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医药发展前途

中医药发展前途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8 15:09: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药发展前途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医药发展前途

篇(1)

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等级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发展水平及地域影响参差不齐。有的重点学科发展水平较高,可多数重点学科,尤其是校(院)级重点学科,却处于科研综合实力低下、几乎没有研究成果出现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课题研究思路狭窄、研究内容缺乏科学前瞻性且平淡无价值。同时,重点学科人才运行机制呆板、学术梯队不合理及物质设施落后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如此状况,若长此以往,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并无两异,以致于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科研及学术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落后状态,甚至有倒退的危险。如此下去,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忧虑!

2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

目前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多是对其学科内容进行全盘考虑,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中医药传统学科建设的整体思维框架,结果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建设进程极为不利。笔者认为,确定以中医药课题为中心、多学科联合研究为手段,对重点学科进行多角度多领域研究,这是加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而对于改变中医药落后的状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远缘杂交,必然产生优良品种。”因此,在确定以中医药课题为中心的前提下,把中医药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结出丰硕的成果。并且只有这样,才可能揭示中医药学的内涵,找到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中医药重点学科才可能清醒地找准自己发展的位置,吸收一切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成果,并引进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和发掘学科的综合研究开发潜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学科的本质。只有不同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才可能循序渐进地由点到面、全面推进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的内涵建设。而不同方向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发展了,中医药学才可能由薄弱到强盛,最终实现现代化,才可能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永升教授认为:“多学科研究中医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可见,寻找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即找准学科课题的研究方向,多学科结合,便是加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关键之所在。当然,对于中医药课题的提出,都要求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甚至要求具备科学前瞻性,有的课题还要求具备社会实用性。尽管中医药课题都是围绕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及学术等有关内容提出的,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联合进行研究,但不同等级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课题研究重点及层次应有所不同。因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2],对于校(院)级重点学科,主要应针对校内中医药有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临床等内容进行初步的基础性或实践操作性研究,如对某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结合临床见习的可行性研究等;作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其课题则要求对该省范围内中医药有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临床、发展战略等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对某省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整理与开发运用研究等;当然,国家级重点学科,其课题要求档次高、目标大,课题内容必须具备科学前沿性及实际开发运用价值,主要应针对国内外在中医药教育、理论、临床、科研、学术等方面研究成果不显著或者无人研究的领域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多学科联合的深入研究,如对中医药国际教育前景预测及实施手段研究、艾滋病中医诊疗理论与技术研究、戒毒的中医机制与方法研究,以及对中医药与其他学科结合发展的模式研究等等。

3重点学科建设措施与办法

31人才运行机制建设中医药课题的提出能否具备科学前瞻性、实际开发运用价值,以及研究结果如何,关键还在于重点学科的人才运行机制及结构配置。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人才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关于学术带头人的遴选,不能仅凭年龄、职称加以考虑,而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层次、工作科研实际能力、是否具备前瞻性课题思维,以及管理才能等方面的内容加以综合考虑,尽量避免把学术思维僵化、固步自封的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在确定学术带头人的前提下,根据重点学科课题长期研究方向的需要,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招聘录用所需人才,从而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学术科研梯队,但应注意重点学科老中青专业人员的配备比例,一般宜为1∶2∶3。同时还可引进外单位非医药专业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或选择本学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相关知识技术,以弥补知识结构之不足,为学科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知识结构及智能储备。

32物质设施建设物质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题的研究条件及重点学科建设的进展。同时,对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重点学科的顺利建设与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都应增加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资金的投入,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等级、学科性质、课题研究内容及层次的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设施和福利保障,这是保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切不可忽视。

篇(2)

2 你认为中国加入WTO,对我国美容业是利多还是弊多?答:应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只要我们作好心理准备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好对策,总的方面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3 你认为我国美容业需要哪些应对策略?答:当然要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入关后的形势作具体分析,制定各自的对策。总的讲可有五个方面:①进行企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与外企的抗衡力量;②保护自己现有成果与产品的合法权益;③调整产品结构,赶超世界美容市场新潮流;④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⑤重视企业的管理工作。

4 你认为我国美容业应该如何进行结构的调整?答:由于美容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才十多年历史,目前我国的美容企业规模都较小,势单力薄,只有进行结构调整组合,发展集团化才能与国外那些经营了半个世纪甚至百年的大公司相抗衡。调整的措施不外乎强强联合、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同类兼并和删繁就精。两个甚至多个较强的美容企业联合经营,互相取长补短交相辉映,在一个方面或一个地区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这是强强联合;服务性行业一条龙如美容业与职业教育、疗养、旅游、保健、文艺体育、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联合,在充分发挥各行业的优势之下起到良好的联动效应,是横向联合;企业与科研单位、产地、厂家、营销部门的联合有高科技含量,有廉价原料和加工,有销售渠道,可以一竿子插到底,是纵向联合;有些不大不小的美容院目前是美发美甲、皮肤护理、文眉文眼线、重睑隆鼻、除皱瘦身、中医按摩各样项目都贴出去了,哪

样都不成气候,人员杂乱,技术水平不稳定,很容易出问题。如果到时候扩大不现实则缩简更明智,与摄影联合专做美发美甲,中国有的是顾客,或许更红火。

5 我国美容业如何保护自己的成果与产品?答:加入WTO之后法制化程度会极大增高,遵纪守法的人吃不了大亏。要增强法制观念,该注册的快注册,该上税的要上税。不但要了解国内的法律还要知道国际的法律。最好是聘请优秀的营销专家和通晓国内外法律和知识产权的常年法律顾问,并做必要的保险,才能在保护自己现有成果合法权益不受损失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6 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你有何看法?答:从美容业来看比较有发展前途的一是开发高科技美容产品;一是推出中医药美容产品。目前国内有些所谓高新科技美容产品的配方多是舶来品,从最新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引进美容理论已经过时甚至相悖,很难与国际高科技产品竞争。中医药美容产品虽然符合了当今世界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但是我们在宣传方面大多没能做到理例并重,不具备良好的信度。祖国医学的精髓是辩证论治,讲究的是理、法、方、药。药物作用于机体使之平衡,往往是加一味太过减一味则不足,始见中医治疗的妙处。可是,目前有些美容、保健的中药产品常是几十味甚至百味中药的大杂烩;而有些产品的宣传是"采用纯天然的中药制成,因此无任何毒副作用"。稍有中医药方面常识的人都知道,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等中医药材中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太多了。这样的口号连知识日益增多的国人都不接受如何向国际发展呢。所以必须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看准时尚风向,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加速产品科学技术的更新,采用科学性强、创意新颖、可心的广告宣传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篇(3)

中国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269-02

中药硬膏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注意。近年来,随着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的不断开拓,透皮治疗系统的不断发展,外贴膏药也更加受到医药界的瞩目。对中药硬膏剂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对其历史发展趋势提出展望,这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遗产是有益的。

中药硬膏剂的历史

中药硬膏剂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公元495-499年南宋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中所载含有松脂的三种硬膏剂。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八的“成膏”是以麻油和铅丹两物,“置铁锅内火煎,搅不停,烟断绝尽,渐稠膏成”。但其用途是“齿疮贴”(即作为龋齿的填充物)及“痔疮服之”,故其成膏虽已是铅硬膏,但还不能认为是流传至今使用的铅硬膏(黑膏药)。唐初孙思邈著《千金翼方》中记载有乌麻膏方,王焘的《外台秘要》记有乌膏方,唐代《崔氏方》中载有“乌膏”外用“去脓生肌”,因此,黑膏药剂的使用开始于唐初是有文献记载的。

自宋至明,铅膏药已进入商品化,制作工艺已十分成熟。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开封已有膏药摊,明朝开封已有专业的膏药铺。宋朝的《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金朝的 《疮疡经验全书》等,均收载了不少铅膏药方剂,主要用于外科及皮肤科疾患。

明、清硬膏剂的使用更为广泛,而且提出了外用膏剂不仅仅用于皮肤及局部疾病,还可以通过皮肤用药达到内治的目的。李时珍指出外贴药膏,尚可治“痈疽风湿诸症”。清吴尚先提出了外治与内治“有殊途同归之妙”的重要见解。清名医徐大椿所著《医学源流论》中称: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帖,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去腐,止痛生肌。。。,治里者,或祛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

中药硬膏剂可分为以铅皂为基质的铅硬膏(黑膏药、白膏药),以树脂或植物油加热融合制成的树脂硬膏(如松香膏)以及近展起来的以橡胶混合物为基质的橡胶硬膏,其他尚有动物胶与药料制成的胶膏药等。黑膏药的制备工艺从熬油、炼药、下丹、成膏、去火毒、兑药、滩涂等均有较严格的要求。膏药方中投药的种类多、用量大,故大部分药材(“粗料“),用植物油加热提取,挥发性及其他较贵重药物(“细料”)兑入已去火毒的基质中。油和铅丹高温反应所生成的脂肪铅盐基质,不易出现皮肤过敏等副作用。油因高温炼制所产生的刺激性低级分解产物,其中一部分能溶于水或具挥发性,采用水洗、水浸或长期放置阴凉处而除去(“火毒”),故使用黑膏药没有中毒的危险并可避免副作用。疗效确实,能适应较长时间或多次贴用;穴位贴敷具有针灸穴位的某些特点,闭塞其气,能使药力经毛孔透入皮肤而通经贯络,加之用法简便、价廉、便于运输、携带、保存,使用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橡胶硬膏使用时无需预热软化,粘性保持较长,不污染衣服及皮肤,稳定性好,叶显示了在硬膏剂中占用的中药地位。

中药硬膏剂的近代研究

由于黑膏药和橡胶硬膏具有稳定、有效、安全、方便等特点,因此对其制作工艺、性能、疗效等方面的研究受到重视。

黑膏药的油酸铅基质,对于患部有消炎及收敛作用,贴用膏药时,常须预热软化,由于其含热量大,传热性小,能使患处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作用。基质中的药能部分透过皮肤,进入深部,产生作用。有些药物能经真皮进入血循环,产生全身作用。

1黑膏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传统工艺系将药料和油“熬枯去渣”的制作工艺、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油与铅丹的化合温度需达320度左右,有效成分破坏较多。油只能溶解一些非极性物质,不少有效成分不能提出或提出不完全,降低膏药的药效。麻黄、马钱子、醉仙桃、乌梢蛇、土鳖虫经油炸后其药油和药渣经提取,薄层层析除显示东莨菪碱尚有残存外,麻黄碱、马钱子碱、士的宁、阿托品和氨基酸均未检出。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其东莨菪碱含量(%)醉仙桃生药为0.1053;醉仙桃药油为0.03026;醉仙桃油炸后的药渣为0.00786,折算成膏药中东莨菪碱实际含量为0.0003,即药膏中含量不足废弃药渣中的1/20。川乌与元胡的生物碱能被热油浸出,但经加热到300度15min生物碱定性反应消失。黄连总生物碱不溶于油,其黑色残渣中存在大量红棕色小碱。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黄铜及其甙不溶于油,甘草酸在热油中分解成一分子甘草次算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后者在热油中继续分解失水而成炭。甘草次算留在残渣中。油温继续升高,甘草次算叶行分解。大黄中的蒽甙类在热油中被分解成游离蒽醌和葡萄糖,游离蒽醌中的某些成分无油溶性而留在残渣中,分解产物葡萄糖在高温中进一步失水炭化。大黄中的高熔点成分大黄酸可稍溶于油中,大黄煎至中心变黑时,油中蒽醌含量为最高,至油炼至滴水成珠时,蒽醌反应消失,残渣中含有较大黄油高得多的蒽醌成分。黄芩在油煎过程中,其主要成分黄芩甙不溶于油,甙在热油中分解为黄芩甙元和葡萄糖醛酸,前者在热油中溶解度较大,在冷油中相对减小,冷后逐渐析出过量的黄芩甙元,后者失水成炭。丹参中的丹参酮可溶于油,高温和长时间受热,丹参酮极易分解。油煎工艺古今沿用仍然保持和发挥了黑膏药的疗效,是因黑膏药为投药多的复方,以10余味至近100味,某些药物药效损失,可由其他药物补偿,加之辅料中油消炎解毒的轻粉升肌长肉的白蜡,清凉止痛、养血润肌的麻油。为改变油煎工艺的不合理性,近年来有将粗料药材用水煎膏或将处方中部分主要药材研为细粉与制备好并去火毒的基质加热软化后混合而成的黑膏药,活血镇痛膏的镇痛实验表明,其镇痛作用显著(P

2 黑膏药基质的研究

黑膏药基质传统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膏药的老嫩适中程度可以软化点作为膏药的粘度规格,适中基质和膏药软化点的标准误为51.4°C±0.7。采用油500g,丹15-21的比例,在280-300°C炼油10-15min(滴水成珠),并与320°C保温下丹,可制得合格的膏药。使用湿法下丹工艺:先将油熬炼达规定粘稠度,在100°C投丹搅成均匀糊状,按每分钟升高10°C,当红色丹与油渐起黑泡,丹油即开始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撤火,靠自然反应温度进行反应。结果膏中无夹生丹,锅底无还原现象,出膏乌黑光亮。

由于黑膏药需烘软后贴用,粘度失宜时,易污染皮肤及衣服,弹性不好,故有试用植物沥青代替植物油作为膏药基质;也有采用聚氯乙烯加入增塑剂,再加入粘性体、松香、软化剂、填料制成基质,其性能稳定不易老化变脆,直接贴用不污染衣物。但此种基质能否保持黑膏药基质优点,基质中药物释放与吸收利用,基质对皮肤的刺激性等尚待进一步实验与临床验证。

3 橡皮膏的研究

近20年来,橡皮膏的机械化生产推动了中药橡皮膏的发展。现国内油几十家生产,年产数亿贴,其产量和应用的广泛性大大超过了传统的铅膏药。但由于橡皮膏的不透湿性以及构成橡皮膏基质的橡胶中的蛋白质和松香酸均未较强的过敏源,限制了橡皮膏的使用。对于橡皮膏的不透湿性采用在橡皮膏尚打孔或将膏体制成微孔膜型结构。为解决过敏性,有在胶浆中使用添加剂,采用氢化松香、松香甘油脂取代松香做增粘剂,不用橡胶而用丙烯酸树脂、琼脂、蚕蛹等代橡胶构成新基质。我国橡皮膏生产至今一般还停留在30年代国外引进的溶剂法,品种少,规格单调,发展缓慢。对橡皮膏的质量控制,仅有橡皮膏基质的性能控制,尚无药物剂量的一般质控。中国药典1985年版所收载的伤湿止痛膏也仅只规定了鉴别试验。近年来。对橡皮膏的研究有新的进展,橡皮膏的品种和类型叶有所增加。

4中药硬膏剂的发展趋势

国外长期一直认为皮肤用药是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前,在局部皮肤起药理反应。从70年代至今,研究方向从一般的定性转向定量,从局部作用转向全身作用。在我国历史上,通过皮肤用药作为全身性作用的给药途径,发挥其对全身的治疗作用的观点较之国外至少药早一个世纪。明确阐明这个观点的当首推清朝后期的吴尚先,他在《外治医说》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与汤药殊途同归之理”。现代对药物透皮的研究证实了吴尚先的观点和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药研究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使用一切现代化手段和技术,扩展自己的学术发展途径。中药发展决不会也不能脱离世界药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不能走国外分子药物的老路,而应对整体药物(中药复方)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排除必要的提取和分离并尽可能采用分子药物的成就来丰富和发展传统中医药。当然,对整体药物研究较之单位药、单位药较之化学纯品药复杂得多、科研进程较长,涉及学科较多,耗资较大,这不仅需要管理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还要组织高等学府、科研部门、生产厂的横向体系,使教学、科研服务于生产,促进中药制剂科研和生产的发展。对于中药硬膏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药加强中药橡皮膏和铅硬膏成型理论、新基质、新的原辅料开发的研究。对新基质的研究,仅作外观、粘着性、过敏性、刺激性是不够的,药对药物释放性能、理论、模型、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证实新基质的优越性。要进一步加强中药硬膏剂质量控制的研究,保证和提高疗效。第二阶段要对确有疗效的古方、名方、验方的透皮给药和透皮控释给药进行药物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治疗指数、药效及剂量等各项参数的研究,最终设计出新型的中药透皮制剂和透皮控释制剂。对中药的透皮吸收和中医药学的罐辽、穴位、经络学说结合研究,其发展前途将更为广阔、意义和价值则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唐、孙思邈。千金翼方.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186

[2]清,徐洄溪,徐灵胎医书全集,1版,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85;579

篇(4)

的干燥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对葛根素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葛根素;临床应用

1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葛根素注射液现已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改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作用。葛根素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血小板凝集率、凝血因子Ⅰ含量,可与光子氧透射液合用于慢性肺心病的治疗。

1.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葛根素除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外,还能对抗血管痉挛,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冠脉循环,改善缺血区心肌的血液供应,保护缺血心肌,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且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对循环系统有减慢心率,使左心室压力上升速度降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1]。马敏宁[2]用不同药物治疗2 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组以葛根素4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复方极化液250 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2降低高血压高血脂

用葛根素注射液对55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其对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血症均有良好疗效[3]。

1.3抗心律失常

早搏患者(包括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用葛根素治疗后,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3%,减少早搏次数有效率为38%,其治疗效果显著[4]。

1.4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68例[5]急性心前壁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 QRS计分预测梗死面积,葛根素治疗后 14 d和21 d,给药组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峰充盈率明显升高,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

2 治疗脑血管疾病

2.1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效果,因此可用于治疗颈性眩晕,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患者。

2.2治疗急性脑梗死

80 例[6]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治疗组50 例,给以葛根素静脉注射(500 mg/d);对照组 30例,静脉注射右旋糖酐500 ml,两组常规治疗相同。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为70.0 %,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治疗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

葛根注射液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可改善IR、防治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炎。能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IR,增加肾小球通透性,显著减少24 h尿蛋白,降低血肌酐,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衰竭。随机将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为 两组,对照组32 例仅服降糖药,治疗组 48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静脉滴注葛根素 400 mg。3 周后,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红细胞山梨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7]。

3 降低眼内压和治疗眼底疾病

葛根素在眼科主要用于降低眼内压和治疗眼底疾病,葛根素能透过血 - 眼屏障进入房水、玻璃体,但进入玻璃体内的葛根素浓度很低,这可能与葛根素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有关。葛根素通过腹腔注射可透过血眼屏障进入眼内,为葛根素治疗眼科疾病提供了依据。葛根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腺苷环化酶,阻滞β受体,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使p450 活性增强,抗谷氨酸引起的神经毒性,改善眼局部微循环,钙离子通道阻滞,抗细胞凋亡作用等。

4 作用于胰腺

采用大鼠急性胰腺炎[8](AP) 模型,应用葛根素治疗有良效,能有效清除AP 时氧自由基,其作用机制可能为:①改善微循环,减轻微血管痉挛,减轻胰腺组织的缺血、缺氧,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起到稳定细胞膜,减少胰酶的释放,减少磷脂酶A的激活等作用;②可能具有同维生素E同样的直接消除氧自由基的功能。

5 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葛根素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使实验动物血肌酐24 h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8-iso-PGF2α 显著降低[9]。葛根素还能增加降钙素相关肽分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6 治疗突发性耳聋

内耳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它是单一的末梢动脉,无侧支循环,遇有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动脉硬化,血液凝固性增加,动脉血压波动以及病毒血症等因素均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根据其发病机制,临床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葛根素进行治疗。但目前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文献报道较少,每项试验的例数也不多。

葛根素是葛根中含量较多的有效成分之一, 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药效明确,尤其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田智勇,于培明,李振国.中药葛根研究新进展. 中华医药杂志,2004,4(10):8799.

[2] 马敏宁.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海南医药,2007,18(4):19-20.

[3] 吴慧轩.葛根素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7):49-50.

[4] 高凤英.葛根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2003,34,(10):81.

[5] 李小鹰,等.葛根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者梗死范围的影响.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5,13 (3)175-176.

[6] 陈阳,李红君.葛根素治疗外伤后脑梗死.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8(3):220-221.

[7] 赵慧娟,等.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 1) :23.

篇(5)

【关键词】荆芥;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Abstract:ObjectiveTheessentialoilsfromNepetacatariaL.wereextractedbysteamdistillation.MethodsThechemicalconstituentswereanalyzedbyGCMS.ThenthepercentagecontentofcompositionofessentialoilwasdeterminedbyGCnormalizationmethod.ResultsTheconstituentswereidentifiedbyGCMS.58componentswereseparated,identifiedandaccountedforover86.23%.ConclusionByanalyzingtheessentialoilofNepetacatariaL.,thescientificfoundationswereprovidedforfurtherdevelopmentoftheplantnotonlyasakindoffoodbutalsoakindofmedicine.

Keywords:NepetacatariaL.;Essentialoil;GCMS

荆芥NepetacatariaL.为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阿富汗、印度、日本、美洲南部也有分布[1]。荆芥在河南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也可作佐料,具有特殊的香味,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重要的药食两用蔬菜。荆芥在整个生长期间几乎不会受病虫危害,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多为人工栽培,在伏牛山区和太行山区也有野生。在我国东北地区多以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iaBrig的地上干燥部分作为荆芥入药,广西各地以同科的荠苎属(Mosla)及香薷属(Elsholtzia)多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土荆芥”为名代替荆芥[2]。

在对同科裂叶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muifoliaBrig.)挥发油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化学成分主要是薄荷酮(30.8%)和2甲基6异丙基2环己烯1酮(38.98%),另外还有香芹酮、月桂烯和柠檬烯等含量较少成分。药理作用具有镇痛、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抗过敏等功效[3~6]。笔者用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省开封市产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将所得质谱图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并用GC测定了各化合物在其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材料GC/MSQP500联用仪(日本岛津)。荆芥样品200512采集于河南省开封市,经鉴定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NepetacatariaL.)。

1.2挥发油提取将切碎后的荆芥地上部分鲜重380g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2h,取油待检测。

1.3挥发油成分分析荆芥挥发油的分析在GC/MSQP5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进行。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OV17(30m×0.25mm);升温程度为60℃(保留2min),以速率6℃/min至260℃(保留8min)。进样口温度280℃,界面温度250℃。进样量为1.0μl,分流比为35∶1;载气为高纯He(φ=99.999%),载气流量为1.0ml/min。质谱条件是:离子源EI源;离子温度250℃;电子能量70eV;倍增器电压1.35kV;接口温度280℃;扫描质量范围33~440amu。

2结果与分析

2.1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荆芥挥发油,挥发油占鲜重0.05%。应用GCMS法对荆芥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经NIST数据库与标准质谱图库对照,并经过有关文献人工图谱鉴定,从中鉴定出58种成分(表1),已鉴定成分的总含量约占全油的86.23%。

表1荆芥挥发油成分及相对百分含量(略)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南产荆芥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萜醇类、醛类、酯类及烷烃类化合物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反-柠檬醛(17.80%)、顺-柠檬醛(15.39%)和对烯丙基茴香醚(14.76%),这与文献报道同科不同属植物药用荆芥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和消旋薄荷酮有很大的差别,与相同功效的薄荷主要的成分为薄荷酮区别也较大。

2.2萜类是存在于植物界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是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在荆芥挥发油中的主要萜类顺-柠檬醛和反-柠檬醛具有杀虫、抗曲霉菌和真菌活性,对烯丙基茴香醚有抗真菌活性。柠檬醛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虫剂,它可杀灭蚊子、苍蝇、蟑螂和臭虫等传染疾病的害虫,以及危害粮食、蔬菜的常见害虫,包括幼虫、蛹等在内,而对人、动物和植物均无毒性,且杀虫效果好。因此荆芥挥发油可望开发为环保型杀虫剂,对人、动物和植物均无毒副作用,从而有助于生产真正无污染的绿色果品。

2.3含柠檬醛的挥发油别具调味风味,制成粉剂后使用方便,易溶于水。在汤粉、粉末饮料中添加这种油性调味粉,则柠檬清香四溢。在脱水奶、香料、香料和着色剂中添加这种油性调味粉能显著增加香味,提高质量。通过对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含量的测定,对开发和综合利用荆芥食用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8.

[2]周丽娜.荆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35.

[3]袁久荣,袁浩,周方敏,等.山东荆芥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10):618.

[4]张丽,冯有龙,丁安伟,等.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1,24(3):183.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中形成的各种心理品质,是一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保障自己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针对自身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从分析其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着手,寻找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心理障碍

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许多都曾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自己在学习、社交、文化等方面不如别人时,过去的优越感受到了冲击,新的自我位置尚未摆正,有些人就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不良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等。另外,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而缺乏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学习信心。

2.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

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与以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他们不再得到老师的细致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同学都来自四面八方,各方面的背景不一样,生活和行为习惯也不同,因而交往相对比较困难。加之同学之间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等,不容易协调相处,导致心理压力。另外,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及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和不协调,再加上随着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的动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许多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感情不纯而不愿与人交往,最终导致一系列心理为问题的产生。

3.对实现自我价值存在的心理障碍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高校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的变化必然影响校园,使深处期中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冲击,社会种种现实,对大学生平静的心灵冲击是巨大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都想在各种活动的竞争中显示出自身的价值。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一旦遇.到考试失败,评奖落选,就业遇挫等情况,极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表现出自我价值怀疑的倾向。

二、大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1.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在成长进步过程中,必须以良好的心理作为前提和保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赖以存在和提高的重要基石。具体表现在: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现成长目标的基础。心理素质在支配和制约人们选择行为方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动力。当大学生培植起对自己专业、事业的浓厚兴趣时,便会激发出创造的活力,从而推幼约旱目焖俪沙ぁH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就事业的保证。因此,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和未来事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才和成就事业的有力保证。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大学时代,是人成长发育的成熟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经验阅历对今后人生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从家庭进入社会,各种角色的变换,使大学生在扩大自己社交范围的同时,也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这个时期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在面临一系列问题时,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适应社会都十分不利。因此,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与独立。

三、大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生观、世界观处于个体心理最高层次,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影响一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兴趣、能力等,是个体行为模式的最高调节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是复杂的,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少、阅历浅,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常常会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困惑、苦闷和不满。而这种负面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自己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懂得人生的价值,从而消除心中,的疑惑和不满,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

2.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区别在于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强的挺过去,而有的人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就只能臣服在挫折的脚下。但是,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应有意识的培养面对挫折时的忍耐力及乐观的心理,要记住所有的挫折都是暂时的,没有挫折是不能战胜的,只要你有勇气战胜它一次,以后它就会沦为你的奴隶。

3.重视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

环境、教育虽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只是影响心理素质的外部条件,对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大学生的自我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是要自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在校可听取相关专题讲座,参加学校心理学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等。二是培养兴趣、丰富生活。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从而达到松弛身心,消除疲劳,保持健康;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等。

总之,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这是社会发展对未来个人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才能担负起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篇(7)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环境育人品位。

从踏入大学校园那刻起,校园文化的气息就隐约存在于大学生的脑海深处。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学生就通过网络对即将踏入的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一些或浅或深的认识。这些可以称作“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可能是丰富多彩的,也可能是单调乏味的;可能是寓意深刻的,也可能是平庸低俗的;可能是极具创意的,也可能是古板老套的;可能是朝气蓬勃的,也可能是死气沉沉的;也许是早已熟知的,又可能是第一印象。这些印象就像长途汽车的方向盘一样,必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或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种第一印象或许能在大学期间得到证实,也许会被事实所否定。当然,最理想的结果就是:美好的印象得到肯定,不良印象被事实否定。大学期间,学生会通过观察、体悟学校的各种服务质量来判断和衡量第一印象的真实性,是通过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或其他途径感受到大学校园文化的魅力。因此,提高学校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职能部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奋发的育人环境,让高职学生摆脱“低门槛”的心理束缚、为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后备军而刻苦钻研,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2.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干部综合素质。

没有特色的班级不叫有文化,没有文化熏染的班级不叫大学生班级。班级作为大学的重要组织,就像家庭一样,孕育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种子。这个家庭的氛围,这个组织的凝聚力,无不关系着每一个细胞的成长和功能的发挥。在这里,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可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长处,比如学习能力、演说风度、歌舞才华、文学智慧、书法天赋等,显得会让学生感觉更加轻松和无拘无束。可是,这样的美景需要一流的班风学风和一流的班干部队伍(注:这个队伍应包含辅导员、班主任)。班风和学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相互影响。良好的班风学风得益于班级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号召力和感染力。首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示大学生个性才华和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才。其次,以党团建设为纽带,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各种活动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自觉走在困难的前面,吃苦在前,以身作则,形成一支班干部带头、党团员齐抓共管的班级骨干队伍。最后,以打造精品班级和精品学生为契机,树立班级特色文化品牌,狠抓班级建设成效,营造“班班有特色、个个有特长”的育人氛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目标。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就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即“学中做、做中学”的工学结合模式。学生在学习章节理论课后,应进行相应的实验实训或者到临床、生产一线见习,当然,理实一体化教学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可让学生将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实实在在的教学模型和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安排学生到临床、工厂、企业观摩、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学校还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创新性活动,如创新设计大赛、模拟谈判、职业岗位前期演习等,尽可能挖掘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品质。总理说,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善于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的思维,这样,你才会有真知,真正的知识;也才会有灼见,就是与众不同的见解。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从这“四个创新”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创新是推动人才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

4.加强职业品质的培养,提升职业软实力。

良好的职业品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任何职业岗位都需要的重要条件,可称为职业软实力。它是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养成的一种高尚可贵的可固化的特有属性。职业品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诚信、礼貌、谦虚是任何职业都需具备的共同品质。而不同专业的职业岗位上所需要的职业品质又有所差异,如临床医生需要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教师要遵循“学博为师、身正为范”的魅力品质。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在此期间,学生除了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外,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是一种调节,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和陶冶道德情操。学生还能在学习、生活和社团工作中磨炼、塑造一定的职业品质。当然,这是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教学、学习、工作环境为前提的。学生的职业品质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个人发展前途,也与学校的声誉和形象息息相关。因此,大力加强职业品质的培养,努力提升职业软实力,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5.加强心理辅导和就业创业教育,提升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趋于成熟的高峰期,繁多的专业课程,激烈的就业压力和复杂的个人感情、人际沟通等问题,或多或少给心理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不同个体对这种影响的适应力和承受力差异较大,这种适应力和承受力即是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针对大学生面临的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将心理健康课和就业指导课设置为(选修)必选课,通过专业教师的系统讲解或面对面交流,从而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二是加强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坚定理想信念,拓宽就业途径,提升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服务制度和服务质量,通过面谈、信箱、网络等途径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四是转变学业就业创业观念,打消学生“低门槛”的思想束缚,培养完成学业的自信心和“能下、能用、能留、能新”的基层就业创业理念。另外,举办网络家长学校[2],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及科学施教能力,对于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重要现实意义。

6.加强体育活动训练,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由于学习、社团工作、社会兼职等任务过多(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懒散),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自行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很少。有些高校的操行评定过于形式化,基本上没有坚持下去,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走下坡路,甚则影响学业的完成,国内这样的实例并不少见。所以,高校加强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训练,势在必行,形式可多样化,讲求实效。当然,参加体育活动要以安全为先,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绝不能一味寻求刺激。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摆在高职教育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位置。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尝试,职业教育都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学生素质的提升和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教育就是充满希望的、阳光的事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