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学习的感悟

高中学习的感悟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1 15:41: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学习的感悟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学习的感悟

篇(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 优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认为,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优化阅读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和思维,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理解感悟能力。略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阅读学习能力培养更是学生英语理解感悟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需要。

一、注重快速阅读感知,提高浏览质量

英语阅读是一种全景式的认知感悟,是对学习素材的整体概括和综合理解。这样的快速阅读,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文本学习内容的主要大意,为深入理解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节约时间,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

以快速阅读为基础,能够使得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更为丰富。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目多行的阅读学习速度,尤其要注意把握阅读学习素材中的重要词汇短语,以帮助学生形成印象。其次,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注意运用一些体现文章主旨的词汇短语。再次,要求学生能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有效概括文章的表达主旨,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来予以体现。

通过快速阅读感知,能够使得学生的英语阅读过程更为具体。像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 Fog”教学中,教师首先可运用略读浏览形式,要求学生能够在五分钟时间内读完文章,并且能够筛选出文章中的关键性核心词汇和概括文章的主题大意。其次,结合“Reading A”中的阅读学习引导和文章末尾的“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 story”要求学生能够体味故事的主要情节结构。再次,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难点,布置一些思考理解题目,像Why was the old man called the grateful helper通过这样快速阅读学习引导,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阅读素材的认知感悟。

二、突出心读理解感悟,筛选有效信息

快速阅读是为了提高阅读学习速度。这样的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粗放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理解能力,更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用心体会和深入感知。运用心读的形式来优化理解感悟,能够使得阅读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注意集中注意力和心思,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运用心读的形式来完成语言输入和感悟输出的过程,最大限度缩短阅读理解的时间。首先,要求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出声朗读、不用手指着单词一一阅读。其次,要求学生能够反复多样性阅读,尤其从有效信息中筛选相关内容。再次,引导学生能够带着阅读思考探究问题始终贯穿阅读学习过程,以强化认知感悟。

在学生的心读理解过程中,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习惯予以专门的指导点拨。像在牛津高中英语的“Reading”教学中,可围绕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运用阅读竞赛的形式通过限时心读来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掌握情况,更好地激活学生学习潜能。

三、突破细节表达内涵,解决阅读难点

阅读学习的难点在于某些细节处的表达内涵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从文章表达的细节处入手,逐一突破细节表达内涵,以此来形成有效的理解策略与思维。从细节中探寻作者的表达用意和命题者的考查动向,更具有深刻性。

这些细节往往就隐藏在文章的表达素材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文章题目、表达主旨、前后语境等要素来体味细节的表达内涵。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前后的词汇位置和彼此间关系进行猜测词义,尽量与文章表达主题相一致。其次,要求学生能够利用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反推式阅读,尤其是与解答题目相关的信息予以特别留意。再次,训练学生能够迅速判断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最后,要求学生能够从一些相反词义、数字以及信号词等方面来筛选有效信息,进一步细化其中表达的深层内涵,以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阅读学习能力培养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前提。阅读学习能力提高过程也是学生语言文化知识不断升华和拓展的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高中语文教学,从当今形势需要的发展看,必须建筑在一定的比较文学视阈下,进行操作实践。让学生也能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并进行相关的比较性学习,甚至就是一定层面上的比较性研究。本文对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有自己的思考,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语文教学 策略思考

从相关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看,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已不再是简单地从文本到文本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应当有一种自主总结文学一般规律的实践,这不仅仅是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尝试运用比较文学进行语文学习的远景目的,更是学生适应当代形势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注意思考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着相关的教学实践,获取到一定比较肤浅的认识,现拙于笔端,期求得同仁教正。

一、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树立自身理念

应当说入选于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纵横数万里,不仅仅就收录我们国家的本土文学,而且收录不同区域乃至不同国度的文化。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板块中“和平的祈祷”之专题,就有“遭遇战争”之《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还有“黑暗中的心迹”之《安妮日记》(节选);还安排着“历史画外音”。应当说,这些作品,有共同之处――和平的祈祷。有不同之处否?其回答应当是完全肯定的。学生学习这样的必修板块,简单地阅读感悟每一作品,应当说是极不值得的。如果在比较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去比较作品中的主人公,那学生会发现主人公虽然身份是完全不同的,但对“和平的祈祷”其目标是相当甚至就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让学生去深入探讨,学生则可获取作品之冲突的原因,这对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有益的。试想,让学生进行如此的比较,学生的阅读感悟会是怎样的结果,这也不仅仅就是阅读感悟的问题了,而更多意义上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创新性的阅读感悟。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看,对不同国家文学中相同文体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文体学的核心话题,这应当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深入进行研究的话题,也是必须进行广泛意义上实践的话题。作为我们教师,应树立对学生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理念,这高度负责的理念不仅仅就建筑在学生高考所获取的高分值上,而应当将所必须肩负起的责任延伸到我们学生的未来,乃至学生的一生。

二、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践行理念自觉

应当说高中学生学科课程学习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学生学科课程学习的压力也比较大,甚至是相当的大。作为语文学科课程的学习,也和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一样,是容不得我们去浪费学生点滴学习时间的。也许人们大都做出这样的抉择,好省事的就干脆省一省吧!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我们能够这样省事吗?否矣!所以说,作为每一个任课老师都必须崇尚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有认认真真地践行的理念,而且应当就是自觉践行的理念。还以语文课程的戏剧单元为例,相同的戏剧作品也都呈现出中外戏剧的不少区别,由于戏剧时间的限制,所表达的形式会是一定意义上的不一样;由于作者的兴趣有异,以歌舞为主还是以对白为主也是戏剧之间比较大的差异;也由于作家的笔触不同,重于写意还是重于写实,也应当在相关戏剧作品中得以不同的体现。对这些作品的欣赏,更需要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做出充分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充分的比较,才有更为深入和深刻的鉴别。因此,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我们教师引领学生践行行为的自觉。人们都说教师工作是一份良心性的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需要去讲良心,学生在你的身边含辛茹苦地学习,那你也就必须加倍地进行含辛茹苦地引领,不能让教学留下空白,不能因自己的教学给学生带去终身的遗憾。所以,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成为我们长期的行为,应当就是我们的自觉行为。

三、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实践方法得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这样的学习原则,即积累、整合、感受、领悟、拓展和创新。应当说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原则与比较文学所提倡的相关内容意义上是完全相通的,比较文学要求实现跨越、沟通、交流和比照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当今的高中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与以往已是无与伦比,一个个学生生活在全球文化的高度流动中,生活在全球文化高度交融的大环境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已不同于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高中学生开始进入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有思想,有智慧,对周围乃至更为广阔的外界显得相当甚至有特别的敏感,处于人生发展的最佳敏感期。但高中学生也还显得不是那样的成熟,一定层面上说其激进可以说是毫不为过的。因此,高中学生比较文学视阈下的语文教学其对国际文化碰撞具有最敏感的触觉,是实现其学习高效的有利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在比较文学视阈下的学习不能够做出理性的沟通与对话,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学生走进比较文学视阈下语文学习的误区。比较文学之形象学普遍这样认为,在文化交流中人们对他者有三种常见的心态:一是憎恶,二是狂热,三是亲善。在平时的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人们必须过多地做出这样的选择,努力引导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往中,多去保持亲善的眼光,在具体的交际互动活动中,做一些比较理性的沟通与对话,进而形成符合现代文化发展精神的态度。

总之,对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其思考应当是永无止境的。站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岗位上,竭尽全力去思考,去探求,去实践,去反思,并让学生的比较文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学习之主体地位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程,甚至就是拓展延伸性学习的全程,我们的学生则会是那样的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篇(3)

一、在“小——中”过渡进程中定位中学语文教学

从教材上来讲,小学语文的内容属于基础、浅显的层面。而初中教材的内容深度化特征明显,思维跳跃性强烈,知识点涵盖层面广泛,这与小学教材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并且二者之间缺乏一个圆滑的过渡点。

从课堂内容上来讲,小学语文教学时间非常充足,课程内容主要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课堂活动偏向于全面记忆。而初中语文课程由于紧张的课时安排使教师不得不压缩课堂内容,将大部分的理论知识交以学生自学。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感悟力。学生的课堂活动由全面记忆转变为重点记忆,并且增加了抽象思维、情感融入等步骤。

根据以上两点内容不难看出,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但是,对于心理正处于过渡转型重要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这种突然而激烈的变革可能会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乃至自身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应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过渡间,找寻最优的定位点。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的教学整体。初中语文按照其教学内容可划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模块。为了避免突兀式的变革,教师可以在部分教学模块中继承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为学生创立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段。例如: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重复学生全面记忆的教学步骤,改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模块薄弱的现状,夯实教学基础。而对于需要发散思维、理解感悟的教学模块则要加强对学生技巧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感悟文章的方法。

二、在“中——高”过渡进程中定位初中语文教学

从教材内容上来讲,毫无疑问,高中语文的教材内容将更为深层次,宽领域。但只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技巧的传授、感悟能力的培养,教材层次的加深并不能成为中高间过渡转型的障碍。

但是,从课堂形式上来讲,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及高中语文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高中语文课程更多的偏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放眼于初中生初升高的未来发展状况,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只有不断地对这种习惯进行培养,才会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本能。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状态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激发。如果只有兴趣,缺乏学习习惯,学生对知识只能略懂皮毛,不能对学科深入研究;而只有习惯,缺乏兴趣,学生只会敷衍了事,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答辩、设置假定情境、排演课文话剧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扩展中学生思维,增强中学生感知能力,提升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能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终目的。

3.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虽然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初升高的过渡之间找到定位,但是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要改变企图中让学生直接晋升到高中生发展层面的错误观点,注意到中学生身上残留的小学学习特性,以及刚刚步入初高中语文学习行列的客观实际。注重对中学课程适当的课前铺垫,引领中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进而加深课后的教学反思,给中学生创造体验高中学习方式的机会,提升中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从中学生的“过渡性”定位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内,中学生的心理经历了叠加式、反复式、辩证式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心理特性。在双半(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时期,中学生容易陷入独立与依靠、接受与辩驳、执行与叛逆等多重矛盾之中。而这种极为复杂的心理会造成中学生的自我封闭,即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肯与老师、家长等进行交流、沟通。所以此时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定位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应予以理解和加以利用。理解学生对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的本能追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和善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利用学生高度的表现欲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调动课堂气氛。

篇(4)

摘 要:语文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看出,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下,阅读教学非常有必要。因此,本文引入阅读体验教学方法,分析了体验教学的特征,也对它的概念进行了介绍,进一步通过实际研究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

1引言

语文是高中生所学课程中相当重要的学科,它不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有影响,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得知,其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该加强沟通与对话交流,并且密切关注每个高中生个性和行为,从而提高每个高中生的阅读感悟与体验。因此可以看出,对语文阅读体验教学的加强可以提高高中生的阅读水平,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的关键工作。

2体验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体验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观摩或再现教学内容,使高中生学习和体验具体环境中的教学内容或相关知识,从而增强自身对知识的感悟和学习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验教学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分别为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与三维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体验教学比较重视学生体验的独特价值。比起传统的灌溉式教学方式,体验教学更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实际上,对于高中生而言,让他们内心对学习体验和认可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传统的对知识加深记忆或理解。随意体验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而发展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模式上,高中老师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经历的教学情境是体验教学的必要要求。在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时,能够扩展知识以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对此而言,能够激发学生情感是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并且有利于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与观念,进而提高学生认知和沟通的综合能力。在三维教学上,学生对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双重理解是三维教学的主要特点。高中教师运用体验教学,能够加强高中生对学习中知识点的掌握,因此可以提高学生对显性知识的理解;要想提升学生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就需要教师在体验教学中,创设情境、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实际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加强学生学习动机,高中语文教师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为高中生提供语文阅读的关键。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维持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条件。让高中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中老师的关怀与理解,有利于他们消除由于失败带来的恐惧感,进而使他们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主动学习。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构建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和谐氛围是相当有必要的,使高中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敞开心扉,做到对阅读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体验,进而形成高中生和老师之间的共鸣。首先,教师不应该仅仅充当知识的领路者,同时也要成为一个和谐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满足高中生语文阅读个性的需求上,选择针对性强的阅读材料,使高中生对语文阅读提高兴趣。教师应该总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难题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解决,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的良好初衷,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其次,应该注重培养高中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因为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关系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且也决定着他们对学到的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阅读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应用到教学内容中,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心理体验,从根本上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其阅读水平。

创建情境,增强体验。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保障的就是注重η榫车拇唇来加强学生体验,这种方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教学设备构建出一个符合阅读的教学情境,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将阅读展现成丰富的画面,使学生仿佛身在其中。另外,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节奏,引导高中生逐渐增加体验,仔细研究阅读的细节,将他们的阅读体验真实的表达出来。

加强阅读,增加感悟。高中语文阅读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对阅读的加强,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感悟,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分析语文阅读可知,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生活的感悟和人生哲理将会利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中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的引导,教师应该注重“以读为主”,通过对语文阅读过程的加强,使学生感悟到阅读内涵,使他们不但能够得到丰富的阅读信息,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认识到生活的哲理,进而增加阅读兴趣,体验生活感悟。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经过实践证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能够提高体验教学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对话,并根据课堂的进度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开放的对话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点拨学生的观点,促进师生的沟通,在阅读方面产生共鸣,最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4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高中语文阅读的体验教学,分析了体验教学的概念,并对其特点展开了论述。经过研究表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体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体验。所以,在未来将体验教学加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余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1(12):37-41.

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导学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尤为重视,建议教师在发挥任务型教学原则基础上,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策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导学案的运用则是符合了突出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和有效探究的学习习惯。导学案的运用就是将阅读学习引导和理解感悟通过任务探究的形式来予以推进深入,以此来激活学生阅读学习思维,增强其理解感悟过程,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一、设计阅读预习思考题目,增强学生语篇理解能力

阅读导学案运用主要在于“导”字,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来深入感悟语篇学习内容及其表达主旨。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从语篇整体理解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方案,尤其是注意预习思考题目的探究。

在设计预习思考题目时,可从阅读学习主旨表达意图以及写作特色等方面来予以综合考虑。在译林《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的阅读教学前,都有“Reading A”,其实就是对阅读内容的一种预习提示。教师在充分把握阅读内容的教学要求及其主旨意图的基础上,可针对阅读学习内容的表达主旨意图进行综合思考。在设计预习思考题目中,应围绕“整体性”和“难点”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并能够围绕其中的阅读学习难点来鼓励学生思考。预习思考题目一旦体现了上述特点,定会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设计预习导学思考题目时,可结合课程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思考探究题目。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Unit1 The written world的“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独自完成Reading A思考题目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根据“How to read literature?”和“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arles Dickens’s writing?”来设计相应的预习思考题目,以帮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语篇表达主旨内容。

二、注重阅读理解案例搭配,培养学生科学逻辑思维

导学案中的预习思考题目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了解阅读学习素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激发阅读的主观潜能。而案例的搭配则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化阅读学习方法,形成严密的阅读学习思维。

在案例的引导中,可选用与阅读学习素材相似的文化背景内容,或者相反的学习案例,建议学生在通过相似的阅读背景知识激活下能够深入感悟,并能够从中概括出阅读理解的思维和方法。在案例搭配的过程中,可从文化背景知识、表达内涵、资源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阅读认知方案及其学习探究的方法策略。

通过案例来深化阅读学习表达素材,能够更好突出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3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楼兰的历史背景知识案例,让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本文所写作的宗旨意图。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结合楼兰的消失来进行对比思考探究:What’s the reason make Loulan disappear和What do we should do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形成有效的理解策略。

三、突出阅读积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

阅读是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促进理解感悟思维不断生成的过程。从教学实践来分析,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积累,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阅读学习过程,更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反思能力。

教师可通过导学案的丰富延伸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能够在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促进灵活运用过程中,更好形成有效学习策略。教师则应该对学生在导学案学习运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要求学生能够对练习的过程以及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反思。在案例设计时,可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整体认知感悟状况,从阅读学习所得、综合感悟和独特发现来设计相应的综合运用表达练习案例,更能够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思维能力,满足学生综合理解感悟需要。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运用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以引导推进的模式来深化阅读学习的认知过程,能够在有效发挥导读和引思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悟过程。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1)导学案的题例应该体现“广”字,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2)导学案的引导过程应该突出“深”字,激活英语学习认知思维。(3)导学案运用应该体现“活”字,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顾金平.英语导学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09).

[3]韩庆山.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06).

篇(6)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我们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入选的文章都是经典文章,这些文章给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精神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我们的学生进入文本意境,去体验作品内在情感表达,学生才能真正感受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汲取作品精神养料,提升自身品格。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我常常通过营造情感氛围来激发学生情感,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课时,我配上“秋日私语”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很快体会到了作者的离别之情,与作者情感产生了共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运用深情朗读,感悟作品真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感悟作者情感世界。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自己运用情感色彩语言组织教学,还应该让学生对精彩文章、精彩片段做深情朗读,让朗读打动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充分说明情感是文章的基础,读文章是产生情感的条件。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常常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做深情朗读来感悟作品真情,例如,在学习《窦娥冤》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悟文章真挚情感,我引导学生对文章精彩片段做深情朗读,学生积极参与,很快融入作者创作意境当中,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和真谛。学生正是在朗读中有了深情厚谊,他们深深被作者的情感打动着,整个课堂充满了情感,充满了魅力。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情感教育的课堂是不完整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情感教育定会铺满高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殷振峰.“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1(09).

篇(7)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色以及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年龄心理特征和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从高中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看,高中生的认知结构日益完善、逻辑思维能力日渐成熟,能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以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倡导的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师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合作、对话、探究等教学理念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还强调研究性学习要回归生活、注重实践。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文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和语言环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贴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应树立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能力。此外,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提升了自身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

3.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使高中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1)张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领悟文本内涵语文课文的作者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都和学生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做到知其人、论其世。这样通过与作家、作品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对文本的再造想象和自身的理解能力,对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文本、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已有的语文知识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性解读。

(2)语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进行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贵在创新,而语文和创造都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放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积累的语文知识,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融入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以及文中的生活场景进行创造性解读,在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产生共鸣、同悟人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使学生的理解文本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