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地下水污染特征

地下水污染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5 14:50: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下水污染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地下水污染特征

篇(1)

关键词:矿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43

1 引言

风险控制就是人为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把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难以承担的后果。

2 政府风险控制对策

2.1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处力度

采用法制手段倒逼矿业开发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污染控制研究是一种传统的对由企业造成的污染的控制措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造成地下水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较小,某些地区甚至出现包庇污染企业的现象。政府部门应牢记“两山论”,切实把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基本环境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处力度。

2.2 对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严密监测

由矿产开采带来的地下水污染,政府有责任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实时检测,并向民众公布相关数据。近年以来,媒体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曝光越来越多,也反映出政府对地下水状况的监控不到位的问题。对于矿产开采区,应针对其开采区域科学布设地下水监控站点,实时检测,并做好向民众公布的工作,PM2.5数据的可以作为最好的例证。

2.3 积极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径

“谁污染,谁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但除少数大型企业专门设立污染治理部门外,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对污染治理研究的能力,政府应积极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径。政府自身对污染的治理也缺乏专业性,因此,可积极引导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将“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买单”,既能降低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又能使污染得到专业性治理。

3 企业风险控制对策

3.1 矿产开采企业要树立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心

随着人们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关注加深,政府对地下水污染企业惩处力度的加大,企业不能再“有恃无恐”,矿产开采企业要树立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心,加大对安全环保部门的资金投入,及时革新防控污染的工艺,采用最新技术防控开采过程中污染物的泄漏。

3.2 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系统的监控

矿产开采企业要对生产系统实施密切监控,对污染物泄漏的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开采企业对现有设备工艺,要严格管理,对于易出现污染物泄漏的薄弱环节要加强监控,对于跑、冒、滴、漏,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消除或控制,防止地下水污染,取得环境效益。

3.3 企业内部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责任制

在矿产开采中,对于容易造成污染物泄漏的薄弱单元,要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责任制,实施专人专管,专人专控。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对地下水污染防治重视起来,把该任务与生产工作、安全工作等置于同等地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排、评比、奖惩。

4 社区风险控制对策

4.1 社区要对地下水污染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社区的宣传工作:第一,使民众了解掌握必要的地下水污染的相关知识,提高用水安全意识;第二,排除或降低民众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恐惧心理,使民众知道地下水污染虽有可怕之处,但并非不可治理;第三,使民众增强维权意识,发现地下水污染的现象,要及时反应,与政府、社区形成联动,及时控制污染。

4.2 社区要对所在区域内地下水污染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社区要对所在区域内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状况进行调查,对周边企业生产工艺中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进行掌握,对污染的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具有社区特点的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控的档案资料,方便社区宣传工作,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提供帮助。

4.3 社区要担任起地下水污染防治中联络、协调的角色

地下水污染现象一旦发生,社区要积极担任起联络、协调的角色,做好民众意愿的收集和反映的工作,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为政府和企业开展地下水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5 个人风险控制对策

5.1 增强个人自身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识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不只是政府、企业等要采取相关措施,每个人都要从心里提高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识,无论是政府公职人员,企业工作人员,还是市井百姓,都要补上地下水污染这一“课”,真正使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做到全民参与。

5.2 增强个人良好环境享有权利的维护意识

在我国,许多法律都有对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的相关内容做出规定,如《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等。目前,对于地下水污染,公民仍缺乏维权意识,这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为了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构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一定要增强个人良好环境享有权利的维护意识。

参考文献

篇(2)

1.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1)由于小城镇工业迅速发展和居住人口的大量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而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这些废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2)城镇垃圾.工业废渣.粪便等,露天堆放。经雨水冲刷淋容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

(3)郊区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因污水灌溉,并经暴雨径流冲洗渗入地下造成污染。

近年来,地处聊城市阳谷县,由于小城镇工业蓬勃发展和城镇人口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据环保局资料,我县每年有2000多万t的废污水就近直接排入水体和田地。不断下渗,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由于我县的中小型工业重多,污水处理设备不够完善,在不合理排放,直接造成居民的饮水困难,使有的饮用水井被迫报废。由此可见,小城镇地下水污染已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2.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不仅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等社会公害的发生, 还会因其失去作为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 严重制 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当饮用水源受到合成有机物污染时,会导致如腹水、腹泻、肠道线虫、肝炎、胃癌、肝癌等很多疾病的产生, 特别是人们饮用被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后可以导致癌症, 还可能 引起高铁(变性)血红蛋白症, 导致患者死亡。疾病给广大居民身心带来 极大损害,同时也增加了巨额医疗费用,与不洁的水接触会染上如皮肤 病、沙眼、血吸虫、钩虫病等疾病。地下水污染严重区甚至可导致雌激素 增加,影响人类的繁殖能力,造成自然流产或是先天残疾。

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污染物排入河流、湖泊后除了对水体中天然鱼类和水生物造成危害外,对水体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过量的硝酸盐进入河、湖后, 使河、湖水酸化并有腐蚀性,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甚至能导致某些水中生物的灭绝。

3.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地下水污染一般不容易发觉,不像地表水,可以从水体的颜色、嗅味等物理性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具有污染途径隐蔽、污染机理与污染防治系统庞大、地下水流慢等特点,一旦污染很难治理,即使花很大的代价,耗时较长,也难奏效。因此,在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上要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宁肯在预防上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而不要在污染发生后付出更大代价去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原则,既要积极治理现存的 污染,保护地下水的用户,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以全面保护地下水资源。

4.防治措施

4.1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制止过量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幅度,防止地面沉降等,以减少污水的下渗。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到采补平衡,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地下水的回灌补给。

4.2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并加强地下水保护宣传力度

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规,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加强执法力度,使每个人都能准确地理解我们的行为给地下水质造成了什么影响。建设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抓好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对毒性大的污染物,必须在厂内处理,对于毒性小的污染物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4.3建立水质监测网并重点做好水质监测工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水质监测站网,迅速补充和完善地下监测井网,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设立地下水观测专用井,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预测服务系统。对重点污染地区( 段)进行重点监测,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特征,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质的进一步恶化,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以全面保护地下水资源。

4.4依照法律法规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个人或大中小型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篇(3)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污染源、污染途径、预防措施、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全广西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使用状况

广西地下水淡水天然水资源补给量为755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273亿立方米/年。北海市城市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河池市、百色市等城市也以地下水作为辅助供水水源地,大部分农村人畜饮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根据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水情通报》,分别对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玉林市、河池市、黎塘镇等测区进行地下水开采量调查,地下水总开采量为1.967亿方/年,其中孔隙水0.6583亿方/年,占地下水总开采量的34%,岩溶水1.283亿方/年,占地下水总开采量的65%,裂隙水0.0261亿方/年,占地下水总开采量的1.0%,由此可见,广西地下水开采主要是岩溶水开采,其次是孔隙水,裂隙水极少,年地下水开采量约为可开采量的0.72%。

地下水主要污染源污染途径

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称为水体污染源。从行业类型来看,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源普遍存在的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自然污染。

(一)、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建设突飞猛进,建设了一大批工业,工业也成为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部分工业因废水、废气、废渣没经过严格处理就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农业污染

农业污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剩余农药、化肥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机氯农药年施用量为862300t,有机磷农药242600t,平均施用强度10.8kg/hm²。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造成地下水大面积农药与化肥污染。另外,中国有污水灌溉农田近1330000hm²,农灌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约有70%~80% 的污水不符合农灌水质要求。每年由于污水灌溉渗漏的大量污水,直接造成污染地下水,使污灌区75%左右的地下水遭受污染 。

(三)、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一方面,目前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刷,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不能有效处置后排放,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有的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有的通过化粪池直接渗漏,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产生影响。

(四)、自然污染源

在有些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天然背景不良,有毒有害成分超标。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调查统计,中国部分地区分布有高砷水、高氟水、低碘水等。由于地下水部分含水层会起补给作用,甚至有些会流出地表,汇入地表江河,这些都会造成其他水体的污染。

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不仅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等社会公害的发生,还会因其失去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紧张的局面。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危害人体健康

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当饮用水源受到合成有机物的污染时,会导致腹水、腹泻、肠道线虫、肝炎、胃癌等很多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人们饮用受硝酸盐污染过的地下水后会导致癌症,还可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患者死亡。疾病会给广大人民的身心受到很大的损害,同时也增加了巨额医疗费用。地下水污染严重区有可能导致雌激素增加,影响人类的繁殖能力,造成自然流产或先天疾病。

(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很多地区的农民有喜欢用污水浇灌农作物的习惯,以为污水相当于粪池里的水,适合农作物需要的营养成分。其实不然,当农作物吸收污水废水和化肥肥料中过量的氮素时,这些有害的氮素会降低农作物受机械损伤的抵抗力,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减少香力和冬季的耐藏力,还能降低某些农作物的养分。

(三)、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地下水受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对鱼类和生物生长造成危害,甚至造成某些生物的灭绝。由于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破坏了水的生态平衡,加剧了水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造成经济损失

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都表现为经济损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曾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的监测资料进行过分析,因水污染给我国水资源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77亿元,其中地下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二分之一左右。可见,地下水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地下水的污染的防治措施

综所上述,地下水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地下水污染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只有做好防治措施,我们才能保证地下水源的质和量。地下水防治措施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全面控制水污染。

(一)、预防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及培训班等不同宣传手段,提高全社会对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的认识,增强全民环境意识。

2、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加强环境地质的科学研究,尽快摸清各地区水环境容量,并以其指导规划和建设。如工业布局要综合考虑水环境承载能力,在水环境容量超负荷地区,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工业的发展,对县属中小型企业及乡镇企业要严格管理,不能只考虑地方经济利益而弃环保利益于不顾。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新、扩建企业必须执行“三同时”,使环保与建设同步或超前进行,对污染严重又不能治理的企业应限期转产或搬迁。

3、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站网,加强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逐步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站网体系,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重点监测,系统掌握城市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特征,为保护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当发现地下水水质指标有明显变化或不达标时应立即从源头上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或治理措施,使地下水水受污染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理。

4、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行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定》、《城市供水条例》等都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作了规定,但是一般重点都放在地下水的水量保护,而对地下水的水质涉及不多,也没详细的规定。因此,建议出台地下水水质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重点加强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同时,由于各地区水文情况存在的差异,不可能按同一方法、同一标准来保护地下水水质,所以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本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标准。

(二)、治理措施

首先应查清现状,了解当地的污染源渗漏污染基本情况,分析各种污染物的具体来源(工业、农业、交通、建筑、垃圾掩埋等),要认真、负责地查清和分析污染源,不管涉及到什么企业和什么人都依法办事,淘汰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和追究排放不达标污物的个人法律责任,不涉及违法的对其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停止污染物的排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来源的问题。另外,对已造成污染的水域实行分类、分批综合治理。

1、工业体系

在工业体系中对污染源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加强污染物流失总量的管理,以污染物流失总量为管理指标,把环境要求变成指标,对于工业“三废”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应用闭路循环模式把工业“三废”的污染消化在生产过程中。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达标后方可排放到自然界中。

2、农业体系

在农业体系中使用高效的灌溉技术和科学的耕种方式,寻求科学合理的施药施肥方法,尽量少施化肥、少施农药,将传统的漫灌模式改为喷灌或滴灌模式。严禁使用渗井、渗坑排污,污水沟、渠要能防渗。对于还使用渗井、渗坑、自然渗漏的化粪池和清污河流制下水道排污的城市尽可能清除和改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浅层地下水受污染。

3、其他措施

对于通过人工补给而被污染的地下水,应采取强排方法使其稀释和净化;对于某些水文地质情况特殊的地区,可通过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加速水的交替循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也可对污染的地下水采用防渗墙或防渗帷幕进行堵塞或截流,通常应穿透含水层直达隔水层。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和技术进行组合,合理经济的治理地下水。另外,可通过某些非直接治理措施以达到治理的目的。如广西正在开展的城乡清洁工程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使城乡及农村环境清洁了,可以大大减少生活污染源及农业污染源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厂 地下水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41-01

地下水资源既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不仅在数量上,对其他方面亦有更高的要求。近30 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40% 的耕地部分或全部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北方缺水地区占到了52%,在华北和西北城市供水中占到了72% 和66%[1]。按照污染物产生的行业类型,可以将地下水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2]。然而,由于人类对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固体、气体和液体、废物处置不当、从不同途径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越来越严重,有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对人类的正常生存,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就福建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固废焚烧处理厂项目产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项目概况

福建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固废焚烧处理厂位于泉州市泉港区福建联合石化项目的红线内。废物焚烧处理厂总用地面积14.85亩。焚烧处理厂采用先进的流化床焚烧技术,设置2台流化床废渣焚烧炉,单台日处理废物100 t,现有厂区的废物焚烧种类有含碳滤饼、活性污泥、废泥、废矿物油、精馏残渣、废有机溶剂和其他废物等。年焚烧处理量为59200 t。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属中等,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属不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较敏感,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属小,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简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本区域位于湄洲湾的北西部的沿海地区,厂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厂区处于地下水补给―― 迳流区,地下水迳流是多方向的,自中部向厂区外北东、北西、南东三个方向迳流,顺地势沿阶地、海积平原迳流,最终向下游滩涂及浅海排泄。

(3)厂区四周村庄均有集中式供水管道通达,大多数居民户接入了集中式供水(自来水)管道,作为生活用水。

但是,各村庄内民井较多,民井地下水作为当地村民洗涤用水、农田菜地灌溉较为普遍,而当地村民饮用地下水人数比例约为30%~50%,此人群是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补充水源,其中大部分同时也在使用集中式供水,仅小部分是完全以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

(4)本项目做了地下水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厂区周边上游、下游地下水主要受硝酸盐氮生活污染,未发现重金属、挥发性酚、石油类、硫化物污染。厂区内地下水尚未对厂区外下游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5)厂区地下水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范围主要为厂区冲洪积阶地、海积平原地势相对低洼处,部分为红土台地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水。

建设项目需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将污染控制在厂区小范围地段内,达到对厂区外可能的影响范围内地下水水质的保护要求。

3 地下水防渗措施

为防止建设项目运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从原料和产品的储存、装卸、运输、生产过程、污染处理装置等全过程控制各种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材料、产品泄漏(含跑、冒、滴、漏);同时针对厂区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有害物质可能泄漏到的区域采取防渗措施,阻止其渗入地下水中。即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建设项目运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本项目采用主动防渗漏措施与被动防渗漏措施相结合方法,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其包括以下几点。

(1)主动防渗漏:即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被动防渗漏:即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厂内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送至污水处理池。对埋管的管沟应采用三布五油防腐防渗处理,比如:铺设有效的防渗地膜等。

(3)分区防治[3],以特殊生产区为主,一般生产区为辅;事故易发区为主,一般区为辅。在总图布置上应尽量将非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重点污染防治区、特殊污染防治区区分开来,以便于按不同要求进行防治,有利于管理并节省投资。

(4)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和事故污染应急预案:完善和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和排泄抽水井,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污染的目的。

(5)坚持“可视化”原则,输送含有污染物的管道尽可能地上敷设,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4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为控制厂区污水渗入地下,对厂区内地下水及厂区外下游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如下。

(1)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危险废物处置场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2)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各项指标必须达到设计中的要求,严禁偷工减料。

(3)提高绿化率和优化绿地设计,实施加大降水入渗量、增加地下水涵养量的措施。

(4)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建设项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污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及少量不可预见用水等)储存、输送、处理、排放等环节发生泄漏。各相关构筑物等应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将污染物泄露降至最低程度。各区域应采用有效的防渗措施,达到工程所需的防渗要求。由于该项目输送管道、排放管道路线较长,沿途所经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变化较大,基础结构应注意地基基础产生沉降、不均匀沉降等工程地质问题。各污水需经环保处理达标后进入指定管道排放。

(5)应准确监测污水运行过程中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泄漏。建议监测:生产中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构筑物接收及排放污水量;输送管道、排放管道接收及排放污水量。通过污水运行过程中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泄漏,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对场地内不能大范围大量的抽取地下水,以避免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从而产生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7)应长期监测厂区内及下游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及时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预防受污染地下水流入下游地表水体。

5 结论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地下水污染形势,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必须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设,加大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廷山.地下水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战略对策[J].国土论坛,2005(7),

篇(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groundwater has caused serious pollution,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 processing and tailings stacking. The tailings releases heavy metals through the heavy rain, and the heavy metal liquid through infiltration into groundwater causes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survey and analysis a the Beiya tailings disposal site, it established the seepage model and pollutant transport model in the study area, and on the basis, set different pollution conditions and took a stimulation.

关键词:尾矿;溶质运移;数值模拟

Key words: tailings;solute transport;numerical simulation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28-03

0 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来越大,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各种污染问题,尾矿就是其中之一。尾矿库就是用来容纳尾矿和废水的设施,同时,尾矿库也是高能污染源[1],它一旦失事发生污染事故,将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尾矿库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尾矿废水中的各种有毒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尾矿库溃坝造成事故造成的环境破坏。尾矿库泄露尾矿水将造成宝贵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2],土壤污染等,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尾矿废水经由地下水途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对尾矿库的选址、设计、建造和管理提供依据。

目前广泛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依据厂址相关地址数据构建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数值模型[3,4],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行为,预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迁移的时间和浓度。GMS在溶质运移问题上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应用GMS针对尾矿库区勘察数据和实验数据,对库区污染物w移进行数值模拟,对污染物的迁移行为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1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

二选厂位于北衙盆地东部山麓分水岭西北侧山体斜坡地段,地势南东高,北西低,自然坡度介于10~25°。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主要受地形地貌、岩性和构造等因素所控制。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及赋存地下水介质的孔隙特征,将场地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类孔隙水、岩浆岩类裂隙水及碳酸盐岩岩溶水三大类型。

1.1 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建设区内第四系粘性土及人工填土层中。地下水位埋较浅,一般埋深0.5~1m,受季节影响明显,透水性弱,富水性较弱,以大气降雨为主要补给源。

1.2 岩浆岩类裂隙水

分布于建设区东部,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浆岩的节理裂隙中,水位埋深较浅,受季节影响明显,属风化裂隙水。透水性弱。根据区域资料,泉流量0.2L/s~7.6L/s,平均1.4L/s,富水性弱。

1.3 碳酸盐岩岩溶水

为建设区主要含水层,地下水赋存于三叠系中统白衙组(T2b)地层中,地下水位较深,没有统一的地下水面。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体的溶蚀裂隙、溶洞及岩溶管道中,由于白衙组(T2b)碳酸盐岩溶蚀裂隙、地下溶洞等岩溶较为发育,且岩体厚度大,补给充足,地层含水层富水性极强,透水性极强。

建设区地下水补给主要由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主要是在浅部由大气降水于地表通过第四系及岩体补给孔隙水、岩浆岩类裂隙水及碳酸盐岩岩溶水。经过补给的孔隙水及岩浆岩类裂隙水受地形影响,多顺坡径流,以散溢形式于坡脚地段排泄出地表;接受补给的岩溶水则通过岩体的溶蚀裂隙、岩溶管道径流,排泄点为锅厂河中游的区域地下水排泄出口北衙暗河出口。

场区内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孔隙水赋存于土体的孔隙中、裂隙水赋存于岩浆岩的风化裂隙中、岩溶水则赋存于碳酸盐岩岩体的溶蚀裂隙及岩溶管道中。各类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相差较大,孔隙水及裂隙水主要为顺坡径流排泄,并存在一定的水力,岩溶水则通过深部岩溶管道向锅厂河中游的北衙暗河出口(大泉)排泄。故建设区内地下水中孔隙水及裂隙水二者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但与岩溶水水力联系较弱,且互为相互独立的径流、排泄条件。

2 污染物迁移数值模型

2.1 地下水水流及污染物迁移数值模型

2.1.1 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

两个方程式分别为多孔介质中渗流和污染物迁移的基本方程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加以相应假设和限制,即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即可对方程进行求解,从而获得渗流场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污染物迁移情况。

2.2计算单元格剖分

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水文地质结构条件及几何形状,对研究区进行网格剖分。将研究区在平面上剖分成100×100的矩形网格单元,厂区进行了加密处理,垂向上为1 层,模型顶部高程为地表标高,底部至潜水底板。有效计算单元为6478个,无效计算单元为3522个,共计10000个。其平面和垂向剖分网格图1,图2。

2.3 模拟范围及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本次研究区边界条件主要是基于已有调查数据,将项目区边界结合调查结果,圈定模拟区范围如图3所示,模拟区面积为2.2km2,尾矿库面积0.423km2,总体上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东南侧排泄,整个模拟区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而模拟区范围内深切割沟谷用GMS中的排水沟模型进行概化,西北侧和东南侧概化为定流量边界,西南侧和东北侧概化为隔水边界。

初始条件主要包括初始水头值和初始浓度,本次研究区地下水初始水头根据施工钻孔稳定水位及泉点出露位置高程,其他部位根据地形形态特征插值推测,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模拟区地下水等水位线如图4所示,该水头值也用做模拟计算的初始水头值。而初始浓度本次主要根据浸出液最高检出浓度锌为0.03mg/L作为模拟区泄漏初始浓度,分布于整个渣场库区范围内。将实验获取的渗透系数带入GMS模拟软件中,结合如前所概化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模型进行校正及验证,最终获得模拟区稳定渗流场水头分布如图5所示。

3 泄漏和防渗工况水质模拟预测

在得到渗流场谁偷得基础上,利用MODFLOW和MT3DMS模块对污染物迁移进行模拟。联合运行水流和水质模型。针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尾矿库Zn污染物泄漏情况,重点考虑了对流、弥散作用,不考虑吸附作用、化学反应等因素,将泄漏点设为补给浓度边界,进行了尾矿库Zn泄漏及防渗条件下污染物迁移模拟。

3.4.1 尾矿库Zn泄漏预测结果

Zn初始浓度设为0.03mg/L,模拟期为7200天(20年),以50为时间步长,共模拟了144个应力期。图6各图分别给出了在尾矿库底泄漏发生100天、500天、2000天、5000天、7200天后的预测结果。

从上述图6可以看出,Zn在泄露100天后整体沿着尾矿库东南侧尾矿坝下游迁移,移动距离较短,影响范围限制在尾矿坝下游,中心部分最高浓度可达到源强浓度0.03mg/L;泄露500天后仍朝南东方向尾矿坝一侧沿着地下水流方向进一步迁移,污染羽状物扩散范围有所增加,由于弥散作用,尾矿库西北侧沟谷间沿着沟谷反向弥散,羽状物向尾矿库四周扩散,但是范围有限,都在尾矿库范围周边区域数米范围之内,而东南侧沿着沟谷迁移最远距离约80m;泄露2000天后,Zn污染羽状物沿着尾矿坝东南侧沟谷扩散速度加快,污染羽状物扩散面积增加明显大于500天情景东南侧尾矿坝下游污染物沿着沟谷最远迁移距离约200m;泄露5000天后,Zn在水动力条件下继续运移,主要沿着东南侧沟谷继续迁移,但是由于沟谷下游地形较为缓和,结合稳定水头分布图也可以看出,随着水力梯度减小,污染物沿着沟谷迁移速度减小,东南侧沿着沟谷最远迁移距离约250m,比2000天情景时羽状物扩散范围增加,但是增加速度减缓;而7200天后Zn污染物还在不沿着东南沟谷迁移扩散,同样由于沟谷下游水力梯度减小,扩散速度减慢,羽状物形态与5000天情景相差不大,沿着东南侧沟谷最远距离有所增加,约为280m。

3.4.2 防渗条件下污染物模拟结果

正常工况且人工防渗发挥作用的渗漏条件下,尾矿库正常持续泄漏。尾矿库设计防渗层渗透系数小于10-12cm/s,为最大限度地预测污染物运移扩散情况,故正常工况并考虑人工防渗发挥作用下,防渗层整体渗透系数取1.0×10-7cm/s,本着风险最大原则,Zn初始浓度0.03mg/L,考虑尾矿库淋溶液年存渗滤液的时间按365天计算。联合运行水流和水质模型,得到Zn扩散预报结果,图7各图分别给出了在尾矿库底泄漏发生100天、500天、2000天、5000天、7200天后的预测结果。

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尾矿库进行防渗条件下,污染物仅仅在尾矿库底部发生微量聚集,在7200天后在尾矿库底部部分区域浓度达到0.00088,但仍然远远低于0.05mg/L。因此说明,在防渗设施较好条件下,污染物发生泄漏导致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较小。低浓度的Zn污染羽状物扩散趋势与情景1类似,主要是沿着尾矿坝东南侧沟谷方向迁移,但浓度均较低,迁移距离较短。

4 结论

①利用GMS构建概念模型,再通过概念模型构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尾矿库地下水流场分布,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行为,掌握其迁移规律和影响状况。②模拟结果表明在良好防渗设施条件下,污染物泄露导致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较小。

参考文献:

[1]贾娟.岩溶山区某尾矿地下水污染评价与治理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2]梁文寿,覃朝科.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地下水污染特征与评价[J].北方环境,2013,11:156-158.

篇(6)

[关键词]河南平原 浅层地下水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301-1

1面临的问题

河南平原属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包括河南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和东部黄淮海平原,面积77330km2,总人口约7000万。西部近山平原城市密集分布,东部平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区域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原生劣质地下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因素影响,加剧了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以淮河为界,河南平原南北气候过渡性明显,南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北为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平原区自北向南分布有海河、黄河、淮河三大水系。地貌形态以黄河冲积扇为主,地势西高东低,黄河以北略向北东倾斜,以南向南东倾斜。海拔高程从西、北部边缘的200m、南部边缘的120m向东逐渐降至50m以下。历史上黄河的频繁决口、改道,形成古河道高地、洼地、沙丘沙地、决口扇等微型地貌。

3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3.1原生水文地球化学异常

3.1.1高矿化地下水

高矿化地下水也称之为地下咸水,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与冲积平原的交接洼地、黄河冲积扇前缘、黄河背河洼地、黄河故道及两侧的槽形洼地。高矿化水的矿化度与其水化学类型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矿化度越高,水化学类型越复杂。矿化度为1-3g/L的浅层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SO4・CL-Na・Ca・Ma、HCO3・SO4・CL-Na・Ma、HCO3・CL SO4 CNa、CL SO4 -Na・Ma等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的修武-获嘉-延津一带和安阳东部区域和黄河以南的开封-通许―鄢陵以东,分布面积15344km2。矿化度大于3-5g/L的半咸水,其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Ma、SO4・HCO3 -Na・等,主要分布在虞城、民权一带的黄河故道,分布面积298km2。浅层高矿化水的成因类型一般为古盐渍化型,多与地下水径流滞缓和地下水浅埋有关。

3.1.2高氟水

浅层地下水含氟量高于1mg/L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黄河以北多呈片状分布在浚县、内黄、修武和封丘的东部。黄河以南,呈断片状分布在开封-许昌-周口-商丘一带。含氟高于1mg/L的区域面积259514km2,其中氟含量高于2mg/L的地区在周口北部局部、封丘-长垣东部,面积达2728km2。从高氟水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地下水中的氟含量与黄河堆积物,尤其是与次生黄土中的含氟矿物高、地下水径流滞缓存在正相关联系。

3.1.3高铁、高锰水

黄河两侧及以北高锰高铁呈三条带分布:一是现代黄河河道影响区,在郑州-开封-民权北一带,浅层地下水铁、锰含量分别达1.1mg/L和1.5mg/L以上;二是黄河古河道带和背河洼地,在新乡北-滑县-内黄一带,水中铁、锰含量均超标50%以上;三是新乡西北至安阳浚县的太行山前与黄河冲积平原交接洼地,浅层水铁含量超标近30%,锰含量超标20-80%。地下水中富含铁、锰多与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有关,一般在还原环境下,含水介质中亚铁含量较高。

3.2浅层地下水污染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区多分布在乡镇周边及城市废水排入的河流两岸,面积69168km2。根据污染程度,近山区及驻马店市南东的确山、平舆、正阳和周口东北的太康等地为轻微污染区,污染面积21983km2。水中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COD、硫酸盐、氨氮等因子均达污染程度;中等污染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的焦作北部、新乡东南地区以及鹤壁的淇县、浚县。黄河以南郑州东部-许昌-驻马店一带等,面积达30145km2。主要污染因子有:总硬度、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亚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及氨氮等;严重污染区以条带状分布在黄河以北的新乡-濮阳-清丰等地,黄河以南多以片状分布在的开封东南、扶沟、淮阳、沈丘、漯河等地,面积17040km2。主要污染因子有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氨氮、亚硝酸盐等。

人类活动中环保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地下水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农田化肥、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得浅层地下水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三氮、挥发酚、铬、氰化物、氨氮、有机氮、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

4浅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4.1加强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勘查

河南平原区多以抽取浅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途径的城市,多数存在着开采不合理、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局部污染加剧、水资源衰减等问题;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突发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城市居民饮水安全。近年来,气候干旱日益严重,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为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应当建立城市供水水源储备机制,包过建立非常规的并有一定开采周期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4.2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河南平原近山前地区有不少矿井排水,矿井排水大幅度降低了地下水位,疏干了浅部含水层,引起区域性地下水资源枯竭。多数矿坑排水中部分水质较差,随意排放常造成水土污染,破坏地面生态环境等。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对矿井排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用水。因此,综合开发利用矿井排水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篇(7)

1.1微量成分

铜、锌、铅、铬的特点是除铜外,其它检出率皆超过50%,检出率较高;但除11号点下邪村(参见图1)铅检出超标(国家饮用水标准,下同)外,其它皆未超标(表l),整个市区所取样点没有检出汞和镐。

酚的检出率较低,但超标率较高达24%。其检出最高值为0.29mg/l(赖山新河纸厂),超标1朽倍。氰普遍检出,但含量一般在标准的一、二个数量级以下。调查中发现,一些距工业区甚远的地区水井中酚、氰含量较高(潘集西北部农村),表明其不完全来自工业污染,很可能是长期引用水灌溉日渐累积造成的。区内化学耗氧量最高达9.smg/1,超标近4倍,反映出局部有机污染较重。

1.2常蟹组分

(l)硬度和硫化度75个水样点统计表明,矿化度最大值为1.859/1,超标率为6.6肠;硬度最大值为49.7H“,超标率为8%。两者超标率相当,且分布规律一致,于区内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分布面积(图1)。

(2)州值统计表明,1987年市区浅层地下水PH平均值为7.578,其中淮河以南为7.567,淮河以北为7.619;1990年PH平均值为7.171,其中淮河以南为7.129,淮河以北为7.340。可见,pH值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淮河以南大于淮河以北。由此可见市区地下水污染源大多属酸性。1982年市区曾测得弱酸性酸雨说明地下水从补给源开始已遭到了酸的污染。

(3)三氮三氮含量较低。硝酸根含量最高为14.97mg/1,远低于45mg/1.但NH+及NO3-离子普遍检出,且局部超标,进一步说明了区内存在有机污染。

1.3地下水化学类型

市区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按舒氏分类法有11种类型,其中多数是以HCO3为主要阴离子类型(图2).局部地带如位于山前地带的山王镇工农村3号点,HCO3却降为次要阴离子,而Cl一成了主要阴离子,显然是污染所致。

上述可见,市区浅层地下水微量成分含量表明,个别点或局部地段已严重超标;常量组分大都具明显的异常表现。浅层地下水污染已具一定规模,局部已相当严重。

2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2.1评价方法及原理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很多,在评价模式、评价标准和质量分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区域地下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了模糊集理论与综合水质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模糊集理论法首先建立各评价参数相对于不同水质级别的隶属函数关系,构成模糊矩阵,并对诸评价参数配以适当权重,通过复合运算,求出不同水质级别的隶属度,然后根据隶属度大小确定水质级别。

(2)综合水质指数法该法是通过计算出每个监测点单个指标的污染指数和权重大小,考虑多个指标复合而得到综合水质指数(PI),然后据水质分指数的检出和超标情况确定PI的分级界线来进行评价的。

2.2参数及地下水分级

淮南市城市特点,决定了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是以工业、煤矿生产影响为主,兼有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考虑区内所取的分布较为均匀的97个水样点所检的37个水化学成分的检出及超标情况,选取了酚、氰、氟、COD、三氮、氯、硬度、矿化度等8个评价参数。

分级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地下水饮用卫生标准和区域本底浓度。通常国家饮水标准考虑了各指标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限量,是正常生理活动的卫生标准,只要参数含量接近或超过饮水准,便可认为地下水已明显受到污染,并以此作为三级水。而把区域本底浓度作为地下水开始受到污染的起始浓度(据区域检测数据计算)确定为一级水标准。据此限制条件并参照前人评价标准,把本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为5个级别(见表2)。

2.3权重的选取

权重选取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国家饮水标准与主观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根据水质指数Ci/Si(Ci为实测值,Si为国家饮水标准)的大小确定权重。Ci/Si大权重亦大,反之就小。因为国家饮水标准已考虑了各参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限量,含有一定的权重因素,另一方面,考虑各参数本身地球化学特性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人为地对各参数赋予权重大小。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将所得的两种权重(ai.bi)进行代数积并归一化,得到修正后的权重Ai,即

2.4综合评价

(l)模糊集法综合评价是通过复合运算实现的。鉴于本次评价的8项参数主因素控制并非突出的特点,选用了一次型作为隶属函数模型。用Q表示综合评价结果(1x5)阶行模糊矩阵,则Q=A·R。式中A为经归一化得到的一个(lx8)阶行权重模糊矩阵;R为由单个评价因子行矩阵组成的一个(8x5)阶模糊关系矩阵。最后通过复合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2)综合水质指数法综合水质法指数(月)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即

式中俄为评价参数权重(同上),Ii为水质分指数,C为实测值,C0为评价标准值。评价的水质质量分级方法是将水样点的计算值PI依大小顺序排列,列出表格,并写明各水样点的水质分指数,据各样点的乙检出和超标情况确定PI分级界线。据上述原则将该区地下水水质分为5级(表3)并与表1的水质级别相对应。由此可得出每个水样点的综合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分析

3.1两种评价方法比较

(l)两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所得出的水质级别都具有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见表4、表5)。说明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2)“模法”是一种主因素突出型的评价方法。“模法”评价的分辨率比综合水质指数法高,能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本次评价按水质指数法没有划出一级水质,不太合理,如69、70号样点(图5),其评价参数水质分指数没有一个超过0.5,指数法定为I级水,显然不合实际。此外水质指数法评价中往往掩盖了较大值的存在,从而使地下水恶化程度降低,造成评价上的错误,如87、33号等样点的评价参数中有两项超标,水质指数法却定为I级水,显然有误,而“模法”定为I级水较为有据。

由于“模法”能较好地处理这类不确定间题,因而本次评价主要采用该法的评价结果。只是在“模法”评价中出现了确定级别较为困难的4个样点时,采用了指数法评价的结果。如80号点(0.45、0.45、0、0、0)、73号点(0.46、0.46、0、0、0)等,考虑到指数法评价出水质级别偏低而上述4个水样均处于I、l级水准,故4个水样点均取l级。

3.2评价结果分析

据综合评价结果(图6),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具有如下特点。

(l)在92个评价水样点中,从I至v级皆有分布,其中1级水最少(4个)。说明本区地下水大多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污染。总体看,I、l级水点居多,占65.2%,W、v级水点较少,占30.4%;从分布面积看,l、,级水点占面积的72.74%,IV、v级水点约占24.5%。可见本地下水大都处轻污染状态,重及严重污染的水分布较为局限,但已具一定比例(表4)。

(2)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的水质级别统计资料表明,两区域I至v级水皆有分布,但污染程度和规模有明显差别(表6)。淮河以北l、l级水质点27个,占71.79%;重及严重污染点9个,占23.08%。而淮河以南l、皿级水质点32个,占60.38%;N、v级水质点19个,占35.85%。明显淮河南面较北面污染严重。这与南面厂矿企业集中(建有矿井九对,工业企业800多家)、北面厂矿企业少且分散(三对矿井,乡镇企业为主)以农村环境为主的城市功能分区有关。

(3)淮北南质变好该严与此区块长期引用北面的茨淮新河劣质水灌溉有关。靠近淮河因受淮河污水(全市工业企业排放废水的90%以上进入淮河)影响,水质渐差。特别于河道弯曲地带,因地势低洼,水质明显变差。如段湾、祁集两地(图5)。泥河两岸的地下水质受泥河污水影响不甚明显,仅在下游有所反映,可能与该河上游切割不深,下游水位较低河道开阔有关。

(4)淮河以南总体看,受厂矿企业布局的控制,水质分布较北面复杂的多。西部地区为淮南市主要煤炭开采区,建有大小矿井七对,大量工矿企业废水的排放使得该区块浅层地下水不仅污染重而且水质分布复杂。其中西南面山前地带和东南面李一、李二矿附近水质严重污染,前者与寿县化肥厂及淮南矿务局化工厂排污有关,后者与附近矿区的矿井水排放有关。中部地区,从泉山至田家庵一线,主要为机关、学校及居民生活区,地势较高,受污水影响小,水质较好。但在淮河的弯曲地段,如安成镇陆塘村,地势低洼,水质变差。东部地区,出现了水质严重下降的两个区块,一是窑河至大通一线,一是本区东南角。经调查,两者都与长期引用窑河及高塘湖劣质污水灌溉有关,前者还与九龙岗、大通矿(已报废)长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