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31 16:28: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内医药行业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

篇(1)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中国医药行业拥有成长为全球品牌的市场支撑。

医药业乃朝阳产业

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到2009年,产业规模将由2004年的3476亿元增长到7100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医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56.4亿美元,其中进口1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出口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

摩根大通副总裁顾宏地分析指出:2005年,中国化学制药公司总销额190亿美元,只占世界份额的2%,年人均支出不足15美元。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昆泰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斯吉林斯预计,到2030年,全球上市的医药公司市值将达到6万亿美元,其中1万美元来自中国与印度占16%甚至更多。

医药业成就世界级品牌的资源优势

几千年来,中药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药的“望闻问切”成为经典的中医诊断方法;而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学大师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更是以其精湛的医术和临床医治效果,使中医比肩于西医。 ——这是我国医药业成就世界级品牌的认知资源。

而中医药的全球产值达130亿美元,中国仅占3%,日本、韩国占了90%左右,我国的提升空间非常巨大。

中国有13亿人口,这一庞大的人口数字已经为国内医药业成就世界级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目前,我国药品制剂的产能达到全球第一,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等大类药品的产量都排名世界第一。

——这些是医药业成就世界级品牌的现有生产优势。

医药行业营销观念滞后阻碍了行业大发展

宏观层面,国家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一、国家对医药业的定位不明确。中国有13亿人口,医药业在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应当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但是,国家没有进一步明确医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政府对医药卫生的投入不足:深层原因是政府对公共事业投入明显偏低,导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艰难,我国对医药健康的投入只占政府公共支出的17%,发达国家却占40%以上,看病贵、难的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结构失衡,财政投入不足,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逐利明显,医疗市场监管不力;

三、改革措施不到位,政出多门。

相比较而言,国内医药行业的营销观念不仅落后于国内IT、通讯、家电等行业;更是落后于跨国医药企业。

主要表现在:

企业战略定位缺失。

目前,国内医药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也缺乏对战略定位的坚持。

比如,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其战略定位为:创新性企业。其每年投入新药研发的资金高达76亿美元,占其年销售额的15%。相应地,其每年的新产品贡献度也达到50%以上。

又如,中美史克,其战略定位为:中国OTC药品市场治疗疼痛的领导企业。他的产品阵容都在此战略的统领之下,新康泰克、芬必得,康泰克清等产品都是属于OTC药品、而且都是治疗疼痛的。

国内的医药企业却面临战略定位的缺失,以国内销量第一的哈药集团为例,没有一个很清晰的企业战略定位,所以,其经营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关注点在于短期经营效益,没有长期的战略部署。

产品研发,很少进行发明性专利药品研发;普遍地,研发费用仅占销售额的1%左右,而跨国公司的这一比例高达10%以上。不注重研发带来了另一个后果,低成本的仿制药品充斥了市场,企业之间以价格与广告作为竞争的焦点,处于低层次的竞争格局,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形成。

品牌建设,缺乏长期的科学的品牌管理战略,把广告资源集中于粗放式的广告投放,未能有效地建立起稳定的品牌形象,也没有建立起清晰的品牌区隔。有的企业如哈药集团已经建立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但缺乏品牌美誉度,品牌建设被简单地理解为促销广告。

公共关系,国内医药行业企业普遍缺乏公共关系管理体系,未将公共关系纳入整个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科学规划,一旦出现危机,就会伤及企业的根基。

中美史克是公共关系管理比较成功的企业,由于其应对得当,在康泰克危机中,企业经营未受到致命损伤。

而三株,则因一场危机而轰然倒地。 第二部分 中国医药企业营销之怪现状

这些怪现状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怪现状之一:重视产品广告,轻视品牌建设

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医药行业的广告费用在全部行业中排行前三位。而其广告的主要投向则是产品推广,在品牌建设方面,几乎没有企业投入资源。因此,国内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虽然十分巨大,但行业集中度并不高,最大的十家所占销售份额也仅占20%左右。在全球医药行业中,前十家所占份额却高达70%左右。

怪现状之二: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国内医药行业企业普遍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投入不足,全国4000多家企业的研发总费用约为40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总额的1%,而辉瑞制药一年的研发费用高达76亿美元。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行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怪现状之三:市场化较高的OTC市场关注度不够。

在国内医药行业的销售体系中,医院是主销渠道,而对医院的营销主要是人际关系的营销,更直白地说,是利益营销,这直接导致企业的营销成本居高不下,而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则十分庞大。

在市场规模达800亿元/年的国内OTC市场,则主要由中美史克与西安杨森等外企所占领,国内企业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仅有很小的市场份额。

怪现状之四:庞大的市场催生不了一个强势的行业。

每年4000亿的市场规模,在所有的国内行业中,都是一个极大的市场空间,但是,这个庞大的市场,却孵化不出一个强势的行业,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领导企业不突出,未能引导整个行业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结论:中国医药市场具备了庞大的市场空间,足以支撑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壮大,问题是,行业缺乏一个甚至一群能够引导行业发展的领导企业(群),在OTC市场上,中国医药企业应该放开手脚,投入更多资源,从经营理念、产品研发、营销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逐步改善,才能培育起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部分 精确定位——创立领导品牌

时势呼唤领导品牌

宏观上讲,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任何一个群体,迟早会产生其领导者,“国不可一日无君”,“群龙不可无首”正是对领导者的呼唤。在医药行业,也必将产生其领导者。

成为医药行业领导品牌的必备条件

一、整体实力超群;

二、产品研发能力强大;

三、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四、能够为行业制订游戏规则;

五、公众形象健康、正面,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六、持续不断地、科学地向社会传达企业的正面信息。

为什么一定要成为行业领导品牌?

一、行业领导者能够保证其经营效益与未来发展的持续性。

二、行业领导者拥有制订行业游戏规则的特权。

三、行业领导者能够占据行业最优秀的资源;

四、行业领导者拥有对行业的决定性影响。

如何创立行业领导品牌?

一、炼内功。进行企业硬件软件的建设。

二、改观念。树立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

三、强推行。建立推进品牌建设的内部组织。

四、重公关。在重视产品促销的同时,更应重视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公共关系建设。

五、贵持续。要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的战略,制订长期的规划与部署,一步一步地实现战略目标。

六、常审视。在创立领导品牌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审视制度,及时校正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创立国内医药行业领导品牌的途径

篇(2)

【关键词】医药产业;风险投资

就目前中国和世界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总体说来,医药企业在数量上会逐年下降,但从质量来看,每年都在提升。因为现在医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在生活中发现更具有实用性、针对各种疑难病症的新药,才会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才会在市场战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医药行业是否有前景,决定于医药企业会投入多少,这是关键。现阶段我国的医药行业的研发资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药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医药行业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融资,为医药行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

一、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1]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

风险投资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发展和运营时刻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无论是创新一个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是让很多有潜力有技术的医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风险投资除了给医药企业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行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仅要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参与到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同时还要对医药行业的技术研发过程进行监督,提高研发的动力,为企业在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提供支持,从而来促进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协作企业不断的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持。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增长的速度也在逐年的提升。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

1.3风险投资的发展障碍

目前在我国运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来源不太合理,据统计统计局统计企业法人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没能够给风险投资的运作提供一个有利的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制度极为形式化,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无法满足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需求;2)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定程度上使风险投资企业更加的谨慎,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以此来提高风险投资业对医药行业的信心。

二、医药产业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2.1医药企业强有力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其实就是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竞争为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现在在需求一定的基础上,医药行业迅猛发展,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加强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这无疑成为了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隐形动力。

2.2相关的技术配套

医药尤其是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三、医药行业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的策略

1)对于国家和透支体系来说,首先应该逐步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和投融资素材的规划化和多层次化,将技术、产品和资本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应该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给创新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政府是市场的管理者,并不是产品创新过程中资金的投入者,政府的职责就是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制定合理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市场流动做好后盾。

2)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一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形成具有创造力的项目,并对研发的项目进行科学性和经济行的研究认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因素;二是对医药行业加强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逐渐的完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三是提高企业和经营者的素质,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稳定性,为增加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提供保障。

3)对医药行业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医药行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结】

风险投资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靠风险资本的增加,在不断成熟之后增加普通权益性的资本,这样不断发展。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的金融市场处于低谷状态,全球经济不太理想,但是医药的需求刚性较强,受到的影响较低,仍然是朝阳产业。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发现,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资金会自主的寻找防御的地方,医药行业也理所应当的承担了这个任务。所以在金融危机下,应该抓住时机,充分的发挥医药行业的优势,积极的去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实力。

在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各企业对此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医药行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国家利用减免税收的有关优惠政策,管理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对医药行业的投资。这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充分的相信,风险投资在医药行业领域将大有作为,会让医药行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分析

1.医药流通行业地方保护问题突出

医药流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流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保障医药流通规范进行。受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影响,以及国内对药品流通严格的监管,药品在国内范围内流通并不顺畅。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地方贸易壁垒,阻碍外区域药品进入本地市场。例如:通过药品检验、审查等行政手段影响一些非本土药品的本地销售。地方政府的地方贸易壁垒不仅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还使一些地方药品流通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尽管我国药品管理办法第69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设立药品流通地方保护政策,但从国内药品流通的现状来看地方保护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造成药品流通地方保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内相关的法规机制不完善。

2.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制药产业发展带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但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大多规模小,而且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差。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医药流通还是以国营为主,民企医药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4年度药品流通企业中上市公司共17家,市值总值为2593亿元,但平均市值只有152.54亿元,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潜力巨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的。新时代背景下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仅为425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药品物流需求。“多、小、散”的产业生态还是当前国内医药流通的主要现状,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几年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统计如表1。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国内医药行业

1.医药行业价值链组成分析

医药行业价值链由医药原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品、顾客等组成。在整个价值链中医药流通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链条环节。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预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 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将从3%上升到7.5%。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随着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不断增长,需要高效的医药物流做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医药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医药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由于医药流通不完善,药品流通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毛利率不高,导致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必然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因此医药流通成为了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

2.医药行业价值链保障措施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的主体部分是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此外就是价值链价值保障的组成部分分析。保障组成部分包括规范的医药市场秩序、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医药物流创新服务、雄厚的资金保障、优秀的人才队伍等,是保障价值链各个环节发展的关键。在价值链模型分析中,明显能感受到国内医药行业在相关保障方面的建设比较滞后。例如: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有9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有68家,承接药房托管的有64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有22家。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度集中、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现状和规模来看政府不及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是很难实现的。

三、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转型的策略

1.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发展一批规模型的医药流通企业

在美国,医药流通业务主要集中在麦卡森、卡地纳、美源博根三大公司。由于业务高度集中,这三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支持医药流通模式创新。例如:对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在龙头医药物流企业的带动下,美国国内医药流通水平大大提升。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加快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整合。行业整合不仅包括行业内整合,还包括上下游行业整合,打造一批核心药品流通服务企业。通过行业整合也能在医药流通行业内引发鳗鱼经济现象,提高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的活力,从而实现提升流通效率、下降流通成本的改革目标。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加强行业整合实现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动力。为实现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集中发展,需要鼓励金融市场向医药流通企业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兼并和重组,也可以鼓励上下游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增加市场活力。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药品流通企业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合作与整合也是非常必要的。鼓励一些专业物流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也将促进医药流通的大发展。

2.在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利润增加是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转型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应该以利润增加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内部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无疑是流通企业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转型过程中流通企业要正确定位自己,认清当前的市场形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掘客户需要的营销观念,积极开展营销渠道建设。结合价值链模型分析,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消费终端和生产企业的重要环节,掌握销售市场才是流通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转型中营销渠道的建设应以提高企业对营销渠道控制为主。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强有力的控制力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为了提升企业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例如:某知名医药流通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建立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获得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思维创新方面国外有很多方式可以借鉴,例如:医院药房托管业务。积极拓展医院药房托管业务,使其能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一定能为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客观的利润。管理思维理念上需要打破常规,可以通过让销售终端入股的方式,牢固企业与销售终端的联系,还能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发展资金。

3.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为企业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坚决治理医药流通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实现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受国内传统药品监管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监管者。这样的现状是完全不利于医药流通市场化发展的。改革国内医药及医药流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的医药行业流通保障机制十分必要。近几年国内药品监管及审批制度不断修订,但与欧美药品审批制度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例如:美国的法规体系由三级组成,包括了基本法案、具有法律强制作用法律及技术指导原则。欧盟的法规体系则分为法规、法令、通知、指南四部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药品管理体系加强国内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建设,将药品准入检测交给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实现地方政府对药品监管部分放权。监管中将社会监督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适当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淘汰一批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药品流通企业。市场机制的创新还要避免药品流通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提高药品流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篇(4)

关键词:行业供应链医药商品流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领域向外资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一直没有对外资开放,出现了大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批发企业,使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即将到来,弱小的药品流通企业即将与在资金、管理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国外流通巨头进行面对面竞争的时候,重构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2.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不难发现其供应链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是非常明显的。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

(35%

办事处

生产领域(35%)

消费者

(100%)

调拨、批发(50%)

零售(15%)

流通领域(65%)

图1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示意图

(2)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发环节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国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消费特性及医院作为强势买方的市场特性,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形成了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即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医生的回扣越多,反过来导致企业产品定价越高。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我国医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不力,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密切相关。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家,几乎与医院的数量相当,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市场总额的20%。2002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和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亿元和70亿元。而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Bergen,Cardinal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企业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以上这些数字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国“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将于2004年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和药品流通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家经贸委指出的那样:没有分销的外资企业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分销一旦开放,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为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医药流通体制,迎接外资的挑战,原国家经贸委在《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见图2),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此,在制度层面上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坚决推行GSP认证制度,取缔非法的医药市场,强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推行以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采购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

区域配送中心

地区配送商

区域结算中心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者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图2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示意图

这一新型医药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医药电子商务提供商和配送商相应的费用。此外,区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在这一模式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与交易各方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归纳起来,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方式电子化

通过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医疗机构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交易,商流变得公开、透明,批发环节将不复存在,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变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动的低效和无序状态,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信息流变得有序、透明,从而大大降低收集和处理医药商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3)物流系统扁平化

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批发商经过科学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极点,覆盖整个区域的配送网络,彻底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

(4)采购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散采购,又可以进行集中的联合采购,兼顾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进行实时采购,因此可以缩短采购和储存周期,减少库存,既满足临床需要,又尽可能减少了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5)政府监管现代化

政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医药市场进行全程监控,彻底改变政府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各种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规范,使医药商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新的药品流通模式下,将形成新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见图3)。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分销企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多层的中间批发环节将消失;医药批发企业将失去传统流通职能,向药品商和配送商转变;交易渠道单一;所有交易过程将公开化,信息透明,政府将有能力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因此,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使药品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可从60%降至25%,从而极大地减轻消费者的医药负担。

4.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大子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日等国就已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替代手工订单处理流程,通过传统的EDI、便携式订单处理系统和互联网生成的订单占订单总数的90%,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如强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设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处方调剂系统等,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每年花费在医药供应上的830亿美元中,有230亿美元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如果采用电子商务,在不降低美国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基础上,至少能够节约110亿美元。

(35%

生产领域(35%)

消费者

(60%)

调拨、批发(10%)

零售(15%)

流通领域(25%)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信息流

图3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示意图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缘起于国家从2000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拉动。由于药品品种规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复杂,为了高标准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既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又保证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电子商务自然而然被引进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中。目前,医药电子商务正借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以B2B模式为主,它占了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以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在全国28个省推广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已累计网上成交60多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4),目前已发展到全面进行网上采购的电子交易场阶段,即医疗机构可以全面上网采购,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可以全面上网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上网监管,从而初步实现了我国药品流通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向国际惯例靠拢。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V3.0是能够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买方和卖方提供电子交易场所服务的第三方独立系统,由数据准备、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会员制管理、交易监管六大子系统构成[2](见图5)。该系统不具有传统实体药品市场的物理形态,但却能够提供实体药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功能,代表了现代药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系统;

(2)利用会员服务体系进行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准备与成交撮合的分离,因而可实现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3)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企业进行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可以建立网上经销体系,以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流通渠道,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联合、分散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浏览等多种采购方式,方便了医疗机构的采购;

(5)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订单采集,全面支持采购订单电子化;

(6)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电子交易监管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被引入医药行业后,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将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可在行业内共享,从而为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建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招投标系统

l网上招标

l两种成交方式

买方采购系统

•全面上网采购

•四种成交方式

•半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电子交易场系统

l独立的第三方系统

l六大子系统同时运行

l六种成交方式任意选择

l全程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l多种方式确保订单执行

l政府全程的监管服务

l

V3.0系统

(2003年)

V2.0系统

(2002年)

V1.0系统

(2001年)

图4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演进示意图

5.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配送制发展

重建我国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四流”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协调运转。从理论上讲,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就能够实现四流合一。

政府监管

销售合同目录

采购计划

采购单

销售订单

采购入库记录

采购应付细目

销售应收细目

制定采购计划

发送采购计划

订单分发

订单配送响应

订单到货管理

销售应收管理

采购应付管理

药品采购结算

交易保

障服务

交易统

计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购结算服务

销售结算服务

资金划拨管理

退货换货管理

全国数据中心

地区数据中心

交易数据中心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

数据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权威数据

及监管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

药品采购目录

自主采购目录//集中采购目录

集中采购目录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企业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公开竞价

邀请竞价

询价采购

直接采购

成交合同

政府监管

采购中介服务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卖方开户银行

买方开户银行

采购合同目录

销售出库记录

图5海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结构功能示意图

国外先进国家的医药物流配送系统高度发达,如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全美的经销企业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到12.5万个分销机构中去,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世界第一大医药连锁企业——Walgreen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配送中心占地90000平方米,配送分布在8个州的902家药店,品种达80000余种,日进货量达11.73万件,职工1200人,年销售额10亿美元。作为美国最大公司之一的强生公司在新泽西州建有三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149亿美元药品的订单处理、药品配送和数千名医药代表的供应保障,员工仅有160人,配送成本仅占药品销售收入的0.5%。

目前,重建现代区域医药物流体系正由构想变成现实,医药物流投资热正在形成。如深圳市2002年的药品销售额为95亿元,80%的企业自办物流,全市共有94家批发企业,仓库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物流成本占经营成本的20%,销售利润率仅为0.67%。为改变药品经营原有的换仓模式(从大仓换到小仓,从甲仓换到乙仓),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深圳市计划在2003年组建集采购、储运、配送为一体的现代药品物流体系,辐射珠三角乃至华东和华南部分地区。

我们认为,相对于医药交易平台,我国的医药物流更为落后。今后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方向是独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一方面企业单一的物流在成本上无法与大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相比,且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异地设立药品仓库在政策上受到国家的限制。目前,我国只批准了十家企业进行异地设立药品仓库的试点。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目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作为一个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应该从区域物流建设入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合理进行规划布局,统一进行宏观调控,在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快速度地重建我国的医药物流系统。

第二、在各地区域医药物流建设实践中,要根据各地的市场状况和资源特点,在引导企业进行大量的兼并重组,减少数量,提高资产和经营规模的同时,将新建和改造结合起来,合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实行“网络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第三、搞好医药物流信息化工作,以信息流支撑物流的运作。要开发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做好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结算系统的接口。

第四、国家实行政策优惠,出台配套措施,打破地区壁垒,优化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医药物流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五、加强人才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版权所有

第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回款瓶颈,促进医药物流产业的良性循环。

6.结语

纵观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意义上的行业供应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原因在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滞后和医药物流的空白。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变得基本明朗:一是以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交易电子化,二是以第三方医药物流为代表的物流专业化。电子商务和医药物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着未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兴衰。我国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构就是要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医药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医药商品配送制的实施两方面入手,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建立适应全球竞争的医药流通市场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篇(5)

摘 要:通过对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并没有造就一个强大的药品流通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市场化过程中缺乏现代流通理论的指导,政府没有有意识地推动一个完整、高效医药行业供应链的形成;而没有形成完整、高效医药行业供应链的直接原因在于企业没有进行从药品批发商到药品商和配送商角色定位的转变。本文将探讨促进这一转变的现实意义与实践途径,并试图构建一个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物流配送方案。

关键词: 行业供应链 医药商品流通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领域向外资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一直没有对外资开放,出现了大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批发企业,使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即将到来,弱小的药品流通企业即将与在资金、管理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国外流通巨头进行面对面竞争的时候,重构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2.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不难发现其供应链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是非常明显的。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

(35%

办 事 处

生 产 领 域(35%)

消费者

(100%)

调 拨、批 发(50%)

零售(15%)

流 通 领 域(65%)

图1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示意图

(2)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发环节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国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消费特性及医院作为强势买方的市场特性,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形成了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即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医生的回扣越多,反过来导致企业产品定价越高。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我国医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不力,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密切相关。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家,几乎与医院的数量相当,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市场总额的20%。2002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和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亿元和70亿元。而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 Bergen,Cardinal 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 、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企业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以上这些数字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国“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将于2004年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和药品流通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家经贸委指出的那样:没有分销的外资企业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分销一旦开放,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为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医药流通体制,迎接外资的挑战,原国家经贸委在《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见图2),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此,在制度层面上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坚决推行GSP认证制度,取缔非法的医药市场,强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推行以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采购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

区域配送中心

地区配送商

区域结算中心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者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图2 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示意图

这一新型医药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医药电子商务提供商和配送商相应的费用。此外,区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在这一模式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与交易各方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归纳起来,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方式电子化

通过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医疗机构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交易,商流变得公开、透明,批发环节将不复存在,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变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动的低效和无序状态,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信息流变得有序、透明,从而大大降低收集和处理医药商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3)物流系统扁平化

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批发商经过科学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极点,覆盖整个区域的配送网络,彻底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

(4)采购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散采购,又可以进行集中的联合采购,兼顾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进行实时采购,因此可以缩短采购和储存周期,减少库存,既满足临床需要,又尽可能减少了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5)政府监管现代化

政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医药市场进行全程监控,彻底改变政府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各种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规范,使医药商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新的药品流通模式下,将形成新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见图3)。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分销企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多层的中间批发环节将消失;医药批发企业将失去传统流通职能,向药品商和配送商转变;交易渠道单一;所有交易过程将公开化,信息透明,政府将有能力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因此,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使药品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可从60%降至25%,从而极大地减轻消费者的医药负担。

4.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大子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日等国就已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替代手工订单处理流程,通过传统的EDI、便携式订单处理系统和互联网生成的订单占订单总数的90%,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如强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设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处方调剂系统等,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每年花费在医药供应上的830亿美元中,有230亿美元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如果采用电子商务,在不降低美国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基础上,至少能够节约110亿美元。

(35%

生 产 领 域(35%)

消费者

(60%)

调 拨、批 发(10%)

零售(15%)

流 通 领 域(25%)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 信息流

图3 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示意图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缘起于国家从2000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拉动。由于药品品种规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复杂,为了高标准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既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又保证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电子商务自然而然被引进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中。目前,医药电子商务正借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以B2B模式为主,它占了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以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在全国28个省推广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已累计网上成交60多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4),目前已发展到全面进行网上采购的电子交易场阶段,即医疗机构可以全面上网采购,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可以全面上网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上网监管,从而初步实现了我国药品流通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向国际惯例靠拢。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V3.0是能够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买方和卖方提供电子交易场所服务的第三方独立系统,由数据准备、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会员制管理、交易监管六大子系统构成[2](见图5)。该系统不具有传统实体药品市场的物理形态,但却能够提供实体药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功能,代表了现代药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系统;

(2)利用会员服务体系进行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准备与成交撮合的分离,因而可实现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3)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企业进行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可以建立网上经销体系,以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流通渠道,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联合、分散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浏览等多种采购方式,方便了医疗机构的采购;

(5)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订单采集,全面支持采购订单电子化;

(6)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电子交易监管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被引入医药行业后,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将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可在行业内共享,从而为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建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招投标系统

l 网上招标

l 两种成交方式

买方采购系统

• 全面上网采购

• 四种成交方式

• 半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电子交易场系统

l 独立的第三方系统

l 六大子系统同时运行

l 六种成交方式任意选择

l 全程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l 多种方式确保订单执行

l 政府全程的监管服务

l

V3.0系统

(2003年)

V2.0系统

(2002年)

V1.0系统

(2001年)

图4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演进示意图

5.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配送制发展

重建我国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四流”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协调运转。从理论上讲,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就能够实现四流合一。

政府监管

销售合同目录

采购计划

采购单

销售订单

采购入库记录

采购应付细目

销售应收细目

制定采购计划

发送采购计划

订单分发

订单配送响应

订单到货管理

销售应收管理

采购应付管理

药品采购结算

交易保

障服务

交易统

计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购结算服务

销售结算服务

资金划拨管理

退货换货管理

全国数据中心

地区数据中心

交易数据中心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

数据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权威数据

及监管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

药品采购目录

自主采购目录//集中采购目录

集中采购目录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企业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公开竞价

邀请竞价

询价采购

直接采购

成交合同

政府监管

采购中介服务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卖方开户银行

买方开户银行

篇(6)

关键词: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

当前,我国把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大力推动其发展,其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也迅猛扩张,其增速为全球药品市场场增速2-3倍,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医药行业特点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性行业。该行业的技术垄断性强、进入壁垒高、预期利润高决定了其如下特点: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投资的风险和利润大等。具体来说:高技术要求:生物医药行业专业要求高,必须具有高知识的人才才能够从事医药行业,属于典型的知识技术型企业;高资金投入:前文也提到,医药行业的科研周期长,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对其进行保障,从而保证其研究的顺利进行。长回报周期:较长的科研周期决定了医药行业的回周期也较长,其只有在科研成果真正变成生产力之后才能看到回报;投资风险大:新药物研发成功率很低的结果。投资收益高:新药物一旦被成功研发,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新生药物在投入市场的两年或者三年之内,其前期的研发投入基本可以收回,有些药物甚至还同时产生数倍的广阔利润。与此同时,充足的资金对于生物药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物医药的研发在耗费时间的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当今社会技术更新换代又快速,若因资金的缺乏导致生产设备或者研发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研发能力便不能够提高,高精尖人才便无法进行工作;甚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没有资金,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可能无法进行最后的临床应用实验。因此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心头大患。

二、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日渐形成

十年之前,产业资本及其投资者,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但2006年之后,市场上出现专业的跟踪并投资医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中小板、创业板也逐渐走向成熟,不少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尽管当下对于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融资结构越来越丰富,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具有令人咋舌的差距,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上。

(二)银行融资难

大多数企业在融资时首先会找银行,生物医药企业也一样,但我国的银行却几乎不会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支持,能够在银行得到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尤其是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很少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我国只有不到10%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一方面是因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长周期以及本身存在的高风险,使得银行不愿意对其进行贷款;另一方面,研发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很难把握企业的发展前景,缺少放贷信心。还有,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资产集中在研发人员的智力资本和设备,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相应的抵押财产来担保。此外,我国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贷款政策来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使得银行对生物药企业的贷款持消极对待的态度,积极性也不高。

(三)股权融资艰难

我国的《证券法》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些法定条件,其中有一条为:“开业时间需在三年以上,并最近三年需连续盈利。”这对我国不少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较为苛刻,很多企业前期基本为不断投入,能够持续盈利的很少,这是由生物医药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四)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资本投资开始踊跃

从2007年开始,各类风险资本逐渐进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生物药企业,特别是中小生物药企业,对风险投资都非常渴望;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和私募等在金融危机后也开始逐渐从传统产业和行业退出,进入医药类等新兴行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开始大量筛查生物医药开发项目,评估其风险和投资收益,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论证。

三、对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首先,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要建立多元化投资结构,政府在拨款支持的同时,政府的自筹资金也能够顺利投入支持;国内各种金融贷款存在的情况下,允许国外有资质的投资也能够进入。尤其要注意的是,政府必须在基础性的研究方面要相应的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一些大型技术创新基金来支持,或者也可以出台政策向相应的生物药企业提供无息的贷款、差额担保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减税、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设备更新费用的抵扣税款比例等方式来提供支持。

(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在市场上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不断扩大融资范围;同时要辅之以积极的保障措施,倡导社会上的资金管理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参与投资,同时努力吸引国际上合法合规的资本风险投资。与此同时,积极开创新的融资模式,使融资市场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种适合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希望我国的医药企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出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融资,从而为企业的研发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张仕林 郑磊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春青.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和判断.商业现代化,2008.2.

[2]彭熠,黄祖辉,郭红东.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科学研究,2006.

篇(7)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竞争态势战略选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较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制造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84.6%下降为2001年的78.6%,降低了6个百分点,而医药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由2.1%上升为3.2%,提高了1.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在我国整个制造业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制药企业总体创新能力有限。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命脉。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健康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疾病的威胁,医药行业必须不断拓展自身开发的领域;二是细菌和病毒的变异使传统药物的疗效降低,这就促使人类加快药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医药行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由于医药行业一直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医药企业就必须得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亿美元以上。而我国2003年的医药产业的总产值是1200亿人民币,不如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一年的产值,而我国整个医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几年来都只能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徘徊。

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普药,是指较为普通的药物,具有临床应用普遍、疗效确切、用量较大、价格较低的特点,并且大都为国家基本药物,普药的生产厂家大多为缺乏资金实力、研发力量、营销网络等基础的中小企业,所以,与新药、特药相比,其技术含量低,由此导致附加值也很低。从总体上看,我国制药水平还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剂附加值与原料药的比值是3:1,仅是美国同类比值的十几分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普药生产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我国制剂生产落后,以仿制国外新药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着的国产药品基本都不是原创新药,生产非专利药(仿制药)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支点。事实上,除中药之外,我国目前的药品中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

医药制造业的竞争态势

由于我国医药事业起步较晚,相比国外同业来说,其较低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现阶段呈现出特有的竞争态势:

(一)行政性进入壁垒较高,垄断势力较强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生产要受到国家行业部门的严格控制,其行业内企业均要进行资格审核和获取许可证。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已宣布,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我国所有药品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符合GMP要求,并取得证书。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相应类别GMP证书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特别是新药的生产,由于存在一定的行政保护,其垄断势力凸显。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对“新药”的界定有两种标准:一是从未在我国批准生产的药品,二是未被批准在我国上市的药品。由此可见,我国的“新药”概念既包括专利药,也包括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超过专利保护期的非专利药。正因为如此,我国对新药主要实行特殊的行政保护,即“对通过审批的新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新药证书。”这种行政性进入壁垒使在位制药企业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较高的价格获取垄断利润。

(二)企业经济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经济规模是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医药制造业总体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规模经济要求不是很高,但企业的经济规模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我国过去由于实行地方审批,受地方利益的趋使,各行政区分别审批建立医药生产企业,造成全国的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都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明显。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幅度上升,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仅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平均规模的5.6%~28.2%。较低的生产规模和众多的企业数目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医药制造企业CR4为6.85%,CR8为8%,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也仅为42%,而世界医药市场上20强却占据了世界市场66%的市场份额。可以推断,随着我国今后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医药制造业面临的国外同业的竞争压力会日益加大。

(三)竞争方式主要依靠价格手段,技术创新和服务等非价格手段使用较少

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的医药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另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创新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国外普遍实行的专利保护制度相比,我国对新药的保护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国外医药生产企业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是与其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带来的垄断地位分不开的。

(四)子行业间竞争不均衡,优势部门的优势不突出

制药行业如果按照制药的方法和原料分,主要可以分为化学制药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和中成药制药行业三个子行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和相互渗透的新兴产业,其所需的高投入、高技术及其所具有的高风险特性使该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年销售额223亿元,占医药制造业8%。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在资金投入、新药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上都远远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生物制药的产业化水平很低。化学制药行业在我国是相对成熟的,是我国制药行业中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我国化学制药主要以普药为主,技术含量低,其优势尚未张显。中成药作为我国的瑰宝,目前我国中成药年销售额578亿元,占医药制造业的21%。三个子行业中,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利润率达11%,超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化学药利润率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化学制药行业的重复建设较为严重,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药厂之间竞相压价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相对而言,生物制药由于其资本投入要求高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中成药往往由于其配方多为专有技术,也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所以生物制药和中成药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率。医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一)加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

化学制药行业目前是我国制药业中的主力军,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比较薄弱,所以仿制药和原料药成为主导产品,特别是原料药,在我国药品出口中占到了90%以上。尽管当前我国医药业亟待提升创新能力,但研制新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及较高的风险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无法承担的,这一点与国外著名的医药企业是无法比拟的。但是我国可以集中发挥在原料药生产中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原料药的制造,等到我国原料药的输出在全球制药产业链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就可以反过来影响国际医药产业,而国内产业规模的升级也会给研发带来更多资金。

(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

从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促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上所述,一种新药从研制到上市常常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周期,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而且要面对研制失败的风险,因此医药行业较高的利润回报与该行业所承担的高风险是相联的,而为确保医药企业在创新成功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给予医药企业必要的垄断特权是必要的,所以许多国家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非常大,这一方面表现在药品具有较长的专利保护期,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开发新药的产品专利保护期一般为18年,工艺技术类专利保护期限另外新增15年;另一方面表现在专利期内的新药价格不予限制,完全听凭市场决定。这样就保证了专利新药可以获得应有的高利润,在利润的刺激下,企业具有了进一步创新的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市场上新药不断涌现,整体医药水平不断提高,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已是世贸组织的成员,要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应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接轨,为专利新药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以鼓励和支持制药企业不断研制专利新药,增强国内医药行业的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确保我国医药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国外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

(三)推进企业重组和兼并

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证明,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日益明显。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是基于市场的并购和重组,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金融业和汽车业的大合并中得到说明。但从我国实际状况来看,在规模达100亿美元的我国医药市场上分散着3000多家本地企业,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占据领先地位。分散的格局和重复的建设带给企业的只能是无序的竞争和低廉的价格。因此在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压力下,我国医药企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生产

目前国际上中成药销售市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90%的份额,我国中药业之所以未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中药缺乏制作的标准化规则,与西药的制作相比,缺乏完善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导致传统的中药没有专利,无法在国外市场上获得认可。国家医药产业“十五”计划鼓励中药现代化,我国医药企业应积极利用政策的支持,不断改良中药的生产方法,推进中药生产的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申报药品专利,甚至可以采取“以医带药”的做法,通过在境外开办中医诊所将中药带出国门。

总之,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制药业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3

3.窦尔翔,吴航.构建我国新的医疗价格运行机制[J].中国物价,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