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15:15: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调研的基础上,省水利厅形成了《江西省水利厅关于水利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并开始组织编制《江西省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为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实现这一蓝图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使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__年5月10日-17日,我厅派出8个调研组,就“水利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赴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调研。厅领导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孙晓山厅长亲自带队赴南昌县、修水县、武宁县进行调研,朱来友副厅长带队赴吉安市进行调研,并在吉安主持召开了6个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水利局长参加的座谈会。
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一是现场了解全省各地水利发展情况;二是进一步了解当地政府和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对水利的需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共同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就水利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次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形式,到了全省11个设区市、31个县(市、区)、44个乡镇、45个村,召开了38次座谈会,与县、乡、村670多名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
一、水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省水利在实现治水思路的深刻转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__年底,对2162座大、中、小型重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的安全保障;解决了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5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完成“十五”10个电气化县建设任务,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2.74万千瓦,增加发电量15亿千瓦时,农村水电年均发电量45亿千瓦时;对6个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了21个县级节水增效示范区。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多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11多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4;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8.16万公顷,修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5万座(处);20__年,我省启动了对上饶市的鄱阳、余干、万年县的机电排灌泵站应急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8711.4万元。20__年5月,省财政又列出专项资金2亿元,计划用2年时间对全省198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农村中型机电排灌泵站共117座进行应急更新改造,20__年已完成71座10.9万KW的泵站更新改造。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利的发展,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调研当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表示出由衷的感激,群众对调研组说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解决我们农业生产条件”等言语是对水利与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形象和真实的表述。
(二)水利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水利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达到生活宽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调研当中,农民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使农民用上了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带动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已喝上卫生、方便自来水的村民告诉调研组,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过问过我们喝水的问题,现在党和政府不但让我们喝上了干净水,还用上了自来水,现在我们也用上了热水器、洗衣机,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三)水利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近年来,通过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门塘建设、渠道整治等工程实施,改善了农 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调研组在赣州市兴国县调研时,江背村农民万耀宗给调研组回顾了他自己亲历的农村水利发展变化的历程。他说:“当年我们农民是靠水利部门解决‘命脉水’,才解决了生存问题,今天又是水利部门解决‘干净水’,让我们走上文明生活的道路,我们还盼望水利部门进一步搞好渠系配套,搞好农业灌溉,让‘致福水’帮我们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大量生动的事例表明,农村水利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客观上承载着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对此,水利人要有高度认识,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水利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主动参与,当好参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水利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水利部门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给政府当好参谋,是做好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赣州市水利局在新农村规划之初,及时组织调查摸清了全市水利设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联合市村建设办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
(二)通过政府资金为引导,发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的主体作用。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明确凡是经镇农业服务中心立项验收的工程,统一按工程总造价的30-50给予奖励和补助,取得了明显效果,20__年,镇财政投入90多万元,吸引和带动了社会和农民投入230多万元,对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建立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德安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和改革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政策,成功引导和发挥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主体,落实了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宜春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万载县、潦河灌区工程管理局等介绍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经验。宜春市针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管理不落实、水费征收难的难题,已出台以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讨论稿),计划在5月下旬开展试点工作,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维护和水费收取等工作。
(四)发挥村组集体的带动作用,开展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宜春市袁洲区寨下乡白沙村,原来是个村容脏、乱、差的村组,在20__年开展文明村建设以来,村组干部带领村民,通过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政府帮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修建了自流引水自来水工程,使全村村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对流经村内的200多米渠道进行三面砼衬砌,并修建了排污渠网和化粪池;在乡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门塘。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村容整洁了,卫生条件好了,村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农村水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当前水利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了水利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的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问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是调研组听到的最多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农村巨大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二是渠道淤塞破坏,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得不到保障;三是小型电排(灌)站老化失修严重,部分已瘫痪多年,农田灌溉与排涝得不到保障;四是还有众多的病险水库,还有大量没有加固除险的万亩圩堤,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够健全;五是水利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任务艰巨;六是蓄水工程特别是山塘水库淤积严重,蓄水能力衰减;七是渍害田等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仍需加强;八是农村水环境亟待治理。
(二)体制机制问题。一是投入机制。一方面,我省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建设管理和维护投资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水利的投入,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两工”的全面取消,“一事一议”制度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办水利仍处于滑坡状态。据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报表数据显示,20__年与20__年相比,政府投入增幅达到60,群众投入却减少了23。而我省农建投入的大头仍然是靠群众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足仍是水利发展的根本难题。二是管理机制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资金短缺是个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管理。面对工程管理的问题,基层干部及农民群众仍然希望国家包办。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没有形成一套良性的管理机制,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三)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指导。农田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多龙治水,群龙无首”是水利建设长期存在的难题,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没有一个长远的综合规划。加上20__年政府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管理站全部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受到削弱,农田水利建设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造成许多水利工程无序建设、盲目建设、工程质量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
(四)当前水利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存在的问题。“当前水利工作如何更好地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是这次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与当地政府、水利部门和群众代表的座谈,调研组了解到了一些在工作衔接上存在的困难。一是试点建设与全面推进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是个需要长久持续推进的工作,水利工作也是如此。而目前新农村建设以示范点为推进,示范点多选择在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自然村。这样一来,一些原安排在相对贫困落后地方的资金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集中,可能造成农村新的发展差距,不利于农村的平衡发展。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问题。由于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主要在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规划工作早已完成,而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新模式,选择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改水工程建设结合的难度。据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相符的只有5-30,同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示范点相对分散,这样就必然造成今年大部分农饮安全项目不在规划范围内,且工程规模较小,影响工程效益和管理,并造成水价过高,工程难以长期有效地运行。
四、对策和建议
(一)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对策
我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自南而北,渐次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筲箕形地形。省境中、南部地形复杂,低山、丘陵、岗地与盆地交错分布。北部以平原和水域为主,间以丘陵、岗地。调研当中,在不同地区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普遍反映的农村饮水安全、防洪和农村水环境问题,赣南山区反映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治理,丘陵地区的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设,湖区排涝泵站的改造等问题。归纳起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提高农村饮水保障程度为着力点,把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十五”期间,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饮水困难人口180万人。据20__年调查评诂,截止20__年 底,我省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340.41万人。调研中,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代表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已解决饮水特别是喝上自来水的地方,为改善村容环境和树立文明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民群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目前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在饮用不干净、卫生不达标水的村民,大多数表示,群众积极性很高,希望能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早日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为此,水利要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以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为着力点,坚持继续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大病险水库和圩堤除险加固的推进力度,加强农村中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中小河流防洪建设和地质灾害防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防洪安全。各调研组了解到,在全省各地,圩堤防洪标准低、病险水库需要治理、排涝泵站老化失修、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形成地质灾害等问题均不同程序地存在,严重威胁到防洪的安全。
三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着力点,坚持继续加大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继续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加大对我省中部丘陵山区提灌泵站工程、湖区易涝易渍地区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同时,完善农村小型灌排设施,提高灌排效益。
四是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适应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封育保护力度,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抓好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及科技示范园建设。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优化配置、综合治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高度重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预防监督,防止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五是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为着力点,积极科学地发展农村水电。在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解决部分无电地区生活和生产用电问题。改变广大山区农村烟熏火燎以柴做饭的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是以农村水利改革为着力点,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良性机制和农村水利服务组织体系。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实行民主决策、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尽快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乡镇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几点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能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进程中,特别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到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使农村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真正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新农村建设应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应以点带面、重在面上,要达到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目标,要尽早地拿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来,避免出现农村新的发展不平衡。水利工作要根据水利的流域特性、区域特性,在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前提下,同时注重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按照国家有关项目投资和建设要求,推动整个面上水利建设。即要符合国家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要求,又要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建议省级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在按照使用原则的情况下,由市、县统筹安排。
3、加强宣传,建立水利建设新机制。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工作中要加大对国家五部委关于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和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意见的宣传和贯彻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改革,切实建立起水利工程良性投入、运行和管理体制。
4、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农民发挥建设管理主体的作用。针对我省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要实施工程体制改革和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完善的工程体系是基础。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省级应加大水利投入,承担一些基层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做一些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事情。
5、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我省农村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水利在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强调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级水利部门尽快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赣南山区,应重点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打造生态赣南,减少地质灾害;在中部丘陵地区,要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工程,抓好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设;而在北部湖区,要着力解决好排涝泵站改造和重点圩堤的建设。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中央和省委新农村建设研讨班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并谋划好明年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并举办全市新农村建设研讨班。此前,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县(区)长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江西考察学习了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经验,紧接着对各县(区)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昨天,我们听取了赴江西赣州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各县(区)汇报交流了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12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平单位的负责同志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了专题发言。今天上午,市上有关领导根据现场督查的情况,对全市重点工作进行了点评,并讲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通过外出考察、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既学习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又围绕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了各县(区)的一些典型和亮点工作,找到了我们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初步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达到了统一思想、相互交流、启迪思路、鼓舞干劲、推动工作的目的。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今年全市重点工作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落实市委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年初“两会”精神,抓主抓重,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开拓进取,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初,全市共确定抓建各类先进典型(项目)295个,其中新建195个,续建100个;市直53个,县(区)242个。这次督查观摩了56个点以后,大家共同感觉有五个明显特点:一是“多”。各县(区)都在不同领域培育了许多具有示范性的先进典型,亮点较多,观摩以后使人倍受鼓舞。二是“新”。按照新任务、新要求,用新思路、新举措谋划和培育各类典型,老典型有新内容、新发展,新典型有新突破、新成效,看了以后令人耳目一新。三是“高”。一些重点工作和培育的典型立意高、建设层次高,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四是“快”。一些项目和典型从论证立项到建成运行,进度快,质量好,体现了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魄力。五是“实”。所抓的重点工作和典型,普遍感到比较实在,富有实效。从七县(区)的具体工作来看,都有自己的得意之笔和代表之作。
崆峒区在坚持抓好旅游商贸和城市经济的同时,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工作,白水镇史家沟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进度快,运行机制活;广播电视数字传输实现了农村全覆盖,走在了全省前列;民馨家苑廉租住房可有效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一批通乡油路、综合市场和便民道路的建成,较好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静宁县围绕苹果和教育两大品牌,进一步扩大规模,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今年一次定植果园近10万亩,成功举办了中国苹果之乡.静宁果品展销会,直接出口1万吨,全县果品总收入达2亿元,部分乡镇人均果品收入已达1500元,果品成为名符其实的富民增收产业。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在全市实现了六个第一;职业教育走出了与市场有效对接、教学与实训一体化、高就业率的办学新路子,静宁教育已成为全市一张叫得响的名片。庄浪县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发展劳务经济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桥两园三治六路八配套”县城美化工程成效明显。以“三清五改四化”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以“梯田人”劳务商标品牌为主的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今年输出劳务10.9万人,其中境外输出65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人均3000多元,在全市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
华亭县在加强地企合作服务、着力推动发展转型、推进煤电化一体化的同时,在通村等级公路、人饮工程、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基本实现了全县自来水化、通村道路农一级化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企地联手、部门帮扶、干部一线指导等有效机制,收到了较好效果。以秦皇祭天广场、南汭河风情线和莲花台旅游专线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崇信县在抓好崇信电厂前期和新安煤矿建设等工业项目的同时,以农村特色产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黄花乡高庄子村、柏树乡党洼村整村推进、村容整治的典型特色明显;人饮工程进度快、受益面广;特别是龙泉寺山前公园及橡胶坝工程,体现了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县城的工作魄力。灵台县城镇化建设持之以恒,稳步推进,迈出了新的步伐;农宅建设普遍起点高,规模大,规划合理,配套齐全,而且示范点多,覆盖面广。
尤其在皇甫谧文化产业开发上,成功举办了(国际)针灸学术交流大会暨皇甫谧文化节,以古商周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荆山公园建设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在挖掘开发并打造皇甫谧这一文化品牌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泾川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超前谋划、创新思路,积极实践,形成的成功模式得到了各级的关注、支持和肯定,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狠抓特色产业培育和产业链条延伸,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展较快,恒兴果汁、旭康食品等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实施的以北大路为重点的“八路两桥”等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道路交通条件。
通过典型培育,有效地带动促进了面上工作,全市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用“五个更加注重”来概括:
(一)更加注重项目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上下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兴产业,形成了项目支撑产业、产业促进发展的良好格局。据统计,全市共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586项,概算总投资18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3亿元,增长7%。煤电产业在加快项目建设中快速推进。华亭电厂一期年底可投产发电,大柳煤矿即将开工,新安煤矿完成投资1亿多元,**电厂二期、崇信电厂一期、750KV超高压输供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较好。草畜产业在龙头项目带动下不断提升。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个,年加工肉食12万吨,牛羊皮革100多万标张,工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牛饲养量达到83.9万头,出栏29.8万头,更新种草面积12.54万亩。果菜产业在品牌战略实施中明显突破。全市新植果树经济林18.81万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10.39万亩,注册果品出口基地5.87万亩,创建绿色果品生产基地20万亩,果品总产量预计达到50万吨,出口总量增加。“**金果”集团成功组建运营,带动了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在加快基础项目配套中快速发展。全市实施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项目8项,总投资达1.2亿元,完成投资9358万元,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接受了国家终审验收。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居全省前列,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有了提高。通过大力度的项目建设和规模化的产业开发,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11.8%。止10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63亿元,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32.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27亿元,增长8.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6亿元,增长13.7%;农民现金收入达到1720元,同比增长21.6%。
(二)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与开放开发相促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级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措施得力,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一是国有企业在改革攻坚中焕发了新的活力。全市列入改革改制的341户县以上国有(集体)企业,累计完成改革改制329户,正在进行的9户,累计安置职工34676人,组建股份制企业21户,民营化程度达到98.5%,改制企业共开发新产品30项,实现利税2.71亿元,同比增长15.3%。二是县域经济在扩权试点等改革中增强了发展实力。实现了乡镇减人、村组合并、基层放权,降低了行政成本,推进了职能转变,调动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涉农领域在深化改革中为农民发展生产增添了动力。市上对各县(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资金总额今年新增了8607万元,比较好的解决了一些长期影响和约束乡村发展的问题;通过落实减负增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激发了农民增加投入、改善基础条件的积极性。四是开放开发在全方位推进中提升了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团参加了“西洽会”、“津洽会”等全国性经贸节会,成功举办了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崆峒文化旅游节、皇甫谧文化节、静宁果品展销会等节会赛事,建立了院地企银四方合作共建机制和市内中小企业联手发展机制,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及华能等大集团的交流合作,加大对**优势资源、产业、产品和品牌的宣传促销和开发力度,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3项,到位资金13.9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出口创汇330万美元,同比增长0.3%。
(三)更加注重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配套,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实施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全市发展的“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共实施交通项目9项,完成投资11.79亿元。平定高速建设工程、西平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华庄公路即将竣工通车。全市共实施各类城镇化建设项目468项,完成投资16.1亿元,同比增长13.8%。**中心城市五大工程建设进展较快,滨河风情大道、柳湖公园东扩等重点工程基本建成。6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入区项目9项,实现利税1214万元。各级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等活动,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全市发展的“软环境”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1.5亿元,增长11.5%。
(四)更加注重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相统筹,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注重协调发展,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在教育事业方面,全市共实施各类教育项目170个,完成投资1.4亿元,新改建校舍21.8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4.2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医疗卫生方面,狠抓乡村两级卫生网络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市平均参合率达到86.68%,为11.46万群众报销药费1515.94万元,人均报销130多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建成了8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7.11万人的饮水困难。**电视台节目通达全市所有乡镇,建成电话村通工程11处,启动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建成通乡油路171.2公里,44.6%的村实现了通等级公路。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6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3.65%。劳务经济迅速壮大,输出劳务46.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的输出1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3亿元。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发放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1.54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了100%;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的人数分别达到4.68万人和1596人,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障工作的覆盖率。在惠农增收方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建安置点18处,重点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项目,使1.35万人基本解决温饱,4.58万人稳定解决温饱。新增支农贷款3.61亿元,同比增长15.8%。市、县(区)财政直接投入农业的资金4.7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247.6元。全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协调推进。
(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相协调,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继续坚持求实进步的工作导向,突出节育措施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提高。不断强化节能降耗、生态环保意识,与县(区)和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责任书,新上砚北煤矿600万吨选煤厂、恒达公司3万吨再生纸污水治理、**城区管道燃气等项目,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启动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了一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造林绿化、废水污水治理项目,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力整治和规范土地、矿产、食品药品等市场秩序,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促进了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一年来的发展实践,我们体会最深的有五点:一是思路决定出路。同志们在工作实践中普遍感到,我们确定的“十一五”发展思路和建设小康**、和谐**、魅力**的总体目标以及建设十大过10亿元工程、四大基地等工作重点,符合市情,切合实际,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重点工作突破上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二是为民赢得支持。所抓的重点工作之所以富有成效,都是因为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干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忧,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三是务实推动发展。只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求实效,促发展,就会使党群干群关系更趋和谐,发展步伐也会大大加快。四是机制催生活力。在任务重、要求高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工作有活力、有动力,才能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也才能使确定的重点任务得到较好落实。五是团结激发干劲。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在全市大事较多、面临换届的特殊时期,各级都能够讲政治、树正气、顾大局,不计得失,互相补位,形成了团结鼓劲、务实奋进的良好氛围,从而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这次集中督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在重点工作和抓建典型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够、两个缺乏”:一是总体工作不够平衡。一些县(区)和行业在抓项目、抓重点、树典型上思路不够宽,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太明显,常规性工作多,突破性工作少。二是抓建机制还不够灵活。特别在投融资机制、帮建机制、管理机制、市场融入机制上创新不够。三是一些典型缺乏示范性。一些县(区)在典型的抓建、提高、巩固上下的功夫不大、办法不多,部分典型的层次低、规模小、没有说服力和典型性,缺乏示范带动效应。四是工作上缺乏连续性。一些典型有人建、没人管,甚至去年建、今年停,成了“半拉子”工程,在工作的衔接和稳定性、连续性上考虑的不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件事关“三农”和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我市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近一年来,总体进展较快,成效比较明显,也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新农村建设研讨班精神,认真借鉴赣州经验,紧密结合**实际,全面落实市委《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走出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一)客观总结并准确把握我市的成功做法,促使新农村建设不断创新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围绕“百村试点”和“三清五改”示范村建设,在建设模式、发展路子和投资机制等方面各级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初步创出了梯次推进的“三条路子”。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和产业特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实力型”村子,开始走出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的路子;已稳定脱贫、具备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村子,初步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建设的路子;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和尚未脱贫的“待哺型”村子,摸索走出投资启动、扶贫开发的路子,全市基本形成了抓点带面、分层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是初步探索出了“五种建设模式”。各县(区)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托各自优势和产业开发特点,选准突破口,大胆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产业支撑型、劳务带动型、资源开发型、项目拉动型、城郊经济型五种切合各自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建成了泾川县丁寨、灵台县蔡家塬、华亭县安丰、崆峒区泾滩、崇信县高庄子、庄浪县杜家村等一批典型,在全市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方面,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以往资金使用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开发,从而激发了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了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
四是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市上分别召开座谈会,出台了整合项目、部门帮建、劳动力培训及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和举措。全市共有154个部门(企业)与102个村结成了共建对子,共提供扶助资金1270万元,形成了部门帮建、企地联建、全社会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
除以上四个方面外,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在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模式、机制等方面都还有许多好的做法,需要我们在今后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提高。
(二)认真学习并准确把握赣州的典型经验,促使新农村建设整体提升水平。从江西省赣州市的发展基础、立地条件等现状看,许多方面都与我市有着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如何学习赣州的经验,志勋同志的讲话和奋民同志的报告中,都讲得很具体、也很有针对性。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第一,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讲实际、办实事、重实效,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推进。赣州市坚持量力而行,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把“三清三改”这一实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创造性地组建了村民理事会,组织农民自我投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贪大求快,不急于求成,真抓实干建设新农村,既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又使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学习赣州就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切入点,抓住办实事这个关键,在注重实效中扎实推进。
第二,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抓点示范与增点扩面相结合、城镇建设与村庄整治相协调、单项工作与全面发展相统一,循序渐进、整体联动、有条不紊地推进。赣州市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办点示范与面上推进、村庄整治与城镇建设、“三清三改”与“五新一好”的关系,点面结合,加快增点扩面的步伐,形成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群落。在集中开展村庄整治、解决脏、乱、差问题的同时,切实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科学管理,逐步推进“五新一好”,使新农村建设步入良性、健康、全面的发展轨道。学习赣州就是要统筹谋划,以群众得实惠为前提,以扩大覆盖面、受益面为抓手,注重工作的梯次提升,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有序地展开。
第三,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力推进。赣州各地在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既坚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又千方百计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费用减免、以奖代补、自主申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学习赣州就是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在整合资源项目中,以“四两拨千斤”的有效机制,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赣州市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新要求、新特点,积极探索制度保障、长效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了部门帮扶机制、领导责任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民主管理机制、资金筹措机制、干部指导机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学习赣州就是要在完善机制、创新机制上狠下功夫,不断激发各个层面抓建新农村、服务新农村的活力。
第五,从赣州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各级干部的思想、行动高度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推进。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高度重视、认识高度统一、行动高度一致,制定出台配套的政策性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并坚持现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评比,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学习赣州就是要不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凝聚各方面的合力,不断提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三)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五个方面的关系,促使全市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上研讨班精神,对照赣州经验,针对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全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先导。必须做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配套,近期规划和中、远期规划相结合,把前瞻性、操作性和尽快启动实施有机统一起来。在规划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急有缓,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绝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把好事办砸,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既有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有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在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切实增加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做到社会事业同步配套,统筹到位,和谐发展。二者舍其一,都将不是名符其实的新农村。
三是基础建设与文明提升的关系。也就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既要注重基础设施、村庄整治等硬件建设,更要注重文明新风的培育、农民素质的提高等软件建设;既要从水、电、路等群众要求迫切的实事好事入手,给农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又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教育、培训、引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建设的新农村永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是没有生命力的;政府是主导,但不能包揽一切,越俎代庖,更不能搞强迫命令,搞“一刀切”。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充分履行好政府宣传、引导、支持、组织、服务等职能,注意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上。把政府的组织实施与尊重群众实践和首创精神有机联接起来,坚持把群众的事交由群众来决策,让农民群众放心办自己的事情,实现农民建设热情和积极性的最大激发和调动。
五是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抓点带面是我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有效工作方法。但在具体实践中不能就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必须科学统筹,注意做好以点促面、以面带整体的工作。特别要善于找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产业化的结合点,找准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产业增加收入、城乡互补联动、工农互促共进,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三、关于明年工作的初步考虑
关于明年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市上还要召开有关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根据这次督查调研的情况和省上有关会议精神的要求,明年全市工作的初步考虑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为统揽,以建设小康**、和谐**、魅力**为目标,继续坚持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事业并举,继续坚持“四大产业”开发,继续坚持实干攻坚抓突破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基本思路是:强化“六个观念”,推进“两大创新”,突出“三大建设”,努力实现“三个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六个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决定工作魄力。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保持和发挥好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进一步强化这么六个观念:
一是和谐发展观念。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就我市来讲就是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贯彻到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在具体实践中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维护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二是加快发展观念。就是要把**置身于全国、全省大局中正确认识我们的发展现状、发展速度和发展成效,纵向总结经验,横向寻找差距,坚决克服骄傲自满、坐井观天,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进取心不强的不良倾向,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我加压,发奋工作,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以人为本观念。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统筹谋划工作、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时,始终注意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点,真正把以人为本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谋利益、促发展、快致富、奔小康上。
四是市场法则观念。就是要自觉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类施政行为的要求,按市场规律办事,按政策要求办事,按法律法规办事,坚决反对损害群众利益、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要自觉适应群众市场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的现实,在抓工作、促发展中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驾驭工作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五是开放开发观念。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围绕我市相对丰富的矿产、劳动力、土地、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最大限度地盘活优化各类资源,吸引聚集各类市场要素,形成多机制、多形式开发优势,提高开放开发水平。
六是务实创业观念。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谋实事、想实招、出实绩、求实效。特别要讲实话、报实数,踏踏实实干事,实实在在做人,真正体现求真务实、开拓创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风貌。
(二)推进“两大创新”
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要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思路、办法、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效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创新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在全力抓好9户正在改制企业的同时,对已改革改制企业来一次“回头看”,逐个梳理排查,进一步加强协调指导,探索企业提质增效的各类有效机制,激活内力、焕发活力、增强动力,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益。二要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税费改革成果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有效的保障体系。三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采取委托受理、信托投资、工程保险、上市融资等资本运作形式融通资金,有效缓解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四要创新工作推行机制。不断强化以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各个层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继续抓好各类典型培育,探索促进重大决策落实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形成科学反映工作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五要按照市县乡换届后的新体制,积极探索党政机构的良好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六要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按照新要求尽快研究拿出对县(区)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力求切合实际,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实绩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真正把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推进科技创新。就是要按照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质量兴市工作会议精神,依托科技项目建设、四大产业开发,多形式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拓展创新领域,突出创新重点,完善各类有效机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全方位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和有力的科技支撑。各级各部门都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积极参与、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通过整体联动,在全市上下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促使科技创新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突出“三大建设”
突出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要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抓点带面、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抓点示范,扎实稳妥地推进。根据当前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要着力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一要着力解决产业配套的问题。针对一些地方重农宅建设、轻产业开发的倾向,要注意把兴产业、促增收放在首位,切实做到新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同步,真正使新农村建设体现安居乐业的特色。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新、老示范点,都要下功夫进行产业定位,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贸业、劳务业等都可以,但必须定位准确,必须全力扶持发展、培育壮大,在促增收中加快建设步伐,在建设新村中提升产业开发水平,尽快纠正把新农村简单化为新村建设的片面认识,形成居住改善与产业发展有机配套、相得益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二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优先配套的问题。关键是要强化政府统筹,把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各级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机切入点,在加大争取各方面资金的同时,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优先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在强化政府引导中,不断调动和激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三要着力解决社会事业配套的问题。
核心是要在做规划、定措施、抓实施中,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载体,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增强创业发展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在广大农村进一步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四要着力解决新老典型整体推进的问题。就是老典型要巩固完善,发展提高,扩大典型的覆盖面,同时按照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新建的典型,绝不能一任一个“腔”,一年一个“调”。新的示范点要抓,但已开建的示范点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在保持连续性中实现新老示范点的统筹兼顾,实现点面结合的整体推进。五要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覆盖面、受益面不广的问题。
这个问题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限制,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注意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惠农政策体现在大多数农民群众身上。就是既抓示范点,又要按照规划要求抓好面上的覆盖,既抓较高档次的新村建设与产业配套,又抓贫困村整合项目、移民搬迁等。同时,要注意广泛开展以“三清五改”为重点的旧村改造,尽可能多的让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惠和利益。六要着力解决社会合力帮建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紧落实金融服务、对口帮扶、劳动力培训、整合项目资金四个座谈会确定的扶持政策,细化措施,尽快在今冬明春新农村建设中见到实效。另一方面,要尽快研究全社会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包括企业帮扶、社会捐资、干部指导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机制措施,务求在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上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突出项目建设。以项目为“纲”是我们加快发展始终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在不断强化项目带动意识的前提下,注意坚持做到这么六点:一个是要坚持经济项目与社会事业项目统筹,防止一头重、一头轻,尤其是要抢抓各类有利机遇,加大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力度。第二个是要坚持抓争取与抓招商引资并举,努力提高招商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和成功率,坚决反对有项目、无资金、落不实的问题。第三个是要坚持抓环境与抓规范并重,在狠抓软、硬环境改善的同时,把好项目准入关,防止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进入我市。第四个是要坚持抓效益与树形象同步,注意在项目抓建过程中树立项目建设的良好形象,形成以项目引项目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五个是要坚持抓大与抓小并进,切实把我们既抓顶天立地、又抓铺天盖地的思路一以贯之地落到实处。第六个是要坚持合力抓项目、争项目的有效做法,特别在重大项目的争取上,不断强化上下联动、各方配合、多机制运作、多形式突破的有效措施,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直至落点建设,以项目建设的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突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我市的硬件环境。持续推进以**城区和六县县城为主的城镇化建设,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步伐、做精做细做优做美上狠下功夫,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抢抓机遇,全力推进以通乡、通村为主的公路交通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央、省上关于环保、节能有关会议精神,不断强化环评、能评意识,落实各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力实施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六小”工程和沼气能源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城区面山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实现三个“再上新台阶”
一是在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上再上新台阶。要按照建设煤电化运基地的要求,加快华亭电厂、大柳煤田、崇信电厂、750KV超高压输供电工程、煤制甲醇、**电厂二期的建设进度和前期到位,不断强化具有我市特色的工业发展优势。要在坚持不懈抓好煤田开发和电力项目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研究煤化工的问题,尽快在煤电产业的深度开发上实现突破。要高度重视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机制完善和环境创设工作,真正把集中区打造成构建工业主导型格局的有效载体。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除华亭、崇信外,其他各县(区)如何构建工业主导型格局?靠什么突破?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起色。特别要注意拓宽工业发展的视野,在农副产品加工上做大文章、做深文章、做好文章,在全市形成以煤电化运为支撑、农副产品加工为拉动、其他各类工业项目为补充的工业发展格局。
二是在培强做大“四大基地”上再上新台阶。要在做好以煤电化运为主的煤电产业的同时,全面加快草畜、果菜、旅游产业的升级增效。要以“**金果”、“**红牛”两大集团的组建和商标注册成功、品牌战略实施、标准化和集约化经营全面起步为契机,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按照市场规则,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要加快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步伐,强化与景兴、西开、凯沣、百兴、旭康等龙头企业配套,下功夫解决企业“吃不饱”的问题;要全面推行果园标准化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认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搭建多种宣传推介平台,巩固扩大周边市场、拓宽延伸国内市场、有效突破国际市场,实现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的新突破,把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三是在改善民生上再上新台阶。把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首位,从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入手,统筹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要按照职教会议要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搞好劳务输转,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率;进一步规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机制,扩大覆盖面,提高参合率;围绕解决群众急需的一些问题,抓紧实施一批安全饮水、通乡油路、通村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通村、户户通电等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争取和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项目,扩大项目规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高度重视抓好养老金、低保金、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大力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认真安排好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伤残户等城乡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宗教和谐。要不断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抓好煤矿、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各级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以安全保稳定、促发展。要深入扎实地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农村教师专业问题反思
1.教师教学同教学专业化要求相差较远
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有由乡村承担的教育费用取消,全部由县一级财政负担,现有的地方财政投入方式使农村教育经费出现较大缺口。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减少财政压力,多数采取“综合教学”方式,即一个教师承担应由多个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工作,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性不够,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师较多,而英语、音乐、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短缺。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有的教师无一人能胜任英语教学,音体美教师更是缺乏。同时,农村地区教师亦师亦农,工作之余还要从事农业劳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学习。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没有完善的网络设施,教师缺乏网络技术培训,使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欠缺,教师知识更新较慢,处于专业早期的求生阶段。
2.缺少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离开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没有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与研究方法,教师教学经验难以转化为显性的实践知识与有效的行动模式。对农村教师而言,多数缺乏普通高等教育经历,本科学历的比例偏小,没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以高师院校为主导的外在强制性方式,这种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占主导,经验交流与案例研讨内容偏少,导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两种误区:一种是教学失范,这和学历较低有关,对农村教师应加大学历教育供给力度;另一种是高校培训模式失效,参与培训的主体性不够,应转换培训模式。目前,以高校为主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日益为人们所诟病,以校本培训以及行动反思为主的发展模式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教师缺乏研究的意识,尽管教师尝试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模式,但多数教师没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缺乏研究的严谨性与完备性。
3.农村教师教学信心不足存在假象
在加大校本研究力度之后,农村教师校本研究的程序不规范,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没有按照预定的过程进行实施。当农村教师同高校教师在一起讨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时,普遍存在发言不积极,话语较少的现象,与专业研究者沟通不多,尽量回避专家的提问,从而形成了农村教师自信心不足的思维定势。实际上,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十分活跃,教师的主体意识鲜明,积极性较高。之所以出现农村教师自信心不足问题,这同其交流的对象有关,由于专业研究者长期生活在城市,从事更为专业的研究,学术话语的专业性较强,同农村教师交流存在较大的文化反差,农村教师话语所特有的地方文化同城市语境中的学术文化形成了无形的隔阂,产生了两种文化之间的陌生与对抗。
从有关研究的结论来看,普遍认为农村贫困地区所处的文化环境弱,福利待遇差,网络资源少,学历层次低,导致农村教师缺乏校本研究的观念和教学研究能力,难以创新知识体系,不能提供有效的社区服务。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需要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知识。特别是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独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其不能游离于新农村建设之外,而是要深入其中,因此,农村教师的任务与专业发展途径应该不同于城市,不能用城市文化视野审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而应该立足农村发展需求,分析与建构农村教师知识结构。
二、农村教育需求
1.学生发展需要同农村现代化相一致的生存智慧
现存的高考制度对农村教育发展有着较强的引导性,促使农村教育需求主要体现在书本知识的记诵方面。农村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依赖性学习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尽管新的高考制度改革正导向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但书本知识体系考核模式在短时间内仍无法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将有所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也会有所缓和。受近年来高校就业率偏低的环境影响,学生及家长开始思考学习的成本问题,通过高考渠道实现社会流动已成为高风险的投入。传统的学习与发展观念逐渐松动,通过高考阶梯改变自身的命运并非唯一的选择,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农村学生发展的另一种渠道。
教育目标是多元的,教学不是归结为制度化的学问关系,而是存在着以知识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与成人世界一样,学生生命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阶段,都是人生发展的时空连续,不能人为地把学生的学习阶段同其生活隔离开来,不能把学生个人从教学群体中孤立出去,教师应把学生的学校生活作为生命延续的组成部分,把学生的学业发展同未来的职业生活紧密结合,把学生的生命延续同情感发展结合起来。由此,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知识积累同学生的情感发展、意志提升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会处理未来社会可能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高服务于社区的心理倾向与实际能力。
2.社区和谐发展需要农村教育引领
农村教育是农村区域发展的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是农村区域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学校同农村其他组织一起,共同推动着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教师成为典型的知识分子,学生也是现实的文化群体,因而生存于农村社区的教师与学生成为农村文明发展的引领者,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的劝说者,也是农村风俗的传承者。
由于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效应,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旨在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保护与传承乡村文明,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由于农村学校同社区的天然联系,农村教育除了担负起教育教学的任务外,还要承担起乡村建设任务,如通过深入农村社区,改善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环境,及时化解内部矛盾,促进乡村文明;通过举办劳动技术培训班的方式,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学生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家庭文明水平等。尽管新农村建设由政府提供引导,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实现自主发展,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具有亦教亦农的特征,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学校的支持。
3.学术知识拓展需要发展农村教育
在公众的视野里,由于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重心在于传授知识,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而同大学的培养目标明显不同,不需要通过教学与科研活动创新知识体系。实际上,从教学性质来看,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经验性范畴,如同科学研究一样,教学内部蕴藏着丰富的问题,隐含着凭借经验难以解决的危机,使学术视野逐渐同教学问题相结合,突破了学术作为专门化系统性学问的认识。在李?舒尔曼看来,“教学像其他形式的学术一样是一种成果。当教师将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并与所在专业社团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工作,这时教学就变成了教学学术”。也就是说,只要某种知识能够公开、能够面对批判与评论、能够同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成员进行深度交流,就具有学术功用,包涵学术价值,可以纳入学术范畴。学术的外延不断扩大,不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意味着通过课程发展综合知识,通过发现一定的方法应用知识,以及通过咨询或教学传授知识。因此,农村教育同样存在着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学术内容,学术保存与知识增长也是农村教育的内在功能。
三、农村教师知识构成
农村教育功能多样,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要适应社会与学术的发展,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关键在教师。为了提升农村教育的供给能力,需要加快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村教师不断积累,形成多种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1.专业知识
受区域文化环境的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外在制度的依赖阶段,教学还远未达到专业化发展阶段。由于贫困地区农村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农村教师专业知识应以积累学科专业知识,扩充教育专业知识为主。鉴于师资紧缺的现实情况,其专业知识不能局限于原有的学科知识增长与深化,而是要根据需要进行取舍。与职前教育不同,职后阶段重在把实践经历同教育学科知识相比较,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法知识。只有教师把实践经历与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教育专业知识相比较,把两种知识在行动中有机结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在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中生成学科教学法知识,才能增强两种专业知识的教学意义。
教学专业化很容易导致狭隘的专业知识取向,忽视有关农村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农村问题的专门化知识。面对农村多元教育需求,教师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之余,还要积累同教育职责相符的专业知识,担负起促进农村发展的义务。如:掌握职业伦理知识,承担对学生自立、自信与自强的教育职责,弥补规章制度存在的强制性缺陷,弱化个人自主产生的自由主义倾向;了解关于平等的知识,激励农村社区更高的发展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涉猎多元文化的知识,学习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增强家庭教育能力,以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教师只有积累更多的通识知识,拓宽问题视野,才能适应农村社区的发展需求。
2.实践知识
国内外有学者对教师实践知识进行了许多研究,展现了教师实践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施瓦布是“实践性知识”研究的鼻祖,他提出了“实践性样式”的术语。此后,“默会知识”等概念不断出现,开始确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所拥有的独特性知识信念。它认为实践知识同具有系统性、严密性及客观性特点的科学知识或技术知识相比,有着根本区别,带有典型的情境性与缄默性特征。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把实践知识归结为缄默知识的倾向,把实践知识生产与表达神秘化,不利于积累与建构实践知识。其实,通过积极的实践与反思,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不可言说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可以转化成可交流的显性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了提供工作案例、增长专业工作效能的背景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实践知识蕴含教师工作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供工作案例,提高专业工作效能。就教学活动而言,新的主体观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表达为主体际关系。换言之,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不是单向的流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知识共生的过程。教师所传达的知识渗透了教师在生活与工作学习中积累的社区新闻与经验知识,这些知识作为知识背景对教学发挥解释功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学习的教学法知识同课堂教学相比较,进行再次加工与完善,形成常规的教学操作程序,以及解决重大教学疑难问题的策略,经过交流与讨论,形成普遍的程序知识与策略知识。服务农村社区,需要教师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注重经验积累,积极参与人际交往,了解社会新闻事件,积累家庭生活知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行动模式
一、瓶颈所在――结构畸形、公办教育资源紧缺
2010年底,经全面调查分析掌握了合川区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结构不合理。全区幼儿园250所平均规模仅2.8个班,3个班并100人以上的园只有82所,占32.8%;1~2个班不足100人的达168所,占67.2%。二是办园条件普遍较差。80%以上的民办或民办公助园使用居住或营业用房,条件极为简陋。三是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全区在园幼儿24881人应编829个班,应配教师、保育员2487人。从降低成本出发实际编为697个班配备904人,相差1583人,差额达63.7%。
导致前述问题的根本症结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表现为:全区3~5岁适龄儿童3.3万人,幼儿园可容量2.5万人,毛入园率仅75.8%,尚有0.8万名幼儿不能入园。民办和民办公助园占99.2%,在园幼儿占97.3%;公办园仅2所占0.8%,在园幼儿626人仅占2.5%。
以上数据不但表明合川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过去政府对发展公办园作为不够、欠账较多,与国务院关于“公、民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园”和市政府关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要求差距甚大。这也是制约合川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只有突破瓶颈才能抓住“牛鼻子”,出现转机。
二、锁定目标――政府作为、发展公办学前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区政府常务办公会确定了“政府主导、公民并举,确保公益、着眼普惠,城乡并重、促进均衡,提升内涵、激发活力”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针。相继制定了合川区学前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在3~5年内,结合科教兴区工程、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大优化区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完善办园结构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整体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区学前教育事业持续推进、科学发展。
总体目标是:十二五规划期间主要利用闲置校舍新、改、扩建41所公办园。其中三年行动计划期间依托小学附设园新改扩建28所公办园;转岗、考录公办幼儿教师、保育员300人。使公办园由2所增至30所,比例由0.8%提升至12%;公办园幼儿由626人增至8600人左右,比例由2.5%上升到30%。实现全区幼儿园办园性质及规模结构渐趋合理,资源总量有较大扩展;各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面挂牌运行,建设基本完成;师资基本配齐;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提高到96%,基本解决全区幼儿入园问题。
为保证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政府行为的落实,区委、区政府为区编委办、发改委、教委、建委、规划局、财政局等区级20多个职能部门落实了职责任务。
三、关键之点――落实编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011年以来,先后启动了优化结构,落实公办园编制,规范民办园的发展;立项审批,实施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程、“爱心乐园”建设工程等项目,加快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进程。
为突破上述工作的关健之点――优化学前教育结构,落实公办园编制。各职能部门采取了相应举措:
――区编委办在反复调研论证区级财政承受能力基础上,经区编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研究,发出《关于新设15所公办幼儿园的批复》,同意在一批小学附设园基础上改建设立双凤镇等15个镇街公办中心园为公益类教育事业法人单位,并明确了园长、教师的公办身份和来源渠道。2012年,区教委又向区编办呈报《关于设立土场镇中心幼儿园等8所公益类教育事业法人单位的请示》,第二批再设立8所公办园的目标可望近期实现。
――区教委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票决等程序,相继发出合川教〔2011〕222号、454号任免文件,为15所新设公办园配备了正副园长30名。
――区人事局、区教委为落实15所新设公办园师资,按照“从超编小学教师中划转一批;从40周岁以下、具有中专(高中)及以上学历,且具备幼儿园或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的现任民办幼师中临聘一批;面向社会高校毕业生公招一批”的思路逐步配置师资。目前区教委已发出合川教〔2011〕455号、456号文件,完成了首批划转84人、临聘82人的工作;区人社局发出合川人社发〔2012〕928号、876号、988号3个文件文件,将自愿转岗的59名小学超编教师正式调往幼儿园,面向社会招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22人分配幼儿园任教。2013年还将招考50人充实到公办园。
――区财政局为保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千方百计地筹措落实了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人头经费和公用经费等4421万元。
四、阶段成效――配置优化、结构体系初步改善
据今秋开学统计数据显示,合川区完善办园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的工作已出现良好开端,新设15所公办园直接带来四大效应:
第一,公、民并举迈开步子。一是公办园比例明显提高。由2所增至17所,比例由0.8%提高到6.8%。公办园的发展自然导致了优胜劣汰,家长对于幼儿就读意向的自主选择使合川区16所劣质民办园自行萎缩、淘汰出局,保留下来的136所民办园和98所民办公助园都不同程度地改善办园条件,增配保教人员,提高了办园水平。二是在园幼儿公办比例大幅上升。由626人增加到5449人,比例由2.5%提高到15.9%。
第二,师资队伍显著加强。园长由253人增加到279人;师资由904人增加到2091人;幼师、保育员按每班“2教1保”规范要求配置的,2010年仅6所44个班,占6.5%,本期为36所242个班,净增450%。
第三,资源总量大幅扩张。全区在园幼儿由681个班24881人增加到878班34115人,净增9234人,净增比例37.1%,3~5岁幼儿毛入园率由79.5%提高到93.1%。
及陶瓷工业展览会在武汉开幕
2013首届中国(中部)国际石材及陶瓷工业展览会于9月13日在武汉盛大开幕。展会由中国建材报社、湖北省石材工业协会、湖北省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江西、湖南、广东等11个省市的200多家企业,向参观者展示了石英石板材、石英石洁具、文化石、高档橱柜、抛光砖、马赛克、陶板等几十类国内知名石材与陶瓷产品。另外,各企业还展出特色陶瓷产品及陶瓷装备,以及优质陶瓷原材料。展会上还举行“中部石材设计高峰论坛”、“中部陶瓷创新推动力大奖推荐评选”等活动。
国内最大区域供能工程建设基本完工
近日,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一期配套工程,在经过两年多施工和最后的设备调试,己初步实现供能的节点目标。作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冷、热、电三联供项目,虹桥商务核心区能源中心一期项目,可谓是整个商务区的“心脏”。项目供能管网总长1.81万米,可满足核心区1.4平方公里内建筑空调冷暖负荷和生活热水需求。该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可达80%以上,较之传统供能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45%,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6%,每年可节约2万多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超过6万吨。目前,南北两个能源中心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建成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分布式供能项目。
柳州首批15处历史建筑名单公布
日前,广西柳州市规划局正式公布了柳州第一批15处历史建筑名单。这15处历史建筑分布在柳州城中、鱼峰、柳南、柳北4个中心城区,建筑年代为1911~1968年,涵盖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3大类,具有较高保护价值和社会认可度。目前,柳州市拥有白莲洞遗址、鲤鱼嘴遗址、柳侯祠碑刻等11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以及东门城楼等10余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还有蟠龙山古建筑遗址等40余处市级文保单位。此次历史建筑的公布,对传承柳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有重要意义。
《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炉
媒体最新获悉,“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获山东省政府批复。今后,烟台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将突出“山、海、城、岛”一体的空间特征,合理组织各类景观要素,使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以打造整体和谐、特色鲜明的海滨城市景观风貌。与此同时,历史城区内的建筑将“限高”不超过10层。其中,景区视线通廊烟台山——西炮台——塔山等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8米(6层),历史城区内的非景观建筑的檐口高度不得超过30米(10层)。目前,在历史城区以西至西炮台、以南至南部山体的环境协调区里,政府要求建筑高度应满足不同方位的观景视线与观海视线,务必呈现给参观者“山、海、城、岛”的整体景观效果。
温州农村房屋可在县域内交易
自10月1日起,温州12类农村产权可在农村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分别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山林股权、水域和滩涂的养殖权、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等。同时,依法可交易的还有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装备所有权、活体畜禽所有权、农产品期权、农业类知识产权,以及其他依法可交易的农村产权。关于收益分配,农村集体产权的交易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用于集体成员的福利分配、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而农村个人产权的交易收入则归个人所有。业内人士指出,温州的突破或成为农村的新样本。
郑州抑制投资性购房以实现房价“零增长”
近日,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为防止房价上涨过快,出台多项强硬措施,要求同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的商住房项目,必须一次性在预售方案中申报销售价格,并按规定到物价部门备案。对于新批预售项目,其方案中商品住房价格高于该项目上期实际价格,或者高于本区域同品质楼盘实际价格,将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对于已获得预售许可证项目,要按照环比“零增长”的要求,重新申报未售房的价格。同时,启动郑州市商品住房限价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市场监测,对随意上涨价格的项目,暂停其住房买卖合同的网签。此外,郑州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进行局部调整,外地人购房所持居住证年限由1年改为3年;单身人员购房年龄从18岁改为20岁,且只允许购买1套住房。
台北入围2016年“世界设计之都”名单
日前,台北市被国际设计工业协会评选为2016年“世界设计之都”的入围名单,这也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城市。它标志着台北市正式进入决选阶段。“世界设计之都”是由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发起的全球性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在众多申请的城市中挑选风格最经典的城市,寓意为极具设计感的城市。至今,获选“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已有2008年意大利都灵、2010年韩国首尔、2012年芬兰赫尔辛基,以及2014年南非开普敦。
长沙与新加坡
共促“绿色生态”建筑发展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政府与新加坡建设局正式签订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合作协议,两地拟在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绿色建筑技术推广与应用等领域,积极开展广泛交流、合作。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把打造“绿色生态”建筑作为重要国策,全力推行绿色建筑的标志认证,并通过政策鼓励、立法管制、市场推动、宣传教育等形式,倡导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态”建筑,并取得显著成效。“绿色生态”建筑的强制推行,让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新加坡,被冠以“亚洲生活品质最佳城市”和“亚洲最绿色城市”的美誉。
河北加快保障房“四房并轨”建设进程
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河北省正在加速推进保障房“四房并轨”的建设进程,9月末将会在各区市出台详细实施方案。河北省正在尽快健全保障房统筹建设与并轨运行模式,并轨实施以后,现行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的保障对象,将统一纳入保障房范围。同时,保障房还可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筹集,并在河北各地建设职工公寓、人才公寓及乡镇教师、医务工作者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周转房,它们均纳入保障房的管理体系。
内蒙古力争5年新建住宅全装修比例超80%
内蒙古住房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推进住宅全装修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全区住宅全装修工作,力争通过5年时间令新建住宅的全装修比例达到80%以上。《意见》从提高住宅品质、维护住房者利益出发,对住宅全装修工作提出指导和规范意见,并明确了实施范围与步骤。《意见》规定,住宅交付前要完成全装修,包括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和管线铺装完毕;厨卫配套整体设施安装到位;墙面、地面、门窗、灯具铺设完成。此外,建材必须符合安全、环保、节能要求,满足业主的基本入住条件。据悉,《意见》将覆盖整个内蒙古地区,适用范围包含新建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中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
厦门土地增值税调整于9月份执行
厦门地方税务局出台《关于土地增值税预征和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对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和二手房核定征收率进行调整,并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公告》规定,纳税人在从事房地产开发时,经过清算符合征收规定且由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其核定征收率不低于5%,非住宅核定征收率不低于6%。具体内容为:1、个人转让非住宅二手房核定征收率由1%调整为5%。2、非正常户房产被委托拍卖、买受人愿意代缴税款,以及异地单位转让在厦门的房产,其中住宅、工业厂房核定征收率由1%调整为5%,别墅核定征收率仍为5%,商业营业用房、写字楼、车位等其他房产核定征收率由3%调整为5%。
今天,我们召开年度全市教育工作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市纪委届二次全会和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年度工作,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年工作,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努力开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稍后,邹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0年)》和“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事业走出困境、步入坦途、大获丰收的一年。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纵向全省争第一、横向全市争先进”的工作目标,自加压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实现了“十二五”教育发展的良好开局。我市教育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奖励5项,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奖励15项,全市综合考评一等奖等市级奖励40项;在市委市政府最近召开的全市总结表彰大会上,市教育局获得了16项荣誉,是获得表彰最多的市直部门之一。我市教育工作受到了各级主流媒体和省内外同仁的普遍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我市教育工作经验。回顾一年来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和“两项行动计划”,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投资8.2亿元,改造项目学校447所,新建校舍面积69.8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达55万平方米。二是中小学“网络班班通”工程。全年完成投资6400万元,新增2454个教学班终端,全市80%以上学校实现了网络班班通。继区之后,县、县、县、县、区提前一年完成了建设任务。同时,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通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建设网络视频教学教研平台等措施,促进了信息技术普遍应用,我市信息技术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三是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标准化学校建设,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督导检查、进行现场观摩等措施,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年内,全市共建成标准化学校117所。四是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完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覆盖35个乡镇、118所农村学校,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五是普通高中提升工程。切实加强普通高中通用实验室建设,投资188万元为6所省市级示性高中建立了通用实验室,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六是教师培训工程。大力实施“国培计划”,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学历提高培训、新课程培训、地方教学业务培训等,全年共培训教师达3万人次。七是职教攻坚计划。启动了职教园区建设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和省职教攻坚建设项目,14所学校被纳入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职教建设项目,共争取上级资金4200万元。八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建幼儿园33所,改扩建51所。同时,理顺了市城区学校办学体制,两区政府办学责任得到明确;投资1000万元,改扩建一批市城区中小学,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实行师德师风督巡员制度,开展了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其中,县城关镇西李庄小学教师王格现、市油田十五中教师段惠民被评为第四届“河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王格现还被推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并当选首届“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二是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完善了教师专业成长阶梯,筹建了第二届名师工作室,成功组织了第五次全市教师业务考试。目前,我市已累计培养国家级骨干教师48名、省市级名师149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3名、市级骨干教师2429名。三是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圆满完成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招聘任务,为农村中小学充实优秀年轻教师521名。开展了第四届全市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组织名师讲师团送培下乡,农村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四是积极解决市直临时代课教师编制。配合市人社局公开考录市直和油田学校313名临时代课教师,长期困扰市直学校代课教师过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五是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实施校长专业化发展工程,建立了优秀校长、名校长、杰出校长发展阶梯,首次评选出60名优秀校长、10名名校长。
(三)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再攀新高。一是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加强。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养成教育等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尤其是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作推广《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歌》,积极开展优秀童谣传唱活动和“我心中的美丽”绘画大赛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验收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一;去年3月,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二是“教研赛考评”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制定实施了《市教育局关于建立“教研赛考评”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使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城乡教师对口帮扶、校本教研、教育教学成果评选等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规化轨道。广泛开展中小学生文艺、科技、体育竞赛和中职生技能、“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综合素质。三是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实施了《市教育局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召开了全市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和《课改中国行》走进河南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研讨会,进一步提升了我市课改工作水平,涌现出了一大批原创性课改成果。四是大力推进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示校评选活动,实行校本教研示校包乡带校制度,大力推广县联片教研模式和县城乡联动教研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研力量薄弱、教研资源缺乏等问题,形成了“联片教研、城乡联动、区域推进”的校本教研格局。扎实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年,我市普通高考再创历史最好成绩。
(四)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一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年,全市共筹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6.1亿元,近58万名农村学生受益。建立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下达免杂费资金2448万元,10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二是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全市共落实助学金1657万元、免学费资金283万元,2.7万名中职学生受益。三是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为补充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市共发放国家助学金2313万元,1.5万名高中贫困生受益。同时,继续将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全市共安排4416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力度,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
(五)切实加强教育和监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年来,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以解决教育热点问题为目标,在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体系,继续把落实“一个准则”和“两个规定”作为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监管,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二是深化反腐倡廉教育。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同时,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在全市开展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廉政知识测试和“廉洁执教从我做起”研讨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三是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广泛开展网上民主评议科室和家长评议学校活动,完善了征求社会意见的方式和渠道,调查处理“一创双优”活动办、市纠风办等转办的群众反映问题52件,教育系统行风和效能建设进一步深化。四是加大对教育重点、热点工作监管力度。加大对招生考试、教育收费、工程建设、教师招考、职称评定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力度,全市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13起、违规资金28.7万元,处理责任人17人,乱收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和校务公开,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监督和教育干部离任审计,确保了各项教育工作顺利推进。
(六)妥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一是深入开展“一创双优”活动。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一创双争”活动,坚持举办“教育大讲堂”,组织召开研讨会和党的知识竞赛,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干部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二是切实规办学行为。始终把解决好乱招生、乱办班等教育热点问题作为正行风、树形象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采取严格生源调查,统一招生时间,实行网上报名审批,严格控制班额等措施,进一步规了招生行为,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三是着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各类教育考试综合治理和标准化考场建设,考风考纪得到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排查整治活动,维护了学校安全稳定。认真做好教育工作,扎实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和稳控,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总之,过去的一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路子更加清晰,社会各方面支持教育、给力教育的环境明显优化,长期困扰我们的体制、人员、投入以及积案等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论是系统内部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还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评价,我们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所有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二元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城区学校班大人多,择校热,入学难,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办学条件差,生源流失,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二是一些学校债务负担过重,编制不足,学校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滞后于新农村建设,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软件不软、硬件不硬的问题,办学条件已经成为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三是个别学校办学行为不规,乱招生、乱收费、乱补课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教育形象。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创新工作理念
当前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市正处在社会转型、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期望值空前提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依然艰巨。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牢牢把握教育发展机遇、认真谋划好教育工作,对于巩固当前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创新工作思路,树立“尊重规律,尊重民意,循序渐进,顺势而为”的理念,努力做到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所谓遵重规律,就是崇尚科学,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本质在于把握规律,运用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证。在当前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来不得半点三心二意,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必须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觉将上级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尊重教育规律统一起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必须遵循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按这条路子走下去,多年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学子在不同领域建功立业,反哺家乡,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筑起人才高地。
所谓尊重民意,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执政为民意识。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作为办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家长的呼声、学生的诉求、教师的冷暖作为我们引领教育发展的风向标,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和社会关注;必须完善体制机制,规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维护好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激发教育发展活力,逐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必须持续推进“一创双优”活动和创建“四型”机关和系统,创新观念,优化作风,进一步强化“机关围着基层转、学校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学生转”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路子走下去。教育是一个周期性长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加快教育发展,必须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持续前行。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思路不持续难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了正确的思路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近年来,经过全市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我们探索出了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健全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质量保障“两种机制”,把握加强薄弱学校建设、规办学行为和加强自身建设“三个切入点”,实现义务教育由全面普及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由重普轻职到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由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三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确定了实施“六大工程”、“两项行动计划”的工作重点;建立了“教研赛考评”工程长效工作机制;开展了家长评校、学生评教活动。这些差不多涵盖了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硬件和软件。实践证明,这些思路、措施和目标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符合实际,符合教育规律。因此,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沿着既定思路和目标一直走下去。各县区、各学校也要注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只要实践证明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都要不折不挠、矢志不移地抓下去,并切实抓出成效。
所谓顺势而为,就是做决策、干事情要顺应时展,适应形势需要。教育事业的发展同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社会、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我们要把教育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大背景下来审视,来谋划,守道待时。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顺应二三五奋斗目标,顺应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好形势,进一步理清教育发展思路,一方面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要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濮台扶贫开发区建设的机遇,加大跑项目、争资金的工作力度,上下同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强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关于年工作安排
年我市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贯彻落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0年)》为主线,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理顺体制、打好基础、突出均衡、提升质量、强化拉动”二十字方针,坚持教育内涵发展,准确把握“三个切入点”,强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持续推进“六大工程”和“两项行动计划”,持续实施“教研赛考评”工程,持续开展家长评校、学生评教活动,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三大跨越”。
今年的工作要点已经印发给大家,我就不再细讲,这里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六大工程”和“两项行动计划”,大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市委、市政府还要召开大规模、高规格的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动员大会,我们要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以持续推进“六大工程”和“两项行动计划”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各县(区)要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全力抓好标准化学校工程建设。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要建立工作台帐,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做到人人有目标,层层抓落实。二要全力推进中小学“网络班班通”工程。今年,全市要完成“网络班班通”工程全部建设任务。下一步,要着力提升应用水平,依托教育网及学校电教终端,深化网络教研,努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三要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认真抓好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市直、市油田学校第二批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切实改善市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四要积极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进一步完善工程规划,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准备,打好全面实施的基础。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试,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农村优秀年轻教师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安居乐业。五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提升工程。要加大对普通高中的投入力度,提高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标准,化解债务负担,促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逐步均衡。从今年开始,要启动高中标准化学校创建活动。六要深入实施教师培训工程。精心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及相关培训活动,要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完善“一线名师培训一线教师”的模式,提高培训实效。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和送培下乡、送教下乡等活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七要全力推进职教攻坚计划。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审批,加快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所有迁建学校的入园工作。进一步加快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区重点办好一所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的公办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八要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工程、幼儿园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年内,全市要完成新建51所、改扩建89所幼儿园的任务。
(二)坚定不移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总抓手,以开展“家长满意的学校”和“学生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为载体,基教、师训、督导、监察等有关科室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把这项工作做新、做细、做实,真正评出导向,评出活力,评出形象,进一步推进我市师德师风和教育行风建设。二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要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工作,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评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合理调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建立教职工编制随缺随补、动态管理机制。三要大力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完善《市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实施方案》,今年,县、乡、校都要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评选首批教育教学专家和第三批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成立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辐射和引领作用。四要积极实施校长专业化成长工程。评选优秀校长、名校长和首批杰出校长,举办“校长论坛”。加强校长队伍管理,实施《市中小学校领导干部职务任期目标实施细则》,积极探索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新机制,切实提高校长队伍素质。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一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今年,要抓住党的“十”胜利召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契机,广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扎实做好市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学校建设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应用与管理,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二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召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总结会和全市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今年秋季,按照国家、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启用“新课标”。要根据我市支柱产业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教学和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品牌学校,力争在全省有位次、在全国有影响。三要进一步完善“教研赛考评”长效工作机制。继续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建立教研赛考评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精神,将“教研赛考评”工程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市教育内涵发展。四要强化教育督导和督查工作。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县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要加大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力度,继续开展市城区中小学校综合考评工作,完善考评方案和考评细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教育不能腐败,学校应该是一片净土,教育工作者就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道德操守的传承人。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今年,要以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为统领,按照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要求,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努力建立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要以落实《廉政准则》为重点,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情公示制度和公务接待报告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公开承诺活动,扎实做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我们要根据市纪委安排,认真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在职称评定、选人用人等问题上,我们要坚持跑与不跑一个样、干与不干不一样,重人品,重业绩,重公论,看德才,看状态,看后劲,公平公正,决不会让老实人、出力干活的人吃亏;在项目资金分配上,我们要坚持往薄弱学校倾斜,往贫困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要贯彻落实市纪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继续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对各项公用经费、事业费、教育费附加使用情况进行常态化审计,发现问题立即查处,确保有限的财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集中财力办大事。要厉行节约,勤俭办教育。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求,行政性支出要大幅削减,就是为了挤出资金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教育系统要率先垂,身体力行,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管好用好,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坚决杜绝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不良行为。
(五)坚定不移地解决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要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教育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近几年,我们在安全上虽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制度和防措施,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和处置机制。切实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车制度,积极贯彻实施《校车安全条例》。要严格落实《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和《市规办学行为六条禁令》,进一步规办学行为。要加大督查力度,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坚决杜绝乱办班、乱招生、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治理,加强涉考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标准化考场建设,确保各类考试安全、考风考纪不出问题,维护好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