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用的化学知识

实用的化学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4 16:46: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用的化学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实用的化学知识

篇(1)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实用性教育呢?下面把这一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来说明。

第一,彻底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大胆引入实用性教育。

传统上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比喻一个人知识的渊博,但是,我们在今天来看,这些人是谈不上是高素质的人。而实施实用性教育就必须彻底改变千百年来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读书为考试,考试为升学的传统的教育学观念,以培养有知识,有能力并且能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实际中去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大胆引进实用性教育。

第二,明确培养目标,多层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

这是进行初中化学实用性教育的基础。为了发挥初中化学的应有作用,实用性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初中学生,以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实用性教育,而不是面向其中的一部分人。另外,实用性素质教育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学生们的知识与能力层次不同,毕业后去向不同,则实施实用性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层次也应有所不同。

第三,必须学好化学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

这是进行初中化学实用性教育的第一步。因为要做到学而能用,就必须做到有知识可用,就要求我们必须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实用性教育则不再看重于对知识量的积累,而在于质的优化。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则要求学生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拥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挖掘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能力。既知识面和知识层次的挖掘。这样,学生们在不但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去,还拥有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使实用性教育让学生们终生受益。

第四,灵活多样地采取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化学的实用性教育来说,则应该深层次地开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方法。总结起来,初中化学实用性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可分为两种,既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是指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直接参于到实践中去,只能通过观察和思考从教师处获取感性认识;直接联系是指学生们主动参与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实验、课外实验,或直接参与生产、生活实践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间接联系与直接联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观察和思考是直接参与的指导,而实践操作往往是观察和思考的开始,又是对观察和思考结果的最好检证。为加强初中化学实用性教育,就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并努力创造条件,多渠道,经常性地对学生们进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教育,尤其是多进行生产、生活实践和课外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实用性教育的效果。

五、深入开展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深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层次。

有些实际问题不能仅由化学一门学科知识来解决,需要联系到多个学科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将各学科知识广泛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习惯,将化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有机地融洽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初中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六、初中化学教学必须渗入探索性和创造性教育。

篇(2)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新的《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都做出了科学的规定。所以,要研究好《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

化学知识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或者单纯的线,它应该是网络式的,前后联系内容丰富多彩。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对于教辅材料的应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到有增有减,因为过多过难的知识和习题不仅使学生多做无用功,还增加学生的挫折感和失败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沟通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永恒的主题,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都是通过教学语言传递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艺术性,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新课引入和情景设计要新颖有趣,引人入胜。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例如Na2O2与H2O和CO2的反应可以设计成“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的实验,再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果。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以往的“演讲者”向今日的“导演”“角色”过渡,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3)

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自然采用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存在着很多与现实需求不符合的地方,目前主要是通过老师命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笔试的考核,同时,在命题内容方面的知识点分布、题型类别分布、分值分布以及难度分布等方面都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对于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考察。

同时,当前中职学校中所采用的学分制考核体系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消极的影响,但是社会需求的恰恰是实用型的市场营销人才,而这一点正是大部分中职学生所没有重视的。

改善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现状的建议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动机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直接动力和内部原因,而兴趣是人们从事某一项事情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倘若学生将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看成是一项任务,就会导致市场营销的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反之,如果将其看成一种乐趣,则就会对市场营销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一定要强化中职市场营销课程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深刻的认识到,他们是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的,同时还要采用与中职学生心理与素质特点情况相符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培养良性的求知欲望和学习需要。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实践。

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当充分按照企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调整和更新,对于陈旧的、过时的教学内容应当果断的舍弃,紧紧抓住国际国内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理论发展方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动态添加最新最实用的教学内容,让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按照当前最为实用的营销技术与营销理论得到动态的持续更新,以确保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与有效性。

构建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体系。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情境设计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正处在思维的发展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就有着积极作用。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作用分析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情境设计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并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情境设计下,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化学课堂中来,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也能得到充分体现等。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策略探究

1.初中化学教学中,在运用情境设计时要能注意步骤实施以及原则,要能从实际生活当中进行取材。生活当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是比较多的,所以,可将生活中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和生活知识产生共鸣,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到酸碱盐的课程内容时,就可以和实际生活的内容相结合进行创设情境,如,怎样将鱼胆的苦味去掉呢?剖鱼过程中将鱼胆弄破了,由于胆汁滴落在鱼肉上使鱼肉变苦,怎样将苦味消除掉。这就要分析鱼胆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比较难溶于水,故此通过水进行清洗是不能洗掉的。然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厨房中使用食盐以及纯碱和食醋等,那么哪种材料能够将鱼胆的苦味去除掉呢?学生在这一环节就比较感兴趣,并觉得这是比较实用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具体化的讲解。

篇(5)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音乐专业 实践型人才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4;G712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是幼儿师范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有效教学途径,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

1明确职业人才定位,确立科学人才培养标准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人才定位,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标准。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有别于其它教学,有着独特的办学特色。幼儿师范学校不培养我国一流的音乐家、歌唱家,不能渴望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能成为全国一流的音乐奇才,成为音乐界的泰斗级人物。幼儿师范学校是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音乐人才,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加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及服务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时间型音乐人才。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音乐人才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能够跟上音乐发展的思想潮流,并具备继续学习发展的能力;第二,掌握演奏演唱、伴奏指挥、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技术和基本能力;第三,能够运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鉴赏和感悟;第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调组织能力;第五,能够根据社会行业发展需要熟悉各种演出活动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策划和组织能力。根据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人才标准,开展音乐教学,能够结合学生和幼儿师范学校实际,注重人才技能,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践型职业人才。以此来更好地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学生的基本能力框架,突出专业特色,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出路,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根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2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能力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首先应该构建较为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以此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首先做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统一,必修课确保合理科学,选课能够做到灵活实用。从优化课程结构入手,核心课程确保精良,强调实用性,围绕音乐专业的教学实际以及未来的工作行业性质,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课教学,设置灵活多样的选修内容,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对专业课进行模块化分割组合,构建完善的能力结构体系,将专业课程归为审美类、表现类、创造类、文化类、教育类等五大模块,引导学生个性化选择,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以此来适当压缩专业类必修课程,为学生释放出更多的选修空间。学生在大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模块化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希望以后从事音乐教育行业,就可以选修更多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以此更好地服务未来就业发展;有的学生希望能够从事各种商业文娱活动,希望强化自己的技能,就可以选修表现类课程或者创造类课程,并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附之以化妆、礼仪、舞美、灯光、主持等扩展课程,以此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其次,注重优势学科与区域文化的统一,强化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教学应立足当地的区域文化特点,实现优势学科与地方经济文化的衔接。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是职业人才,需要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培养实践型人才需要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不断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比重,在具体活动中渗透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熟悉相关行业的性质和工作环境,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艺术素养,幼儿师范学校需要做好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针对学生的兴趣,开展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电视制作等,针对音乐专业开设形象设计、音乐表演、MIDI制作、音乐教育等等。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锻炼,促进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全面发展进步。

3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和能力是人才的核心,是社会对人才的最为重要的要求。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竞争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工作环境不断变化,人际环境充满变数,思想环境也在进行着激烈地碰撞和交融。在这样一个开放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合作意识、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对人才的公关、与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高职音乐教学培养实践型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素质和技能,更需要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他们的工作环境和行业特点对人才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积极情绪,需要具备适度的情感控制和调动能力。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抗挫折训练,需要更好地在实践中历练品质,需要学会合作。幼儿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培养实践型人才,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为综合素质往往比专业素质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景。通过各种模拟训练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意识,强化他们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增强他们的感染力,学会慢慢发展自己的人脉,为以后的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培养实践型人才是幼儿师范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根本要求。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立足幼儿师范学校办学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造就更多的实践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将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学会应用。

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中职教育具有基础性和职业性,中职数学课程承担专业服务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功能,而中职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就要突出实用性与针对性。

我们可以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中职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基本内容,目的在于提高中职生的数学素养,基础的数学指的是中职数学中的统一性内容。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数学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专业及就业方向而选学的内容。实用的数学强调实用性,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数学的学习内容后,供对口升学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加深学习的数学内容,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升学做准备。这样,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数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要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转贴于

提倡运用数学工具。中职学生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种人才规格决定了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忽视各种数表、计算器等工具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数学工具的能力,因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是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蕴涵着数学因素的生活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的关系,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目的。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夏国斌、施正和《数学》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

[2] 曹一鸣、程旷《数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篇(7)

学生感觉到学习知识的成功,学生的情感再次被激发,求知欲望逐渐增强,这样的兴趣并不是表面的,而是学生经历正确的化学思维之后的真正喜悦,是学生初涉学科成果而收获的兴趣的起点。在我们化学教学过程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分析,甚至交流与合作,最终获知相应规律、本质或实验操作的细节等,把原本属于科学家经历的思维,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也独立思考、失败,再交流、合作、分析等,收获化学学习的思维,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感受学科价值,深度兴趣之源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在这认知的过程中,只有把学生所学的有限的化学知识与无限的社会生活充分结合,才能让学生感受化学的价值所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化学肥料》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好化肥的性质、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后,我们可以补充这样一道适合实际的例题:在贮存、运输和施用氨水、碳酸氢铵、草木灰等肥料时应怎样防止肥分损失?再次让学生深刻感触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或训练过程,学生感受到的是思维的碰撞,感受到是一种你追我赶的积极氛围,通过这样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在相应的知识当中,我们结合符合学生对知识的好奇,构建化学知识与化学实用价值的联系,让学生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化学知识,而是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而实用的现实问题。

三、体验学科前沿,深度兴趣之本

初中化学是从最简单的化学现象、化学常识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化学素养。从这层目标上分析,我们并没有必要带着学生去关注科技前沿的内容。而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反复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或应试技巧,更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每个学生的潜能增长点,从而帮助学生在科技前沿中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以书本学习和课堂活动为起点,慢慢形成自己在化学学习、乃至科学研究方面的兴趣。这时的兴趣不再是好奇的化学现象而激发的表象兴趣,这时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情感已经上升至渲染、熏陶。

比如,最近全国上下密切关注的雾霾天气,国民也深受其害,这时,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就该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对雾霾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教师可以布置这么一个课外作业题目:你对雾霾知多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现有的资料,如图书室、上网、化学书本等方式,去进一步了解雾霾的形成、危害、预防及避免其伤害等,也可以去咨询环保部门等。而再让学生去结合已学的化学知识,就你已经了解的雾霾的形成,谈谈你对如何预防雾霾的再次侵袭,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这个课外实践性探究内容比较大,也比较广,但是每个学生都深有体会,虽然这些问题是科研人员首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但是学生的参与未尝不可,因为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提升了自己对原有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更提升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把这种感情不再停留在化学知识的解题,而是对整个社会进步的关注,是一次很好的情感升华。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