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的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4 14:52: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自主学习的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自主学习的概念

篇(1)

一、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现状

1.学生学习的现状——对概念的学习停留在记忆的层面

虽然在目前高中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都承认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都能认真地学习数学概念,但是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主要方法.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单纯的去记忆数学概念,而没有去理解数学概念,更谈不上去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意识到去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我们学习、掌握以及运用数学概念有重要的意义.

2.教师教授的现状——没有足够重视数学概念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对数学概念的教授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数学习题的教授.要知道,数学概念就相当于盖房子的砖,数学习题就相当于我们要盖房子,没有充足的砖,我们怎么可能盖好房子呢?在学生对数学概念不理解、模糊,还是“夹生饭”时,教师就要求学生进入到概念运用教学中,去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更有甚者要求学生练量的课外习题,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只能忙于抄录老师的笔记,疲于应战,从而使“听课”变成“抄课”.

二、高中数学概念自主学习的策略

1.激起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自主学习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的导入中,教师要切忌直奔主题,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一般都会产生抵触、恐惧的心理.因此,在上新课时,教师应该适当创设有趣的情景.这样不但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还能克服同学们面对新课胆怯的心理,从而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概念的时候,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数学王子”高斯,在读小学的时候,一天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1+2+3+…+100=? 同学们都拿出笔来一个数一个数地挨个相加计算结果,费时费力,但是高斯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5050,那么高斯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如此迅速地得出了结论呢?同学们立刻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趁机引出了今天要教授的内容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这样寓数学于趣味之中,才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寻找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对数学概念进行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这里,我们根据高中数学课学习内容、时间、要求的不同,将教学的形式分为:课前预习,寻找概念形成过程;课内引导,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课后练习,对概念的运用进行巩固.

(1)课前预习,寻找概念形成过程.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课时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数学教师要完成五本必修教材还有若干本选修教材,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而在概念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让学生从概念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去很好地理解概念,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概念的自主学习,将对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移到课前,这样既扩大了课堂容量,又提升了教学效率.

教师在上下一次课之前,要提前告诉学生下次上课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新的教学内容,对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询.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记录下自己的疑惑,以便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内引导,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要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概念、运用数学概念,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能自己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独立的数学理解力和感悟力.

例如,笔者在教授数列概念的时候,在运用图形和实物归纳得出数列的定义之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又设计了以下的问题:“4,5,6,7,8”与“8,7,6,5,4”是不是同一个数列呢?与“4,7,5,6,8”是不是同一个数列呢?我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判断,这样同学们就会加深对数列概念特点的理解.

又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在两个数列中,相同序号上的项相同时为相同的数列,否则为不同的数列”这个概念之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数列中的数和它对应的序号是什么关系呢?哪个是变动的量,哪个是随之变动的量?”我提出的这些问题,使得学生重新对数列定义进行了反思,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列定义的理解.

(3)课后练习,对概念的运用进行巩固.

在课前同学们探究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掌握了相关的概念,那么课后呢?课后就是学生查漏补缺的好机会.同学们可以练习课后习题,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几道题的训练,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了,哪些掌握了,还有哪些不熟练了,一目了然.对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学生可以放心运用,对自己还不熟练的,应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同时配合习题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一、操作注意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针对这些子过程开发出了比较成熟的教学干预技术。操作主义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关注学习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做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自我系统的结构包含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自我意向等成分。其中,自我概念是影响自主学习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信念,实现或改善自我概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机。影响学习者自我概念包括知识、能力、技能的认识以及控制动机、认知情感的能力。影响自主学习的资助过程包括计划、设置目标、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这些自我过程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自主学习的质量。自主学习一般遵循三个步骤:设置目标,制定计划和选择学习策略,行为执行和评价。

人本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以教会学习为主,他们既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作为学习的目标,又把自主学习作为学习的手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措施中,强调分组教学,建立自由度很大的学习小组,学生自由结合,共同学习,互帮互学。

三、言语指导理论

言语的自我指导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主要人物维果茨基和鲁利亚提出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他们把儿童的言语发展分为外部语言、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并指出,就儿童的学习活动来说,在外部言语阶段主要是由外界的社会成员的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主要靠他们对自己的出声言语即自我中心的言语来调节,而在内部言语阶段,学习主要由他们的不出声的内部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因此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儿童言语内化的结果。

四、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概念是弗拉维尔最早在1976年提出来的。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包括三方面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该理论还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方法的制约。他们主张采用三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是,直接的教学;二是,采用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儿童建构自主学习理论;三是,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合作中交流学习经验,丰富自己的学习理论。

五、信息加工理论

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67-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储存和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个体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的保证。”[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起点,要求学生把握可迁移的技术文化要素,提升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确定学习方法,通过自我调控来实现学习目标。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在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大大增加,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接受社会和时代的挑战,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也是自身发展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课堂中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构清晰的概念图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而设计微视频教学资源,主题明确,短小精练,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运用集体的智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 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概念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 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技术[2],它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线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概念图可以清晰地表述出概念之间的关系,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转换。利用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导航和课堂知识的导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起点差异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领悟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的引导课上使用概念图来展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相关技能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和进入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概念图呈现教学内容,展示知识分支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讲授“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按照知识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在每个模块中对主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概括。图1是“表格信息的加工”内容的部分概念图。

在课堂教学中,概念图能为教学导航,也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护航。在概念图中可以预留空白,让学生自主预习并进行填充;课堂学习后鼓励学生绘制出本节课的知识概念图,完成学习的反思和知识的内化;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意义的构建,把自己或小组合作的成果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及时记录下头脑风暴,捕捉学习过程的一个个闪光的灵感。

概念图优化了知识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带领他们有目的地进入学习,帮助他们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提升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概念图,指导学生能学的内容自己学,想学的内容互相学或跟教师学,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画出来,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微视频,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微视频是一种特别的教学资源,是通过计算机手段将文本知识进行技术处理,配合同步的讲解和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评价的一种视频资源。它短小精悍,适合现代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是学生身边的学习指导者。微视频消除了师道尊严和学生的敬畏心理,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在短时间内向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内容,并提供了可操作的交互方式,学习者可以自主地控制学习的进程,也可以反复观看,彻底理解后继续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教学微视频实现因材施教。课前教师准备大量的学习资源并进行分析处理,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微视频制作,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传到学习资源平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微视频的观看和学习,由学生自主分析学习内容;学生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难度的操作练习;参与微视频提供的测验,结合评价结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微视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

在图像信息的加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微视频资源,包括图像的类型和特点,常见图像处理软件介绍,按主题功能介绍软件的应用等。这些教学微视频不同于普通的软件教程,它融合了原理知识和操作交互。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微视频的主题灵活,比较单一,比如制作贺卡、美图加工、海报、导航图或者平面图的制作等。在微视频中设置有相关的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阶段性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实践和思考,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微视频教学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迅速找到最近发展区,利用微视频的辅助功能,完成内容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借助于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 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应以完成课堂与教学目标为己任,在此基础上有限和有效拓展[3]。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掌控、及时跟进。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总会有一些预设方案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观察,注意细节,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准确判断和适时捕捉生成教学资源的时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资源[4]。要灵活运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机房的网络环境下,许多突然发生的事情是教师无法预知的。比如机器突然掉电、网络中断、程序运行异常、学生的误操作或者一个提问,都可能成为教学资源,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这些资源的价值,加以有效的引导和利用,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面对学生突然冒出的问题,教师要勇敢地接受挑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在某些方面教师不如学生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和学生一起学习,指导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也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珍惜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资源,让信息技术学科充满人文关怀。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不能因为意外而慌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容忍学生犯错误,接受学生的学习差异,分享学生的学习创意。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实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对于错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信息习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会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优秀的作品,并主动体会和感悟,从同伴身上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别出心裁,教师要及时分享,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运用,体验技术的魅力。

3 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具体的“信息技术”认知为基点,以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进而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5]。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具体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超越工具的使用,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本质,在学习化社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国庆,杨南应,贾振洋,等.概念图的布局算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5):32-36.

[3]曾庆伟.论课堂教学从预设到生成性机制的转换[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35-37.

篇(4)

关键词:学习 自主学习 导向型自主学习 心理策略 适宜性教学方式

在自主学习开发热潮中,“导向型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倍受人们青睐,引发了大量的探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创新出了多种多样的原理学说、教学策略、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这一方面有利于对导向型自主学习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人们在理解和应用上的混乱与疑惑,急需加以清理批判和建构发展。其中人们对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主题最为关心,普遍存在的疑问有:国内外关于导向型自主学习概念研究的基本状况如何?已经产生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主张和理论?目前有哪些重要课题需要深化研究以推进和提升人们对导向型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发展?本文依据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简要梳理,并试图应用整体主义方法论,对当下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主要课题进行澄清,以就教于大家。

导向型自主学习理论,最早孕育于西方成人教育领域。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升级加快的同时,新兴行业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成人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应变和适应能力;为了就业、生存和享用,成人学习者也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以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时代需求。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顺应教育终身化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倡导在函授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实行导向型自主学习。据有人考察,最初是塔福(Tough, A.)于1966年提出了“导向型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概念。[1]塔福把“导向型自主学习”描述为“一个成人在自己决定获取若干既定的知识或技能之后的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该成人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使用有效学习策略及维持学习动机,同时他或她也必须明确知晓自己要负责完成的每一部分学习任务是整个学习过程所不可或缺的环节。[2]显然,塔福所指限定于函授教育中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及其条件,突出的要素是“明确的知识或技能”“成熟学习者”以及“自我负责”,将“导向型自主学习”看成为纯粹的“自学”。这也就从发生学上规定了“导向型自主学习”概念的核心内涵,主要有“选定的知识或技能”“学习能力”“学习责任感”“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等。由此看出,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和结果,既包括知识或技能又包括独立的学习意识或行动能力。

而在大中小学幼儿园里,“当今课堂的许多学习活动都把焦点集中在学生习得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上。多数课所要求的结果都停留在较低的认知水平上,即识记、理解和应用。”“许多学生不能脱离老师而独立思考,无法超越课本和作业薄里的内容。”[3]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没有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形成清晰意识,没有教会他们批判性思考,也没有教会他们从所呈现的内容中获得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也就没有使他们形成高级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针对这样的问题,立意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的“导向型自主学习”被很快引进到中小学教育和教学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里,“导向型自主学习是一种教与学方式,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习得高级思维能力。导向型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帮助学生进行推理、解决问题并对教育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4]

长期来,英美学者分别在成人教育和中小学教育领域,对导向型自主学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挖掘和阐释出了它具有的丰富内涵,给它下过许多定义并进行过多方面和多层面的阐释。学习、领会并分析这些定义和解释,可以概括地看出,学者们以学习者个体身心发展走向成熟为前提,在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上,形成了“过程论”“个体发展论”和“多维度论”等有代表性的观点。

许多人认为,所谓导向型自主学习,实质上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一种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所形成和展现的特殊心理过程。学者们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有的是直接立足于学习过程,将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内涵规定为“学习者自我组织的学习过程”。塔福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操作性定义,即以学习计划来衡量导向型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计划定义为“一系列相关的活动,时间总数至少七个小时,每次的活动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动机系为得到或保留某些相当明确的知识或产生某些持久性的行为改变。”[5]集导向型自主学习研究之大成者诺尔斯(Knowles,M.),深入到教育与教学活动情景中进行考察,对导向型自主学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看,‘导向型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由个体自己在别人帮助下或独自发动完成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我诊断各自的学习需求、拟定各自的学习目标、确定各自学习的人力物质资源、选择并实施各自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评价各自学习成果。”[6]而另外一些人则将立足点置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内在心理过程上,将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内涵挖掘到学习心理的层面。朗恩(Long,H.B.)深入分析了学习过程中克服自我导向阻力的资源,揭示了最重要的资源是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所支撑的主观努力和心理能量,于是他得出的结论为,导向型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的过程,其直接目标是为了获得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并发展和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7]朗恩强调,自主学习通常与目标确立、资源选择和时间管理相联系,要求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客观地反应、评价和评估信息。总之,在过程论看来,导向型自主学的核心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主要责任,教师在不同的情形下可扮演不同的促进者角色。[8]

强调学习与心理过程,引发了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技术的片面追求!于是那些具有人本主义取向的学者们提出强烈的批评,指出了“过程论”的行为主义缺陷和工具主义特征,批判它们忽视了学习者的人格特质,进而将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实质阐释为“个体发展”,形成了个体发展观。这种观点,从学习者的内在特征与个体发展角度对导向型自主学习进行界定,强调学习者的责任感,自我激发动机等。加格利尔米诺(Gugliemino,L.M.)率先指出了学习者特定的心理、技巧和能力准备的重要性,有力地论证道:“导向型自主学习者,是指个人能够自己引发学习并能独立而持续地进行下去,他具有自我训练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信心,能够应用基本的学习技巧,可以安排适当的学习步骤,有能力开发制订适宜的学习计划并利用时间加以实行。”[9]本兰德(Penland,P.R.)则将个体学习性向与课程结合起来,认为导向型自主学习乃个体学习者确定自己喜欢的课程,并有能力自我决定学习的步调、风格、弹性与结构。[10]布卢科菲尔德(Brookfield,S.)则揭示了导向型自主学习的“能力”特性,将导向型自主学习定义为“个体规划与进行学习活动的能力,它包括制定实际可达成的目标、确定与选择适当的资源,设计学习策略及计划评价程序等”。[11]个体发展观关注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及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中如创造性、自我概念、自我意识和心智发展等,都与导向型自主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在“过程论”和“个体发展观”的争论和探索中,呈现出了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印象,分别导致了也许是深入的但肯定是孤立、局部而比较片面的认识。针对这样的问题,坎迪(Candy,P.C.)敏锐指出:“总的来看,很清楚‘自主导向’实际上是一个多涵义的概念。不过,作者们如此多样化地使用任何术语,都肯定会掩盖着概念混乱。”[12]所以人们开始努力从多种维度揭示和把握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概念,形成了多维度观。已有文献显示,多维度观目前已经出现有代表性的“外在—内在”视角和“过程—结果”视角。“外在—内在”视角看到,导向型自主学习包括了作为教学过程的外在特征以及作为学习者主动承担学习历程的内在特征。布拉克特和黑米斯特(Brockett,R.G %26amp; Hiemstra, R.)在深入观察和分析了上述“过程论”与“个体发展观”两方面的研究后,提出导向型自主学习涉及“过程”和“个体发展”两个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维度。从过程要素来看,导向型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对学习计划的制定、实施及评价承担主要责任的学习过程,教学机构及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而从个体发展的维度看,导向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愿意选择或承担学习的责任。[13]坎迪深入分析认为,“个体发展”是“目的”,按照一定“目的”组织学习后产生一定“结果(product)”,因此,作为学习结果的自主导向应与作为学习过程的自主导向区分开来。作为学习结果的自主导向,具体涉及人们的心理和智慧特征;而作为学习过程的自主导向则要求区分正式教学情境里的学习和自然或日常背景里的学习。他经过深入研究和阐释后总结道:“术语‘自主导向’实际上包含过程维度和结果维度,涉及四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现象:‘自主导向’作为个人属性(个人自律);‘自主导向’作为人们完成自我教育的意愿和能力(自我管理);‘自主导向’作为正式情境里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学生主导);以及‘自主导向’作为社会自然情境里个体的、非制度性的学习机会追求(自修或自学)。”[14]

随着研究的深入,导向型自主学习常常和一些意义相近的概念混淆在一起,比如调节式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和自律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等,需要加以清理和区分。调节式自主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应该有计划或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他们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定时而有效,能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15]而自律学习是培养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包括确立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16]这是一种在学习上超越、批判、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是在学习活动的计划监管和评估过程中习得的,其中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时,是他们迈向自律学习的第一步,并且在不断努力去理解他们自己学的是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以及需要学到什么样的成功程度才能发展自己。[17]

从上述界定和分析来看,自律学习要求学习者“自我负责和形成自学能力”,[18]着重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能力培养和发展问题。调节式自主学习,主要关注学生自控能力与自我反思活动。它特别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动机、方法、时间、行为、环境和社会性等六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而导向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到从分析自我需求,到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寻找资源、评估结果等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自身在教学情境中投入和选择程度。它涉及三个进程:榜样示范,指导学生趋向榜样的行为,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习者能够独立学习或在小组中合作学习。[19]因此,与调节式自主学习突出成熟个体的自学能力以及自律学习突出自我监控能力相比,导向型自主学习包涵着一个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动态能力结构体系,关涉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并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更适合学校正式教育的氛围和课堂正规教学活动的进程。

我国有着悠久的自学实践与研究历史。在传统社会里,正规学校教育为统治集团的少数人所垄断,对于广大人民来说,自学成为他们完成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积淀,自学便成为了我国当代教育的基本传统之一。人们在继承和弘扬“自学”传统过程中,融会了兴起于西方而席卷全球的“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开辟并逐步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研究领域。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倡并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20]大力推广“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引发了中小学教育与课程改革中的“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导向型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导向型自主学习,又被称为“自我导向学习”,很多人则将其直接归入“自主学习”中。进入中国期刊网,在“篇名”里用“自主学习”进行“精确”搜索,至今已经有两千三百多篇论文;用“自我导向学习”进行“精确”搜索,至今也已经有32篇论文;而在“主题”里用“自主学习”进行“精确”搜索,至今已经有一万多篇论文;用“自我导向学习”进行“精确”搜索,至今也已经有189篇论文。虽然国内的“导向型自主学习”研究起步不久,但是对它的概念和阐释已经比较丰富而多样,已经形成了“学习方法说”“学习过程说”“学习活动说”和“广义自学说”等不同的观点。

在我国长期的自学理论和实践中,人们一直通过各种途径探寻和建构有效的自学方法。所以,导向型自主学习甫一引进,许多人都将其视为一种现代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了“学习方法说”。比较有代表性的阐释为,导向型自主学习“是人们常用的学习知识的一种自我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不论有没有他人协助,都能以个人为中心,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建立一个学习目标,应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或寻找各种学习资源,选择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自己学习目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21]这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自动自发自我负责”,前提是学习者具有“自我训练的能力”。所以简单地说,导向型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动自发自我负责的学习,[22]其基本特征为“个体具有自我训练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信心,能够运用基本的学习技巧,自行制定、完成学习的计划,安排适当的学习步骤,能够自己引发学习,并能相对独立持久地进行下去。”[23]

随着不断发展,“学习”价值开始彰显,引领人们开始将导向型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加以开发,开始将其看成为特殊的“学习过程”。这样一来,导向型自主学习,就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了,而是“成人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主动评判自己的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选择人文的和物质的学习资源并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其要旨是帮助成人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运用。[24]因而,导向型自主学习,“是由成人自己控制的内在过程,它关联到成人的整个身心,包括智力、情感、生理等方面”,[25]“是成人在其独立性、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自觉确立学习目标,拟定学习计划、寻找学习资源、从事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是学习者内因与外因的统一。”[26]有人突出“学习策略”的选择应用,将导向型自主学习定义为“成人自己感受学习需要,而主动设计学习经验,制定一种学习的计划,包括确立目标、寻找人力、物力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然后依计划进行,并评鉴学习结果的一种过程。”[27]

定向于成人教育领域的“学习过程说”,在中小学教育蓬勃开展导向型自主学习的背景里,显得过分突出和强调学习的外在特征和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差异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忽视了成人学习与儿童青少年学习的内在区别。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和澄清整个教育领域里的导向型自主学习的一般特征和内在特性,揭示和规定了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活动属性,形成了“学习活动说”。学习活动说努力将作为教学过程的外在特征与作为成人主动承担学习责任的内在特征融合起来,将自主的学习与借助外来的支持结合起来,将学习的责任与学习的过程融为一体,因而,导向型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负责的、有目的、有计划并系统实践的学习活动,是成人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和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活动,是促进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28]

有人看到了导向型学习与传统自学具有同一的“学习者自主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前者独有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特征,从而将“导向型自主学习”解释为现代社会背景里的一种“广义的自学”。在“广义自学说”看来,导向型自主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系统实践的学习活动,是成人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价值观,促进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自学活动。”[29]导向性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广义的自学,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强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行建立学习目标、负责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的结果。

人们在探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将导向型自主学习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自学”和“自主学习”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与区别。在我国,自学具有深厚的教育传统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异常丰富的概念,获得了比较确定的内涵。通常而言,自学指的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的自我学习,并不断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和培养能力的活动。”[30]自学是一种个体独立的学习方式,其本质特性是学习者独立自主,不包含专职人员的专门指导。而导向型自主学习则强调学习者学会学习、互教互学、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等四种基本能力,可以是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学习,也可以是专职教师指导下与同学在一起的学习。拥有正确选择学习机会、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的能力,是导向型自主学习成功的关键。此外,在学习化社会中,仅靠个人的力量去应付万千世界,显然力不从心。因此每一个人必须具有终身学习和接受各种教育的能力,学会善用周围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中得以自由生存。正如终身教育的倡导者斯凯哥(Skager R.,1975)所说:“实践终身教育的原则,关键因素是人们实施导向性自主学习。”[31]总之,自学与导向性自主学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个体学习的独立程度,自学是学习者个体完全独立的行为,而导向性自主学习则既可以是学习者个体独立的行为,也可以是有指导者介入的学习者与他人互动的行为。两者的联系异常紧密,自学是导向性自主学习的基础和主要策略,导向性自主学习是自学在当代条件下创新性发展的结果,内在地包含着自学的要素和基本途径。

许多人习惯用“自主学习”来代替“导向型自主学习”,其实它们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仍然是相互区别的。从字面上理解,“自主”是自己作主,不受别人的支配。[32]“学习”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种族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33]“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34]“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现代教育和课程的“学习为本”价值观念。“自主学习”术语和概念,的确涵括了导向型自主学习。不过,“导向型自主学习”既强调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和选择,也强调外力的作用、指导者的介入以及对周围学习资源的充分开发和使用。当然,人们对自主学习以及导向型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基本上还处于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起步阶段,还打着成人教育领域的烙印,突出学习者的独立自主,倾向于学习者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35]

目前国内外对导向型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和阐释,既丰富多彩又歧义纷呈。这是当代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歧义源自人们分立于异质性的中外教育文化传统和分别从不同方面或不同层面的“孤立”探讨,需要我们超越到文化哲学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怀抱文化同一性的洞见,深入探索、触摸和感悟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努力尝试去揭示和阐释它所饱含着的人的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本性得到全面关照和实现的深厚蕴涵。

导向型自主学习,译自国外教育研究文献,原文为self-directed learning,有时也称为self-directed study,[36]是一类特殊的自主学习。其实,国外自主学习的方式和类型比较多,常见的就有self-managed learning、autonomous learning、self- education、self-instruction、self-regulated learning以及self-learning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具体化和情景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不仅在成人教育领域,而且在普通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多的自主学习方式不断兴起。深入分析和认识众多的自主学习方式,它们共同具有的组成成分为“自我导向”“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等。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组成成分明显不同,有些侧重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导向”,有些强调“学生自我调节”,有些突出“学生自我约束”,而另外一些却格外重视“学生自我管理”等。所以,多种多样而纷繁复杂的自主学习方式,实际上分为不同类型,目前大致可以区分出“导向型自主学习”“调节型自主学习”“自律型自主学习”以及“管理型自主学习”等。

为着扩展开发前景和推进研究创新,为了能更准确地表达该英语术语的原意并促使其能有机地融合到我国的教育话语体系之中,我们主张将self- directed learning翻译和定位为“导向型自主学习”,并建议不再笼统而简单地将其翻译为“自主学习”。目前人们在翻译和使用“自主学习”一词时,把所有与之相关的含有“self”的学习都涵括其中。但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概念的外延越广,就越反映事物本质中普遍和一般的共性,其内涵便越少,从而不能反映出具体事物在具体情境中所具备的特有属性。[37]显然,笼统地使用“自主学习”术语和概念,不能反映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多种多样具体的“自主学习”方式的特性和有效性。在学校教育和课程实施中,形形的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形式,不加区别地都涵括于自主学习的概念下,使得当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开发出现模糊而混乱的情况,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和迷茫。针对这种局面,需要我们自觉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区分出“导向型自主学习”,有利于学习方式研究的具体化和不断深化,可以尽快消解成人学习领域与儿童学习领域的差异与矛盾,并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减负、学生乐学,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贴于

我国的学习研究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独特的教育传统,无论何种外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论,都必须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具有生命力并得到发展。因而,深入开展导向型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可以促进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概念澄清与界定、基础清理与建构、原理分析与成熟以及策略探寻与提炼,在实践上可以促进大量可以替换应用的导向型自主学习方式(a number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的探索与开发,创新和应用多样化的有效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和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学习生活(successful life of learning)。

由于导向型自主学习源自于国外的成人教育领域,目前国内对它的理解和解释受到严重制约,需要因地制宜加以拓展。这种拓展要求人们开阔眼界,进行中西文化背景及青少年学习心理的关照。“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因而是形成民族性格的东西。”[38]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文化。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人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与人本身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39]而人的学习作为人的特殊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也深受文化的影响,深深地打着文化传统的烙印。在西方,人们受基督教意识形态和古希腊哲学的影响而崇尚这样的观点:人是生而自由但又彼此限制的独立个体,个体的尊严取决于他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天然权利是否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在他们看来,个体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自主地追求个人的价值目标。由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本体论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立以及人在本质上的非社会性,所以个人主义特征在西方文化世界中十分明显。表现在学习上,西方文化更强调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拟定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而对于以协同合作方式建立起来的学习合作关系,仅被视为一种可利用的外在资源。因此,导向型自主学习尽管提倡学习者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资源,提倡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但是它更强调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自主和自我依靠。在我国,人们受儒家哲学的熏陶而信奉这样的观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赖于父子、君臣、夫妻、老少和朋友关系的和谐。从小处着眼,儒家哲学强调家庭利益、孝顺以及非个人权利;从大处着眼,儒家强调国家利益、忠诚以及个人责任履行。其实,儒家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以家国利益和个人责任为导向的关系哲学,因而我国文化传统强调家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权利和义务都与家国息息相关。表现在学习上,我国文化更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由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学生拟定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并给予适当的学习评价;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更倾向于求大同而忽略个体知识能力间的差异。表现在教学中:一是当前的学科课程壁垒尚难以打破,难以实现基于实际问题的导向型自主学习;二是学校所学的都是为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作准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需要与知识技能的结合点,掌握学习策略,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40]就学校教学而言,个体的外部活动主要是知识学习,接受教师的“教”,主体内部原有图式主要是个体具有的适当知识准备和主动加工知识的倾向。学校里学习的儿童青少年,正是在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这两方面的内外协调与整合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学会学习的。儿童青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高峰。因为生理的迅速发展,出现独立性的需要,但这种需要与此时儿童青少年较低的心理成熟水平和社会地位水平产生矛盾,构成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呈现了儿童青少年期间过渡性、矛盾性与动荡性等特征。也正是这些特性,使儿童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强,情感波动性很大;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表现在行为控制上,就是经常冲动,行为易越轨,行为的坚持性不强,承受能力较低,而受暗示性强。[41]尽管儿童青少年已经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但由于此时其心理成熟程度还不高,经验不足,常会导致过失或错误,因此仍需要教师的引导,逐步走向学习的成熟。

文化传统与人的身心发展阶段及特性客观地要求并规定着,导向型自主学习,必然是与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的身心发展成熟水平和状态相适应的学习,必然是与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与背景相适应的学习,必然是一种具有长期、动态、逐步发展过程的学习,也必然是人们在已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才艺或人格发展的过程。因而在广义上,“导向型自主学习,就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里使用任何方法凭借他或她自身努力所选择而实现的知识、技能、才艺或人格发展上的任何增长活动。”[42]导向型自主学习,是与导向型师主学习(teacher-directed learning)相对应的。当然,两者都很重要。导向型师主学习,是呈现新的知识和实践的适用方式;而导向型自主学习,则能使学生适应新方式以明确学习任务,将技能发展与品格发展相结合,进而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当然这种活动是在教师间接或直接帮助下开展和完成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导向型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个体基于自己身心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借助同伴与教师的帮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学校的教育要求,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提出目标和任务,进行有意识地计划、调节、监控与评价的学习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或她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和方法实现一定的知识获得、技能形成和人格健康发展,并孕育或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里给出的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定义,使用的是整体主义视角,强调学生在自己身心发展与变化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寻找到自身需要与学习对象之间的结合点,进行导向型自主学习。第一,导向型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发动并完成的专门活动过程,以他或她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规律为依据,实质上是知识获得、技能形成与人格发展的活动过程。第二,在教育情景里,导向型自主学习发生在同伴与教师构成的社会共同体里,必然具有同时也需要借助同伴与教师的帮助,是同伴及教师帮助与自我指导相结合的活动过程。第三,导向型自主学习,学生有明确而努力着去达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因此是一个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估的活动过程。第四,导向型自主学习是个体能力的象征,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预定的目标,就表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得了发展和进步,学生逐步完成着由依赖型学习到自我独立学习的转换过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导向型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些持续的研究领域和范畴,并且还在不断孕育出新兴的发展方向。概括起来,主要有“导向性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原理”“导向性自主学习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及“导向型自主学习方式开发与创新”等。

关于导向性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侧重于心理学层面,需要向其他学科与领域扩展。在心理学基础的开发方面,吉本斯(Gibbons,M.)关注教师们日常面对的“怎样教学生学课程”问题,几乎将当代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都融入其中,包括“学习风格”“多元智力”“个性心理学”“元认知”“神经学研究”“发展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社会理论”“生命活动论”“动机理论”以及“成功智力”等。[43]我们还需要努力开发西方流行的“社会学习理论”“情感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道德发展阶段论”和“社会性发展阶段论”等,以及我国“人生智慧论”等,使它们共同成为导向性自主学习的坚实心理学基础。同时广泛开展学习哲学、学习社会学、学习政治学以及学习生态学等研究,有效拓展和加厚理论基础,有力地推进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发展。

关于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原理,国外的广泛研究已经获得了丰富成果,我们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批判、开发、研究与建构。几十年来,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要素(essential elements)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控学习经验”“促进技能发展”“学生学会挑战自己达致自身的最好表现”“学生自我管理”以及“自我动机和自我评估”等。[44]另外,人们还开拓出了“导向型自主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导向型自主学习的理论假设”“导向自主学习的基本结构”“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过程”“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师生关系”等研究范畴,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并分别从“全球化”视角和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加以创新,同时开辟文化生态学的路向等。

当代导向性自主学习的研究,已经具体化到了课程开发层面,人们在理论假设与实践基础上,已经开始进一步建立它的基本原则和探索它的有效技术与方法。国外已经有人清理出了导向型自主学习课程的五大原则:[45]第一,课程应当与学习生活、自然学习途径以及我们每个人学得最好的独特方法相一致;第二,课程应当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经验成熟、改造与转换;第三,课程应当与完满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联;第四,在导向型自主学习课程中,学习应当覆盖人类能力的全部范围,包括我们的感受、情感、行动以及智力;第五,导向型自主学习活动,应当在适合其展开的环境里进行。怎样有效地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导向型自主学习?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教育以及成人教育领域,都共同面对的棘手问题。这需要我们教育研究者以及广大教师,深入开展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开发出各种类型具有不同适应性的导向性自主学习课程,探寻和建立它们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宜性,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养成。

关于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是人们探讨的持续热点课题,正在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与变化而不断革新与发展。比较早的导向型自主学习有效方法的探索,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与教师。[46]就学生方面来说,有效方法有三:设置温暖的氛围,诊断学习需要和设计学习计划;就教师方面来说,有效方法有四:设置温暖的氛围,明确新角色,培养导向型自主学习者以及发挥帮助者作用。新近的研究突出了有效教学策略,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上,揭示了导向性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实质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心理策略”。[47]这样的心理策略,学生可以用来获得课文的意义和理解,可以进行广泛开发和应用,概括起来人们常用的主要有:元认知策略,教师调节策略,功能性错误策略,交互性教授策略,社会对话与课堂讨论策略,发挥内部言语作用策略,导向性自主学习的典型对话策略,其他认知策略以及项目为本策略等。这些并没有穷尽心理策略,因而我们仍然有开发和创新心理策略的广阔空间。我们还必须看到,学习能力不仅是一种心理能力,而且是一种社会能力,也是一种政治能力,还是一种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所以,导向型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不仅要继续发展心理策略,更要进一步发展社会性策略、政治性策略以及生态学策略,进而开发和创新整体主义的综合性策略。

在各种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蓬勃发展的背景里,关于“导向型自主学习方式开发与创新”的课题开始凸现出来。一方面,我们需要在与其他学习方式和其他类型的自主学习的分析与比较中,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导向型自主学习的特性、特征,既不遮蔽也不夸大,确保其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得以发挥而且不越界。另一方面,吸收其他学习方式的适宜性成分、要素、策略、途径和方法技巧,分别在不同的教育层次和不同的课程领域,开发和创新多种多样的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具体方式,促进从“导向型师主学习”向“导向型自主学习”的范式转换。然而,教师们一直工作在“导向型师主学习”传统之中,所以这种转换一直非常艰难。为此,人们正在筛选和创新出适宜性操作性强的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多种多样具体方式供教师们选用(a number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choose from),其中四个方向特别突出:“教学生独立地思维,教学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教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习以及教学生指导好自己的学习。这每一种可替换使用的方式,可以被当成朝导向型自主学习转换的一个阶段,这样的转换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两者在教学中逐步把握住他们各种的新角色。”[48]

注释:

[1] Hiemstra,R.. Self-directed learning.In Husen,T. %26amp; Postlethwaite,T.N.(Eds.).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nd ed)[Z].Oxford: Pergamon Press,1994.2.

[2] Tough,A. M.. The Association Obtained by Adult Self-Teachers[J].Adult Education(USA), 1966 (17):33-37.

[3] Borich, G. 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N.J.: Pearson, 2004:240-241.

[4] Borich, G. 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N.J.: Pearson, 2004:241.

[5] Tough,A. M.. The adult`s learning projects: A fresh approach to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dult learning(2nd ed.)[M].Toronto: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79.7

[6] Knowles, M.. Self-directed learning: 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M].Toronto:The Adult Education Company, 1975.18.

[7] Long,H.B..Resources related to overcoming resistance to self-direction in learning[A].In R.Hiemstra %26amp; Brockett,R.(Eds.), Overcoming resistance to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adult learning: New Direction 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No.64[C].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4.23.

[8] 王兴辉,张际平.试论学习型社会中的自我导向学习及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4).58-62.

[9] Guglielmino, L. M..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Doctor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Georgia,1977)[D].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77,26:6467A.

[10] Penland,P.R.. Self-directed learning[J],Adult Education,1979(29):170-179.

[11] Brookfield,S.. Self-directed learning:A 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A]. In Brookfield,S.(eds) Self-directed learn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C].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85.19.

[12] Candy, P.C.. 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1.7.

[13] Brockett, R.G, %26amp;Hiemstra, R.. Self-derection in adult learning:Perspective 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New York:Routledge,1991.61-63.

[14] Candy, P.C.. 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1.22-23.

[15] Zimmerman, B.J. %26amp; Risemberg,R.. Self-regulated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A].In Phye G.(ed.).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C].Academic Press,1997. 105.

[16] Holec,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Reprint; first published 1979,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1981.19.

[17] Little,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75.

[18] 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22.

[19] George S.Morrison, G. S.. Teaching in America(3rd.ed)[M].Boston: Allon and Bacon, 2002.414-415.

[20]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北京:国家教育部,2001-06-07.

[21] 阎春美,赵乐义,张乐,郭建平.“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在内蒙古包头地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1(3):148-151.

[22] 郑惠美,陈良娟.浅谈自我导向学习[J].江苏卫生保健.1999(2):77-79.

[23] 林丰勋,杨丽娟.成人教育中学生的接受-构建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1997(8):28.

[24] 范国睿,王雪雁.现代成人教育与培训:薪理念与新模式[J].长白学刊.2000(5):87-91.

[25] 冯燕俊,买买提?牙生.自导学习的影响因素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1999(3):8-11.

[26] 辛山秀.在成人教育中倡导“SDL”法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5):56-58.

[27] 张在仪.自我导向学习简论[J].中国成人教育.1997(6):19-20.

[28] 李广平,于杨,宫勋.自我导向性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6):42-46.

[29] 李征.自我导向学习――未来成人学习的主导形式[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24-26.

[30] 唐坚.自学学――自学的规律与艺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0.

[31] 郭宝仙.提高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促进成人终身学习[J].成人教育.2005(6):11-12.

[3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336.

[33]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6.

[34] 丁桂凤.员工自主学习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37.

[35]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36] Marsh,C.J..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Vol. 2). London: The Falmer.1997.66.

[37] 金岳霖.形式逻辑[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1979,22-26.

[38]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3.

[39] 王恩界,乐国安.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差异――来自于文化心理学视角的分析[J].道德与文明.2006(2):52

[40]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6.

[41] 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79-80.

[42] Gibbons, M.. Self-directed learning handbook: challenging adolescent students excel[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2.2.

[43] Gibbons, M.. Self-directed learning handbook: challenging adolescent students excel[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2.6-9.

[44] Gibbons, M.. Self-directed learning handbook: challenging adolescent students excel[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2.11-12.

[45] Gibbons, M.. Self-directed learning handbook: challenging adolescent students excel[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2.9-10.

[46] See Knowles M.. Self-directed learning: 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M].Toronto:The Adult Education Company,1975.9-58.

篇(5)

1.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1国外对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

对于自主学习的概念、策略和能力培养,国外学者纷纷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他们的研究对于自主学习方法的推广和广泛运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早提出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的是Henri Holec,他在1981年出版的《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阐述了自主学习的概念,把“自主”(autonomy)定义为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才达到高峰,很多著名学者都纷纷出版专著或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学习者自主的理论背景,给出定义,并对与学习自主有关的各方面因素及如何在实践中促进学习者自主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其中:Wenden(1985)坚信“学习策略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Holec(1981)认为自主指“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Holec(1985)强调,自主学习本身是一个概念上的工具(conceptual tool),即设计和管理自己学习计划的能力。他把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分成“无声的自主学习”(silent autonomy)和“有声自主学习”(loud autonomy);Heloc(1988)指出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是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Brown(1987)认为态度是“学习者对自己、对他人及对自己所处文化(或目标语文化)的看法的一部分”,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态度则会减弱学习动机;Dickinson(1987)则认为“学习的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负责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Lynch(1988)认为“广泛地听取(小组的)意见总比只依靠(教师)一个人的观点来得客观;Little(1990)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并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Dickinson(1992)将“自主”定义为“学习者对所有学习上的决定和这些决定的完成完全责任的情形”;Nunan(1995)认为这种能力至关重要,“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者”;Littlewood(1996)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独立作出并实施影响他行动的选择的能力和意愿”;Pemberton(1996)强调“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Wenden(1998)写道:“在语言学习中有两种态度至关重要,第一种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持的态度,第二种是他们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能力所持的态度”;Benson(2001)将自主学习界定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控制的能力”;Gardner&Miller(2005)说“在一定环境中,只有当学习者作为组织活动中的一分子融入自主学习时,自我评价需要才会产生”。

1.2国内对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

由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起源于国外,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较晚且只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才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国内由于此研究起步较晚,因此专门论述外语自主学习的专著很少,其中张奇(1999)强调“学生的学习应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因为这种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徐锦芬(2007)的《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系统地研究在我国外语教学环境下大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有关自主学习的文章也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为:郑敏(2000)的“自主性学习的缘起和发展”,建议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庞维国(2000)分析“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肖川(2001)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华维芬(2002)在“‘学习者自主’探析”中思考中国语境中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魏玉燕(2002)“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文章重申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是外语教学界的长期目标。何莲珍(2003)“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束定芳(2004)把“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成分归纳为三种:态度,、能力和环境,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庞维国(2004)主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定义自主学习”;靳玉乐(2005)认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是指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对自身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不断地进行积极、自觉地计划、观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朱玉梅(2007)“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再次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是培养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等。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英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而且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研究者们进行的研究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为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提供了参考,且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自主学习这一重要课题将会受到国内学者更多的重视。

2.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的迫切性

2.1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的现状

由于不同的国情、校情和教学对象,国内外许多对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描述因他们研究的针对性所限,主要研究对象为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和大学英语(非高职)方面,而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有效解决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则少之又少,且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文献也大多停留在理论介绍层面及开发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等方面或从某一个特定的层面或角度对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因此并不能全面反映高职学生。

2.2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由教育体系的边缘向中心转变,职业教育“技术”+“外语”的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决定我们必须进行高职英语改革,着重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与市场接轨和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2.2.1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已经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知识爆炸”,还是信息的不断更新,都对现代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仅凭在学校教育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2.2.2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

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和首要的目标要求。然而在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整堂课主要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因而无法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由于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小学教育模式的束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缺乏主动性,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使得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和学生英语学习的中心。

2.2.3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现代英语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倾向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增强他们的全面素质,教育部在下发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系列策略培训,从而使学生管理自己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

2.2.4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体现学习者个体差异、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强调“教”,而忽视“学”,片面地强调教师的输入,强调唯一性和标准化,忽视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主体之间的差异性的存在。先天性的差异教育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弥补这个差异,使学习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3.结语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有充分的学习欲望和足够的学习能力,不断地自我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社会。教师应通过学校教育增强高职生学习动机,培养高职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高职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把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知识和策略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体验自主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语言运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促进高职大学英语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Harlow,England:Longman,2001.

[2]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J:Prentice Hall Regents,1987.

[3]Dickinson,L.Learner Autonomy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M].Dubin:Authentic,1992.

[4]Gardner,D.&L.Mill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Applied Linguistics in Action Serie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Holec H.On autonomy:some elementary concepts[A].In Riley P(ed.).Discourse and Learning[C].London:Longman Group,1985:173-190.

[6]戴炜栋.外语教学中的“费时低效”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1-32.

[7]范烨.浅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训练[J].外语界,1999,(03):32-38.

[8]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7):287-289.

篇(6)

关键词: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营造课堂氛围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趋势。今后化学教学将更注重于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广泛的化学能力,它不仅包括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和方法,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准确有效地进行计算,注重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它还要求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合作。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呢?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课堂灌输,忽视启发学生思维,只要老师语言表达能力强,讲得流利、清楚、精彩就行,或有些老师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所以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 “满堂问”就是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热闹,但根本无法激活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如果教师在高三复习时照本宣科,与上新课时的板书相似,学生只是温故而不知新,更无法举一反三。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的问题,这种高质量的的问题决不是前面提到的“满堂问”的浅层次的问题,衡量问题质量高低的标准应包括难易程度、思维容量大小、思维强度、刺激强度等。如在高三复习电化学知识时,一位教师采取先复习基本概念,然后做题巩固练习的方法,提出问题什么是原电池,组成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电解?什么是电镀?比较原电池、电解、电镀原理有何不同?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打开两本教材将原电池和电解池电镀等的概念一字不漏地背出来或读出来,在遇到第四个问题时,可能不会回答,可能会将要将概念重新背一遍,这只是在简单地重复概念,当然不会再动脑筋去深入理解这些概念。而另一位教师则是让学生上台板演画出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装置简图,并标出电极名称,电流方向,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等,这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应用。在教程中加深了理解,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当然肯定会暴露出一些错误,本节课就变成了订正装置图的错误为重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管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不是单向传递,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情感投入,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化学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密切,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上和求知欲上,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还需要民主的课堂氛围。如在上面提到的情境,如果没有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上台板演就会显得紧张,生怕做错,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是在讨论和订正问题时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表面上看很快就完成,但学生并没有落实学习内容。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若不注意保护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提出教师备课范围以外的问题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弄,以“不是本节讨论的内容”来搪塞,这不仅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形成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氛围,这也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理智地坚持己见,尊重客观事实,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学生的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师在给予适当的引导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

三、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重在知识的应用

篇(7)

[关键词] 自主学习;新性;实践性

中学生在步入八年级时才开始学习物理学科的知识,尽管这样,可他们在学习上占有着两个明显的优势:其一,他们正值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精力充沛,爱好多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其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接触到物理学内容,在不自觉或自觉中处理物理问题,有了一些本领。当然有利也有弊。弊处一,我们现在正处在科学迅猛发展的年代,使本来富含学问的物理学的内容更广更深,仪器操作更难更繁,一句话,学习物理更复杂化;弊处二,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知识和能力、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差异性影响了物理学科的教学。这两点原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我认为,要追求学生的学习效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一、自主学习具有行为的创新性

自主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求知道路。学生或结合成组,或“各自为阵”,他们的学习可在课内,可在课外;可在校内,可在校外;可在图书室,可在实验室,可在电脑房;学生共研共讨,师生零距离接触,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例如: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一部分学生不能接受流速增大气体压强反而减小这一知识。发动学生动手做实验,用嘴向两张纸片中间吹气,看到的现象是纸片向中间靠拢这说明两纸片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变小,同样沿着单张纸片上方吹气时纸片会向上飘起。教师再用一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取一个漏斗和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在漏斗下,从漏斗的颈部向下吹气,乒乓球向上被吸住了,这是因为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小于大气压的原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就使得那部分不理解这一知识点的学生真正弄懂了。

二、自主学习具有发展的可行性

学生要把学习的需求调动起来,根本还在于激发自身的内因,自主学习就能在看似没压力中感受压力。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这种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空间,他们会在这种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得深透,学得扎实,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例如:在学完初二的物理课程后,为了复习前面的知识,给学生出了一道探究题,题目是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如使用家里喝完“可口可乐”饮料后的铝质易拉罐,请你设计几个小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同学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首先抢着发言的是平时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将易拉罐放在水面上将它漂浮,说明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接着同学们提出了可以完成下面三个实验,(1)证明固体可以传声的“土电话”(2)做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3)验证流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的实验。这样无形中也缩小了他们间的学习差距。

三、自主学习具有科学的实践性

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人性化教学的过程,和谐型教学的过程。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思想活跃,积极上进是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这个群体也有着可塑性的弱点,自主学习中他们就会自觉地比学赶超,锲而不舍追求理想效果,不满足既有成绩,奋力而前行。学生们在前进中正确看待差异,正确解决差异,虽差异永远存在,但变数也大,争先恐后情况的出现,就会以挑战者姿态挑战别人,挑战自我,争上游,上台阶。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胸中有数,了如指掌,这样就能拿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学生就会认准方向,制定目标,学习就有紧迫感,责任感,自我提高。要使学生在复习中,学得精深,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自主学习当是良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学得轻松,学得灵活。

他们会在全面疏理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掌握一些技巧。其一,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在《功和机械能》内容中识别几种能的相互转化,对功、功率、功率的单位理解,解决简单的问题,抓住功的原理及其在斜面上的应用,机械效率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其二,串联知识融会贯通。以光学为例,成功分理反射和折射,从而抓住现象――规律――应用这条“链”,学活知识;其三,综合应用,灵活应变。练习集中知识点的题型,拓宽思路,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此及彼;其四,比较鉴别,分门别类,综合知识,善于思索,区别情况,加深理解概念,以力学为例,从力的初步概念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引发出来的多组概念,体会概念的相关性,再如,物质的密度有四类,只凭密度值是区分不开的,理解概念的相比性;

教师和学生的整合和互动大有裨益,自主学习将会使学生“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

[3]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