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6 10:06: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财税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对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营改增”工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今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在此之前我国政府曾预计2015年年底前将上述三个行业纳入“营改增”的范畴,然而在起步阶段却发现困难重重,三个行业的财税改革并未按照预期状态顺利实施,困难来自各个方面。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营改增”之后将会面临业务范围的重新认定,工商登记的变更;面对增值税的抵扣制度,税负前后期失衡,前期少甚至为零,而后期会陡然增高;同时增值税发票的领购、填开和管理相对营业税发票来说更为严苛,加大了税务管理工作。针对房地产的上游行业建筑业来说,从工程项目的承接到采购管理、分包管理、关联交易,以及境外项目管理均将因“营改增”而受到一定影响,如票据流、物流、资金流“三流不一致”问题、甲供材料问题、集中采购问题、招投标策略等;针对同为上游产业的金融业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增值额如何核算,抵扣额如何认定,大量的柜台以及非柜台业务其发票采用何种形式开具等。然而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在税收体制方面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环境、完善税制、避免重复征税,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营改增”的工作不能停滞。
二、房地产业的主要特点
(一)财务方面。
资产方面:房地产业一般会有大量存货,主要表现为尚未完工的“开发成本”与已办理竣工结算的“开发产品”;部分房地产公司还会持有一部分房产和地产用于出租以赚取租金,针对此部分房地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应通过“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列示;考虑到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方式,其“应收账款”较多,主要为应收售房款和租金,基本上不存在“应收票据”;相对存货来说固定资产所占比值较小,基本为办公楼与办公设备;一般不存在无形资产,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取得的用于房屋开发的土地使用权应计入存货成本(开发成本)中,而非无形资产。
负债方面:由于房地产的建造成本较高,一般房地产公司很难靠自有资金满足筹建的需求,需要向外界融通资金,一方面可通过向银行举债获取资金,且多为长期借款,另一方面可通过向消费者预收售房款来融资,在会计核算中通过“预收账款”核算。
(二)业务范围。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主要业务涉及产品开发、产品销售、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四个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中央提出的房地产业“营改增”中的房地产业未明确具体包括哪些业务范围,是仅指房地产销售,还是亦包括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阶段是划分为建筑业的范畴还是划分为房地产业,仍待界定。在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新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分属不同的类别。其中建筑业包括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租赁业包括机械设备租赁、汽车租赁、农业机械租赁、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不包括房屋租赁。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目前营业税征税范围仍包括建筑业、服务业、不动产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其中建筑业包括房地产业的产品开发,服务业包含房地产业的物业管理和房屋租赁,不动产销售包括房地产业的产品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包含房地产业中土地的购置;并未将房地产业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规范。
笔者结合此前我国提出的全面开展“营改增”的趋势,结合我国房地产业所涉及的业务,对“营改增”后可能存在的税制状态进行财税分析。在产品开发方面可参考建筑业“营改增”后的税率11%,在产品销售方面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预实行税率为11%,而目前尚未确定“营改增”扩围将覆盖物业管理及不动产租赁,但按照全面推行“营改增”的总体思想,物业管理及房屋租赁也将面临“营改增”,只是适用税率尚未提出,笔者认为在结合行业自身特征的同时可参考部分现代服务业和动产租赁业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三、房地产业“营改增”后的会计处理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可能会加大税务成本,从而降低再次投资生产的热情,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辗转其他行业。为了稳定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需要同步针对其上游企业实施“营改增”。同时企业在“营改增”之后将要面临财务核算的巨大变化,本文依据房地产业的业务特点,结合增值税的扩围趋势,提出对房地产企业相关业务的财税处理如下: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划拨、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处置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而在扩围之后应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取得财政部统一印制的单据时,其会计处理为,借记“开发成本”科目,按照符合规定的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筹集资金。房地产企业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由于金融业“营改增”政策已提出,所以在支付借款费用时只要取得合法票据,增值税进项税额将允许抵扣,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在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借记“开发间接费用”科目,同时按照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需要说明的是与借款利息相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是在实际取得借款利息时,还是按照合同规定的利息支付日确定?参考现有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但若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则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而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在认证通过后方可抵扣。
1.取得土地使用权时:
借:存货 100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11 000 000
2.取得银行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000
贷:长期借款――本金 120 000 000
年底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开发成本 3 600 000
贷:应付利息 3 600 000
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3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6 000
贷:银行存款 3 816 000
3.支付前期勘察、论证、设计、广告费时:
借:开发间接费用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60 000
4.采购工程所需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60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68 800 000
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5 000×17%+1 000×3%=880(万元)
5.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开发成本 2 000 000
贷:工程物资 2 000 000
6.支付部分工程款时:
借:开发成本 1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000
7.销售部分房屋时:
借:银行存款 166 5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0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 500 000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 000 000
贷:开发产品 8 000 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9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900 000
8.取得租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 22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0 000
9.取得物业管理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5 550 000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税筹划;管理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41
1引言
电力企业的财税筹划可以说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当中,也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很多方面,从电力企业的招投标、市场销售到企业的资本运行,都有着财税筹划的身影。电力企业往往都具有庞大的业务和经营资本,因此必须把财税筹划贯穿到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除此以外,财税筹划还必须要在法律法规之下进行,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财税筹划能够为企业节约很多方面的资金,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2电力企业财税筹划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21领导层对财税筹划工作不够重视
虽然说财税筹划工作在庞大的电力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很多电力企业的领导层往往对其认识程度不够,也就不重视财税筹划工作。当前很多电力企业的领导层只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建设,不关心一些其他的筹划管理,这也与电力企业的半封闭管理模式有着比较大的关系。甚至一些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出现了要对财税工作做具体筹划,但是却被领导层否定的荒唐情况。这些问题都体现了领导层对财税筹划工作的不够重视,而在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电力企业中,可以说领导层的重视是一件工作能够做好的基本保障,这也就是问题的一大根源。
22财税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的财税政策中,一些对电力企业非常重要的政策没有很清晰的界定和标准,这就会导致电力企业出现“主观理解”的问题,在进行了一定的财税筹划工作后发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相异,导致了财税筹划工作出现问题。除以之外,不同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有不同的要求,都需要当地的电力企业去不断熟悉。从电力企业的财税制度上来说,很多电力企业的财税相关部门没有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财税筹划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规范。
23财税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人员欠缺培训
很多电力企业的财税筹划工作还是以传统的工作方法为主,其信息化程度较低,在实际的办公中甚至一些关键性的工作仅仅依靠财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简单判断就做出决定。很多电力企业的财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还不是很熟练,或者很多财税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专职的财税工作人员很少。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财税工作人员事务繁多,跑税务局、加班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不能够专心投入财税工作,更没有充足的时间研究财税方面的工作。
3电力企业财税筹划的相关管理路径
31增强对财税筹划的管理工作,正确应对财税风险
电力企业要做好财税筹划的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对国家的相关要求、规范做充分了解。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近些年已经进行了“营改增”等多种税务、税制改革,其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相关财税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因此,电力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和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对新税制、税务情况做到一清二楚,尽快改变在以往财税制度下的财税管理方式。展开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增强电力企业的财税风险意识,做好应对财税风险的相关工作。在国家实行新财税政策的大背景下,对先行的企业财税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更新,有序地开展新工作。要统筹好设计财税方面和资金方面上的各种经营业务,加强对企业现有财税制度的研究,保证企业的财税工作符合当前财税政策和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同时,要发挥好财税工作的监督作用,监督财税工作的进行和国家专项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保证电力企业的纳税工作。
第二,制定完善的电力企业财税相关工作流程。很多电力企业的财税工作中都缺乏细则化的规范,首先就要明确国家专项财政拨款的各方面运行,从申报到具体专款专用都要有一整套工作流程,并且要在这其中起到监管的作用。同时,要把企业的财政相关预算、财政资金使用、财务核查等建立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在整合资源下进行财税工作。同时,要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新税法的相关要求,对企业实际的财税业务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做好财税风险的应对,保证企业财税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笔者在上文中也提到,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情况下,对很多部门的信息和财税方面的问题不能够形成一套应对的工作体系,财税工作很难把很多杂项综合在一起。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电力企业财税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定期对工作进行汇总存档和总结。在财税工作人员方面,要减少兼职人员的存在,专门聘用专职财税工作人员,并且要求财税工作队伍定期召开财税工作研究会,进行具体的财税管理研究。
32创新财税工作方法,增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
电力企业作为财税大户,一定要对政府的财税政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税务部门的征收重点方面、查处多发方面做好自我核查,保证税务上缴无遗漏。在这其中,我们还要对税收稽查过程做充分的了解,找出企业自身财税方面与税务部门要求不吻合的方面,建立专门的交流工作组,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解决相关争议问题。除此以外,还要对政府的各方面财税政策拿捏到位,通过正确的理解来进行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在这其中,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要对国家优惠财税政策大力争取。我们要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找符合国家优惠财税政策的经营方向和相关业务,积极与地方税务部门沟通,争取得到国家的相关支持。第二是要得到当地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出台大的财税政策后,地方也会有相应举措,一定要争取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
4结论
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下,加强电力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不断完善电力企业财税筹划的管理工作,寻找财税管理新思路和新路径,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辉,薄会东电力企业财税筹划管理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
[2]於亚洲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及财税政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3]唐瑞娟,黄永忠财税激励政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推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4)
[4]聂新伟,余熙国内外支持绿色电力发展财税政策体系比较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6(4)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115214)
摘 要: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显现出来,大型企业通过对手中雄厚资本的应用,对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多的障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步伐也逐步放缓。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国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适应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一步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构成我国经济社会百花齐放的局面,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财税政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34-02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还面临着不断转型的困难,这就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仔细调研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财税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点参考借鉴的材料。
一、财税政策对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1、适当的财税政策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比较小、资金比较有限的特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之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小型企业要想打破大型企业的垄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财税政策制定的过程之中,适当的向中小型企业倾斜,让中小型企业有机会通过融资的手段,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体现:首先,通过相应的财税政策的制定,可以弥补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之中号召力不强,信誉度不足的市场性缺陷问题;其次,通过相应的财税政策的制定,可以帮助中小型企业尽可能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和大型企业进行竞争,提升中小型企业融资成功的几率;最后,通过合适的财税政策的建立,有利于帮助中小型企业建立属于自身的融资渠道,提升中小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适当的财税政策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合适的财税政策在提供给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机会的前提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链问题而导致的自主创新的风险问题,让中小型企业不用担心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合理的财税政策还可以利用融资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提升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收益率,为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1、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
自从零八年以来,为了有效的帮助我国的各个企业度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困难,我国开始实施较为宽松的的财税政策,大量的现金投入到市场之中去,有效的帮助大量的企业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为我国迅速走出全球性经济危机创造了有利局面。但是,由于我国政府职能部门救市所投入的金额的规模很大,就很容易导致在一段时间之内出现流动资金过剩的问题,这一问题很有可能会引发市场的通货膨胀。例如,近几年来,各种基础原料的价格纷纷上涨,致使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要花费比以往多的多的成本,给中小型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中小型企业存在资金紧张的风险
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了相应比较宽松的财税政策,大量的现金流向资本市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资金在当时重点扶持的对象还是以能源、铁路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并不在重点扶持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那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出现了资金过剩问题,而中小型企业却仍然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运作。受限于资金的不足,这些中小型只能够向那些具有巨额利息的人员进行贷款,给中小型企业的下一步转型升级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在零八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起始地点在美国,美国政府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经济危机的影响,实施了十分宽松的财税政策,发行了大量的货币投入美国市场,这就导致美元的本身价值迅速下降,美元的价值也迅速下降。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美元都是主要流通的全球性货币,美元的价值下降必然会波及到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不能否认的是,近几年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例正在逐步提升,这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涉及外贸行业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4、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社会的总体经济水平正在飞速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意味着,在过去我国相对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将会逐步变成过去式(虽然这种结构模式是造成我国的财富分配结构失衡,造成了我国经济的严重贫富差距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点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人民群众的收入分配比例得以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这就使得原本很容易廉价获得的劳动力已经逐步成为稀缺资源,中小型企业进行雇佣劳动力所消耗的资金成本也大大上升,给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5、存在技术升级速度过慢的风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正在逐步的显现出其“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步提升。如果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仍然固步自封,不重视企业的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完成企业的技术创新,持续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局面,就势必会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中小型企业早作准备,以便于有效的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还要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能放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应好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小型企业也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探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仅仅需要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审时度势,不断作出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策略,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相应的给予中小型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帮助中小型企业不断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具体的来说,就是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符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积极帮助中小型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1、建立公平公正的财税政策平台
为了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享受到财税政策的帮助,首先就要让中小型企业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国家的相关财税政策,并帮助中小型企业解读出新颁布的财税政策对中小型企业有力的地方。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相关部门建议一个公平公正的财税政策平台,帮助中小型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财税政策的具体内容。具体的来说,平台的方式既可以包括向中小型企业宣传手册,又可以向中小型企业公布财税政策的网络平台,也可以建立一套广播平台,定时向中小型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发送财税政策信息。
2、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灵活特性
为了有效的发挥出来财政资金灵活特性,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要加强基础的设施的建立,为中小型企业建立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中小企业之间联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发展;其次,要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为企业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最后,新制定的财税政策转变对中小型其他的支持方式,采用间接支持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以自身为主,制度为辅,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格局。
3、注意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密切配合
在财税政策实施的过程之中,要注意将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缓解中小型企业资金链不够牢固,资金匮乏的问题。例如,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针对这样的情况,财税政策就要指引金融政策向中小企业靠拢,保证中小型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运行。与此同时,还要利用财税政策不断的指引金融政策规避风险。最后,要鼓励地方成立地方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继续实施对中小型企业的减税政策
为了缓解中小型企业的金融压力,在财税政策制定的过程之中,要尽可能的考虑到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税费,为中小型企业的顺利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具体的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对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其次,要使用合理的结构性减税策略,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成本;最后,严禁行政事业单位借助审批等权利进行对中小型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切实保证中小型企业的合法权益。
5、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政服务
最后,为了保证中小企业能够顺利的享受到财税政策带来的福利,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财税政策服务。真正的做到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政府充当背后无形的手的管理理念,提升服务的办事效率,切实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依法获得相应的税政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小型企业为我国提供了数目众多的工作岗位,也是我国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部分,这无不显示进一步扶持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仔细调研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并深刻的了解到合理的财税政策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重大作用,尽可能的制定出适应我国中小型企业转型发展的财税政策,有力的保证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和谐稳定,保证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徐萍.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植政策及其启示[J].福州大学学报,2013,12(2):24-29.
[2] 杭州市财政局课题组.杭州市调结构促转型的财政政策研究[M].2013年浙江哲财政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杭州:浙江人比出版社,2014(3):17-21.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2):40-43.
[4] 侯云舂.马骏.林家彬.王辉.中小企业发展新环境新问题对策[J].中国经济报告,2013(11):45-49.
[5] 唐建军.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当代经济,2014(3):30-33.
[6] 刘群.国外运用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做法及其借鉴[J].南方经济,2014(3):50-54.
[7] 杨志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2014,(1)34-37.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现状;应用效果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财税环节,因为税收管理对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国内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进行财税管理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此就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完善财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防止问题的发生。财税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来规划整个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公司的整个财税工作能够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财税管理现状
1、财税风险较大
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税政策规定的操作细则来完成相关的纳税工作,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是现在许多企业的财税工作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风险的加大,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国家财税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会对所颁布的政策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很多财税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解释,因此很多财税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监管力度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财税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央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财税管理机制不统一
现在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还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尺度,一个公司所属的下级单位在管理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的,毫无疑问这样做对公司的整体运营都存在极大的不利。因此,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统一培训,让他们全面理解税收改革的内容,熟练业务。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动态和市场走向,随时掌握税收最新的动向,在遵循国家财税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税收管理标准、合法的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负。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财税风险。
3、信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这将会对其工作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财税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其本身教育背景的影响,且其已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完成工作任务,在处理报表的时候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财税管理对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财税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这样才能使整个公司更协调的发展。
二、财税信息化管理需求
加快财税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面对财税管理的较高风险,企业在制定财税政策的时候不但要运用科学的理陈雅卉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念,而且还需要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相应的平台。加快财税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配合及完善这项措施。财税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处理好一些基础环节,因为这些方面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税收知识的共享,且财税工作的流程也需要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在完成税费计提后才能进行申报和缴纳,因此财税管理的基础工作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公司的纳税情况需要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来完成,因此为更好地统一分析口径。
三、财税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框架
1、核心理念
财税管控体系对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统一工作。
2、业务的功能体系
我国许多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体现了信息化的理念,其财税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按标准进行的,比如在税种税费计算方面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而纳税调整事项对于整个系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内置纳税申报表模版,因为工作人员需要将缴纳的税款向相关的机构申报。公司的财税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因此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业务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这些风险,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分析指标体系的作用,除此之外,评估模型的建立也是发挥业务功能的重要手段。
3、业务解决方案
在纳税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对纳税主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纳税主体属性的统一需要规范相关的登记信息,比如说登记类型和税种信息,这些情况对于纳税主体的属性会有很大的影响。现在不同的公司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种来缴纳税务,在我国,营业税、增值税和房产税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税种,因此对于不同的税种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对这个纳税体系的建设有很重要的影响。每一个税种都有相关的基础分类,这些分类信息对于了解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些划分标准都是按照业务的类型制定的,比如说进项税和销项税属于增值税的范畴,但是这两个税种又有属于自己的内容。因此明确这些细小的类别对财税的统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财税的标准化管理需要在很多环节进行改进,比如说税费计提规则需要进行统一,而且下属单位还要按照这个标准统一开展工作,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对于税费核算方式的一致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财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对日常的业务处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涉税基础信息自动采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业务可以充分发挥数据集成平台的作用。税费计提这种业务也要按照固定的规则来开展,而且还需要发挥模版的作用。企业的税务信息需要进行保存,因此这就对纳税申报提出了一些要求,自动生成的纳税申报表可以在企业自查税务信息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财税信息的深入分析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为了使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有更好的模式,企业要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来降低企业的财税风险。
作者:陈雅卉 单位: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一、财税库行系统的优势
社保经办机构借助财税库行系统,实现社会保险网上征缴,相对于其他征缴方式的优势是:一是及时。传统的支票方式,业务从受理至款项到账至少需三个工作日,即使是小额支付系统等其他网上征缴平台,也至少需两个工作日。财税库行系统可实现当日提交、当日到账。二是经济。支票方式,需支付票据费;财税库行系统,则不需支付任何费用。三是安全。支票方式,在征缴过程中,难免出现空头支票等问题;财税库行系统,所有的交易均为电子转账,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四是规范。财税库行系统,实现了账款分离的基金管理要求,规范了社保基金征收。五是高效。一个地级市社保经办机构,每月的征缴业务达数千笔。如果由人工完成,从业务受理到收据打印,需多名工作人员七、八个工作日才能完成;采用财税库行系统,则仅需两名工作人员,一天即可完成。六是便捷。财税库行系统,可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使企业可随时随地缴纳社会保险费。七是灵活。小额支付系统等其它网上征缴平台,只能在固定的日期办理征缴业务,缴款方式相对死板;财税库行系统可根据参保单位的实际情况,使用三方协议网上申报实时缴款、银行端查询缴款、银行端申报缴款等多种缴费方式。八是易推广。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征收的地区,财税库行系统不需重新设计研发,既节约了研发成本,又更易推广应用。
二、阻碍推广财税库行系统的问题
虽然财税库行系统有上述优势,但实际推广应用率并不高。对某省进行调查,17个地级市中仅一个地级市使用该系统,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办机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应用财税库行系统的内在动力。相对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市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县级社保经办机构,对开通财税库行系统,态度不积极。这其中有经费短缺,软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但主要是服务意识不强,认为应用财税库行系统工作效率并不明显,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眼下没有使用的必要。
(二)软件非自主研发,后续服务顾虑多。与许多地区自主研发社保专用缴费系统不同,社保经办机构并未参与财税库行系统设计研发,仅仅是改造使用,因此担心软件开发公司在对软件维护、系统升级时,不会考虑社保征缴需求,后续服务跟不上。
(三)企业认知度不高,担心强制征收。传统的缴费方式,支票由企业签发,缴费账户、金额由企业控制,但财税库行系统要求参保企业必须提交账户信息。因此一些企业有顾虑,担心账户情况被社保经办机构掌握后,自己失去缴费的决定权。(四)网络安全日益严峻,防范措施滞后。随着黑客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标准越来更高,同时,由于财税库行系统使用的是横向联网,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使联网各部门都受到影响。因此如何保证网络安全已成为制约财税库行系统推广的一个技术难题。
三、推广应用财税库行系统的对策
(一)提高服务意识,注重长远发展。社保基金征缴是各地社保经办机构的重要工作。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每年的社会保险征缴额达数十亿元,繁重低效的征缴方式,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保基金征缴的绊脚石。而财税库行系统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从长远来看,以财税库行系统为核心的网上业务经办体系,必然会成为今后社保征缴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签订相关协议,完善后续服务。由于各地社保费征收部门不同,建议社保费由税务部门征收的地区,可直接将其并入税费征收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售后服务。社保费由劳动保障部门征收的地区,社保经办机构可借鉴税务部门经验,结合当地社保征缴实际情况,与软件开发公司签订完善的服务协议,及时处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完善三方文本协议,消除企业后顾之忧。建议在签订协议时,可注明企业拥有账户扣款的自,除特殊情况外,社保经办机构不得扣除企业除网上申报金额外的其他款项。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政策;政策建议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重点培育与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扶持其持续高速成长发展,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全球缺乏核心竞争力、扶持政策不完善的现实状况,特别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促进该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我国相关财税支持政策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有待完善问题,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高端装备制造业财税扶持政策,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财税政策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研发创新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而研发创新所产生的创新收益很难被私人企业完全独占,并且经济主体无法从其他收益获得者获取补偿,这样会产生外部性,运用财税政策对该产业的研发创新行为进行必要补贴与激励支持,能够有效避免产生技术外溢损失,激发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此外,该产业的发展会涉及多种技术、多部门与多地区的综合协同发展,相比传统制造业存在着更复杂的协调问题,高端装备制造业往往会受到传统行业排斥与阻扰,这样需要政府构建全国范围内统一规范的财税机制,内统筹建立统一规范的财政税收机制,解决不同地方政府之间、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客观存在的协调失灵,这是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再次,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幼稚期与成长期业,此时,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与服务市场份额低、在全球核心竞争力相对缺乏、面临融资困难等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运用适合的财税政策工具对该产业进性引导与激励,推动其快速成长发展,逐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与战略意义。而且,财税政策主要通过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来源、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相关公共服务体系、企业国际化与走出去等方面发挥引导与激励作用,依据这些方面的特点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合适的财税政策工具进行激励扶持。
三、现行高端装备制造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与有待完善之处
已有的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财税政策,对激励该产业快速成长发展,创造就业岗位,驱动其技术研发创新,优化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方面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财税政策支持手段单一、立法层次低、各种工具配合协同作用不足;(2)财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扶持力度不大;(3)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融资的财税政策力度有待加强;(4)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吸收与培养的财税政策力度有待加强;(5)对该产业的减税、免税的力度有待加强;(6)有关该产业社会服务体系的财税激励政策有待加强;(7)对激励该产业国际化与走出去的财税政策力度有待加强等等。
四、完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法律体系
我国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法》,加强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立法建设,建设体系完整的财税法律体系。提高立法层次,颁布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完善政府采购法,将政府采购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纳入其中。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与绩效。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设立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比如专门用于人才培养,用于技术研发创新等。加大各项财政补贴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这样能极大地促进该产业快速成长发展。与此同时,应优化财政投入扶持该产业的支出结构,应优先向国家重点培育的行倾斜,在其使用领域方面,应优先用于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企业融资、企业国际化与走出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与此同时,应加强财政扶持该产业发展的绩效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促进该产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财税政策激励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应进一步加强。加大财政直接投入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应加大优惠幅度与惠及面,比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享受低税率,可考虑放宽条件,扩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受益面;对科技研发支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可考虑增加扣除比例。对该产业企业吸纳科技人才、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产学研结合等可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减免税。比如: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用于研发创新等设备投资,可考虑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4―5年内按设备投资成本一定比例税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对该产业企业实行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实行满足一定条件免征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
(四)完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投融资的财税政策
高端装制造业的大多数企业由于处于幼稚期向成长期转变的过程,其抗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在该产业的所有制结构为非国有的情况下,常常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较难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政府应大财税扶持政策引导,多方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介入 高端装制造业,对向高端装制造业提供资金融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更大力度的财税扶持政策。可考虑设立支持高端装制造业发展的投资基金。进一步健全激励高端装制造业投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比如,对向高端装制造业提供融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考虑符合一定条件,给予免征营业税或增值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改增增值之后);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为高端装制造业提供信用担保或再担保(符合一定的条件时),给予免征营业税或增值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此外,对激励高端装制造业投资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比如,对高端装制造业(符合一定的较宽松条件)实行鼓励投资与再投资的退税优惠政策。
(五)完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化与 “走出去”的财税政策
有助于扩大该产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出口规模,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化与“走出去”意义重大,有助于扩大该产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出口规模,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扩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与服务出口退税的范围,降低其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税率;进口该产业所需设备、随同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可考虑免征或减征进口环节流转税。运用多种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国际化与“走出去”:扩大该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运用税收抵免加计扣除、税收饶让等税收优惠政策、激励该产业提高对外投资比例;加大财政补贴对该产业的国际与“走出去”扶持的力度。
(六)财税政策应加大对该产业人才培养与吸纳的扶持力度、
我国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与吸收方面的财税激励政策还较欠缺,不利于其快速健康成长发展。比如对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可考虑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与税收优惠幅度。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措施,激励该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允许该产业企业(符合一定条件)高于一般企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从税前扣除,对该产业的企业直接用于教育科研的公益性捐助或大学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奖学金的费用,允许税前全额扣除。
(七)财税政策应加大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
加大财税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激励其做大做强,促进产学研融合。比如,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财政投入支持与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增加这些中介机构与该产业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创业园的联系与合作,增强其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晶,井崇任,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4),68-75
关键词: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模式
作者简介:朱贵云(1970.03-),女,河南人,大专学历,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资产、成本核算、税务审核方面工作
财税信息化建设是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财税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推广,财税信息化建设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也迫使企业在接受“财税管理一体化”全新理念的同时,思考如何借此契机,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税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和无缝连接,简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本文主要对企业内部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我国企业财税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税收风险较大
近两年来,税务机关在完善征管手段的同时,不断强化稽查体系,通过先专项自查,后专项检查的方式,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生产经营活动涉税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包括发票真伪、收入的确认、费用的列支、业务的真实性等多方面,内容涵盖全部应纳税种。我国正在对财税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财税政策存在部分解释不明以及操作细则缺失的问题,企业与财税部门经常会出现理解偏差现象。基于宏观政策的影响,监管部门由于地域、时期等方面的差异,对政策的监管及把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税法遵从的难度,更使企业的纳税风险急剧上升。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针对财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没有对管理标准进行有效规范,致使不同部门在相同事项方面的管理标准存在不一致性,继而导致执行尺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整体税收策略的制定工作。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并不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以财务人员手工作业以及主观判断为主,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经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除此之外,企业的财税管理与业务环节存在脱节现象,财税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基础信息出现偏差等问题,构建完善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二、信息系统的功能框架
(一)框架结构
财税管理信息系统是对财务日常管理应用的整合,基于财税管理体系标准的指导下,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税种税费进行有效计算,并记录相关调整事项。该系统内部含有申报纳税表的模板,通过其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申报财税缴纳款项。除了财税原有的业务处理功能外,还构建了评估模型与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评估与合理分析,有利于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对企业的税收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筹划方案。
(二)信息系统合理理念
针对财税管理构建信息系统,可以完善财税管控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构建信息系统的核心理念有三个,一是对财税管理机制进行标准规范,促使各个部门的管理口径实现统一;二是财税管理实现有效延伸,逐渐成为前端业务;三是建立健全财税评估模型与财税分析体系,从而对企业税务进行合理评估与有效分析。
(三)解决业务的有效方案
解决业务的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流程,分别是建立纳税体系、处理日常业务、企业纳税管控、科学筹划以及分析评估、业务集成关系。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财税管理,对财税管理进行标准规范,并在各个下属部门贯彻落实。利用相关系统对涉税信息进行有效集成,例如,资产、合同等,并结合系统内部相关税务信息,对税费进行准确计算,继而进行申报处理与缴纳处理。建立健全税务评估模型与分析指标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分析指标实现自动生成,继而对纳税进行自动评估。通过信息化建设全程监管企业的经济事项,可以对企业财税管理的效益影响进行准确分析,从而科学筹划财政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实现纵向管控。
三、信息化管理应用结果分析
(一)电子登记纳税调整事项
对核算账簿、核算凭证以及备查簿进行有效连接,促使三者呈现一种关联关系,从而促使企业的纳税调整事项的登记处理实现自动化,不仅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纳税调整事项筛选结果、分析结果以及登记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顺利进行财税管理工作,例如,递延所得税核算、纳税申报表核算以及纳税调整等。
(二)在线处理日常税费
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可以对多个税种的日常业务进行在线处理,例如增值税、所得税等。根据我国财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实际缴纳税额以及理论上应缴税额进行合理分析,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确保财税管理相关环节在规范性与合理性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企业遭遇巨大财税管理风险。
(三)自动生成纳税报表数据
严格遵照我国相关部门在纳税申报表样式方面的规范标准,对纳税主体、税务报表以及备查簿三者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义,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构建纳税申报模板,自动采集税务系统以及账务系统内部的相关数据,并以此作为纳税申报数据,帮助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进行纳税申报,避免报表数据出现人为干预现象,促使报表数据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四)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个税种的涉税指标进行在线分析,并自动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税务分析报告、涉税指标对比分析表以及税务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有利于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对涉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有效规避财税管理风险。
四、结语
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取决于自身与前端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企业严格遵循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各项涉税环节进行专业、合理且谨慎的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纳税申报;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并分析涉税信息,对税收变化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分析税收变化情况,对财税管理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实施科学筹划,有效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水平,节约税收成本,规避财税管理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规范信息化日常管理服务税收中心工作[J].天津经济,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