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智能交通研究现状

智能交通研究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31 15:16: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智能交通研究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智能交通研究现状

篇(1)

摘 要: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标准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项。从标准制修订分布、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推广实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化现状,并从顶层规划、专业机构职能、企业主体地位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智能交通 标准化 标准

智能交通系统(its)又称智能运输系统,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加强载运工具、载体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提高交通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实现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事故、降低污染,建立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的综合交通体系。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及其标准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加强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制修订”等要求,并将以“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重大科技研发专项、信息化示范试点工程、节能减排示范推广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等为抓手,显著提升我国智能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更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其中也明确将标准化作为四大战略目标之一,提出应用导向、加快智能交通标准化建设的新要求。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跟踪国际上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并通过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成立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提高its 技术研究水平。目前,国内智能交通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gps、地理信息和系统集成等环节,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和济南等是智能交通发展较好的几个重点城市。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参与企业众多、品牌杂乱、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竞争力弱、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低、顾客满意度低等问题,且主要依靠重大示范项目的推动。例如,“十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现代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确定了我国10个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在产业化项目中安排了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促进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技术研究到工程示范应用的全国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成为各地交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十一五”期间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综合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和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为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技术支撑。

 

二、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化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我国智能交通相关现行国家标准共计148项,且全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其范围包括术语与定义、基础信息编码及表述、数字地图及定位、专用通信、信息服务、交通与紧急事件管理、电子收费、综合运输及运输管理、车辆辅助驾驶与自动公路等,形成了以分系统标准为主体,以通用标准为配套的智能交通标准体系。

 

(一)标准制修订分布情况

共有148家单位以第一起草单位身份参加了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国家级单位起草129项标准,占比87.16%,北京、广东、湖北、辽宁、江苏、陕西、山东各省紧随其后(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spsp.gov.cn)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二)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展情况

标准化技术组织一般包括专业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直属工作组(直属wg),是制定和维护标准的主要力量。对一个省份或地区而言,其在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影响力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的能力。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与智能交通直接相关的已成立的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its标委会)、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4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中,its标委会承担智能交通标准制修订的主要任务,从事全国性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智能运输系统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自成立以来,its标委会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标准制定工作,如正式颁布27 项、报批11 项、审查6 项、送审稿2 项、征求意见稿24 项等,并针对“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交通信息行业集中推出13 项标准征求意见。内容涵盖智能交通系统的通用术语、数据字典要求、体系架构及服务等,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电子收费系统、专用短程通信技术、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道路信息及控制系统等。在研的国家标准包括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列标准等。在组织结构上,its标委会下设3个工作组,分别为联网电子收费工作组、交通信息工作组、先进交通管理工作组。

 

(三)标准推广实施情况

1.标龄

标准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制修订完善。据统计,2008-2012年是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制修订的高峰段,所制订和修订的主要智能交通标准数和相关标准数分别达52和113项,占比分别为84%和76%。截至2012年12月,148项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4.9年。其中,标龄大于等于10年的标准有17项,占比11.5%;标龄小于等于5年的标准有102项,占比70%。由此可见,我国智能交通的国家标准更新速度还是比较及时的,但部分国家标准的标龄已明显偏高,今后需加强这类标准的复审和制修订工作。

2.标准采标情况

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采标统计如表2所示,62项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中有30项采用国际标准,占比48.4%。其中等同采用为18项,占比29.0%;修改采用为4项,占比6.5%;非等效采用为5项,占比8.1%。其主要采标来源为iso标准,共27项,占所有采标类型的90%。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spsp.gov.cn)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采标统计如表3所示,148项智能交通相关国家标准中有52项采用国际标准,占比35.1%。其中等同采用为33项,占比22.3%

;修改采用为10项,占比6.8%;非等效采用为10项,占比6.8%。其主要采标来源为iso标准,共49项,占所有采标类型的94.2%。

 

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spsp.gov.cn)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主要智能交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是比较高的,接近50%,且主要采标都来自iso标准。

三、对策思考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不统一,自成体系,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这显然不利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对智能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智能交通发展经验,从顶层规划、专业机构职能、企业主体地位等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一)顶层制定智能交通行业标准战略规划,为行业发展提供导向

建议结合我国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的相关发展规划,并整合现有标准体系,制订《智能交通标准化发展战略》,系统规划,出台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标准战略。同时,建议将智能交通行业标准战略作为省级地区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挥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职能,争取标准话语权

一方面,要继续利用好its标委会等现有标准化技术组织,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在智能交通标准的组织制定、推动实施、效益评估、信息沟通等标准化公共服务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协调统筹、引导扶持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成立或承担相应的标准化技术组织,更大范围地争取标准话语权。

 

(三)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标准研发创新,研究制定推动企业研究智能交通技术标准的配套政策,在科研经费安排、工程项目招标活动、行业规划等方面对重视标准化工作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标准化工作的自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协会为纽带,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支撑,政府组织为支持,全方位系统化的标准化推进体系与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电子警察系统

0引言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信息传输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将上述技术进行融合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而成立的交通运输系统,具有实时、精确和高效的特性。系统能够将各种技术和信号采集方法获取大量交通状况信息,通过获取信息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完整有效的交通控制方案,同时将控制方案通过交通信号灯出去,使得当前道路信息和交通管理方案被交通控制设备、人员和道路司机获得,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输和管理效率。智能交通系统最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如美国联邦公路署针对美国当时的交通基础设施特点和实际路网建设情况,建立起领先世界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对于公交信息进行提示、电子收费系统和交通需求管理系统,充分利用GIS技术和GPS技术实现对于城市交通通行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相对于国外的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我国已经开始初步建设。例如,作为我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的广州,经过多年研究,交通信息应用平台、物流数据平台等已经完成初步框架,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分类、有效存储和查询等工作。总体而言,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1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我国当前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参考发达国家建设情况和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存在如下问题:(1)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匹配,对于城市日益增加的人口和机动车难以承受,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情况日益严重。(2)道路网络发展不完善,规划缺乏长远眼光,造成当前道路功能不明确,道路监管力度不够,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3)城市交通混合特征严重,如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和电动车等混合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电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道路交通的安全通行带来较大的压力。(4)交通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基于我国建设初期的基础较差,当前对于道路建设的重视力度较大,对于配套安全设施的重视力度不够,造成当前交通标志建设、交通标线和标志不规范,或者被行道树影响较为严重。(4)交通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重视道路建设、轻视配套安全设施,交通标志建设、交通标线、标志不规范,或者被行道树遮挡等情况严重。(5)公交优先策略执行不够彻底。当前,城市公交覆盖不够全面,造成市民具有一定的排斥情绪,同时部分地方公交优先策略无法得到实施和保障,无法实现公交的大运量功能。

2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概况

根据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情况,当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2.1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主要是为了保证交通顺畅,通过监控系统了解监视区域车辆排队、堵塞和信号灯等交通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疏导交通。根据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能够实现道路交通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指导。根据智能监控系统能够识别道路肇事情况的过程,可以给民警提供道路事故发生过程。

2.2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对于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诱导为当前应用的重点,首先需要对于车辆进行定位分析,然后对于车辆行驶路线进行诱导和路线的规划,适时解决重要路段和交叉口拥挤情况,为道路交通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路线,提高交通效率。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交通诱导系统包括交通信息控制中心、通信系统和交通诱导信息系统。交通信息控制中心能够实现道路现状、交通流量、交通流速、道路占有率等信息的采集,然后对于信息进行处理,根据数据库存储分析进行交通信息的诱导控制。

2.3电子警察系统

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于监控区域内车辆进行实时记录,具体技术包括信心网络通信、远程数据监控和视频检测。电子警察系统主要是安装在交叉路口和路段上,对于交通违章行为和事故情况进行自动检测和记录,将检测系统返回到公安部门,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于交通违法和肇事者的有效管理。

2.4智能公交管理系统

智能公交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调动公交、有效准确进行排班,实现对于公交车辆的利用率和行驶速度,减轻道路拥堵现状。系统能够提高公交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对于公众而言是能够承受更为完善的服务。根据实际需要,公交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公交调度的车辆监控系统和公交电子站牌。实现对于公交车辆从出站、运行和乘客上下车都进行实时监控,优化车辆配置和投放,大大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和出行体验。

2.5突发事件响应系统

除了上述常用功能外,突发事件响应系统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报警系统、快速救援系统及事故管理系统。如果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区域治安事件能够实现报警的实时化和自动化,提高应急效率,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危险程度和发生频率。

3智能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设计

根据上一节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当前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当前不停车收费系统得到广泛使用,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ETC收费系统能够大大提高通行效率,降低道路堵塞程度和拥堵事件。其次是ETC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交通管理成本,传统的人工收费系统被代替,降低人工成本。

3.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另外一种应用为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为了提高对于车辆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效率。TMS系统能够通过技术对于交通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实现对于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车辆管理和路线规划的最优化,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浪费。

3.3电子注册管理(EVR)

针对当前交通部门的管理难题,EVR能够对车辆进行追踪和智能化管理。EVR系统的应用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具体如下所示:(1)EVR技术的应用缩短了车辆登记时间,同时赋予车辆一个固定身份证,使得车辆能够被全球追踪,不仅保证车辆安全,同时对于车辆安全运输提供保障。(2)EVR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环境,能够实现对于车辆的不接触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4结语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对城市交通的顺畅起到了较大的保障作用。基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和交通信息的智能化建设和管理提供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对于城市建设的合理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关键性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林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281-282.

[2]王鹏.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3]刘绪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流程浅谈[J].中国交通信息化,2009(10):144-145.

[4]何晶,沈晓权.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

[5]李淼.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J].数字化用户,2017,23(25).

篇(3)

关键词:智能交通 系统 发展 状况 对策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方向的成果,结合车辆、行人和道路,进行控制交通局面的系统。它可以通过GPS/GIS、广播、信息等主动手段掌握当前的交通状况,对道路交口进行管理,根据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情况,通过交通信号和信息,及时进行调整,使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畅通,能力达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各个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日本、美国、欧洲是世界上三大研究中心。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先对汽车交通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是智能运输系统进行最早研究的国家,并且ITS实用程度覆盖全国,投入四百万台汽车导航仪,其中120万台可接收信息,建立了对于交通控制、信息服务完备的综合体系,成为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美国对于智能交通系统开展比较晚, 1991年,美国对于ITS进行投资,由于投入研究资金多,在4年后就确立了100多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的ITS研发组织;1997年美国对ITS投资7亿美元,1年后,当时的总统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of the 21th Century)”的法案,为美国公路交通系统的研究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政府在6个财政年度共计拨款2000多亿美元,相当一部分都用ITS的进一步研发中。

欧洲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采取一体化措施,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进行ITS研究,其中著名的ITS项目包括DRIVE工程,它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的研究合作计划,包括十二个国家,七百多个企业参与,总投资金额达到五亿欧元。

发达国家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资源,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ITS成为高新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

我国在智能交通系统研究领域发展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研究计划重点开展。各个发达大城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交通控制和监控系统,同时国家也加大力度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自主研发。比如上海交大与当地交警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国家科委、计委开发的HT-UTCS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1998年交通部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正在进行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为实现畅通的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目前已经推广到全国上百个城市。

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意义

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公路行车限速和交通拥堵,汽车速度过慢会增加尾气排放,污染环境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同时也会造成经济损失。为了利用现有资源,使得交通运输发挥最大的效用,需要加大对智能交通系统研发的力度。

公路交通系统相对其他具有直达、机动性好、速度快的优点,成为各城市之间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运输装备的利用率并且减少交通故障。综合运用计算机、通信、智能控制、GPS和GIS技术,应用于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加快基础建设,达到提高交通系统的能力。

三、中国发展ITS的主导思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在条件上比较欠缺。面对经济发展和资源限制的压力下,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发展ITS的经验,根据我国现有的城市结构、交通布局和路网结构,立足我国这种混合交通的实际特点,结合中国国情制定ITS发展战略,并研究发展ITS框架流程,推动我国ITS产业。中国ITS的发展需要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变革,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管理设施现代化的,需要利用一切网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进行高效化和社会化的集约管理,这种方式将影响中国ITS的发展道路。

四、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

虽然和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还是稳步进行。对于城市客运和货运及其周转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各种交通方式应运而生,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提高,使得在完成运输量的同时,提供了质量,公路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中最主要的部分,而且市场从卖方向买方过渡。对于中国发展智能运输系统,需要做一些工作:

加强ITS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打好ITS发展基础

虽然各个国家都在开发实施ITS,但对ITS的理论还不够完善。我国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细致研究各国经验的同时,深入加强国际间对于ITS的交流,并且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进行理论研究,为中国的ITS发展打好基础,不会成为别国的试验场。

2、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

目前中国交通运输系统条块分割严重,没有良好的组织,民航、铁路、公路公安、建设等部门管理分散,只顾各自ITS发展,没有科学有效的结合,这势必会造成研究上的重复、资金上的浪费等严重问题。为此,我国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类似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组织,特别制定关于ITS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应的技术规范,由国家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参与的组织。使得ITS项目技术和产品具有一定的标准,可以兼容、并且通用、互换,这样对于各地政府的管理,可以有利地进行统一调控分配,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3、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资源紧张、资金不足,我国的ITS项目未能达到标准化,研究部门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对于公路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车辆安全控制系统及物流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有很多不均衡的地方。由于全国各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交通运输系统的需要也不同,应该根据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ITS市场进行有的放矢的投资。

4、注重人才的培养

篇(4)

关键词:智能交通;城市拥堵;发展方向;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智能交通的定义及受关注程度

什么是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负荷、提高运输效率、保证交通安全,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2为什么智能交通如此受关注

智能交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出行时周围的环境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经济发展了,不少老百姓也开上了小汽车,汽车就相当普遍的进入了千家万户,随即“堵车”日渐成为普遍现象,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之处。智能交通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并且利用现有交通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提高交通便捷水平和安全性。当然,只有智能交通建立在城市现有交通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之上,才能有效发挥出它的作用。

以大型活动的交通智能管理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北京、上海、广州都围绕大型国际活动的交通管理和服务,开发和集成应用了各种为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的智能化技术,建成了大规模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例如,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公安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智能交通系统在这些大型活动中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保证了活动期间的交通通畅,也为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出行服务的升级提供了支撑。

同时,以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的智能交通也已逐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的出行中更加便捷、安全。基于数字地图和GPS的静态车载导航已走入千家万户,基于动态交通信息的动态车载导航也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取得了初步应用,今后人们出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时间和方式,减少交通出行的时间。

此外,其他形式的交通信息服务也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例如交通运输部建立了服务于全国的公路信息服务和公路气象服务体系,北京、上海建立了基于路侧可变信息板的动态交通引导系统,广州市建立了集成各种交通信息源的、具备多种媒体服务方式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这些都为缓解交通拥堵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

目前智能交通可以堪称为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热点与前沿,它依托于现有的交通运载工具及基础设施,通过对现代信息、通信、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把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目标,充分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多样化服务,是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汽车的数量持续猛增,现有路网通行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挤现象日趋严重,摆在世界各国眼前的问题也就产生了,交通事故、能源消耗、交通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成为面临和必须解决的。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变革了传统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从而保障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机动性、安全性、可达性、经济性,降低能耗并且保护了生态环境。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化的交通系统被国际上认为是根本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专家、学者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3方面:

(1)为城市安全及交通管理服务。比如交通监控、电子警察、卡口、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公共交通等。

(2)为广大出行者服务,比如采集和诱导交通信息,智能公共交通、停车诱导等。

(3)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敏感地区的拥堵问题。

(4)为规划、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如交通数据采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等。

三、智能交通缓解城市拥堵问题的方法措施

1.要不断发展城市智能公共交通技术。从世界范围来看,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公共交通发展,我们要把建设“公交都市”作为发展目标,以公交引导城市土地开发和布局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尽量要求实施公交投资优先、公交专道建设、公交财政补贴、合理限制小汽车、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公交运营智能化调度与安全保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保障技术、城市公共交通多源客流数据采集、融合分析以及线网优化的关键技术、IC卡数据分析技术等智能公共交通技术,推动公共交通的智能发展。

2.要着重落实城市综合枢纽信息化。随着城市交通多元化的发展,客运枢纽环节在交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要为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依托的枢纽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广大群众在使用不同交通方式时在枢纽的换乘和购票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包括枢纽运行信息采集、智能化换乘组织调度、换乘信息服务系统等。

3.要加大对城市路网控制引导与出行服务系统及城市交通拥堵自动收费技术的研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机动车的数辆也日益增多,人们合理出行要通过行政和市场双重手段来引导。要研究城市交通拥堵自动收费技术,分析评价该项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可操作性,用此方法有效控制交通流量。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区域间的协调控制技术、快速路交通控制等的研究,可以通过对旅行时间预测以及出行相关信息的来引导城市居民出行和泊车,以此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四、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

目前,智能交通主要应用于我国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

公路交通领域项目中主要集中满足在公路收费领域,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计重收费系统和联网收费软件。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将会成为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形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如何兼容和整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是当前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应用也就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也存在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系统。

3、城市公交信息化

当前我国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依旧落后,智能公交的调度系统在国内来说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但这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然而在地域分布上,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很重视智能交通的发展。

从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上来看,会加大力度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面。首先将在50个左右的大城市推广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诱导等服务;在200个以上的城市发展城市智能控制信号系统,形成智能化的交通指挥系统;在100以上的大城市推进大城市公共交通区域调度和相应的系统的建设,加大电子化票务的建设与应用。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发展,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全球定位与车载导航系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出租车的车辆指挥与调度系统、城市综合应急系统都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将表现为综合化、多部门驱动型的发展模式。由于将来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的发展会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相关的市民、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部门车辆管理、通信、城市建设等相关部门工作,这也注定了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趋势必然将是一个涉及以交通与公安为主的多部门驱动的发展过程。

五、结束语

智能交通管理,既关系到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出行将更加便捷、更加愉悦,智能交通将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关于进一步推进缓解首都交通拥堵工作意见》

《中国智能交通》

《电讯技术》2012.04期

篇(5)

Abstract: Along with urbanization of our city, especially in large urban population and the rapid growth triggers a sequence of the city's population, "the expansion, traffic jams and pollution, shortage of resources, the city of poverty, serious constraints to the c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indering our economy, rapid and sound growth. One of city traffic problem i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an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ity development and cities,traffic situation analysis of our city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the need and made our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in the city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发展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city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30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机动车辆的急增给我国城市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序列的问题,其中城市交通问题表现尤为突出,造成了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及社会的发展。如今交通问题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随着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智能交通系统(ITS)已成为未来全球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化城市的先进标志。其研究的核心,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需求和交通资源的压力,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传统道路交通网络进行深入的改造,以提高城市交通路网的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并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的起点低,目前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发展建设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成为我们从事交通事业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城市交通现状

1.1 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城市的数量不断增长与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城市数量不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城市655个,比1980年的223个多418个,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增长到45.68%,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型城市也由1949年的10个上升到2008年的118个。以此同时,我国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一些城市在原来老城区、主城区的基础上撤县为区或新建新的城区。如西安市撤销周边的临潼县、长安县为临潼区、长安区,并规划新建泾渭新区和沣渭新区,其城市规模与原来规模相比大大的提高了。

1.1.2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我国3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以7.6%的城市人口占有1/4的国民收入,中国工业产值的1/4在大城市中,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4通过大城市实现,而实现这些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换的主要载体是城市交通。

1.1.3 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城市交通运输量在全国交通中占了很大比重。城市负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换乘、换装、中转、集散任务,突出表现为出入通和过境车辆的增加,严重地冲击着城市内部交通运输。

1.2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1.2.1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出行与货物流通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五年来才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003年的6.6平方米上升到2008年的12.21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尤其是百万以上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致使城市有些路段终日繁忙,交通拥挤现象严重。

1.2.2 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缺乏大运量、快速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结构严重失衡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大增,而现有的公共交通发展滞后,至今,我国许多大城市公共交通还主要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而建成地铁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深圳、沈阳等城市,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虽然城市的公交运力也在逐年增大,但是由于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时常发生,中心城区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降到了10公里/小时,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要。低水平的公共汽车服务必然导致私人交通的进一步增长和公共汽车的进一步萎缩,使城市交通陷入困境。

1.2.3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近8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我国国产汽车年产销量连创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产汽车产销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826万和1806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同比分别增长32.44%、32.37%。由此带来了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而我国现有城市路网密度低、干道间距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1.2.4 城市中心城区停车位建设和管理落后 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必然要求有配套的停车位资源,而我国许多城市中心城区停车位建设和管理落后。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现已突破400万辆,但仅有130万个经营性停车位。在青岛市市区目前是每8辆车争夺1个停车位,郑州市区则是每11辆车争1个车位,“停车难”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1.2.5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认识及资金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较少,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以我国北京与日本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常常出现行人抢灯过十字路口、私家车随意调头等现象,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

1.2.6 城市的交通建设与管理涉及多部门的合作与协调,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电力、通信、市政等多个部门,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有些城市如西安多个部门进行各类道路围挡施工导致交通拥堵,全市共有电力、自来水、热力、通信、市政道路改造,地铁一、二号线挖占,三号线围挡勘察,以及太华路、朱雀路自来水工程等因开挖占道面积大、工期长,严重影响城市路网整体效能,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拉链路”,修了挖,挖了修,城市路网系统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

2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

2.1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引进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ce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最初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从80年代开始,智能交通开始在美国、日本和欧洲推行。我国ITS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试验研究,但真正迅速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交通部门开始研究ITS发展战略和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在交通中的应用。ITS是以关键理论研究为前提,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综合有效地运用于地面交通运输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现代地面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当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加强道路建设,增加道路交通容量、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另一种则是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先进技术提高现有道路交通网络运行效率,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节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在现有土地资源等条件制约下,城市道路不能无限增长。因此,ITS就成为国际公认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

2.2 ITS成熟技术对城市交通改善的作用 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某些领域做了许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已具备了技术基础、国家政策支持和颇具潜力的市场需求。我国交通运输界和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研发的重要性。国家科技部、交通部等部门及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我国城市交通改善的作用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2.2.1 提高城市路网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借助路况监控设备对路网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依靠人工智能,控制中心将路网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提出整个网络的优化运行方案,改善交通拥挤和阻塞,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使城市交通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广播、城市露天实时交通液晶显示屏等信息终端获取所需信息,选取合适的交通工具和出行路线,以避开交通高峰期。机动车驾驶员则利用导航系统、广播等,接收前方交通状况信息,根据引导信息选择行车路线,避开交通繁忙的路段,从而大幅度提高路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2.2.2 提高行车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 通过智能巡航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包括信息、警告、操作支持等在内的服务,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并做出反应,从而提高机动车驾驶员行车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利用应急管理系统也能够迅速地处理,保证城市道路畅通。据专家估算,采用ITS,在今后20年内使交通拥挤降低20%,延误损失减少10%~25%,行车时间缩短15%~40%,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50%~80%,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可减少30%~70%。

2.2.3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通过ITS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信息服务,基础建设与管理部门、货客运部门、交管部门、普通消费者和相应团体等将会做出科学的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最终实现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效率,降低环境负面影响。如运输管理部门借助GPS、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等设备可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状况,进行高效、科学的调度管理与运力调配;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等功能的智能汽车将能够及时为司机提供驾驶辅助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从而极大提高行车安全性。

3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建议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不仅取决于关键技术的突破,而且与道路设施建设、政府的支持力度、市场化机制的建立以及人才培养都有直接的关系。

3.1 加强国家对发展智能交通的管理和指导 在现行的体制机制条件下,国家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制定城市智能交通系通发展政策或指导性意见,引导城市政府研究制定本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纲要或行动计划,在统一的行动纲领指导下,实现多部门联合运作,共同促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3.2 科学规划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 制订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在规划中确定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确定各子系统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道路用地规模,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建立城市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中长期交通分析模型。将电子地图、GIS、交通模拟、交通信息采集等技术和产品,逐步应用到城市交通的调查、分析、规划编制之中。

3.3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及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加大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投入 智能交通体系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及建设投入巨大,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增加对其投入,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有一个高的起点,促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了保障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建议国家在相应的研究计划中列专项予以长期支持。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的广泛参与,积极开展相关产品和系统的开发研制,以需求促市场,以市场带产品。

3.4 加强智能交通系统所需人才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智能交通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交通管理等学科知识,培养高素质的交通技术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势在必行。政府部门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从事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跨学科综合性人才,加快城市交通领域的国家科研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创造优异的环境。

3.5 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我国地域广阔,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非常显著。因此,要针对我国不同城市的情况,因地制宜,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避免盲目照搬国外成果,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系统建设。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城市的不断发展,对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杜宏川.我国智能交通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吉林交通科技.2009(1):60-63.

[2]胡大伟.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发展与对策.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1):66-69.

篇(6)

关键词:智能交通 ARM7 监控系统 电子警察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2012年我国共查处超速行驶9000多万起,因超速行驶造成的事故致7000多人死亡;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违法行为2600多万起,路通事故4.6万起致1.11万人死亡5万余人受伤。在传统的交通监控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机动车辆数量迅速增加,交通监控负荷越来越大。采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能有效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升交通监控能力,促进城市交通安全。下面,本文以ARM7为例,就基于ARM7的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设计相关技术进行浅要的探讨。

2 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发展研究

2.1 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发展历史

早在1858年,英国伦敦就出现了交通信号灯,最初的信号灯以燃煤气为光源,通过机械扳手实现红、蓝光的转换,用以指挥马车通信。1914年,美国开始出现电器启动的红绿黄交通信号灯,该信号灯以红、绿、黄三色圆形投光器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通信。1918年,美国研发出可控制的红绿灯,有压力探测器控制模式和扩音器控制模式两种。1968年,联合国在《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中,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了规定,包括绿灯、红灯、黄灯、左右转弯等,同时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成为交通信号灯的国际标准。交通信号灯的出现,有效的提升了交通流量疏导能力、道路通信能力,在减少交通事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不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机动车辆的增加,再加上城市道路构造方面的影响,传统的交通信号灯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控制的需要,急需提升城市智能交通监控水平。

2.2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利用微处理器和传感器等,实现交通智能监控。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就出现了车辆智能导流系统,并迅速投入使用。1991年,美国开始了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研发并迅速投入实践应用,成为国际上智能交通监控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继美国之后,欧洲、日本等也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在交通关系、出行需求、公交运营、电子收费、应急管理、车辆控制、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与智能汽车技术产生了紧密的结合。我国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研发上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主要在一些大城市引进国外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九十年代以后国内才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基于ARM7的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分析

3.1 主要功能分析

传统的十字路品交通信号灯,主要通过车流量分析,预先设置各方向红绿灯延时,用以进行交通疏通控制。但实际上,车流量的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同路口、不同时段之间的车流量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尤其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辆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差异越来越为明显。利用ARM7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主要是为了构建出根据车流量实际变化情况进行自智能调整,避免空道占时现象减少车辆滞留时间,并执行违章抓拍等动作。

3.2 ARM7概述

ARM7系列处理器是英国ARM公司设计的主流嵌入式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3级流水线,提供了一系列内核、体系扩展、微处理器、系统芯片应用方案,由于所有产品均采用通用软件体系,因此相同的软件可以在所有的产品上运行。利用ARM7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其精确度取决于芯片内部集成的A/D转换器,仅需少量的电路支持,有较多的寄存器和丰富的资源,并可应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进行编程,具有极高的性价比,能有效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监控水平,降低系统构建成本。

3.3 系统基本结构

根据本系统基本功能,系统基本结构主要分为电子警察监控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两部分。电子警察监控系统负责违章抓拍、肇事记录,并将数据发送至监控中心;交通监控系统主要对车辆滞留进行检测,通过交通高峰低峰状态对交通信号灯的通行时间和禁止时间进行智能调整。

4 系统基本设计综述

4.1 电子警察监控系统设计综述

在本系统中,电子警察安装于交通路口,24小时对违规违章车辆进行监控记录,抓拍违章车辆以图片形式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以照片作为处罚依据,利用电子警察替代人工监控,降低人力投入并提高监控覆盖率,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电子警察智能监控采用地感线圈和红外线技术实现,以有效博捉违章车辆并进行自动抓拍,记录违章过程。自动抓拍的相片质量,需要保证车辆号码清晰,违章过程记录清晰,以确保抓拍记录结果能作为违章现象和交通事故处理判断的依据。同时,为了满足肇事、违法处理的需求,还可以采用视频拍摄的方式,为交通监控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因此,系统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足够的扩充性、移植性和兼容性,预留扩展接口建设开放式软件平台,以便更好的与其它系统协同工作。

4.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包括车辆滞留检测系统和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两个部分。车辆滞留检检测系统对车辆滞留情况进行检测,可采用电感式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进行,利用传感器检测车辆滞留情况。考虑建设成本和可靠性, 采用电感式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车辆滞留检测中,车辆滞留数量的计数是智能控制的关键环节,可采用双传感器的方法,利用ARM7获取传感器发送的脉冲对车辆滞留数量进行计数,以获取准确的车辆滞留数量,避免出现漏检现象。在系统中,设定各时段车辆滞留量预设值,作为系统信号灯控制的标准值,当系统检测到车辆滞留量达到预设值时,即启用车辆信号智能处理程序对车流量进行调整,调整信号灯控制,当路口发生紧急事件时,则程序自动启用紧急信号处理程序,对信号灯进行紧急控制,从而实现路口信号灯的智能控制,避免因固定预设值信号灯控制模式降低交通疏导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北京爱德威通亮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爱德威)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交通领域业务的公司。公司本着专业化、科学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专门从事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类产品的研发、加工、集成与工程服务,并将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作为公司的核心发展目标。

深耕细作智能交通

爱德威是中国国内少有的集城市智能交通项目前期规划设计,产品研发、产品加工生产、交通工程设计、系统安装调试、系统优化实施、系统运行维护于一身的综合性的智能交通公司。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软件研发与系统集成团队、规模宏大的智能交通产品加工实体,还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项目实施技术团队。

公司的研发团队由30多名软硬件工程师和智能交通专家组成,具有强大的智能交通软硬件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近年来先后研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软硬件产品。其中包括: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控制平台软件,信号控制综合管理系统软件,综合视频管控软件及客户端管理软件,信息诱导管理软件,流量监测综合利用管理软件,动态电子警察系统软件,实时自适应信号控制嵌入式软件,实时自适应倒计时控制软件及倒计时器,先进的综合智能信号控制器,各类软件中先进的预判和效果评价系统算法,各类型具有故障报警、黑名单管理、电流电压与温湿度检测等综合功能的智能机箱。

公司研发的各类智能交通软件在智能交通市场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多年来,用户通过对爱德威公司智能交通系统与综合解决方案的使用,在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方面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其中包括:有效缩短机动车通行时间并减少拥堵延迟,有效减少机动车停车时间与燃油消耗,完美实现综合通设施的监控,获得更改控制模式的自动响应,实现了交通信号交通配时方案的实时在线修改,全自动地对路口群进行实时饱和状态检测,获得针对饱和与过饱和路口群的先进控制策略,交通控制系统的全天候24小时无人式自动运行,实现交通工程师模型参数与系统控制方案数据库的完美链接与融合,全方位的后续研究与发展技术支持。

公司具有国内最大的智能交通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加工基地共占地35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各类加工厂房15000平方米,分为电子产品加工区与结构产品加工区。基地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及钢结构产品加工设备,以及完备的电子产品检测设备与检测环境。生产基地各生产线均具有完备的生产检测工艺,并严格按照ISO9000-2000质量体系控制产品质量。生产与加工基地可向客户提供的产品包括:智能信号控制器系列,配光型LED信号灯系列(200、300、400型灯、人行灯、非机动车灯),各类倒计时器(学习型、通信型、实时自适应型),各类智能机箱,补光灯,高清视频监控系列,长伸臂信号灯杆系列(持有发明与专利权),长伸臂视频检测器杆系列和龙门架结构产品系列。

智能交通应用案例遍地开花

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承建了北京与全国多个城市的各类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出色业绩与成功案例,充分反映了公司一流的综合研发、生产与实施能力,也反映了广大客户对公司的充分认可。截至2013年,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的大型智能交通综合项目突破数十个,供货的各类信号机突破5000台,中标并亲自实施的系统信号机突破3000台,常年负责维护和优化的系统信号机突破1800台,供货安装的其它设备突破20000台。主要代表性项目包括:

·供货北京信号控制系统一期项目;

·中标并实施北京信号控制系统二期项目;

·中标并实施北京快速路信号控制系统一期项目;

·中标并实施北京奥运信号控制系统项目;

·中标并实施北京奥运线路快速路信号控制系统项目;

·中标并实施北京信号控制系统三期项目;

·中标并实时北京快速路三期信号控制及视频综合检测系统项目;

·北京奥运指路综合系统项目;

·北京125处旅行时间检测项目;

·北京信息诱导综合项目;

·北京长安街信息改造系统项目;

·国庆60周年大庆长安街交通设施改造项目;

·北京1800处信号控制路口维护项目;

·北京信号控制上端维护项目;

·北京交通信息巡视及优化项目(常年);

·北京大兴区电子警察系统项目;

·北京大兴区信号控制系统项目;

·北京密云区电子警察系统项目;

·北京密云区信号控制系统项目;

·北京平谷区信号控制系统项目;

·北京平谷区电子警察系统项目;

·北京顺义区信号系统优化项目;

·北京怀柔区信号及电子警察系统项目供货;

·北京朝阳路潮汐流信号控制系统项目;

·全国超过100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实施与供货。

服务能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