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2 16:53: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渠道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一. 零售银行业务的渠道改造是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商业银行营销产品、服务客户都是通过各种客户服务渠道完成的,渠道既是零售银行市场营销的载体,也是零售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络化与电子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客户需求与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步履日渐迟缓的零售银行要获得新的飞跃与进步,零售银行业需要在网络时代浴火重生。但是,目前内地零售产品仍是以自有营业网点为主要阵地,由于营业网点人员配备的有限性、营业时间的局限性、辐射范围的局部性,零售产品的销售难以形成强大的冲击力,相较之下,国外银行依托电脑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掌上银行均能销售银行零售产品,打破了银行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极大地延伸了传统银行的服务范围和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渠道从传统单一的柜台服务渠道逐步向多样化服务渠道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渠道整合管理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服务渠道管理的文献有很多,主要的内容集中于美国的渠道管理整合实践、渠道的作用和冲突、以及国内的渠道管理。《袖珍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1999年版中唐纳德·J·鲍尔斯克斯等认为,渠道是商品或服务从提供者的手中,到消费者的手中的途径,是交换过程的一部分。渠道管理涉及到渠道的设计与选择,以及渠道战略的实现。
李桂琴、仲伟俊(2009年)认为,渠道优势是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发挥优势,有效地利用渠道资源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如何将无形网络融入有形网点,使二者协同发展,整合创新,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需求,不仅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满意度,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价值,甚至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通过加强渠道管理,实施渠道整合,加速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最为紧迫的任务。
三. 中行苏州分行零售银行业务网点渠道改造为例1
传统的银行网点由于能够提供更为方便和面对面的服务,便于处理高价值、复杂性的交易和服务需求,多数人还是偏好通过银行网点获取人性化的服务。在包括网点、ATM、网上银行和呼叫中心在内的多个渠道中,网点是深入挖掘有效客户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最有效的销售渠道之一。
中行苏州分行本来的网点效益非常有限,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05年6月1日-30日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江苏分行南京地区部分网点基线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网点时间花在非面向客户的后台工作上,据统计,网点平均每天只有11%的时间用于零售销售的相关活动,而在
此之中,也只有3-4%用于主动销售。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低价值活动上,如处理简单的电话咨询、复杂的开户流程等。另外,中行网点平均有58%的授权,属于10000元以下的低风险业务,这些授权不仅占用了网点大量时间、人力,也占用了网点客户的等候时间。相应的,当前银行网点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客户排队现象普遍。
为使网点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有序,有利于板块管理、价值创造、贡献提升。中行苏州分行按照以下方面进行网点改造:网点对外销售转型设计;网点客户服务转型设计:无差异服务转向差异化服务;网点人力资源转型设计:技能操作型为主转向服务营销型为主;网点业务流程转型设计:高消耗低效率转向低消耗高效率等;网点绩效管理转型设计:粗放化分散化转向标准化统一化;网点内部格局转型设计:柜台封闭式转向功能分区开放式;网点网络布局转型设计:粗放化投放转向精益化投放。
2006年7月,苏州中行网点转型再造工作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一是网点多产品销售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170家网点人民币储蓄新增366717万元;二是网点及ATM产能结构继续优化;三是各类渠道业务量继续放大但结构优化明显;四是网点人员队伍质量有明显提高,网点专兼职大堂经理队伍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五是网点业务流程得到初步优化改善:特别是其中的借记卡开卡流程、贷记卡还款流程、薪账户处理流程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到网点一线的欢迎,并明显提高了有关业务柜台处理效率。
四. 结论
通过中行苏州分行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渠道是零售银行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加强渠道管理,尽量的减少对于银行业务增加的限制,跳出渠道问题带来的瓶颈。多渠道集成是零售银行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一个重要且有效途径,帮助零售银行有效协调小额账户客户主要产品的交易渠道。国内零售银行要运用多渠道集成,必须建立整体的渠道协调机制,因而需要国内零售银行重新审视渠道构架乃至于营销组织。
我国的渠道整合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大物理网点整合力度,提高网点盈利能力。根据资源集成理论,对现有网点进行重新布局,对网点资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商业资源优势,实现网点效益最大化。其次,规范并加快商业银行自助渠道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加快网上银行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最后,商业银行在实现多渠道物理整合的同时,要加快后端服务平台的统一,也就是要尽快整合内部服务系统以及服务设施,包括银行业务接收和处理系统,接收来自前端不同渠道的服务请求,通过实现所有渠道的统一接入,统一信息交换,使得各渠道成为一个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有机整体。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必须借助网络并发挥网点优势,借鉴国际银行业在网络化时代的成功经验,加大渠道投入,加强渠道管理,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化的金融形势下,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Dieter Bartmann《零售银行业务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5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体之间的趋同、一体化日益成为一个总趋势和大态势。与此同时,世界格局在趋同和一体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大变革、大调整、大分工、大发展的机遇,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王军,2010)。在全球视野中整合优化产业链,已成为各国企业的普遍选择。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金融危机的频发更加凸现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地位,营运资金管理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两位学者对美国一千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调查表明,财务经理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营运资金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通过EBSCOhost数据库(Business Source Premier)的检索,标题中包含“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的文献数量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后开始回落,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后才正式引入“营运资金”概念,1993年以前关于营运资金的研究寥寥无几。1993年以后关于营运资金的研究显著增多,2007年以来则更是呈现出空前的增长。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近五年标题中包含“营运资金或营运资本”的文献数量是之前15年发表总量的两倍左右。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均呈现出巨幅增长的态势。
在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营业观念和财务理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习惯于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企业的营业活动仅指企业的供、产、销等基本经营活动,而并未将投资活动涵盖在内。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一起被称为理财活动。很显然,这种对营业活动的理解体现的是一种狭义的营业观念,相应的营运资金所关注的主要是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流动资金。对营运资金管理主体的考察也大都局限于财务经理和业务管理人员,而对营运资金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战略性影响的供应商关系、客户关系、银企关系、产权关系等则很少涉及。随着营业活动包括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观念的日益加强,财务经理在狭义的经营活动范围内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已经变得只不过是冰山之一角,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审视在拓展的营业活动基础上的营运资金管理不仅对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更对开拓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视野、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不论是管理实践对营运资金管理的日益重视,还是理论研究表现出的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空前关注,都带来了对营运资金管理基础数据的巨大需求,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与数据平台建设不仅对于营运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重大的实践应用价值,而且对业务流程再造、渠道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等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与数据平台建设是整个管理学科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建设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与数据平台建设的简要回顾
由于营运资金作为一个财务概念是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以后才正式引入的,因此我国真正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的。早期的研究基本是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方法,相关的指标也只是传统的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以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库为例,其中与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的指标只有:营运资金、营运资金比率、营运资金对总资产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周期等。
2005年以来,王竹泉等将供应链管理、渠道关系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提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是渠道控制”的理念,并以营运资金重新分类为切入点,在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同时,进一步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生产或内部经营渠道的营运资金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以清晰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全新的“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开辟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新领域。之后,连续在《会计研究》发表了“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1997-2006”、“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9”、“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0”、“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1”。每年的调查分为行业分析、地区分析、专题分析(包括外向型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民营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等专题)三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营运资金占用分析、管理绩效水平及趋势分析和营运资金融资结构分析等内容,所采用的调查指标不仅包括传统的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还包括所创立的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为推动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8月,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会计学会合作设立了“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同时被作为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合作研究基地,吸收了一批企业类、学术类领军人才参与,在推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除持续开展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外,还持续举办“营运资金管理高峰论坛”,持续编撰出版《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2008-2010》、《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2011》和《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2012》三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渠道关系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与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编号:70772024)的支持下,王竹泉带领的研究团队除每年“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外,还积极研发“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库”,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基础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库”。其中:“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基础数据库”涵盖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组成项目的详细信息及固定资产、总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现金流量等相关的财务报表基础数据;“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数据库”涵盖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和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两大类指标数据,另外还包括营运资金渠道分布的指标数据;“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数据库”涵盖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按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等指标进行排行的排行名次及其具体指标数值;“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库”涵盖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先进理念、创新方法和操作模式等的典型总结及部分营运资金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http://)”涵盖了1997年以来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全部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及相关数据,并已于2011年11月正式开通网络版,免费向社会开放、实现信息共享。该数据库填补了营运资金管理专项数据平台的空白,为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与数据平台建设的简要评述
尽管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与日新月异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实践相比,已有的研究明显落后,也没有在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体系上有系统的创新和突破。大部分研究所依据的概念和理论与20世纪70~80年代没有差异,少有将营运资金管理与渠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更少有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考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专门研究,公司财务行为的主体仍局限于财务经理,而忽视了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具有战略性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从研究内容的侧重点来看,大部分研究都聚焦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项目(特别是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管理上,并且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而对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的风险关注不足,更缺少在拓展的营业观念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层面兼顾效率和风险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的系统考察和调查分析。
在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建设方面,虽然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在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开发方面形成了优势,并已成功开发涵盖1997年以来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全部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http://)”,但是其也仅是在经营活动范围内开拓了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尚没有在拓展的营业观念基础上界定营运资金并对之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价,也没有开发与利益相关者结合的营运资金管理数据信息,这显然不利于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视角的开拓和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无法为企业利益相关者视角和拓展营业理念下的营运资金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与数据平台建设的未来展望
(一)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与数据平台建设的总体构想
为了满足营运资金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需求,未来的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和数据平台建设将以前期开发建设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基础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指标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库”为基础,拓展运用创新的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提炼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相衔接的营运资金管理基础数据指标体系,开发建设“中国上市公司供应商关系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客户关系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银企关系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股东关系数据库”,实现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的扩充建设,为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数据平台的支持。2013年8月,王竹泉教授提出的体现上述设想的“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平台扩充建设”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编号:71372111),为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和数据平台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将调查和数据平台建设拓展到非上市公司以及国际上,重点开展中国国有企业以及标准普尔1200指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和数据平台建设,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调查体系和数据平台。
(二)营运资金管理调查的未来展望
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平台扩充建设”项目(项目编号:71372111)的研究计划,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将在前期创立的“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基础上,以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继续开展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调查,调查内容仍将按行业调查、地区调查和专题调查的体系,但在每年的调查内容中除采用补充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占用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及趋势分析和营运资金财务风险分析等内容外,主要增加供应商关系、客户关系、银企关系、股东关系、资金共享、信息共享等专项调查内容,持续“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报告”、《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和“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并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调查和利益相关者关系调查的资料持续“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状况调查报告”,在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推广应用的同时,对“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
在开展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大格局下对“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适时将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从中国上市公司拓展到中国非上市公司和全球上市公司,重点开展中国国有企业暨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S&P Global 1200 Index)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按年度“中国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中国国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以及“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持续“中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调查报告”和“标准普尔全球1200指数公司财务风险状况调查报告”。
(三)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建设的未来展望
基于上述对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和调查的展望分析,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将重点从两方面进行扩充建设:一是对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内容的拓展。扩充后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除包含上述四个数据库外,还将扩充建设“中国上市公司供应商关系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客户关系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银企关系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股东关系数据库”四个特色数据库,并完成这些新增数据库1997年以来的数据追溯采集,从而为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二是适时将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建设从中国上市公司拓展到中国非上市公司和全球上市公司,并扩充建设“全球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库”,为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更坚实的数据平台支持。
作者单位:
“我们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期望,要远远高于市场平均增幅。” 日立数据系统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柯愈强日前对媒体说,“因此,我们在中国还在招募人员,扩大渠道覆盖范围。”
“晨光计划”
广纳合作伙伴
柯愈强认为,HDS要抓住中国存储市场的机遇,必须一方面扩大自身在企业市场的优势,积极拓展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扩大渠道覆盖的区域。为此HDS近期制定并实施了针对各地区渠道合作伙伴的“晨光计划”。
“我们对发展地区渠道合作伙伴很有兴趣。” 日立数据系统(中国)渠道总经理蒋慰慈说。他表示,“晨光计划”的核心,首先要带给合作伙伴以信心和价值。“HDS在全球都是以合作伙伴为核心的。这样的业务模式决定了渠道合作伙伴不仅仅是我们的,更是我们成长的基础。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并保护他们的赢利。同时,我们会关注他们的长期发展理念。”
为此,HDS着力优化渠道管理的架构,强化对渠道的快速反应。“当然,HDS拥有非常好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今年初正式推出的瞄准中低端需求的AMS2000解决方案,从价格和性能上都有很强的差异性。” 蒋慰慈说,“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般能够拥有两位数的盈利空间。”
他还介绍了HDS推出的TNCP―五星级合作伙伴计划。“其实,合作伙伴最关注的并不是几个点的折扣,而是原厂家是否关注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更重视在销售支持、市场推广、盈利、渠道管理、沟通、培训、市场机会和资源等方面给予渠道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协作。”
多项创新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渠道管理;管理创新
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外大量医疗设备生产商大量涌入中国,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竞争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营销手段将至关重要。作为国内的医疗耗材企业,选择合理的营销渠道势在必行,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也将是让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状况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
1 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现状
1.1 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竞争形势日益恶化
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达到了近6000家,其中专营厂为30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600家。从地域上来说,这些医疗器械厂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示了这些地区对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视,这也直接为就业输出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产品数量生产集中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业倒闭、重组、整合,行业发展也陷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对营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 生产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我国国内数量众多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每年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了几千万件,但是数量巨大的背后,却是产品的单一、重复制造、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外的医疗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品都达到上百种,甚至是几百种之多,而我国医疗器械每年却只有几十种新产品上市,而且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例如,我国国内生产的近视眼手术刀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国内各大医院内却鲜有订货需求,屡屡遭受冷遇,国外相关产品虽然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是却受到青睐,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器械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利润获取额度增长也比较缓慢,为了将产品营销出去,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1.3 营销渠道不畅通,模式滞后带来经营效果不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虽然国内市场中被国外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空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量增加,对于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虽然生产企业的销售不可能全部占据整个销售渠道,但是如果确立合适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谁要是占领了市场的主要渠道,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提升,他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于外部营销渠道开发还有所欠缺,物流体系建立还有待健全,内外部沟通上的不健全已经让企业营销屡屡遭受挫折,营销模式上不主动已经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
2 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建议
2.1 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业要走出营销误区的话,一定要做好策划,尤其是要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如果企业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一定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应对措施
一、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困难
经济危机已经对沿海地区的制造企业受到致命冲突,许多的企业防备不足,经受不住其冲击,纷纷倒闭。我们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更是唇亡齿寒,美元的贬值,出口进一步受限;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居民的消费信心受挫,产品的消费进一步困难;国家银根的收紧,企业融资难进一步困难。企业站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二、 企业的应对措施
危中有机,在这样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大企业受到的冲击同样比较大,一般难以快速恢复,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确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因为船小好掉头。冬天确实到来了,但是寒冷的冬天之后紧跟的就是明媚的春天。尽量设法熬过吧,可以在如下方面努力:
1.寻求支持,练好内功图谋更大发展。国家出台大量的政策以拉动国内投资建设和需求。这对西部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眼下全球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想办法拯救市场,投入已经超出了历史上历次危机的规模。避免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政府支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中小企业大多是资源型、内向型企业,政府的政策也是切合西部地区的实际而制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应按政府支持的方向发展,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练好“内功”。但也不要简单找政府,而是自己立足于市场,去迎接这个竞争。
2.改善管理,改变生产方式。许多中小企业以前的起家是以一时的机会和资源型的企业,真正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其软肋,在经济比较景气的环境下,压力感还不是很足,改进的动力也就不强。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之道,首先是‘活’下去,其次是趁低换盘、换资产。找准定位,寻找机会。中小企业需要从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式的转变,要高效率、高产出、高效益、强创新。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下功夫,而最重要的是以核心价值和品牌理念为灵魂,铸造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进行由粗放式向集约式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发现并实施新的商业模式。
3.加强品牌建设,保持企业营销通畅。品牌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软件资源中的重要一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品牌美誉度与知名度等相应提升,消费群体就会减淡了对企业背后硬件资源的深入考虑和探究,而是关注企业与消费者内心的沟通。危机的情况下,更应该在坚持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情况下,加强品牌基础建设和品牌推广,增强品牌的凝聚力和对产品销售的拉力。
4.加强渠道管理。应对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应加强渠道管理,保障渠道通畅。目前渠道中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本身应对金融危机的实力不足,能否过冬还是个问题。市场无疑提供了最佳的机会。建设渠道,固然依赖渠道将产品卖出去,这只是利益层面的交换,不是一流厂商的做法。有更高利益时,这种简单的关系链条便不存在了。学习一流厂商的做法则是提倡共赢。在这个时候,要做是中小企业,供应商和通路商一道面对危机,度过难关,赢得市场,也赢得长久的支持和信任。危机的今天,中小企业目前亦在逐步融进互联网中,依然绕不开渠道建设这个核心。由于网络的发展,渠道建设的情况越发复杂,过去讲竞争,现在是讲竞合。但无论哪种情况,渠道都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中国国内市场而言,众多出口企业贸易额受到严重影响,无疑会将方向掉转,开发内需。在此情况下,国内市场的渠道之战只会更加激烈。中小企业在保持原有市场的份额的同时下一步多针对国内市场特别是尚未到达的市场进行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的开发才是我们西部中小企业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
5.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人才战略。合理调整企业人才结构,节约用工成本,加大人才储备,节减非关键岗位人员需求,加大和力保核心人才的人心稳定,并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培训。企业要走出危机,获得生存,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那些核心人才,更应该保留,甚至可以在市场上去网络和优选高级人才。阿里巴巴的马云说:“在平时在忙的时候不注重团队建设,文化建设,而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候”。加强内部管理,发现新的商业模式。承载不了用工成本之重,裁员,将使公司更具反应能力、更加敏捷,给公司一个新的机会,对增长领域进行再投资。
6.财务融资渠道多样化。外部融资渠道尽量的丰富,竟可能的利用企业的政策优惠,争取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自己。内部的融资亦是相当重要。当没有现金的时候,可以利用股权融资,让新的股东进来分担一部分风险和未来的争取把企业做大做强。其次,民间金融的市场化一定要推进,这不仅意味着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要被放开,更意味着政府应将民间金融合法化,并加以合理引导,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当然,这种做法会遇到商业银行等利益集团的阻力。
7.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规划的能力。合理预测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顾客和生产规以及中间竞争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和需求的情况,做到生产适应消费需求。强调产业的集中化,应对经济危机不是单兵作战,只有西部的地区企业联手,降低相互的交易成本,提高其信息化和交互沟通,由竞争变成竟合,把饼做大,棉衣做厚。21世纪,供应链管理是热点,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利润源泉,与其在目前这片模式的红海下,不如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开辟一片红海,以度危机。
史玉柱认为,在当自己最困难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最熟悉的产品,然后再带领团队全力以赴。这个时候你自己的行业是你最了解的,你的核心竞争力是最容易形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候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坚守自己的行业。在危机的情况下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渠道管理;管理创新
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外大量医疗设备生产商大量涌入中国,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竞争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营销手段将至关重要。作为国内的医疗耗材企业,选择合理的营销渠道势在必行,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也将是让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状况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
1 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现状
1.1 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竞争形势日益恶化
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达到了近6000家,其中专营厂为30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600家。从地域上来说,这些医疗器械厂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示了这些地区对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视,这也直接为就业输出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产品数量生产集中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业倒闭、重组、整合,行业发展也陷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对营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 生产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我国国内数量众多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每年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了几千万件,但是数量巨大的背后,却是产品的单一、重复制造、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外的医疗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品都达到上百种,甚至是几百种之多,而我国医疗器械每年却只有几十种新产品上市,而且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例如,我国国内生产的近视眼手术刀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国内各大医院内却鲜有订货需求,屡屡遭受冷遇,国外相关产品虽然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是却受到青睐,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器械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利润获取额度增长也比较缓慢,为了将产品营销出去,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1.3 营销渠道不畅通,模式滞后带来经营效果不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虽然国内市场中被国外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空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量增加,对于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虽然生产企业的销售不可能全部占据整个销售渠道,但是如果确立合适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谁要是占领了市场的主要渠道,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提升,他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于外部营销渠道开发还有所欠缺,物流体系建立还有待健全,内外部沟通上的不健全已经让企业营销屡屡遭受挫折,营销模式上不主动已经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
2 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建议
2.1 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业要走出营销误区的话,一定要做好策划,尤其是要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如果企业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一定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
2.2 走民族化发展之路,拓宽营销竞争力
我国医疗企业产业化运作时间短,独立研发能力有限,虽然在数量上逐年增长,但是在质量上,往往难以突破。医疗器械小企业的生产方式粗放、手段单一,在营销上主要通过会议、广告的方式,随着市场逐年正规化,已经显现过多的弊端。在如今的医疗器械市场上,大型医疗器械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的进口或者是合资产品,国内品牌基本为零,这也是我们技术缺陷造成的,如果说大型医疗器械技术发展还有待时日,但是如果从中国本土医疗器械角度来说,多发展小型民用医疗器械,并且完善品牌营销策略,这将会直接实现营销能力的提升。
2.3 提升技术水平,为营销撑起一片天空
虽然我国国内医疗器械水平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球竞争的激烈引发了新技术的重新投入,很多国际医疗器械霸主将医疗器械技术层级提高加快,而我国相关企业在这方面虽然有所行动,但是在速度上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出口类型仍然以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而高精度仪器还是主要依赖进口,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过低仍然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鉴于此,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应根据目前竞争情况,将技术标准和标准创新作为一个创新衡量的核心尺度,逐渐在产品种类上和系统运行中创新,在国际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标准中提高自身地位,有助于不断扩展在国际上的营销渠道,实现国内和国外双线齐飞的营销发展途径。
3 结 论
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虽然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但是还需要生产制造企业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辅助进行,随着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到来,我国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力度将不断增加,未来医疗器械市场还将迸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将营销渠道逐渐拓展到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去,加强常规市场的渗透,最终使本土医疗器械营销管理实现“本土竞争共赢、国际竞争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鹏,张长鲁.浅谈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营销策略[J].中国外资,2009(6).
姓名:XXX 性别:男
民族:汉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大学本科 专业:工业电器自动化
联系电话:12345678 手机:1390001234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100007
Email Address: 呼机:66881122-1234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山东经济管理学院 1993.9--1997.7 金融
另:其他培训情况
有会计员证书
熟悉应用计算机及其他各种办公软件
接受Hayes技术培训获得Hayes工程师认证
具有丰富的Internet经验
工作经历
*1999年9月---至今 XX网络技术公司
市场主管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立和维护基础渠道
市场调查并向公司提出需求
拟订市场计划并付之实施
成绩:1999年度联想激光机华北区销售第二名
*1997年9月---1999年9月 XX电脑公司
客户部项目经理
负责激光打印机、3Com、Hayes、Legend Modem在山西市场的渠道管理和维护
发展了30余家商、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及信誉、取得了优秀的销售成绩
个人简介
优秀的销售成绩,具有丰富的客户拓展经验,良好的产品渠道开发和管理能力,举办过产品展示会的经验和管理经验,并具备丰富的Internet经验。性格开朗,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喜爱体育运动、音乐、交友。
本人性格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根据本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