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3 20:27: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言文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三个维度;内涵;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语言文字运用”极大地受到了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与探索,其中最为典型的现状就是照文中句式写一段话或在课堂结束时写一段话,以此表明自己的教学体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目标的达成,于是乎运用语言及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就成为衡量是否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标志,“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就这样被简单化和扩大化。其真正的内涵应该是丰富的,它包括积累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习表达、训练思维、塑造人格等,即:体会作者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形式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作者的意思和情感借助怎样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它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整体性
语言文字运用包括三大板块:语言内容、语言情感、语言形式。它们以三个维度的方式构成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机统一体。要达成一个维度,必须借助其它两个维度的辅助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反问句所表达的情感就比陈述句要强烈,要体会出这种强烈的效果,就要揣摩排比这种表达形式,语言情感与语言形式相辅相成。
二、侧重性
语言文字运用的三个维度在每一堂课中应有所侧重。无论侧重于哪个维度,都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落实,并非如有的教师所言,如果一堂课过多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没有动笔进行语言形式的训练,就没有体现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特性,这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曲解。
三、年段性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既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要遵循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永远遵循“字、词、句、段、篇”这样一个序列。就表达而言,第一学段重在用词把句子写具体,第二学段重在复句的运用与段的构成,第三学段重在篇章结构的揣摩。
四、实践性
语言文字运用的落实,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思维的品质、合作的意识、探究的精神,把语言文字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让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
五、情景性
语文即生活,学习语文就是在阅历生活,语言文字运用离开了生活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中就注定了语言文字运用离不开情景,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等,都是对语言文字运用情景性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中国是屹立于东方,有着上下五千年灿若星河文明的国家。自黄帝时就有了仓颉的甲骨文,预兆着历史的命脉。自此,中国人有了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再野蛮,而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有了文字语言,人类便有了灵魂。语言文字是国家的精髓,有了它,历史才会熠熠生辉。
轻叩语言的大门,从幼时的咿呀学语到现在一张口便是“大江东去”的初中生那是一条漫漫长路。每一个脚印都是我成长的足迹。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让背那首王昌龄的《咏鹅》“鹅鹅鹅,曲脖向天歌。。”还没背完,便引来一阵哄堂大笑,老师也不满的皱了皱眉头说:“古诗岂能是你随变想改就改的,那中国还不乱了套了?”我的脸瞬间红成一片,发誓一定要规范语言!一颗小小的种子便在那时在我的心里种了下来。然而当六年级时,面临了升学考试和毕业的双重压力之时,每天面对成堆的卷子,怎么办?看来只能在作业上简功夫了。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便被语文老师“请”到了办公室。“xxx,你怎莫搞得,错别字一大堆,这个曦字又写错了……”中国的汉字是一笔一画连成的,没有英文的飘逸潇洒,没有俄文的深思紧密,一个笔画错了,就会闹笑话的。
汉字的博大精深,汉语的豪迈深情。中国话,像一条紧紧缠绕的中国结一样,把五十六个民族的臣民牢牢的结合在一起,规范了它们,就相当于规范了整个民族的威严。用普通话,写文明字,做文明人。有了这些,我相信中华民族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陕西西安西安市莲湖区庆安集团有限公司子初二:李佳心
[关键词]语言文字教学;引领文本阅读;反复品读;涵养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语文课的根本。如果根不粗壮,树的花枝叶冠便不丰盈;如果打不好语言文字的基础,那语文课的其他能力便是虚设,便是无根的教学。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做好语言文字的教学是根本,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语文课应改变传统的语言文字的教学方式,探索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字词教学模式。
进入初中,我们的语文课在字词积累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过分强调字词教学,还没有从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影响中走出来,耗时多,效率低,摆脱不了枯燥单一的识字教学模式。二是忽视字词教学,认为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事,初中语文教学应从欣赏美文的角度进行,对课后字词一概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其实进入初中,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字词教学虽不是重中之重,但仍然在课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初中阶段语文字词教学不应被弱化和淡化。
针对语言文字的教学,教师可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寻求激发学生兴趣、传扬中华语言之美的教学方法,将字词识记与词语解读、分析品味、揣摩运用结合在一起,将导与学、读与写、积累与运用、悟与评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针对语言文字的教学,我利用单元字词教学进行打包式的教学设计:1、在这个单元的“读一读,写一写”中,你认为生动的词有哪些?将它摘抄在笔记本上。2、找出含有这些词的句子,推荐给小组内的同学,说清你推荐的理由,每一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推荐语,进行专题汇报3、从这一单元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五个词,用这五个词写一段话。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解读词语,在推荐中赏析词语,在连词成句中训练学生理解运用文字的能力,推荐词语、句子使学生更深的理解了词语的生动性,使单调的文字教学活泼生动起来,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的同时,也能深切体会到汉语的魅力。
单元字词教学可以进行打包式的摘抄积累,而在课文中字词的教学可以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抓住课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字词教学。
如余秋雨的《信客》,对信客这个质朴的人物作者运用了质朴而又典雅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长途跋涉”“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声辩不清”“满脸戚容”“猝然昏厥”“细声慢气”“破碎焦灼”“满纸幽怨”“伤痕累累”“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针对这课的语言特点我这样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文中有哪些词是典雅的,请你摘录出来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这样教学,学生既积累了词语,也感悟到了《信客》的语言特点。这课运用的是词语摘录法,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结合,可以避免学生在掌握文字的漫无目的、效率低的缺限,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掌握,促进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特点,有助于开展阅读教学。
字词教学的形式有很多,除了运用词语摘录法读写字形、赏析字词外,还可以进行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的比较、辨析,提高学生识记词语的效率。也可以进行单元、学期、学年的字词归纳,引导学生编写每一学段重点字词的字典、词典,对词语的音、形、意进行统编,对词语的意义与运用进行解释评点,对词语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学生系统化的理解,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统编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
语文课应该多探求语言文字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究字词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从细小的文字教学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正如《爱的教育》中所说:“我不是诗人,未曾写过一首诗,但我想在人生平凡的琐事上种下诗去……”如果教改能在文字这些细节上下功夫,每一个语文教师就都在每一个汉字上种下了一颗诗的种子,每一节课都会开放出诗的花朵。只有守住了语言文字的教学,语文课才会是一首灿烂的诗。
二、语文课可以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引领文本阅读,纵横连贯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钱理群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见解极好的诠释了文章与语言的关系:“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讲经典作品,应有别于社会教育中的经典普及,它应服从于语文教育的目标,注意其基础教育的特点,应始终抓住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环节,因文而会心。对文与心都不可忽略,不可将其割裂,对立,而要从具体文本出发,找到具体的文与心的契合点”(钱理群《我对经典作品教学的一些看法》)语言文字是文心的载体,充分挖掘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一个捷径。因为语言文字的教学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对话。
如在教学鲁迅的《风筝》一文时,用解析“虐”的形体结构、意思理解导入课文内容的教学:“虐”字是什么意思呢?又可以组哪些词呢?课文中有哪些情节极好的诠释了“虐杀”这个词呢?在这里词语的教学是课文内容教学的突破口,既使学生记住了“虐”字的字形,理解了意思,也引领学生极快的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进行对话。
语言文字的教学不仅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对话,还可以提纲挈领,成为统领课堂教学的核心话题。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紧扣住“温晴”进行了教学设计:“温晴”怎么理解,文中有哪些它的近义词,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而它“温晴”的特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对“温晴”一词的教学成为此次课堂教学的核心话题,成为整体感知课文的纲领。而在《那树》一文中,“绿”的意蕴丰富,对此词的体味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话题,我在教学中提取了文中的关键句“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我和学生一起对这四个“绿”字进行了意思的体味,在体味中结合全文进行了深度阅读,深刻体会了作者的忧虑与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在这个教学设计中,“绿”字成为理解主题的核心话题。
再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狂”字,《渔家傲 秋思》中的“异”字,《口技》中的“善”字,《敬畏自然》中的“敬畏”二字,《观舞记》中的“飞动”……对这些字词的教学无不“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构架起文章的层次骨架,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彰显作者的情感态度。扣住一字一词,纵横连贯课文的整篇教学,语言文字的教学引领了文本阅读,带领学生在文本深处与经典对话,与作者共舞。
三、语文课应培养学生在文本深处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韵味,将字词读得有声、有情、有味,在反复品读中涵养语言。
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的确如此,一字一词勾勒出文章的精神内涵,在字词的细微之处可以领略到课文的精华。
语言文字的教学脱离不了文本,语言文字教学应融于文本教学的深处,语文课应从研读文本的深处培养学生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教学《那树》一文时,我在备课中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量词,并赋予量词以丰富的内涵,寄托作者深厚复杂的感情。我就在“精读品味”环节中进行了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量词对那树进行了绘形、绘色、绘情,你能从这些量词的形象描绘、对比中揣摩出哪些深意?任选一两句话进行精读品味”围绕着量词学生对这下面这些句子进行了品味赏析“1、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2、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3、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4、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5、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学生在精读品味的深度阅读中,第一次发现原来量词也可以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也可以进行深情的赞颂,也可以表达无奈的忧虑与悲愤的控诉,原来生动不仅仅是动词、形容词的专利。在教学中学生除了理解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更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应踏踏实实的回归文本,聚焦语言文字,突出课堂本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内功。应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韵味,在深入的文字鉴赏中让学生涵养语言。一叶一菩提,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一个字词折射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语言世界,深入到每一个词的朗读会打开学生学习语言、涵养语言的大门。
如《沁园春 雪》以朗读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读出“望”字的领起作用,读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舞、驰”的力度,读好“惜秦皇汉武”的“惜”字的领起作用与惋惜之态,读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数”字的深层意味与自豪之感。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既理解了词的内涵也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韵味。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读出“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的“竟”与“多么”的意味,体会社会的世态炎凉;在《唐雎不辱使命》中朗读文言虚词“也、哉、乎、矣”的语气,在朗读“也、哉、乎、矣”的语气中品读人物形象;在《马说》中读“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在读出“其、真、邪、也”的语气,品味作者的感情态度,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语言文字进行的朗读可以引领学生更深的走进课文,领悟汉语的韵味与魅力,可以启迪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字。
一、指导思想
以市有关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按照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要求,努力营造浓烈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积极引导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开展自查自纠,增强用语用字规范意识;积极支持语委工作,在规范社会用字、推广普通话等方面充分发挥基层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工作的范围及要求
本街道所属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
三、工作的主要内容
⒈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营造浓烈的迎评氛围。街道所属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村民、社区居民、机关全体干部人员积极参与到迎评工作中来。要通过张贴标语、宣传画、横幅,树立版牌、指示牌,举办知识抢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设立宣传橱窗,开办专题手抄小报、黑板报,散发宣传资料,开设咨询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要着重引导街道机关干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江山市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方案》,让全体村、居民、干部知晓本次评估的重大意义,增强投身迎评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努力营造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处处都写规范字”的迎评氛围。
2.面向社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改善社会的语言文字工作环境。面向单位职工、农村村民,社区居民,为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提供咨询、服务以及技术和理论支持。要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辐射作用,努力促进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
⒈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要进一步提高对迎评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并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这项工作抓上手,确保这项工作有机构、有人管、管到位。
⒉建章立制,加强督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迎评工作。一是各村、社区要制定详细、完善的迎评的工作纪律和工作要求。二是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要迅速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迎评方案,并按迎评方案迅速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要在认真组织检查的基础上,根据评估指标要素和评分标准,积极开展自评自查,逐条对照,查漏补缺,并按评估指标要素搜集整理,分类汇总工作台帐。
中国是屹立于东方,有着上下五千年灿若星河文明的国家。自黄帝时就有了仓颉的甲骨文,预兆着历史的命脉。自此,中国人有了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再野蛮,而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有了文字语言,人类便有了灵魂。语言文字是国家的精髓,有了它,历史才会熠熠生辉。
轻叩语言的大门,从幼时的咿呀学语到现在一张口便是“大江东去”的初中生那是一条漫漫长路。每一个脚印都是我成长的足迹。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让背那首王昌龄的《咏鹅》“鹅鹅鹅,曲脖向天歌。。”还没背完,便引来一阵哄堂大笑,老师也不满的皱了皱眉头说:“古诗岂能是你随变想改就改的,那中国还不乱了套了?”我的脸瞬间红成一片,发誓一定要规范语言!一颗小小的种子便在那时在我的心里种了下来。然而当六年级时,面临了升学考试和毕业的双重压力之时,每天面对成堆的卷子,怎么办?看来只能在作业上简功夫了。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便被语文老师“请”到了办公室。“xxx,你怎莫搞得,错别字一大堆,这个曦字又写错了……”中国的汉字是一笔一画连成的,没有英文的飘逸潇洒,没有俄文的深思紧密,一个笔画错了,就会闹笑话的。
汉字的博大精深,汉语的豪迈深情。中国话,像一条紧紧缠绕的中国结一样,把五十六个民族的臣民牢牢的结合在一起,规范了它们,就相当于规范了整个民族的威严。用普通话,写文明字,做文明人。有了这些,我相信中华民族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陕西西安西安市莲湖区庆安集团有限公司子初二:李佳心
【关键词】科学 社会 文化 文字
有一个问题问“冰变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作为一道正式问答题,其答案是“加热,把冰打碎,再加热”。而如果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问题,那么答案可以是“去掉两点水”。
若是再问“冰有几多水?”或者“为何冰是水?”
我想无论自然的应答,还是科学的答案都应该为,“除了两点水,剩下的全是水”、“因为除了两点水,剩下的还是水”。
在历史问题上,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篡改历史、不承认慰安妇问题,欧美等西方国家之所以对日本军国主义篡改历史、否认慰安妇问题无动于衷;在时尚方面,世界流行之恶肥好瘦,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尤如冰变水一般简单,其因果关系可以在语言文字上都有反映。
历史的英文是history, 也就是his story的意思,讲的是男人的故事。据《圣经-创世纪》记述,上帝先创造了男人(man), 后来觉得单有男人太孤独,就又从男人身上取了根肋骨造了个女人(woman)来陪伴男人,人类(human)虽然有男有女,却往往用man来表示。从语言文字上来解读,在西方的文化里,历史是男人的故事,因此慰安妇不算什么大事,不会写进历史。
在汉字里,史的本意是“记事者”,也就是“史官”。 许慎 在《 说文解字 》中指出,“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由此引申为代表被史官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可见“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历”字加到“史”前是指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使“历史”一词具有了当今的含义。《 说文解字 》“厂部,厂:山石之r,人可居。象形。凡厂之俳源映А:治也。从厂w。止部,s:过也。从止声。” s((lì)从止(足)意,说明与脚有关,意思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s在甲骨文中的书写,上部是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止),脚趾朝上,脚后根朝下,本义是指农夫察看庄稼长势而巡视庄稼地,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 说文解字 》“日部,眩象也。从日声。”即历书、历法,表示时间的推移是一月月一年年地前进的。日语汉字“s史(れきし)罗马拼音re ki si”,“Us(けいれき)罗马拼音ke i re ki”。广义上讲,历史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是时间和记忆。狭义上讲,历史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国大陆使用简化汉字,眩ㄈ)与s(止)两字简化为一个“历”字,“历史”就变成了用强力使史官闭嘴不记实事,不说真话。从语言文字上解读,东方的历史观是有力者用刀封史官之口后记录下来的事,日本历史否承认慰安妇问题,既有其本身的原因,也有简化汉字所呈现的历史观的原因。
英语里有个短语叫make impossible possible,意思是“一切皆有可能”,至于如何才可使一切成为可能呢?从语言文字上讲,只要去掉“im”两个字母,而心灵鸡汤告诉我们的方法是去掉“I am”,其意思即是想要创造奇迹将不可能之成可能之事就要多一些谦虚谨慎,少一些傲慢自大。
时尚界(Fashion风行)不知有多少人朝思暮梦在思想着如何瘦身(From Fat to Fit),其实说来也简单,FAT变fit不就是把英文字母大写变小写、大字母A改小字母i吗?
《说文解字》叟:老头儿,即年老的男人,用作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人老自然叟。汉字“胖变瘦”原本追求的视觉效果应该是“胖变叟”。人到中年容易胖,此即所谓男人难得老来瘦。偏偏有人为了追求叟的效果整得人都病了。这种带病的“瘦”哪里还是原本想要的“叟”呢!如今想瘦身者多为女子,风行的又是如何保持青春,追求的已经不是“叟”而是“瘦”,不病才怪呢!
语言与文化天生就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化对语言具有制约的作用,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 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 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文字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可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还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少社会现象和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皓.试析文化差异对汉语教学的积极意义[J].价值工程. 2011(13).
[2]张龙,陈源源.《汉语大字典・力部》商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曹道.汉字巧解有学问[J].山东教育.2010(Z5).
[4]卫志强,何元建.跨学科时代的语言学研究──从《语言文字应用》看近年语言学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1996(04).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走出重讲解轻阅读感悟的误区,尽量诉诸学生感性,让他们用心去体悟,用心去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巧设情景正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的有效方法。因为在巧妙的教学情景中,学生有一种摆脱了误人的应试模式之后的自由解放感和超越片面的理性分析之后的广阔无垠感。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才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一、情景能使语言文字鲜活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侧重于直观性,因此难以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语言形象,这就为他们感受语言带来了困难。而通过情景创设或借助影视显现情景,或借助实物演示情景或借助想象描述情景,可以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语言为形象,使语言文字给学生鲜活的感觉,以加强他们对语言情景的直观感受。
二、情景彰显语言内涵
文章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往往会蕴涵着丰富的形象,而情景才能化抽象为形象,以促进语言内涵的显示。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在“体验,走进母亲的心灵世界”这一环节,她问道:最了解儿子的人是谁?那么我们回到文本看看母亲是怎样做的?在这儿窦老师把含有“悄悄地”这个词语的三个句子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读了后,再与去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着进行比较,体验在这三个“悄悄地”词语中蕴含的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细心和耐心。然后又让学生扣住“扑、抓住、忍住”这些词语,特别是那个“忍”字,体验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对儿子的良苦用心。老师没有名师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可是学生的情感正是沿着这些词语铺设的心路一步步走向一位母亲博大的情感世界;老师也没有刻意让学生推敲品味词语,学生却潜移默化而又深刻地感受的词语表达情感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三、情景有利于区分语言的差异
让学生把握语言组合和运用的规律,这是培养学生驾驭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因为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语言的组合和运用的规律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因此通过语言情景的创设,可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实验园”和语言感悟的“情感场”。这样相关的语言规律一定会和情景一起储存于学生头脑之中,而变成活的知识。
四、情景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小学语文的学习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从小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熏陶。因此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能给学生心灵的教化,人格的示范,情感的濡染。但是由于学生的阅历有限,不可能透彻领悟课文中的深刻道理和真切的情感。因此教学中只有创设情景,才可以让学生凭借语言形象的展示、语言场景的活现、语言内容的显露,明确语言的主旨。我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是这样创设情景的:
师:(播放音乐,配乐朗诵)“就这样,他站在高高的悬崖上,铁链死死地拴住了他的身体,鹫鹰狠狠地啄食他的肝脏。但是,孩子们,(出示ppt图片)你们看他坚定的眼光,他没有屈服,他没有错。他那坚定的目光看着远方,看着大地、看着他深深爱着的人类。”他会看到哪些景象?拿出练习纸,拿出练习纸,把你想象的、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练笔,音乐萦绕课堂,时间三分钟)
师: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其实,写多写少,写长写短,并不重要,把笔停下来,好吗?甚至有没有写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你是怀着一片真情,在默默地注视着大地,在默默地遥望着人间。于是,画面就这样出现在普罗米修斯的眼前。(师指)
生1: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坚定地望着大地,望着人间,他看到人类在用他带来的火种烧煮食物,驱寒取暖,用小炉煮药给病人们吃。用火在黑暗中给人们照明,用火来打造武器,用火来烧水给自己喝,还用火来驱赶猛兽。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我想问你一声,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感到?(到的后面是期待孩子回答的目光,孩子很快反应过来。)
生1:有成就感,很高兴、兴奋。
师:他会感到高兴、兴奋。是的,继续看。
……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看到人类这样的生活,普罗米修斯的心?
生2:普罗米修斯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
师:那是他深深爱着的人类,那是他甘愿遭受巨大的永无止境的痛苦而要去保护的人类。孩子,看到这样的画面,普罗米修斯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生:只要人类过得幸福,他死也是值得的。
师:孩子们,普罗米修斯这是怎样的回答?
生:我从“决不”和“决不”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他坚决地回答。
师:是的,他就是这样回答的。来,我们一起来读普罗米修斯那坚定的回答!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生:决不乞求仁慈,我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
······
师:孩子们,这坚定地回答、顽强不屈地回答的背后不只是声音,更是普罗米修斯的?
生:爱!!!
师:对人类的爱,万世沧桑,只有爱。
(师板书: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生齐读。
这里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物的处境,感同身受,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深化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从而完成了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