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6 10:06: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农村金融;问题

一、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小额信贷提供主体结构单一,资金大量外流

由于当前农村经济服务的功能性缺陷,农村的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大量分流农村资金,从而出现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的情况,但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能广泛吸收更多社会闲置资金。但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能广泛吸收更多社会闲置资金。2000年以来,农信社向农户发放的贷款不足其从农户吸收存款的1 / 3,即农村信用社农户存贷比均徘徊在30%。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由于农业的收益太低,大多数农民不敢贷款,金融机构也不愿放贷以及农村信贷金额小,管理成本过高,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无法满农户需求。

2.小额信贷的资金运用不充足,无法满足农村需求

目前,我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当前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绝对数字看上去非常大,并且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和我国减贫的实际需求之间还相差甚远,同时扶贫资金的增长速度也远远低于我国财政总收支的增长速度,扶贫资金在整个财政支出体系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即便小额信贷在扶贫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只是整个扶贫计划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而当前农村信贷资金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农村资金分流仍然严重。

3.小额信贷供给的结构性缺陷,难以满足农村特色经济

我国小额信贷贷款投向单一,现行的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极少投放在个体工商业,主要集中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我国主要实行“一刀切”的农村贷款额度制度,额度小,在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大额资金需求的方面,难以支持农户。除此之外是贷款期限短。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一些农户贷款到期可能尚未产生效益,因而无力偿还贷款,这必将使得小额信贷在促进发展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加大了信贷资金使用的风险。

4.小额信贷的推广存在诸多问题,达不到可持续发展

(1)小额信贷面临风险,贷款损失率高。截至2009年1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7.59万亿元,同比增长l1.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518.6亿元,同比增长17.5%,获得贷款的农户达95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7.2%,受惠农民将近4亿。

(2)管理成本与利率水平不匹配。以农村信用社为放贷主体的贷款项目(在2007年,由于中国邮政储蓄的改制,使其分离机构邮政储蓄银行也成为发放小额信贷的一员) 在整个小额信贷的业务中处于主力军地位。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薄弱等问题,使其资产运作情况不太理想。

(3)没有制定和实行合规免责与考核制度。一般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都需要担保。坚持有担保原则,对于保障贷款债权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有关金融法规,金融机构经营贷款业务时,应以有担保为原则。由于农村小额信贷基本上不需要抵押担保,现行农村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担保或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形式。如果农户不还款也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农户赖账不还的现象。

(4)人才缺乏。小额信贷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金融工作, 但目前信贷员工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普遍老化的现象仍未缓解,机构人才匮乏,同时业务系统自动化程度还不是很高, 覆盖面也不广。信贷员的素质低也影响了贷款工作的效率。

二、在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户对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结构性不足

(1)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为农户产业结构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生产链较长,因此农村经济对资金需求较大并呈持续迅速扩张的态势,这不仅包括农户对信贷资金范围和额度的需求,还包括对贷款期限、利率及方式的期望目标,小额信贷的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农村小额信贷并不能满足种养大户对于资金的需求。

(2)小额贷款的承货主体是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户,对农户消费贷款限制较严,实际发放的数量较少,而对于一般农户,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有部分资金可用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比起富裕农户其资金尚不充裕。

(3)对于贫困农户,其信贷需求户数下降、需求量上升,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决定了其还款的风险,信用社出于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考虑,对于上万元的信用贷款就要求必须拥有抵押品,同时此抵押品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这样大大限制了对贫困农户的贷款,从而出现“贫困恶性循环”的现象。

2.农民对农村小额贷款需求的积极性低

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成本过高限制了申请的积极性。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贷款难度大,依然存在着一些寻租、抽租行为,如信用社人员要求申请贷款的农户请客送礼,或者将贷款的一部分留存在信用社,这样就变相地提高了贷款成本。成本的提高使得低收入的农户对信贷望而却步。

三、结论

总体来说,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农村小额信贷的出现和发展为其提供必不可缺的重要渠道,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出路。在加快农村小额信贷建设的同时,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从事实出发,解决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林志华.从印度“安德拉邦危机”反思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模式[J].金融发展研究,2011.68-70

篇(2)

一、存在问题

1.农村林业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农村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现林农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科技,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林业经济认识不足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2.林业产业结构变化越来越严峻。为追求短期效益,近10年来,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快速,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桉树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有“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说法。大面积的种植速生桉,使得我省农村林业产业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从产业化和特色化上看,未能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化结构,特色优势并不突出,规模也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性的需求。3.林地分户经营和产业集约化经营矛盾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流转,放活经营,明晰产权,调动农民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盘活林农手上的林地,让林农实现增收。但由于大多数林农还停留在传统的思想模式上,许多林农手上的林地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4.农村林业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因为受林农自身素质水平的限制,广大林农缺乏掌握林业生产经营的专项技术,导致在林地经营上,普遍存在种下去不管理或少管理的现象,更谈不上选择良种树苗、按规格种植、施肥抚育等科学经营管理,导致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生产与开发的林产品始终处于初级阶段,获得收入低,林农积极性不高。

二、解决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1.加大对农村林农的技能培训,提高林农素质。现阶段农村林农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体力型为主,技能型较少,智能型更少。加强对林农技术培训:一方面通过带领林农外出实地考察、邀请专家授课、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林业科技知识及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引导林业科研部门、高校、企业与农村结对子,将先进的林业科技成果广泛的运用到农村去,使林农能够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掌握新技术。最终转变林农思想观念,提高农村林农的素质,适应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2.鼓励林地流转,调整农村林业结构,实现农村林业产业化经营。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发展经济的壮劳力越来越少,只有将林地向专业大户、林业企业流转,才能整合林地资源,实现集约经营,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全面盘活森林资源,释放林地生产力。通过专业大户、林业企业的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带动周边的林农的发展,引导农民科学经营林地,形成农村林业产业模式。同时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林业产业,开发林业观光旅游功能。丰富农村林业结构,多方面开发林业新经济功能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途径。3.建立健全农村林业保障机制,提高林农积极性。通过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对农村林业投入保障、生态效益补偿、林业造林补贴等支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简化采伐审批程序,实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等;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优化林业要素配置等等。才能破除一切束缚林农手脚的不合理限制,保障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放手让林农去闯市场,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增强农村林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净化农村林业发展环境。4.搞好社会化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政府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市场动向和林业发展规划,以技术服务为支撑,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引导林农参与当地生态建设,发展林果、种苗、森林生态旅游、特种养殖、林木林副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从而推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发展农村林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林农走向兴林致富的之路。农村林业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活跃了农村市场,最终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篇(3)

关键词:农村 连锁经营 对策

所谓连锁经营,是连锁商店所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它是指由同一经营总部领导下的若干分支企业或门店构成的联合体为实现规模效益所进行的统一的商业经营活动。连锁经营作为当今商业活动中最富活力和最具成长潜力的经营方式,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成为许多国家商业经营的主流形式。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且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发展连锁经营将能更好的适合农村市场的发展需求。但由于我国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基础设施问题

交通运输条件差。集中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销量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得基本保证。因此,能否进行及时,高效的配送是连锁经营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农村的交通条件很落后,特别是边远地区,山区乡村更是幅员辽阔,路途遥远,加上人口居住分散化,购买力不高,门店经营规模较小等因素,使配送成本、运输成本很高,从而导致利润较低,经营的风险也就相应的增大。

信息化水平低。城市连锁经营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实现管理上的简单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近年来,农村信息化虽然有所发展但还远达不到连锁经营管理的要求。

1.2农村连锁经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农村连锁经营超市大多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些超市大多以直营为主,有的甚至于等同于开店,自愿连锁和加盟连锁业态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形式比较单一。门店的选址过于集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布局很不合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挫伤了人们对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积极性。

1.3农村人力资源问题

连锁经营企业管理难度较大,技术含量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具有既懂商贸企业管理,又有创新能力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目前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中。农村大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比例很低,他们大多不愿留在农村发展,因此人才问题已成为解决连锁经营企业在农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2.1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的有利保证

截止到2010年,我国有农村人口大约7.4亿,占人口总比重的一半以上,中国农民名义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0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农村消费品约占总消费额30%。而这些市场多为传统经营,其功能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商品质量和品种的购买需求,广大农村消费者也呼吁建立高质量的商品流通体系,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上城市购物的农村人逐渐增多,这与农村没有相应的商品流通体系有很大关系。这也恰好为连锁经营企业走向农村提供了机遇。

2.2国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连锁经营企业走向农村

我国政府大力发展和推动在流通领域的连锁经营,尤其是农村乡镇连锁经营的发展,为扶植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植政策。2005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商务部出台这项政策前,发改委对其职能部门也采取贴息鼓励,优先贷款的政策等。所以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可以享受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这有利于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

2.3发展连锁经营是实施“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施“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树立乡村文明,实现共同富裕,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化耕种的大规模普及,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不再回村里居住。这时进行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整体布局,不仅整合了零散的村落,也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传统的零售业态已不适应新型农村居住方式的需求,这为连锁经营走进农村创造了便利条件。

3.发展连锁经营的几点对策

3.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的配送中心

基础设施是实施农村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通过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已经带到大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发展连锁经营的需求,需要更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我国发展连锁经营的过程中,物流配送一直是薄弱环节。因此在县城或中心城镇,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的能力。

3.2采取直营连锁和加盟连锁并有的经营方式

直营连锁又叫正规连锁,是连锁经营的基本形态。这种方式的特点总公司对分店布局与新店开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加盟连锁是总部与加盟店之间依靠契约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风靡世界的肯德基、麦当劳、7—11都是加盟连锁组织的典型代表。

我国农村市场幅员广阔,连锁企业应因地制宜采取扩张方式。在经济水平好,消费水平较高,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开设直营连锁,直营店既是区域加盟店的管理中心,也是商品集散,配送中心,同时可以起到样板店得作用,向消费者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人口分散,购买力低,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的地区,采取加盟连锁的方式充分利用原有的商业资源,减少总部资金压力和风险,加快扩张速度。

3.3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转变营销观念

发展农村连锁经营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市场的特殊性,把握农村市场的特点,创新营销方式。从商品的设计开发到商品的销售再到商品的售后服务都要农村化。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商品的农村化。在给农村连锁分店配送货物时,在提供生活必须品之外,还要兼顾生产资料的供给。二、商品价格农村化。对商品的要求一般为经久耐用,价格实惠,实用方便。三、促销方式,广告宣传方式的农村化。农村人相信“眼见为实”,所以以实物宣传效果比较好,农村人比较注重传统节日、结婚、生日等特殊日子,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宣传活动。

3.4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鼓励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出台了优先贷款,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方式以吸引连锁企业到农村发展,连锁企业要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抓住发展的良机。在发展连锁经营中,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消费品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坑害消费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经营等行为活动。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公平竞争的农村市场。

3.5注重农村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连锁经营比传统商业业态要求更严格,需要的知识面更广,难度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特征。所以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培养一批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又能在面对新的情况进行及时创新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4.结束语

发展农村连锁具有深远的意义,既面临诸多问题又前景广阔。随着农村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只有充分认识到面临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农村连锁经营才可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肖怡.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勇.农村连锁经营的限制因素及发展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7,(5).

[3]吴俊.农村连锁经营要突破的五个难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8).

篇(4)

关键词:问题;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近些年经济作物的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

2.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仍不是农业经营的主流。目前,我市农业的经营模式仍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极不适应,也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步伐。

3.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虽然我市目前建立了5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农民在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等环节难以取得对等地位,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4.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严重损伤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使一部分跟风种植的农民损失惨重,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5.农业生产者的老龄化问题导致农业科技推广速度偏慢。目前,在农业生产者当中,青壮年几乎没有,在部分村,60岁左右的人成为农业生产者的主流,这部分人由于年龄、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明显偏慢,这也导致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难,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二三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主要表现在:

1.产业比较单一。我市的农村企业,主要集中在黄金开采、石材加工等资源性行业和粉丝加工等传统性产业上,其它行业的企业寥寥无几。

2.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落后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解决,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而要实现企业的升级改造,又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制约因素。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主要表现在:

1.资金不足。在目前情况下,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资金压力巨大。一是集体财力枯竭。从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仅靠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没有多余的财力进行投入;二是向群众筹资难。目前相当一部分村过去群众拖欠的“三提五统”等尚未得到清理,依靠农民自觉自愿地出资进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难度太大;三是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市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群众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群众对班子信任度不高,导致不愿将资金交给集体进行公益事业建设;二是农村居民老龄化,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子女都在城镇就业居住,导致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漠不关心。

3.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工程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有些工程项目质量低下,农村公路现行的管养体制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群众的猜忌和不满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城乡经济资源、打造链接城乡、工农产业链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牛鼻子”,要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突破土地制度的制约,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农业、进入农村,使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源释放出活力,使土地更多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集中,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经营。依托粮油、果品、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旗舰。

(二)发挥“乡”的优势,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城乡统筹必由之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激活农村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乡”的优势。一是土地成本优势。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供给,是农村工业化起步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将贯穿整个农村发展全过程。在目前的土地政策下,可以考虑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宅基地置换,将农民宅基地置换用于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二是劳动力优势。尽管近些年农村转移输出的剩余劳动力增速下降,但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使部分农民仍处于半失业状态,大量“4050”人员和部分青壮年并不愿意背井离乡,农村仍沉淀着大量劳力资源。激活这些劳动力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和土地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民有从事非农产业的意愿和技能,引导农民投身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潮。三是自然资源优势。我市农林牧渔业较快发展,水资源、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这些丰富的原材料可以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所需。要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变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是发展镇域经济,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业招商促进镇域农业产业升级,化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工业招商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小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变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为工业经济优势;通过商贸招商促进镇区发展提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使市场优势成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加快农村人口聚集。重点镇和小城镇、中心村应逐级分层次定位,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大力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其吸引投资、扩大消费、集聚要素和人口的能力,使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有强有力的主导产业作支撑,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就业安居。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投入,要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

(三)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让农民享受城乡均等的服务

按照促进城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上下工夫。要突出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像抓农村清洁工程一样,逐步深入推进农村公路交通、电力、通讯、安全饮水等设施建设,将农村相应的基础设施与城市设施同等对待,使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

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统筹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重点加强乡镇文体站、农科教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图书室、村民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对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并轨统一途径,适当变通政策,允许城乡居民自由参加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城乡人口平等地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四是建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享受保障住房的群体,一向局限在城镇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基本被排除在外。要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探索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使农村贫困家庭也能享受城镇贫困家庭的住房保障权利。

篇(5)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2.4农业政策不完善。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3.4完善农业政策。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的产权保护。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快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第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剥离,实现国企与其他粮食企业的同台竞争。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敞开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措施并举,加大农民种粮的给予直补力度,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种粮农民的比重。3.5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贴近农村实际,按照城乡一体思路,兼顾地区差异,以保障基本民生为着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着力解决因资金匮乏而产生的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办学经费不足、危房改造、基础教育负债问题。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农村卫生筹资体制,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室的支持,让农村村卫生室承担起广大农民卫生预防保健任务。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政策研究,2008(3).

[2]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企业,2008(12).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存在问题;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53-02

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几家主要银行都大批撤出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与此同时,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赢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传统的信贷产品和商业保险产品,而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赢利能力严重不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而一些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虽然金融服务比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是潜在风险较大;四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落后。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覆盖的地域范围小,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2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美国农村金融体系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建立起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下一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线。

(1)要鼓励金融组织创新,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要按照农村现实和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培育和发展商业性的、可持续的金融组织。条件许可的地方可建立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以满足农村金融需要。

(2)对现有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农信社要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乡(镇)、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要结合股份制改革,通过机制和体制的转换,充分发挥农业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优势,切实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

(3)加强政策引导,开展金融知识教育。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转变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理念,要努力塑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用市场化利率覆盖其经营风险。

3 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

在银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农村银行增强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风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农村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农村银行要想在多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快速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从而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这不仅要体现在财政扶持和税收减免上,更要体现在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经营、人才资源、法律保障、舆论宣传等各个环节上。要扭转地方政府忽视农村金融工作的局面,把农村金融发展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强,金融服务不充分的地区,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民选择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强金融竞争力。

(2)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着重加强农村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创新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防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

(3)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以农村信用社等为主体的基层农金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待遇和体制等因素,十分缺乏研究型、应用型高端人才。应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农村金融战线缺乏的实践和理论人才的培养,加强为农村金融发展而献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批政治品质好、业务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新型农村金融人才。完善相关待遇、职称评定、干部提拔等配套机制,留住人才、重用人才。

(4)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

(5)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要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稳定的金融法律体系,同时对于建立怎样的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如何建立等问题,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6)建立和完善信贷保险制度和补偿机制。首先,建立农村信贷保险制度,积极开发农业贷款损失补偿保险品种。其次,建立信用担保补偿机制。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以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完善特色农业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晓春,崔淑卿.汇丰银行在我国开设村镇银行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0(1).

篇(7)

关键词:农村 幼儿教育 发展问题 对策

前言

近些年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与相关教育人士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国家将更多的人力与物力投放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农村的适龄儿童也因此而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农村儿童的成长,也关系着每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虽然农村幼儿教育水平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笔者选择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虽然一直倍受关注,但其发展中的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出来。下面,我们来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农村的幼儿教育受重视力度不足

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教育工作,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有着启蒙作用。幼儿教育是儿童升入小学生的基础,也是幼儿整个人生的基础。国家政府部门一直十分关注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思想更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刚刚起步,无论是幼儿教育工作人员还是农村的家庭,都没有给予幼儿教育应用的重视。在农村,幼儿园的入园率很低,这对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动力的充足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农村的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足,认为幼儿园教育没有意义,不能教会孩子任何东西,不愿意让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展学习。

1.2农村幼儿发展投资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发展的经费一直不足,政府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投资不足,导致农村幼儿教育不具体的现象时有发生。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政府的学前教育整体投资当中,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投入到了幼儿教育中,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这些仅有幼儿教育资金并没有完全应用到农村的教育活动中。但是,农村的幼儿教育收费还会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农民不能接受正常的幼儿教育费用。这就使得农村的幼儿教育缺少经费的支持,无法像城市的幼儿教育那样正常发展。

2、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加强对策分析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方法的改革,对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来讲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来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加强对策进行几点分析:

2.1加强农村入园率的提高

在幼儿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发展,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讲,幼儿阶段的教育关系着其思想的发展。在教育事业整体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是每一位家长与教育人员的重要职责。城市教育的发展已经速度不断加快,我们需要将幼儿教育的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地区,使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环境,具备一样的教育条件,有利于教育公平。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为农村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加强社会氛围的加强。在农村,农村的领导者需要利用广播等工具,从农村本身的教育发展实践出发,对农村人们进行教育观点改革,使其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幼儿教育相关者的思想得到改革,才能使幼儿教育获得更多的支持。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引导更多的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入园率。入园率提高了,农村的幼儿教育的工作热情也会大大提高,这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2.2加强农村幼儿教育投资

农村的幼儿教育顺利发展,需要得到合理投资的支持。从农村的经济情况出发,勤俭是农村幼儿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幼儿教育人员需要对农村现有的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利用,从现成的农村住宅或者仓库等合理空间出发,进行幼儿园的开办。农村的民风较为淳朴,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学生家长多交流多沟通,使其认识到幼儿教育投资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其次,幼儿园要鼓励教育工作者自主进行教学用具的开发与制作,利用活动课让幼儿动起手来,让大家合起力来为农村幼儿发展提高动力。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资,将更多的教育经费注入到农村当中,让农村受益。只有这样,农村的幼儿教育事业才会越来越好,农村孩子的个人素质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进行,使得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幼儿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于未来社会人才的个人素质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笔者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了向点个人看法。希望教育人员以及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多地关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青.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