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1 15:41: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保产业调研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通过资料收集、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对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及环保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环保人才需求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具备一定工作经验者优先,环境工程技术方向的人才需求量较大。结合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的实际情况,建议在环保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应依托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
关键词:
环保产业;人才需求;秦皇岛市
环保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活动、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1]。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环保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此背景下,环保人才的需求应该更为迫切,但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实际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被网络评为就业最差的十大专业之一[3-4]。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誉为中国环保系统的“最高学府”和培养环保人才的“黄埔军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关系到学院未来的发展,因此,新形势下了解与环保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其对于制定环保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对环保人才未来的需求状况,弄清目前环境类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与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访谈结果,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为学院制定环保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建议。
1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及环保人才现状
1.1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1990年开始迅速发展,在秦皇岛市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5]。目前,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类型已涵盖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产品生产四大类,主要以环保产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其中,环保产品是指用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药剂和材料、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仪表、环保药剂和材料等,秦皇岛市环保产品生产目前主要集中在前两方面;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对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的加工处理,利用废弃物生产各种产品;环境保护服务是指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主要包括环境技术与产品研发、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监测、环境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等,秦皇岛市的环境服务业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洁净产品是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新产品的生产、消费及使用后的回收与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1997—2011年全市环保产业产值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秦皇岛市的环保产业在1997—2011年发展迅速。产业产值从1997年的3.30亿元增长至1999年的3.73亿元,产值增长速度为6.28%;从1999年的3.73亿元增长至2004年的7.20亿元,产值增长速度为14.07%;从2004年的7.20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4.24亿元,产值增长速度为10.23%,由于2011年的产值是部分产值,所以此期间的产值增长速度较慢。2004年,秦皇岛市GDP为443.56亿元,其环保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62%。同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80%。说明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保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2环保人才现状2010年,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人员7105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中级技术职称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242人、465人。具体从业人员职称所占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中级技术职称的比例分别为3.41%、6.54%。2011年我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中级技术职称的比例分别为2.10%、5.10%[6]。说明秦皇岛市环保产业技术优势明显,环保人才技术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环保产业获得认可的技术及相关职称评定人员数量依然较低,总体人才结构层次偏低。
2秦皇岛市环保人才需求分析
2.1从业单位性质分析对2013年秦皇岛市环保产业进行调研,共有35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事业单位3个、国有企业1个、集体企业1个、中外合资企业2个、私营企业28个。具体从业单位所占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单位中大多为私营企业,占从业单位总数的80.0%,且以中小型环保企业居多。这与河北省的基本情况类似。河北省环保产业中企业单位占93%~95%,事业单位占5%~7%,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的比例不到10%[7]。郝英君[8]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环保专业毕业生就业更青睐国营企业,占毕业生总数的50%以上;其次考虑的是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最后才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但由表1可知,国营企业仅占从业单位的2.86%,事业单位仅占从业单位的8.57%,这与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存在矛盾,也是环保人才的需求迫切但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实际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原因之一。这需要各高校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和人才需求状况,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2.2人才数量需求预测2004年,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单位数量从1997年的21个发展到55个,从业人员为5812人[9-10]。到2010年从业单位数量为61个,从业人员为7105人。具体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从2004年的5812人增长到2010年的7105人,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40%。同期全国环保产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速度为10.4%[6],可见目前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仍然不足,环保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2.3人才类型需求预测2015年6~7月份各大招聘网站中,秦皇岛市对环保人才的招聘信息共有222个职位,其对环保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工作经验需求和职位方向需求状况如图3所示。学历层次需求方面,222个职位中对环保人才的学历需求以本科、大专学历为主,分别为83个、79个,占全部职位的37.4%、35.6%;硕士学历需求仅为2个,占全部职位的比例不足1.0%;不限学历的职位有58个,占全部职位的26.1%,多为环保销售类职位。这说明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对环保人才的学历需求以本科、高职为主,本科略占优势,所以环保专业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专接本”等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工作经验需求方面,222个职位中明确表示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有26个,占全部职位的11.7%;需要1年以下工作经验的职位有26个,占全部职位的11.7%;需要1~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职位有52个,占全部职位的23.4%;需要3~5年工作经验的职位有49个,占全部职位的22.1%;需要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位有22个,占全部职位的9.90%;不限学历的职位有47个,占全部职位的21.2%。这说明秦皇岛市需求环保人才的职位大多需要工作经验,有149个,占全部职位的67.1%。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位方向需求方面,环保人才招聘较多的职位方向有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环保销售、环境影响评价等。其中,环境工程技术人才指的是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等污染控制技术,具备环境工程基本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操作、环保项目施工与管理及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22个职位中需要环境工程技术方向的职位最多,有76个,占全部职位的34.2%;其次是环保销售和环境监测,分别为37个、35个,占全部职位的16.7%、15.8%;环境影响评价等方向需求较少。这是因为在环保产业的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产品生产四大领域中,秦皇岛市的环保产业主要以环保产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我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年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为环境保护服务,年均增长速度为17.3%,远高于同期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6%的年增长速度[6]。近几年秦皇岛市环境保护服务发展较快,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会带给环保专业学生更多的职业方向选择。
3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保专业学生培养的建议
3.1依托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环保人才的单位包括: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大专院校与研究机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目前,需求高职毕业生最多的是私营企业,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是在环境治理、监测、管理或技术服务的第一线工作[11]。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知,当前秦皇岛市环保产业中私营企业居多,而且多为中小型企业。所以,依托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更能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学院环保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当时时关注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的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课程考核上,学院环保专业学生的课程考核应与本市企业要求的相应职业技能标准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学院环保专业的专职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密切关注本市企业技术动态,灵活运用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把最新的知识、最实用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学院还应该依托本市企业,通过外培内引等多种途径建立一支具备“双师”能力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2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今后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高,特别是一线的环保技术人才。通过与秦皇岛市环保企业负责人的访谈得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希望毕业生不但要掌握环保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但目前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环保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再现生产过程或工作岗位的需求,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利用现场的生产设备和员工培训条件,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缩短书本知识与具体生产的差距,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04-05).
[2]丛丽娜.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4):67-69.
[3]耿世刚.我国环保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1-3,22.
[4]顾玲,崔迎,娄绍霞.高职环保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7):5727-5729,5732.
[5]劳期团.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1):56-57.
[6]吴舜泽,逯元堂,赵云皓,等.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综合分析报告[J].中国环保产业,2014(8):4-17.
[7]刘建秋,兰国谦,郭利键,等.河北省环保产业发展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131-133.
[8]郝英君.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4届毕业生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6):84-88.
[9]张敬宇.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1999(2):43-44.
[10]刘铁树.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环境保护,2006(1):38-40.
依据国际经济与合作开发组织( OECD) 的定义,环保产业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与减排,为污染清理及废物处理等方式提供设备与服务的企业,也包括广义的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提供有关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和能使污染及原材料消耗最小化的洁净技术与产品。如今,环保产业已被大多数发达国家列入高科技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我国对环保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环保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投资市场的资金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投融资体系仍然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资金来源狭窄,民间和外国资本少有介入,资金供需矛盾尖锐。巨大的资金缺口已经成为制约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完善投融资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是保证我国未来环保投融资需求的当务之急。为适应环保产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环保产业传统的投融资方式重新进行审视,建立起新的投融资机制,风险资本作为一种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扶持型资本,不仅符合环保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能有效满足环保市场的资金需求,吸引风险投资进入到环保产业领域,是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2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现状
2.1中国环保产业投资现状
2.1.1环保投资总量状况
通过研究2005~2011年的全国环保产业投资总额状况,可以看出在这7年中,环保产业资金的投入总额逐年递增,占GDP的比重也在波动中上升,至2011年已经达到7114.0亿元,是2005年的2.98倍;占GDP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1.31%上升到2011年的1.5%,上升了0.15%,如图1所示。
图1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增长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全国环保投资总额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陡峭的上升过程。其中,2005~2006年投资总额上升缓慢,2006年投资总额较上年没有多大变化,经历了1年的停滞之后,从2007年开始,全国加大了环保投入力度,投资总额迅速上升,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2009年环保投资总额上升缓慢,但经济稍微好转后,2011年环保投资总额达到最高值7114亿元,占GDP比重的1.5%。
2.1.2环保产业投资结构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共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全国近几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大幅增加,其中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加大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使得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表1)。
在环保投入的3个组成部分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最多,大约占环保总投入的50%,且增长速度也很快,从2005年的1289.7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4557.2亿元。其它两部分则在2005~2008年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稳步上升,但2009~2011年则呈下降趋势。
2.2中国环保产业融资现状
现行的环保资金投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条: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固定资产投资,简称项目基本建设环保投资;②更新改造资金投资;③城市建设和维护费投资,也叫城市建设环保投资;④排污费投资;⑤对治理污染、综合利用实行奖励政策;⑥国家和地方财政的环保投资。近年来开通的其它环保资金渠道还有:银行贷款和国外资金(包括国外贷款和各种捐赠),这也是我国环保融资的重要来源。
2.2.1政府环境保护融资
政府投入环保行业的资金是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主要来源,主要有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预算内更新改造资金、城市建设维护税和超标污染费等。从政府融资角度来看,这些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入、国债发行、环境保护基金、排污费的征收、使用者收费以及环境基础设施产权交易等。
2.2.2企业环境保护融资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投资资金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企业。我国企业环境保护融资主要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排污费补助资金、企业债券和股票市场融资等渠道。
2.2.3其它机构在环境保护融资方面的作用
其它机构,特别是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在环境保护融资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导向和商业融资方面。但受环保企业高风险性的影响,银行为其提供的资金是极其有限的。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对政策依赖性较强,这一方面与环保产业外部性的特征有关;另一方面源于环保产业的市场化机制不够完善,政府虽然鼓励建立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主体但并未获得明显成效,民间和外国资本引入不足。在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加大环保投融资力度等方面,环保产业有很大的拓展余地。
3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资金供需矛盾分析
3.1中国环保产业投资需求
(1)国外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环保投资占其同期GDP的1%~2%时,才能大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而要使环境质量发生明显的好转,则花费在环保上的投资需占其同期GDP的3%~5%。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国家用于环保的投资是占其GDP的0.5%~3%,其中发达国家为2%~3%,发展中国家为0.5%~1.2%。近年来,我国环保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1.93万亿元,而“十二五”时期,中国生态环保投入总值达3.4万亿元,平均每年为6800亿元。按照这一比例估算,目前我国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1.3%,刚刚达到基本控制污染的范围。要进一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引入更多资金投入。
(2)为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约束激励,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扶持资质良好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进行融资,并且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政府政策倾斜环保产业不只停留在法律条文规定层面,而是给予了环保企业一系列切实的优惠政策。一是在产业政策方面,继续环保产业鼓励发展目录及配套政策,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二是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如综合利用产品减免增值税等。三是融资方面,环保行业比传统行业更容易获得信贷资金,而银行也会优先处理环保项目。在有利的大环境下,环保产业潜在的市场投资需求将得到释放。
(3)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复合增长率在15%~20%之间,2010年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5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这一系列数据足以支撑我国环保产业的中长期投资利好推测。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推动环保企业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进一步融资及上市等需求将引发新一轮的“资金荒”。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如何得到满足,是当前我国环保产业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3.2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资金供需矛盾
导致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问题及资金供需矛盾的根源在于环保产业资本市场化进程过于缓慢。目前,我国仍然沿袭了过去以计划为主的环保产业运行机制,从而导致当前的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产生诸多弊端,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环保投资总量不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然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也日益突出。经济增长效益较低,资源消耗严重,环境质量堪忧。从时间上纵向比较,我国不断增加环保投资额,但增长速度扔不及GDP增速,并且增幅也不稳定,时而增加的多,时而增加的少,这说明我国的环保投资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从空间上横向比较,环保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看,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相差甚远,环保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也落后于发达国家环保产业水平。
(2) 投融资主体单一。由于环保产业资金投入大、技术风险高,且周期较长,因此这种巨大经济利益是以间接、长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环保产业所需资金仅仅依靠各企业自身的实力难以承受。而目前,全国的环保产业投融资体系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资金来源狭窄,不能给企业发展以激励和促进。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在中国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环保投资依靠政府的思想严重,市场难以发挥作用,并且现有的环保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资金积累困难,贷款更难,引进外部资本十分有限。这样一方面使得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找不到投资方向而游离于环保产业之外,金融机构的资金也无法顺利放贷出去,而另外一方面,我国环保产业由于存在大量资金缺口而发展缓慢。
(3)投融资渠道有限,投融资机制创新不足。从融资角度看,财政投融资仍然是目前弥补环保资金不足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环保投资主要是国家财政资金、银行资金、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资金等,在少数城市尝试了BOT、“用户集资”等形式,投资渠道仍然不够广泛。
一方面我国环保产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资金需求量大涨,另一方面由于环保产业的市场化机制不够完善带来的资金供给不足,环保产业投融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纾缓了环保产业资金供需矛盾,急需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入风险资本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2014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4风险投资介入环保产业的作用分析
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融资体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主要以权益资本的形式,把资金投向极具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或创业项目(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期企业成长到相对成熟后退出,从而取得高额资本回报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4.1风险投资介入环保产业的作用
环保产业的特点及风险投资的特征决定了风险投资介入环保产业的必要性。环保产业的特征表现为:高风险性、高投入性、高回报性。而风险投资追逐高风险、获取高回报并在运作中不断分散、化解风险的特征使其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的特征不谋而合,从而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国的环保产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主要靠政府投资,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没有形成刺激其发展的合理价格体系和缺少内在的利益驱动,产业总体发展速度缓慢。在环保产业中引入风险资金,对于加速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化,促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风险投资介入环保产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新的环保产业运行机制的建立,推动环保产业资本市场化。风险投资的介入打破了国内环保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局面,引领民营资本进入环保产业,有利于提升环保投资市场化程度。吸引风险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可以使环保产业的活动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运作,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直接投资环保产品的生产或技术服务,建立起有效的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机制,使企业逐步成为环保产业投资主体。而政府则主要通过提业政策和相关扶持政策为引导,不断培养和发展环保市场,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大的市场空间。这样,政府可以实现由“投资主体”过渡到“规范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尤其是企业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环保产业效率。风险投资可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有效解决环保产业投资需求和社会资金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风险资本利用并购引入、吸收其他企业的技术,整合企业间的技术力量,完善企业的产业链,短时间内极大地扩张企业的规模,实现强强联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市场,再去并购,良性循环滚动发展。通过这种资本运作方式,风险投资一方面利用充裕的资金,扩展企业的品牌,帮助环保企业实现对外并购外延式扩张,不断扩展产业领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淘汰和关闭落后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拓展融资渠道,扩大产业的发展规模。目前我国环保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发展中都面临着资金不足和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环保企业在发展阶段中面临巨大的用于扩充本身的产能和科研的资金缺口,不仅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同时伴随着高度的风险及不确定性。仅仅依靠内源融资很难满足环保企业发展需要,风险资本一方面给具有快速发展潜力的公司带来发展所需的资金,另一个方面利用在国内环保投资领域合作伙伴的广泛资源,给投资的企业带来先进和适用的环保技术。为环保企业和民间资本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调动大量民间资本注入环保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保产业面临的资金难题。有利于扶持创办一批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企业,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4.2风险投资对环保企业推动作用的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研究分析。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废物管理和环境服务的高科技环保企业。2001年11月,上海联创、中国风险投资、深圳高新技术投资服务公司投资东江环保1200万元,获24%股权,其中联创投资800万元,占16%股权,中国风险投资和深圳高新技术投资服务公司各投资200万元,各占4%股权。2003年成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于境外上市的民营环保企业,首日挂牌,较招股价就高出24% 。上市以后,东江环保以100% 到200% 的速度增长,原来10 多万元的利润,两年时间已达到2000多万元。从当初的一个盈利微薄的个体户到高速发展的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纵观其发展历程,在这一系列华丽蜕变的背后,风险投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风险投资除了资金投人,还有知识、经验、能力和品牌等多种资源的投入,为东江环保带来了许多无形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优化了发展战略,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业务模式。风险投资商提出:企业要立足于国民经济的产业链,服务于产业链,摒弃了过去一味“赚钱”的经营理念。在这一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公司形成了“废物处理为业务主轴,通过将废物的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和环境工程及服务相结合,铸造完整的环保服务业务链,形成工业和市政废物综合管理与资源循环的全能固废处理服务平台”的发展战略,积极完善业务链和区域布局,使公司逐步成为综合性固废处理环保服务商。此外,投资商还提出:作为循环经济项目,要注重自身技术,不能造成二次污染,变废为宝以及转化的效率尤其重要。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企业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意识开始逐渐成形,此后东江环保一直致力于推进工业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他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废物,形成了“废物-资源再利用-产品”独特的业务模式和产业链。
(2)改善经营管理。投资方帮助下,东江不但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而且通过各种手段整合企业的内在资源,使其原有的资质、技术、商业模式等,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自从东江环保引入风险投资以后,公司管理制度便开始积极与国际接轨,大批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公司治理结构也变得规范和透明。在风投机构的帮助下,公司改变了原有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过去单一的股权结构也有了很大改善,通过股权的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了人才,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3)拓展业务范围。三家投资商分处于上海、北京、深圳,这是中国3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东江环保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地域分布上为东江环保的业务扩展提供便利。在上海联创的帮助下,2001年11月,东江环保成功进入上海浦东市场,与清华博士组建上海新禹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目前上海最大的民营危险废物处理企业。此外,通过风险投资,东江环保还在四川成都成立了成都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这是成都市唯一一家从事危险废物处置及资源利用的环保企业。风投企业的帮助推动了东江环保各项业务的区域拓展和市场布局,目前东江环保的运营网络已经覆盖了广东省、长江三角洲和华中的众多工业发达城市,通过规模扩张始终保持在中国工业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业务的龙头地位。
(4)引进社会资源,充当“技术桥梁”。风险投资公司不仅是投资者,而且是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某种程度上起到技术中介的作用。在风投企业的牵引下,东江与多家环保机构与学院组成策略性联盟,其中包括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及中南大学并且与多个地方政府成立了应对相关突发事件的专业小组,还与多家知名高校及企业展开了合作。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法国威立雅。这些策略性联盟及合作不仅为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也为集团提供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扩张了产品渠道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
(5)提高企业效益。风险资本进入前,公司的总资产为3300万元,净资产为2800万元。两年后,东江总资产达到1亿2千万元,净资产已超过1亿元。风险资本进入前的2000年税后利润为90万元。而2002年末税后利润达到2100万,增长超过20倍(图2)。
图2风投进入前后对比
东江环保是一个环保企业与风险资本联姻的案例,作为一个民营环保科技企业,成立初期,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业务的不断增加,企业面临着进一步融资的需求。与此同时,旧式的家长式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管理混乱,人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东江环保想要做大做强,引入外部投资是必然的选择。风险投资资金雄厚、使用时间长,短期内无偿还责任,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此外伴随资本投入的品牌、经验、能力等多种资源的投入更是其他股权投资所不能比拟的。风险资本由于其自身特有的优势最终获得了东江环保的青睐。而良好的财务状况,明晰的战略目标,明朗的行业发展前景及产品竞争力则是东江环保吸引风投机构的优势所在。在投融资双方坦诚合作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东江环保与风险资本的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风险投资的进入,不仅给东江环保带来了有形资产,更带来了很多“无形”价值:除了通过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为企业规范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很大的收益,各家风投机构丰富的资源和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稳定的技术支持,对于产品渠道的扩张,业务的拓展也提供诸多裨益。在帮助企业成长的同时风险资本也获得了惊人的回报。2008年2月,深圳高新投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6年间的投资回报达到30倍以上。2012年4月,东江环保在深圳中小板IPO上市。中国风投和永宣创投所持股份全部转为A股,以东江环保发行价计算,这两家机构的账面回报倍数分别高达79.09和65.63倍。
从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风险资本进入环保企业是环保产业市场与先进技术、资本、管理的结合,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其自身获得高额利润,实现互利共赢。
5风险投资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投资进入对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巨大。同时也应注意到,目前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尚不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外部运行环境滞后( 包括证券市场尚不健全,产权市场不完善等),风险投资公司介入环保产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和进入障碍。为了实现环保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必须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广泛筹集风险资本,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外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稳健的风险投资格局。对此,提出的建议如下。
5.1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环保产业属于政策引导型产业,对国家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虽然我国为了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台了配套的鼓励政策,但覆盖面仍不够广泛,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等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改进;对于那些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环境基础设施,政府应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免除或减轻其税负,提高环保产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比如新加坡政府规定,风险投资最初5~10年免税;美国政府为了鼓励私人风险投资,对风险投资的60%免除征税,仅对其余的40%按50%征收所得税。而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主要对象是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而不是针对具体的科学研究开发项目,风险投资基本享受不到税收优惠。同时,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亟待改善,有关风险投资资本筹集、项目选择、知识产权保护、股权转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中还存在着许多阻碍风险投资正常进行的不利因素,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予以解决。此外,要尽快建立起为环保产业风险投资服务的专业性中介机构,包括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环保项目评估的市场调研机构、环保融资担保机构等,为环保产业中风险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5.2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
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起步时间不长,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民办官营”的现象,在不少地区的风险投资活动中,政府仍是风险投资活动的主体。这样,一方面造成我国风险资本来源,不能担负起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社会大量的闲置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而一些重大的科技项目却要依靠国外贷款解决。因此,利用风险投资发展环保产业应当多渠道并举,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要本着“多方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发挥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对风险基金的发起应实施宽松的准入政策,鼓励企业、保险金融机构及富有的个人积极参与风险投资活动。
5.3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环保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的发展需要一批即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样,风险投资活动的开展也要求投资者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因此,风险投资在环保企业中的成功运作,除了要有合格的创业者之外,还要有具有创新精神的风险资本家,这些人要有丰富的技术、管理、营销、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资本运作,能够敏锐发现和捕捉环保产业中的商机,在众多的环保高新技术中发掘出最有潜力的投资对象。这就对环保企业的创业者和风险资本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高级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环保产业创业者和风险资本家队伍。
关键词:环保产业园; 规划布局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y many industry, based on the working practic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ark planning methods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layou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保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一、环保产业园区的特征和类型
1.园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紧密围绕当地的自然条件、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进行环保产业园区的设计和运行;
(2) 通过园区内各单元间的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3) 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政策手段以及新技术(如信息共享、节水、能源利用、再循环和再使用、环境监测和可持续交通技术)的采用,保证园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4) 通过园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企业、园区和整个社区的环境状况得到持续改进。
2. 园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 具有行业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例如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糖业)示范园区;
(2) 具有区域特点的国家环保产业园区,例如对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改造的生态工业园区。
此外,按照当前的建设状态和园区单元间联系程度的不同,生态工业园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已具有较好生态工业雏形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建设重点是在完善已有的生态工业链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生态工业网。
2) 尚未建成或尚不具有规模的园区。建设重点是以生态工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建设一个新的工业园区。
3) 门类较多、企业数量大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如我国的大批国家和地方级的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重点是在这些园区中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观点和生态设计方法,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由此优化产品结构,并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为园区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园区的持续发展。
4) 虚拟园区。其园区企业在地理上分散,但仍然组成一个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重点是从废物循环利用、资源梯级利用入手,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网络,建立企业间稳定、持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
二、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 基本原则
园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2) 生态效率原则(3) 生命周期原则(4) 区域发展原则(5) 高科技、高效益原则(6) 软硬件并重原则
三、园区规划的步骤
园区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规划队伍建设:建立规划队伍,包括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
2. 园区规划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园区范围,原则上不得占用新的土地作为工业用地。需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区域、污染的废弃地区。
3. 现状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和分析园区以及周围区域内当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现有行业和企业状况,物流、水流和能流,废物产生和处置,现有生态工业雏形,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可能的废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产业链等。
4. 规划目标确定:针对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提出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5. 方案设计阶段,包括:
(1) 总体框架设计:根据现状分析结果,结合规划目标,进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从而给出园区的总体框架设计,包括主要的工业链、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
(2) 产业发展规划:主要行业的发展定位、产品规模、支持项目等。
(3) 入园项目筛选和入园项目指南:筛选和提出最初的入园项目(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由于园区一般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因而需对今后的入园项目制定入园项目指南。
(4) 政策设计:制定相应的园区管理措施、鼓励政策。
(5) 支持系统设计:如企业孵化器、信息共享设施、废物交换系统、教育培训、研究和开发、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6. 投资和效益分析:包括园区的投资预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四、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技术
1. 对于各类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1) 园区规划应建立在传统的城市和区域规划、园区规划和环境规划方法的基础上。传统的规划方法,如系统规划法、数学规划法、空间规划技术(如GIS工具)等均能在环保产业园区规划中发挥作用。
(2) 由于生态工业本身的特点,规划中应纳入清洁生产、生态效率、工业代谢、副产品交换、生态设计、生命周期分析、联合培训计划、公众参与等思想和相应的方法。
2. 主要技术手段
(1)物质集成 (2)水系统集成 (3) 能源集成 (4)技术集成 (5)信息共享 (6)设施共享
五、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园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1. 经济发展指标 ;2. 生态工业特征指标;3.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4. 绿色管理指标。
9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
此前《财经》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拟就《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参与政策调研和文件起草的人士透露,《决定》此前已经在很大范围内征求意见。而《规划》内容还需补充完善,时司或将推至今年年底。
密集决策调研
决策高层第一次公开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2009年5月份。去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国务院总理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者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表了看法。
11月3日,在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他强调,要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
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和相关文件起草组。
此后的3月~4月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成员部委开始了全国调研。由发改委等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亦同时征求各方意见。
参与调研的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陈志博士介绍说,调研分为区域调研和领域调研前后两个阶段。区域调研集中在三个区域:湖北、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省份代表,广东、上海代表发达地区,另外还包括东北地区。调研内容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以及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等。
回京后,调研组又分领域进行了多次座谈,部分企业家和科学家代表参加座谈,相关文件起草工作随后进行。
参与《规划》起草工作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吴滨博士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领域,都需要较长时司的培育,大规模推广应用也需要一定时司。大家目前的共识是将《规划》内容写得实一些,强调针对性,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尽量避免政策“通用性”。据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介绍,目前《规划》还在编制和研讨过程中。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室主任张晓文对《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国务院的《决定》,《规划》涉及的内容更多更细,涵盖很多产业,包括较多技术性内容,目前还在研究和制订当中,计划于今年年底左右出台。
“七领域”版本演变
《决定》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据《财经》记者了解,经广泛征求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版本与此前相比有所变动,如海洋工程和航空业,目前都已并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医药和生物育种扩展为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包含了原来的电动汽车,并在其中扩展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项。
曾参与地方调研的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段小华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相比此前版本,目前确定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集成,这与各产业之间融合的趋势有关,也与带动一些领域发展的意图相关。
吴滨表示,在七大领域之下,还包括20多个重点方向,不排除其中的重点方向有所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2010年年初的《2008~2009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1.41万亿元。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
另外,“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还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可达6万亿元。
扶持政策高含金量
《决定》在财政、税收、金融、国际化和市场等方面,都列出了扶持政策。《规划》则将对这些政策进行细化,比如在节能环保,能源价格、资源税收、新型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需要配套政策支持。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建设、新能源的上网定价等,都将有所突破。
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有关人士表示,《规划》中即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最主要的还是财税扶持和优惠政策。
此次《决定》指出要制定完善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据了解,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财税政策将参照和借鉴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另外为鼓励自主研发,按照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政策是,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人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增值税方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一定比例税负之外的税款即征即退,但该政策只针对软件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等。
据段小华介绍,在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和市场培育方面,政府将出台不同以往的举措,眼下呼声较高的“重头戏”是财政和金融相结合的政策,它体现着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耦合,可引导大量民间资本的跟进投入,包括资本市场、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方方面面都要发挥作用。
据悉,在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中央层面早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设下伏笔。2009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与北京等六省市合作,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发起设立20只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旨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之初即募集资金约9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亿元,相关省、市财政投入12亿元,社会资金近70亿元。
截至目前,20只创业投资基金中已有16只组建完毕,公开挂牌。
在8月28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战略性新兴
产业需要一个培育孵化的过程,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明显,政府参与创立的创投基金,就是要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问题。
此外,此次《决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融资方面也多有着墨,指出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协调政府与市场作用
段小华分析指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建立适应其发展阶段的科技投入政策。可以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科技公共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阶段应当是新兴产业的形成阶段,即孕育期和成长初期。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就处于新兴产业的孕育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则处在成长期,都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而信自、产业则处于发展期,更要强调竞争。业内人士表示,说到底,就是在各个阶段如何去协调政府和市场作用的问题。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室主任张晓文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重要原则是,政府不能管得太多。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不能像此前的4万亿投资计划那样,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力量。
在中央层面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之前,全国很多省市的相关政策已先行。比如,8月30日湖南省下发《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所列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七个领域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这一版本与中央层面有所差别,后者包括的“新能源汽车”被“文化创意”取代。
内容摘要:本文在客观分析浙江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环境治理的科学理念和经验,提出浙江省强化环境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省 环境管理
近几年,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像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等12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都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大气环境质量也已基本达到国家的二级标准,主要水系的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也开创了新局面。这些成就固然可喜,但我们还应认识到浙江省自然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为0.5亩,不到全国的一半,大大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警戒线。浙江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只能走低消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环境管理在保证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调研发现,浙江各地市在环境管理方面进步显著,但是,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主导,公众缺乏参与积极性。环境管理不只是政府的行为,应是全社会的职责。目前,政府行为贯穿了环保工作的绝大多数环节和领域,对个人及企业参与协助环境管理不够重视,公众缺少参与监督环保的渠道。
强制性政策主导,缺乏市场化手段。现阶段,政府主要通过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政策进行环境管理,较少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没有给予企业足够的激励以协助环境管理。政策实施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环境管理的成效。
环保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浙江省的环保产业发展较早,有先发优势,环保产业的基础好,发展的速度相当快,还出现了一些颇具特色、具有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群,如玉环填料、诸暨电除尘器等。但浙江省的环保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环保产品单一,环保产业种类单一,注重环保产品的生产,忽视环保服务业的发展。
国内外环境管理经验
国际经验
环境管理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如日本、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在环境管理的立法思路上有较大的不同。日本以阐明国家的基本环境政策和理念为重点,对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组织方法和责任义务作原则性的规定,不作具体规定;美国的环境管理立法是从预防源头污染着手,推出了一系列自愿合作伙伴计划,把环境管理模式从强制性转变为鼓励性模式,鼓励企业超越现有的规定和标准;新加坡则强调全民共同参与环境管理。
在环境管理手段方面,环境管理绩效好的国家间存在较多的共同点。首先,严格的立法。虽然不同国家的立法思路有差异,但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都非常严格。
其次,广泛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环境管理发达的国家,广泛允许污染许可证和资源配额的交易,征收污染税、原料税、产品税、资源税、排污费、使用费、补偿费等,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环境基金,建立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实行押金―退款制度等。
最后就是要强调公众积极参与。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采用经济手段则能对个人和企业有激励作用,鼓励公众协助、参与环境管理。在环境管理较好的国家,公众都具有极强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国内经验
建立综合的环境管理体系 上海市政府建立了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半封闭、循环渐进的环境管理体系,所谓的多目标指不仅重视环境污染的控制、治理,还关注自然生态、生物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不只局限于上海市范围,还考虑周边地区和流域;不能仅着眼于当前需要,还要兼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多层次是指环境管理分三个层次,即决策层、执行层和服务支持层,决策层负责制定全市环保规划、计划以及规章制度,确定本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等;执行层是指各专业委员会和区县政府,负责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的环保措施;服务支持层是指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决策执行后的结果,运用统计、审计、监测等手段,对执行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反馈信息和总结,提出改进办法;而半封闭、循环渐进是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再根据执行结果做相应调整,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环境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绩效。
江苏省建立了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包括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环境、资源、能源、产业、城乡建设等重要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重大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等内容,涉及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部门联合会审制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可持续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制度、环境保护目标管理与考核奖惩制度、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云南省同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德国、芬兰、荷兰、日本、加拿大等外国政府都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启动了“世行贷款云南环保项目”、“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全球环境基金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中荷合作云南森林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等一批合作项目,有力推进了云南省的环境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绩效。
近年,天津市以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合作非常活跃,已同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多边合作关系。其中,与瑞典的第三期合作已经转入了“推行企业生态效益分析和清洁生产技术与设备方面”的研究,与德国某技术公司的二期合作项目转向推广“有效益的环境管理”模式,提高中小企业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并鼓励清洁生产 近年,深圳市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新产品的科研和开发,鼓励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
广州市把清洁生产作为企业减污增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点工作,组建广州市清洁生产促进中心,建立促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调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实施清洁生产的试点企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以及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少的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给予优先资金扶持,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
浙江环境管理的指导思想
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观
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按照这个观念,只有人力才有价值或具有内在价值,其他非人类的动植物种群只是作为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或工具。当代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都是在这种观念下产生的。
现在,我们应该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观,以对待人类的方式对待动植物种群和景观等,不仅要保护公众健康、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还要追求环境公平、体现对非人类物种的道德义务。
以效率、公平、权利为决策准则
保护环境需要巨额资金,从对财政负责的角度看,需要用成本-收益分析的决策方法,有效分配资金,合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为环境管理决策的依据,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只关心总净效益,不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分配。决策时若只考虑效率,会导致不公平的后果。因此,决策还需兼顾分配公平。具体而言,环境管理的分配公平包括环境保护计划的公平、环境分配计划的公平、地区间环境问题的公平处理以及代际公平。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还存在一个局限,就是没考虑某些法定的抑或道德上的基本权利。环境管理的决策还应该重视“每个人都享有在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基本权利”,并把这种权利延伸到人类之外的动植物种群及生态环境。
浙江强化环境管理的对策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施环境管理是一种低成本的手段,环境管理部门应更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减少强制性行政手段的使用,为个人及企业协助环境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更多激励。根据“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合理调整环境资源价格,减少或取消补贴;调整现行的能源税,引进新的环境税,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实行差异税收,扶持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更大范围的实施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给予环境投资项目的优惠贷款利率,推行环保投资的有偿使用。
扩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渠道
这不仅需要通过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来提高参与环境管理的意思,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扩大参与的渠道。
具体而言要继续加强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除了宣传普及涉及环境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外,还要重视环境知识普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宣传工具,有选择地宣传一些兼顾经济和环境利益的正面典型,对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普及环境权的观点,让公众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环境权利,该如何行使这些权利,以及能获得什么利益;大力扶持民间环保社团组织的发展,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其合作,让这些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化,降低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充分发挥环保举报热线的监督作用,进一步落实有偿举报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推进绿色GDP核算体系
核算绿色GDP,要建立资源环境的实物量核算,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量核算;加强自然资源损耗监测,统计由资源过量消耗、排放废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及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资源消耗;统计环保支出,包括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和恢复环境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为环保而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发生的各项费用、降低和改善环境污染的研究开发及利于环保的设施支出;对推动社会进步和造成社会无序和发展倒退的“支出”进行区别统计。
发达国家常用“公众评估”的办法核算绿色GDP,也就是由相关的专业部门和较独立的咨询机构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调查公众对生态影响的评估,然后总结公众的评估意见,并作为绿色GDP的补充。
推进环保技术创新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源消费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现象,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重污染产业的发展,逐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扶持无污染、轻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视生态建设,发展绿色农、林、牧、渔产业,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环保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环保科技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研究开发水平,组织开展技术和装备攻关,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
关键词:住宅;环保化;产业化
引言
在过往的住房建造中,由于没有形成标准产业化,造成许多不环保的现象。完全有碍于长远稳定发展。因此了解并且将住宅环保产业化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十三五”规划公布了十个任务目标,其中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首入五年规划,而近来全面放开的二孩政策,将会影响到我国的人口政策的调整,这样看来,调整后的人口政策将会对将给房地产行业产生长期的影响。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房地产建设结合起来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来看,重庆市的环保型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得到推进,尤其住宅的环保化特别值得关注和发展。
一、环保型住宅产业化的意义
国家发改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司副司长李静曾说,环保型住宅的发展对我国未来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深远意义。国务院曾提出了推广节能建筑的目标和措施,我国住房总面积达数百亿,而住宅的单位消耗资源量却是发达国家的数倍,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各种资源材料的耗费巨大,而其中不乏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每年产生的工业废弃物成亿吨计算,这些工业废弃物若能被循环使用,不单单是减少对环境生态的破坏还能减少非常多的污染排放。
随着经济的持续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相应的也变得较高。由于住房作为特殊商品,因此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住宅的环保性尤为突出。而观察以往的生产和发展模式,并不是长久发展之计,不单土地资源有限,对于环境来说也将受到极大的考验。因此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为改善这一情况。通过督促开发商使用环保可循环材料,在房屋的空间构建上也提出需要到达节能省地等,一系列措施旨在使得我国住宅环保成为一种产业化。
二、重庆市环保型住宅产业化发展现存问题
1.技术材料问题。住房环保在技术和产品难以供给。目前,我国的一些节能低耗的材料使用范围不广。相应的技术水平也由于需求量受限而停滞不前。因此重庆市在住房建筑上多使用传统方式,技术陈旧切材料不环保。重庆市在住房建筑上的产品质量和技术跟不上环境的发展,则影响了环保型住房产业化得脚步。
2.标准制度问题。环保型住房产业化缺少执行标准和规章。在重庆,住房建筑在环保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执行,所以住宅建筑中存在很多的浪费。目前,重庆市现有规章制度范围模糊,条则不清,对建筑节能只有总的要求和使用的局限范围,难以辐射所有建筑类型做到真的节能环保。
3.机构设置问题。相关机构设置不健全。一些政府官员未能真正认识到住房节能环保的重要性,重庆市在住房建筑方面并未设立相应的监督人员,也未能将这样理念宣传到位,未能使得广大群众真正意思到住宅环保化得必要性。如此一来,阻碍了节能与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推行。
三、重庆市住宅环保产业化的发展建议
1.将建筑材料选用标准化。在建筑上所使用的大量材料必须符合3R概念(即Reusable可重复使用、Restorable可再生使用、Recycling可循环使用)。使用的材料无害于人体,也需对环境友好。如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采用可再生塑钢、一级可在循序使用的材料等。只有尽量的使用环保且可再生的资源才能给够做到真正的住宅环保化,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将节能节水设备标准化。由于重庆日照充足,住房的建筑设计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照明和采暖,杜绝因为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资源浪费。例如外国先进城市就有整个住宅社区的大部分能源是来自充分利用地表热的热泵和光能转化为电能而提供的。而水资源的利用上,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设计能够收集雨水,日后可重新用于植被灌溉。流量低与无水堆肥式厕所及节水龙头应被统一配置。此种种技术与配置被纳入建筑标准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3.空间利用标准化。迄今为止,重庆由于山多地陡的独特地貌,因此在空间的开发上依然是被动的,缺乏综合性的规划,导致局部区域空间的利用率低,空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将规划标准制定出来非常有必要,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监督,在居住区环境设计、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不单单要体现高效环保,也要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空间规划上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不但将环保概念停在表面,也融入生活。
4.建筑时间标准化。将建筑过程统一标准化,建筑层数确定一般都存在一个合理完工时间,应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帮助下,尽量让其在合理时间内完工。有助于建筑方将精力和资金集中使用,缩短建筑周期,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利于环保。
5.对环保型住宅产业化大力宣传。在住宅环保化上的宣传也应该做到全面覆盖重庆市。让追求住宅环保成为基本需要后,才能使得住宅环保变成产业化。发展住宅环保成为产业化即为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的住宅,不仅仅是对传统建造方式的改进,更是对传统生产和消费观念和既定模式的严重冲击,全面的宣传也使得人民与政府齐心协力推进生态环境的发展,使得住宅环保化成为重庆市的特色。
6.针对环保型住宅产业化成立专业小组。由于重庆市住房建筑的逐年增加,重庆市环保局可以就如何贯彻落实住房环保的产业化,成立相应的技术顾问小组,就先重庆市住房环保遇到的技术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重庆的特点提出方案。使得开发商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有部门可以找,不会使得解决问题停留在理想层面。
四、总结
有效推进住宅环保产业化,有利于住宅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能的上升,减少能源的消耗,改善人居环境,使得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住宅环保成为产业化即为推广成熟环保型的住宅,不仅仅是对以往的建造方式的改进,更会对传统生产和消费观念和既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大力发展城市化建设,对绿色环保环境的需要强烈增加,而在住宅建造方面对相关环保问题上,并未有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健康环保材料的升级和结构与空间的优化亟待解决。在建设环保化上还需广为宣传。重庆市政府已经开展专题调研,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先进城市的经验,学习交流“十二五”规划实施、“十三五”规划编制、行动计划制定、多规合一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旨在发展重庆市环保型住宅产业化,既使得住房发展向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扩展,又使得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想在重庆市推行将环保型住宅产业化,还面临严峻的挑战。(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静.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建设环境资源节约型社会[J].住宅产业.2007
[2] 唐燕秋,刘德绍,李剑,蒋洪强.关于环境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定位的思考.环境保护[J].2015
[3] 滨州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办公室.滨州市:推进新建住宅全装修工作.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实现.住宅产业.2012
[4] 谢伟.绿色住宅DD专向“三个适宜”的城市发展目标-.经济技术协作信息[J].2007
《现代企业文化》:王总您好,公司选择环保产业,特别是选择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是出于哪些考虑?
王久华:中德环保公司是1996年成立的。公司投身环保行业,主要是考虑我国经济在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存在着大量粗放式的生产和运营,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没有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标准。虽然我国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但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形势严峻的环境污染,使得借助欧美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环境全面治理和保护,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力求通过在环保行业的艰苦创业,为国家长治久安、为城市绿色发展、为低碳经济、为中华民族打造一片绿水蓝天,做一些贡献。
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垃圾焚烧发电。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镇,2011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城市人口比例超过50%,首次超出农村人口的历史转折。虽然这是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象征之一,但由此带来了城市垃圾处理的世界级难题。事实上,城市人口产生的垃圾远远大于农村人口。目前全国有7.5亿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平均可达1公斤,由此推算全国城市每天垃圾新增达75万吨,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庞大数字,每个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堆起来都像小山一样。但是我国目前垃圾处理的方式和技术还不尽人意,这些垃圾或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或堆积、或填埋在城乡结合部。这种简单堆放或填埋,造成目前各地城市“垃圾围城”的危局,其危害触目惊心。二次污染更是巨大,不仅气味四处飘散,垃圾渗滤液悄然渗入地下,对空气、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危害影响深远。而且,这种处理方式也大量侵占宝贵的城市发展用地、威胁耕地红线,挤占城市空间。
《现代企业文化》:垃圾焚烧发电有哪些好处?中德环保公司的技术处于什么水平?
王久华:处理这些堆积如山的垃圾,目前的方法就是垃圾焚烧发电,既可节省土地,不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还能变废为宝。
垃圾燃烧时产生热能,可以推动发电机发电,发电之后的水蒸气可以继续给城市供热取暖,从而能够节省大量煤炭。虽然目前我国煤炭储量很大、产量很高,但是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这种不可再生煤炭资源,将在三四十年采掘之后枯竭,这对未来我国能源资源形成严峻挑战,必须及早探索和找到未来绿色能源发展之路。同时,我国还要考虑未来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问题,不能继续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传统经济发展之路。
目前,对于中国城市来说,垃圾焚烧发电是处置城市垃圾的必由之路。从西方国家非常垃圾处理的发展史来看,也是如此。发达国家的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手段已经成熟,欧盟垃圾焚烧发电的尾气(如二恶英)排放标准比中国目前的标准更为清洁,比汽车尾气还干净,大大减少了污染甚至可以接近零污染的排放。借鉴其成功经验和技术,对我国环境保护非常有利,可谓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多赢解决方案。
目前中德环保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垃圾处理技术、并经过公司研发团队的努力,不仅对其进行吸收消化、同时还进行改造创新、获得了不少专利,为中国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贡献。业内的目标是在国内的每一个城市,都能建立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使每一个城市的垃圾得到符合更清洁标准的处理,争取在三五年内使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对公司股东、对国民经济、对群众百姓健康都是有利的。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整体环境、我们的城市和乡村,变得越来越美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
《现代企业文化》:公司为什么选择在德国主板上市?公司提出并实施的“环保外交”是什么概念?
王久华:我们从国内市场起步,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在德国主板上市。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IPO是很严格的,在主板上市更难。包括上述著名500强跨国公司在内,目前也仅有三百家左右在主板上市。德国主板市场对于上市企业要求很高,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合规运行、业绩要求、投资者关系、法律监管等方面标准非常高。但严格的标准,在另一方面使得能在德国主板上市的公司,拥有了更好的公司形象和发展后劲,有了在技术、融资和市场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这是公司选择在德国主板上市的重要原因。
我们公司在2007年上市,只是万里刚走出了第一步。在这之后,则对公司规范化、标准化、效率效益、技术、品牌、财务和内控等管理体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外部资本市场的倒逼机制,也使公司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在国内、国际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良好的公司形象、高效合规的公司运营、技术和管理团队的提升,遵守同样的法律法规等增加的企业透明度,让我们与德国及国际巨头合作在同一游戏规则之下,减少了沟通并建立互信的时间成本,公司在2009年战略转型后,与世界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公司―美国卡万塔公司,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等相继确立战略合作。
在市场拓展方面,陆续签订了云南昆明,甘肃兰州等省会城市的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兰州的3000吨日处理能力,成为中国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与国内A股市场只能IPO一次融资不同,在德国主板IPO,就能进行后续的第二、第三次资本融资,也打开了低成本债务融资大门。由于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公司在美国纽约建立了美国存托凭证交易平台,打开了在世界最大资本市场增发的渠道,并准备在明年或后年在股价合理回归之后,准备在香港实现德国―香港两地挂牌交易,实现美、德、香港三个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都能为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另外,也与美国等国际投资公司合作,设立了中美全球新能源私募基金,以金融杠杆撬动更大的资金市场,支撑中德环保的高速发展。以上的成绩,在中德17年的发展历程中,只有在5年前德国上市,并在3年前战略转型后,才取得了如此骄人的业绩。这是公司选择在德国主板上市,并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后,没有选择退市转板,而是坚持至今的原因。
公司提出并实施的“环保外交”概念,是按中德设定国际战略,展开和亚洲、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合作,用高质量的、并符合发展中国家垃圾处理特点的适用环保技术,推进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改变垃圾治理困局的尝试。自从中国走出国门,在非洲等世界各地开拓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后,一些西方国家出于各种原因,指责中国是与老牌西方国家一样在走“掠夺资源,污染环境”的新殖民主义之路。如果利用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支持中德这样的环保企业,出口先进环保设备,并建设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急需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就能解决长期困扰这些国家的因缺乏先进技术和资金而日益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则可以赢得这些国家的信任信赖,大大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这种“环保外交”,会有力推动我国在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这种“环保外交”,以投资和出口拉动我国环保产业,有利于实现我国出口的升级换代,在化解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减少因购买美国、日本国债而造成外汇储备购买力缩水的同时,还能获取合理的对外投资回报。
《现代企业文化》:中德环保公司的核心技术有哪些?如何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
王久华:核心技术方面,最关键的是焚烧、发电和尾气处理技术。以尾气处理为例,目前欧盟排放的标准是最高的。焚烧有一个问题,即二恶英剧毒物质问题,曾在2008年及2009年在国内引起很大的争论。业界人士认为,二恶英是一种化合物,在焚烧过程中,300―500度时会产生,但是达到850度温度以上时,停留2秒,二恶英的分子链会断裂,即二恶英可被杀灭。
我们引进的是欧洲的成熟技术,根据中国垃圾的特点进行了技术研发,获得了十多项专利。现在中国二恶英排放标准是1纳克,中德公司通过控制炉温等达到“3T”要求,并经过化学及物理多重处理流程,可以降低到0.1纳克,不仅超过国标,而且达到欧盟标准。
欧洲、美国的垃圾处理体系是源头分类、回收的、不可回收的要分别投放不同的垃圾箱,从而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而我国的垃圾是基本不分类的,即使老百姓分别投进了垃圾箱,但是在垃圾车集中回收、运送时,又混装在了一起。另外,中国垃圾中,餐厨垃圾较多,含水量大,处理起来很麻烦,焚烧时消耗大量能源,这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对此,我们进行了技术攻关研发,对未分拣垃圾的处理,取得了技术突破,实现了既能高效焚烧、同样垃圾发出更多的热能,又能高效发电使同样的热能发出更多的电。同时,通过技术和设备的本土化,降低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成本。我们国家目前投资3―4个亿可以建立一座垃圾处理场,而在欧洲则要投资3―4个亿的欧元,是我们的八倍。这是因为它技术很先进、但设备很昂贵、人员工资也高。中德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经过消化吸收和改造提高,国内本土化定制生产OEM,成本大大降低。企业要盈利无可厚非,中德走出了一条经过实践检验发展之路,将世界先进技术与国内本土垃圾现状结合,研发出适合我国市场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企业利润的合理增长。
《现代企业文化》:作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领军企业,中德环保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您是怎样看待企业文化建设的?
王久华:说到企业文化,它是一种可以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实现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应该是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管理资源,并能够使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的思想文化体系。
在历史上,我国的山川河水与人基本是和谐共存的,历史画卷和唐诗宋词中反映那么多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说明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在过去大部分时间中,自然环境保护是很好的,只是到了近百年内才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当然也有天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