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2 15:06: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汉语国际教育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境外教学实习(IAP) 国际汉语教师培养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的重要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又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点,因此实践教学活动在专业建设中地位极为重要。很多教研者十分关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高萍、刘艳认为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存在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注重结果评价,缺乏过程培养、实践教学国际化意识不强、实习基地建设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以兴趣引导、目标引导、职业引导为理念建立三课堂联动,形成从课内外走向校内外,进一步扩大到海内外的具有持续性和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何华珍、郭振伟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规格是“三型一化”人才,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几种观点都强调了实践的国际化。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确定培养目标、选择培养规格等方面应该更多地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口径,教学实习环节应该更加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红河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红河学院于2005年获准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是云南省较早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自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9届本科学生。在历年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随着学分制的实施与不断改进,我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很多次尝试和调整,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和努力,我校的实践类教学实习逐步成为一条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路子。尤其是境外教学实习(IAP)成为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因我校地处边陲,和越南接壤,到达东南亚各国的交通也十分便利。独特的区位优势增加了我校学生到东南亚各国就业的机会。近年来“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也增加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而我校要求该专业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基础上必须修读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的毕业条件,必然增强了学生在东南亚各国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从最新修改的《教学指导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对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提出了新的内容,如“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和“具有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汉语国际教育能力、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事工作能力”。
专业实习教学环节规定学生必须在国内外学校、国内外汉语中心或涉外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见习、实习、实践。我校目前在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都建立有汉语中心或汉语国际教育实习基地,该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修读第二外语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比如选修过越南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就选择越南的实习学校;选修过泰语、柬语或第二外语运用能力足的学生可以选择到泰国、柬埔寨进行实习(这两个国家英语环境较好)。实习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少于4周,最长可达6个月。
实习学校一般以中学为主,也有小学和大学。这些学校开设有面向全校学生的中文选修课,因此课程量较大。平均每个实习学生每周的课时量达到12节,还要参与一些与汉语有关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比如汉语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汉语歌演唱比赛等等。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和提高,如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第二语言应用能力、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外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等多种能力。
但是在实习过程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视。比如学生普遍反映的平时课堂里学习的教学理论和真正上讲台后的教学实践的差距;很多平时从未思考过的汉语本体知识和被留学生问得自己也糊涂了的尴尬;到一个完全陌生环境中的茫然无措;文化冲击等等。
通过几届学生的毕业实习活动,我们逐步探索出一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之路,也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专业教学实习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必须注重语言学和汉语言理论素养及其运用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做到“两强”,即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强,又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强。
三、专业教学实习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
教学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专业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
专业教学实习对国际汉语教师素养的培养作用。第一,引导作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学生仅仅依靠课堂课程教学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专业学习效果。只有实践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检验自己所掌握的基本功,知道自己能力的薄弱点,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提升。第二,针对作用。IAP让学生走出国门,真正面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教学实习更能有针对性地反观自己的不足。第三,锻炼作用。掌握一门小语种外语,让学生能更容易地融入所在国家的社会环境,相对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帮助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专业教学实习项目的建设及实施,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有实现性。语
参考文献
[1]高萍,刘艳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9-83.
祝克懿《互文性理论的的多元思维特征》首次将互文性理论中“多元”思维特征作为与“互动”并列的思维特征提取出来,对其进行论证分析,从语篇语言学的系统、关系、层级观等角度切入,深入讨论了互文性理论的多元思维特征。聂仁发《有关语篇结构的几个概念》将语篇的宏观结构分为基于内容的事理结构、主题结构、文体结构和基于形式的普遍结构,并简略探讨了这几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施麟麒《孟子的话语理解观———“以意逆志”新解》对孟子关于话语理解的名言“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作了较详尽的考辨分析。杨亦鸣《言语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介绍了神经语言学与言语障碍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历史,并从中英文阅读障碍跨文化对比、汉语成年口吃者词汇加工的ERP研究、语音与聋人词汇阅读三个方面展示了语言学与科技结合的良好前景。李怡《跨文化语用研究语料收集方法———观察记录vs角色扮演》以汉英“请求”言语行为跨文化对比研究为例,探讨了观察记录和角色扮演作为语料收集的两种方法收集的语料差异、各自的优劣及适用领域。周毅《社会符号学视野下文人画语篇结构及成因》从语言符号、视觉符号与社会文化情景的互动关系来探究文人画。周明强《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探析》讨论了埋怨性话语标记(如“真是的”“、何必呢”等)的语用功能。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建设、汉语研究和教学法
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围绕着汉语本体、教师、学生、技术保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五个方面,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这个学科目前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周小兵《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应用语言学》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发展等重要问题,介绍了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近年在该领域的拓展。王建华《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汉语国际教育》认为汉语不仅是一种人力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一项语言文化事业,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经济价值。陆俭明《要加强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重新认识“把”字句》以语言信息结构理论为依据,针对以往“把”字句教学中的释义局限,重新定义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及对汉语国际教育句法教学的功用。马真《要加强词语的用法研究》以副词“按说”、状态词“好端端(的)”、“反而”、“一概”等为例,指出外国留学生词语偏误出现的部分原因,是词语用法研究的缺位和辞书注释的缺陷(缺乏语义背景),强调了加强词语用法研究的重要性。税昌锡《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体标记事态分布研究》梳理了“了”、“着”、“过”等体标记教学的历史,借用过程哲学将事件看作随时间展开的动态过程,建立了一个事件过程的事态结构模型。吴应辉《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现状、特点与思考》全面介绍了沉浸式语言教学的概念和历史、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发展现状、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主要特点。严慧仙《文化认同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从文字、画面、声音三个方面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及加长版宣传片的多模态文本进行解码,解读该片所表达的文化认同特征。沈阳《关于汉语规范化的若干问题》阐述了汉语规范化的理论问题,也对当下语言生活实践出现的不规范乱象进行了批评。胡云晚《政府门户网站背景下的语言规范观》通过对浙江省101个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政府门户网站的语言监测表明,政府门户网站语言失范率奇高,远大于传统纸质媒介。并提出要实现政府语言的规范表达的相关策略。赵翠阳《异形词社会使用调查与〈现代汉语词典〉两版整理规范研究》通过对北大的CCL语料库(现代汉语)、人民网语料以及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考察,整理分析了四类异形词。杨同用《词的功能与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和释义》着重对词的功能与词性的关系、功能变化与词义的关系、词的功能变化对语文辞书词性标注和释义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三、结语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公共外交观念;培育;研究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汉语国际教学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在汉语国际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实施优质的教学工作,还要提升公共外交观念,以此拓展其国际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能力,培育出更为优质的人才。本文分析汉语国际教学中公共外交观念的影响,明确其中存在的难题,提出优质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其实际工作提供依据。
一、汉语国际教学中公共外交观念的重要性
公共外交理念是由美国埃德蒙・格里恩提出的,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提出的外交,而是国家依据影响国际民众行为的外交活动提出来的。因此,汉语国际教学工作中的公共外交观念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汉语国际教学工作中的公共外交有利于提升国际的综合能力。二十一世的竞争和发展主要是依据文化实施的,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展现了这个国家的整体综合能力。汉语国际教学工作增加了我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中的展现和传播,以此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能力和综合水平。第二,汉语国际教学工作中的公共外交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对中国了解的并不多,随着我国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很多国家对于我国的看法和观点各不相同,甚至对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而汉语国家教学有助于其他国家的人民依据语言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方向,以此认同和肯定中国的发展方向。第三,发展公共外交已经成为提升外交能力的主要形式。现阶段,多数国家都将公共外交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而重点工作就是推广本国的语言[1]。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公共外交观念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们已经明确汉语国际教学工作中公共外交观念的影响力,但是受到制度、传播系统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外交公共观念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展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系统不全面。我国在高等教学系统中设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业培育人才,但是这一方面的人才数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需求,响应的综合素养和外语能力还要不断的提升,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第二,传播系统不完善。汉语的发展和传播工作需要依据有效传播系统,构建优质的传播系统,但是相关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和平台的不断推广和创新,现代传媒技术在汉语教学工作中得到突显。然而,因为现阶段汉语传播系统不完善,无法依据网络系统和技术等实施教学工作。第三,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汉语国际教学工作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完善,形式需要不断的丰富。现阶段的教学知识主要集中在我国文化理念中,学习其发展的历史、宣传的观念以及现代社会发展情况等,虽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是这些知识需要不断的拓展,从而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促使汉语国际教学工作在公共外交中更好的发展。第四,不关注教材的构建。汉语国际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展现其具备的公共外交作用,构建优质的素材更是重要的教学工作。但是现阶段素材的构建和应用明显不足。没有满足时代的需求,教材知识也不全面,影响教学工作的实施。
三、构建全面的汉语国际教学发展系统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国家各个部门自上而下,全面管理,一起努力,构成专业性、完善性、系统性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系统。语言的拓展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间断的宣传和学习。在长时间中,全国上下要统一发展的步伐,实施有效的汉语国际教学工作。政府要提升资金的投资,为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将汉语国际教学工作设为政府工作实施。第二,孔子学院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汉语国际教学工作实施的重要形式,更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随着汉语教学工作的实施,全世界已经拥有六百多家孔子学院和课堂的构建,并且受到了各个国家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同时国家应该支持那些非政府机构孔子学堂的构建,从而降低政府的主导能力。第三,多样化实施汉语国际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国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影响因素,促使其他国家的人民可以多方面地了解中国,熟知中国的文化,从而与中国和谐发展[2]。
结束语
因此,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公共外交观念具备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对其增加关注和认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发展需求,设定优质的解决方案,从而促使汉语国家教学工作更好的实施,以此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涵义与作用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涵义
反思性教学方法,是利用实际的研究与探讨,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教学工具的使用进行实际探索的一种方法。反思性教学法是将教学方式研究及学习方式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实现“教”与“学”的融合与联结。反思性教学法涵盖了思想认知及研究探索两大方面,包含了“思维”及“实践”两大体系,通过先进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反哺教学理念,思维与实践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反思性教学法的应用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探索。教师在应用反思性教学法时,需要将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对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进行不断地追寻与探索。反思性教学法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也并不单纯要求学生提高其学习效果,而是主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思考是否能够通过更加先进、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二)反思性教学法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会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与探索中,摸索出更加高效、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其教学质量与水平,弥补其在过往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与疏漏。
反思性教学法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持续地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要听取学生的反馈,从而判断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学方法是将教师与学生放到同样的层级,是教学平等的体现。教师在运用反思性教学法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反思性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才能够实现教学目的,转变教学理念,并优化教学方法,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现代社会先进教育理念下教师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体现。[1]
二、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环节。
1.细心观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性教学法要求教师细心观察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并对教学内容充分地理解。通过观察,教師能够寻找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这是接下来沟通、反思与调整改善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法需要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要有清晰的思路来分析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缺陷,积极构思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方法与策略,全方位、全角度地考量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之后有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及不足之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
2.交流沟通,尝试弥补不足
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明确产生这种评价的原因,从而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弥补不足之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是课堂上的提问与观察,也可以是课后的询问与交谈,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也可以利用文字沟通,学生的反馈渠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感受,才能在现实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节奏,更好地明确教学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这种交流与沟通方式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育的平等性。
3.积极探索,改善现有教学方式
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尝试”,教师需要不断升级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从而体现教学方式的先进性。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对是否已经改正了原有问题进行反思与判断。若问题已经解决,则教师可以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升级与探索;若尚未解决原有问题,则应该进行不断尝试,对有效的改正措施加以巩固,以防止问题反复出现。
例如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机构中进行汉语教学工作时,就在汉语语法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普遍难以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将汉语语法同英语语法混淆起来,无法理解“了、过、着”这些词语的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展得并不顺利。因此,应用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会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与学生沟通,尝试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探索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这些词语的使用语境,并安排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协作与情景演练,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世界各地都有开设的孔子学院,对于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反响来调整教学活性,灵活转换教学方式,并督促学生养成写汉语日志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通过Facebook等网络信息平台来记录其日常教学活动及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与体会,寻找自身教学问题,进而对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中进行录影,反复观看教学录像,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诸如教学节奏、时间分配、提问环节、学生的口语表达等,以此来作为反思探索的依据。[2]
(三)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后研讨中的应用
如上文所述,在课后,教师会同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听取学生的感想,进而积极调整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部分国家的孔子学院,其教师及汉语教育的志愿者,会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会议,进行教学方式的交流与探讨。研讨会议也会邀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参与,对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积极探讨与分析,对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共同商讨出应对措施。对教学过程中的个性问题,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改正,寻找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3]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多采用鼓励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孔子学院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共同主办的“汉语桥”中文大赛,就延选学习水平较高及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参加其各自国家的预赛,并邀请其中的优胜者来华参赛,对于优胜者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汉语言学习能力。
三、结语
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自发地、主动地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并在课后与学生积极沟通,调整教学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责任教育,明确教学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明真.反思性教学法在当代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
关键词:对外汉语 古汉语 文化观照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语言工具课,主要是系统讲述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阐明有关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其“语言科学的理论素养”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对外汉语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这种转变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不仅具有教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古代汉语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自然也要服务于汉语国际化的国家长远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繁杂枯燥以及教学时数的不足,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普遍不感兴趣,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如何克服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成为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汉语教学只有自觉进行文化教学,才能使枯燥的语言文字理论变得富有趣味,使学生产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这样做,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古汉语相关知识的主动性,丰富古汉语课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字词意义的理解
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字形来表现词义。古汉语中,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这些意义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引申联系,顺着这些引申线索,我们总能追溯到某个字(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汉字据以构形的基础。运用汉字的构形理论分析字形与词本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汉民族的文化,也能更好的理解本义与后世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如“年”,甲骨文作“”,上面是“禾”,下面是“人”,像人头上顶着禾的样子,表示谷物成熟后收割了下来,顶在头上拿回家。因此,“年”的本义为谷物成熟。古代一年种一次庄稼,谷物从这次成熟到下次成熟就是一年的时间,因此,“年”就有了时间单位“年岁”的含义,从“年岁”义引申出“年节”义,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春节还流传有各种民间传说,兹不赘述。年节一过,人也增加了一岁。于是“年”又引申指人的年龄。《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我们通过分析“年”的字形构造知其本义,又进一步结合古代社会生活和有关传说分析其各意义之间的引申联系,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其意义的理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2]。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对汉字中蕴含的古代文化予以阐释,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他们做深入的探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
二、精选语法用例,让学生在掌握语法规律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语法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内容琐碎而枯燥。各种古汉语句式的不同形式特点,不同词类的虚词的语法功能及与现代汉语虚词之间的对应关系都让学生颇感头疼。如果教师能够精选古代经典中既反映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语法特点的典型例句作为语料,用来分析古汉语的句式和虚词,那么,就会让学生既容易掌握这些句式的形式特点和虚词的功能,又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词类的活用”一节就是讲古代汉语叙述句的谓语不仅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而且作谓语的名词、形容词可以和宾语形成使动、意动等特殊的语义关系。我们以《孟子·尽心上》里面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来说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的道理,进而对人生有更深的认识。又如《古代汉语的词序》一节讲宾语前置现象,我们以《论语·学而》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为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因为该句前半部分符合此规律,后半部分因为宾语是名词“人”就不符合此规律的要求,故不能前置。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知人”的必要性。我们总是说知己难觅,其实,等到我们学会了主动去“知人”,“知己”离我们也就不远了。又如学习“者”字结构,我们以《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例,既让学生掌握“者”字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也让学生从圣人言中学习到生活的真谛。这样我们就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枯燥的语法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爱屋及乌”,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三、补充文选阅读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文选是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选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的目的,文选教学一般占到古代汉语教学时数的一半左右,可见文选有多么的重要。与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相比,文选更紧密地联系着中华民族广阔的古代生活以及民族的心理、风物、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等,是民族思想、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历史记录与写照。所以,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自然就是学习古代汉语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过程,是了解民族历史并接受民族思想、情感和精神教育的过程。
文选教学以解释词句为主,只有让学生对文中的词句的意义都懂透了,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读懂其它的文言作品。一般而言,只要把文选中重点的词句讲清楚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差不多了。除了词句的障碍以外,影响学生对文选理解的就是古代文化常识了,这方面内容包括古人的姓氏名号、职官、地理、历法等。在古代汉语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很多高校的古代汉语课都把这一部分通论知识砍掉了,以致这些知识成为了学生文选阅读的真正障碍。基于此,我们认为文选教学不仅要解释词句,也要补充解释文选中有关古代文化的常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读懂文言作品。如《段于鄢》中称郑武公的妻子为武姜,为什么这样称呼她呢?原来古代姓是用来指婚姻的,女子必须称姓。武公之妻的娘家为姜姓,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女子死后常在姓上冠以配偶的谥号来称呼她,所以称她武姜。又庄公的弟弟名段,周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排行,段比庄公小三岁,所以叫叔段。叔段后来失败出奔共国,所以又称“共叔段”。又如《鞌之战》中写“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可见古代战车上一般是三个人,教师就有必要介绍他们在车上的位次。原来古代车战时,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骖乘居右;但君王或战争时的主帅居中,御者在左。又文章开头写“癸酉,师陈於鞌”,教师就有必要介绍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干”是指十天干,即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支”是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十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用来纪年。干支纪年法一般认为兴于东汉,西汉以前的逐年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上去的。这些实例说明古代文化常识对文选阅读的重要性。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予以文化观照的益处。但是也应认识到,古代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阐释汉字的文化内涵,精选代表优秀古代文化的典型用例,在文选讲授时补充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都是为了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不能喧宾夺主,把古代汉语课变成古代文化课。
注释:
[1]王宁:《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一)留学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
在各国不断谋求政治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留学生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比如,美国为了使其政治大国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就是利用文化交流对全球产生影响,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向全球积极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这对美国国家利益及影响力的扩大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日本和英国充分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并且将其上升到国家层面,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则为该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1]。
(二)留学生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还具有较多优势。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作为一个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长,文化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经变成最值得关注和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我国进行了解和研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不断吸引国际资本的涌入,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也逐渐朝着最易吸引全球投资的方向发展。由于跨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能够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留学生,所以,很多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并对中国的政策法律、经济以及政治等进行了解。因此,发展留学生教育不但能够有效地推广我国传统文化,更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兴旺发达。
二、对外汉语教学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关键
对外汉语教学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留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克服和跨越语言障碍,因此要想发展留学生教育就必须对对外汉语教学予以充分重视[2]。
(一)打造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队伍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专门学科,其有效地融合了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语言学等各学科的内容,因此必须要以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为依据,将一支能够对留学生教育发展起到有效推动作用的对外汉语教学队伍打造出来。首先,对外汉语教学队伍必须具备合理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这是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要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将进行严格把控。其次,要以教育部指示精神为根据,与高校教务管理规定相结合,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进行严格规范。高校的教务部门必须认真检查教师的备课、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等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全面纳入学校教务检查范围内,从而对教师进行引导,使其能够积极探索对外汉语教学这门新兴学科。最后,要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重视,对一些优秀教师进行有计划地选派,使其有机会到国内较高水准的大学进修。
(二)营造良好的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除了给留学生讲授知识之外,还需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对外汉语的教学体系,并且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改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教师应该以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为根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对以汉语教学为主的预科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在开展预科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对学生今后所学专业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并且将汉语教学设置为主要课程,同时还要开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相关课程,其中包括计算机课程以及外语课程等。在对留学生开展专业教育的时候需要采用大文、大理的培养模式对其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进行教学,并且选择单独小班授课方式,全面促进留学生对外汉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对外汉语学习环境,也就是说除了要对教学队伍的合理配置予以充分关注外,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软条件,以有效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将更多的留学生吸引过来[3]。
(三)立足于汉语言教学,对留学生教育进行多层次的拓展
首先,必须多层次地发展留学生教育,除了语言进修生,同时也要有攻读专业学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高层次的留学生越多,对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越有利。其次,必须持续提高对外汉语教育水平,对留学生教育进行充分考虑和准备,使其能够与规模化发展相适应,并且对学位生生源进行重点发展,从而将广泛而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提供给留学生[4]。最后,留学生教育多层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其也是促使留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必由之路。学校在对对外汉语教学予以充分重视的同时,还要与自身学科专业优势进行有效结合,最终形成专业化的特色汉语教学,比如开设交际汉语及商务汉语等课程,就可以将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出来。留学生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策略之一。高校必须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提供有质量以及有特色的教育服务。在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中介作用,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国际上的大形势同样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开放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教育层次不断提高,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一些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达程度还明显不够。在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教育出口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已成为出口创汇的有效手段之一。市场机制在这些国家的国际教育服务中体现明显,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及管理也较多的考虑了市场因素。在我国的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中,高校常常以管理者自居,在其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具体的教育项目设计中,学生及社会需求的因素有时往往被忽视。同理,在教育质量评估时,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往往也被忽视。“教育市场”这一术语虽然由来已久,但诸多专家学者在文献中一度对此持怀疑的态度,认为教育管理不属于市场行为。但近年来,随着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教育产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教育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是符合目前的客观规律的。尤其是在留学生教育方面,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市场化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发展我国国际教育事业中,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教育的产业观意识、合理的运用产业机制促进我国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提高我国国际教育水平,改善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国际教育服务质量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质量的定义颇多,有关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定义也有多种的版本。芬兰学者格鲁斯是研究服务质量定义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之一是服务质量的评价应以顾客对服务的感知为依据。在此理论基础之上,本文借鉴ISO9000对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将国际教育服务质量定义为:国际顾客(留学生)所感知到的教育服务机构所提供服务的固有特性对其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就是说,国际教育服务质量是指留学生教育满足教育需求主体明确或潜在需求的程度,它取决于国际教育需求主体对国际教育服务质量的预期同实际感知的国际教育服务水平的对比。从需求的角度看,国际教育需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人及家庭对接受国际教育的需求。鉴于国际教育服务本质上是无形的,而且国际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顾客的参与不可分离等特征,国际教育服务质量这一术语可以被认为是国际教育服务过程的优劣程度。借鉴洪彩真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国际教育服务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是行政管理质量:三是后勤服务质量。其中,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被认为是核心质量。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对教育培养的质量起间接作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既要考虑到教育教学质量,又不能忽视行政管理质量和后勤服务质量。
三、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质量特性分析
(一)无形性
无形性是服务质量与商品质量的最基本的本质性区别。任何产品或服务都不是绝对有形或无形的。有形商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时要依靠于无形服务的帮助,无形的服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时要借助有形的设备和设施来完成。美国学者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认为教育服务具有很高程度的无形性。高度无形性使国际教育服务中的一些具体指标的量化变得十分困难,也就给国际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及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难题。要想准确的评价国际教育服务质量,应先寻求一种方法使这种无形性在最大程度上量化,以便为评价者提供更多、更具体的信息。虽然国际教育服务具有很强的无形性。但是国际教育服务的提供要依赖诸如教学场所、生活场所及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设施等有形实物,因此,在进行国际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时既要考虑无形因素、也应考虑有形因素。
(二)国际性
“国际性”也可被称为“跨文化性”。与其它形式的高等教育不同,生源文化背景的多样性是留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国际性是国际教育服务质量最根本的特性之一。杨军红(2005)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中强调了跨文化适应因素在留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该研究以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从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人手,从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语言障碍、人际交往、学术状况、心理压力等几个方面了解来华留学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适应状况。该论文还研究了影响留学生适应程度的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的适应状况的差异性极大。因此,在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当中,必须注意到其质量的国际性。尽量满足不同国别的留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需求是国际教育服务质量保障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需求的差异性
目的决定需求,不同的目的导致不同的需求。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大学生接受的一般是学历教育,即通过教育取得学历。取得学历证书是许多大学生学习的首要目的。而我国目前国际教育中生源构成的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学历生的比例远大于学历生。来华留学生教育中许多学生并不接受学历教育,而是接受各种长、短期汉语及中国文化的进修班。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了解笔者认为,除了取得学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中顾客的目的还体现在体验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和寻找商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在西方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留学生的学习主要目的是取得学历,学历生的比例远大于语言生,而在我国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学习目的的差异性也就成了我国留学生教育服务中的独特特征之一。学习目的的差异性导致需求的复杂性,也就给国际教育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到国际顾客(留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以便完善教育服务,尽量满足学习目的不同的留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