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出生率和生育率的区别
时间:2024-01-26 14:53: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出生率和生育率的区别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人口结构状况 人口红利 人口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116-04
一、引言
30多年的人口生育政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制造了中国奇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最近30年来,我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随着不断降低的生育率,不断加速的老龄化,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口中的老少人口关系已经发生了彻底的逆转,坐享人口红利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将一去不复返,我国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等都将伴随人口结构转变发生剧烈冲击,将会面临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面对的人口“负债”,我国必须及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变化。
二、人口红利的内涵
人口红利的概念是由国外经济学家在研究东亚经济奇迹时首先提出的。199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世界人口现状(1998)》中正式使用人口红利一词,使人口红利这一概念逐渐为学界认同和使用。美国学者大卫·布鲁姆(David E. Bloom)和杰弗里·威廉姆森(Jeffrey G.Williamson)等在研究人口转变对东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时首次提出“demographic gift”,即人口礼物或红利。此后,David E Bloom等明确提出人口转变将产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即“demographic dividend”,指出生育率、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机会窗口 。
国内学者如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研究中指出了“人口红利”期人口年龄结构的一般特征,即“中间大,两头小”,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都比较低,有利于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即“人口红利”或“人口机会窗口”。同时,陈友华等学者指出,“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是交替出现的,“人口红利”只是一个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期 。
“人口红利”是在人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机会窗口”,其实质意义落脚于人口的负担系数,也称抚养系数、抚养比,即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一般研究中,将50%的人口负担系数作为“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分界线。 。即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即是社会总抚养比,计算公式如下:
少儿人口指0-14岁的人口,老年人口和劳动人口有两种算法:
一是按我国现在执行的退休制度, 15-59岁为劳动年龄,则劳动人口为15-59岁的人口,老年人口为60岁及以上人口;二是若退休延至65岁的话,15-64岁为劳动年龄,则劳动人口为15-64岁的人口,老年人口为65岁及以上人口。按劳动年龄的两种算法可以算出两种抚养比,即社会总抚养比(一)和社会总抚养比(二)。
三、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和人口红利分析
1.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
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状况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高速增长期,1949~1970年;快速放缓期,1971~1978年;平稳波动期,1979~1990年;稳步放缓期,1991~2010年。
1.1高速增长期。建国初期,在“人多力量大”、“伟大母亲”和“多生多光荣”等鼓励多生多育口号的号召下,我国人口出现高速增长,从1949年的54167万人增至1970年的82992万人,年均增加人口数2620万人,年均增长20.526‰。虽然这个阶段死亡率由于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的不断提高而迅速下降,但由于超高的出生率带动了我国人口的高自然增长率。
1.2快速放缓期。70年代初,我国人口专家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将暴增,我国将承受巨大的人口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提倡“只生一个好”,我国人口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从1970年的33.43‰迅速下降至1978年的18.25‰,年均回落1.898个千分点;虽然死亡率这个阶段趋于平稳,但随着出生率的快速下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迅速下降,从1970年的25.83‰迅速下降至1978年的12.00‰,年均回落1.7288个千分点。
1.3平稳波动期。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后,我国更加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迅速下降,死亡率趋于稳定,但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前我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经进入生育年龄,所以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平稳波动状态。
1.4稳步放缓期。从1991年起,我国出生率开始呈稳步下降态势;人口死亡率在1991~2003年间继续维持稳定,但从2004年开始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而逐步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随着出生率的稳步回落和死亡率的回升呈逐年稳步下降。
2.建国后我国的人口红利状况
随着实行计划生育前我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1949~1978年间)逐渐进入劳动年龄,我国劳动人口数不断增加,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我国计生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我国的少儿人口数也随之迅速减少,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呈迅速下降;随着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随之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呈稳步提高。在劳动人口数不断增加和少儿人口数迅速减少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少儿抚养比迅速下降,虽然我国老年抚养比也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稳步提高而不断提高,但抵不过我国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故我国社会总抚养比还是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也呈迅速下降趋势。
2.1若退休年龄延至65岁来算(即国际惯用算法,也是我国六普以前的算法)。从表2可以看出:在1953年,我国社会总抚养比高达68.61%,其中少儿抚养比高达61.17%;到1964年,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提高,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迅速提高,高达79.37%;到1982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后少儿抚养比的迅速回落,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迅速回落,为62.60%;之后随着少儿抚养比的稳步回落,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稳步回落,到1990年已经降为49.83%,刚好低于50%的临界值;到2010年六普时,我国社会总抚养已降为34.28%,远远低于50%的临界值。以上分析说明:若按退休年龄延至65岁来算,199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期,到201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高峰期。
2.2若以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来算(2010年六普起新的算法)。劳动年龄按15~59岁来算,从表3可以看出:2000年五普时,我国少儿抚养比为34.36%,老年抚养比为15.70%,社会总抚养比为50.05%,比值刚好等于50%。201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为23.70%,比五普时下降10.66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为19.02%,比五普时提高了3.32个百分点;社会总抚养比为42.72%,比五普时下降7.33个百分点,社会总抚养比为42.72%,比50%的临界值低7.28个百分点。以上分析说明:若按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来算,则2000年我国刚进入人口红利期,随着少儿抚养比的迅速下降,社会总抚养比也随之下降,到2010年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高峰期。
四、未来我国人口红利的预测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我国现阶段获得巨大的“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红利”的对立面是“负债”,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和不断降低的出生率催生了我国“人口红利”的耗尽,以下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我国建国后历年1%人口抽样数据对我国未来的“人口红利”进行预测。
1.2011~2035年我国人口状况的预测
1.1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测算。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有序波动,波动较为平稳,在2000~2010年10年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从2000年的14.03‰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11.90‰,年均下降0.2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0年的7.58‰逐年下降至2010年的4.79‰,年均下降0.279个千分点。根据2000~201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波动情况,我们可以推测2011~203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将延续2000~2010年的波动规律,从而可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从推算出的2011~203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表(表1)可以看出:到202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将降为负数,即我国人口总量开始停止增长(见表1)。
1.2人口总量及每年出生人口的推算。从表1中2011-2035年的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及2010年六普时我国人口总量可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的人口总量和每年出生人口数(见表2)。
2. 2011~2035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推算
2.1 0~64岁人口死亡率的预测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78~2005年27年间,我国死亡率波动较为平稳,基本保持在6.50‰左右波动,但从2005年开始呈逐年上升态势,主要是由于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引起的,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53年的4.41%缓慢提升到1990年的5.57%,而后迅速提升至2000年的7.10%,到2010年已经高达8.92%,按照联合国的定义, 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所以可以推断2005~2010年我国人口死亡率逐年上升是由于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不断提高引起的,而0~64岁人口的死亡率仍然较为稳定,从而可以假设2011~2035年我国0~64岁人口的死亡率将保持2010年六普的水平。
2.2 0~64岁人口数的推算
2.2.1第一步根据2010年六普时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死亡率可以推算出0-64岁分年龄的人口存活率,推算公式为:
2.2.2第二步根据表5中的每年出生人口数、2010年六普时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和第一步推算出的0~64岁分年龄的人口存活率来推算2011~2035年我国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
如2011年推算公式为:
3. 2011~2035年我国人口红利的推算及预测
根据以上推算出的2011-2035年的人口总量、0~64岁分年龄的人口数、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来推算出2011-2035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一)和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二),按我国现有的退休制度,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从2011年开始逐年上升,到2017年将达到50.16%,社会总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开始大于50%,这将预示着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口红利即将在2017年消失。随后逐年继续提升,到2035年,社会总抚养比将高达79.01%,其中老年抚养比将高达57.52%,到时我国将肩负着沉重的老年抚养负担。
若我国把退休年龄延至65岁的话,则我国社会总抚养比从2011年开始逐年上升,到2032年将达到50.82%,社会总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开始大于50%,这将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口红利也将在2032年消退。随后每年以2个以上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到2035年,社会总抚养比也将高达57.24%,老年抚养比将高达38.36%,我国的人口红利也将很快耗尽。
五、计生政策调整迫在眉捷
30多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严峻的人口暴增形势,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超低的生育率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从拥有大家庭和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年轻型人口类型逐渐转向老龄化结构,再加上现有的计生政策给我国带来了男女比例失调、贫富差距加大和独生子女家庭面临诸多社会问题等,我国的计生政策已经到了必须及时调整的时候,必须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1.我国现行的计生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同时《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含县级市、区,下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1.1经市(不含县级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独生子女患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1.2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1.3婚后五年以上不孕,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1.4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1.5夫妻中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1.6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2.计生政策调整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人口总量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据2011~2035年我国人口总量测算:2011~2035年,我国人口总量基本上能控制在14亿内,并将在2028年停止增长,随后将逐年下降。
2.2超低的生育率。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为1.18,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人口学上的人口更替水平生育率为2.1,意味着下一代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
2.3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32%,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2%。随后将逐年提高,根据推算: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高达32.13%,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高达24.40%。按照联合国的定义,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2.4人口红利即将消退。以我国现行的劳动制度,即以15~59岁为劳动年龄来算,我国人口红利将在2017年消失;若把退休年龄延至到65岁的话,则我国人口红利也将在2032年消失。而我国的大部分行业还是处于劳动密集型,距现代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依靠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消退经验在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据有关数据显示:在1960年代后期,日本总抚养比稳定在45%左右,这种均势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是日本的辉煌时期。但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年轻劳动人口比重的不断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老年抚养比开始不断攀升,成为日本经济步入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2.5现有的计生政策已经渐渐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男女比例日渐失调:现有的计生政策让我国传统的观念承受巨大考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催生了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流产,让我国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日渐失调(见表3),将给今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二是贫富差距加大:现有的计生政策让独生子女拥有较大的财产继承,而农村的二胎特别是越穷越生的子女长大后面临与独生子女较大的经济差距,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三是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部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溺爱,以至于长大后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又将肩负沉重的养老负担;随着新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男婚女嫁、传宗接代和姓氏传承等中国传统观念严重困惑着独生子女家庭,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失独家庭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了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带来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有些机构已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2.6生育需要一个周期。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其规律,从出生人口变成劳动人口至少需要15年,不能等人口红利已经消退了再来调整计生政策。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生孩子是一个周期,并不像中国缺少粮食就可以从国外进口一样,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国际劳工就能解决的。”我国人口生育政策是时候进行必要的调整了,必须及时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六、计生政策调整的几点建议
1.首先建议马上放开单独家庭的二胎政策
婚姻不象买卖商品那么简单,无法也不能提前设定条件,所以双独家庭比重相当低,其实更多的是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虽然我国已经放开了双独家庭的二胎政策,杜绝了“四二一”家庭的出现,但我们不能忽视了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他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视:独生子女方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中国人传统的姓氏传承和回谁家过年过节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单独婚姻家庭。建议马上放开一方为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二胎政策,尽可能缓解现有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
2.其次建议有条件地放开其他家庭的二胎政策
到2017年,放开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二胎政策,但要适当加大生育间隔期,以缓解由此带来的人口增长。选择在我国人口红利开始发生转折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又适当地加大生育间隔期,有利于进一步缓解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口结构变化,也不会带来人口总量的剧增。因为全面的二胎政策基本上接近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对人口总量不会太大影响。
3.再次建议全国实行统一的计生政策
对现有的计生政策进行微调,采取不分地域、不分户籍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计生政策,既能更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也有利于提高人口总体素质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为从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其实真正全面实行严格一胎化政策的只有城市户籍人口,而我国城市户籍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很小,2010年六普时仅为29.14%,而占总人口比重高达70.86%的大部分人口实行二胎化甚至更多胎,甚至越穷越生,最后影响孩子的户籍上报和教育,很多失学儿童特别是失学女童大都出于多胎生育家庭。而且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除户籍以外其他几乎与城市没什么区别,实施城乡无差别的人口计生政策更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最后建议严格执行和落实婚育政策
相关部门应制定严密的措施,确保婚育政策落实到位,不但能有效地把我国的人口总量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还能够彰显公平。当前的婚育政策很多基层落实不到位,还存在较严重的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据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5-64岁的育龄妇女中:存活子女数达3个及以上的占了13.39%,其中存活子女数为3个的占了9.43%,存活子女数为4个的占了2.91%,存活子女数达5个及以上的占了1.05%;在2009.11.1–2010.10.31间一年内有生育的育龄妇女中:按生育孩次算,其中生育第三孩及以上的占了6.55%,按育龄妇女年龄分,其中15-19岁的育龄妇女占了2.35%。
参考文献
[1]王颖,佟健,蒋正华.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人口政策[J].人口研究,2010,34(5):28-34.
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出生率为11.93‰,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4.79‰。2011年末,中国沿海地区总人口为58072万人,比上年增加384万人,沿海地区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的43.1%,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沿海地区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为海南省,出生率达14.72‰;除海南省外,沿海地区中高于全国人口出生率的地区有广西和河北。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仍是海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达8.97‰,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国的有海南、广西、广东、河北、福建、山东。沿海地区城镇人口占沿海地区总人口的58.6%,高出全国近8个百分点。据2006至2011年间统计数据显示,沿海地区人口逐年增加,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逐年增长,反映出人口趋海移动的趋势。2006至2011年沿海地区人口年均增速达0.93%,比全国人口增速高出0.43个百分点,其中人口增速最快的是上海,增速达3.6%.
2人口趋海性移动原因分析
2.1政策性因素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迁移主要是政府行为,特别是大规模的迁移都是国家决策的。一般的工作调动、分配录用、学习培训等具体迁移都要得到所在地方政府的劳动人事部门批准同意,数量相对较少。封闭的迁移政策和严密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人口的相对固定,农民离不开土地,市民离不开岗位。改革开放后,沿海经济飞速发展壮大,对人才和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多,国家开始调整人口迁移政策,地方政府对迁移人口可根据需要选择接收。另一方面,政策放宽后,允许下放干部和知青返城,以及后来的“买房落户”、“家庭团聚落户”等政策,又促使大批人口迁入沿海城市。这时,国家对流动人口的政策也由限制到放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曾形成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在经历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十几年的增长之后,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地方对人才质量选择要求的提高,人口迁移开始从高峰回落。但由于流动人口素质低,敏感性差,其发展惯性滞后于国家政策,直到90年代后期,流动人口增幅才有所下降。另一个原因则是,流动人口一方面在沿海发达地区求职时学会了许多技能和经营管理方法,同时也积累了相对可观的资金,回乡办企业,并吸纳本地贫困人口,而不再远行千里之外谋职择业。然而,中国人口向沿海聚集的总趋势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2.2经济差距经济原因永远是驱动人口迁移的动力。在宽松的流动人口政策下,经济差距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动因,没有经济上的较大差异,人口既不可能大规模迁移,也不会大规模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差异的大小,控制着人口移动的流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形成的拉力和推力也越大,人口移动的规模也就越大。而且从当前移动的特点来看,主要是农村流向城市的上行移动。由于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率先发展,经济迅速崛起,促使沿海与内地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上的差异吸引着中西部人口向沿海省区迁移流动;同时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也需要企业管理、经济金融、政法监察、商贸服务、城市建筑、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环保监测、工程设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种类型、各个专业和各项技能的人才和劳动者。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三资企业的高额收入、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医疗卫生和子女就业等一系列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与那些中西部贫困地区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这种强烈的无形的吸引力牵动着有文化有技能的内地人口,逐步形成了人口迁移流。
2.3社会和环境差距自然和地域形成的差异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内陆地区不可能人为创造出沿海的自然环境。科技进步的差异也促使社会进步的不平衡。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塑造了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科技进步带来了居住、信息、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良好的生活环境。据2006年统计,沿海地区在许多方面都优于内地。例如,人均住房面积、城市煤气普及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献机构、高等学校、卫生机构,剧场、公园、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特别是沿海大城市,自然和生活环境更好,科技和社会进步程度更高,使人们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沿海地区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优于内地,这必然吸引内地人口继续向沿海地区移动。
2.4城市化水平沿海城市以其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水平和环境质量吸引着大量人口迁入。但实际上这种接纳能力与区域面积和人口密度关系不大。因为沿海土地面积并未增减,而只是行政区划和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按照国家县改市的规定,需具备一定的工业规模和城市功能才可以改制,而不决定于人口多少。天津的滨海新区、大连的金州区、青岛的崂山区和黄岛区、上海的宝山区和浦东新区、舟山的定海区和普陀山、广州的天河区以及新崛起城市深圳和珠海的市区等均由原来的县或郊区改制而来。使原来以农业为主,承载少量农业人口面积相同的土地,迅速扩展为城市用地,人口容量也随之迅速扩大,因而能够承载大量增加并持续不衰的流动人口。
3中国沿海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3.1资料选取中国是人口大国,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但由于基数太大,人口的增加速度仍然很快。直至近几年,人口的增速才有所减缓。然而在沿海地区,影响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往往并不是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其他地区人口向沿海地区的迁移。因此,不同于一般的人口预测,沿海地区人口的预测不仅要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各种社会及经济因素,以确保尽可能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中国沿海地区未来人口的发展情况。人口变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人类繁殖问题,它也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变化规律往往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人类受教育水平、医学发达程度、以及国家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沿海地区的人口变化,则更为复杂。一方面,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受教育程度高,因此国家人口控制政策执行情况较好;但另一方面,也因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投资收益高等原因,是内陆人口纷纷向沿海地区迁移,导致沿海人口实际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在采集预测所用资料时,除了搜集历史人口统计数据外,还需采集各地区历年的生育率和死亡率、适龄妇女数、分年龄段人口以及相关经济数据等。
3.2模型选取由于人口分布和发展的特殊性,既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又要考虑到国家的人口生育政策,人口的迁移等各种情况,因此在进行未来人口与测试,不能简单地采用一般数学公式,而要结合诸多因素而采取特殊的人口预测模型。近年来,中国人口学家对此作了许多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模型。在对数据资料和参考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后,本研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预测。
3.2.1人口年龄推移法人口年龄推移法是分年龄人口预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首先假定要预测地区未来各性别年龄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不变,且不考虑人口迁移问题,及人口处于封闭状态。其基本思路是某年x岁的人数乘以从x岁活到x+1岁的存活率就等于下一年x+1岁的人数,以此类推可得到再下一年x+2岁的人数。预测所需数据包括基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口数,基年不同年龄妇女的生育率(或者一般生育率),基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概率(或死亡率)。
3.2.2罗杰斯蒂曲线法由于第一个模型比较理想化,所以本文又建立一个罗吉斯蒂曲线法模型。因为不管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从人民的生活保障角度出发,政府都会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所以这种状态下,一个城市的人口容量必定有个最大值,这正好符合罗吉斯蒂曲线法。3.2.3平均增速法平均增速法是利用历史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对未来时期人口规模和数量进行预测的方法。
3.3沿海人口发展预测结果由于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在描述人口变化过程中,只能作为一个短期指标来使用,如果用于长期预测则必须假定一切人口变化因素都是固定不变的,而这恰恰是人口变化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平均增速预测结果只能作为一个短期预测的比较参考,而不能用作长期预测,尤其是2050年以后的预测结果。从罗杰斯蒂曲线法预测结果来看,自2020年后,大部分地区人口都已接近极限人口容量。尤其是河北省、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及江苏省,人口几乎保持不变,这种情况是符合中国政府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政策的。只有上海市增长比较快,然而实际上上海市的人口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经进入自然负增长了,其总人口的增加表明了大量流动人口向上海市的涌入。在对所有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用各种方法预测出来的未来人口发展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2020年前后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但在具体人数上却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平均增速法数值最高,罗杰斯蒂法最低。根据以上预测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未来50年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基本格局不会有变化,这种格局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区域特征及差异密切相关。2)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由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中国未来年龄结构变化主要呈现两大特征:显著的“人口红利”和迅猛的人口老龄化。这两个过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各区域人口的变化趋势之中。在未来十几年里,各区域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都将不同程度地增长,而且都高达70%以上。2020年之后,随着生育率长期处于低水平,各区域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都将趋于下降。与此相对应,各区域人口老龄化速度在2020年之后都将显著加快。到2050年,东部沿海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0%或更高。中西部地区也将超过20%。所以在存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大量的不充分就业和事业的情况下,在未来十几年持续的“人口红利”时期,要为不断增长的如此高比例的劳动力人口提供就业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挑战。同时在2020年后老龄化的到来,又将给中国的老年保障和养老体系带来更大的挑战。
4沿海地区人口发展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的土地面积扩张相对增长缓慢,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继续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迁移,形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大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些特大城市就出现了城区人口急剧膨胀、住房短缺、房价高速上涨、就业竞争激烈、公共交通设施略显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沿海地区的三个城市群,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京津冀地区,已经发展成为经济与技术密集区,但许多重要城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膨胀问题。具体而言,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膨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4.1人口密度过大,空间处于高负荷状态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扣13.7亿,人口密度平均为142.7人/平方千米,沿海11省市人口密度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上海市人口密度最高,为3654人/平方千米(表4)。由于近些年来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大部分跨省流动人口都流向了沿海地区,因此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剧了东部地区的人地矛盾,人地关系紧张。在三大城市群中,目前上海浦西的人口密度达到了3.7万人/平方千米,北京和广州城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4万人/平方千米和1.3万人/平方千米。而目前世界主要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0.85万人/平方千米。
4.2住房价格节节攀升,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足人口总量与人口密度的迅速上升,必然产生对住房的迫切需求。在短期内就会形成巨大的住房供给缺口,房价不断上升。如今,房价急剧攀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沿海发达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房价持续过高大大超出了普通群众的承受能力,任其长期发展下去,将给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沿海地区城市相对密集,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状况,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拥堵一直为群众所诟病。另外,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休闲等公共场所不足也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不便。
4.3环境污染问题加重,居民生存质量下降在沿海地区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急剧膨胀,城市生态系统的承受塔里不断加剧,环境污染为题日益严重。一是大气污染,城市工业企业的发展排放了大量的烟尘、粉尘和有毒气体,另外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汽车尾气排放也成为重要污染源。二是水污染,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流经城市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也污染了地下水,为城市持续的水供给和城市环境带来了隐忧。三是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污染。根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57%左右,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为60%左右。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热和更好地处置,也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四是噪声污染和光污染。特别是随着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光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4.4城镇化速度加快,质量有待提升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尽管已经处在全国领先水平,但是进一步加快速度、提升质量还有需要突破的瓶颈。尤其是三大城市群,尽管已经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群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5制定沿海地区人口政策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人口趋海移动的趋势不会改变,沿海地区仍将面临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沿海地区在制定人口政策时,除了要稳定低生育水平,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5.1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城市是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的载体。尽管东部地区已经聚集了众多的人口,人地关系比较紧张,但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要注重提升城镇化内涵,特别是增强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使城市群成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动力。
5.2改革城市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使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待遇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城市管理服务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对流动人口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使得绝大多数流动人口不能享受和常住人口同等的权利,既不利于流入地城市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流动人口自身的发展。改革城市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势在必行。
5.3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对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再加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使很多城市人口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改善人居环境,舒缓城市人口的生活压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城市越来越重要。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5.4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沿海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实现率先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努力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东部沿海地区要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机遇,努力突破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等瓶颈,通过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其他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形成国家创新体系,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服务。
6结语
数学模型的难点在于建模的方法和思路,目前学术界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建模方法,例如概率论方法、图论方法、微积分方法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方程思想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不是连续型的,例如人口数、商品价格等都是呈现离散型变化的趋势,碰到这种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组的方式进行表示。有时候人们除了想要了解问题的起因和结果外还希望对中间的速度以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探索,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组来进行表示。以上只是简单的举两个例子,其实方程的应用极为广泛,只要有关变化的问题都可以考虑利用方程的思想建立数学模型,例如常见的投资、军事等领域。利用方程思想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更为方便地观察到整个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根据这一变化过程对未来的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决策的制定和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方程建立数学模型时就想前文所说的那样,如果是离散型变化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差分思想建模,如果是连续型变化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常微分方程建立模型。对于它们建模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几个具体的实例说明。
2方程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举例
2.1常微分方程建模的应用举例
正如前文所述,常微分方程的思想重点是对那些过程描述的变量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的变化问题,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例1人口数量变化的逻辑斯蒂数学方程模型在18世纪的时候,很多学者都对人口的增长进行了研究,英国的学者马尔萨斯经过多年的研究统计发现,人口的净相对增长率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人口的净增长率和总人口数的比值是个常数,根据这一前提条件建立人口数量的变化模型,并且对这一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解:假设开始的时间为t,时间的间隔为Δt,这样可以得出在Δt的时间内人口增长量为N(t+Δt)-N(t)=rN(t)Δt,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式子。dN(t)dt=rN(t)N(t0)=N{0(1)对于这种一阶常微分方程可以采用分离变量法进行求解,最终解得N(t)=N0er(t-t0)而后将过去数据中的r、N0带入上述式子中就可以得出最后的结果。这个式子表明人口数量在自然增长的情况下是呈指数规律增长的,而且把这个公式对过去和未来的人口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还是相当准确的,但是把这个模型用到几百年以后,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了,例如到2670年的时候,如果仍然根据这一模型,那么那个时候世界人口就会有3.6万亿,这已经大大的超过了地球可以承受的最大限度,所以这个模型是需要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地球上的资源对人口数量的限制。荷兰的生物学家韦尔侯斯特根据逻辑斯蒂数学方法和实际的调查统计引入了一个新的常数Nm,这个常数就是用来控制地球上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将这一常数融入逻辑斯蒂方程可以得出以下的式子。dN(t)dt=rN(t)(1-N(t)Nm)N(t0)=N{0(2)该方程解为N(t)=Nm1+NmN0e-r(t-t0)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建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验证它的正确性,经过研究发现在1930年之前的验证中还是比较吻合的,但是到了1930年之后,用这个模型求出的人口数量就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误差,而且这一误差呈现越来越大的变化趋势。这就说明当初设定的人口极限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导致人口极限也呈现变大的趋势。
2.2差分方程建模的应用举例
如前文所言,对于离散型问题可以采用差分方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例如以25岁为人类的生育年龄,就可以得出以下的数学模型。yk+1-yk=ryk(1-ykN),k=0,1,2,…即为yk+1=(r+1)yk[1-r(r+1)Nyk]其中r为固有增长率,N为最大容量,yk表示第k代的人口数量,若yk=N,则yk+1,yk+2,…=N,y*=N是平衡点。令xk=r(r+1)Nyk,记b=r+1。xk+1=bxk(1-xk)这个方程模型是一个非线性差分方程,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只需知道x0,就可以计算出xk。如果单纯的考虑平衡点,就会有下面的式子。x=f(x)=bx(1-x),则x*=rr+1=1-1bx因为f''(x*)=b(1-2x*)=2-b,当|f''(x*)|<1时稳定,当|f''(x*)|>1时不稳定。所以,当1<b<2或2<b<3时,xkk∞x*.当b>3时,xk不稳定。2.3偏微分方程建模的应用举例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有多个状态变量同时随时间不断的变化,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采用偏微分方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还是以人口数量增长模型为例,根据前文分析已经知道建立的模型都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对于人类来说必须要将个体之间的区别考虑进去,尤其是年龄的限制,这时的人口数量增长模型就可以用以下的式子来表示。p(t,r)t+p(t,r)r=-μ(t,r)p(t,r)+φ(t,r)p(0,r)=p0(r);p(t,r0)=∫r2r1β(r,t)p(t,r)d{r其中,p(t,r)主要表示在t时候处于r岁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μ(t,r)表示的r岁人口死亡率,φ(t,r)表示r岁人口的迁移率,β(r,t)表示r岁的人的生育率。除此之外,式子中的积分下限r1表示能够生育的最小岁数,r2表示能够生育的最大岁数。根据人口数量增长的篇微分方程可以看出实际生活中的人口数量与年龄分布、死亡率和出生率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与客观事实正好相吻合,所以这一个人口增长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地反应人口的增长趋势。当然如果把微分方程中的年龄当做一个固定的值,那么就由偏微分方程转化成了常微分方程。另外如果令μ(t,r)=-r,p(t,r)=N(t),N(0)=N0,φ=rN2(t)/Nm,那么上述偏微分方程就变成了Verhulst模型。偏微分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物理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偏微分方程来求解。
3结束语
[关键词] 学术出版 图表数据 数据核对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4-0039-04C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各行各业的全球化规模化发展,产业连续增长的数据积累对于总结分析各种信息、研判未来,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术文化价值。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反映到学术出版领域,就是近年来注重行业、专业数据积累的图书选题比例明显增加。
基于数据积累在学术出版中价值的提升,书稿中需要编辑处理的图表数据内容明显增多。由于数据来源的复杂性以及作者对数据使用方式的多样性,图表数据类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编辑只有具备足够的耐性和观察力,掌握一定的技巧,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才能梳理修正各种问题,解决由于各种原因遗留的疏漏问题,尽可能消灭硬伤。本文主要从文字编辑的角度,总结分析数据类书稿的编辑处理方法及需要注意的环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编辑质量。
1 图表数据典型问题及其编辑加工
由于学术书稿的写作过程很长,涉及数据信息庞杂,作者又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和研究思路的调整改进对数据和文字进行反复修改整理,这就导致作者交到出版社待编辑处理的原稿,可能出现多种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因而,只要书稿正文涉及数据,不管它与图表内数据是否有关系,都需要编辑注意审核,从不同角度仔细核对、计算可能存在的错讹。
1.1 文、图中的数据本身有错误
当书稿的文字表述涉及权威部门的数据或比较完整的调研数据,并将总数据和比例变化连续罗列出来时,编辑需要注意检查核算数据本身是否有错,尤其是一些总量指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如果连续几年的总量和变化量都有,就一定要计算核对。例如,下列材料中连续罗列了五年的广东茶叶出口数据,如果编辑不进行核对计算,就不会发现第一个18.7% 是错的,应该是18.1%。
据《广东统计年鉴》,2005年广东出口茶叶13795吨,同比大幅下降40.46%;2006年出口茶叶11293吨,同比下降18.7%;2007年出口茶叶9181吨,同比下降18.7%;2008年广东出口6334吨,同比下降31%。
正文和图表中的调研样本总数和各部分的比例数也容易出错,必须仔细核对准确。比如图1,要确保图中各个数据准确无误,先要算出图中总人数219+85+45+20+131=500人,然后再核对各比例数值是否正确,最后还应检查核对图中数据与正文文字表述是否一致。饼图最常见的错误是各部分比例之和不等于100%,所以,编辑在加工饼图的百分比数据时一定要计算一下各部分比例之和,如果不等于100%,就一定要退作者重新核实。这类问题稍微留意质疑一下不难发现,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角角落落都有错的可能。
图1 饼图比例问题
可见,有些错误仅仅通过核对图表数据与对应的正文不一定能发现,还需要检查图表本身,需要从数据来源、资料来源或者排版制作环节找原因。此时,编辑的作用就是发现问题、提醒作者核实修改,并进一步完善。图表数据较多的书稿,从上下文到图里图外、表里表外都容易出问题,没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进行全面核查,这些问题难免有遗漏。因而,就书稿中的数据问题多与作者沟通,培养、指导作者队伍形成良好的数据处理习惯,从源头上遏制数据漏洞,才是减轻编辑工作负担的根本方法。
1.2 表题、图题及图表说明等与图表数据内容不符
图表文字差错,如表题、图题表述与图表内容不一致,图表中的各组成元素如图例文字、图题、表题不规范或有错误,也容易被遗漏。因此,编辑在加工图表时,即使是文字很少的结构图、图标图例、图题、表头和表题,不仅要核实图表中的数据是否准确及与正文是否对应,也要注意核实表头、表题、图题与图表数据内容是否相符,图例是否准确。注意不要顾此失彼,不要仅仅重视文字比较集中的大表大图,忽视表头、图题、图例。
图表数据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而且一旦出错,就是硬伤,无可辩驳。处理图表数据类书稿,必须重视数据核实整理工作。例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较大影响的皮书系列,尤其是行业皮书和财经类皮书,有行业或学科年度数据积累功能,因其注重应用统计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不少书稿中有较多的图表数据,需要编辑对其形式、内容正误进行核对整理。本文也正是笔者对数据类皮书书稿中各种常见错误的一个归纳总结。
如表1,表中的收入合计数和最后两列的比例数是通过表内数据计算出来的,经常有错讹,编辑必须重新核算,以便确认是否需要作者检查核对原始数据。表中的数据单位也是经常出错的地方,如表1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总量数据和比例数据,单位应该是两个――万元、%,不应只是“万元”。
表1 内、外资服务业税收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因而,编辑要明确,图表中的数据必须重新核算,依靠“文责自负”或“数责自负”恐怕过不了关,因为作者和编辑考虑同一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作者往往侧重创作思路和文献梳理,对于他们最终提交作品的呈现方式、表现形式,编辑一定要检查。尤其是当同一数据或相关数据间断地出现在不同页面上时,必须注意对上下文相关数据的核算或核对,只有勤跨页来回翻查比对才能消灭数据纰漏。
核对数据需要有很大的耐性,一个一个核对,不能有半点马虎,尤其在庞大的表格、大量的数据面前要按捺得住。从编辑的角度,虽然不便查找原始数据或数据来源,但检查形式是否正确就足以发现不少问题,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经常也能发现总和数、百分比数是错的。发现错误后,编辑可将问题反馈给作者,让作者确认准确数据,这正是责任编辑的职责所在――增强学术作品的严谨性,让细节经得起推敲。因而,从编辑的角度检查数据问题,直接的目的虽是为了通过图书质量质检关,但在客观效果上可以帮助作者查漏补缺,完善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
1.4 小 结
表中、图中数据尤其是很多大表格中的数据需要从多个角度核对,稍有疏忽遗漏即可能出错,而且可能造成连锁反应――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必然出错,并导致相应的文字表述出现偏差。所以,对于全书数据源类的大表格,必须认真核对,不能偷懒,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把数据核实准确,为后面的分析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
要处理好书稿中的数据问题,必须寻求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具体问题单独解决,一遍只解决一个同类问题,如标题级别、图表序号、图表数据和单位规范性等,这样容易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无遗漏。如果经常编辑同类书稿,熟悉各种情况下的问题类型,也可以根据书稿特点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一遍同时解决多项任务。例如,书稿中需要解决的项目比较多,而且比较有规律,处理时就可以实现流程化,按部就班,一项一项落实到位,不遗漏项目,也能保证准确率。
2 图表数据问题来源例析
2.1 作者易疏忽遗漏的问题
(1)遗漏数据。如图2,作者提供的原图中只有趋势线,缺少横纵坐标轴的具体数据,使整幅图的表意非常模糊,失去了图表数据具有直观价值的依据。若不提醒作者补充,就会将瑕疵留在出版物中。
图2 国籍构成变化
(2)遗漏纵轴或横轴的数据单位。缺少数据是失误,漏掉数据单位同样不能精确显示图表的具体意义和价值。书稿插图中横纵轴都没有标注单位的情况很常见,也很容易被忽略。表格中此类问题也不鲜见,尤其是当表中数据类型较多时,表格缺数据单位或漏某项数据单位的情况经常出现。编辑在书稿出版印刷前,必须将这些遗漏补充完整。
(3)坐标轴数据格式错误。例如,增长率变动趋势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标注单位为百分号(%),要注意纵轴数据不应是小数而应为整数,这不仅是要符合增长率的常见表示方式,也是为了与全书同类图表的格式实现统一。虽然纵轴的小数从数值大小来说与整数表示是一样的,但不符合常规,应统一为整数百分比形式。
(4)遗漏项目。例如,图题中有明确的项目数,某些确定数目如31个省份的得分散点图,但图中可能只有30个省份,缺了一个。这种错误有一定的隐蔽性。
(5)纵轴单位标注不妥。当同一坐标轴内有多个对比项目且单位不同时,可以用双纵轴曲线图或折线图来显示,以明确区别不同的单位,不宜只用一条纵轴。例如,妇女总和生育率这个指标的单位是“人”而不是“‰”,因此,在同一张图中如果只有左侧一条纵轴显示总和生育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指标就不太合适,需要在右侧补充一条纵轴,左侧纵轴单位为“‰”,右侧纵轴单位为“人”,这样区分就比较明确了。
图表的内容与形式内涵非常丰富,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创新满足内容表达的需要,从而充分体现作者的创意和作品的学术价值,这是图书内容生产的客观需要。具体到书稿编辑环节,就需要特别注意承载丰富内容与形式的图表可能存在的问题,图表是容易扎堆出错的地方,一张图表可能有多个错误,编辑必须熟练把握各种可能出错的情况,把问题彻底解决干净。
2.2 排版人员易生成的制作错误
有些图表数据错误是由排版制作人员造成的。在把作者提交的Word文件转化为排版文件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重新制作各种图表,这时就可能出现数据或文字录入错误。
(1)图例不对应。如图3,柱状图中分别用竖纹、横纹等区别上升、下降和保持三类指标的个数及其所占的比例,作者提供的该类图一般问题不大,问题经常出在排版制作环节。因为制作人员在重新制作此类图时,选用的柱图底纹可能与作者原稿中的竖纹、横纹略有不同,加上制作人员不知道书稿内容,就容易出现三类指标数量与比例的不对应或者顺序混乱,把柱状图各部分的底纹或灰度深浅填反了。这就需要编辑对各类指标的数量与比例进行具体核对,纠正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混乱和错误。
图3 创新指标动态变化结构
(2)数据不对应。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类型,如表格中的数据与图中数据点为一一对应关系,但经常出现图中数据与表中数据不对应或者图中数据与坐标轴上的刻度位置不对应的问题。这类错误不复杂,关键在于编辑是否将表中数据与图中对应各点逐一核对检查。如表2数据与图4中的折线点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图4将表2中的数据以折线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但制作出来的图中数据点与表中数据经常“对不上号”。容易出现同类问题的还有柱状图、雷达图等。碰到此类图表,编辑需要将原数据与图中数据点仔细比对,并检查折线图、柱状图、雷达图上的数据点与坐标轴上的刻度位置或大体范围是否对应。
表2 2001―2009年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变化
图4 2001―2009年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分值变化趋势
3 数据统计中的政治问题
这类问题不常见,但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外国人或来自国外政府或学术机构的数据,其政治立场或观点会体现在统计数据中。比如,由于中国港澳台某些历史时期在管辖归属上的特殊性,外国人在图表数据或者文字表述上,会把香港、台湾列到中国之外,香港、台湾的数据经常是不与大陆数据一起统计的。这种情况下,编辑一定要注意检查描述图表的对应文字的表述是否有问题。如对表3的文字表述,“三种中国籍准定住者中,‘日本人之配偶等’规模最大,为43771人”,如此表述,实际上没有把来自台湾的中国籍准定居者算上。不管外国人这么表述是无心之失,还是不怀好意或者是恶意从数字文字上图谋分裂中国,作为专业编辑必须发现问题,弄清楚中国籍准定居者“日本人之配偶等”人数为46317人,而不是43771人。
表3 广义在日华侨的人口规模和构成(2012年12月) (单位:人 )
另外,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国家数据及其文字表述要提高警惕。例如朝鲜,其与韩国的历史现实关系会体现在某些国家似乎很“客观”的数据中。这类细节问题,是需要质疑才能发现的,不然很容易遗漏。比如,“中国(32.5%)、韩国和朝鲜籍(26.2%)、巴西籍(10.1%)、菲律宾籍(10.1%)、秘鲁籍(2.5%)、美国籍(2.4%),这6个国籍的外国人占了在日外国籍人口总数的83.8%”这段话中,“6个国籍”很明显是把韩国和朝鲜当作一个国家来统计了,把民族与国家混为一谈,此处最好改为“6个来源地”或“7个国家”。编辑要当心这种情况可能被小题大做,不小心会变成外交事件。
4 结 论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人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继续坚持“工业主导,项目拉动,产业升级,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按照“推动‘一城两区’建设,带动‘六业’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围绕“连年进位,三年翻番,力争十五年以后使**成为##’”的总体奋斗目标,倾力实为,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良好开端。
截止6月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43亿元,同比增长17.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2.35亿元,同比增长56.5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6142万元,同比增长65.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0922万元,同比增长85;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65亿元,同比增长11.84;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2.29亿元,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63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总用电量达到1785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52,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640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04。
[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按照“唯此唯大上项目,重中之重开发区”的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开发区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搭建好平台。上半年,A工业集中区已收储土地185公顷,并完成投资5300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6000平方米,给水管线2659延长米,供电线路4000延长米,排水管线9500延长米,打井3眼,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紧紧抓住吉林省推进长吉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契机,在原B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建立包括B办事处、C镇和D镇的**工业园区,目前已上报省政府申请建立省级开发区。
与此同时,我们突出了招商活动的实效性。上半年,我们组织专业小分队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专业招商,联系洽谈项目30余个,成功引进5个。紧紧抓住&&市退二进三、城市东移的有利时机,组织了上百个招商小分队进行逐户、分片摸底,共联系线索100余条。我们还抓住省和&&市组织经贸活动的契机,制定并实施了招商计划。目前已进行了三次项目签约。1月5日,在**宾馆有17个项目进行了签约,协议投资总额5.2亿元;3月24日,在省宾馆成功召开了有省市相关部门和300余名企业家参加的**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21个,签约内资12.6亿元,外资450万美元;6月17日,在**宾馆有15个项目进行了签约,协议投资总额5.73亿元。
截止6月末,全市共新建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续建项目44个,到位内资8.85亿元、外资1518万美元。在新建和续建的107个项目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12个,占总项目的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43。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根据省及&&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为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有实质性进展,我市组织了省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村申报工作,经省及&&市批准,D镇为省试点镇、九郊办事处新立村和E 镇F村为省试点村,卡伦镇和气村为&&市试点村。同时,按照省和&&市要求,我市确定G镇H村为**市试点村。重点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S办事处新立村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从我市农村工作实际出发,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优化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今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9.8万公顷,其用玉米3.5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2.4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1万公顷;苗木花卉、芸豆杂粮、两瓜蔬菜等经济作物2.8万公顷。投资200万元,开展了全生境农田灭鼠,共投放鼠药670吨,农田灭鼠300万亩,可挽回经济损失4000万元。
二是推进了“四个一”工程建设。新增“四个一”标准屯120个、标准化小区28个、规模户260个。生猪发展到65万头,黄牛19万头,家禽1230万只。同时,围绕畜牧业发展,开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17个,其中已建完97个。
三是加强了林业水利建设。上半年,投入资金32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任务6100亩,栽植苗木231万株。完成农田基本建设129.4万立方米。实施了W白家险段、W灌区节水改造、牛头山水库除险加固等续建工程和饮马河堤防险段的应急度汛工程建设。全面做好了防汛准备工作,防汛物资储备到位。
(三)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经济承载能力
一是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南移、北提、东迁、西建”的思路,推进了城市建设与发展。在北部老城区,重点实施了巷路铺装、管网改造和绿化工程。即将完成4000平方米巷路改造工程,完成了3200户城区给排水分户改造工程,完成了1100米**大街给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了工农大街、健康路、曙光大街、九郊路1.4万平方米的路面、下水、井体和边石维护等工作,实施了二道街150盏路灯改造工程;在南部新城区,中央大街西侧辅助车道完成了路面铺设和马路边石铺装工程,规划二号路土方工程完成75。四舒绕越线城区段拓宽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目前正在打通施工便道和回填基础。福星新区二期10万平方米住宅楼工程和小南河带状公园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在东部营城区,重点实施了沉陷区居民一期搬迁后拆迁工作和二期搬迁准备工作,启动了搬迁后的土地资源整理工作。国家投资的营城煤矿废弃土地148.17公顷,通过复垦新增耕地78.26公顷,总投资972万元,现已投入600万元,为确保耕地质量,正在进行客土回填工作。目前,我们委托吉林 大学对九其公路北侧180公顷土地进行了地质勘测,正在着手准备对沉陷区整理后土地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扩大后续发展空间;在西部城区,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发新立民俗村,一期18栋12万平方米新立小康示范村工程正在施工,该项目不仅打造了西部出口靓丽的城市景观,而且可以有效拉动城区面积的迅速扩张。为了高标准做好城市发展规划,我们投资555万元,聘请了全国知名的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南部新城控详规、小南河修建性规划。目前,合同已经签完,首期已付166万元,即将进场开展规划设计。
二是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在公路建设上,目前,32公里龙蒋公路工程正在施工,8月末可竣工通车。德农(**境内)连接线7公里新建工程即将通车使用。配合环&&一小时经济圈高速路建设,我市境内的42公里公路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对其塔木至更新、其塔木至小锦洲两段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了维修,达到了正常通车。今年全市通村水泥路要完成425公里,现已完成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围绕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切实加大了城市综合治理力度,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清理,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开展了整顿出租车市场秩序专项战役,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城区交通运营秩序明显好转。完成治理锅炉2家,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11家,对固定噪声源严格监测监管,实行了有效控制。
(四)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一是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新机制。继续实行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对有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部门和乡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修改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和考评机制。制定了开发区项目指标和税收分成政策,鼓励引导各乡镇的招商引资项目向工业集中区摆放。在继续实行2.5‰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年初按照市委意见,政府决定拿出200万元作为招商引资奖励资金,重奖对招商引资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激发了全市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完善开发区管理新机制。在原有开发区管理体制基础上,重新明确了开发区各部门的职能,对开发区内设机构人员全部采用聘任制,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绩效工资制,推进了开发区工作的开展。开发区对企业采取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形式,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提高了项目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全力推进公有制企业改制。去年我市对88户国有企业和52户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在此基础上,上半年重点着手处理了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制定了公有制企业改制的整体方案,重点做好省、&&市督办的10户重点改制企业的迎检工作,并结合企业改制,对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房地资产进行公开招租出售,增值近600万元。
四是建立乡镇财政管理新体制。在调查乡镇税源基础上,制定了“划分收入级次、核定收支基数、超收全额留用、实行上限控制、短收扣减经费、超支不予补助、政策一定五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400万元对乡镇预算内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实行财政统拨。同时,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大力推进部门预算,今年部门预算已由去年的12家增加到49家。五是建立教育资金管理新体制。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和乡镇教育债务化解方案,实行了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乡有、局管、校用的体制,保障了农村教育投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3项,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1项、省级科技计划5项。投资110.9万元,新增远程教育设备726台套,完成了农村远程教育二期工程建设。投资47万元,增加职业教育硬件投入,推进了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实施了扶贫助学工程,上半年,全市15001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129.3万元的“两免一补”补助。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40乡镇中学和中心校合并的目标。
二是卫生计生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全市有49.73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77.7,高于全省74的平均水平,共筹集参合资金2241万元。对报销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住院报销起付线,提高了报销额度。今年1—6月,参合农民中有7.15万人受益,报销金额占当年参合资金的34.5,其中住院报销金额3000元以下的有7944人,3000—5000元的有145人,5000—10000元的有59人,10000元以上的有34人。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了新进展。加强了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等控制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了麻疹疫情的应急接种工作,防止了疫情的蔓延。至6月末,全市人口出生率为2.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计划生育率为97.07,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三是文体广电事业不断进步。开展了“龙腾盛世”大型彩灯展、航天知识展、图书宣传周、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和消夏广场等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营业性网吧专项整治工作,规范了网吧经营行为。在省十五届运动会冬季项目比赛上,我市获1枚金牌、4枚银牌。 投资300万元,实施了影剧院改造工程。城区有线光缆新铺设20公里,乡镇完成有线电缆铺设100公里、光缆铺设38公里。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村28个、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000户。投资250万元,增加了广播电视硬件设施,有效提高了采编播质量。新增固定电话4200户、小灵通电话120__户。协调争取资金2500万元,实施了&&至营城66千伏输电工程。
(六)以为民排忧解难为出发点,努力促进社会稳定
一是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了营城采煤沉陷区的组织领导,调整了领导小组,下设了政策组、财会组、拆迁组、安置组和督查审计组等五个工作组。新区建设和搬迁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完成了北矿、韭菜地、十八栋居民区地质结构及部分危房的专家鉴定工作。加强了对上争取和协调工作,新增安迁1300户的调概工作已通过省级评审,国家发改委批复后可增加安置资金8000万元。同时,经协调争取,我市已列入省里棚户区建设试点。
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良好。开展了“春风送岗”活动,召开各种规模招聘会26场次,有2200人通过招聘活动就业。开展了7个专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2560人次。实施阳光工程培训1863人、转移就业1154人。安置了425名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治安员和劳动保障服务员。1—6月,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7200个,全口径劳务输出19.7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3,510人,工伤保险人数达到3401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309人,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256人,非公有经济组织参保人数达到15,929人,城市低保及时足额发放1100万元。投资500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封顶,10月1日前交付使用;投资2150万元,新建农村敬老院4所、改造8所、扩建5所,正在抓紧施工,10月末可完工并交付使用。殡仪馆已经完成选址和征地工作,正在考察设计建设方案,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
三是社会稳定工作取得实效。重点做好改制企业、营城沉陷区稳定工作,对各种矛盾、问题做了详细排查、超前化解,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了越级集体访,没有发生进京集体上访。加大了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力度,上半年共办理各类投诉5000余件,为市民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难题。全市共抓获和打处各类违法犯罪分子533人,挖出和摧毁各类犯罪团伙10个,打掉团伙作案成员48人,破获刑事案件324起,侦破重大经济犯罪案件15起,__功案件4起,整治治安复杂场所82处,查处治安案件556起,缴获赃物520件,为国家、集体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80余万元。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开展了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培训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817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安全等重点领域进行了集中专项整治,开展了春季和节日期间消防安全大检查,对人员聚集场所进行了专项治理。建立健全了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管理机制和预警救援机制。完善了安全培训教育中心,组建了矿山事故抢险救援中心,投资100万元,建立了煤矿瓦斯远程监控中心,有效提高了事故抢险救援能力。
五是市场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开展了“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上半年共办理申诉43件、举报3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元。实施了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对38处市场、3000余户食品经营业户进行了专项检查清理,取缔非法经营业户9户,收缴假劣食品5000公斤。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607家,立案358起,结案347起,收缴假劣药品36个品种,标值7万余元,取缔无证经营企业3家;实施了“放心肉”工程,堵住了病害肉品流入市场,保证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开展了“红盾护农,依法维权”活动,对全市农资经营业户进行了严格检查,查处化肥案件11起、种子案件10起,收缴假劣种子4447公斤,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七)以软环境建设为核心,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是强化了政务服务效能。上半年,共走访招商引资企业40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8户,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35件。为适应新的行政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我市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中心总面积5800平方米,首期进驻部门33个,开设窗口113个,目前正在试运行。
二是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对全市各重点涉软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重点解决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1—6月,共审核批准行政执法部门到企业监督检查17次,拒绝审批6次,有效地规范了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
三是加大了 涉软案件查处力度。认真受理涉软问题投诉,做到“举报必查、查必有果、限时反馈”。目前,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件,其中协调解决6件,正在办理3件。
四是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启动了“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意见、建议47件,政协委员大会发言7件、政协提案37件。
以上七个方面是上半年政府做的主要工作,此外其它各项工作都随着时间过半,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
二、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
总的看,上半年我市各项工作开局良好,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如果说上半年工作是起跑的话,那么下半年的工作就是冲刺,冲刺的速度如何、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而要做好下半年工作,就必须对我市发展形势有一个理性分析、客观把握。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差距依然很大。近几年,我市发展较快,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排位连年进位。20__年,全国县域经济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为38.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为1.32亿元。而我市去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12亿元。可以说在综合实力上,已高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即使与非沿海地区一些实力较强的县域比,也不逊色。
但这是不是表明我们就真的发展得很快了?成为经济强县了?答案并不是。首先,与全国百强县比,我们不仅有差距,而且差距还很大。20__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97.8亿元,平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8.2亿元,我们分别相差103.8亿元和5.1亿元;其次,与省内发达县域比,也有差距。去年延吉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32亿元,是我们的2.6倍。磐石市今年预计GDP实现14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6亿元,也高于我们年初确定的目标。去年我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1亿,比上年增长33.7,应该说增幅是相当大的,但位次却由全省第4位下降到了第5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我们是发展很快,但外地的县(市)也都在加速发展,而且一些县市发展比我们还要快;第三,与相邻县区相比,个别的发展指标也有差距。去年我市的财政收入在&&外四县一区中是最高的,首次突破3个亿达到3.1亿元,但在某些单项指标上还有差距。去年,德惠GDP实现128亿元,农安GDP实现126亿元,榆树GDP实现135亿元。而且德惠市在综合竞争力上被评为东北地区十强县,为我省独家。虽然这些县区的人均GDP不如我们,并有发展基础、人口总量、土地面积等因素,但仍说明我们的经济总量还有差距,要实现十五年后成为&&“昆山”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二句话,困难仍然不少。从外部看,一是招商引资的困难。上半年我市总体招商引资的形势是好的,但大家在招商中也都会感受到外地那种咄咄逼人的态势。现在,各地都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大城市“退二进三”战略,竞相推介自已,抢项目、抢市场。招商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尤其表现在地价上,有的给出了零地价。招商手段则是千变万化,甚至不惜抢别人的项目,挖他人的墙角。在这种形势下,要招大项目、招好项目,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二是完成指标的困难。今年&&市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各县区的工作采取定量的指标加以考核,一些指标定的较高,刚性较强。从招商引资看,上半年,我市累计到位内资8.85亿元、外资1518万美元,虽然较历年同期比有很大进展,但五、六月份招商引资黄金期已过,要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内资15亿元、外资3380万美元的任务,困难还是相当大的。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上半年,我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43,是近六年来同期固投完成最高的年份,但也只完成了全年目标的33。加之目前运作的大项目,虽然投资规模较大,但要分期分批实施,体现到今年的投资量并不是很多。要完成全年38亿固投指标,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三是项目用地审批的困难。今年国家土地宏调政策继续延续,土地供应总量继续执行严格审批的政策,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继续从紧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市项目建设用地的难度。四是信贷政策紧缩的困难。为遏止投资增长过快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势头,从今年4月份开始,央行陆续出台了上调贷款利率、定向发行央行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急叫停政银“打捆贷款”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由于信贷政策紧缩,增加了项目开工建设的难度,使经济运行环境日趋偏紧。
从内部看,在经济领域中,一是财政收支平衡和增收的困难仍比较突出。截止6月末,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6142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3598万元,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同时,由于国家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滚动晋升等政策性减收增支等因素,今年财政增收困难很多。此外,目前一些招商引资大项目还未完全发挥效益,而且原有煤矿产能与去年比增幅也不会很大,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然很重。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20__年全国百强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11.8∶55.3∶32.9,而去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6:35:39。目前,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已超过九成,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约占7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的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表现在一产上,我市仍属农业大市,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非农化进程还较为缓慢,“三农”问题仍制约着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在二产上,近年来我市工业快速增长,但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还不够快,劳动密集型、资源依附型等低技术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关联度低,龙头骨干企业群体刚刚起步,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表现在三产上,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9,目前全世界平均水平为64,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45。服务业不发达,就不能为其他产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就难以促进其他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创新。这些都影响我市县域竞争力的提高。
在社会领域中,一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大投入的困难。由于本级财力有限,我市在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资强度还不够,还有许多欠账。比如在开发区建设上,按照当前园区建设标准,基础设施投资每平方公里要在8000—15000万元之间,才能保证功能完善,满足企业进区需要。而我市近几年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才在**经济开发区投入1.2亿元左右。可以说就开发区而言,基础设施投入仅仅是开始,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公益事业建设上,投入也远远不足,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二是农民增收的困难。农民增收渠道相对狭窄,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增加等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化解;三是社会保障的困难。目前,我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愈万人,并以每年20__人的速度增加,每年需开发3万个就业岗位才能满足就业需要,而目前我们开发的就业岗位根本满足不了就业需求。我市现有城乡低保人员5.3万人,占总人口的6,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 活还相当困难。
在思想领域中,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不仅仅是群众,包括一些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干部层面,还存在着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想,一些部门和干部在解放思想上喊得响、做的少,在招商、开放以及变通政策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群众层面,受大东北文化的影响,群众的创业意识还不够强,存在小富即安、老守田园的思想,破除思想障碍的任务仍然比较繁重。
第三句话,前景非常乐观。冷静客观的分析形势,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但也应该看到,我们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有很强的发展优势,有很多的发展机遇。
从发展基础上看:一是有良好的政治基础。近几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几大班子不争论、不埋怨、没杂音,同频共振,埋头苦干,形成了旺盛的人气,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二是有良好的人文基础。目前全市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变,创业的热情异常高涨,省和&&市对**的关注和支持持续升温,振兴**、发展**、繁荣**的大氛围大气候已经形成,这为我市快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几年的打造,我市已形成了医药、食品、机械加工、矿产能源建材、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同时,金锣、骏升、龙家堡煤田等超亿元大项目将相继达产达效,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后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四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五”期间,经过几届班子的不懈努力,到20__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亿元,五年平均递增20;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18.3亿元,五年平均递增41.1;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1161万元,五年平均递增20,其中,本级收入实现21206万元,五年平均递增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亿元,五年平均递增43;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350元,五年平均递增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60元,五年平均递增10.3%。基本完成了奠定基础、储备势能的前成长期的县域发展阶段,加快发展的各种优势正在加速转化,发展的后劲正在蓄势待发。所以在研究“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到“十一五”末期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税收7.35亿元的目标。从现在发展势头看,超额完成这个指标是没有问题的。仅从目前我市运作的12个超亿元项目来看,“十一五”期末可实现税金22亿元;**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每年将以1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十一五”期末项目投资可达到100亿,预计实现税金4亿元。仅此两项合计可实现税金26亿元,即使按照实现50税金计算,“十一五”期末至少也会提供13亿元的税收,加上目前3个亿的税收基数,全口径财政收入将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从发展优势上看:一是区位的优势。我市是典型的城郊型县域,位于长吉两大中心城市之间,在区位上与昆山位于上海和苏州之间有相近之处,属于那种易发生经济高速增长现象的“超级城市区”,可以较好的接受大城市辐射带动。
二是交通的优势。长吉高速、长吉北线、长图铁路、九万公路、九双公路和龙嘉国际机场构筑了“三横两纵一空”立体化交通格局,而且即将建设的环&&一小时经济圈公路、长吉高速铁路都将通过我市,既能满足大运量、低成本的要求,又能适应便捷、快速的需要,有利于各类资源的流动,这种密集的主体交通网络与区位优势的融合,拓展了**的发展空间,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三是资源的优势。**是一个集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土地、生态环境于一体的县域。&&地区建设用砂石基本都来自我市,&&重要的水源地就座落在我市的上游;华能电厂项目正开工建设;龙家堡煤田也已经启动建设,此外,西营城、波泥河也都有极具开采价值的原煤;营城有4.2平方公里国有土地整合后可开发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将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一轮竞争中,我市将尽显优势,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从发展机遇上看:一是宏观政策的调整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当前,国家为抑制投资增长过热,继续实行宏观调控,主要特点就是“两紧闭、一关闭、一保留”。“两紧闭”,即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一关闭”,即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一保留”,即有保有压,在紧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这样的宏观政策背景,从表象上说对发展不利,但辩证的理性的分析,实质上是给我们带来了生机。总理在6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16字方针,即“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微调”。这里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正是给我们不发达的地区带来了一线生机,“区别对待”的这个区别就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区别、城市与农村的区别、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节能环保行业的区别、产能过剩行业和朝阳行业的区别等等。这个“有保有压”也就是保不发达地区、保农村、保民生、保朝阳项目等,压的是发展过快的地区投资增长,压的是大城市房地产建设规模,压的是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过热的行业,压的是别墅类、政策不鼓励类项目等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这个16字方针,有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所以说,只有在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情况下,我们不发达地区才能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才能在夹缝中走出去,突出重围。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居全国第一位,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的最好实证。另外,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政策效应将更加显现。国家在财税金融、矿产资源开发、国企改革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出台了一些倾斜的政策。总理在6月6日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继续支持东北地区实施棚户区改造计划,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这预示着国家将继续对棚户区改造和采沉区提供政策支持,这对我市发展极为有利。同时,新农村建设中央将拿出3397亿用于“三农”,我市也将争取到一定的政策和资金。二是南资北移、南企北移和大城市的“退二进三”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当前,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快速的经济发展,受能源、土地价格和优惠政策到期等因素制约,创业成本加大。受利益驱动,一些企业和项目也将会加速北移。此外,一些不适应在城市发展的工业企业将逐步外迁,目前,落户我市的企业相当的部分来自&&和周边城市。&&市国有工业公司14万职工、500户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要退出大城市,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招商引资机遇。三是长吉经济圈的加速推进给我们带来了机遇。王珉省长特别关注吉长经济带的建设,提出要在长吉经济带中建设几个工业区,作为结点带动长吉经济隆起带发展,重点考虑在长吉两市的中部规划建设一个大的工业区,而这个工业区只能在我们**选定,前面提到的**工业园区就是抓住了这个契机。同时,兴隆山玉米工业园和空港开发区的规划和建立,也将为我市的快速发展提供最直接的动力,这些将带动我市经济有一个历史性的腾飞。
综上所述,我们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可以预测,到“十一五”末期,我们成为吉林省的排头兵不应该有问题;10年后,远远走在省内其它县市前面不应该有问题;15年后,实现成为&&市“昆山”的目标不应该有问题。届时,**不仅是吉林省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将成为长吉两市的“金腰带”。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20__年政府全面工作已在人代会上做了 报告,现在全年工作已经过半,下半年只有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快速度,才能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在认真抓好《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全体会议各项工作的同时,按照新的形势和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继续抓好招商和固投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年初对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分解的招商和固投任务,指标是刚性的,必保如期完成。当前,一方面要提高已签约引进项目的开工率,加快推进华能电厂、龙家堡煤田、骏升农用机械、德源电厂、海伯尔生物制药等超亿元大项目的建设进程,力争使在谈项目尽快落户建设,使在建企业尽快投产,使投产企业尽快达产,使建成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壮大我市经济总量。另一方面要继续加紧加快招引项目,特别是要注重招引有牵动力有影响力的朝阳企业,积极洽谈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
二是进一步强化开发区建设。按照建设省内一流开发区的要求,卡伦工业集中区要继续大干、快上、多投,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搭建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的平台。今年开发区的招商和投资指标,必须全面完成。要加快运作**工业园区的报批工作,争取尽快得到批复。同时,要抓紧搞好土地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营城土地资源和政策优势,招引项目落户,构建接续产业集群。
三是进一步强化项目包装储备。要瞄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信息,搞好项目的包装储备和对接工作,用活各类政策和各种人力资源,争资金、争项目、争补助、争贷款、争国债、争转移支付,用政策性资金和项目扩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县域经济总量。
(二)继续抓好财政税收工作
一是强化税收征管。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财政税收任务。要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制,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盯住指标不放松,按序时进度组织入库。在巩固税源的基础上,要搞好税源调查,积极挖掘财源,开展好资源型企业挖潜和清理建筑市场税收两个战役。对房地产开发商和建安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委托征缴等办法,使其依法纳税。对煤矿、灰场、砂场等工矿企业要进一步规范缴税行为,保证应收尽收。
二是优化收支结构。继续做好优化税收收入结构、政府财力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工作,努力增收节支。要千方百计压缩各种招待费、会议费等弹性支出和一般支出,全力打造“节约型”政府。要进一步整合专项资金、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等财力资源,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加强对上争取。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各项政策,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国家和省重点投资方向,把握对上争取主动权,增强可用财力,推动经济发展。
(三)继续抓好稳定工作
一是抓好安全稳定。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监管力度,集中力量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搞好非法小煤井的巡查监控,防止死灰复燃。针对今年雨水较大较勤的实际,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及矿山企业要做好山体滑坡、透水等灾害的预防工作。加强交通管理,全力做好“畅通工程”工作。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等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是抓好社会稳定。要抓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预防打击犯罪的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违法犯罪活动。要打击侵害投资者利益、垄断市场经营和危害劳动者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要依法及时受理、审理和执行域外投资者及企业的案件,切实保证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打造自由、宽松、平等的创业环境和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