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绿色交通的意义

绿色交通的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31 15:16: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绿色交通的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绿色交通的意义

篇(1)

绿色出行倡议书格式及范文一

市广大市民朋友 :

为深入推进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为全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特别向全市广大市民朋友倡议:绿色出行,文明出行。

一、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绿色出行就在身边,文明出行人人能做。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出行。向身边人宣传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城市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践行者。在旅发大会期间,请广大市民朋友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秉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减少交通拥堵,让我们共同体验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市生活。出行中,人让人,车让人,车让车,让出一份公德和文明。过马路请走人行横道,不在机动车道上拦乘车辆;驾车时按规定系好安全带,不向外抛洒物品,夜间市区行车不使用远光灯,驾车时不接打手机,在市区驾车不随意鸣号。

三、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倡导者。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加到绿色出行、文明出行文明交通志愿者行列中来,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宣传交通法规,营造低碳、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市环境。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方式,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城市更靓丽,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幸福!为推进实力、活力、魅力、文明、幸福六盘水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盘水市文明办

六盘水市五城联创办

绿色出行倡议书格式及范文二

广大市民朋友们:

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宜居的家园。近年来,随着冷水滩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对城市的环境及交通产生巨大的压力,绿色、环保、低碳、健康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为了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打造品质活力永州,扎实推进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更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健康,我们倡议:绿色出行、你我同行!

一、争做低碳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倡议广大市民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主动承担起绿色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向身边人宣传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宣传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行动中来。人人争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倡导者和推广者,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点文明,多一份健康。

二、争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美好家园建设需要我们共同行动,倡议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尽量选择拼车出行;倡议广大车主朋友每月少开一天车,节约能源,为我们的城市放一天假,为我们的地球减少一些负担。

篇(2)

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变化的感受比正常视觉者更加敏感,可以弥补色相辨别的缺陷。通过针对黄色明度对比实验得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明度对比各等级的视觉感受,找出对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既可以容易识别又不会觉得刺眼的明度对比范围。实验结果引入地图设色,结合色彩象征意义,做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和正常人群通用的路况地图。在路况信息清晰表达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色彩象征意义,并保证地图的观赏性。通过路况地图色彩明度对比实验制作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既能无障碍识别又带有警示象征意义的路况地图。

关键词:

红绿色觉异常;路况图;色彩象征;明度对比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导致全国各地交通堵塞日益严重,由此衍生出的安全和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所以,实时掌握路况信息,可有效提高道路使用率,减少因为交通拥堵而引起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路况地图,就是在交通地图上标示主要交通要道的路况信息。包括拥堵、缓行、畅通以及是否有发生突发事故、施工等信息[1],以地图的形式展示,方便出行用户。例如百度路况地图,如图1(a)所示,用户可以在出门之前根据路况图实时显示的路况信息,选择一条最佳、最快捷的出行路线。色觉是视觉功能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视网膜锥细胞的特殊感觉功能。正常人视觉器官能辨识波长380~760um的可见光,由紫、蓝、青、绿、黄、橙、红7色组成。色觉异常包括色盲和色弱两大类,色盲是指辨色能力消失,色弱是指对颜色辨认能力降低。红绿色觉异常即部分视觉异常,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看成两色调:长波(红、橙、黄、绿)部分为黄色,短波(青、蓝、紫)部分为蓝色。据统计,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占世界总人数的8%[2]。由于他们在色彩辨识方面存在缺陷,在阅读一般地图时,有时不能清晰分辨颜色,致使不能正确获取地图上传递的信息,如图1(b)所示。地图上借助颜色想要传递的一些情感和信息也不能很好的被他们所感知。因此通过明度对比实验,将适当的明度对比引入地图色彩中,设计出带有感彩、所有人群均可无障碍识别的路况地图,对于提高地图使用效率、满足不同人群信息和色彩情感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HSB颜色模型,通过明度对比实验,分析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各级明度差的感受,并将明度对比结果应用于路况地图中,使得路况信息可以清晰地表示,并起到警示作用,制作出所有人都可以无障碍识别的路况地图。

1色彩象征

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它是我们面对色彩时所产生的即时印象-视觉感受以及由视觉感受所引起的心理感受[3]。除了色彩本身固有的物理属性外,色彩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关注的是色彩在人们心理感受方面产生的作用[4-6]。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使得每个民族对于某些色彩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不同[7]。对于中国人而言,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热情,也可用于警示关注或危险,交通信号灯中表示“停止”的红灯也是这种特征的应用;绿色象征着新生命、和平、安全,或者作为紧急出口、前进信号。黄色象征着高贵、财富,有很高的注目性,也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示注意[8]。将色彩的象征意义融入到地图色彩的设计中来,对于提高地图符号的认知效果,满足不同人群色彩情感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既然地图色彩主要是用来表现制图内容,设计地图符号颜色时必须考虑如何提高符号的认知效果。有明确色彩特征的对象,一般可用与之相似的颜色,如蓝色表示水系等[9]。因为红色象征着警示、绿色象征着前进信号,以百度地图为例,如图1(a)所示,原图中用红色表示拥堵路况信息,绿色表示畅通路况信息,黄色系表示道路。而红绿色觉异常人群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严重的红绿色盲会把它们看成深黄色[2]。因为路况信息是覆盖在交通网上表示,容易与路况信息进行混淆,并且,路况信息设色在红绿色觉异常人眼中也不能起到显著警示的视觉效果,如图1(b)所示。由于黄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示注意,满足路况图中对拥堵路况信息表达的认知效果,而且不同程度的色觉异常人群均能识别黄色,所以用黄色表示拥堵路况信息。

2面向色觉异常人群的色彩实验

2.1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本实验通过网络选取了26位色盲测试者。先对其进行色觉测试,确定是否为色盲以及是何种色盲类型,其中,女性3人,男性23人。红色觉异常8人,绿色觉异常10人,红绿色觉异常8人。再针对本文研究问题进行测试。采用网上制作问卷发放的方式。问卷设计遵循以下原则:所设问卷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所设计的问卷避免其他禁忌和敏感的问题;尽量保持问句表述的科学性[10]。

2.2色彩明度对比实验

2.2.1实验设计明度在色彩搭配中占有重要地位,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若只有色相和饱和度的对比而无明度对比,图案的轮廓就会难以辨认;尤其是对于色觉异常人群来说,他们本身对于一部分色相识别的灵敏度不高,严重的色觉异常者甚至无法识别某些颜色。虽然Noria-kiSuetake等[11,12]已经研究过关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的明度修改方案,但是目前还没有学者研究关于红绿色觉异常者对不同明度等级的感受。对于正常视觉者而言,在明度轴上3级差以内的明度对比,其视觉效果模糊不清;3~5级差别的明度对比视觉效果平和;大于5级差的明度对比,视觉效果刺激,会产生刺眼的感觉[13]。明度差异越大,越醒目,引人注目,但是过大又会让观察者觉得刺眼生硬,影响地图的观赏性。为研究对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来说明度对比的感受是否同正常视觉一样,我们需要进行明度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找出合适的明度对比范围值,使得明度对比足够大,色觉异常人群既能够无障碍地识别地图,又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并且不能过大,否则会使地图配色太过刺眼生硬,影响地图美感。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可以识别的颜色有限,为了减少他们识图的困难。不同于原图同时在路况图中标有严重拥堵、拥挤、缓行和畅通4种路况,这次实验只会在路况图中标有拥堵。既可以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提供基本的路况信息,也可以使得地图清晰容易辨别。所以明度对比实验只针对表示拥堵的黄色。明度对比实验从清晰度和观赏性两个方面进行。实验中会出现如图2的样本,其中数字的颜色与框内为不同明度的黄色,分别测试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每个级差之间的感受。首先,对于清晰度实验而言,如果测试者能够准确读出图中数字(图中数字随机出现),那么测试者可以区分出两种颜色;其次,对于观赏性而言,会设置选择题,让测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选择两者颜色对比是否刺眼、合适、模糊,从而完成观赏性的判断。

2.2.2实验结果及分析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有必要考察所设计的问卷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到问卷的可信度与有效度的分析问题。调查问卷的精髓是可信度和有效度,任何问卷调查都需要进行可信度和有效度的检验评价[14]。可信度是指问卷调查结果的具有稳定性的程度[15],本文采用的是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16]。系数的大小是在[0,1]之间波动,系数越大说明测试结果越可靠[17]。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清晰度实验的信度值为0.793,观赏性实验的信度值为0.782,均大于0.7。根据Kline[18]描述的不同等级的系数对应不同调查结果的内部一致性可知,数据稳定性“相当好”,两个实验的信度都在可信程度范围内,可以引用调查问卷的测试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有效度(也称效度)是指调查问卷测试结果的正确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效度越高表示测试结果越能代表所要测试对象的实质特性[15]。本文中采用的是显著性检验中的T检验法进行效度分析。对清晰度和观赏性进行效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1-α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表明了区间估计的可靠性。显著性水平的值越高,置信度就越低,也就是说原假设越有可能被拒绝。在本文中,我们将显著性水平(α)定为0.01,若P大于α,则接受原假设,否则拒绝假设[19]。根据明度对比效度表的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在清晰度明度对比实验中,1~9级的明度级差均接受假设。也就是说,1~9级的明度级差在红绿色觉异常人群眼中均表现出统一的倾向性,即就清晰度而言,红绿色觉异常人群与正常视觉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可以识别。在观赏性明度对比实验中,除了明度级差为2级和5级时拒绝假设,其余明度差值均接受假设。也就是说,9个明度对比实验中只有明度级差为2级和5级没有表现出统一的倾向性,即明度差值1,3,4,6,7,8,9对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与正常视觉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而2级和5级与正常视觉相对差异显著。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后可得出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黄色每个明度对比级差的视觉感受,如表4所示。由明度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论:红绿色觉异常的人群在明度对比感受上和正常视觉者确实存在差异。在明度对比清晰度上,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差值1~9级均表现出统一的倾向,即跟正常视觉者一样,都可以正常识别,符合红绿色盲可以识别黄色的特性。在明度对比观赏性上,红绿色觉异常人群对于明度差值1,3,4,6,7,8,9级的感受与正常视觉者一样,1级明度差表现为模糊,3,4级明度差表现为视觉舒适,7,8,9级明度差表现为视觉刺激,会产生刺眼的视觉效果,而2级和5级明度差与正常视觉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相对于正常视觉者对于明度的变化更加敏感。

2.3路况地图色彩明度对比实验色彩明度对比在表现地图内容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地图的清晰感、节奏感、层次感、空间感[20]。而且色彩的明度渐变是视觉排序的基本因素,可以使用色彩明度的渐变对比来表示地图中的数量等级[9],例如降水量预报图用一组明度由大到小的蓝阶表示水量由小到大。路况地图样本选用北京市交通图作为配色实验地图。交通网是各种交通运输路线的总称。它包括陆地交通、水陆交通、空中交通等几类。在路况地图中只包括陆地交通,表示的是陆地交通的路况信息。因为数据的限制,只能提供主要公路的路况信息。路况信息是用不同颜色的实线覆盖在交通网上来表示。针对红绿色觉异常人群的路况地图设计中,在原有交通图的基础上,利用明度对比实验得出适当明度级差范围来制作路况图的实验样图。由于路况图是重点反映各地交通路况信息,因此需要重点突出路况信息,在地图明度对比实验中,道路符号设色的明度均小于路况信息设色的明度。在明度对比实验结果中,对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来说,3级和4级明度级差既可以清晰地传递信息,也不会引起红绿色觉异常人群视觉上刺眼、生硬等的不适感,而2级和5级黄色明度级差对于他们来说,与正常人群的视觉感受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因为地图内容丰富,地图表现的元素很多,所以识别地图色彩的差异比识别普通色块的差异更复杂,所以把2级和5级明度也加入路况图明度对比实验中。如图3所示,图中列出部分实验图,分别为2到5级明度级差对比配色图。对色觉异常人群色彩明度对比设色进行调查,如图4和图5,经统计分析可知:1)对于2到5级的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而言,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均能无障碍地识别路况信息。2)对于3级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而言,82.1%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路况设色合理、明度对比度够大,可以满足清晰度,能够很容易识别。同时,明度对比也没有过大,让人觉得刺眼。而对于4级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84.6%的认为路况设色合理。3)对于2级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而言,56.9%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其设色合理,既能清楚地识别出路况信息,又使图中的路况颜色比较显著,引起注意,且不会造成刺眼的不适感。然而,有将近40%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虽然可以无障碍地识别,但是设色过于模糊,识别有点难度;对于5级明度对比地图路况设色而言,93.6%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路况设色合理。仅仅只有5.12%认为地图配色刺眼,引起不适。2级明度级差与明度对比实验结果相同,依然没有表现出统一的感受倾向,而5级明度级差与明度对比实验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地图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干扰红绿色觉异常观察者对于明度对比感受的因素过多,从而造成结果差异。4)如图可知,73.1%的红绿色觉异常测试者认为5级明度对比路况设色更符合他们的要求,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路况信息,不会产生视觉不适感,比如说模糊或者刺眼。从交通路况图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将明度对比变化应用于红绿色觉异常人群的路况地图设色时,明度级差对比为3,4,5级的时候,路况图设色效果较好,既可以轻松地识别路况信息,也不会引起红绿色觉异常人群视觉的不适感;而低于3级的明度对比,虽然可以识别路况信息,但太过模糊,识别困难,而且不会起到醒目、引人注意的视觉效果;而大于5级的明度对比,会使得红绿色觉异常人群观察地图时有刺眼生硬的视觉感受。5级是最适合用来对路况图进行设色的明度级差。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低碳;城镇道路;规划;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不足

1.1、“四阶段”交通需求模式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交通模式己不能适应或满足现代化都市发展的需求,我国交通道路管理部门,通过摸索,并大胆实践,在城市交通规划上采用了西方的“四阶段”交通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我国进行应用之前,己结合我国交通规划特点做了改善,但整体的模式、理念还是沿用了原模式的特点,受到原有思想方面的束缚。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引入了这种模式。

1.2、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过于简单

若想做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到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就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不能只考虑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要综合考虑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等等。但实际上,在执行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建设仍然把解决交通问题作为唯一的目标,采取各种措施,甚至不择手段,而对于环境、资源等的考虑就甚微,没有协调处理好资源、交通、环境间的关系。

1.3、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缺乏适应性

对于城市交通规划的相关交通信息采集一直都是以手工为主的,这样就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交通规划中依旧没有比较新的信息采集方式来进行工作。就现阶段我国对于交通规划信息的采集来看,仍以手工为主,这将不利于相关实时有效信息的采集、出行方式以及路径的选择等等。

2、低碳交通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我国各城市都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起着主导作用。可持续发展即要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又要保证其与社会的总体发展相协调,即具有协调性的特点,通俗点说,就是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关系,使四者实现可持续的、协调的、健康的发展。若按上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来理解,对于交通建设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绿色交通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资源、环境和交通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并不能将二者都重视、关注,而是多关注于眼前,只注重交通,对于交通建设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其处理好环境和资源的关系,从技术、观念、政策等不同方面入手与改变,最终达到协调一致。城市环境、交通道路建设、经济发展这些关系协调统一,以创造一个完整的城市交通建设体系。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于环境与资源的关注,逐渐出现了“绿色交通”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绿色交通从细节上说明了要做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绿色交通因可持续发展而生,脱离了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便失去了意义;可持续发展对绿色交通有促进作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的实施是必要手段和力一法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和绿色交通都必须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要满足城市交通道路建设的需求,达到城市交通道路通畅,具有可持续性是它们发展的一致目标,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经济上能否可行、财政上能否承受、社会能否接受、环境能否可持续等。

3、城镇道路交通规划框架体系的构建

3.1、交通政策引导

引导公众树立节能环保的交通出行理念,鼓励其多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等低碳排甚至零碳排的出行方式,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科学合理的配置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县城空间布局模式以及相关的土地开发模式。主要从城镇的用地布局以及交通规划、低碳交通的专项资金,还有相关税费的减免等多个方面采取相对积极的措施,以此有效的保证落实相关的公交优先政策,更加有效的加快相关公共交通体系在县城交通系统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优化交通外部性的政策,首先,可以支撑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其也对缓解县城的相关交通机动化过程中部分人群对私人小汽车出行的需求矛盾也有积极的意义。也就是说,虽然私人小汽车的适度发展是比较有积极意义的,不论是对县城经济的繁荣还是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一旦没有掌握好相关的适度原则,其将会对县城的交通产生巨大压力,所以说在生活中为了对交通拥堵所产生的负的外部效益的有效降低,可以将其外部成本实现内部化。

3.2、交通规划推进

要注意在实际的工作中打破传统方式上的功能分区,避免巨型、单一化的功能分区,鼓励以短途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模式,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在县城社区空间层面,以不同的社区单元作为县城最小功能体,在实际的工作中强调土地、空间以及建筑的混合使用功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大规模的集中居住区。要注意和相关的公共交通联系,对私人小汽车的使用进行一定的限制。还要注意把握相关的街区尺度,有效控制建设的规模,配套建设学校、医院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此有效的降低对县城中心的交通依赖,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针对各县城机动车停车情况,应在实际的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的停车设施规划,对县城交通需求问题、县城近郊的停车换乘设施问题以及重要交通枢纽的换乘问题进行合理的调节,以此有效的提高交通效率,这将对发展低碳交通有重要意义。

3.3、交通技术支撑

在具体的县城道路交通规划中,要注意对相关的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相关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管理、相关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以及使用、相关公共交通运营的有效管理等等各个领域进行合理的科技创新以及相关的技术推广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研发和使用相关先进的电动汽车,超高效的柴油以及相关的混合燃料,并不断的推广应用载重量大以及自重比较轻的交通运输设备,积极推进替代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大低碳能源技术的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

总之,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县城发展正以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并且城乡统筹等等的要求稳步发展,但是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通问题更是其中的大头。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低碳型发展道路,要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积极的转变传统的交通规划模式,切实将新型的低碳交通规划得到落实,以此全面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正也正是保障我国县城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纪慰华.产城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途径[J].规划师,2014,06:40-45.

[2]魏乐宇.关于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214.

篇(4)

从首届世博会至今,已经有近160年的历史。纵观这段历史,上海世博会所处的时代,正是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时期。作为集聚全球思想前沿的舞台,世博不仅仅是一个“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更是一个“低碳行动的实践者”。低碳游世博,参观者除了为节能减排添砖加瓦,还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到世博园采一次“低碳游”,首先就一定要带上一份“低碳观博地图”。这份地图上详尽介绍了园区内24个极具低碳理念的案例。这些场馆,也许不是外表靓丽吸入眼球的热门场馆,但细细体验,你一定会被其中展现的高新科技与低碳理念所折服。如建筑的外部能源消耗只有普通房屋的10%并拥有三位导览系统的汉堡案例,智能化生态建筑、综合节能水平超过60%的“沪上・生态家”等都是值得一看却不用饱受排长队之苦的低碳亮点。参观者前往每个低碳体验点参观互动,积极参与者不仅可以在互动中体验到低碳生活的乐趣与意义,而且还将免费获得精美的“低碳”礼品。

还有一个不用排队就能低碳游世博的方式,就是购买一张低碳交通卡。除具备普通交通卡的所有功能之外,该卡的最大亮点在于每张卡内含有一吨碳指标。购买一张含碳交通卡,持卡人将通过“绿色出行”基金为低碳世博贡献一吨碳指标,也就是为上海世博会减少了一吨碳排放。荷兰馆、天下一家、卢森堡馆、芬兰馆先后加入世博绿色出行活动,共同成为上海世博园内首批向持有低碳交通卡的观众开放绿色通道的场馆。据悉,这些场馆将在8月28日开放绿色通道,届时,在符合各场馆具体绿色通道规则的情况下,凡持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的参观者在这一时段内将可凭卡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参观。目前世博绿色出行项目正与其他许多场馆接洽,希望更多的场馆加入世博绿色出行低碳馆的行列,为低碳交通卡的持有者提供“绿色通道”的便利。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可以实现低碳游世博,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达世博园区,自带环保水壶、筷子、折叠凳,用小手帕代替餐巾纸等等。不妨,就用实际行动来实践低碳,从低碳游世博开始,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篇(5)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活力,营造

Abstract: Urban green space is often likened to the lungs of the city, and people are more inclined to close to the green. Eco-city green city, as urban green space are to create a way.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urban vitality of this popular gathering factor can be very good with the urban green space combine to create a pluralistic, inclusive and dynamic urban space.

Keywords: urban green space, urban vitality, creating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活力是城市发展和运作过程质量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主要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经济和利益的驱动下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用地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同时由于不合理的规划造成城市绿色空间的浪费等等。作为城市活力的主要载体,城市开放空间必须通过合理的规划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而不是仅仅成为城市面子工程的一种摆设。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来说,他们更向往贴近自然地休闲生活,因而绿色空间的这种独特属性在塑造城市活力的过程中就更加显现出来。

1.对城市绿地功能的重新认识

1 .1 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效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现出来,从吸烟滞尘保护环境,到保证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直至今天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对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是渐进式认识的。21世纪城市绿地空间,应充分利用城市的优势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改善区域内物种的生态环境。与传统观念不同,新时代的城市绿地系统应突出“区域的”和“改善物种生态环境”二个方面。

1.2景观功能

城市绿地从来就没有脱离过人类而单独存在过,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到现代景观规划,绿地的功能更趋向去多样化。通过对城市绿地景观及环境艺术方面的营造,城市绿地更多的被人们理解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同时,城市绿地其特有的属性也使得城市其他景观要素难以替代其重要性。因而城市绿地规划不仅仅是生态方面的作用,还有其景观方面的意义。

1.3社会功能

最被人们熟知的绿地社会功能是游憩功能,但传统的游憩空间常被局限在少数几个游憩绿地、公园之中,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工业时代城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道路被汽车占领,城市人性化空间的丧失,市民只能躲入家中, “文明病”、“城市病”频发。2I世纪绿地系统要形成连续的开放的游憩空间,通过设立绿色步行道、步行区、游憩区等,创造安全、健康、绿色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把居民重新吸引到街道生活中来。

2.城市绿地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绿地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绿地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 “可达性与易达性”、 “混合使用与密度”、 “环境质量”、 “绿地设施”、 “街道家具”和“绿地文化活动”等要素。城市绿地即通过这几方面营造来激发城市活力,同样也创造出良好的城市环境。

2.1 空间与尺度

绿地空间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但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绿地空间应该是具有地域文化和内涵的,并赋予空间涵构意义的“场所”。

“场所”概念常强调“归属感”和与场地的情感联系。荷兰建筑师奥尔多·范·伊克在他著名的场所描述中强调:“不管空间和时间的意义是什么,场所的事件只会有更多意义。这是因为在人的意念中,空间表现为场所,时间表现为事件。”然而在当前营建场所感的规划设计中,场所的形态意义常常被过分渲染,甚至超越了更为重要的人之活动及空间的功能意义。

尺度,既是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人体尺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适度的标准和视觉印象。尺度存在于城市形体空间设计的每个环节。虽然在整个城市的形体空间设计中并不一定遵循唯一的尺度概念,但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有意义的、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 有时, “超人尺度”是为了某种特殊的使用功能或取得某些特定效果而不得不采用的(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设计)。但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城市新行政中心的设计中,往往采取巨大的尺度来取得“宏伟”的效果,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凡是接近人的地方,特别是在城市的绿地空间中,都应该注意体现“宜人性”,因为所谓的“人性场所”首先是空间应具有“人体尺度”。

2.2 可达性与易达性

城市中目的地与交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正因为有了吸引人们的目的地,于是才产生了交通;因为有了交通,才使得人们到达目的地变成可能。因此,城市的绿地空间具不具备活力是受到其可达性与易达性的影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城市的绿地空间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在某一场所相互活动形成的,包括街道、市场、码头等,由此也反映了绿地空间的可达性与易达性的重要性。因此,在创造新的城市绿地空间时,必须考虑绿地空间与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包括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这是实现绿地空间富有活力的重要保证。

2.3公共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绿地文化活动是营建城市绿地空间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如同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民风习俗一样,城市绿地空间也同样需要各种艺术活动的感染和熏陶。从城市自身的角度看,各种有益的绿地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而且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方法。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黄桷树下龙门阵”,每每都能吸引大量的人参与,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而且也给原本商业化的步行街注入了文化生机。

3 城市绿地空间营造策略

3.1增强空间形式多样性

简•雅各布斯将多样性视为城市的天性,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的多样性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形成了多样化的城市生活,这正是城市活力的所在。人的活动是是多样化的,而多样化的活动需要多样化的空间形式支撑。城市绿地空间可以通过绿地景观的不同界面的塑造来催化多样的绿地空间功能,并通过景观小品、铺装地质等等来强化这种功能。

篇(6)

开展无车日活动,是推进公交优先、城市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倡导人们通过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改变出行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合理选择出行方式,体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以及步行出行的乐趣,切实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构建绿色交通文化,让绿色出行成为社会风尚。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由荣福民任组长,周振华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机关党工委、区文明办、公安*分局、区环保局、区建设局、区文体育局、区城管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交巡警大队及黄巷街道办事处、山北街道办事处、北大街街道办事处、惠山街道办事处为成员的区无车日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部署各项主题活动,检查督促各部门各项措施、任务的贯彻落实和完成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区无车日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召集工作例会,协助领导小组检查督促各部门贯彻落实各项任务、措施。

三、活动时间

按照市无车日活动的统一安排,将于2009年9月22日开展无车日活动。

四、主题活动安排

2009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为“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无车日当天,我区将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3项活动:

(一)开展广场宣传咨询活动。(区建设局、区机关党工委、各街道办事处)

(二)配合市自行车协会组织好自行车绿色环保巡游活动。(区文体局、*交巡警大队)

(三)配合市公安局宣传在9月22日公布的限制机动车通行区域,做好机动车限制通行区域的交通疏导工作。(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区委宣传部、区城管局)

五、任务分工

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根据活动安排制定宣传计划,牵头组织文明乘坐公交车活动,加强宣传报道,加强舆论引导。

区建设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区城管局:在无车日活动前后,进一步改进本区域范围内的交通设施,合理设置行人过街通道,完善自行车、行人标志、标线和其它交通设施。在无车日当天,做好机动车限制通行区域的交通疏导工作。

区文体局、区环保局、区卫生局:协助市自行车协会举办活动,宣传选择自行车出行的环保意义。围绕环保、健康两大主题,宣传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采用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对降低城市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和增进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对本区域范围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区教育局:配合有关部门负责全区各类学校的宣传发动工作。

区机关党工委:发动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响应无车日活动的倡议,倡导公交优先,组织人员参与无车日各项活动。

街道办事处:按照全区活动的统一部署,负责本地区活动的部署和组织工作。确保将无车日活动落实到各社居委,通过宣传栏、宣传条幅、黑板报、撑牌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无车日活动的知晓度,增进市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市民积极参与无车日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和城市环境。各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活动的组织工作,要充分认识开展无车日活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把此项活动开展好,切实起到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引导市民选择合理出行方式的目的。

(二)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市民意识。各街道、各部门,尤其是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无车日活动,特别要加强对“无车日”禁行路段、时间以及交通组织的宣传,确保宣传到位,减轻管理压力。同时,要发动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等积极参与活动,形成浓厚社会氛围。

篇(7)

关键词:绿色 交通 建设 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经济因素。中国绿色交通发展的理念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是健全有利于绿色交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二是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三是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四是加强科技和信息在绿色交通中的应用。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重大战略方针,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人们出行难的根本措施,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的重要工作。国务院明确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任务和要求。选择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还可使人们感受到以下益处:

(1)提高效率:绿色交通方式可以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从而使城市总体出行时间减少;

(2)降低成本: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需求、建设和维护费用,减少直接交通费和油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和节约能源;

(3)促进环保:机动车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局部区域可以达到高浓度,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并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有助于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

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城市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扩展的过程中,新建道路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市中心区的商业、办公用地集中导致交通过度集中,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二是交通结构失衡。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典型的交通结构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占较大比重(超过50%),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城市的用地形态模式多为中心外扩密集布局,其用地紧凑集中,人口密度大,因此居民中短距离出行量所占比重较高,平均出行距离较小。

三是交通管理弱化。在城市交通的许多方面,现行的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不清,发生机构重叠、职权交叉,使原本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城市交通被人为分割,交通规划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大打折扣。

四是居民出行选择构成不合理。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延误时间、道路状况、道路拥挤程度以及天气状况等都可以影响居民的出行。公共交通网络缺乏整体性,站点、线路设置不合理,各种公交方式间缺乏协调配合等,表现在准时性差和运行速度低、舒适性差,都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

建构哈尔滨市城市绿色交通。

一要大力推广现代交通工程科学技术的运用。

交通工程技术是随着国外小汽车发展运用而生的,中国即将步入小汽车时代,特别是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建筑容量大,小汽车进入家庭,处理不妥必将给已有城市交通雪上加霜。交通工程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不仅可以合理解决已有的交通问题,也可从城市交通的发展层面,对城市交通需求进行动态调控,使交通需求与设施供给之间取得协调一致。

二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公交优先网络系统。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省内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日趋严重,并已成为影响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梗阻。因此,发展中的哈尔滨市比从前更需要一个方便、快捷、舒适、安全、低公害的交通环境。而目前我市正在申请立项的轨道交通系统正是符合我市未来发展要求的公共交通方式,它将对我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哈尔滨要建立从公交专用道网络,路口优先系统,智能化公交运营管理,到提高公交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正点运行等方面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在哈尔滨建立先进的公交优先网络系统仍是当务之急。

三要建设园林化的绿色交通空间。

哈尔滨是国内著名旅游城市,良好的城市道路空间本身就是城市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近年来,我市坚持改善交通与改善道路生态环境同步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要多种植树木,使车辆行驶的浓郁的林荫之中。从人行道的铺设方式、公交站点的设置型式、到站点至主要人流的集散路线均要采用城市设计手法、体现以人为本,形成宜人的绿色交通空间。此外,人流、车流聚集较多的广场和交通枢纽均要引入绿色交通空间的设计理念,使交通与绿色结合在一起,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交通空间。

四要积极推行绿色环保公交车辆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