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5:46: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现代公路企业;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处理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2-0072-02
今天的世界市场风起云涌,商业机会稍纵即逝,现代公路企业面临的风险数量及其影响也与日俱增。中国的经济正在改革中飞速发展。为了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中国现代公路企业将不得不在风险管理领域内加快发展步伐,以争取与世界市场的主要伙伴们保持同步。然而,在全球一体化市场中,中国现代公路企业除了必然面临所有竞争者都要面临的风险外,还要面临中国作为新兴市场所具有的独特风险。这些风险涉及法律、金融、技术、环境、策略、传统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要求的回报率越高,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要想取得预期的回报,就必须很好地管理风险。因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公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企业的损失甚至倒闭都是由于不良的风险管理所造成。那么如何认识风险,驾驭风险,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公路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一、现代公路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
公路企业风险是指由于公路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现代公路企业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界风险,即环境风险是公路企业不能控制的,如体制变化、政策变化、宏观管理失误、经济滑坡、法律调整、国际市场变化、利率变化、汇率调整、消费者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出现等;另一种是内部风险,即在资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自身的风险,这种风险经过努力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也是公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风险。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组织协调失衡等。而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对于现代公路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公路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对于那些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现代公路企业管理层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做好风险管理的预测。一个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现代公路企业的管理层随时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风险,使公路企业更好地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现代公路企业风险管理的步骤
现代公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可见,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现代公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一)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公路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公路企业正面临的或将要面临的风险。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一是生产建设流程分析法。生产建设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建设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生产流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风险列举法是风险管理部门根据本公路企业的建设流程,列举出各个建设环节的所有风险。流程图法是指公路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公路企业建设过程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二是财务表格分析法。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公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生产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公路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三是保险调查法。即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公路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险种。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公路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
(二)风险的预测
风险预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风险预测的复杂性和困难在于很多情况下要主观判断不同结果发生的多种可能性。比如,诉讼损失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而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同。不同背景、经验、职位的人,对同一风险的判断也可能不同,如上级主管可能出于整体考虑,认为某部门经营风险较高,而该部门负责人则认为风险已在控制范围之内。风险的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预测风险的概率,即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时期一百公里养护路段中有十处发生水毁,则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对概率高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二是预测风险的强度,即假设风险发生,导致公路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
(三)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指为降低已识别出并已衡量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称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以强化公路企业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
一是避免风险,即消极躲避风险。比如避免水毁可将养护路段外包等。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又如为避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而停止施工,则公路施工企业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
二是预防风险,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例如我们分局南二路和北二路的建设工程,由于柴油、汽油、沥青、砂石料等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范:(1)狠抓队伍团结、精心组织,齐心协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2)白黑加班,全力一赴,拌和厂、设备租赁公司、资金保障有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前一天完工,节约成本近三万元。从而不仅大大减少因上述因素导致的成本增长,而且树立了我们大家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工程和社会效益。
三是自保风险。即企业自己承担风险。有两种途径:(1)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2)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三、现代公路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现代公路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损失融资和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是利用投保支付保费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方式转移至其他企业。风险自留是利用一些企业内部资源为损失进行计划,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损失。损失融资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风险进行对冲,如对冲由于利率、价格、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而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即通过加强公路企业内部管理来规避、降低各种风险。其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现代公路企业风险来自各方面,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受众多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就对风险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既要掌握了解公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运作状况,又要关心公路企业外部环境的变迁、市场经济的趋势、行业的特点和技术的发展等等。现代公路企业风险管理也可以描述为公路施工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降低风险的危害和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决策过程。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是关键,提高决策者个人的综合素质则更为重要。
(二)必须进行风险意识的全员渗透
目前,许多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没有积极、主动、系统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其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的或者是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事后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将其抛掷脑后;更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缺乏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所以说在激烈的企业间竞争面前,尤其是在现代公路企业迅猛发展时机,风险意识必须渗透到企业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在全体员工中普遍形成一种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只有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才可能保证现代公路企业决策的科学化。
(三)辩证看待风险。扬长避短
风险,既是冒险也可能是机遇,比如投资、融资,失去机遇就意味着失去发展,切不可在风险问题上因噎废食、止步不前。对风险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
(四)建立风险预警和分析机制
建立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客观分析,对可能导致或引起的风险事故以及所应采取的应变措施做出必要准备,以避免在风险事故出现以后一筹莫展。另外,公路企业要在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脑”即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专家的才能智慧,进行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
(五)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
制度到位“立规矩,成方圆”,完善内控制度的建设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的承担主体,整合现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形成由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的、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在现代公路企业风险管理中常常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内控制度要覆盖所有风险点,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重点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对新业务、新产品更要事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准确计算和评估风险,防患于未然。同时,对现有制度要不断进行评估、修订、补充和整合,确保各项制度在各部门、各层次得到贯彻执行。
(六)正确对待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有些损失甚至是致命的,但发生风险事故以后,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积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并通过总结教训得到经验,避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关键词】风险管理传导机制应对素质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逐步完善,企
业管理中各种先进的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风险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所有的管理方法中,也都会包含“风险管理”这一环节。同时,随着经济环境和业务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系认和管理风险的制度。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报告的可靠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都将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风险管理的概念、传导机制以及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以及措施等作几点分析。
一、企山之厉L险管卫里柱厌述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所谓风险是指对企业目标实现有不利影响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有不利影响事件的发生,会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带来损害,比如机器设备的损坏、火灾,以及信用损失。有时表面上看起来有利的环境或条件也可能发生不利的后果。
如客户的需求超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说明企业的产品很适销,供不应求;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了客户的忠诚度,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采购,从而影响了企业未来的部分订单。
对于企业风险管理,COSO是这样定义的: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各个方面,旨在确定影响企业的潜在重大事件,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内,从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该定义突出了企业风险管王里的过程性、全面性、综合性以及目标。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指对组织运营中要面临的内部的、外部的可能危害组织利益的不确定性,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获得组织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特征。从以上风险管理的发
展以及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职能,是在清楚企业的力量和弱点的基础上,对会影响企业的威胁和机遇进行的管理。相对来说,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动态性和持续性。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和经营实体,其运营具有持续性,再加上外部或者内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企业及时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时调整经营或者投资等策略,这正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和持续性。②全面性。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应用于企业的各种活动层面,包括公司层面的战略计划、资源配置;部门层面的市场活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方面的生产与新客户信用的审视等。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可应用于一些特定的项目或新的举措。③主观性。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即是风险偏好型、厌恶性,还是中立型。另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受公司各个层级员工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是由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建立并执行的,受到不同员工不同教育背景、经历和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观性比较浓厚。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层次。任何几项管理工作都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展开的。风险管理同样要围绕风险管理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根据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笔者认为,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层次可作以下划分:
1自身目标。从自身目标来讲,企业是理性经济人,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仍需服从于企业管理的一般目标,即生存、获利和持续发展。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有恢复发展的希望,生存下来的希望就是能够获利。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最低报酬率,它是判别一个经济活动是否可行的标准,同样也是风险管理计划制订的标准。企业的生产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如果停滞不前,那么竞争者就会通过实力扩张,毫不留情地夺走顾客,将其排挤出市场。为了实现发展目标,管理者必须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损失结果,使企业在损失发生后,能迅速地取得补偿,为企业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社会目标。从社会目标来考虑,企业风险管理应该实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一个企业所涉及的绝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它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员工,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损失严重时,甚至会牵连到国家和社会。如1998年初发生在山西的假酒案,不仅伤害了几十名消费者,而且给山西汾酒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全国的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再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带来了孚L液危机,不但给消费者尤其是婴L的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让半个世纪建立起来的三鹿集团几乎在半个月时间里企业价值变为零甚至负数,同时也打击了整个行业—乳业的信心。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实现应该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一个层次。
二二、企山£厉L险传早手杉1制乡于析企业风险管理要能成功而有效地实行,十分有必要了解企业风险的传导过程—风险传导机制,以便于及时、充分识别企业风险从而对症下药,及时采取对策。
从前述企业风险的概述可以看出,企业风险传导是指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由某种路径或渠道,依附于风险载体,在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功能节点或流程之间传导和扩散,致使整个企业系统风险状态得以扩张、导致损失的过程。
它包括“传”和“导”两个过程。
更进一步来讲,另外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的利益相关性,致使构成利益链的企业群之间必然也存在着风险相关性,一个企业发生的风险必然会影响到其关联企业,甚至会传导到整个企业利益链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外在企业间风险传导流程。企业风险传导不但是一个纯粹的物理活动过程,更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风险传导不仅仅传导了风险本身,而且还包括与风险相关的环境要素,如观念、行为导向、网络等。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传导机制可以用下图标所示: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传寻途径,如物质、资金流、观念、行为等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带来损失等会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期望通过《指引》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一》建立敏感的企业风险识别系统。从前面的风险传导机制可以看出,风险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的不确定事项所引起的,如果能够从源头上很好地识别企业坏L险,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或者矛盾,减少甚至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或者影响。建立敏感的企业风险管理识别系统,需要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尤其是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因素进行准确地预测和分析。
(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前面已经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性特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因此,在风险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十分重要。通过及时确认、获取相关的信息以及沟通,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职责。公司各阶层都需要相关的信息评估风险并做出适当的风险反应。个人也需要在其角色、职责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主观性,因此,提高风险管理决策者的水平、增强其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在董事会之下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在企业中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事宜。这是西方企业风险管理的通行做法,体现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全员管理与专门管理相结合的特点。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一个组织可能会设置非常复杂的程序来控制风险,但是如果这个组织缺乏一个良好的风险文化内核,所有措施都将是徒有形式,不能发挥效果。因此,文化如果真的存在于一个组织之中,那么这个组织的政策、程序也能得到有力支持。这就需要建立风险监控与稽查系统,并建立相应部门;同时设计薪酬系统,对监控结果进行奖惩,让薪酬系统成为向员工传递风险文化信息的有效工具。由干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观性,需要管理高层确定一个公司可以接受的风险承受区域,并且将这个区域的机制和参数让公司所有员工明了。
行业状况
企业风险传导流程图
从上面企业风险传导流程图中可以得知,企业风险传导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内外部环境、企业系统自身内部条件、传导途径即风险载体、风险结果等。企业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要依据企业风险管理传导机制,并结合企业自身甚至是行业的特点。
三三、加强生爸且Ej又Ll巡立管王里的途径和策母各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参考文献
1.瞿萧2008.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4。
2.李桂荣.2006.企业风险管理的重心:黄事会风险管理.经济管理,12。
3.李明辉.2008.论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
【关键词】审计 风险管理 问题 建议
随着现代企业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企业风险发生的频率可能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可能也越来越大。 因此,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审计是现代企业的“第三只跟睛”,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关注风险,对于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1.正确认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风险常常被定义为生产和经营的弊端、失误或失败带来企业危机的可能性。风险管理是对影响企业的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控制过程,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旨在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在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防范风险、对风险进行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层、职能部门及企业员工上下关注的焦点。因此,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这就是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实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其重点应关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收集足够的证据,从总体上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以及所选择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发表意见。
风险管理过程充分与否,取决于风险管理过程是否着眼于如下五个主要目标,以及目标是否得到实现:
(1)找出业务战略与活动领域的风险并进行优先排序。
(2)企业管理层已经确定了企业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包括为实现企业战略计划而接受的风险。
(3)设计、实施了降低风险的活动,把风险降低并管理在上述可接受的水平。
(4)开展持续的监督活动,定期对风险和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再评估,以管理风险。
(5)企业管理层定期收到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报告。
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两个因素。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已识别风险的特征。
(2)相关历史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
(3)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
(4)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
(5)其他相关因素。
2.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机制否健全,影响对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作出公正评价。
内部审计是一个挑战性很强的职业,它必须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发展。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各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风险都相应增大,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部门识别风险,帮助企业管理层规避风险的难度增加,对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本身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滞后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步伐,难以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公正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2.2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导致无法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项目,可以协助企业管理层建立和执行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通过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和企业管理层可以联合收集有关控制程序是否运行良好,剩余风险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以协助企业管理层更好的管理风险。实施这一工作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因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有些企业并未建立或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系统,也有的企业内部控制落实情况差,难以发挥效应,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无法开展。
2.3 企业管理层,在确定企业可接受风险水平时主观独断,造成失误或失败,给企业带来产生危机的可能性。
企业管理层不具备并保持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能力及特定的知识和技术,如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风险,企业管理层不能正确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能正确判断风险的重要性,分析风险存在的可能性,无法正确决定如何管理风险和采取管理措施,对风险程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准确。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正确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
3.关于开展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必须在积极借鉴国内外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严管理,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措施。
3.1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需要与之匹配的现代内部审计。
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为企业识别、防范风险服务,内部审计关注企业风险问题,标志着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的转折。内部审计职能已发展成为风险管理的候选人,它是“自然嵌入”组织结构,而不是外在因素,它有利于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的贯彻执行。为此,要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部门自身建设,增强处理风险的自信能力;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分析能力,促进和保持内部审计职能的专业水准,支持和开发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技术方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的作用,制定识别、分析和反馈风险的系统目标,以理想的方式实现控制和防范企业风险的目标,适应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促进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内部控制活动是执行企业管理层指令的有利保证,企业所有的运作层次和职能中都存在控制活动,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企业风险。而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直接对象,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估而不断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完善,进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水平之下。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系统,以促进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以协助企业管理层的工作,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3.3 在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应注重各种效益与费用支出的分析。
严格核算企业风险管理成本和费用支出,促使企业风险 管理者用最经济节约的方法为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准备,适 用最合适、最佳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并开发相应的技术方法,通过尽可能低的管理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取得控制风险的最佳效果。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执行成本、机会成本、声誉成本及风险成本等方面。在选择风险管理手段时,首先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要在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效率的条件下,尽可能将风险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内部审计部门应采取定量或定性的无法,同时考虑短期成本与长期社会成本问题,才能有效地、较准确地把握成本效益尺度。
3.4 建立良好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是从传统的单一职能向风险管理全过程检查发展,使企业发展的各种职能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过程。内部审计部门应与企业管理层合作,共同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支持企业合作伙伴共同处理和解决风险管理所要求的相应技术。
风险管理程序与政策是企业管理层制定的,内部审计部门要监督风险管理程序与政策的合理性、适应性和贯彻执行的有效性。这样即可避免由于企业管理层,主观独断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促进各项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KH*2/3D〗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9-0030-02
1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有了新的拓展,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识别、分析、评估各种潜在的风险事项,对风险偏好范围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为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意识地应对和承担风险,科学管理风险及稳妥获取风险收益。现代风险管理以博弈论为基础,通过深层次、全方位的分析,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定性定量分析、管理和监控等,为企业未来发展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资本结构的风险管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金的来源、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规模大小。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目的在于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使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减少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问题,负债经营的规模过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企业负债经营规模过大,会削弱企业的筹资能力,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因此,资本结构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12生产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如果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没有做出科学的预测,则可能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合理。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产品的劳动力资本、原料资本、存货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原材料的替代材料是否已经出现、机械设备的升级换代及科技创新等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风险。
13审计风险管理
审计风险管理指的是为了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采取系统、综合、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法。审计风险管理对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从而保证企业审计目标的实现。
14市场风险管理
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市场占有额的大小与企业的经营成败有着重要的关系。市场风险主要从定价风险和产品风险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定价风险指企业产品的销售定价不合理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或损害顾客利益的情况。产品风险指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不佳,导致企业产品的营销受到阻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回收。
2强化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21树立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首先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总的来说,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6C,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全面性。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降低企业的损失,而应该是在风险中抓住发展的机遇,将风险化为机遇,掌握企业经营的主动权,减少被动预防的情况。二是关联性。企业风险管理并非单一系统的运转,而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信息系统、决策系统、沟通系统、财务支持系统、指挥系统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失灵都可能造成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失效。三是一致性。企业风险管理有“道”有“术”,既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也包括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二者高度一致。四是互通性。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信息共享能够让员工各司其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五是集权性。集权指的是企业应建立权责明确、职责清晰的风险管理机构,才能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有序运作。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应具有高度的权威,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因素。六是创新性。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其他成功经验,同时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22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确保企业经营计划和方针的执行与贯彻,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有效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以海信集团为例,海信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要发展,更要健康”的经营理念,在保证企业财务健康的基本前提下,促进企业的稳步前进。海信的发展不在于争一时的高低,而是着眼于未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3加强审计,保持谨慎执业态度
在审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保持谨慎的执业态度。事务所的管理者对审计风险认识的深入程度,会影响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应统一认识,重视审计风险管理,制定良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约束员工的行为,加强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24严格审计程序
严格的审计程序能够有效防范及控制审计风险。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对客户的相关资料和会计报表进行详细审计,以此控制审计风险。二是以风险审计作为审计理念,对那些可能出现风险的审计项目,加大审计力度,同时结合客户的业务流程与经营风险结合起来,实施详细控制测试,掌握客户财务控制和业务流程的薄弱环节。从长远来看,仅以财务风险防范并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市场经济变化莫测,需要将财务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较理想的风险防范效果。
25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的效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控制负债经营的规模和比例,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6充分发挥评估机构的作用
企业风险管理还需要发挥评估机构的重要性作用。由于企业风险管理责任重大,工作困难,仅靠单个人的力量难以顺利实施。因此,中介机构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选择。中介机构作为专业的服务机构,不仅熟悉企业各种经济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企业的资本运作形式,还聚集了财务、法律、金融、价值评估、并购等专业人才。资产评估机构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中,能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很多有益的见解,帮助企业化危机为转机,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结论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经营的风险不断增多,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风险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因此,强化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多,企业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企业风险管理首先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加强审计,保持谨慎执业态度,严格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再次,加强财务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最后,应充分发挥评估机构的作用,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英企业如何强化风险管理——澳大利亚专家论建立风险管理框架[J].上海质量,2009(9):30-34
[2]周放生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11):11-13
[3]姚青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物流外包分析与探讨[J].中国商贸,2011(21):135-136
[4]赵小淋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商贸,2012(16):144-145,148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预算控制
一、企业风险分类及识别
(一)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在战略层面上对企业未来发展、经营效益等施加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战略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影响范围波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企业战略风险包括战略规划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组织架构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如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走势、生产环境)等。尤其是在企业的成立或转型阶段,很有可能因为战略定位、目标规划的风险及缺陷,而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如长虹在等离子电视市场上的战略决策失误而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因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风险的来源既可能来自企业内部,如财务结构不合理、会计体系不健全、现金流量管理不善、资产管理和处置盲目等;也有可能来自外部,如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的波动,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带来的融资成本抬升等。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企业过度举债、短期债务成本挤压现金流带来的现金流量风险非常普遍,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的有限性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及损失。运营风险涵盖企业运营管理的全部过程,如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售后服务、合同管理、员工操作等。如锤子科技因为对自身产能估计失误和供应商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产品供销脱节、质量把关不严,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一度酿成严重的品牌危机。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市场环境包括市场竞争者、技术壁垒、消费者需求、市场消费文化等,这些外部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运营活动造成影响,一旦企业应对失当,就有可能会造成相应的损失。其中技术革新引发的风险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许多传统企业在面临市场技术的更新和升级时,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和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如柯达胶卷在数码相机诞生和普及后迅速没落。有时企业也会面临一些“伪需求”,如上门洗车、上门美容等,不假思索、盲目轻信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经营活动违反经营活动属地政府的法律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环境的复杂使得企业可能面临多种多样的法律风险,如未能按照合同要求履责的违约风险,会计舞弊风险,员工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劳动风险,触犯相关行政法律法规而产生的风险(如证照不齐全、经营活动违规、重大安全事故、偷税漏税等)。此外,对于某些跨国企业集团,还有可能面临多个国家不同的法律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目的是一致的。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来看,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内部控制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对风险的管控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控制活动上,而内部控制就是通过规范和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从而实现和达成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对于内部控制而言,风险管理是其重要内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本就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机制”的风险管理原则,由此提高内部控制实施效果。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策略
(一)建立起良好的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对于企业而言,首要的是建立起同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权责相适应的原则构建起合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同时,企业要在内部强化对风险意识和管理方法的宣传和培训,引导领导班子重视和支持风险管理,并自上而下在内部带动广大职工增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营造出良好的管理氛围。积极建设和培育企业的风险文化,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完善岗位设计和责任划分,建立起严密、逻辑的责任网络体系。另外地,针对风险管理,企业还应当建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各部门和机构配备必要的风险协调员,强化对风险控制的组织管理。
(二)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实时评估与监控。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的标准对风险进行归类,并对风险进行细化,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事件和风险隐患进行辨识,分析企业风险的成因、影响因素,并评估风险事件对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后果或损失。对企业风险合理排序,明确关键风险、重点风险和一般风险,由此确定不同的风险控制策略。制定和编纂《内部岗位操作风险管理手册》,梳理、汇总企业内部重点区域、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的风险点,为减少和规避员工操作风险提供指引。借助引导式培训、情景模拟、案例回溯等方式帮助员工熟悉和掌握风险识别和分析工具,增强风险控制实操能力。
(三)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实施和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财务预算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和收支活动的控制,减少和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健全投资决策机制,重大投资项目必须经过调研论证和风险评估,必要时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调研,规避和减少决策风险。同时,企业还应当引入和建立权限审批和职务不相容机制,加强对内部关键岗位、重要活动、重点区域如采购、库存管理等的风险管理。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加强企业发票、账簿管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完善会计信息核算与披露,规避财务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组织归口部门对合同内容进行法律审查,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此外,企业还应当借助供应链同盟和保险等来合理分散和转移风险。
(四)完善企业风险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加强企业风险信息的交流与反馈。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关于企业风险状况的报告,同时就各部门的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和处理,促进风险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与共享。健全风险管理报告机制,定期和披露企业风险管理报告,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管理计划、应对策略、实施成效等方面做出规范、全面、细致的解读。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畅通内部沟通渠道,建立起互联畅通的内部信息传递与交流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企业风险信息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子数据库,如客户违约信息数据库、员工操作风险信息数据库等,充实和完善企业风险数据信息,加强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指引和规范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
(五)健全风险管理内部监督与评议机制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与评议机制,来不断改进和封堵内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借助审计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检视和监督,排查和发现安全隐患,并在审计报告中形成合理的改进建议。定期开展监督与检查,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尤其是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控,增强风险管理的执行力与管控力。开展风险管理评议活动,对风险管理进行考评。明确考评机构、考评标准、考评办法和考评流程,按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内部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议,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将风险管理考评与部门绩效相挂钩,增强风险管理考评的严肃性。
四、总结
总之,企业应当坚持以内部控制建设为前提,夯实风险管理的基础,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增强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汤淑泱 单位:东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孟庆梅.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集团企业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5(26).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 关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风险: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这些潜在风险逐渐成为企业深入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制约要素,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如何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的内部审计为企业风险管理状况的审查和评定提供了依据,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的企业管理职能。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从而合理的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一种管理方法,是一个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识别以及风险控制的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管理者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机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具有监督和评价功能的部门,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必然的结果。
(一)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重新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把风险管理写入了内部审计的范畴,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咨询师,由于它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使之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企业的管理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需要
由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企业面临着日益增加的风险,有效的降低风险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企业中存在于管理部门之外的独立部门,内部审计具有能够纵观全局的视角。内部审计从影响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实现的各种风险出发,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以及控制薄弱环节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定。所以,从发展趋势来看,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风险管理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
三、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
内部审计通过自身具有的以下职能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之中:
(一)评价职能
内部审计从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企业管理过程进行充分和有效的调查、评估,不仅要针对管理事项合理性进行评价,对政策的遵循性进行评价,还需要对企业目标、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价,从而对企业风险作出客观的识别和评定。
(二)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通过对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产生的偏差和失误,发现的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可以及时的予以制止、纠正和查处,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依法经营,堵塞漏洞,提高效益。
(三)参谋职能
内部审计对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经验,向单位领导和有关方面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前,内部审计的建议已经变得更加强调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等风险应对措施,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四)咨询职能
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对企业情况熟悉、了解政策法规和具有综合知识等特点为被审单位的相关内容提供咨询服务,使得内部审计由原来的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协调者、参与者和服务者。
四、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能够发挥反馈作用,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起到预警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起到反馈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预警。企业的风险是相对于未来发展而言的,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决策规划都有直接的关联。因此,以风险管理和控制为核心的内部审计能够将风险事后的反馈提前到风险发生前进行预警,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风险控制。另外,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也能充分利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控制、改进和完善。
(二)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行指导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再控制,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身所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焦点在于对企业风险加以强调,并对企业进行的具体的风险控制活动进行评估,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但是,企业过度进行风险控制或者控制力度不足都很容易造成舞弊行为的发生。内部审计通过长期的对企业的风险策略和各种决策进行指导,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长期计划和短期任务的调节,实现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三)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客观的审查和评定
企业的风险具有感染性、传递性和破坏性等特点。由一个部门的疏忽而造成的风险后果往往会对企业的其他部门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能够导致整个企业都处于瘫痪状态。因此,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需要从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在现实经营中,很多部门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不能掌控全局。内部审计部门由于不参与企业的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它能够很好的统筹全局,从客观的角度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辨识,提醒管理部门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四)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治理和管理现状的改善
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更加重视对企业的整治和管理,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不仅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还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五、总结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需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以影响和控制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确定审计项目,以企业内部控制、经营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为检点,认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缺陷,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实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恰当的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议。
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是市场环境因素和其自身的因素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在风险管理上的研究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政府部门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或者规章制度的制定,导致一些企业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力度不够,风险抵抗能力下降,甚至在风险来临时可能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各个企业都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积极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控制,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虹.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0)
[2]宣金雷.论中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1(09)
[3]李艺君,赵建虹.论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路径[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2)
[4]石涛.浅议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2)
[5]李建文.对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认识[J]. 经济师. 2010(08)
关键词:公路;企业管理;风险管理;索赔管理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承包是一项“高风险事业”,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那种有工程项目,就有收益、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建筑企业在项目上要有盈利,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等内在因素的掌握外,还要有预见风险、管理风险、抵抗驾驭外界风险的能力。有远见和有胆识的建筑企业应善于识别、评估项目风险,灵活采取多种措施防范风险,密切监控存在的风险,适时运用索赔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成本,使自己成为驾驭企业风险的成功者。
1 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简述
随着我国公路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逐渐与国际接轨,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我国建筑企业困难重重、步履艰难、抗风险能力较差。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规避市场风险。
2 我国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公路建筑企业的风险因素很多,根据建筑企业风险的产生的因素划分,建筑企业常见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
我国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阶段,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形成动态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模式,缺少运用合同防范风险的意识。因此,客观分析市场,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研究企业风险管理方法,对促进建筑企业经济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 公路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风险的防范措施
我国公路建筑企业经营者和工程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大多数建筑企业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防范系统,对于投标项目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有项目就去投标,中标率很低。
2.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抵抗风险能力差
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建筑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对项目经理任用产生的风险,项目施工管理产生的风险,质量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及材料价格风险重视不够,也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一旦遭遇风险,全企业上下一团糟。
2.3 缺乏运用索赔管理动态防范风险的意识
合同的客观风险,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国内建筑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对风险预测、分析不足,不能规避一些不必要承担的风险。在合同中不能很好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研究不透彻,更缺乏运用索赔管理动态防范风险的意识。
3 风险管理在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变化,情况也更复杂,这样建筑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措施也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本人通过对本单位和其它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要做好风险管理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积极进行风险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建筑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预测、分析方方面面的风险,慎重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做到理性地分析,理智地对待,未雨绸缪,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个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而且还能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
3.3 运用索赔进行建筑企业风险管理
索赔是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体现整个经营战略,体现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协调统一。通过“风险管理小组”建议,公司一方面抓住索赔机会主动索赔,有效控制和减轻了企业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索赔管理,加强了各方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规避一些了风险,促进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4 风险管理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创新应用的建议
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企业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 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风险管理能力
作为企业的员工,人人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具体体现在要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结果负责,要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企业,企业风险的防范无疑需要所有员工付出努力。在企业风险管理的所有因素中,“员工”的作用是最关键的,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员工的行为和能力。建筑企业项目规模较大,施工周期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效益、质量、工期、安全等多方面的风险,因此,员工必须具有盘查建筑企业风险源的能力,并能作出风险识别和加以控制。
4.2 慎重决策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主要指承揽工程的市场风险,它是各类经营风险中的核心风险。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托于建筑市场,而每个建设项目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环境,在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往往重视对项目本身的竞争而忽视对项目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投标竞价的可行性分析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更应该作严格的风险评估,严防业主进行开发风险转嫁。建筑企业领导知晓并掌控项目内在的经营风险成为对项目取舍的先决条件。
4.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做好过程控制,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消除存在的经营风险隐患。在材料进场验收、现场施工管理上都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搞好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坚决避免质量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要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作为建筑企业的座右铭,时刻警惕安全风险。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和协调好企业各专业部门的职能,强化工程项目的中间监控。结合实际,建立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考核办法,健全风险监控系统,把企业的效益真正地留在企业。
4.4 加强合同管理,灵活处理索赔
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合同他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时对本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合同签订后应该密切关注和监控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情况,抓住有利时机提出索赔,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施工合同在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从而达到控制和转移风险的目的。处理索赔时要坚持友好协商的立场,灵活处理索赔。
结语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索赔是建筑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控制工程成本,增加施工收入,实现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渠道。同时,索赔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知识面涉及到工程管理、技术、经济、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资料来源于业主、监理、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索赔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组织好索赔,除了要求索赔人员对合同条件都必须有充分了解外,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工程技术、法律、FIDIC的系统知识,并有一定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佘立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出版社[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8-1.
[2]周银河,严薇.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