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8 15:46: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128-02

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备受关注,社会大众关心事业单位是如何使用纳税人的钱的。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的过程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受到了制约,甚至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为丰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论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本上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所以在现实的使用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像资产闲置,资产坏损等等。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监管制度,或者该项制度贯彻的不够彻底,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当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就具有迫切的重大的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由事业单位内部的机构组织对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对单位每一笔基金的使用情况要详细备案,并留下收据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按照单位的章程进行监督工作,有明确的工作程序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避免出现非程序化办事的情况。

(二)国家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

国家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权利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指的是享有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比如国家财政局每年会完成各级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并随机抽调事业单位进行审核。此外,还有国家审计局执行各级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除了财政局,审计局,还有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纪委等单位可以从外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外部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是由国家专职机关行使权力,代表了国家,因此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监督的效果更好。事业单位拥有十分优质的固定资产,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以及资源浪费。所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探寻总结出对策,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1.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

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主要是社会群众或者事业单位内部的其他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权监督,有权检举。社会群众如果有证据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检举,可以举报至上文所述的行使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机关。

2.总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很多的方式,主要三种方式,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国家监督是保障,社会监督是补充。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多种方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丰富,这是为了能够切实实现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合理运行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本身设计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制度很多内容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就导致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或者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以一种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之,这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怎么能够贯彻,科学,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呢?在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很多事业单位之所以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有专门的部门执行工作,不过是为了实现从无到有,装点单位的门面罢了,实质性的作用一点也起不到。事业单位自上至下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不够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国家财政来支出,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承担的责任并不明确,此外,固定资产的消耗成本由政府负担。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不够高。

(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

正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缺乏专业性,缺乏职业操守。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效率都比较差。又由于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欠缺,使得其抵抗诱惑的能力较低,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综合言之,就是现代很多事业单位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无法胜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了闲置、浪费的现象,这些现象令笔者十分的心痛。

(三)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附属于事业单位的,在关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固定资产管理职能严重缺乏独立性。会计职能缺乏独立性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就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志服从于事业单位的领导的意志,极容易被左右,无法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正常作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我国事业单位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确立一整套成熟的制度,现存的制度在内容上已经明显落后,不够科学。制度上的落后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够爱惜,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方法的不当表现在固定资产出现问题后,修理工作不能及时进行,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报账工作比较随意,导致单位财务混乱等等。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深刻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于单位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现代化改革,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总之,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在实践中严格贯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

有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需要有能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中工作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的素质,具体包括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道德素质。现代市场经济十分复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因而十分复杂,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够胜任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道德素质也称职业素养,即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处理风险的能力和拒绝诱惑的能力,要能够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程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提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

提高事业单位内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是为了防止单位内的领导干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干涉和左右。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主要就是严重受制约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提高觉悟和认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相对独立化,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举例而言,于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时,自费伙食,并严格按照领导的伙食标准。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干部就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绝对不能自上至下违反单位的相关制度,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正常顺利开展。虽然,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约束领导干部的有效规章制度,但是领导和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深受党和人民的信任,就应该砥砺品行,以身作则!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身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任由一些问题严重,蔓延,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根本上起不到一点作用。所以,一定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措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时,才有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资金运转的透明程度,提高老百姓对国家事业单位的信任程度。

参考文献:

[1] 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1):79-80.

[2] 白絮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1):156+155.

[3] 李 晶.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导报,2009(4):87-88.

篇(2)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1.问题的指出

伴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高校的规模开始壮大起来,尤其是这几年来高校之间的兼并与整合,高校内部推动的多项改变持续深入,呈现在固定资产上,那么根本是途径的宽阔性以及特征的多元化与管理的多重性,可是在怎样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的情况上却没有伴着形势的改变而适时调节,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多数带有以下情况。

1.1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备,有关单位不去彼此协调

如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多数通过单位分别管辖,比如后勤处管理房屋、家具,设备处管理设备机器,图书馆管理报刊书籍,财务处管理固定资产价值计算。他们分别为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机构,担负学校着资产管理的责任,可是因为缺少有效的规模管理体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少交流与配合,致使固定资产产生了诸多问题。

1.2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如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依旧还是停留在只是使用、不看重管理的传统管理方案。一种情况因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定,导致价值虚假变动和账面价值不一致;另一种情况因为建筑物完工之后没有适时地承办验收手续就进行运用,部分部门通过自己筹集资金的配置固定资产不到有关职能单位验收进账,导致账外固定资产,进而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1.3固定资产配置不恰当,运用效率低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缺少规模计划以及合理证明,单位之间一味地认定小且全,争设备与投资,反复购置,进而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越来越低,对重型的贵重仪器设备只管重新预算排置,不看重实物的管辖,没有办法做到统一管理、调整剩余、设备共享,在固定资产有效的使用期限中没有办法获得合理使用,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的搁置与浪费。

2.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我们所说的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以精细为根本,做到谨慎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门具体的业务,都成立起一套相对应的任务流程与业务标准,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无死角的状态。固定资产精细化的管理部单单是说管理现有的固定资产,而是说从固定资产的产生开始就进行管理观察,一直到使用废弃清理的每一个环节就进行管制,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自己分化之后再进行汇总。

3.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是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高校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重点包含了完备每一项的规章政策,确定每个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成立固定资产指数考核框架等,确保固定资产的全面与完整,推行资产的有效配备与灵活使用。

3.1设立完备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

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包含了计划审批政策,采购验收政策,登记和审核政策,保存、运用和维护政策,资产变化和提高政策,资产清理政策,损坏,丢失赔偿和废除政策,内部调控等诸多政策与特定的业务管辖标准、管理流程等。不过每一项的制度政策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范,同时要侧重政策制度的完整性与可执行性,要和别的规划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倘若产生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

3.2熟知每个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

资产管理处负责全校固定资产招投标准的管制、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的设定、固定资产配置计划的审查批准、验收和固定资产的核对任务。财务处担任固定资产购置费用的预算安排、入账价值的审批核算,同时实施总量监控,把握固定资产总值。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账户的根本性输入,成立固定资产卡片,把固定资产的财产贯彻到具体运用的工作者名下,保存、看护本部门固定资产,参与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核查任务。

3.3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事后精细化管理

因为固定资产在高校资产总的数目中所占有的比率较高,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维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备,确保学校的合理权益不受侵害,达成固定资产的保值以及升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清查的时候要保证不能敷衍走过场,不是撑场面,要依据规范的工作程序、方式与制度、实施及时有效的账务核实与清查,针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到原因,及时采取解决。在审计的时候要侧重对固定资产管辖中的控制指数的健全性与有效性采取检测,检测内控制指数的落实状态,以确保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使得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程度持续上升。

总而言之,伴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能力、内涵和管理方式方案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动,唯有对高校固定资产实施更加深入的精细化管理,才可以让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为完备,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未来的发展服务,这也是提升高效固定资产管理程度上必须要经过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3)

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学校固定资产分六类:(1)房屋和建筑物,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后勤用房、业务辅助用房、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及土地等资产;(2)专用设备,包括电脑设备、打字复印机、电教设备及文体设备等;(3)一般设备,包括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工具、器具、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标本模型及车辆等设备;(4)文物及陈列品;(5)图书;(6)其他固定资产。

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是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认为,应针对高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不断推进其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一般而言,高校货币资金管理较系统与规范,收支严格,且由财务人员专业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生差错概率较小。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具体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完善。部分高校虽然也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2.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资产调剂难由于高校以院系为单位,行政管辖和利益分配相对独立,有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较多考虑使用的方便,对资产的配置存在“小而全”、“部门所有”观念,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抢资源、争项目现象较严重,资产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据调查,高校仪器设备中竟有20%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对设备配置一味坚持“超前”意识,片面追求仪器设备高、精、尖,脱离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导致高能低用,高价低效,资源浪费。

3.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高校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纯消费性事业单位,不同于生产经营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占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须注重需求,无须注重使用效益,因而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不少高校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致使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流失等现象严重。

4.机构设置急需完善

缺乏专门管理机构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运行机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财产的安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的无序状态。而现行的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建筑物、图书资料分别属于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管理,实行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管理分散,相互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缺乏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和协调的全面权威性,提供的信息难以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全貌。

三、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切实措施。

1.与时俱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目前大部分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实行的是分类归口分级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方式中,应特别强调“统一领导”这个前提。要有效地克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诸多弊端,强调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成立以校长为首,各分管副校长,有关资产使用单位和职能管理部门,以及监察审计部门参加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是学校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在校国资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财务处、资产处、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产业处等职能部门明确固定资产归校统一所有,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级管理,专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系。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各管理部门要配备能胜任的、综合素质好的管理人员,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使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有好的管理体制,又有落实到位的管理措施。目前最根本、最急迫的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部门所有的管理方式,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同时兼顾高等教育本质特征而建立按价值分类的管理方式,使固定资产合理流动起来,在满足教育这一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的快速增长。

2.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办学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目前虽说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国家财政拨款仍是主渠道,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经济核算概念淡漠,也就导致了人们国有资产观念淡漠。认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同于企业,搞不搞国有资产管理无所谓。这种认识必须端正。因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家明白对高校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共识。

3.完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制止或减少资产流失的有力保证。要根据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整章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处室、个人,明确固定资产物质管理部门、资产核算部门和使用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

要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要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有偿调拨、转让变卖、租赁抵押等规定和申报制度,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结合目前高校实际,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用于经营性房屋、仪器设备等事前要经过评估、界定,使其能真正真实、完整地纳入校资产管理部门,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以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率。

4.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新晨

由于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教学、科研、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固定资产审计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长,价值大,更新较慢,增减变化发生的频率与流动资产相比要小得多,相对来说,发生数量上的差错或弊端也较少。因此,在审计计划中,专门用于固定资产审计的工作量相对减少,审计程序与方法也较简单。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单位价值高,而且在资产总额中一般所占的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单位的发展影响极大。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在创办“三产”、出租联营、股份合作等环节中,难免会发生资产转移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对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审计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代表高校行使监督管理权、投资和收益权、资产处置权。

参考文献:

[1]曲桂贤张剑飞: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2]李萍郝金岩郝俊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2).

[3]武红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1).

篇(4)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现状;对策;效益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事业计划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高校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教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又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已成为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学校占有或使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的管理。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我国大部分高校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高校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

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使用部门不集中,财务部门很难进行认真地清查,只能通过报表加以控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很少一致。

(三)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同时,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

(四)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的一系列活动。许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仅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价值量的核算,设备处、后勤办、基建处、图书馆等部门进行实物量的管理。各类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从表面上看,资产管理涉及每一个部门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在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块管理,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单位对各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

(五)审批制度把关不严,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严重。

有些高校缺乏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购买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是无偿供给,使用部门不承担经济责任,购置固定资产只从本部门使用角度考虑,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核算和统筹规划,导致设备的低效使用,从而造成不应有的固定资产浪费。

二、以创新为驱动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观念创新。

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管理意识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盘活存量资产,以依法理财的思想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突出资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

(二)制度创新。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深化各项规章制度。

探索建立高校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及报告制度,用制度规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有效使用、处置的行为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保值增值及权益分配的行为。

(三)体制创新。

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高校固定资产可考虑计提折旧费。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用无偿性和运动的非循环性特点的性质,应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设备处进行管理。

(四)管理手段创新。

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保证固定资产 “账账、账实”相符。

(五)机制创新。

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核算体系。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

(六)观念创新。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注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领导应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固定资产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

三、未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现代化管理。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是制约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资产管理急需更新手段,实施现代化管理,高校资产管理应尽快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相关部门监管,全校信息共享,实现一项业务可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从而极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进一步凸显。

随着各高校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将由手工记账方式逐步向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过渡,并最终完全取而代之,实现彻底的计算机综合管理。

(三)条形码技术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得以应用。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容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条形码技术已经普遍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角落,未来这一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总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将纳入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杜艳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出路[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10).

[2]王月华.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3).

[3]李爱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事业财会,2002,(4).

[4]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篇(5)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加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10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17- 02

财政部根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通过借鉴国际医院会计制度,在对我国的基本医疗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后,于2012年1 月1 日起全面推行《医院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财会管理问题,包括科目的变化、核算方法的变化等方面都需要在会计实务中进行更加科学有序地合理规划。

1 新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内容的修订与创新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最首要的突出的变化就是会计科目的增设、变更和细化,反映了医院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变化的趋势,同时契合了新医改政策。

部分业务会计处理方法也做出了相应变化并且融入了现代企业会计理念,能够有效地反映医院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通过现代企业会计的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的融入,增强了其实时性和应用性。在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转换过程中,加强资产管理,真实全面反映医院的资产负债等情况是新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1 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认定的提高

在医院旧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固定资产为使用期限已超过一年,并且单位价值高于500元(图书除外),其中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高于800元,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基本保持其原有的物质形态的资产(例如房屋、医疗器械、交通工具等)。与之对应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的内涵予以新的规定即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不包含一年的,单位价值高于1 000元,其中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高于1 500元,同时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基本保持其原有的物质形态的资产。

1.2 固定资产折旧中会计科目的增设

在旧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医院应按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来提取修购基金,虽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来进行会计处理,但在账面上已提取的折旧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新制度中增设“累计折旧”,该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对图书以外的固定资产按照月份进行提取折旧,以此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

专用基金中待冲基金的增设在新制度中主要体现为将固定资产在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通过待冲基金来反映 ,利用非财政补助资金、非科教项目资金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通过事业基金来反映。

1.3 披露固定资产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要求对报表内容以及附注进行对外披露,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与其使用寿命、期初期末账面余额、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2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领导干部应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领导认识到位才能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有效落实。因此,可以将医院资产的安全与效率问题等指标列入领导干部考核制度中,从管理层开始进行资产管理意识的强化,进而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做好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考核工作。

2.2 培养优秀资产管理人员

资产管理人员也是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医院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此提高其专业的管理技能。分管人员在学习工作中掌握现代化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经费报销和资产挂账、经费预算和实物资产预算的有效结合,才能控制好资产的构建、控制和调控,使会计账目、资产分类账、资产明细账、资产实物卡、资产实物相一致,从而使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2.3 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2.3.1 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分布较广,使用部门散杂,价值差别也相对较大,医院必须根据自身的这种实际情况,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使用科室之间的“三账一卡”制度。建立完善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调拨、报废、盘点、损坏、赔偿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做到资产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

2.3.2 实行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与问责制

提高资产效益是资产管理的首要问题,因此各科室作为资产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落实资产管理核算制度,并纳入业务收入指标进行考核与奖惩。总务科要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特别是对于淘汰报废的设备,要派专人进行可回收利用价值的评估,而对于医院工作人员的职务变动,也必须做好实物交接工作,完善各项程序的手续,避免资产流失。

2.3.3 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财务软件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金额控制,做到制度的透明化和会计工作的精准化,杜绝由于主观随意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损失。

2.4 改进会计核算的业务操作

首先引入战略会计思想与权责发生制,战略管理会计也就是要从战略的角度来寻求整体优势,进行医院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的转变。权责发生制能够规范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形成到使用再到消耗和报废的全过程的确认、计量、报告。针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要给予高度重视多方面因素。为了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因时间推移而带来的资产价值的减少,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以此达到资产价值与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资产的种类以及性能来考虑有形损耗、无形损耗,再选择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高新医疗仪器设备价值高、更新快等特点在折旧方法上,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更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资产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筱红,蒋永乔.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 2007,24(6):56.

篇(6)

1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的不科学。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起点标准为500元,固定资产起点标准太低,人为地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量,使应记入收益性的支出,不能合理有效地记入当期的收益,造成虚增固定产和医院收支节余的增加。

1.2不能准确及时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净值。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核算中,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资金来源分别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医疗支出”或“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不计提折旧,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1.3设备购置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性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许多医院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发展规模,只重视其先进性,对其实用性、重复性关注不够,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盲目购置。购置后又忽视对其管理,不但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也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闲置,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1.4部分资产利用太低,不重视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医院已逐渐注重医疗服务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市场竞争力等内涵建设。但是,由于医疗卫生部门长期按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运作,政府对医院投资的固定资产与医院的经济管理纠缠在一起,使得各级管理者没有经营意识,对资产经营效益分析不够重视,对资产的分析只着重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增减、周转率等指标的比较分析也较为简单。

2建议与解决方案

2.1建立及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建立及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是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依据。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购买、验收、出入库、保管和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以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益。同时落实“三账一卡”制度和“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卡和账实相符。

2.2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科学管理首先医院应根据发展情况预测固定资产的需求,依据本地区、本单位及卫生资源配比的政策,避免盲目和重复采购,合理加以利用,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其次利用投资决策的基本模型、净现法等价值判断法,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充分考虑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前提下做出决策。

2.3实施计提工作,改变资产不实的状况针对医院资产不实、价值虚增的情况,可增设“累计折旧”和“坏账准备”实施计提工作,以使资产项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净资产项目反映医院实际拥有的净资产。取得时仍按现行办法,每月计提折旧时,借“支出科目”贷“累计折旧”;期末按一定比例,借“支出科目”贷“坏账准备”;报废时,会计处理科目可分为,借“累计折旧”、“坏账准备”,贷“固定资产”,同时借“固定基金”贷“专用基金”。上述固定资产取得、使用、报废时的会计处理方法,始终保持固定资产原值与固定基金科目的对应,能使资产负债表真实反映医院实际的总资产与净资产,确保资产的真实性。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购置 日常管理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动力,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无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在“十五”(2001―2005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超过了1981-2000年2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其中,第二产业,即采矿、制造、水电气和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40%,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何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并带来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众所周知,我国第二产业的许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闲置现象,如纺织、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而大部分行业都有产能利用率低,投资效益低下的情况。经过长期的闲置后,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彻底报废毁损,甚至因管理不善而流失。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的分析论证和审批,严格采购环节的招标、审批、验收等制度,改善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预算、分析、采购和控制等各环节强化管理,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效率,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一、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

上文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盲目投资、超计划投资、投资周期过长等问题。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其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论证小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

(1) 成员要由技术、生产、财务、投资等专业人员组成,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上充分论证,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实现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

(2) 要在充分调研市场、技术分析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可行性分析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

(a) 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b) 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c) 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

(3) 要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运用恰当的分析论证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局限于产能的增加,还包括更新改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大修理支出等,其效益的计量方法各不相同,所采用的评价和判断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运用正确的论证工具和手段。

(4) 运用科学的分析论证方法,对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判断。市场研究和技术论证一般运用的是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经济效益预测则必须以定量分析为主,“用数字说话”。目前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有:

(a) 净现值法: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差额。在多个方案的非互斥选择中,应按净现值的大小来排列;在互斥方案的比较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b) 内涵报酬率法: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贴现率。在非互斥的方案中,应按内涵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的多少进行决策;在互斥方案选择时,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佳。

(c) 现值指数法:指投资项目未来各期净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又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如果此指标大于1,则说明项目可行,在互斥方案比较中,选择指数最大者。

上述方法是考虑了资本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方法和指标,其中内涵报酬率和现值指数都是相对指标,没有考虑项目所需投资的绝对值,因此必须结合净现值和投资规模等综合评判。

(d) 回收期法: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e) 会计收益率法: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一般用于项目可行性的初步判断。

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只能作为分析判断的辅助方法使用。

2、 必须坚持编制年度资本性支持预算,以预算控制投资额度和节奏。企业每年要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结合上述可行性分析和年度融资规模等因素,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根据经营计划和融资计划,控制投资节奏,防止出现资本性支出占用流动资金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经营。

3、 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加强投资项目在论证、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力度,应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揭示和暴露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制度进行奖惩,从而强化所有投资参与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规范投资程序,提高投资效益。

二、 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中,购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购置价值将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影响到未来资产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购置进度也将决定着固定资产能否按计划投入使用,占领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建立招投标制度,以科学的方法规范资产的购置,降低购置成本。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实行采购招标是实现降低建设成本、抑制不轨行为、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招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

(1)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人通过大众媒体公开招标公告,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不特定供货方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2) 邀请招标,又称选择性招标,是由招标人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向被认为有能力承担供应任务并经预先选择的特定供应方发出邀请书,要求他们参加采购的投标竞争。

(3) 议标,又称谈判招标,是由招标人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方,以议标文件或拟议合同草案为基础,分别与其直接协商谈判,选择满意的一方,达成协议。

(4) 企业要根据拟购置资产的数量、价值、技术要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a) 基本建设和通用要求的设备仪器等产品一般要公开招标,有利于在公平竞争机制下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投标方中标。

(b) 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存在多个供货渠道的产品一般要邀请招标,在满足实际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既能保证建设质量、又能降低投资成本的投标方中标。

(c) 有特殊技术要求且供货渠道较少的产品则按议标方式进行,但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投标方不得少于两家。

(d) 特定产品(包括独家生产产品)在建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虽不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但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应参照议标的方式,纳入建设单位和企业的采购招标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2、 重视采购合同的审核,防止因合同规定不明确或不专业而导致的纠纷或损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了恰当的供应商后,双方签订的采购或建设合同,应该经技术、法律和财务等人员审核把关,而不能仅仅依赖法律人员的审核。要通过合同约定,把资产购置的数量、价格、技术细节、购置或交货周期、支付进度和条件以及质量保证、技术和操作培训等等给予明确,从而规范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为今后的验收、质量监督等提供合法的基础。

3、 要严格执行资产的验收程序,确保购置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要成立由采购、使用、技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小组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资产在技术、工艺、交期上符合要求,并提供了合同约定的人员培训、测试材料和免费配件等,满足资产及时投入使用的需要。

4、 要利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日期表、甘特图、前导图法(PDM)和关键路线法(CPM)等,提高对固定资产购置时效性的管理,准确地把握购置进度,保证固定资产按计划投入使用,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善和控制失当、项目建设期过长而导致丧失市场机会,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更不能产生“烂尾”工程和“鸡肋”项目。

三、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要真正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员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各级资产管理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规范其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到位。资产管理员要重点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台帐的完善和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及时报告、反馈资产的使用和保养情况等工作,为强化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2、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计划,并严格执行,降低因资产故障、损坏等带来的维修成本和产能损失等。要杜绝“以修代养” 的舍本逐末行为,坚持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制度,严格按计划执行,降低损失和成本。

3、 要认真核查资产盘点和清查结果,分析资产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盘活资产。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按时盘点,但往往流于形式,使盘点沦为单纯的数量核对工具,没有发挥盘点对清查资产使用状况和清理资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盘点流程,在核对数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闲置、损坏、毁损等资产进行审查、分析,并综合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的意见,提出诸如技改、维修、转让、报废等建议,盘活资产,杜绝浪费。

4、 必须培养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控制机制,坚持给固定资产投保。由于风险意识不强或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常忽视固定资产投保这一重要的风险规避手段;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往往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通过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企业的资产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成本与风险相宜的财产险方案,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戴上“护身符”。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附属设施、在建工程、装饰装修和设备附属物等“隐性”资产,在保险方案别关注,防止潜在损失。

本文通过论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投资管理、购置管理、日常管理等,试图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防范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 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文摘,2005;8

[2] 汤炎非,杨青.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俊菊.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商场现代化.2007;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