务发展计划、教学科研需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制定。准确的购置预算有利于提高科室的诊治效率、帮助医院的重点项目顺利开展,全面实现医院的业务发展规划。因此,各科室在增添、更新大型设备,上报购置计划时要进行市场、效益、技术等方面的调研;医院在制定购置计划时要经过多方论证,要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仔细研究、衡量医院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所谓的外部环境,是指市场潜力、技术可行性、人力条件、资金来源、设施配套条件、设备选型比较、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社会效益等内容;内部环境,是指设备的购置是否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是否益于发挥科室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色[3]。另外,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购置流程,确保医疗设备从制定购置计划、组织论证、确定采购、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每一步都有制度规范,达到一个闭合环状的完整管理流程,不留缺口。
此外,要尽量保证购置预算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购置和临时采购带来的浪费。
【关键词】 眼眶;骨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随着多层螺旋CT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眼眶骨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更好地显示眼眶各壁骨折情况。笔者从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收集了19例眼眶外伤骨折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螺旋CT多层面重建成像技术对眶壁骨折诊断准确率,以期提高螺旋CT在眼眶骨折中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19例眼眶外伤骨折的病例,其中单侧壁骨折5例,双侧壁骨折11例,三侧壁骨折3例。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撞击伤7例,拳击伤9例,踢击伤3例。主要临床表现外眼青紫肿胀,眼球突出或内陷,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力下降等。
2.CT扫描 所有的病例均使用GE Light Speed 16层CT机。扫描范围:从眼底下方至眶顶上方,听眶线为基线,患者取仰卧位,双眼向前凝视,轴位扫描,层厚2mm,层距2mm,螺距1,矩阵512×512。所得的图像运用多层面重组(MPR重建)技术行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重组,重组的层厚1.25mm,间隔0.8mm,分别取骨窗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
结
果
本组19例眼眶外伤骨折病例中,经眼眶薄层CT扫描和MPR重建证实单纯内侧壁骨折5例,内下壁骨折11例,内下壁骨折合并对侧蝶骨翼骨折3例,合并颧骨额突骨折1例(图1)。筛窦积液19例,上颌窦和蝶窦出现气液平面14例(图2),内直肌增粗13例,球内出血9例,视神经增粗4例。其中经MPR重建冠状面和斜面显示双侧壁骨折11例和三侧壁骨折3例。
讨
论
眼眶骨折分为爆裂性骨折、直接骨折、复合性骨折。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多为复合性外伤,往往出现多处骨折,眶缘骨折的同时,出现眶壁骨折等一系列外伤情况。螺旋CT多层面重建技术可以准确地发现眼眶内外及周围软组织受损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的影像资料,有助于颅面外科制定治疗计划,减少或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1.眼眶内下壁骨折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眼眶发生爆裂性骨折与眼眶的解剖结构及受力传导方式有关,眼眶是一个锥形骨腔,由数块骨拼合而成,眶缘的骨质较厚,以外缘为著;眶下壁即上颌窦之顶和筛窦与眶内侧壁仅有一极薄的骨片相隔的纸板。另外,鼻窦气化过度,筛房气化于眶底及上颌窦顶形成薄弱的骨壁即眶下筛房[1]。当受到暴力打击时眶内侧壁骨折的几率最大[2],下壁和上壁次之,外壁最少。在眼眶的前后段中,眼后段的骨折的发生比前段大。当车祸、摔伤、拳击等钝性外伤力作用于眼球及眶内组织,使眶内压突然增高,眼眶受到外力的高速冲击,力量通过眶内容物传导到薄弱的骨壁,造成眶缘完整而眶壁骨折,如外伤力继续传导,过大过猛,使对侧的蝶骨大翼发生裂缝骨折或错位,使视神经受挤压伤和引发蝶窦积血,临床上称为“眼眶爆裂性骨折[3]”。外伤早期,由于软组织水肿或血肿,会出现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如有视神经挫伤,可有视力丧失。一周后随着肿胀的消退,逐渐出现眼球内陷、运动障碍和复视。如果是内壁骨折,由于与鼻腔相通,可有鼻出血和皮下气肿的表现;如果骨折在眶下壁,眼球可以下移同时伴有脸颊部感觉迟钝。
2.眼眶内下壁骨折的CT表现 眼眶内下壁骨折在眼眶薄层CT扫描和MPR重建图像上的表现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2~4],结合本组病例归纳起来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2.1直接征象:眶内侧壁或下壁的大部分由纸板组成,此处极薄而易发生骨折,可单独或同时出现骨质连续中断,明显移位或骨壁粉碎性改变,以内侧壁多见;若出现眶壁凹陷或成角,而骨质连续中断不明显;蝶骨大翼骨质连续中断或明显移位也不少见。螺旋CT多层面重建技术可以对骨折位置、大小、形状和移位程度从最佳角度和方位显示出来[4]。本组病例中从轴位扫描直接观察到骨折线12例,经MPR重建显示内下壁骨折7例,其中合并蝶骨翼骨折,致视神经孔变形3例;眶尖部的微小骨折可导致眶尖综合症,MPR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眶尖部常规CT检查所不能的骨折。
2.2间接征象:患侧眼眶爆裂性骨折引发的眶内容物和周围软组织改变,通过MPR重建技术比较客观地显示眶内容物改变情况。主要表现为:①眼眶内容物疝入窦腔:眶内容物脱入至上颌窦或筛窦,悬垂的软组织形似泪滴状,称为“泪滴征[5]”,此征象MPR冠状面重组显示最佳。②蝶筛窦及上颌窦积液:蝶筛窦和上颌窦出现气液平面多见。③眼球内陷:由于眶壁凹陷性骨折致眼眶容积扩大,眶腔空虚,致眼球内陷。④眼内或(和)下直肌增粗、移位:眼内、下直肌增粗,随眶壁的内陷骨折而移位,与眶壁间的脂肪间隙变窄消失。⑤眼球内、球后出血或视神经增粗。
3.螺旋CT多层面重组技术优势 虽然轴位扫描图像也能提供诊断消息,但不能直观地显示Z轴上病变的形态。MPR是利用计算机将感兴趣区各个不同层面的像素重新排列的技术,凭横轴位图像可对扫描区任意部位和任意平面进行重建,可行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及任意曲面的重组。MPR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解剖结构及形态。①MPR图像能非常好地显示器官及病变的X、Y及Z三个轴的解剖结构细节,消除了所选择的平面以外的像素的重叠,而包含在重组平面以内像素完全显示,从而更好地显示眶壁及眶内容物损伤程度;②其获得是容积数据,避免了常规CT层面间无图象数据的固有限制,图像质量高;③操作简单,重组迅速、快捷;④眼眶内骨折的病例,由于MPR重组图像与原始图象分辨率一致,可以满足多方位观察眼眶骨折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的需要,有助于病变部位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参考文献
1. 潘振宇,钱晓军,顾华,等.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6):623-627.
2. 王正奎,苟万明,郭玉华.眼眶爆裂性骨折CT诊断.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3):20-26.
3. 李文华,王滨,王振常,等.眼科影像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2-38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原因所致急性小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特征,探讨MSCT在诊断急性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2例经64层SCT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MSCT表现、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142例患者MSCT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相符合,而腹部平片仅为49.17%(59/120)。对142例肠梗阻病因诊断结果中,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肠粘连76.60%(36/47),肿瘤性梗阻90.70%(39/43),腹内、外疝92.86%(13/14),炎症性疾病70.00%(7/10),粪石100.00%(10/10),肠套叠100.00%(11/11),血运性肠梗阻100.00%(5/5),肠扭转100.00%(2/2)。CT对病因诊断总体敏感性86.62%(123/142),特异性为86.62%(123/142),假阳性为7.04%(10/142),假阴性为13.38%(19/142);而CT检查前病因诊断正确率21.13%(30/142)。结论:MSCT检查能明显提高急性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率,是肠梗阻有效、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之一。
【关键词】小肠梗阻;多层螺旋CT;病因;诊断
The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acute small-bowel obstruction.Zhao Xingsheng,Li Kuiguang,Zhou Maoyi,et al.(1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ifang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261031,China;2Tianliu hospital of Shouguang city)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64-slice spiral CT manifestations and to access the CT values in etiology diagonosis of acute small-bowl obstruction.Methods:MSCT findings,including manifestations and diagonosises,in 142 cases with acute small-bowel obstruction,proved by surgery or clinical follow-up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CT findings in the 142 cases were all consistent with the final diagonisis,while the accuracy in diagonosis of x-ray plain flim was only 49.17%(59/120).The causes of small-bowel obstruction included adhesion(76.60%,36/47),neoplasm(90.70%,39/43),hernia(92.90%,13/14),inflammatory disease(70.00%,7/10),enterolith(100%,14/14),intussusception(100%,5/5),ischemia(100%,5/5).The total sensitivity of etiology diagnosis by CT was 86.62%(123/142),specificity was 86.62%(123/142),false positive was 7.04%(10/142)and false negative was 13.38%(19/142).The accuracy of the causes of obstruction before CT scan was only 21.13%(30/142).Conclusion:MSCT is useful in establishing the cause diagonosis of acute small-bowl obstruction,and it is an effective,convenient and safe check method.
【Key Words】Small-bowel obstruction;64-slice CT;Pathogeny;Diagnosis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它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而小肠梗阻约占60%~80%,其病因复杂而多。常规X线腹部透视是肠梗阻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腹部平片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1]。但对20%~52%的病例尚不能作出肯定诊断,对梗阻原因的诊断价值十分有限[2,3]。MSCT能全面显示和判断肠梗阻是否存在、梗阻部位及程度、梗阻原因等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越来越被广泛认可。本研究收集本院142例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SCT在诊断急性小肠梗阻病因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3月间,临床拟诊肠梗阻或拟诊其他疾病而CT检查发现肠梗阻患者经手术病理、出院诊断或(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的急性小肠梗阻患者142例,男92例,女50例,其中120例患者行腹部平片检查;年龄14~68岁,平均为51.8岁,其中20~60岁121例,占85.21%。临床症状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病程长短不同,从半小时~60d不等,其中34例有呕吐,72例停止排便排气,59例体温升高和白细胞计数>10×109,37例大便潜血阳性,2例有血便史,5例腹部扣及肿块,6例有阑尾炎发作病史,20例曾有腹部手术病史。59例腹部平片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征象。6例因临床怀疑腹部其他疾病CT检查发现有肠梗阻。
1.2 检查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lliance 64排64层容积CT及与之配套的后处理工作站和图像分析软件(hilips Brilliance2.0)。患者取轻度屈膝仰卧位,并训练屏气。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层厚5mm,层距5mm,Pitch=0.8,电流300mA,电压120kV,矩阵512×512,视野350mm。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300mg/100ml,延迟时间55s,扫描条件同平扫,剂量1.2ml/kg,速率为3.5ml/s。CT扫描结束后,对原始数据行层厚0.9mm、间隔0.8mm的图像重建,并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行MPR(多平面重建)及CTVE(仿真内窥镜)等图像后处理。对急性患者无需特殊准备,非紧急检查者口服2.0%碘水500~1500ml,1.5~3.0h后扫描,如造影剂未到达梗阻部位,适当延迟后再次扫描。
1.3 CT观察指标:所有病例的CT图像均由两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CT诊断医师进行回顾性阅片。结合文献[4~6]和临床工作经验,拟定以下影像学观察指标:①是否存在小肠梗阻的判断:小肠肠管直径(从肠外壁至肠外壁)>2.5cm[7],找到近侧扩张肠管与远侧塌陷或正常管径肠管间的“移行带”。②梗阻部位的判断:“移行带”或扩张的肠管突然狭窄/闭塞的部位即梗阻点所在。③梗阻程度的判断:多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分不完全性梗阻和完全性梗阻。④梗阻原因的判断:小肠粘连、小肠肿瘤、腹内疝、腹外疝、小肠粪石、小肠异物、小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上动静脉血栓。⑤有无闭袢的判断。⑥有无绞窄的判断:观察肠壁厚度、密度、增强表现、肠系膜、腹水、肠壁及静脉内有无积气。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诊断最终结果比较,计算诊断符合率(正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并将CT检查前后诊断符合率(正确率)做统计,行CT检查和诊断材料与方法学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均应用SR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组中,75例小肠梗阻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67例患者出院诊断结果或(和)经临床随访证实。紧急检查组患者21例,非紧急检查组患者121例。机械性梗阻中完全性梗阻患者24例,不完全性梗阻患者104例。按肠梗阻的基本病因类型统计,机械性肠梗阻128例,动力性肠梗阻(本组均为麻痹性肠梗阻)9例,血运性肠梗阻5例。按肠梗阻有无血运障碍统计,单纯性肠梗阻116例,绞窄性肠梗阻26例。按梗阻最终诊断病因统计,本组粘连47例,肿瘤43例,腹内外疝14例,炎症10例,肠腔内异物1例,粪石9例,肠套叠11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栓塞5例,肠扭转2例。
在142例中,除22例因临床怀疑腹部其他疾病要求直接做CT检查外,120例行腹部立位X线透视或(和)摄片检查。59例腹部平片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征象,另有9例仅见小肠少量积气,未见梯状气液平面,怀疑肠梗阻。病因方面,30例患者结合病史,可提示梗阻病因。其中17例患者有腹部手术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6例患者腹部扪及质硬不活动肿块,诊断为肿瘤引起肠梗阻;4例炎性肠梗阻;2例确定为肠套叠;1例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史考虑血运性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诊断有无肠梗阻的符合率为49.17%(59/120)。对梗阻原因的判断需结合临床病史,间接判断梗阻原因的符合率为25.00%(30/120)。CT检查前本组病因总体诊断符合率为21.13%(30/142)。
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是决定治疗方案的最重要因素。MSCT在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总体敏感性为86.62%,总体符合率为80.92%,假阳性率为7.04%,假阴性率为13.38%。142小肠梗阻MSCT检查前后病因诊断比较见表1。
3 讨论
小肠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小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快,诊断和治疗仍有一定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肠坏死、腹膜炎、感染、休克及全身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早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在本组142例中,120例摄腹部立位平片,59例腹部平片显示不同程度小肠梗阻征象,9例怀疑小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49.17%(59/120)。腹部平片不能直接显示小梗阻的病因是因为扩张肠腔内积液较多,无气体或气体较少,未出现典型的气液界面。
3.1 64层SCT对小肠梗阻的检查技术及其优势:64层SCT具有如下的技术优势:①扫描速度快,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力,有利于克服急诊患者闭气难而致的呼吸运动伪影。②有较好的空间分辨力,层厚较薄,可达亚毫米,有利于肠管、系膜的连续追踪和判断梗阻部位及显示并发症。③有较好的密度分辨力,提高了图像信噪比,图像清晰,细微解剖显示好。④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包括MPR、MIP、SSD等,其中MPR具有各向同性,图像质量高,可多方位(冠、矢状及任一方位)同步观察,在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8~14]。MSCT检查技术是安全、便捷的检查方法。对急诊患者,未行胃肠减压前因小肠扩张,肠腔内有大量液体或(和)气体,可清晰的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对非急诊患者,可口服或经胃管灌注适量水或2%含碘溶液的高密度造影剂,便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和程度,且均未出现症状加重和并发症。小肠梗阻患者的CT增强检查价值己有广泛报道。规范的CT增强检查可:①进一步显示引起梗阻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血供情况;②揭示肠扭转患者肠系膜血管异常位置改变;③用于判断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肠壁的缺血坏死状况;④判断肠系膜动、静脉内是否有栓子。结合文献和本组病例,笔者认为小肠梗阻病例CT增强检查是必要的。
3.2 MSCT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有无梗阻的判断:Fukuya等[1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肠肠管扩张直径>2.5cm为标准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最佳;本研究采用上述标准,所有病例均能明确诊断为小肠梗阻,诊断符合率100%。梗阻部位的判断:MSCT可以根据移行带的位置,扩张肠袢和塌陷或正常肠袢的分布及多少和扩张肠袢的解剖形态来判断梗阻部位。对区分大肠还是小肠梗阻是准确有效的,但区分空回肠交界段梗阻具体某一组时仍然困难,因为扩张的肠管可改变小肠的正常排列。在本组中,MSCT对梗阻部位判断符合率为96.39%,有3例空回肠交界段和回肠梗阻判断失误。一般认为,因小肠活动度较大,判断梗阻点在腹部的位置,特别是在冠状位的位置,能给外科医生提供直观信息,帮助选择手术切口。
对绞窄存在的判断是选择立即手术治疗最重要依据,也是临床对小肠梗阻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及早手术可避免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Ha等[16]认为,肠壁不强化或强化差、锯齿状鸟嘴征,结合肠系膜血管异常走行、广泛肠系膜血管集中和大量腹水征,诊断准确率达85.37%。绞窄性小肠梗阻有时可显示肠壁积气及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积气,这是绞窄坏死非常严重时出现的征象。本组26例绞窄性小肠梗阻MSCT正确诊断24例,其中11例由粘连索条牵拉系膜和肠管,使肠腔极度扩张引起血供障碍;11例嵌顿性绞窄性小肠梗阻;1例肠套叠并扭转;1例粪石梗阻。2例嵌顿性疝引起的闭袢性小肠梗阻MSCT检查未显示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征象。多数学者认为,闭袢性小肠梗阻可以迅速发展为绞窄和坏死,最初MSCT检查可以不显示绞窄征象,但不能排除肠绞窄。本组MSCT判断有无绞窄存在正确率为92.31%(24/26),因此MSCT增强扫描是诊断绞窄性小肠梗阻重要方法之一。
3.3 MSCT对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价值:小肠梗阻原因在不同地域、不同年代构成比例是不同的,有学者分析866例小肠梗阻原因,机械性小肠梗阻占94.8%,动力性小肠梗阻占5.2%,机械性小梗阻病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肠粘连、肿瘤和疝;也有人报道机械性小肠梗阻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肿瘤、肠粘连和疝。本组资料中机械性小肠梗阻128例(90.14%),麻痹性小肠梗阻9例(6.34%),血运性小肠梗阻5例(3.52%),机械性小肠梗阻病因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粘连47例(36.72%)、肿瘤43例(33.59%)、腹内外疝14例(10.94%),三者合计占104例(73.24%),为机械性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3.3.1 粘连性小肠梗阻:粘连性小肠梗阻CT表现最直接的证据是见到引起小肠肠管狭窄的粘连索条,但目前MSCT对肠壁间粘连索条显示率低,本组仅6例:间接征象表现为肠管局部聚拢、位置固定、局部肠壁增厚,近侧段肠道扩张,于移行带内见不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结合临床有手术史,此时应考虑粘连为梗阻原因。学者建议[17],对“移行带”未发现明确病变的病例,应作X线灌肠或MSCT灌肠检查有助于除外其他病变。本组47例粘连性小肠梗阻中,MSCT诊断的假阴性率相对较高。
3.3.2 肿瘤性小肠梗阻:MSCT对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其MSCT表现为移行带软组织肿块或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应注意肿瘤对周围的侵犯情况和分期。对老年病人小肠梗阻,分析原因时应重视肿瘤存在的可能,增强检查和MPR有助于鉴别便秘形成的粪石等。对成年人小肠套叠和扭转的病例,肿瘤可能是隐匿的原发病灶。Ha等[18]认为手术部位或之前出现肿块、淋巴结增大、移行带狭窄不规则、肠壁不规则增厚等MSCT表现支持恶性肿瘤性梗阻的诊断。Megibow等[19]指出,诊断“腹膜种植性转移”引起小肠梗阻时,必须在移行带的肠管浆膜面有确定的肿块影,否则,考虑粘连为梗阻原因可能。本组43例肿瘤性小肠梗阻正确诊断率为79.59%。
3.3.3 腹内、外疝:腹外疝引起小肠梗阻结合临床资料MSCT较容易诊断,一般临床医生为了解有无绞窄及其他合并症或更详细的资料要求MSCT检查,本组10例均诊断明确。腹内疝引起小肠梗阻较少,本组仅1例,MSCT见肠系膜及血管牵拉局部肠管成团,疝入肠管扩张并扭转,近端肠管局限性扩张更明显。内疝的肠袢容易扭转并发生绞窄,常建议及时手术治疗。腹外疝包括腹壁疝、腹股沟直疝和斜疝,MSCT表现为皮下脂肪内见到肠管影。本组14例腹内外疝引起的肠梗阻中,诊断符合率为92.86%(13/14)。
3.3.4 肠扭转:肠扭转[1]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属绞窄性肠梗阻。常与动力异常及突然改变有关。MSCT表现为肠管及系膜沿一个方向旋转,呈漩涡状改变,或广泛的肠系膜血管集中。Balke等认为,“漩涡征”虽高度提示肠扭转,但并非特异。本组研究利用MPR和STS-MPI重建技术,MPR可以任意调整观察平面追踪扩张的肠管至梗阻点,同时可显示扩张的闭拌肠管,在MPR重建图像中,可清楚显示扩张的肠管的位置异常。小肠扭转时,供应及引流该段小肠的血管必然随之发生位置改变,呈“漩涡征”、肠系膜动脉上翘等。MSCT增强扫描及STS-MPI技术,能清楚、直观地显示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表现为扭转肠管的供血动脉和静脉倒置,血管呈漩涡状改变或者血管向一个方向集中,并且可以任意调整重建方位和层厚来达到最佳显示肠系膜血管范围及分支。采用MPR追踪肠袢走行,STS-MPI显示血管异常,两者结合,有利于诊断。本组2例小肠扭转均正确诊断。
3.3.5 粪石性小肠梗阻:急性小肠梗阻中粪石性肠梗阻约占1%~2%,发病率逐年增高。本组9例肠道内异物均明确诊断,粪石8例,胆石1例。胆石在回肠远段,7例粪石均位于回肠,共同的MSCT特点是图像后处理重建时不能找到与肠壁相连处;增强扫描与强化肠管间有较好的对比。因此,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对肠道内粪石引起的小肠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3.3.6 其他原因所致小肠梗阻:其他原因引起的小肠梗阻中,10例炎性小肠梗阻中,3例小肠慢性脓肿形成不规则厚壁误诊为淋巴瘤,文献报道肿瘤穿孔形成脓肿与慢性脓肿有时难于鉴别,本组可能与忽略慢性病史有关。10例肠套叠均能准确诊断,其中1例伴扭转,形成“8”形改变,2次超声和2次平片均未能明确诊断。在判断小肠梗阻病因时应该密切结合临床小肠梗阻的MSCT检查和诊断资料,对影像学鉴别困难的病例可能提供帮助。
总之,MSCT检查能发现和诊断小肠梗阻,并且能提示和诊断病因,为临床及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提供更可靠的依据。64层SCT检查能明显提高肠梗阻存在与否、梗阻部位、梗阻程度、有无闭袢和绞窄及对梗阻原因的诊断率,是急性小肠梗阻有效、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Frazee RC,Mucha P Jr,Farnell MB,Van Heerden JA.Volvulus of the small intestine[J].Ann Surg,1988,208(5):565~568.
[2] Lappas JC,Reyes BL,Maglinte DD.Abdominal radiography findings in small-bowel obstruction:relevance to triage for additional diagnostic imaging[J].AJR,2001,176(1):167~174.
[3] Frager D,Medwid SW,Baer JW,et al.CT of small-bowel obstruction:value in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and determining the degree and cause[J].AJR,1994,162(1):37~41.
[4] Ha HK,Shin BS,Lee SI,et al.Usefulness of CT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ho have undergone abdominal surgery for m alignancy[J].AJR,1998,171(6):1587~1593.
[5] 明兵,李振勋,高源统等.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0):896~900.
[6] Zalcman M,Sy M,Donckier,et al.Helical CT signs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ischemia in small-bowel obstruction[J].ARJ,2000,175(6):1601~1607.
[7] 姜从桥,李仕青,程庆君等.经口泛影葡胺对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疗效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1999,15(9):705~706.
[8] Jaffe TA,Martin LC,Thomas J,et al.Small-bowel obstruction:coronal reformations from isotropic voxels at 16-section multi-detector row CT[J].Radiology,2006,238(1):135~142.
[9] 吴威岚,滑炎卿,张国桢.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诊断研究[J].上海医学影像,2004,13(2):103.
[10] 张联合,章士正,胡红杰等.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4):423.
[11] 刘文瑾,赵泽华.多层螺旋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8):433.
[12] Horton KM,Fishman EK.The current status of multidetector row CT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the small bowel.Radiol Clin North Am,2003,41(2):199~212.
[13] Aufort S,Charra L,Lesnik A,et al.Multidetector CT of bowel obstruction:value of post-processing[J].Eur Radiol,2005,15(11):2323~2329.
[14] Maglinte DD,Kelvin FM,Sandrasegaran K,et al.Radiology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contemporary approach and controversies[J].Abdom Imaging,2005,30(2):160~178.
[15] Fukuya T,Hawes DR,Lu CC,et al.CT diagnosis of small-bowel obstruction:efficacy in 60 patients[J].AJR,1992,158(4):765~769.
[16] Ha HK,Kim JS,Lee MS,et al.Differentiation of simple and strangulated small-bowel obstructions:usefulness of known CT criteria[J].Radiology,1997,204(2):507~512.
[17] 明兵,李振勋,高源统等.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0):896~900.
[18] Ha HK,Shin BS,Lee SI,et al.Usefulness of CT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ho have undergone abdominal surgery for m alignancy[J].AJR,1998,171(6):1587~1593.
[19] Megibow AJ,Balthazar EJ,Cho KC,et al.Bowel obstruction:evaluation with CT[J].Radiology,1991,180(2):313~318.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 建设内容
数字化医院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它把最先进的IT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充分应用于医院临床诊断和管理业务,通过医疗信息由实体化向数字化转变,深刻变革了医院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一、数字化医院概述
1.数字化医院的定义
数字化医院可以从物理层面和信息层面两个方面来定义,即在物理层面上应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和医院空间的智能化、自动化,提供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在信息层面上应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医疗过程的信息采集、保存、传输和处理,并通过临床数据仓库对医院所有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和应用,以利于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2.数字化医院的基本框架
一般来说,数字化医院包含两大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每一系统有包含多个子系统。医院在子系统的建设中,从自身条件出发,取舍各异,不尽相同。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002版)将医院信息系统划分为五部分: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外部接口部分。临床诊疗部分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室麻醉系统等。药品管理部分包括:药库、药房及发药管理,合理用药的各种审核及用药咨询与服务。经济管理部分包括:门急诊挂号,门急诊划价收费,住院患者入、出、转,住院收费、物资、设备、财务与经济核算等。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包括:病案管理、医疗统计、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患者咨询服务等。外部接口部分:提供HIS与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系统、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等的接口。
医院楼宇智能化系统(BAS)是以医疗服务和楼宇设备监控为主线,智能化应用系统为支撑,建立的医用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楼宇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可分为基础型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综合管网系统,机房工程系统,无线覆盖系统)、基础应用型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门禁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应急广播系统,LED信息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业务应用型系统(排队叫号显示系统,临床呼叫系统,手术示教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婴儿防盗系统,ICU病房探视系统)及集成应用型系统(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四大系统。
数字化医院系统布局框图(包含部分子系统)如下图示。
二、数字化医院建设热点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手机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高清、无线的技术优势,可以帮助救护车上的医疗人员,通过移动高清视频获得清晰、快速的远程指导;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以随时请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医疗信息平台,可以用短信、网页、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服务……
目前在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可基本概括为: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识、无线语音、网络呼叫、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等。可以说,病人在医院经历过的所有流程,从住院登记、发放药品、输液、配液/配药中心、标本采集及处理、急救室/手术室,到出院结账,都可以用移动技术予以优化。
2.无线临床信息系统
在HIS全面实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住院医生站系统、住院护士站系统及电子病历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可逐步引入无线临床信息系统。
无线临床信息系统基于HIS、物联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而建立的辅助临床工作的信息系统,目前的主要应用有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无线输液系统、无线心电系统等。医护人员利用手持无线设备,如PDA或智能手机等,可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生命体征数据、护理信息;查询患者医疗信息,录入医嘱;在床边或输液厅核对患者身份、执行用药医嘱、跟踪记录医嘱执行状况;实现护理监控等。
对于目前未实施无线临床信息系统的医院,其医院信息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仅延伸到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而借助于无线网络技术、RFID技术等建立的移动医、护工作站,可将医院信息系统延伸到病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健康物联网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和健康行业中的应用是健康物联网。健康物联网是通过健康传感装置智能采集人体的生理和运动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前端智能),经过传输网络,将健康信息送达信息决策中心存储,并对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后端智能),最终实现一条龙健康服务(健康提示、报警和紧急救援等)的智能网络。
当一位病人在外病情突发时,随身穿戴的健康传感器发现采集的生理信息异常,经过简单的分析(前端智能),发现情况紧急、需要抢救,携带的监护系统在发出报警的同时,通过3G网络将求救信息发送到紧急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云计算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智能决策,启动服务决策。服务中心通知救护中心抢救,并将病情和抢救方案同步传输。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可确定病人的位置,并确定最佳行驶路线。健康物联网将提供及时而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4.电子病历标准化
电子病历标准化,一方面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结果报告共享,即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报告的互认,以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这与目前国家倡导的医疗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能是社区医疗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Patient Referral),即当一个患者从一个社区医疗机构转到一个医院(或者相反的情况)的时候,两者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
三、数字化医院建设中需把握的问题
1.整体规划。医院全面数字化是一个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无论从战略上或从战术上,从硬件上或从软件上都必须先进行整体地调研和规划,才能为后续的建设指明道路和打下基础。
2.全面集成。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是医院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它不可能由一家企业提供所有的产品,必须对不同厂商的产品以及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充分集成,才能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数字化医院体系。
3.分步实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分成多个阶段来完成,以保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控性。因此我们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将整个过程科学划分为多个实施阶段,逐步完成数字化医院各项工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