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媒体分析

数字媒体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8 15:09: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媒体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媒体分析

篇(1)

[关键词]数字; 广播; 多媒体; 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38-01

一、前言

随着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相关内容凸显出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其实践的整体效果。本文从介绍多媒体技术基础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电视多媒体技术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在电视领域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现实生活中,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已数见不鲜。科技的卓越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圈。

1.计算机技术。当今的科技技术进步得比较快,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机型与配置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电视多媒体对计算机的要求远远不止是主机的部分,还需要扩展相关的专业用卡。所以,有时候计算机主机的作用只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虽说不是非要追求高端的主机平台,它本身的系统稳定性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2.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对于计算机的性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然而,集成度的提高,可以方便将其他的工作或者更大的功能集成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较快捷的处理。

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最早是应用于军事方面,它是借助大型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数字图像的转换、压缩、恢复、处理、传输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带动了其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4.计算机信息贮存技术。信息贮存技术是计算机的基本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目前,最廉价的贮存介质是磁带,所以对一些长期需要贮存的信息,采用磁带贮存是最好不过的了。美国一家公司提供的一定容量的数据流磁带和相应的驱动设备,经过数字化保存的视音频素材,在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下可以完好无损长达20年。

三、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在我国每个省市,各家电视台都有数量不等的演播室、后期编辑机房、音频制作机房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运用网络化技术之后,可以将每个点连为一体,真正地实现所有素材、资料的共享,进而加快工作流程,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经常查询各种资料。运用网络技术之后资料查询工作变得十分方便,可以在本地工作站访问资料库,查找出所需的资料并直接调用。在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将视频编辑、字幕、三维动画、音频制作等分机房进行,之后再通过网络整合成为完整的节目。由于实现了网络化,由多代复制所造成的信号损失就可以避免,制作人员可以充分享受由无损失编辑带来的好处,即使需要多次修改编辑意图,对节目的最终质量也将毫无影响。这样,制作人员便能消除后顾之忧,将精力全部放在节目的创意和充满想象力的制作上,打造出最精美的电视节目,进而提高节目质量。

2.无磁带播出

广播电视系统的联网,使得电视节目的自动播出变得更加简便,自动播出设备可以调控节目播出的内容和顺序,甚至还可以在节目播出前的最后几分钟内更改节目单。

许多电视节目的现场性、时间性非常强,在进行现场新闻采集时,可以随时将拍摄好的素材下载到便携式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进行草编,这样便提高了后期机房编辑的效率。甚至还可以在便携式设备上直接进行联机编辑,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并且应用很广,能在新闻、专题片、MTV和电视剧等多种节目的制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这种编辑模式下,编辑人员通过网络从电视台的素材库把较低质量、较大压缩比的视频素材下载到家中的脱机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草编完成后,再传到电视制作中心进行一次合成。目前这种编辑技术发展还受到广域传输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远程编辑定会成为现实。当然,要实现以上这些功能,首先必须对广播电视系统中,从事多媒体编辑操作的计算机相关硬件及软件进行选配与安装。

四、DAB数字音频广播

数字声音广播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广播系统是数字声音广播DAB系统。DAB的相关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12个成员组成的协会――著名的EUREKA-147开发起来的。该系统实现了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直到调制方式的完全数字化,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频率和新的业务结构。

DAB与现行的广播相比,具有音质好、接收质量高、抗干扰性强、发射功率小、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其优点归纳如下:

1.DAB广播的音频编码率达到了192Kbps以上,这已经接近CD级的接收质量了。

2.在使用体验上,DAB收音机与传统的AM/FM也截然不同。DAB广播只需要用户记住相当有限的几个频段即可。

3.DAB广播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稳定性。它采用了时间交织和分等级防错保护等技术,使得DAB具有抗多径干扰/快速衰落以及移动接收能力强,数据传送能力高的特点。

4.AB完全是数字信号传输,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和抗电波衰减性。

5.频谱利用率高。信道可容几十路立体声,在传送声音广播节目的同时,DAB的数据信道还有能力传送其他附加信息如音乐、语言、发射的识别以及节目类型等信息的传送。

6.数字广播具备加扰、加密功能,使有偿节目服务成为可能。

随后,在数字声音广播DAB的基础上又发展了DMB数字多媒体广播。与DAB广播不同的是,DMB广播是一种能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数据业务和活动图像节目的广播,它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多样化的服务使其拥有多种受众群体。

五、网上广播

将广播节目的声音送上因特网是网上媒体信息传播的另一种新形式。我台早在2003年就已将广播送上互联网。依托金号网平台,我台实现了十套频率的直播与点播。2009年,配合我台各频率及其他业务部门,完成七十余次拍摄任务,以金号网为主体,联合多家知名网络平台如腾讯网、西部网等,实现视频直播、录播。

网络音视频在实现起来其技术也相对简单。以我台金号网为例,各频率音频从主控机房进入信息中心机房音频编码服务器,经过编码,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通过互联网推送至西安电信IDC机房的音视频服务器供网民访问。而视频则更加方便,通过视频切换台可以直接送出信号至视频编码服务器,编码后编码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直播流推送至西安电信IDC机房的音视频服务器即可在第一时间将节目展现在网友面前。

六、结束语

通过对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技术的多项优势特点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地位,有关人员应该从数字广播多媒体技术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应用技术实施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阿群,陈少红,刘,徐方勤.计算机网络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应用

1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学习数字媒体技术,首先要了解的概念是媒体。所谓的媒体(medium),一般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一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而数字媒体(digitalmedia)具体指的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数字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

2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应用及实例分析

根据数字媒体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对象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影视、游戏、广播、广告、出版、储存、计算机图形与动画、虚拟现实等领域。因此,本文将列举一个影视广告领域中的优势应用及实例分析分析其特点、优势和效果,着重体现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该实例中的展现。

尽管传统的户外广告媒体如灯箱广告牌、公交车车体、霓虹灯广告、LED看板等都很醒目、美观,在空间上覆盖率也很高,对消费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由于其静止的表现形态很难吸引消费者的主动关注,和数字电视、互联网络这类声形俱备的数字媒体比较起来,也更难与消费者达成互动,这一弱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户外媒体的发展。关注运动着的物体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所以只有让广告“动”起来,吸引受众的注意,用极佳的视觉效果,加深受众对产品的记忆,广告宣传才能真正有所收益,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数字媒体。

在当今世界,影视广告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影视广告这项新兴的广告类型,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和显著的艺术效果日益成为企业宣传自我形象、产品信息的最佳手段。影视广告剪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非线性编辑、数码特技、影视合成等数码技术的应用,使影视广告的后期制作更高效、更灵活,高清技术的横空出世更使影视作品成为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直接刺激并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创意,并影响到最终效果,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促进了艺术表现的创新。如《脑白金系列电视广告》,通过两个计算机三维软件制作的卡通角色,跳着各种风格的舞蹈引出广告的主角,一盒跳着同样动作的脑白金进入镜头。一对卡通老夫妻跳着时尚的舞蹈,本身已经足够吸引观众眼球,随着舞蹈节奏,运动着的广告主角慢慢进入观众视野,人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产品上,从而完成了广告的最终目的。尽管脑白金的广告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就其畅销十多年而不衰的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在这则电视广告中所起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

3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1)数字媒体技术的新趋势―――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technique),简称AR技术,是一种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的技术①。它的出现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空间定位技术、人文智能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IT和IPIV产业整合不断深化。将IT和IPIV产业相整合,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需求,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个性化、定制性信息、媒体、娱乐综合体验;同时也能够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能够使用户充分享受网络带给生活的便捷和丰富的体验。IT和IPIV产业的深化整合,方便政令下达、信息告知、自我学习等,也方便进行安全的电子商务,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网上事务的处理和增强了网上交易的安全,为科技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更大贡献。将IT和IPIV产业整合不断深化,也是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3)媒体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和个人生活更加紧密。数字媒体的个性化传播特性决定其传播对象的细分化,甚至开始出现以家庭和个人为基本单位进行量身定制和传播的方式,这就使得受众这一传统概念得到越来越细的划分,传播内容也能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进行更分众化、精确化的划分。内容生产环节逐渐从产业链上剥离了出来形成了内容产业。同时,分工和协同交融而成的融合生产方式所具有的效率优势,能够满足内容生产规模的最大化,内容生产的独立打破了“竖条式”的媒介产业链结构,形成了新的“伞式”媒介产业链结构。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未来的数字媒体技术将不再就技术论技术,而是直接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总之,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使媒体内容形式发生巨变、媒体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和个人生活更加紧密。

注释:①申健.数字媒体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媒体与增强现实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1).

参考文献:

[1]刘清堂.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澎湃新闻 今日头条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问世的第一个新媒体成果,澎湃新闻自2014年推出以来,其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新闻客户端等多款新媒体产品共同推进,作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样本,澎湃新闻的多媒体融合及数字化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今日头条则是完全脱胎于互联网环境、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新媒体产品,以移动客户端为主打产品。自2012年8月上线至2015年12月以来,今日头条已吸纳用户超过3.5亿,且在2014年6月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并仍保持每天超过3500万的用户增长速度。这一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算法来完成的新媒体项目,对媒介融合和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也具有可研究价值。

一、平台:多渠道并进与专注APP的差异

(一)多渠道并进的澎湃新闻格局

媒介渠道是新闻信息流动的通路,合理有效的媒介布局是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①向社交媒体平台延伸已成为传统媒体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寻求生存渠道必不可少的转型方式之一。具备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澎湃新闻,不仅注重多平台内容传播,也重视不同平台间的关联性。基于网络端与移动端的使用差异,其界面设计和部分细节功能上也有所差异,而且相较于网站或WAP网页版的运作,澎湃新闻更重视对移动客户端的推广,例如其网站首页右侧顶端吸引用户的位置展示对移动端的推广信息,首页右侧则放置了微信二维码提醒用户扫码下载客户端。这种推广趋势意在表明,移动客户端在未来将会成为澎湃新闻的主要推广平台,也是其未来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进行多媒体转型的主要渠道。但重视推广移动客户端的同时,与同类新闻客户端相似,澎湃新闻也在客户端的文章结尾处提供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分享按钮,以期以此形成信息的多平台、多层次传播。

尽管如此,澎湃新闻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新媒介传播平台的渠道战略趋势仍较为明确,例如在其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每条博文中,都附有下载移动客户端的超链接,其官方微信账号的菜单栏设置有“下载APP”的按钮,且每篇推送文章结尾处也都提示读者通过“阅读原文”下载移动客户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澎湃新闻的官方微信之外,其运营团队还推出了包括“市政厅”等与其新闻客户端的子栏目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并分属给各自的内容团队运营,从而形成多平台紧密联系又各有专攻的渠道运作结构。

(二)以客户端为主的今日头条数据挖掘者

今日头条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自己的客户端为连接点,链接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的热门新闻,使其以新闻聚合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媒介市场和公众视野。根据其对自身“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而非新闻客户端的定位,今日头条得以运营、推广和盈利的基础是技术。如何实现网络媒体资源的再利用和再传播是今日头条的关注焦点。作为新闻聚合类应用,今日头条的算法模式与美国Prismatic公司有相似之处,即“收集网上资源并排序,这种排序建立在文本分析、用户喜好、社交网络普及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②这与其公司属性有关:虽然今日头条是新闻类产品,但其公司六成员工为技术开发人员,使该产品可以根据算法技术对用户偏好进行较为精准的分析与判断,并通过智能推荐方式,根据用户对推送设置的偏好,向用户实时推送信息。

同时,作为一款社交媒体,今日头条并不局限于重点打造的客户端平台,与澎湃新闻的多媒体关联运作方式相似,今日头条的客户端也通过分享功能将其与自身的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联,为用户收藏、分享或转发新闻资讯提供可能。这一方面使用户成为今日头条资讯的二次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用户自发传播的方式,今日头条也通过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再次推广了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二、内容:侧重时政与海量信息的差异

(一)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的定位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以此定位为基础,“内容原创”成为澎湃新闻致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其重点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凭借上海报业集团的新闻品牌和公信力优势,澎湃新闻采集并汇聚大量原创报道,突出内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澎湃新闻的采编队伍依托其传统媒体――《东方早报》,在内容采编观念上与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相契合,使其能够利用并强化基于纸媒基础发展起来的深度报道特长,将内容集中在“时事、财经、思想、生活”四个方面,以时政新闻报道为主。同时,澎湃新闻并不拘泥于单一的新闻报道角度,而是多视角、多方面地报道同类新闻。

此外,澎湃新闻还推出“问吧”栏目,以此来汇集互联网的海量、碎片化的优秀原创内容,从而实现内容生产的规模化。这种富有针对性的内容生产方式,加之其传统纸媒的内容生产基础,使其在新媒体产品的界面设计上也继承了传统纸质媒体的特点:简洁、干净。以其移动客户端为例,首页为重大时政或财经事件的图片新闻,每则新闻的布局为上图下文,且文字不超过两行,一目了然。界面左侧的下拉菜单为不同栏目的菜单栏,右侧的下拉菜单则是为用户提供了可定制的新闻选择项目,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该移动客户端界面,但并不会对该客户端界面的基本布局和设计做出较大改观。

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蒙古族;网络文学

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后,很多东西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作为运作平台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为蒙古族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网络文学发展成了大多数蒙古族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一、蒙古族网络文学的形成

互联网的兴起、计算机的出现和数字媒体的蓬勃发展是当代人类的阅读、写作方式的一次伟大改革与进步。使用电脑进行写作是书写技术的一次强有力的变革。如今阅读报刊杂志的人越来越少了,上网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人们通过各类网站平台来阅览他们想要了解的新闻资讯、文学作品。蒙古族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文学现象,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其概念。广义上,就是蒙古族作家在网络平台上刊载的作品。狭义上,是蒙古族作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事实上,从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创作的多样性等因素来看,种族、出处等的标签有悖于文学常理,但是世界各国民族在语言思维模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欧、美网络文学,也都在网络文学命名中标记他们所用的语言,如此看来,强调“蒙古族”“网络”等都是不置可否的。那么,蒙古族网络文学的来源是什么?第一,来源于书刊。传统的书刊报纸上刊登的文章作品重新又被上传到网络,这是各大网站普遍存在的现象。第二,来源于译著。蒙古族网络文学中翻译的作品大多数是汉语作品。这种方式有益于对阅读汉语作品有障碍的蒙古族人们的阅读。第三,原创作品。是指网络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创作,然后又最先发表在网络媒体上的作品。也就是说,在网络上发表之前没有发表过的作品。

二、蒙古族网络文学的发展

如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蒙古族文学被大家关注不再只是依靠其本身的文化因素。而转为如微信公众号、网站、咨询、论坛等等主流媒体有了更多的关于蒙古族文化、蒙古族文学的传播。建立于1999年的《中国民族文学网》(/)是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业网站。最初由于软件技术的局限,蒙古族同胞是由汉语来进行创作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的《青城驿站》。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了蒙文输入法和蒙文办公软件,把蒙语字体输入计算机成为了现实。后来好乐宝蒙文博客网的建立,让人们可以使用蒙语字体相互交流。到2004年推出的《花的原野》采用了蒙汉双语形式实现了蒙古族文学与网络时代的接轨。而这种方式,使得蒙古族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相适应。根据现在的调查统计,有蒙古族文学专栏的蒙语网站大约有十几个。如蒙古文化网、草原雄鹰网站、内蒙古红十字网、蒙语新闻网、内蒙新闻网……都是影响比较广的,都有蒙古族文学专栏。

三、蒙古族网络文学的特征和影响

蒙古族网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运行机制、传播方式及接收方式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首先,就创作者来看,大多数是年轻人,大约在20-35岁之间。年轻人对网络科技方面操作起来灵便,因此能很快的加入到网络文学的创作领域当中。传统文学创作者虽然也有年轻人,但还是以老一辈作家或名作家为主。其次,就创作的作品来看,有着简易性、及时性、协作性等特征。在空闲时间进行创作,并且发表在网络上,实现了作者与读者可以进行及时有限的互动,共同协作。最后,从网民的角度看,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表评价等。蒙古族网络文学的形成不仅对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传播方式、欣赏方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还有着诸多意义。它更新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丰富了文学内容。此外,网络读者拥有了更加自由的发表言论的权利。同时它也存在着人们不容忽视的一些消极影响,诸如文学作品丧失了代表性和史诗性;网民读者的阅读层次偏向肤浅;忽略了网络的责任态度等等。

四、结语

由于蒙古族网络文学自身的特质,也存在很多局限。比如说受限于蒙古族大众间网络普及的程度;蒙文软件、蒙语网站自身存在的有限因素等等,给蒙古族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总的来说,蒙古族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利用新世纪的数字载体在传扬自己的民族文化,蒙古族网络文学进入了平稳发展轨道,有了一定范围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邓国军.网络文学的定义及意境生成[J].文艺争鸣,2006(4).

篇(5)

关键词:基于内容检索;媒体语义;特征分析;平台

media 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platform supporting content-based retrieval

xie yu-xiang1,luan xi-dao 1,2,wu ling-da1,chen dan-wen1,deng li-qiong1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ystem &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2.dept. of information & computing science,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3, china)

abstract:on the demand of content-based retrieval,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media 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platform supporting content-based retrieval.it investigated some key techniques, such as digital media semantic object extraction and retrieval,classification and annotation,and semantic association analysis,etc.it also illustrated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bout the platform in detail, and then realized the platform.

key words:content-based retrieval; media 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platform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像、音频、视频等数字媒体信息呈现出海量增长的趋势。如何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是目前信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从海量数字媒体信息中提取出相应的媒体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进而根据特征实现对用户感兴趣信息的基于内容检索,其中媒体特征的有效提取和组织是实现基于内容检索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媒体特征的提取和组织,研究较多且相对成熟的是对媒体底层特征(如图像的颜色、形状等)的提取和利用。媒体特征提取和组织的新的研究前沿是,关注媒体的高层特征(如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语义信息),通过分析提取媒体语义特征,同时通过建立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语义关联,实现相对快速、高效的基于内容的检索。

目前,国外经典的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开发的信息透镜infoscope项目、ibm艾玛登(almaden)研究中心开发的qbic系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和电信研究中心研究的visualseek与webseek、virage公司的vir图像工程系统、excalibur公司的excalibur视觉检索产品、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的caeti iml系统、mit媒体实验室研究的photobook系统、意大利巴勒莫大学研究的jacob系统等。这些系统都具备依据媒体底层物理特征进行基于内容检索的能力[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对于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已经由底层特征向高层语义转变,研究重心开始集中于多媒体语义对象提取与检索、多媒体数据自动分类与标注、关联分析、组织与表现等方面。

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数字图书馆项目第二阶段informedia-ⅱ[2,3]研究中,将单个视频文件的摘要技术扩展到多个视频文件的摘要及视频数据库信息可视化研究。主要研究能够自动探测和识别特定语义实体和视觉特性的技术,例如:视频中出现的特定人物、特定事件的具体场景镜头等,通过语义实体与视觉特性的分析,能够有效提取并分类信息,更加易于分析和发现有内在联系的个体动作、群组活动与事件。此外,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开发的fishclar系统[4]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该系统通过对新闻视频进行镜头探测、故事单元分割等处理,结合闭路字幕信息,实现了对新闻视频的管理和检索等应用。

国内清华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数字媒体的分析处理技术,主要研究数字媒体特征选择、数字媒体特征描述和提取、数字媒体语义提取和标注、数字媒体数据的分类等;b)基于内容的媒体信息关联分析技术,主要研究语义事件和语义对象的关联分析、事件探测与跟踪技术、事件之间的关联分析等;c)基于内容的数字媒体检索技术,主要研究高维数据索引技术、交互式检索技术、基于语义的检索技术等;d)数字媒体数据的组织和表现技术,主要研究数字媒体数据的统一表示模型、数字媒体数据的表现技术。

本研究的目标是:以媒体信息服务的应用需求为牵引,着眼于对数字媒体语义特征分析的前沿问题进行探索研究,重点突破数字媒体语义对象提取与检索、分类与标注和语义关联分析等关键技术,提出以数字媒体语义分析为基础的高效的基于内容的检索方法;实现一个以基于内容检索应用为目标的媒体语义特征分析平台,并为军事等领域中的情报综合分析应用提供多媒体信息智能检索和个性化表现等服务的示范应用。

1 实施方案

本研究主要围绕建立支持基于内容检索的数字媒体语义特征分析平台展开研究,带动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支持基于内容检索的数字媒体语义特征分析平台由数字媒体语义特征分析平台、数字媒体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媒体信息数据库三个部分组成。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数字媒体语义特征分析平台包括媒体语义模型、媒体特征提取、媒体语义提取、媒体分类与标注等模块;数字媒体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数据组织与表现服务以及智能检索服务两大模块;媒体信息数据库由媒体库、特征库、语义信息库、索引库、模型库等组成。解决的关键技术已经集成在该平台的各个子模块中。

1.1 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子系统

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为最终的检索服务和组织与表现服务提供必需的信息。它在数字媒体信息收集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媒体特征的选择、媒体特征的描述和提取、媒体数据的分类、媒体语义的提取和标注、关联分析等。

1)数字媒体底层特征提取与表示 根据语义提取和分类的需要,结合相应的领域知识,从各种数字媒体数据中提取多种有效的底层特征,同时通过分析特征之间信息的冗余性来找出更加简洁有效的底层特征,并采用统一的表示方式来进行描述。

2)数字媒体语义提取与标注 数字媒体语义的提取主要侧重于研究视频中对象语义的提取与标注技术,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a)新闻视频中重要人物的提取与标注。由于在新闻视频中人们往往最关注的是一些重要人物,这里的重要人物主要指那些出现了特写镜头并且有一段讲话的人物,他们的出现往往与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相关联,通过对重要人物的提取与标注能够极大地方便用户最终查询相应的人物和事件[9]。主要通过综合视频的多模态特征来提取出新闻视频中的这些重要人物,并用他们的名字来进行标注。具体来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通过综合音/视频特征来进行提取重要人物的提取;然后通过语音识别和字幕识别获得候选人名集合;最后通过多种方式来建立人物与人名之间的关联,完成对重要人物的标注。

b)场景对象语义提取与标注。场景对象语义往往描述了视频镜头的一些基本的全局信息,是分析和提取其他高层语义的基础。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潜在语义的场景分类方法[10]。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均匀分块并使用分块内视觉词汇的出现频率来描述每一个分块;然后利用概率潜在语义分析(plsa)方法从图像的分块集合中发现潜在语义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提取出潜在语义在图像分块中的出现情况来进行场景分类。在13类场景图像上的实验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并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标注,而且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率。

c)运动对象的提取与标注。对于视频中运动对象的提取与标注,侧重于监控视频中运动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方法的研究。首先对监控视频采用背景剪除和运动补偿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测运动对象,通过基于光流的金字塔跟踪算法来实现对运动对象的跟踪,在运动对象探测和跟踪的基础上,通过提取运动对象的特征来分析运动对象的模式、轨迹或者运动特点;最终通过与已有视频数据中相应目标的运动特征来进行匹配,从而识别出运动对象。

3)媒体数据分类 对于数字媒体数据分类的研究,以视频分类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首先对各类视频的视频特征(包括镜头编辑特性、运动特性、声音特性、画面的亮度色度特性等)作出概括,分析出各类视频的特征差异,然后根据各类视频的这些特征差异,分别通过视频内容分析静态特征提取、运动特征提取、音频特征提取等方法提取出合适的特征向量,完成对视频内容的描述。在搜集大量视频素材的基础上,研究采用合适的机器学习方法(如svm、hmm等方法)进行训练,从而利用该分类器模型实现对视频数据的分类。对视频中单模态分类结果进行融合,提高视频分类的准确性。

4)媒体数据关联分析 因为语义对象、语义事件能够为用户提供可以理解的语义信息,所以重点面向如下两方面:

a)基于语义对象要素与语义事件的关联分析。研究语义事件与时间、地点、人物等语义对象之间的关联,尤其是语义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联,同时在已有基础上对事件与时间、空间的关联进行完善。

b)基于语义事件的关联分析。它可以增强对语义事件的深入分析和理解。首先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展开事件探测与追踪技术的研究。事件探测旨在发现新的事件并将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所有新闻报道归入相应的事件簇,所以事件探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本聚类技术。事件追踪就是通过监控新闻媒体流以发现与某一已知事件相关的后续新闻报道,这与信息检索领域中基于示例的检索有许多共同之处,只是在事件追踪中往往已知的训练正例非常少,并且与某个事件相关的报道集中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对于语义事件之间也存在着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则通过它们之间关联规则的挖掘和关联关系的分析,对事件进行跟踪和对趋势进行预测,对特定事件可以实现预警。这种关联分析还可以辅助对主题的分析和管理。语义事件的关联分析以故事的文本信息为主要载体展开。通过文本信息中关键词对事件信息支持度的提取,结合时间信息进行事件关联分析。

1.2 数字媒体信息服务子系统

数字媒体信息服务子系统是与上层应用结合最紧密的系统,也是需求与关键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关键,包括如下系统。

1)情报表现服务子系统 其目的是将信息处理后的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和信息支持等服务。

(1)数字媒体数据的组织 针对数字媒体数据的特性,提炼出面向数字媒体信息分析服务的基本四维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基于事件、主题、结构化语义的数字媒体数据的关联组织。针对用户提出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研究基于媒体描述框架mpeg-7的多媒体情报的集成和同步模型,把超媒体模型和多媒体集成与同步模型(如ocpn)等结合起来,实现数字媒体数据关联节点的跳跃和基于时间线、时间墙、地理信息的动态组织。

(2)数字媒体数据的可视化表现 研究信息可视化的模型(如主题视图、时空关联图、信息资源与主题的关联程度分布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选择适合的可视化模型。

(3)数字媒体数据的综合集成服务 通过研究数字媒体数据间的趋势和可视化表现方法,提供趋势关联可视化辅助服务。采用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的分析方法对用户关心的事件和主题进行连续跟踪,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事件和主题进行关联挖掘,采用时间序列可视化的方法(如河流模型)将分析得到的结果和趋势按照时间的顺序表现出来。

通过研究智能信息叙事性表现模型,为决策者提供可定制的高层信息表现服务。该模型包括文本理解与模板生成模块、媒体融合模块、信息表现模块。文本理解与模板生成模块以自动分词为前提,以信息词典库为基础,以句法和语义分析为核心,以规则和背景知识为约束,对输入的文本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运用句法知识将输入的句子中单词之间的次序,转换成合适的叙事模板。媒体融合模块负责从大量的媒体中智能地找到符合叙事模板条件的合适媒体。信息表现模块负责把媒体融合模块中组织好的媒体以某种关联的方式(或按照语义的关联,或按照时间的关联)以适合的形式表现出来。

2)基于内容的智能检索服务子系统 其目的是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提供交互式的、基于语义的、高效率的检索服务。该子系统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a)建立高维数据索引。对于大型数字媒体数据库,为对数据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必须对媒体特征和语义等信息建立高效的索引机制。首先分析数据集的整体分布特性,确定数据集中单个个体的本征维数,然后基于该统一的本征维数,用数据个体各自的本征维属性来表达该个体对象,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

b)设计合理的检索模式。为更好地辅助用户完成检索操作,必须设计适合于语义检索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检索模式,使其能便于用户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

c)基于内容的检索服务。媒体的内容既包括底层特征,又包括高层语义。传统的基于内容检索大多针对基于底层特征,但底层特征往往很难准确地表达用户的检索意图,因此本研究提供一种底层特征与高层语义相结合的检索方法,通过研究用户检索语义的表示与扩展方法,研究多元语义匹配机制,建立高层语义与底层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使系统采用的基于语义的检索算法能更接近人的自然语言描述的意图。

d)建立相关反馈机制。基于内容的检索是一种模糊检索,系统往往难以准确描述用户的检索要求,需要与用户多次交互反馈、逐步过滤检索结果,逼近检索目标。相关反馈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相关反馈,可以让用户评判检索结果的好坏,并返回给系统,系统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相应地调整参数,以提高下次检索的精度。通过一定次数的反馈,检索精度会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

2 平台实现

支持基于内容检索的媒体语义特征分析平台通过visual studio进行了具体实现,其中涉及的核心技术通过vc进行了封装。平台主要提供对图像、视频、文本、音频等媒体数据的语义分析和处理功能。重点完成图像的自动分类,运动对象、人脸、台标等语义对象的标注,以及事件的关联分析等功能。图2显示了利用平台进行图像场景自动分类的过程。图3显示了利用平台进行人物的语义检索。平台所提供的其他功能在这里不再赘述。

3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研制开发的支持基于内容检索的媒体语义特征分析平台,研究围绕数字媒体的高层语义特征分析开展,以支持基于内容检索的应用,重点突破各种数字媒体信息的语义对象提取与检索、自动分类与标注和关联分析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都是目前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前沿问题

和难点问题,因此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数字媒体处理与服务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字媒体收集整理工作的效率,大大简化数字媒体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用户从大量的数字媒体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节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smeulders wm.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years[j].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00,22(12):1349-1379.

[2]christel m g,hauptmann a g.the use and utility of high-level semantic features in video retrieval[c]//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video retrieval.berlin:springer,2005:134-144.

[3]hauptmann a g.lessons for the future from a decade of informedia video analysis research[c]//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video retrieval[s.l.]:springer,2005:1-10.

篇(6)

一、从媒体产品设计制作入手,内容丰富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一书首先是从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入手,以数字图像产品、数字音频产品、数字视频产品、数字动画产品、数字游戏的设计开发、软件设计开发等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为例,从内容上涵盖了数字媒体产品的各个领域,涉及媒体产品的设计思路、开发流程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技能,使读者对数字媒体产品的制作全过程一目了然。因此全书的理论十分全面,内容也非常丰富完善。

二、理论结合实例教学,通俗易懂

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将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理论和具体软件的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进行撰写,在结合实例讲解的基础上运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知识,使得读者学习起来十分省力,会少走很多弯路。例如全书根据数字音频、视频资源开发过程的实际需要,以VegasPro、PremierePro为例讲解视频、音频数字媒体产品的编辑、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要点、重点及核心难点;在进行图像技巧处理方面的论述时,以光影魔术手处理照片技巧为例,将光影魔术手技术的要点及操作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于提高读者实际操作的水平有重要帮助;在动画制作方面,作者以Flash作为动画编辑制作软件的代表进行范例论述;最后在数字游戏的设计开发方面,以通俗简单的语言介绍了游戏设计的整个流程以及常用开发工具的简单使用步骤。整体而言,全书的实例教学非常全面,操作性和实用性极强。

三、行文框架清晰,利于深入研究学习

思路明确、框架设计清晰是本书行文的另一大特色。全书总共由七个章节组成,分别为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图像技术与制作、数字音频技术与制作、数字视频技术与制作、数字动画技术与设计、数字游戏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计。每一部分的论述都按照概念讲解、概念特征、产品分类、设计思路、设计流程、设计元素、开发工具、案例分析的顺序来展开,内容上层层递进,思路上环环相扣,全方位考虑到了读者接受新知识的顺序、速度和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描述,十分利于数字媒体产品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进行初步学习和深入探讨。这样的行文顺序和框架建构模式十分值得借鉴和学习,不仅要学习这种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要学习这种编排文章由浅入深的思维顺序。

四、可应用于数字媒体产品开发和学习,适用面广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还是一本适用面极其广泛的著作,这是因为它不仅涉及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设计思维和产品制作,更对计算机领域有了相对深入的扩展。例如该书的第七章――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计这一部分,便是基于因特网和万维网,对网页中的内容和格式化网页中的内容进行了描述。最后该书还论述了交互式主页的常见技术,其中对ASP、RIA、AJAX等技术的论述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一书不但适合专业的开发人员、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更适合各类数字媒体制好者和数字媒体发烧友等。

篇(7)

关键词: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就业;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00-03

一、媒体类专业及媒体类人才的“新”特征

媒体类专业可分为传统媒体类专业和数字媒体类专业,传统媒体类专业包括新闻与传播学下属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等专业,数字媒体专业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媒介平台而设立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媒体类专业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知识结构的变易性。受媒体技术革命的影响,媒体从以印刷技术为主流的报纸媒体、以电子技术为主流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为以数字技术为主流的网络媒体,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也呈现为从新闻专业向广播电视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跃迁,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具有与时俱进的变易求“新”的特征。

(二)知识类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正是由于媒体类专业的技术规定性,决定了媒体类专业由文学艺术、传播学理论向兼具技术和艺术,并向整合心理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转移。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宽广深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现代高科技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能力,因此,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

(三)知识转化的时效性。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类专业永远都是“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基地,它既要求人才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迅速转化为产业创新能力。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媒体产业的动力源,其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素质对行业发展有着引领作用。其创新能力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新”技术能力和“新”艺术创意能力上。

可见,“新”是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新”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与艺术创作能力、“新”媒体理论研究能力、“新”媒体文化创意能力与“新”媒体行业前瞻能力构成的综合性实践创新能力是媒体类专业人才核心素质。

二、国内外基于就业导向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一)国内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自1996年清华大学开设了新媒体研究专业和“新媒体研究”课程,特别是2004年,浙江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代表形成了相对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开设信息艺术概论、信息图表设计、动态表达基础、数字动态设计表达、互动媒体设计、脚本语言基础、数字影音设计、信息设计方法、信息结构设计、界面设计、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新媒体艺术、信息设计、交互技术、设计社会学等课程。人才流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信息产业、动、漫与游戏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网络游戏)、交互界面设计、移动通信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与内容制作、公共信息设施设计、新闻和娱乐媒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媒体艺术机构等。其人才培养创新性体现在超前的理念和前沿的课程,如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等特色课程。

2.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校国内首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空白。该专业下设三个方向: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网络多媒体方向、游戏设计方向。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在影视特效艺术以及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偏重艺术实践,就业导向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3.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是,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开发与设计制作的基本训练,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就业方向包括影视、动漫制作和电子游戏企业,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电视台以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该专业科研实力雄厚,有一个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IT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三所高校的媒体类专业培养方式各有特色,对于创新能力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重视媒体设计思想及视觉传达的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则偏重实务及从实践中创新,作为科研型的浙江大学则重视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能力。三种培养方案对于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启示:一是艺术主导型的院校通过艺术创意培养推动了媒体设计理念及其艺术化表达的创新;二是应用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实务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后推动了媒体技能创新;三是科研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基础研究推动了媒体领域的技术革新。

(二)国外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比较而言,国外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我们选取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包豪斯大学等著名高校相关专业为例:

1.麻省理工学院传媒艺术与科学系:该系属于建筑设计学院的一部分,它分博士、硕士和本科公共课三个层次来进行数字艺术教育,强调科研和实践。所有研究生都参与媒体实验室工作和获得资助。培养高端的媒体人才,为科研院所及尖端领域提供数字艺术人才。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闻名于世。独特的实验室模式,使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并重。

2.普渡大学计算机图形技术系:该系将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互动多媒体、动画技术、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可分别授予理学士和硕士等学位。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美最好的电脑图形业界的参与者、管理者和领头人。毕业生因过硬的技术本领,深得就业市场的青睐。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图像领域的深度创新运用。

3.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该学院有三个专业,即媒体(经济)文化、媒体(艺术)设计与媒体(技术)系统。媒体文化、设计与技术一体三面,构筑媒体人才全面的知识结构。文化、设计与科学三位一体的媒体学科架构,是媒体学科上的创新之举。设置众多的项目课程。文化素质与科学技能并重,以项目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湛的技术与大师思维。

以上可见,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为理工科院校提供了一个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很好的借鉴,前者的实验室模式以及后者在电脑图形领域的特色研究,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豪斯大学的课程安排注重对学生项目

设计能力的培养,“项目课程”的分量非常重,学分也非常大,是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的重要教学计划内容,强调在“做”中学习的“项目课程”对增进就业助益颇大。

三、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就业互动机制的个案分析

在国内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以下简称“媒体系”)自2000年建系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完成了由“传播学”向“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转型,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增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结构,二是创新型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机制。

(一)建立面向就业的动态培养计划体系。2004年媒体系对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影视制作类课程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计算机类课程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他综合类和基础理论课程都有所增加,其中类似《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体现了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这一次培养计划的调整,对学生的就业导向和增进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媒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SPSS统计软件频率分析所取得的图形化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培养计划的角度来看,IT业、广播电影电视业、教育机构(考研、在高校任职或任教)这三大类型基本上是培养目标所指向的范围,最近几年七成左右的毕业生流向了这三种类型。第二,从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从事IT业者为零,到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吻合了媒体系培养目标从传统媒体逐渐向数字媒体转变的思路,也可以看出课程调整提供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就业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硕士毕业生IT业从业者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占总毕业生数的1/3)和2009年(占总毕业生数约1/4)明显高于2006年和2007年所占比重。显示了数字媒体行业渐次成为媒体系的主要毕业去向,这与媒体系的培养目标吻合。第四,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近年基本上呈收缩的态势,而广告业历年所占比重都不大,并非媒体系毕业生的首选行业。一方面,由于偏重技术的数字媒体广告职业被划归到IT业;另一方面,传统广告业所要求的设计和策划技能并非媒体系教学计划所专注的目标。第五,商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职业类型所占比重较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过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被纳入到既定轨道,培养计划对初次就业流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媒体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4届至2008届从事IT业的本科毕业生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x轴为时间轴,y轴为IT业就业者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为了简化回归系数,将年份自变量x转换为1-5的等差数列,最后得到如下回归曲线。可以看出前五年的IT就业基本拟合三次方程模型,在这五年内媒体系的IT业就业学生增速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

从图1可见,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与学生的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创新的内容对学生就业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流向指导着培养计划的调整。

2010年媒体系针对三网融合的就业市场进行了第二次大的调整,实行以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媒体类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在2010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其中计算机类占比29%,比重明显加大(增加10个百分点),而影视制作类占18%,压缩了9个百分点。这些变化是系教学委员会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就业市场反馈调整的结果。第二,除了计算机类和影视制作类的变化较大,其他四种类型保持相对稳定,增减在5个百分点以内,但是课程安排有了一定的变动。为了适应数字艺术发展的需要,美术类课程在2010年的培养方案中增添了“数字表现技法”课程,艺术理论类课程新增“心理学与接受美学”、“网络虚拟艺术”课程,补充了从传统艺术向数字媒体艺术转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第三,为了区别于计算机系、艺术系的培养方向,媒体系在加大计算机类课程比重的同时,却没有削减艺术方面的课程比重,这是保持媒体类专业艺术特色的举措。2004年艺术理论类与美术类课程的总占比为20%,2010年这两门课程的总占比为21%,艺术理论类10%,美术类11%,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说明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

(二)建立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增进就业机制。技术开发能力和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种前沿的视野,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增进就业的途径之一。媒体系以国家级、国家部委及省各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黑龙江省网上虚拟体验馆、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基于数字仿真模型的网络舆论引导规律研究、古代孔庙祭祀的数字化复原研究、虚拟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三维展示系统、基于动作感应技术的虚拟现实空间交互研究、与黑龙江晨报合作成立新媒体形态设计联合实验室等项目,为学生技术创新与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高平台,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研究站在研究的前沿,这些项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战略意义。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先后进入到百度、华为、中兴、腾讯、奇虎、新浪、盛大、水晶石等新媒体领域,在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三网合一的时代,站在了行业最前沿。

四、结论

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机制,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由于媒体专业的特殊性,面向就业的媒体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随着就业市场的需求即时调整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二,面向就业市场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增进就业率,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的平台。高平台的就业去向又增强了在校学生实践创新学习的热情。其三,正确预见就业市场的动向,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的关键。其四,以前沿性实践创新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先进理念和创意能力,使之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可以成为行业先锋。诚然,在探讨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促进就业问题中,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但营构动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与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3.

[2]叶福军,潘瑞芳.浅谈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状况[J].新闻界,2010,(5).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tsinghua.省略/pubHsh/.

[4]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animation.EUC.省略.

[5]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B/OL].http://cs.zju.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