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智能建筑的起源

智能建筑的起源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26 15:46: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智能建筑的起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智能建筑的起源

篇(1)

【关键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

1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主要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将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建筑系统、设施服务和管理体系按照人性化的需求进行设计,达到最优化整合,为住户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人性化服务、绿色节能的智能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将现代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紧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使传统建筑领域与高新技术产业有机结合。在该智能建筑系统中,可以对室内温度、湿度系统,采光系统以及安保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实现远程智能操控,并大大简化管理流程。既满足了生活工作方面更加人性化的需求,又顺应了当今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表现出智能建筑具有功能性以及实现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显著特点。

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最初起源于美国,其开创了全新的建筑设计方式。1984年1月,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在美国康乃迪克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智能化的“都市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标志着世界首次智能型建筑的产生。该大厦首次将信息化、整合最优化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方面,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手段对整栋大厦内的空调系统、供水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系统、防火防盗系统以及采光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为大厦的办公人员提供语音通信、文字资料等多样化的信息交流体验,使客户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便捷、智能高效。随后英法等国也开始相继发展智能建筑系统技术[1]。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技术开始流入到我国的建筑领域,适应了我国快速变化的居家生活模式、休闲娱乐方式以及工作、商务模式,因此传入不久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演变,已经从原先单一的商务酒店大楼、商务办公大厦发展到了现在的智能化住宅、智能化医院、智能化学校等多元领域。

2 智能建筑的主要技术

智能建筑是整合利用现代化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将传统建筑领域与高新技术产业完美结合,使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水电暖供应系统、物业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加适应人性化的需求,为住户居民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绿色生态的智能化建筑环境。它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整合利用现代化电脑技术、现代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组成高度智能的综合管理系统,对整栋建筑内的空调采暖、供水排水、供配电、防火防盗以及采光照明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且按照需先设置的目标值进行实时调整。因此这就对于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水平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早期阶段,我国通常采用电脑集中控制和监视形式,但不足之处是可靠性不够,因此逐渐被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DCS)取代。现在我国多采用美国ASHRAE制定的BACnet网络通信协议和美国EChlon公司研发的LonmarkS技术。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进步,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引导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潮流。

2.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需要对整栋建筑的供配电、空调采暖、供水排水、防火防盗以及安保情况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管控,整体协调各方,保证各个系统环节能够持久可靠的运转,为居住用户提供一个放心舒适、服务便捷、绿色节能的建筑环境。这就要求重点实施系统集成手段,将智能建筑内各个子系统按照功能的不同科学地进行有机结合,以期待实现资源共享。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从初期阶段时简单的基于监控的处理,逐步演变为现如今基于内容的处理与融合阶段[2]。

2.3 智能建筑通信网络技术

智能建筑通信网络包括电话网、局域网和有线电视网,接入网技术可采用传统型电话系统的XDSL技术,有线电视网的HFC形式以及光纤到区(楼)的局域网等。智能建筑内各类原本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去进行信息的交流更新。通信网络技术称得上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网络,智能建筑的功能化发展都离不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2.4 智能小区技术

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社区”的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把智能化小区理念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住宅小区逐步地智能化,出现了拥有实时监控、安全防范、远程控制的物业管理办公系统以及智能化家庭管理的智能小区,可以为住户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供最优化、最全面的生活服务。

3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近几十年,智能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众多商业建筑与居住社区的办公人员与居民都渴望居住在更加智能化的建筑中,享受更加贴心周到的居住体验。我国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该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国内其他地区也紧随其后。我国对智能建筑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智能建筑业得到了更多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3]。综合智能建筑的起源与演变以及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可预测其整体发展趋势。今后将重点围绕深度化,广度化,规模化,可持续性等内在要求发展智能生态建筑。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会刺激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反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因此发展更深层次、更高精准程度的信息网络技术也是今后能够深刻影响到智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能建筑的理念符合我国积极倡导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方针政策,因此我国的智能建筑更加追求智能建筑的低碳环保,建造全方位、系统化的生态环保住宅。在未来智能小区中,会以最大限度发挥居住环境的生态效应为主要目的,全面协调发挥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岳素霞.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13(3):38.

篇(2)

一、智能建筑的定义

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在1997年6月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下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这是目前我国智能化研究的理论界所公认的最权威的定义。

二、智能建筑的特点

1、节约能源。2、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3、提供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的环境。4、广泛采用了“3C”高新技术(3C高新技术是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5、系统集成。

三、现阶段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1、电气施工图设计不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往往重视建筑设计本身的平、立、剖,而对其他专业,特别是设备工程,包括水、电、暖等有所忽视,只要写一个简单的说明即可,而对智能化系统建设则未被列入内容,有的甚至不考虑。在设计方案评审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或设计单位询问建筑单位关于智能化设计时,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单位才认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也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都是当前世界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难以完全掌握,设计单位对选用的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困难,对各系统应包括内容有分歧。

2、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建筑设计不同步。正当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时,由于工期紧迫,建筑设计已进入施工图阶段,设计迫在眉睫,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甚至未经评审就进入施工图设计。部分工程项目在进入施工后才发现缺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图,于是重新找施工单位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

3、系统集成商在准备进入项目实施时,发现没有弱电井和弱电配电间,要不就是土建已超前,管路预埋已成空话,或虽有管路但冗余不够等。介入时发现电话、电视等已有人实施,许多管路和信息出口的安装位置,设备的安装位置已被占用。诸如此类,使原方案必须重新修订,系统指标和工程预算发生较大变化。

4、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产品,国外如美国江森自控、I BM、朗讯科技等公司产品占据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国外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供货都是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变送器、现场控制站、子站、网络服务器及所有软件成套供货,产品质量有保证,但现场调试、人员培训、后期服务等方面不完善,在与甲方及施工单位配合上有难度。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在施工过程中,接线、安装等低级错误引起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国外产品不熟悉和技术壁垒给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四、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1、智能大楼。是指将单栋办公大楼建成综合智能化大楼。智能大楼的基本框架是将BA、CA、OA三个子系统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发展趋势则是向系统集成化、管理综合化和多元化以及智能城市化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智能大楼作为现代化办公和生活的场所。

2、智能广场。智能大楼从单幢大楼变为成片开发,形成一个位置相对集中的建筑群体,称之为智能广场。智能建筑不再局限于办公大楼,逐步向公寓、商场、医院、学校等建筑领域扩展。智能广场除具备智能大楼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系统更大、结构更复杂的特点,一般应具有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能对智能广场中所有楼宇进行全面和综合的管理。

3、智能化住宅。智能化住宅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家庭电子化(HE),其次是住宅自动化(HA),最后是住宅智能化,美国称其为智慧屋(WH),欧洲称为时髦屋(SH)。

智能化住宅是指通过家庭总线(HDS)把家庭内的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都并入到网络之中,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协调,提供工作、学习、娱乐等各项服务,营造出具有多功能的信息化居住空间。

4、智能化小区。是对有一定智能程度的住宅小区的统称。智能化小区是具有居家生活信息化、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IC卡通用化的小区。小区智能化是一个过程,它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及人们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完善,表明了可持续发展是小区智能化的重要特性。

5、智能化城市。在实现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化小区后,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将被进一步强化,出现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智能化城市。

篇(3)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建筑

一、智能建筑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概况

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Intellingent Building)起源于1984年的美国,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应运而生的现代高科技的结晶。近十余年来智能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智能建筑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属于新型建筑形式,它是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信息化技术而产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同时保障建筑内拥有智能化建筑设备以及系统化通信网络。智能建筑优势集中体现在系统、管理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通过对以上环节的优化,营造安全、便捷、舒适而且高效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的基础是科学布线,计算机技术只是其实现科学布线的手段。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完成多个系统的综合性配置,继而对建筑内各个设备形成全方位管理。按照《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经济收益以形成逐年增长的趋势,照此情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指日可待。

2、自动化控制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能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附加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使生产过程或生产机械(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某种规律(控制目标)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和转速等)或加工工艺按照预定要求变化的技术。其包含了自动控制系统中所有元器件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对象或被控过程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控制用计算机(能作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控制机)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目前,自动化技术正在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是推动自动化技术从局部自动化过渡到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的两大推动力。

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是当前建筑行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所在,是在无人直接参与之下通过使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制对象或者过程自动的预定程序运行,确保应用中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它是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物理反馈原理的影响来促使系统自动化进行更正模式,使得系统在运行中各种数值能够达到预计效果和预定值。自动控制技术将人类从事的各种危险、繁琐的活动趋于安全和简单,大大提高人们工作效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技术正逐步应用到现代智能建筑中。早期智能建筑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和楼字自动化(BA)三个部分。

1、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便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E―mail、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讯设施,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缩短办公周期、减轻劳动强度、同时防止减少人为的失误和差错。办公自动化技术将使办公活动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使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丁作,这种以E―mail、文档数据库管理、复制、目录服务、群组协间工作等技术作支撑,让群体协同工作成为町能,彻底打破了早期办公自动化的“信息孤岛”,变成厂“信息大陆”,实现了对人事、文档、会议等的自动化管理。从而改变了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具体来说.OA主要实现下面七个方面的功能:内部通信平台;信息平台;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实现分布式办公。目前国内多数上规模公司都已经使用OA系统进行办公自动化操作,但在新开发和设计楼盘时就充分考虑办公自动化需要,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对接的智能建筑暂时并不多。因此国内企业需在这方面不断加强。

2、通信自动化

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通过与外部如电话公网、数据网、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保证建筑物内与外部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通信自动化能为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包括语言文本,图形、图象及计算机数据等多种媒体的通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一般包括: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声讯服务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视讯服务系统、电视通讯系统,客户可自行定义服务通信方式.调整通信服务功能。

3、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物内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经济、便捷的生活工作环境。楼字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楼宇自动化系统涉及建筑的空调、通风、电力、照明、防灾、安全,给排水、车库管理等设备与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涉及面最广、设计任务和工程施下量最大的子系统,它的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对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设备始终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费用,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应用中属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多数建筑单位并不了解何为智能建筑,在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中缺乏严格的控制项目技术措施和编辑方式,但是在利用的时候却又不能够及时的对其中故障进行清除。大多数建筑楼字、消防、保安等系统相互独立.分散布线,互联性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使资源、设备重复设置,造成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智能丁.程涉及系统集成,对总体统筹规划的人才要求也较高,但我国目前这种综合型人才还存在很大缺口,由此我国建筑智能化还需要不断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来满足建筑智能行业需要。因此我国建筑单位应该认识到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促使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走向良性循环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以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的智能建筑应运而生。而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智能建筑中的主要应用技术,通过分析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才能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住宅、智能医疗建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build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obtained a certain result. The idea that som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omestic foreign examples. And about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medical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 of application. And get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intelligent medical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的起源仅仅是远古的祖先为了遮风避雨而营造的场所,当时的人类对于建筑的要求不过是满足最基本的遮避而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升级人类开始对建筑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包括保暖,防寒,私密,象征地位身份等等。直到1984年,建筑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名词,智能建筑,或者说是建筑的智能化。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各学科的基础上并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想成的一种交叉。建筑的智能化,通常表现在建筑功能运作的自动化,包括对水、电、热力、空调、通讯等的智能自动调节。还表现在建筑物的节能运作,建筑内通信的自动化,建筑内办公的自动化,以及安全保卫自动化。智能化的运作改变了传统的人为控制,让运作的主观性降低,让环境的舒适性更高,精密性更高。

1984年1月,美国联合科技集团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州哈弗特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开启了建筑界的新纪元。这座由旧的金融大厦改造的被称为City Place的大厦总建筑面积达十万余平米,在这坐仅仅三层的不起眼建筑中蕴含着当时世界上的领先技术。在这里客户不用自己添置设备便可获得语言通讯、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自动化与智能化让人们感受到电子时代的关怀。自动化综合管理、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等系统全部由电脑控制,是客户真正感受到舒适,方便和安全。这座大厦的建成开启了人类探索智能建筑的先河。

随后日本开始在建筑智能化的领域探索,在短短的十年内建成数十座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并在1995年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此时美国的智能建筑已经达到了数万栋。智能建筑的探索热潮随即而来。90年代后,继美国日本后,法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第一座公认的智能建筑――北京发展大厦。它自1989年建成便成了中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先驱。在当时虽然智能化办公建筑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属于比较新的技术以及理念,但是发展大厦的设计团队积极的学习参观学习国外先进的实例,成功的解决了智能型大楼需要解决的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楼宇管理自动化,防火自动化,安全保卫自动化停车管理自动化等问题以外还积极的探索解决了建筑空间的灵活性与宜人性。设计者立足于,写字楼是知识生产力高度密集的场所,要是人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需要建筑环境有较强的宜人性。北京发展大厦是我国建筑智能化的航母,他显示出我国建筑领域通力合作的巨大成就。

一、智能建筑设计在住宅建设的应用

我国在住宅的设计与建设中,必须注意考虑我国国情、国力、民情、民力,从实际出发,掌握标准控制造价的同时满足十六字方针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兼容、拓展”从而实现21世纪智能型小康住宅的功能要求。住宅的智能化包括通信单元即实现家庭通信网络的、有线电视等的智能化。家庭通信网络是经电话接口模块,通过电话线路和现场总线接口双向传输语音信号和数据信号,如防灾报警、家用电器异地控制、门口可视对讲、三表数据传输、报警模式设置等.。住宅水、电、煤气三表自动抄表系统是通过脉冲式传感器信号接口,将采集到三表数据通过电话接口模块或CAN现场总线传输到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的抄表主机,经脉冲数与度数转换记录、打印用户水、电、煤气的使用量,并可与银行联网结算。采集数据自动保存,并具有掉电保护功能。整个采集传送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避免了入户抄表并且可以为住户增设净水、热水等功能,提供扩展余地。家用电器设备控制:通过总线制地址编码方式,按照预先设定程序可对空调、电饭锅、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通过本地或异地电话,使其即时启闭。事故应急控制是为了确保住宅用户的安全。当发生火灾时,切断家庭总电源。高层住宅火灾报警情况下可自动开启楼梯门锁。当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时,可采用集中报警、区域报警,或分散报警形式。后者,通过输出触点控制专用的防爆控制器关闭防爆煤气电磁阀。防盗、防灾报警防护区域包括住宅防护和住宅区内域防护。住宅防护可在门上、窗上安装门磁开关;住宅内区域防护可在客厅、阳台处安装红外探测器;院落别墅住宅可安装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以防范非法入侵等。这些都是建筑的智能化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安全的保障。智能化让生活更加的方便更加的随心所欲。

二、建筑智能化在医疗建筑中的应用也比较的普遍:

医疗改革必然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及贯彻医院以人为本的理念,医疗环境的建设显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懂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道理。而作为医疗建筑更应该强调的是建筑的人性化以及科学化。我们都知道,医疗建筑是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组成的,以医技为中心,以门诊和住院部两点发展,而门诊又是客流量最大,使用的最集中的部分。我们以门诊的智能化设计为例,来探讨智能化的发展对医疗建筑的重要性。

医院的门诊楼就去位置以及重要性无疑是一个医院的门面和窗口,使患者最先接触到的地方。门诊人流量大且复杂。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医院的服务人群大多是病患,从患者的心里角度来说,身体的不适更容易造成心里的不舒服。更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无论是患者的体力还是心里都要求门诊楼的设计应当更具人性化,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方便。合理的空间布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化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快捷的通讯网络。智能化的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人性化的候诊大厅,也将成为现代医院门诊楼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是在以人为本的号召下应运而生的,建筑的智能化就是为了使建筑摆脱钢筋混凝土牢笼的称号,使建筑更加的人性。使建筑所营造的空间环境更适宜人的各种活动。使建筑更加的贴近于人,服务于人,使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加的方便便捷。让科技服务于人,让科技摒除科技所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让生活更加的美好。智能建筑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发展,是一种持续。建筑智能化需要建筑师的通盘考量,统领全局,更需要每一位建筑工作者的配合,包括水,电,暖等等。建筑智能化要求更多的行业协调从而创造更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建筑研究》贺业钜等,建筑出版社

篇(5)

关键词:未来建筑;环保;仿生;智能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bionic,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diction, such as the use of natural energy sources, humanized design of use, and high intelligence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to the design of the new century ar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Keywords: futur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nic; intelligent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住宅会从更高层次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已不仅限于安全和外观上的要求,尤其在高档住宅中,他们采用高新技术,用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设计,给住户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一、绿色环保的建筑风格

21世纪是生态世纪,为了克服工业社会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为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留下一片净土,商业区和住宅的设计必须更好地贯彻保护生态的宗旨。未来的建筑技术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利用自然能源,应用节能材料,都给建筑师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上述要求,在进行居住园区及住宅设计时,设计师们会从整体布局、建筑材料、节能等方面进行补充,从而形成新的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风格。生态建筑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1、环保型材料

环保型建材,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持久性好、易于维护、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艺术效果、节约资源方面的特性。它又称无害装饰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不会有害。此外,环保型装饰材料还包含了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如一种质地柔软、透气性良好的“防霉壁纸”在潮湿的空气内或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发霉、滋生霉菌等的现象。努力制订装饰材料的健康安全标准,并大力扶持健康型、环保型的绿色装饰材料的生产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新标杆。

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让绿化走进建筑,提倡使用环保节能性材料。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的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建筑设计的焦点。环保型和健康型的绿色建材强调装饰材料除具有实用功能、美观的外表之外,还要具有对人体、环境没有毒害、没有污染的特性。传统的建材设计方法,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无视后续的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材的标准是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并具有节能,净化功能及有利人类身心健康。

二、仿生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仿生设计学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建筑形式的仿生则最为常见,它不仅可以取得新颖的造型,而且往往也能为发挥新结构体系的作用创造出非凡的效果。仿生建筑是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来丰富和完善建筑的处理手法,促进建筑形体结构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设计和合理形成。

仿生建筑的意义

建筑仿生的多面性与综合性是仿生建筑的意义所在,人们致力于灵活地应用仿生原理创造出各种形式多样的适应规律的建筑形式。跟它的初衷相同,仿生建筑学给人们暗示着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建筑仿生应该做到保护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完美融合,这需要科技发展的支持,科技的进步是一切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要做到科技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建筑师必须善于从自然界中观察得来的一切有用因素作为创作灵感,结合生物学和建筑学来推动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

仿生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向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它主要研究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的城市建筑必将以仿生与生态为主体。仿生通过研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这种最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形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筑师们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创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筑,建筑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潮流,建筑仿生学还需要大力发展,因为它今后必将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建筑形态智能化

未来的社会必将是智能化的社会,除了节约能源与仿生建筑,今后的建筑科技必将跟智能化息息相关。建筑智能技术给绿色环保、和仿生建筑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统一结合。

1、建筑智能化的历程

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建于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这栋世界闻名的大厦内部实行自动化、综合化管理,管理系统内部配有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信息,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供电等都经过计算机的严密计算,对大厦进行着有效的控制。美国诞生智能建筑之后,日本和西欧紧随其后,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厦”于1985年在东京青山落成。几乎与此同时,西欧等地的智能化建筑业也有所发展,1986~1989年间伦敦对其中心商务区的大规模改造,使得世界掀起了一股建筑智能化的热潮。智能化办公楼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当时处于经济衰退中的西欧的失业状况更加严重,进而导致对智能楼宇需求的下降。20世纪80、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兴起,使得这里也陆续建起一批智能化大楼。其中以泰国与印度对建筑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入。

2、建筑智能化的意义

建筑智能化可以分为三个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及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而为了给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任何设施与系统都要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加详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从于这个目标,否则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义了。以上种种,都离不开对建筑物质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这几个基本要素的考虑,给使用智能化建筑的用户提供一个投资合理,使其拥有高效率的舒适、便利的环境,这正是建筑智能化兴起与发展的终极意义所在。

四、结语

中国已经具备发展未来建筑的的条件,国家科委已组织一些关于绿色环保、仿生建筑、智能建筑的一些课题,这些都引领着建筑走节能化、防生化、智能化的道路,可以得知,未来建筑讲给人类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经济、便捷、人性化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智能家居;自动化;介

引言

智能家居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我国引进的时间是在九十年代末期。智能家居设计可以使生活更便捷、舒适,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追求时尚生活和完美生活的必需品。

1 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及概念

1.1 发展现状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但是一直没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第一次将智能家居变为现实,成为国际上首个智能家居住宅案例。智能家居真正引进到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国内的一些高档住宅小区开始使用智能家居,并将智能家居作为楼盘优势进行售卖。也掀起了国内民众对智能家居的推崇大潮。但是就目前而言,智能家居发展时间比较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相对不完善,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困扰,许多开发商没有成熟的技术和对智能家居鉴别的经验,就对住宅大规模的智能化,导致很多智能系统不能正常运转,造成很多系统浪费现象。近几年,国家制定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药店与技术导则》等相关规定,对目前市场进行了规划,也使得房地产商对智能家居的使用慎重了不少,智能家居的技术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一些高端房产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科学完善的智能家居理念了。

1.2 智能家居概念

智能家居首先是一个居住环境,其次是在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安装一些智能家居系统,如:通过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科技,将家居生活一切有关设施进行整合,组建一套住宅生活的管理系统,也就是形成物联网。一般在国外称为”Smart Home”。智能家居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不论是我们家庭中平时必备的一些智能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还是一些不智能的,如电灯、电视等电器,从系统的角度看整个家庭设施都是零散的,没有顺序,但是加入智能家居设计后,就可以有效将这些设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住户就可以对它们进行统一控制、管理。

2 目前智能家居的四种主要系统

2.1 家庭自动化

家庭自动化是将电灯、电脑、安防系统、空调、电视、音箱等家里必备的电子产品或电器利用电子技术进行串联整合,使住户能够整体进行控制的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是建立中央微处理机(CPU),通过微处理机接收来自相关室内设施的产品信息后,利用已经设置好的程序根据得到的信息对设施进行控制、操作。CPU接收电子电器上界面发来的信息,这些界面可以是键盘、触摸屏,也可以是按钮、遥控器,住户可以通过这些界面发送信号到CPU,也可以利用它接收CPU的信息。家庭自动化的功能随着住户的不同要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例如在我家可以安装对电饭煲、电灯的远程控制功能。妈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对家里的煤气、电饭煲、微波炉等做饭装置进行控制,走进家门时,直接可以享受现成的餐饮,也可以安装热水自动化系统,设置定时装置和远程操控装置,给回家的人带来便捷,还可以安装防控装置,对火灾、煤气泄漏、漏水、漏电等问题及时报警。这些都是家庭需要的主要功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家庭自动化是智能家居别重要的系统,在整个家庭住宅环境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2.2 家庭网络

家庭网络是在家庭范围内将PC、家电、安全系统、照明系统和广域网相连接的新技术,也可将范围扩大至邻居和小区内。家庭网络涉及到电信、家电、IT等行业。目前家庭网络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有线和无线。有线又可分为费用昂贵的总线制和普及率比较高的电力载波两种。总线制虽然功能多、性能平稳,但是价格偏高,相对一般家庭难以承担总线制的费用,意味着它的发展受到了费用方面的制约。布线复杂是造成总线制费用高昂的最大原因,它需要布置两路线,一路线供电,另一路控制线路,所以施工复杂,工程量大,也就造成了费用上升。电力载波相比总线制更容易被寻常百姓家接受,它是在住宅原有电力线的基础上,形成网络控制,功能方面也足够满足家庭使用了,目前已经有厂家与商专门针对国内的现有情况对电力载波进行改装,以做到更好的适应中国市场。相比前两种方案,无线方案更加灵活,并且可以移动,但是无线所需要的红外通信会受到障碍物和带宽等因素影响,所以目前只要适用在小型系统上,技术方面主要依靠无线射频来实现。例如,目前十分流行的家庭监控布置,一方面可以利用电力载波实现,也可以用红外线的方式。家庭网络是将智能家居的系统整体化,因此是以后的发展大趋势。

2.3 网络家电

网络家电首先需要利用网络科技、数字科技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将住宅中的普通家电进行设计改装组合,从而实现组成家庭内部网络的目的,使家电互相串联。网络家电要求家电之间可以互相识别,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并且可以保持与外部网络的通信功能,更加方便我们的使用和远程操控,目前已经实现了的网络家电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

2.4 信息家电

信息家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智能家居,例如目前数字电视中使用的机顶盒、DVD都属于信息家电,它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主要是在传统家电基础上加入电脑、电信等技术进行升级改装,使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功能更加强大,同时操作更加简单、实用。这一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音频、视频和通信设备上,近几年在冰箱、洗衣机和微波炉等方面也有所开发。信息家电的出现,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迅速的融入我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推动了家庭网络市场的扩大。

3 我发现的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与它的自身优势

3.1 发展前景

目前,虽然智能家居设计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却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

智能家居设计在我国的市场是广阔的,首先在我国智能家居有社会基础。这是因为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家庭的经济基础越来越牢固,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投资越来越重视,此时智能家居的出现合乎大众口味。并且80后和90后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高科技产品更感兴趣。因此说智能家居的发展是有社会基础的。其次,智能家居进入市场有技术基础。智能家居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表现,它的发展进步需要技术做支撑。目前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操作技术正在逐渐成熟与完善,有了技术做支撑,智能家居设计会越来越完善。再次,智能家居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从2009年开始,中央政府不断推出各项政策用以支持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在国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尤其是“智能家居”更应作为物联网的重中之重。2012年住建部还制定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紧接着在2013年又在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这些重要会议的指示和政策的出台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成为智能家居设计发展的重要基础。

3.2 智能家居的优势

智能家居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智能家居使生活更加便捷。传统的电器开关、控制方式等具有制订性和单一性,是特定的某一个开关控制特定的某一个电器,但是智能家居可以将电气控制、报警以及对当时状态的显示等功能集为一体,统一协调、统一控制、统一管理,同时通过电信技术将电话、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动用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住宅里的所有电器。例如,可以在卧室的时候将整个房间的空调系统打开,调节整个住宅环境的温度、湿度。再如,住户在厨房做饭听到敲门声就可以用远程操作系统打开入户门;或者根据读书、会客、影音播放等场景的不同灯光需求,对灯光进行控制调节。这些方面都极大的满足了住户的生活需求,使生活更加便捷、简单。

另外,智能家居的运用使生活更加舒适。智能家居设计可以根据住户的需要对环境进行自主调节,可以通过光、风和雨等室外传感器监测室外环境,针对室内环境可以通过光、温度、湿度等室内传感器进行监测。继而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智能家居上的控制开关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并且可以对总控制器进行参数设置,使传感器自动调节到住户需要的环境。

移动物体感应功能就是安装移动物体传感器,从而对一个房间内的移动物体――主要对象是人进行监测,当人进入该房间时,相应的系统设备会自动开启,比如灯光、空调等,当人离开房间时,相应设备自动关闭,这样的功能系统主要用在卫生间、楼梯等住户频繁出入的空间。

自动调节环境亮度功能是在室外安装光传感器和温度感器,用以监测室外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当室外的温度和光照对室内适应环境产生影响时,系统会自动打开和关闭遮阳系统及灯光系统。

自动调节环境温度、湿度功能是在室内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对室内整体环境进行监控,当室内环境发生变化或不适宜人体最佳环境时,系统会自动打开或关闭,对室内湿度、温度进行调节。

水温调节是利用水温传感器对生活中使用的热水温度进行调节。

这些是智能家居中经常用到的一些设计,它们的应用可以将使用者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最后,智能家居最重要的另一个优势是节能环保,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对住宅环境的监控与调节,在便捷和舒适人们生活之余,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将能源的作用发挥到需要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 结束语

智能家居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智能家居设计上以实用、便捷和操作简便为原则,极大的节省了住户在生活中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满足了住户的多种设计要求。在未来的时间里,智能家居必将更好的为人们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舒适,为节约更多的能源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敏玲,李宁.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及未来浅析[J].电视技术,2015,4:82-85+96.

[2]徐辉.简析智能化家居系统的前端信息采集与传递介质及其产品分类[J].智能建筑,2013,10:75-80.

[3]张展林.智能家居发展现状解析[J].智能建筑,2013,11:77-80.

篇(7)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家居 产业链

1 物联网智能家居概述

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很早: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住宅电子化开始实现;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全防范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又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至80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通过总线技术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防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被称为Smart Home,也就是现在智能家居的原型。

智能家居在WiKi百科中定义如下: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进入21世纪后,智能家居的发展更是多样化,技术实现方式也更加丰富。总体而言,智能家居发展大致经历了4代。第一代主要是基于同轴线、两芯线进行家庭组网,实现灯光、窗帘控制和少量安防等功能。第二代主要基于RS-485线、部分基于IP技术进行组网,实现可视对讲、安防等功能。第三代实现了家庭智能控制的集中化,控制主机产生,业务包括安防、控制、计量等业务。第四代基于全IP技术,末端设备基于zigbee等技术,智能家居业务提供采用“云”技术,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定制化、个性化。目前智能家居大多属于第三代产品,而美国已经对第四代智能家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已有相应产品。

近年来,物联网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领域,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最重大的科技创新。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的发展也为智能家居引入了新的概念及发展空间,智能家居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的一种重要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表现为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同居住环境中的各种物品松耦合或紧耦合)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监控、管理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家居智能化。其包括: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终端(家居传感器终端、控制器)、家庭网络、外联网络、信息中心等。

2 物联网智能家居现状分析

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家居在美国建成以来,欧美和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提出了各种智能家居的方案。智能家居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的广泛应用,为世界范围内智能家居产业标准制定和业务模型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98年微软提出“维纳斯计划”之后,相关行业都在积极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仍处于初级启动阶段。图1~3分别为2005~2009年国外智能家居产能产量统计、国外智能家居产品消费统计以及国外智能家居主要消费领域统计。

美国智能家居以数字家庭和数字技术改造为契机,偏重于豪华感,追求舒适和享受,但其能源消耗很大,不符合现阶段世界范围内低碳、环保和开源节流的理念。日本的智能家居是开发、设计、施工规模化与集团化,以人为本,注重功能,兼顾未来发展与环境保护,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控制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住宅技术现代化。德国的智能家居追求专项功能的开发,注重基本的功能性。韩国政府对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采取多项政策扶持,规定在汉城等大城市的新建小区必须具有智能家居系统,目前韩国全国80%以上的新建项目采用智能家居系统,产生了像三星、LG等知名的智能家居品牌。

中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在经历了近10年的探索阶段之后,建筑面积目前已达到40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300亿平方米。2010年中国的智能建筑将会达到9000幢。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数量,未来十年将达到上万个。中国智能家居产业中北京、上海、深圳发展相对超前:深圳的智能家居在布线方面做得比较好,前瞻性较强,考虑电源、空调、电话、电视、网络等方面较周全,预埋智能布线的观念比较超前;北京的智能家居在考虑功能和地方风格方面做得比较好;上海浦东新城区的城区规划和小区布置更符合上海这样一个商业化大都市的需求。青岛海尔和霍尼韦尔的示范应用值得借鉴。青岛东城国际作为U-home智能家居示范项目,曾在2008年底让前1000户业主享受到了U-home智能系统带来的便利与舒适。

2.2 标准化现状

与智能家居关联的技术、产业众多,涉及的技术标准体系比较广泛,如电子、通信、建筑业、家电等几个领域。

(1)电子信息领域

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IGRS)”和“数字电视接收设备与家庭网络平台接口标准”工作组,提出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共19项;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组织相关国内企业在IEC/TC100提交了家庭多媒体网关规范(现已进入CD阶段),在ISO/IEC/JTC1/SC25提交了闪联系列技术标准(现已进入FCD或CD阶段)。

(2)通信领域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建了家庭网络特别工作组,于2006年颁布了首批2个标准;

在3GPP提出与轻量级IPv6相关的移动通信标准。

(3)建筑与社区信息化领域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了由国家建设部制定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包括四个子标准;

2008年4月,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成立,负责智能建筑物数字化系统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4)家电领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了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制定的QB/T2836-2006《网络家电通用要求》

由于物联网的发展给智能家居带来新的内容,因此近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标准化工作,如2010年2月2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成立,其中智能家居相关标准也已立项,标志着我国开始在物联网智能家居标准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2.3 物联网智能家居产业特点

总的来说,我国物联网智能家居产业有如下特点:

(1)需求旺盛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强。虽说智能家居在国内已发展10年多,但仍然面临着传统解决方案性能单一、价格高、难以规模推广的发展“瓶颈“。不过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将迎来新机遇。

(2)产业链长

智能家居涉及土建装修、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传感器件、家电、医疗、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

(3)渗透性广

由于智能家居涉及的业务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其产业链长,导致行业的渗透性强。

(4)带动性强

能够带动建筑、制造业、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

2.4 物联网智能家居现状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从体系架构上来看,由感知、传输和信息应用三部分组成。感知指家居末端的感应、信息采集以及受控等设备,传输包括家庭内部网络和公共外部网络数据的汇集和传输,信息应用主要是指智能家居应用服务运营商提供的各种业务。物联网智能家居产业链现状如图4所示:

图4 物联网智能家居产业链现状

可以看出,作为物联网重要的应用,智能家居涉及多个领域,相对于其它的物联网应用来说,拥有更广大的用户群和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与其他行业有大量的交叉应用。目前,智能家居应用多是垂直式发展,行业各自发展,无法互联互通,并不能涉及到整个智能家居体系架构的各个环节,如家庭安防,主要局限在家庭或小区的局域网内,即使通过电信运营商网络给业主提供彩信、视频等监控和图像采集业务,由于业务没有专用的智能家居业务平台提供,仍然无法实现整个家庭信息化。但也应看到,智能家居已经发展很多年,业务链上各环节,除业务平台外,都已较为成熟,而且均能获得利润,具有各自独立的标准体系。在都有各自的“小天地”但规模相对较小的现状下,要在未来实现规模化发展,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图5所示。

造成目前智能家居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前期政府扶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行业壁垒、地方保护,以及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相关技术短期内不成熟等。由于智能化家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国家部门的扶持,相关行业协会的成立,智能家居将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也将进一步得以制定与完善。智能化家庭网络正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模块化、规模化、平民化方向发展。

3 物联网智能家居发展建议

政府推动示范项目,使拥有一定智能家居技术、行业用户、相关产品、解决方案的厂商企业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使用户得到消费补贴等实惠,从而带动物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智能家居应用。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可集成性是建立在系统的开放性基础之上的,要求系统所采用的协议必须有广泛的产品支持,并不断加强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标准的步伐。要想在未来实现规模化发展,需要出现涉及整个业务链的智能家居业务运营商,提供整个业务链的解决方案、业务集成以及设备维护等,这样才能使得业务链良性发展,进一步促进家庭保险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其他行业以及三网融合的发展。智能家居核心位置企业应研发共用平台,降低中小厂家研发成本和技术门槛;培养专业物联网智能家居服务和技术人才,包括方案、开发、设计、业务支撑等。国家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按“急用先行、采监先行、城市先行和以点带面”原则,有规划、有步骤地扎实、积极推进,形成2~3个重点发展区域,强调地域特色并进一步推广;产业链各方应借鉴国际先进研究成果,针对国内实际需求,共同为实现智能家居在国内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

4 结束语

智能家居作为家庭信息化的实现方式,已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人、公共服务以及政府需求来看,凸显出发展智能家居产业的迫切性。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将是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对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得跨产业、跨领域技术和业务融合成为现实,并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产业化加速器。在物联网给智能家居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参考文献

[1]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移动M2M业务研究报告[R].

[2] 于明,胡前笑,周伟杰. 运营商M2M技术与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 通信世界, 2009(40).

[3] 智能家居技术趋势扫描[J].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2008(10).

【作者简介】

童晓渝: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院长,对信息与通信技术、业务运营和经营管理有着丰富的实践与研究。曾参与多项重大项目,并获多项科技进步奖、管理创新奖和发明专利,出版过多本著作。

房秉毅:现任职于中国联通研究院研发部,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核心网新技术、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

张云勇: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目前在中国联通研究院从事相关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IPv6、3G核心网与软交换、WiMAX。曾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总装备部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的研究。

2010年世界电信日主题与上海世博会主题相互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