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17:50: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战略管理概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战略管理 问题 意义 基本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市场竞争体系中重要部分,我国的企业集团要在经济体系中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集团的管理也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涉及到财政及管理上的多重问题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制定, 是企业管理中比较薄弱的领域,这也使得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众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是极其必要的,对企业和社会来说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
一、财务战略的概述
财务战略(financial strategy),主要是指为企业集团的管理者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以及实现企业目标的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竞争优势,以企业的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整个过程,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管理这是对此进行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在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中,其关注的焦点是企业集团的资金流动,这也是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不同于企业集团其他各种发展战略方面的质的区别。对于企业集团而言,企业财务战略应该是基于企业集团内外环境对企业集团拥有资金流动的影响,这是企业的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基本特征。简单来说,企业的财务战略及时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具备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特征的企业财务战略。
二、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思想、工作能力以及内部管理方面为主,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观念意识淡薄以及业务水平低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长,这也使得我国的企业集团在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在思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典型的如,自身缺乏独立性,以及企业集团的财务工作的依附性强,这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造成人为的损失。不仅如此,我国的企业集团基本以民营企业为主,这使得在财务战略管理的任命上基本是任人唯亲。造成了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造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严重失职,也即是难以真正的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是企业内部财务责任制度不明确。就目前我国中小的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部门不多,人员数量较少,这容易出现部门管理的交叉,造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混乱,这也即指的是企业集团项目内部的财务责任制度不够明确,这主要是由于财务部门本身不了解自己的权力,对部门职能以及承担的责任也不了解。这也导致企业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各步骤没有相应的责任人,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难以得到控制,给企业效益造成影响。
三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内部控制。这主要是指当前的企业集团的本身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对于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而言,由于发展的迅猛使得其根本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达到发展的要求,具体到财务战略管理,这一方面是其没有专门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以及专门的财务技术人员,造成了对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的薄弱,另一方面企业项目内部的财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而且也没有落实好,对于财务账目的处理比较混乱,容易出现内部管理人员利用制度的漏洞而进行虚假账目的处理而导致企业项目的财产和效益的损失。
三、财务战略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财务战略管理,从目前来看,基本由上述问题为主,因此,对于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也应该从上述问题入手,下面就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的缺乏。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对上岗人员的审查审核制度的缺乏以及对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工作监督制度的缺乏。从目前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来看,不少财务战略管理人员根本不懂财务战略管理,企业对财务人员不够重视,,没有按法规制度要求设置财务机构和配备财务人员,甚至财务人员没具备任职资格,无证上岗,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此外,企业将财务财务战略管理基本处于企业的一个超然的地位之上,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缺少监督管理,难以保证会计人员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造成个别的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财务事务, 给财务人员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资金管理体制欠佳。这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应收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难,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对流动的现金管理不足,造成企业在资金的使用方面的短缺;这就会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企业的科学管理,不仅如此,由于企业项目资金的投向不明确,甚至能够使得企业的投资规模及投资布局失调,造成企业的财务损失,给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带来困难。
四、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意义
时代的发展铸就了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企业如何顺着这股市场经济发展的东风,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实现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最大化是企业工作的当务之急这也即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意义,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是加强企业单位财务战略管理有利于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样主要对企业投资能够科学评估以及合理科学的财务投资,达到对企业成本的科学管理,将企业的经营的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进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手段。不仅如此,企业的造价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还具有其特有政策性和技术性,以及涉及范围广经济效益达的特点。
二是加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如今我国市场投资的多元化发展,这也使得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要能够要真实出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加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财管管理是企业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以及指导企业发展管理工作的根本。这足以说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五、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措施
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措施,主要还是应该以存在的为基础,对症下药,下面就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1.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的主体是财务战略管理的工作人员,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最简单最快加强项目财务战略管理的措施。具体提高的措施:选择高素质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人员对企业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组织人员对工程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对项目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促使财务战略管理人员自身对素质的要求;聘用财会人员时要严格把关,对财会业务素质差的人员, 加强培训, 必要时可择优上岗, 让财会人员有责任感及危机感。总而言之,要通过提高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施工项目资金的利用和管理,为企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2.建立权责明确的内部财务战略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加强财务战略管理,那就应该彻底的断绝任人唯亲的财务战略管理人们的选拨方式,以及建立权责明确的财务战略管理制度,主要来说首要的那就是要在企业集团内部有一个专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机构以及财务战略管理的机制。其次,那就是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项以及职责明确。最后,那就是规划科学的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审批使用的的制度化,在制度的保障之下更快更好的发展。
3.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集团的财务资金管理而言,其具有众多的不可确定性,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也是必须的,这能最大程度上的保证资金的投入合理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具体而言,那就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严格核实分析,进行专业的预算。此外,在财务战略管理的工作中还应该积极的吸收以及培养财务专业素养和综合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充分的发挥其在企业的的经营方针以及战略目标决策上关于财务核算控制以及管理的作用。
4.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的审计监督制度
对于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而言,如果没有一个监督机构去监督,那么产生问题也就是必然。因此,企业集团在财务战略管理上应该就财务问题而建立完善审计监督的职能制度,确保企业项目的财务审计调查以及审计工作能够专业全面有序的进行。不仅如此,完善的审计监督制度还能够遏制以及发现企业财务的违规操作,以及能够对企业项目的资金进去向和用途有基本的了解,保证企业项目资金的正常流动。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中,企业集团是经济体系发展的基础,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也应该受到企业内部的重视,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及管理应该是在不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自己的调整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对企业财务以及企业的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的健康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萍,潘晓梅.《企业财务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张家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成长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3]孙捷.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
[4]刘彩霞.《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行为——动因、测度及相关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黄伟亚.价值增值视角下企业集团财务战略运行探析[U].财会通讯(综合),2010,(1).
[6]杨丽娟,高淑东.关于财务战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A]. 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战略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2009.3.
[7]王要武,孙成双.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专家系统框架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报,2002(5).
[8]谢玲.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08).
关键词:文化管理;战略管理;互补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急剧变化,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境下,管理思想也是有了较大的转变,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许多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不断出现。其中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两种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进行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者在企业中发挥互补作用的可能性,促进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文化管理概述
(一)文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文化管理,从管理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的延伸,是管理科学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本质上市从文化的高度对企业进行管理,并且在文化的基础上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并且在整个团队中培养出相互认同、彼此信仰的企业文化,实现员工对于企业的内在归属感。简单的说,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企业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管理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正确管理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企业中的员工,并且这些员工成长的环境不同,信仰的文化价值观也是有所不同。
这种思想主要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原因就是在当时世纪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改变,跨国企业不断增多,经济逐步向一体化发展,不同的企业在国际企业之间交流的可能性不断增多,企业内部员工由于工作的关系,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开展互动,并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企业实践,这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员工,应该怎样管理?学术界和实践界给出的答案就是文化管理。
(二)文化管理的作用
文化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凝聚内部员工上,具体包括:一是导向作用,利用文化管理的方式,可以实现企业的员工为了共同的理想和愿景,在同一个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彼此之间相互合作,为了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二是激励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能够满足员工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仅可以发掘人才的潜力,还能够留住人才。三是塑造作用,这种作用强调员工应该拥有在一个企业内一致的精神风貌,对外能够塑造企业的形象,对内能够塑造员工的精神风貌。
二、战略管理概述
(一)战略管理的内涵
所谓战略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一个企业或者是组织全局的、长远的发展发现、目标以及政策和资源配置方面做出的决策,是一种管理艺术。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制定管理的决策时,能够考虑的较为长远。分析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并且根据这种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内部战略实行的过程中,要保证企业的决策和谋划能力与之相应,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反馈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思想的出现,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和平年代,企业存活的时间会不断延长,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会不断的加剧,竞争的时间会不断延长,所以企业之间的会从一时的竞争向更为长久的竞争转变,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长久的发展目光来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战略管理的出现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较多的支持。
(二)战略管理的原则
战略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中的原则。包括适应环境的原则,整体最优的原则、全员参与的原则、全程管理的原创以及反馈修正和自外而内的原则。在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明确战略管理的原则,并把握战略管理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三、文化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的区别
(一)文化管理注重内部协调,战略管理更强调外部适应
对于文化管理来说,更为强调的是内部员工之间的协调,保证企业的员工在彼此理解或者是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实现目标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并能够实现企业在外部环境中掌握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攘外必先安内”的作用下,实现企业利用内部一致的强大生命力,应对外部的环境变化。
战略管理则与之有所不同,是强调在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下,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并用这个战略来指导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为了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员工在同一个目标中工作,整个的工作过程都已经被计划,所以能够在员工中没有阻碍的运行,实现整个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适应。
(二)两者之间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之间还存在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的情况,整个的活动过程中前者更为注重管理企业内部的员工,并保障整个企业在同一价值观下有序工作,但是对于战略管理来说,更为重点的是研究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节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决策,保证企业的战略实施成功。
四、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的互补实现
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差距,但是,无论是文化管理还是战略管理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实现企业的发展。所以,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之间的互补作用,更好的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管理中,战略管理是不可获取的,尤其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形势变化较快,整个的市场环境出现转变不过是瞬息之间的事情。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同文化的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在实行企业的战略计划中,虽然对于战略的确定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尤其是对于大型的跨国企业来说,员工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会造成员工在实施计划中的理解误差,这不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所以,需要在企业内部塑造同一的文化信仰,在战略计划和文化信仰的共同作用实现企业发展的目的。
(二)国家建设中的应用
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不仅可以应用在企业中,还可以在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国家层面利用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需要将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并发挥彼此之g激励、协调以及决策上的作用,利用战略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发展方向,保证国家的发展符合现代化的要求,能够实现在经济形势剧烈变化中的国家的发展。同时,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的发展中可以不断推行,国家的发展文化,保证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一、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
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是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无不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这就要求高层管理人员既要有战略意识、具备战略思想了解掌握战略管理理论也要熟悉现代管理会计知识,而能把这两种知识融为一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无疑将给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犀利的武器。这种融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转化为理论指导。但这需要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经营实践者一起来实现。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1.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长远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
战略管理会计应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种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而不在于某一个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会用集团利益去交换某个成员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顾全大局而支持弃车保帅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在会计主体和会计目标方面进行大胆的开拓,将管理会计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2.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局限于本企业这一个环节,而是研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企业上家和下家的信息,努力改善企业的经济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产业的最优效益。战略管理会计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形成的"战略三角",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竞争对手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向管理者提供关于本企业与对手间竞争实力的信息,以保持和加强企业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强调比较优势,从相对成本到相对市场份额,它所关注的是相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向管理者提供的是比较竞争成本和比较竞争优势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内外信息的比较分析,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变动。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会计对象的范围,是一种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3.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来源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不仅财务指标的计算,而是结合了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矩阵地位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综合记分法等,这无疑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丰富。
4.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
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 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1.长期、持续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是在战略管理会计网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目标,它是引导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的航标,是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运行的动力和行为标准。会计与经济效益的"血缘"关系正被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所认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强烈追求;追求经济效益也是经济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但是,会计的基本目标如果直接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这个定义就显得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经济效益从时间角度看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分,从空间角度看有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之分,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长期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从概念和性质上它与会计基本目标是相一致,从内容上又有别于会计基本目标,它从自身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更具体、更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基本目标,这使它从本质上有别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分支体系。
2.提供内外部综合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在其基本目标的制约下,体现会计本质属性的目标。会计具体目标具有如下特征:(1)直接有用性,它是会计管理最直接的目标;(2)可测性,指作为具体目标的经济和社会信息必须在量上能测度,能够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加工、制造出来;(3)相容性,会计的具体目标应该与基本目标密切相关,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受制于基本目标,它是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4)可传输性,会计是为内部和外部决策服务的,它必须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途径输给服务对象。
综合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和会计具体目标的特征,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可以概述如下:(1)通过统计的、会计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涉及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数据、资料;(2)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内外部信息帮助企业作好战略决策工作。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企业战略,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一、企业战略概述
(一)企业战略定义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商业竞争的兴起,战略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杰克·特劳特根据军事中“选择决战地点”的概念提出了定位观念,用以界定企业经营要创造的外部成果,企业内部运营规划相应成为“如何驱动军队抵达”去创建定位,并强调定位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性。随后,迈克尔·波特基于产业的视角对企业竞争战略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业务聚焦是企业赢得竞争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战略的主要特点
1、目标导向。战略通常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战略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一个战略,只有在具体的目标前提下讨论和实践才真正具有意义。
2、长期效应。战略面向未来,把握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存在问题,聚焦于企业的远见和长期目标,并给出实现远见与长期目标的行动序列和管理举措。
3、资源承诺。战略是一种为承诺所支持的态势和境界核心期刊目录。战略决策往往牵扯到大规模的、不可逆转的、不可撤出的资源投入作为对所选战略方向的承诺。
(三)企业战略的基本准则
1、独特性。战略的生命线是其独特性。一个企业独有的,难以被对手模仿的特点与资质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是战略的可靠基础。
2、合法性。当一个企业在拓展其独特性的边界之时,它也要考虑所谓社会合法性问题,需要被对手、公众、政府、社区存在问题,和整个社会所容忍和接纳。
3、原本性。战略在商业竞争中的最终目的是赢,是为消费者创造卓越的价值。从顾客的实际需求出发是原本性准则的核心要义。战略灵感的源泉应该来自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对手的作为。
二、企业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肤浅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历了从生产导向到推销导向、营销导向、直至战略管理几个阶段。由于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市场环境的稳定性,企业更加注重以生产、销售为重点的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缺乏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意识。
(二)静态地制订企业战略
企业是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开放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要获得长期、稳定和高速度的发展,战略管理者必须随时监视和扫描内外部环境的振荡变化,分析机会与威胁的存在方式和影响程度,以便制订新的战略或及时对企业现行战略进行调整。
(三)对竞争环境的判断失误
不少公司错误地认识和判断了竞争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尽管他们中有不少曾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但他们忽视或误解了竞争环境中变化的征兆,最后导致自身的竞争优势受到侵蚀。
(四)受制于组织结构
在传统的公司组织中,不同部门间分工明确存在问题,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责任。而在公司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上的这种条块分割,要跨越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而营建有效的协调整合体系主导核心流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突破此类困境,则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彻底地变革,营造新颖的无边界的组织形态。
(五)忽视战略管理小组的作用
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的状态,尽管经历十几年的改革,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仍然存在。国有企业高层经营者九成由上级主管任命,企业经营者对主管部门负责,并套以行政级别,高层经营者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具有主要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而且企业缺乏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致使高层经营者大权在握,领导班子旁如虚设。而在中国的私营企业中,集权式经验型管理更是私营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
三、解决企业战略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一)全面深入理解当代最新的战略理论和方法
中国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时间较短,企业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基础薄弱,要迅速赶上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西方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并非易事核心期刊目录。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紧随国际管理发展趋势,全面深入了解当代最新的战略理论和方法,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概念的表面含义、方法的简单操作程序或几个战略词汇的理解上。探寻战略理论中隐含的深层次的知识,有助于增强企业综合运用战略的能力甚至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
(二)企业战略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存在问题,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战略制定必须分析环境,环境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企业的诸多外部环境都可以概念化为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拥有利益或参与企业管理的人和企业。
(三)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竞争信息系统
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竞争信息系统,保证相关信息在组织内部的畅通无阻,并使其能得到妥善的处置应对,能为经营战略的正确制定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平台。需要培育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公司文化。在竞争环境分析时存在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竞争空间,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竞争者,还要充分考虑到潜在的和新的竞争者。
(四)界定企业战略氛围
界定战略氛围,找出战略涉及的关键对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然后设计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在同一组织内和不同组织间实现协调和整合。只有通过树立明确的目标,有效地沟通,并利用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才能突破背离,使组织的各个部门协调运转。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谋求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从战略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出发,论述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结合中国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现状论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提出加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希望能够给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银行的战略管理。有效的战略管理能够融合银行的特点,提高银行本身的竞争力,面对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它已经从各个方面衍化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策略,无论是应对经济危机还是房地产泡沫,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特别是国内银行改革才刚刚开始,银行战略管理的实践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加强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国内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在经营中制胜。
一、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管理是商业银行以战略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战略实施和评价,以便领导部门能够有效的决策而使银行实现原有目标的一项科学。战略管理是综合性的,是结合市场销售、生产、财务预算、研究与开发等一系列学科为基础组成的一门总体性管理方法。它对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和计算机系统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其有效的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方案,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总体目标。
战略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是银行根据自己的目标,结合未来的整体性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对银行内部和外部各种变化进行趋势性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银行对各种可能的事件做出更加主动的反应,使银行适应能力更强。
(2) 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以银行内部现有的机制和允许条件为基础,结合市场和产品的正确定位,从而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更有利于其内部的有效实施。
(3) 战略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银行内部人员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合理的实施计划能够为银行带来更科学的运行机制,更能促进银行内部管理者和员工劳动积极性的提高。
(4) 战略管理对于提高自身认识,增强对竞争者战略的了解,最大化的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财务风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是一种基于银行未来发展的规划文件之上的具体行动,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对未来的目标的一种预测,也是对经营风险的一种有效管理和控制。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战略管理的企业比那些不采用战略管理的企业的成功率更高,其中采用战略管理的企业,70%的企业依靠自身战略管理计划提高了自身的盈利能力。
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战略管理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许多商业银行都已经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这使得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整体性的正轨体系。加之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出现太多的亏损,使得一些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的商业银行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其在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所以使得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整体体系,不利于银行的发展。例如,一些银行并没有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出台相应的具体规章制度,而只是简简单单的全面接受其他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从而使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诸如员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玩忽职守等,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
(二) 战略管理的理念比较陈旧
近年来,商业银行迅速崛起,快速成长,其主要的原因在于领导者的个人能力所造成的推动力。待其进入稳定发展之后,商业银行的领导者往往墨守成规,沉迷于个人业绩,不思进取,从而出现了商业银行为管理者个人意志所左右。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只顾及银行的盈利,不注重整体性的战略管理,稍有经济亏损就扣减员工和管理者的工资和奖金等,有的甚至频繁更换领导,这些都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
一些商业银行虽然建立其战略管理,但是其战略管理的理念比较陈旧,难以与国际化趋势顺利接轨,从而使得一些银行在改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例如有些商业银行会由于改组前后战略管理文化的差异而造成员工不适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会出现管理者有一套体制,具体实施者却是另外一套体制,从而造成整体管理上的不协调。
三、加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一)采用科学的战略管理办法
目前,国际上已有许多战略管理方法,其中很多都得到实践检验,例如战略制定中有外部因素评价法、竞争态势法、内部因素评价法;在战略选择中有tows矩阵、space矩阵、bcg矩阵、ie矩阵和大战略矩阵;在战略决策中有qspm矩阵。各种矩阵和方法适用的条件和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商业银行应该科学的选用不同的方法和矩阵,有效的对其自身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运用比较广泛的定性预测有德尔菲预测、头脑风暴法;定量预测有计量经济学、趋势外推法。面对着具体的发展环境,银行管理者应该有效的进行总结,结合市场发展空间,考虑当前的国家政策等,实事求是的对银行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然后制定合理的战略管理办法。例如,商业银行应该时刻关注国内外的货币流向,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
(二)建立战略管理的内部活动方法并制度化
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要根据自身规模,划分不同的类别,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决策制度,有效并严格的执行相关战略管理计划。对于具体的战略管理方法,要制定相应的适应方法,杜绝严格的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必要时可以根据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对于不合适的或者已经过时的战略管理办法,管理者要召开股东会议,通过股东决策自身提供的方案,从而有效的避免战略管理不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情况发生。例如,对于总体的战略目标,商业银行应该将其与具体的战略办法相结合,充分考虑整个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努力修正,从而使其能够充分促进银行内部的发展。
(三)坚持“防范风险”的战略管理目标不变
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是以其经营效益为目标,尽量避免对外部经营环境的误判,通过有效的、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和审视自身资源,从而对银行的战略管理做出正确的判断。现代的战略管理是以银行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为基础,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来调整整个战略动向,坚持“防范风险”的战略管理战略规划不变。不仅如此,在日常的战略规划中,要时刻以风险防范为主,通过有效的控制相关具体操作,最终实现总体的战略管理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管理目标,商业银行应该做出六个转变:
(1) 不仅仅在观念上而且在理念上,由单纯的关心风险向关心风险和收益相结合,通过两者的相互参照和对比,进而确定整个战略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银行应该由传统的控制和规范风险为主向经营和管理风险转变,提升自己平衡风险的能力,真正运用风险,提升自身价值,在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基础上,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保证银行持续、科学的发展。
(2) 在风险管理机制上,银行应该加强总行、分行、支行间的业务往来,由控制风险为主向流程整合后的各级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转变,彻底改变原有的各个部门独立的风险控制办法,使风险控制更加准确。
(3) 注重控制新增不良和清收转化不良的记录,向既要注重新增不良和存量不良转化又要控制不良的转移转变,注重不良资产的迁移,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发生的可能性,提升经营业绩,最终实现银行整体水平的提高。
(4) 风险控制模式上由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向统一集中的管理转变,提高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银行各个分支之间一定要加强风险的有效互动,通过各个部门的风险评估手段,最终实现银行整体风险控制实力的提高。
(5) 在识别手段上,从简单的财务分析为主向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详相结合的分析办法转变,特别加强对市场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和统计,有效的预测,合理的评估并及时有效的反馈,最终实现整个银行的科学发展。
(6) 风险管理对象上,从单一客户、集团客户向组合式客户管理层转变,加强各个客户层之间的有效联系,客观的分析各个客户层之间的风险影响因素,最终能有效的确定银行的风险体系,从而有效控制银行风险。
四、结语
面对着国际化进程趋势的加剧,商业银行应该调整自己的战略管理,与时展趋势相结合,有效的控制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对于传统战略管理中的控制理念,我们应该本着修正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评估,坚持风险控制为主体的理念不变,严格执行相关控制手段,结合市场的发展动向,果断加强其内部管理体系,从整体上实现银行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艳杰.论区域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j].理论纵横.2003(5).
[2].葛兆强.论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5).
[3].赵锡功,刘晓刚,贾明.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j].经营管理.2007(4).
[4].张海洋,张宁.商业英航战略管理实施策略分析[j].经济论坛.2007(16).
[5].邹兴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管理模式探讨[j].金融管理.2006(5).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解决措施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战略决策需要的情况下,为适应和促进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的。它要求管理会计要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提供和控制程序。不仅要和特定阶段的特定战略目标相适应,而且要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时、空、量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限定,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有如下特征。
第一,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企业相关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分析与掌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并密切关注企业所在行业以及市场的动态,从而扩大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报告范围与角度。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则只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做出单一的核算。
第二,全面性。战略管理会计收集信息涉及面广,考虑多种因素,使之搜集与整合的信息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还增加了多项应该考虑的重要非财务信息。
第三,权变性。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这种权变管理思想必然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变动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各项决策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战略相关度。
第四,长期性。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经营。它主要针对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计划与决策,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第五,过程控制。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以过程的控制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控制的有效性,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1.扭转了企业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
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方面,关乎企业经营业绩、管理绩效的发展。为了使会计与管理更好地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就必须发挥战略的效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将扭转企业以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只关心自身经营模式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能够以战略的高度指导企业经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制定经营决策,充分将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并使企业能够良性竞争,自然而然地实现优胜劣汰。
2.突破了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的范围
为了实现战略管理,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经营脉络,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动向,就要根据变化调整企业战略部署或采取更为有效的战略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按照美国学者波特的理论,在竞争环境中,企业将面临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供应商的砍价能力、客户的砍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新的竞争对手的入侵。这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其所涵盖的信息明显超越了成本会计单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些竞争力信息,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所必备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竭力提供。
3.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了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制定的决策还有赖于员工的执行。决策被执行程度的高低,执行效果的好坏与否,以及执行后的反馈都对企业经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改进甚至是废立都要有赖于这些因素。可见,人力资源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必然将战略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会计管理与核算中,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增强其可利用性。
4.促进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不断完善
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不同于财务报告的报告形式,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它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是从企业内部来进行评价的模式。目前只有100家上市企业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使公司经营更加透明,使信息使用者可利用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大大提高,也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1.缺乏完整和可引用的理论体系框架
战略管理会计在上世纪80年代被逐渐引入我国,并有个别企业应用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也仅仅是个例上的表现。由于其引入时间短,理论体系不完善且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使企业经营者没有完善的理论框架来引用,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2.企业经营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尴尬的转换阶段,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润不挂钩的现状使企业经营者疏于管理,放松相对制约,缺乏在管理方面创新的热情。
3.企业经营环境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从会计的发展角度来看,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我们也可得知战略管理会计也将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从宏观的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与之配套的电子商务也没达到广泛的普及;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企业内部环境也不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者本身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不够,钻研欲望不强,使之不能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加之企业经营者对于相关方面人才不够重视,认为战略管理只是对传统管理会计起辅助作用,不愿在此方面付出过多成本,从而造成战略管理无使用和发展之地。
四、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1.建立健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基础是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根基,抓好基础作用要从构建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开始,给战略管理会计的恰当应用提供有规可循的结构脉络。首先我们应引进现今西方先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现状和中国国情制定出适合于中国市场经济使用的理论框架,这样设计出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是对西方理论的重新定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框架和方法。战略管理会计是多门学科的结合,不仅仅是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简单相加,更要在将两者融合的同时关注营销学、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的相关理论,这样建立出来的体系才健全,丰富,用以指导管理和核算。
2.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中起着总领的作用,他的决策关乎整个企业的命运。而欲想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热情,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潜能就应当首先让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利益相挂钩,那么企业经营者要负担企业的经营责任,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不由自主地去研究经营管理学,去探究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3.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
战略管理的突出重点是要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决策做到适时变化。那么,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环境必然会大大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行。当然,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核算和决策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企业内部,内部环境的改进与优化无疑也是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成熟与发展的良方。良好内部环境的营造首先要从企业管理制度出发,企业无论在宏观上的指导性经营理念和微观上员工的具体惩罚措施都应从战略角度出发,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战略的氛围下,不至于使企业的战略管理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在现今经济状况下应形势和经营要求产生的,所以,这必然是今后会计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的企业引入这种方法和理念将使企业经营始终处于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但是,由于其引入的时间短,发展不够健全,内外部环境不佳给企业经营者的运用造成不小的阻碍和困扰,所以,希望文中的几点建议能用于帮助改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车忠范.战略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的反省与发展[J].理论研究,2009,(9).
[2]曹晓东.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09,(10).
[3]李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动态分析[J].财会通讯,2010,(6).
关键词:战略管理;作用;企业发展
一、引言
战略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思想,它是所有企业管理理论中是最高级别的。战略管理通过全面以及整体的视角对企业现在以及将来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使企业在财务、人力、生产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可以协调、有机的进行。利用战略管理,企业往往都会收获到所期望的管理效果。
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在我国的普及范围更加广泛。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市场将会得到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的机会。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企业不但要面对国内同行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国际企业的挑战。虽然竞争空间范围不断的扩大,但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展现自己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对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只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企业才能在发展中对发展战略进行更好的决策,才能使企业长远的、健康的、快速的发展下去,才能在与其它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利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概述
1.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和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企业战略管理的详细制定过程
(1)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实际情况,管理者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制定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企业在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企业的凝聚力以及战斗力会得到提升,企业的整体能力和素质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2)对企业制定的战略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分析这个环节中,管理者要对企业所处市场的大环境有恰当的认识,对于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及竞争企业的情况要有充分的掌握。通过这一环节的制定与实施,企业可以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当下因素以及有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未来因素给予合理的评价,为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具体实施打好基础。
(3)对企业战略进行最终选择。战略的选择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它既是企业目标的制定以及战略分析评估这两个环节的具体体现,也是战略实施与调整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制定企业合理的战略,并根据战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在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虑。在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上层管理人员与下层工作人员以何种方式相结合,都要以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充分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各个部门可以得到协调、有机的共同发展。
②对企业所选择的战略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估。企业战略的成功以否,关键是要看它能否最大限度的展示企业的优势、避开企业的劣势;对于机会的到来能否及时的把握;对于企业外部事件的威胁能否成功的化解。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一点在对所选战略进行评估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③在对战略进行细致、准确的评估以后,要对企业战略进行最终的慎重的选择。
(4)对企业战略的最终实施与适时的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经过评估以及比较之后得到了相对最为合理的选择,这就意味着,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工作和计划都要以这个发展战略为核心,围绕它展开企业的建设。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为企业的发展战略而服务,发展战略的精神要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当企业的发展战略开始实施的时候,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也随之被确定。为了使企业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阶段性目标的制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提高企业的预见性和动性
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企业战略管理可以使企业管理者预见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威胁。企业基于发展战略的基本功能,可以制定和筹划长远的应对措施以及计划,使企业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战略管理要求企业要为长远考虑,培养储备人才,通过实践不断创新企业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完善企业的管理方法。
2.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对于一家在管理方面比较成功的企业来说,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同内部环境分析一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外部环境分析可以使企业对超出自身控制能力范围之外的外部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及时的识别,当这些外部事件对企业构成威胁或者为企业提供发展机会的时候,企业就可以通过战略管理对这些因素做出相应的反映。企业在自身发展的目标以及任务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外部事件进行综合考虑。基于企业现有的情况,管理者要对企业制定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也要随之改变。
3.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发展的目标就是整个企业共同的理想,这个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一位员工为之努力和奋斗。企业发展的战略为整个企业科学、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使企业的员工可以看到企业的前景与发展的希望。员工受到激励的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工作态度。
4.决定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
企业通过战略管理可以明确的掌握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容的面对机会的来临以及威胁的挑战,合理、公平的与竞争者进行企业实力的比拼。在企业遇到激烈的市场变化以及利益的诱惑时,战略管理可以使企业有效的避免风险,战略的决策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做好这些,企业在与同行企业的竞争中便能够展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战略管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对企业保持竞争力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由于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企业竞争力持续能力的比拼,所以战略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战略管理不仅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竞争力的持续能力可以得到保障,对企业在市场上特色竞争力的树立同样也有着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以及资源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结合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使自己在市场中独特的竞争优势得以展现。
四、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对战略管理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晰,不能充分理解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得到全面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制订了企业发展战略,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能力错误的评估以及市场整体分析的不完善导致企业战略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战略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员工对战略实施不够彻底都是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解决的相应措施
1企业的战略管理往往都是围绕企业单一的核心竞争力展开的,在某种意义上,会束缚企业的全面发展,所以制定多元化的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以及新业务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帮助。
2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合理的利用自身经营的特点与优势,钻大企业没有涉及到的市场的“空子”,合理的寻找市场发展的战略空隙,减少与大企业正面竞争的几率。
3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虽然离不开管理者正确的决策,但是千千万万员工对决策的实施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立与企业战略管理相符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精神层面的引导、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决策的实施程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企业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空间以及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成长空间,避免企业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过于盲目与冲动。因为企业制定的目标一旦不能被完成,会严重的伤害到企业的自信心。
5当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战略的同时,应该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调动员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员工对于企业战略给予充分的认可,才能使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施展。
五、总结
战略管理使得管理者可以认清企业现在的状况,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通过战略管理可以对内外部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4):39-41.
[2]李小平:从发展战略看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10):130-131.
[3]李 建:如何分析企业所具有的发展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