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建筑景观设计

传统建筑景观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1 17:01: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建筑景观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建筑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人居环境;传统中式园林景观;新中式园林景观

1基本概念

1.1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2传统中式园林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中式园林景观即为古典园林景观,我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人工仿造自然山水,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自然景色。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造园家尊重自然,他们在原有气候、地形等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将自然中的美景凝缩到有限的空间内,移缩天地,使之成为天地的集萃缩影。园内楼台错落、曲径通幽,花草繁茂隐奇峰秀石,别是一番情趣。传统园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在布局上多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中式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理想与情怀。中国园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分布最久,范围最大的风景园林体系。按照其选址与造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

1.3新中式园林景观

“新中式”最早出现在新中式风格一词当中,即现代中国风,其设计理念是运用中式风格来塑造清雅隽永、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后,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新中式”景观风格不是单纯的元素堆砌组合,新中式景观不是纯粹照搬中国古典园林而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邂逅、碰撞的结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透彻领悟,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来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意境的景观空间,让传统艺术在现代景观中得以体现和延续。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居住方式和心理需求,用现代的理念诠释传统文化的回归。这种设计手法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了新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的的新中式景观设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在当今市场环境以及经济需求的刺激下,逐渐成为一股主流的景观设计趋势。新中式景观设计是把我国古典园造园手法的精髓部分利用现代语言,讲述给现代人听,使其了解并逐步接受这种讲述方式,最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生活习惯,实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2新中式风格的特征

按照建筑风格划分,中式住宅分为现代中式风格和新中式风格。现代中式指将现代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或对传统元素作适当的提炼与创新。新中式风格,已经超越了对传统建筑外貌的模仿阶段,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手法重新来诠释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但在空间结构上则遵循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空间意韵和精髓[1]。“新中式”景观设计把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既体现出传统文化又体现出现代时尚,这种风格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的集合体,打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循规蹈矩、缺乏活力等常见的不足之处,重在提炼传统色彩搭配、图案符号、植物材料运用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灵活多变、功能性强的现代景观空间[2-5]。

2.1新中式景观基本特征

风格是指其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新中式景观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传统文化的凝练及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传统文化凝练包括色彩的运用、图案符号的运用以及植物的运用等。这些要素在传统造景手法灵活组合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景观空间。

2.2色彩特征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的色彩是主要的造景元素,良好的色彩的组合构成能够很好地突出甚至于优化当前景观的特色。“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色彩,可以称之为“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这些颜色是对历史的提纯,如中国红的印象来自与紫禁城的城墙,琉璃黄则来自于琉璃瓦,长城灰的颜色来自于长城的城砖等等。“新中式”色彩选择还需要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水墨黑,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采用了中国红的色彩,打造出喜庆祥和的,且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使参观者无法忘记,色彩深入参观者的心灵。相同处理手法的还有俞孔坚的设计作品———秦皇岛汤河公园“红飘带”,让人感受到熬中国元素、中国色彩的魅力与震撼。例如,万科第五园用长城灰木原色在铺装和谐共处,对铺装纹理进行了条理的划分与拼接,形成有机的装饰纹样,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6]。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上,色彩的选用是关键的一步,合理选取色彩,做到轻重得失、有主有次[7]。新中式景观的常用色彩明度、纯度较高,若搭配不当容易产生恶俗感。例如白色、灰色兼具现代主义色彩和典型的民族特色,是新中式景观中的主基调色。但是大面积使用会给人以强烈的压抑感。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运用对比度墙的亮色进行调节,在中国传统韵味背景下,强化艺术特征。新中式景观不拘泥于传统色彩选择,更加重视博采众长,注重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新中式景观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时尚感与传统艺术的内敛。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项目整体从建筑外观材质、围墙到铺装都采用灰色系,给人以稳重与压抑之感,缺乏活力。如果色彩选择上可以采用如中国红等色彩进行搭配,可能会增加亮点,调节压抑感受,更容易让人在心里上接受。

作者:陈玮 单位:牡丹江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代元麟.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以新“中国风”住宅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李康淳等.“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1.

[3]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4]徐千里.“传统”与“现代”之间[J].城市建筑,2004.

[5]蒋鸿兴.什么才是“新中式”建筑的发展之路[J].建筑师,2005.

篇(2)

1、《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绿地景观》

本书着重介绍了世博会展区及周边地区的绿地景观设计,内容主要涉及园区内三大公园、聚会广场、道路系统环境和绿色技术等。可以说本书是市场上介绍世博会绿地景观设计内容最为详细和专业的图书。

2、《超尺度建构:2010上海世博会之世博轴综合体》

世博轴既是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世界上最贵的单体建筑、最大的生态建筑和索膜结构,并首次采用了阳光谷结构。

3、《2010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本书为我国著名园林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先生所著。该项目由作者亲自设计,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2010年景观设计杰出奖。

4、《走向零能耗》

本书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全面介绍英国零能耗工厂实践与理论的书籍,详尽说明了零能耗社区设计的26个专题。书中介绍的计划体系的实施,能够减少交通、能源与水消耗急剧增长。

5、《世博集约交通》

本书以世博交通需求为重点,兼顾日常交通需求,涉及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层面,是一本在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和交通需求预测等领域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专业类读物。

6、《苏州园林》(中英文对照)

本书有重点地选择苏州园林的发展文脉、景观塑造、意境创作、空间经营和造园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力图阐述、总结苏州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较好地表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神韵。

7、《中国形》(中英文对照)

本书试图寻找一种属于本源的抽象概念,关注的对象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逻辑。本书中英文对照,特别适合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外读者。

8、《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理论与技法》

中国园林叠山无论从形式、内涵和发展程度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世界任何一种岩石庭园。作者把阅读文献和实地踏察相结合,将掇山石材和掇山艺术手法、工艺的演变统一起来研究。

9、《中国元素设计》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元素概述,中国元素设计考察,中国元素设计造型原理,中国元素再设计的审美取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设计的再创新。

1 O、“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系列

本丛书汇集全国各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传统建筑细部,采取图文结合的编纂方式,全面、系统地记录中国传统建筑细部装饰艺术。丛书包括《屋顶艺术》、《华表・牌楼》、《台基》、《门窗艺术》、《庭院装饰》等若干分册。

11、《中国民居之美》

本书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孙大章在多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专为面向国内外广大读者编写的一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中国民居图书,是一部展现中国民居之美的资料大全。

12、“中国民居建筑丛书”(18册)

本套丛书精心编撰,集数十年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知识性。每卷书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具体地发掘了中国各地具有丰富层次和断层的各民居文化。

13、《中外现代建筑解读》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对西方现代建筑的解读,后一部分是对20世纪中国建筑的解读。将之放在同一本书加以解读,可看出西方建筑与中国建筑的差异与关联性。

14、《中外建筑史》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的图片,将中外建筑历史按时间和建筑类别加以论述,重点介绍每个时期和每种建筑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15、《中国园林艺术小百科》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造园艺术科学的工具书,共收录词条3000余个,涵盖园林美学与艺术;宗教、隐士与造园;园居生活与娱游方式;园林建筑名词等内容。

16、《中国园林100例》(中英对照)

本书集中古今中国最著名的园林100座,分门别类地介绍其历史渊源、景观特色和造园风格,同时穿插大量精美的图片,让读者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中国园林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篇(3)

关键词:地域性景观;城市特色;设计

科技的发展使得偌大一个地球变为“地球村”,城与城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此时,地域性景观的作用便凸显出来。目前,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仍是追求环境空间与景观形体的协调,各种形式的设计层出不穷,景观设计界可谓百花齐放,特色与美感着实存在,体现出了建筑特色,却不能体现出当地人文风情。地域性景观设计因其复杂的设计与选址被现代景观设计很少选用到,这是文化的一种损失。因此,针对景观设计中如何融入地域特征成为地域性景观这一问题做出自己的见解。

1 景观设计时地方材料的选用

景观上使用当地产出的材料能够一定程度上凸显当地地方性特色,每个地区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或者独特的历史背景下,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景观材料。笔者认为,我国最为典型的代表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冰雕在整个冬天都不会融化,因此,每个冬天哈尔滨都有多座大型冰雕。提到冰雕,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哈尔滨,结合这种情况,哈尔滨的地域性景观冬天可以利用冰雪进行构造,夏天可以用玻璃、人造水晶等建造,非常具有特色。

2 地域景观符号的应用

地域符号是城市的历史故事,在自然环境的干预下,总会出现一些富有特色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是建筑与田地、石磨与水车、劳动工具、生产用具、语言、文字、服饰等多种形式,而且图形符号相对于文字能够更加直观地传达更丰富的信息,饱含历史价值。因此,在进行地域性景观设计时,选取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图形符号,经过现代艺术加工后,效果自然能引人注目。比如在杭州某地有一座城市景观,外形本是平平无常,但在之上覆满丝绸,观众顷刻便能联想到杭州“丝绸之乡”的美誉,使人映像极为深刻。由此可见,选取一个符合当地特色的图案符号应用在景观上,能使景观别具一格。

3 地域性景观人地共生理念

生态发展具有持续性,同样,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依据该特征进行工作,确保景观设计中经济、社会共同发展,除了生态,还要融合经济的持续、社会的持续,最终实现景观设计的地域感,也能防止在设计过程中目标的缺失、保证设计方案的完整。

环境保护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重要的课题,我国召开十后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对地域性景观进行设计时,首先避免对周边环境的过多破坏,尊重当地自然环境发展的规律,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要将生态学融入设计理念当中,使设计出的景观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局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将景观与所在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在创造人文价值的同时也创造出环境价值。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为新型景观设计带来有利条件。现代景观设计以不能依照传统景观设计的理念来进行对原有环境的适应,将景观局限在某一区域,而是要不断创新,将景观与自然之间互惠互利,使景观周边系统与环境协调发展,共同生存。

在设计景观时,要从自然环境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考虑;既要保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又要使景观的出现不会打乱经济要素的构成,将当地独特的文化形式进行保留。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能把环境与人文和谐地进行结合。

4 在传统形式上继承与发展

部分地区对地域性这个词语具有一定误解,认为地域性就是该地的经典或传统建筑物。在设计地域性景观时,并不是一味将当地历史建筑进行临摹或仿古,从建筑学上来讲,地域性景观仍然属于现代建筑的一种,从其功能上看,它是彰显城市风采的媒介,从其结构上看,要凸显出城市建设的风格与水平。适当在景观上吸取些许具有鲜明特色的特点是可行的,但切忌照搬照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在设计地域性景观时以图案符号形式为佳,赋予景观更多内涵,使其能更直接地表达意义,并不需要在传统建筑结构上纠结。

5 结束语

一个城市如果缺失地域性景观,会被人们认为这座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地域性景观的设计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目前中国国情对景观提出的新要求。在建立特色主义社会的同时,也需要将本地特色保留,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建立起既美观又富有当地特色的,与当地生态环境和谐结合的地域性景观。

参考文献:

[1] 刘阳.地域性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山西医科大学景观设计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2] 严惠.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与地域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3] 王卫东.浅谈景观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

篇(4)

关键词:建筑水体景观 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使建筑物在满足最基本功能时更加使人赏心悦目,目的是使建筑物更能适于人类的居住、办公、观光等等,在人们日益提高生活品质及美学意义的今天迅速发展。

一、水体景观优化设计在建筑外环境和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1.1 建筑水体景观在建筑外环境运用中的重要性 建筑外环境中的水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静水、流水、落水、喷泉。静水的设计是关于水体、周围环境和水体池岸三者的设计。由于静水水面较大,水面平衡容易形成倒影,因此其位置、大小、形状的设计与主要倒影的物体关系密切。如泰姬陵前一大片水池,将泰姬陵的形象作了一个翻版。游客驻足池前,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建筑和一个虚幻的丽影,情景交融,水为建筑添色,建筑为水增光。流水主要指自然溪流、河水和人工水渠、水道等。流水是一种以动态水流为观赏对象的水景,除了控制水量、水深、水宽的大小来设计流水的效果外,还可以通过水渠的形状和在水渠中设置主景石来引起景致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娱乐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更多的喷泉设计成让人亲近,甚至可以参与其中。

1.2 建筑水体景观在建筑室内环境运用中的重要性 水体在室内空间中具有增强室内意境的作用。静水给人以平和宁静之感,蜿蜒的小溪气氛欢快,千姿百态的喷泉造型有强烈的感染力。水体具有扩大空间、分隔空间、美化空间的作用。静止的水面通过反映周围的景物,既扩大了空间又使空间增加了层次。室内水渠、小溪、喷泉为分隔空间起到一定的作用。水体的动态以及它的造型和室内静态空间的硬性线条的对比给室内环境增加了活力和美感,尤其是现代水体与灯光、音响、雕塑相结合。音乐喷泉、彩光水池为室内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景观。同样,水体、山石、绿化及其它小品常常构成有机的整体,在室内环境中创造出多种形式的景观。室内水景设计时要注意主景和背景,主景是特别能引人注目的景点,一般放在室内最显眼的位置,往往也比较大,色彩丰富,较多的设计为瀑布、喷泉等,因为其形态自然多变,柔和多姿,富有动感,最能吸引眼球。背景是为了衬托主景,一般是在主景背后,使主景内容能丰富,最常见的是一副风景画。

二、 建筑水体景观设计优化策略

2.1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

中国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经过不断的实践之后,特别是在设计观念上,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渐变、意境等人文文性的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现代意义下的转换,可以理解为:①整合―即现代景观设计上,空间形态的有机的连接方式;②渐变―即设计对象―景与物之间的人文顺序关系;③意境―即现代景观设计通过形态―媒介携带的内在精神性。风水作为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协调关系的传统学问,在当代被很多人看作迷信和糟粕,因而长期未受重视。然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了解,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农业时代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即风水)、不同尺度上的建筑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都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说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现今遍布全国各地的古村落,无论在村落选址、宅院布局,还是园林构景、居室设置等方面,无一处不讲究风水形局、环境宜忌,因此有人认为风水相当于我国古代的景观设计学,它探求的是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协调关系。建筑水体景观与传统文化尤其是风水理论的结合是今后再展的必然趋势。 转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2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水是人体宝贵的资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体受到了污染,人们可用的淡水资源也日益减少,建筑景观设计需用大量的水,如何有效的利用雨水来进行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各国景观设计师的重视。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在这些地方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够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水体景观设计是“雨水花园”,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雨水花园”位于波特兰,紧邻俄勒冈会议中心。它由梅尔•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主要收集5.5英亩(约合2.2公顷)屋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蜿蜒流入一些石砌浅水池中,仿佛山间潺潺的溪流一般。“雨水花园”几乎吸纳了会议中心屋顶上所有的雨水―堪称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景观设计师已经发现雨水所蕴含的艺术潜能。关键是表达出雨水在整个设计中的独特动感之美。景观设计师史蒂夫•科赫为波特兰的一座公寓设计的庭院景观就是一个典范。科赫的设计将屋顶雨水收集起来,水流在高低错落的水道中欢快地跳跃着,最后注入岩石围筑的水池。水池下是一个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利用现代技术,融入灯光、音乐,利用电脑控制,会产生更独特、梦幻般的效果。

2.3 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安全要素的结合 水景欣赏可以使人沉醉其中,但当人的行为参与其中时便产生了一个新的碰撞点―安全因素。这是所有的设计元素之中所不能回避的因子:作为安全性措施的形式与内容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在美学意义与生态学意义之中,对其带给人的未知的安全因素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形成水体景观中所不应出现的安全盲区,从而产生一系列因水体景观及其周边区域设计不当所引发的严重后果,给人的行为甚至生命造成伤害。所以,在考虑其美学意义及生态学意义的同时,我们更加应当注意其与人的行为相关的安全要素的设计,并且应当和环境美学能够有效地予以结合,使得水景观环境的艺术、技术与安全因素达到完美的统一。

3 结束语

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到现代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延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美好憧憬。中国建筑设计要赢得竞争,就应熟悉本土文化、拥有这个优势。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在现代科学探索中发挥和即将发挥的重要价值,对于祖先留下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现代科技学说分析传统建筑风水理论,将其与现代景观设计学说进行映照,思辨其中的内在联系,可以发掘更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地域文化;商业步行街

一、道路景观设计概述

城市道路景观是指城市道路中被人们感知的空间和实体等客体要素, 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历史、保持整体性、维持连续性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下,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从道路形式、建筑形式、道路设施、场地铺装、景观小品和绿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景观设计。

二、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很多论文及书籍对城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原则等进行研究和介绍。但相对而言, 研究和著述集中在自然性、安全性、舒适美观性和可达性四个层面, 而对于道路景观的文化属性的研究则非常少。在实践中,以往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往往侧重于绿化景观设计,未能从整个城市、区域的大局出发, 将街道景观融入整个城市设计之中, 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构建丰富、统一、协调的城市意象。本文即从城市设计的思想角度出发,以城市商业步行街为例,就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如何协调城市意象,展现地域文化,强化城市认同感等进行一番探讨。

三、商业步行街概述

步行街是位于城市繁华地段, 受到交通管制只许行人步行的, 能够聚集人群并为之提供休闲、游憩空间等功能,具备较强的休闲、消费吸引力的城市通道或街区。商业街在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中的形象地位日益显著,商业街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窗口"和"城市名片"。北京前门商业街是京城历史上最大的具有皇家气度的商业中心,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许多中华老字号, 至今同仁堂药店等一些老店、名店尚存,在建筑风格、店铺布局、经营特色等方面均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四、商业步行街功能特点

商业步行街与普通街区相比功能特征有其独特性,其最大的特征是多功能性。1.商业功能:商业步行街是以购物消费为主的环境场所,商业性是最基本的功能特征,主要是由人们的消费需求决定的。其他功能形式都是由这一特征衍生发展而来。2.休闲功能:为满足人们消费后休息放松的需要,步行街中一般都具备供人们休息观赏的设施及景观以及餐饮服务等功能场所。3.娱乐功能:由步行街本身的商业性和游人的需求决定,所以一般步行街内都会建立一些娱乐的功能设施,如小型游戏场、小型影剧院等。4.展示功能: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担当着体现城市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以展示出城市的历史人文特色风貌。

五、商业步行街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考察,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中还有一些急待完善或改进的问题。首先,仅具购物功能,非购物功能弱化;其次,店面、设施陈旧,街道景观杂乱。第三,忽视地域文化,老字号无处安身。凡此种种,究其原因是历史复原。经济转型期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建设商业步行街的工程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但建设什么样的商业步行街,怎样才能适应转型期的需求,还没有来得及做出进一步的思考与规划,所以,只能简单"克隆"原有的商业资源和文化资源。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作用,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所给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这就为城市个性建设奠定了基础。城市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与隐藏在市民心中的、驾驶行为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鸣,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

六、在了解地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步行街景观设计

众所周知,商业步行街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商业街在向现代意义上商业街演变的渐进过程,也是一个商业文化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过程,从而形成诸如布局格式、建筑风格、商业风俗、地方风味等特色。这些年来,商流、物流、信息流都在向前推进,致使商业街人流如潮,出现拥挤局面,因此,改善环境已成发展的需要。但是,今天我们建设商业步行街多在"形似"上下功夫,在其文化内涵"神似"的传承上仍需要作相当的努力,要认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历史记录城市发展的历程,刻画城市的形象,它展示着城市不同时期的面貌,从中可以总结出城市发展的规律,并且发现城市在某个特定时期中突出的形态特征。通过挖掘城市历史文脉中的历史性建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特色塑造商业步行街的主题个性形象。

但是,地域文化特色并不是要复古,而是要在步行街的建设和改造中突出城市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建造具有标志性景观效应的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当然,在进行步行街建设和改造时不仅要注意地域文化性,还要注意时代特征,照搬照抄传统的建筑和街道用到现代的步行街建设中来,不仅不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而且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要塑造商业步行街的文化价值。下面,以西安西大街为例,来说明。

西大街原为隋唐长安皇城顺义门街,明代称西门大街,是明清时期城内的四条主街之一。历史上,西大街曾经是古城长安主要的繁华商业街区。随着历史的变迁,西大街的商业地位逐渐下降,许多杂乱无章、破旧的建筑充斥狭窄的街道两侧。2007年,西安市全面开始了西大街综合整治改造工程,改造范围东起竹笆市,西至西门,全长约2000米。改造后街道宽度30米,沿街原有和新建筑都呈现出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沿街景观设施的造型、色彩及构建的选择都与西大街的仿古特色协调一致,形成富有西安特色的历史街区,延续传统的历史文脉。西大街的景观设施设计中就以秉承传统建筑肌理、色彩为设计目的,如西大街的树池设计中是以传统的窗格形式进行景观符号的提炼,在地面节点铺装中运用传统瓦当的图形,休息椅则运用传统装饰花纹的砖石与木材相结合,电话亭也选取传统的建筑构件及灰色的主色调,设计中使整条街道的景观设施在保留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同时,赋予现代新材料的肌理,新旧材料的融合,相互对比、相互映衬,塑造新的景观形象,将我们所熟悉的文化符号填充到设施的造型中去,在其构架体系中营造人文气息。

城市的记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百年老街,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风俗习惯到传统技能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进行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时要在充分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结合现代商业理论和建设手法来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繁华景象。

七、结语

现阶段, 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提倡。人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也越来越重视生态质量的提高、人文环境的营造。对于道路景观的设计也开始逐步摆脱单纯的绿化景观设计的侄桔,而蹂入了更多人本的思想。虽然都有共通之处, 但各个城市、各条道路仍有其特色。

在满足道路的功能性、安全性、生态型等基本要求前提下,充分展示道路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 深入发掘人们内心深处对人本环境的最迫切的要求, 以地域特性文化元素来启动人们心灵中对场所的强烈共鸣。使街道不仅能实现其交通性, 同时也凸现其生活性。满足人们对城市道路作为景观廊道、生活纽带的文化认同感、场所归属感的需求, 实现街道与城市生活的紧密融合。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陈私.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时代建筑,1999.

篇(6)

关键词:园林设计;现代技术;应用措施

居住区园林包括居住区建筑以外的庭院、绿地等集散场所,一般具有公共性和私密与公共的过渡性。对其设计要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传统文化、人们生活方式等特点,将园林整体营建与居住区建筑环境相融合,具体包括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空间设计与营建、园路设计等,要在设计中体现居住区的整体风貌和品位,为居民提供生活休闲的理想场所。

1.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特点

1.1传统空间处理手法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主张天人合一,主张因地制宜的造园,并从山水、植物、建筑等多方面统一引到设计,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景园。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造园手法十分多变,不仅使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添景等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现代手法,从曲直、大小、高低、虚实、竖向等全方位的角度来营造景观空间,使其丰富多变,从而营造出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园林效果。巧妙运用渗透,传承古典园林在局限的空间内能够打破局限,渗透、联络、延展、扩散到相邻空间的优势特点,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巧用渗透,能够增加景观层次,丰富庭院组景。

1.2 色彩应用要点

在新中式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上,色彩的合理搭配十分重要,色彩搭配得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会令人喜欢或者厌恶,宁静或是亢奋等。北京地区传统民居墙面常用的长城灰和芝麻灰、芝麻白等颜色,具有稳重、朴实的效果,但如果大面积混合应用于景墙,会与建筑墙面形成统一色调,则显得压抑沉重,给居住者的心理造成负担化影响,比如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居住区在颜色的处理上就有待提高,其在建筑和园路铺装上大面积的长城灰色,使得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沉闷而缺乏通透。因此,颜色的选用不仅要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特点,还需要显露现代气息,克服传统的沉重冗杂,体现时代创新,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心理。

1.3 传统符号的应用 我国的传统园林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包括祈福的符号、图腾,常用的动物、植物、吉祥物图案;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符号图案等,不胜枚举。在园林建设中,这些图案符号也被广为运用,标志着民族文脉的点点滴滴,令人视之便有体悟。有些符号甚至已成约定俗成的事物,如中国结、祥云、龙凤、貔貅、狻猊、蟠桃、玉玺等,代表着独一无二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2、园林要素组合设计要点

2、1园林要素与住宅建筑的和谐统一

在居住区中,住宅建筑占据整体重点,与园林景观及其他共同组成居住区整体环境。其中园林要素中的植物与水体属于软景。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住宅建筑在材质上与植物和水景产生对比,这种软硬兼具、刚柔并存、各有高低的景致只有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们提供各种感官的良好感受。

植物景观在整体园景中负担的责任是:突出背景、添加前景,并且创造夹景。水体景观则是增加园林整体的亲和、灵动,激发居民们与自然相融合的精神意趣。植物和水体的布置设计需要从住宅建筑的风格、色彩、意境、特色等出发,对建筑和园林的主题起到添彩、烘托的作用。同时,这些软景还能打破住宅建筑的硬质效果,使得构图形式更加活跃,使园林区景色各异、刚柔并济,也对道路、停车场等其他的场地设计提供了帮助。园林中的硬景一般是置石、假山、园路铺地以及景观小品,这些在竖向上的主要景观丰富了居住区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无疑是对住宅建筑的帮衬和相辅相成。因此在设计上必须与住宅风格、色彩、意境相符合,对体量的处理要科学合理,以达到互相融合,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效果。

2.2各要素设计相辅相成

参考中国传统园林,叠山、理水、建筑、植物这四个元素,便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点。这四种元素不能孤立的存在,而是要互相结合、融会贯通,通过造景手法而形成和谐、自然、美观的园林艺术图画。运用新中式手法对居住区园林进行设计,各设计要素需要和谐统一,具有节奏和韵律,水体、叠山置石、庇佑性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小品、植物、道路铺装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而服务。以假山的设计为例,园林中山体的运用在北京地区中的地方性表现较为突出,在很多传统园林中甚至可以成为主景。北京地区所用假山的材料多为青石或是土石相间,土石山极少单一出现,而是围合成连绵的山体,用以分割园林内外。土石山在设计营建上结合植物配置,借用高程,使园内树木高大浓荫,更显自然。

各要素之间通过空间组合,可以创造欲扬先抑的效果,借由传统造园手法中的借景、框景、对景等方式,打造有层次的空间。增加层次感不能盲目拼凑,而要结合居住区景观建设的实际情况,辅以当代科技手段,对山水进行合理改造,合理置景,各要素之间在材质、色彩、风格上可在相同基调的前提下。

2.3组合造景的地域性特征

在自然生态层面,居住区园林在进行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时,需尊重当地的自然要素,就地利用自然特色,并对自然生态进行补偿,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居住环境。比如北京居住区的叠山水景中,所用的山石材料多取用出产自北京附近的黄石、青石、北太湖石等作为材料,搭配当地常用的植物景观,营造自然属性的山水景观,达到生态补偿的效应。

在人文历史层面,设计时需要保留地域传统文化,可对地域符号和地标进行抽取,在园林中再现地域场所精神。各元素组合造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达到完好的融合,使传统与现代在设计中融合体现,使全球性与地方性结合体现。

目前,大多数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存在简单的元素堆砌、过渡设计、景观克隆、守旧等现象,甚至过于概念化,忽视了“宜居”这一关键理念,不能很好的挖掘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也有些案例是设计手法和空间营建水平有待提高,空间效果不佳,过于规整呆板的建筑与园林之间缺乏交流,无法渲染当代活跃的气氛。另外,部分新中式居住区在园林景观在施工过程、后期维护中都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红玺台的水池景观,在九月份左右即呈现干涸、无人管理之状态,以至于无法显出新中式景观的优越性。以上园林营建与设计方面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水平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园林设计中的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能。设计人员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加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宗江.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技术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3, (9):59,67.

篇(7)

关键词:现代主义;环境景观;大师;运动;关联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desig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cess of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and through analysis of three masters and their ideas and work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modern Western mo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design associated Analysis.

Keywords: Modernism;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master; movement; associated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欧洲深厚的园林文化传统和现代工业文明蕴育了现代景观设计的诞生,它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风格形式和思想观念的演变。19世纪到20世纪百余年间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蓬勃开展对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1.现代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和之后的新艺术运动之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将新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环境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随着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进入美国,“哈佛革命”的发起宣告了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诞生。

2.现代主义建筑师

现代主义建筑所倡导的注重功能、空间以及形式上的简洁等原则为现代主义园林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参照作用。而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将新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环境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的思想和作品又为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师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形式法则。

2.1勒・柯布西耶与萨伏伊别墅

萨伏伊别墅是柯布西耶新建筑五点的完整体现。萨伏伊别墅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传统花园与建筑在空间中的咬合。它全新的审美观点打破了古典主义加之于设计师身上的种种束缚,一种全新的,适合战后社会和经济的观点被呈现出来。

1、底层架空

使上部被托起的生活空间远离了车流噪音和街市喧哗。“漂浮”的结构改变了传统的花园环绕的生活方式,花园被引入建筑内部,柯布西耶找到了理想生活范本的物质载体。

2、屋顶花园

作为补偿自然的一种方法,恢复被房屋占去的地面。完全向天空敞开的花园提供给人新的景观体验。

3、自由平面

利用墙体或隔断灵活地分割空间的同时,住户可以按自身需要划分自己的居住空间。承重结构与分隔结构完全分离。体现出现代建筑对于使用者需求的考虑,尽管平面比例精确,但是灵活的动线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视点转变以及对时间性的反映。

4、自由立面

立面设计摆脱了新古典主义构图原则的束缚。建筑形象的逻辑,构图的法则,比例和秩序之美打破了建筑存在与环境中以往的形象。

5、横向长窗

让房间获得充足的光线和室外景观。改变了传统建筑结构限制之下的窗墙比例和分布形式,为室内和室外环境的对话开辟了新的途径。

2.2赖特与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为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即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与环境协调,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是体现材料的本性。

1、与基地的完美契合

流水别墅悬的楼板锚固在其后的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体现出有机建筑所倡导的,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灵活的平面布局

赖特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功能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因此,赖特的许多别墅平面都呈现出十字形的特征,火炉被置于核心地位。对比古典别墅建筑追求中轴对称而无视人的需要的做法而言,赖特的有机建筑中充满了对于使用者的理性思考。

3、材料的自然体现

流水别墅依附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摒弃人工材质的堆砌,通过对材料真实面貌的表达,达到了随四季而变的效果,仿佛变色龙一样与环境融为一体。

2.3阿尔瓦・阿尔托与玛利亚别墅

玛利亚别墅的形式受芬兰农舍启发,建筑呈“L”形布局,由住宅、桑拿房及半开敞走廊组成。

1、设计结合自然

芬兰众多的湖泊、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广袤的森林资源,寒冷的气候等成为阿尔托灵感的源泉。

以入口为例,不规则形状的雨棚给单调的直线型数目和建筑带来了变化,侧面不规则的粗糙木柱呼应着森林。另一侧乡土气息浓重的木棚架在白墙上投下阴影,指引由庭院通向森林的小径。

麦克哈格于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其理论思想和研究观点同阿尔托的设计实践十分契合,并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2、双重性构图

玛丽亚别墅由两个L形的体量组成。两个L形围合出了一个U形的空间,把外面的环境吸纳进来,融合成完整的图形,在几何的理性构图中穿插了非几何形体的、贴近自然的空间结构。

1987年,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构图特征,并将其复杂化。并且,其后许多景观设计师在实践中热衷于这方面的尝试和创新。

3、独特的设计语汇

阿尔托对于草坡,肾形曲线,竖向界面,色彩等独特的设计语汇的运用也表达出浓浓的地域特色。既不咄咄逼人,也绝不会让人视而不见,并让整个景观呈现出一种个性和气质。

3.结语

萨伏伊别墅使用廉价的材料,抛弃多余的装饰,用建筑自身的元素来塑造丰富的空间,它所反映出的独特的机器美学为设计师重新思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打开了一扇门。这一设计理念启发和影响着无数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

流水别墅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胆的结构尝试,打破常规别墅形制,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的重新思考,启发建筑师景观师对于自然利用的多种思路。与自然对话,与自然共生,有机建筑的思想为人们呈现出新的人与自然地关系。而其中对材料的自然特质的表达影响到了日后设计师对于材料的思考和运用。

玛丽亚别墅所具有的是一种独特的亲和性和表现力,它扎根于自然环境,反映了设计师的出色才华。语汇,构图,隐喻,无不反映出建筑师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和相望,其原创性的空间见解与形式语言直接影响了其后数代设计师。

现代主义浪潮中的三位建筑师对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数设计师从中吸收营养,摆脱过去的束缚,探索多样的未来。

在此后的数十年至今,环境景观设计学科不断发展。放眼世界发展趋势,当代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使全世界共享经济技术进步的成果,挑战与机遇并存,也使各个国家、地区更注重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今天不会有一种设计风格横扫天下的情况,现代主义也成为明日黄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们在打破旧有形制,开辟新的道路上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广泛吸取世界文化长河中的各种资源。

参考文献: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周向频,欧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与当代特征,城市规划学刊,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