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36: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时代科技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趋势而产生的,它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打破了职业教育培养定位的局限,与传统大学相比,它更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因其实用性强,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更适合这类院校开设,其中男生由于其性别和性格的差异,因而在对其进行培养时不应完全照搬应用于女生的模式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适宜的培养环境
传统的社会偏见和幼儿教师待遇不佳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男生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男性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传统偏见,使许多优秀男生对该专业“望而却步”。
要吸引更多的男生加入学前教育专业,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应采取多种形式,尤其要加强电视、报纸等热门媒体的宣传,使人们看到幼儿教师性别单一带来的不良后果,认识到男性参与到幼教行列中的重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尽快转变传统观念,吸引更多的男性来和女性一同承担起这项事业。其次,应制定一定的政策和法规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学前教育队伍。比如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在政策方面给予减免学费、推荐工作等优惠;幼教机构对接收的优秀男性教师,要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保证他们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再加上优厚的待遇,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二、革新现有的培养方式
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该考虑到男生的性别特点和特殊的职业发展目标,设立适合于男生的专业方向,使得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针对男生的培养目标,可强调男生具备从事幼儿园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也可鼓励他们今后继续深造成为幼教研究人员、幼儿用品开发人员、幼儿园管理人员等。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学校也要考虑到性别差异,让男生在完成专业必修的课程外,适当选修器乐、书法及体育类等课程,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和体态自然、心胸开阔、意志刚强的阳刚之美,使他们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其他教育活动。要突破单一的学科设置模式,实行开放的课程,适时增设“早期教育”“学前保育”“幼教管理”“学前特色教育”、“婴儿教养”、“卫生保健”、“营养配餐”、“家政服务”等课程,并以此为职业功能模块,相应地开设“文化课”“专业理论基础课”“专业技能实训课”等多样课程。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男生思维敏捷、动作灵活、富有创造性的特点,尊重他们“打破常规”的做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粗心大意,鼓励他们使用自然、直率、温和、精炼的教学用语,不要苛求他们做违背性格或性别的事。
三、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定的专业技术岗位,由于幼儿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才能成功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校期间就应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培养。
首先,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项目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进行现场示范,也可以模拟幼儿园活动情景,组织男生扮演教师、幼儿,完成指定的活动任务。这些活动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男生实践智慧与能力的形成。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进行幼儿园模拟教学训练,可使男生在体验教师角色的过程中掌握教学技能。另外,教学方法改革还要利用音像反馈,使学生通过音像记录直接、清晰地观察体验自己的教育行为,并能进行讨论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这种融感知练习、模仿练习和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技能训练,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做、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并创造机会让男生每学年到幼儿园或社区见习,参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教学、保育、心理咨询与家长访谈等活动。毕业实习也是重要的实践机会,教师要指导男生选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方向,是科学活动、美术教育,还是综合活动,然后和幼儿园带教老师配合,指导其进行所选主题的教学设计,写出教案或者讲稿,进行说课并在班内试讲,指导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到幼儿园进行实地教学,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并进行点评,促进其实践技能的提高。
再次,学校要开展广泛的课外实践活动,使男生获得多方面的技能。例如,围棋、象棋与跳棋大赛可锻炼综合思维能力,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等比赛能增加对球类体验,踢毽子、跳绳等可增加对体育趣味游戏的认识,科普知识竞赛可提升科学素养,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可锻炼语言表达及驾驭现场的能力,等等。还可以组织毕业班技能汇报演出、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从而使技能在活动中不断得到锤炼。
最后,学校要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更好地进行专业能力训练,学校应该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可以有意识地让男同学担任院、系及班级学生干部,使其积累管理经验;系内办公用电脑无偿向男生开放,提高他们的电脑水平;学院教务处允许学前专业的男生选修外语系的专业课,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他们举办的各种活动提供必要场地和资金支持,使其能顺利开展,等等。
四、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是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启蒙教育,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对幼儿、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教师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会对孩子们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人文素质,学校首先要通过思维方式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榜样示范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志力和爱心等。其次,应该着力培养学前教育男生的自我人格的塑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摒弃性别压力,虽置身女生群中而不被女性同化,保持自身的性别优势,全身心投入专业知识学习、轻松面对挑战;毕业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理想与现实发生严重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在得不到社会充分理解、尊重的情况下,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随机应变、找准定位、不卑不亢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五、培养幼教研究的能力
科研能力也是幼教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科研实践,如要求学生写作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等等,在科研实践中依据理论知识对自身和他人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技能进行观察、比较、判断、评价,从而训练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师要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记录和分析现场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方法,不要停留于“做什么?”“怎么做?”,而要进一步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做?”“采用什么方式做会更好?”的深层理由,由此一步步走向科学研究。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开展应用性研究活动,使研究与学习内容、实践锻炼紧密结合,使研究成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对教育技能的全面掌握。学生可结合小课题、毕业论文和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等途径,进一步掌握在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寻找实际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开展实践研究,收集实践资料和归纳总结实践经验等,尝试运用专业理论开展实践研究,验证他人先进的教育技能,并尝试创新教育技能、研发教育玩具与教育软件,大胆提出和设计独创性的教育技能和教育产品,经过研究使之规范化和科学化,直接为学前教育机构所运用等。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完善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实现其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是一项新课题,也是一项实用型课题,需要学前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史丽君.从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视角透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梧州学院学报,2007,(10):92.
[2]王萍.教学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9,(11):57.
[3]王佳媛,贾玉霞.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8,(05):10.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业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并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满足我国幼教事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校陆续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1]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民办高等院校也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由最初的高职高专院校逐步升为本科院校。借高校专业设置自扩大的东风,民办本科高校也开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教人才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随之而来也出现诸多问题。
二、民办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特色
专业的目标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它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以及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性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2]曾有研究者桂林对我国36所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表现出“千校一面”的特点,缺乏高校自身的培养特色。[3]目前民办高校往往采用与一般高校类似的人才培养目标,势必导致盲目跟风,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适应性,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2.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科学论证
课程设置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具有针对性,直接导致课程设置和实施思路不清晰、教学计划不科学。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沿用一般高校的固有模式,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存在“因师设课”、“因条件设课”的现象,[4]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案。例如,聘用艺术学院美术教师讲授幼儿美术这门课程,不能真正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有经验的学科带头人
曾有研究者对国内26所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有近70%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总数不足20人,26所高校的26名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中,仅有7人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仅占26.9%。[5]据调查,大部分民办高校尚未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独具特色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强的专职教师队伍,这将严重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4.教学设施配备不足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所需要的琴房、舞蹈厅、画室、微格教学教室、相关的玩教具、实践基地等等,均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众所周知,资金短缺、办学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因此,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资源配备显得捉襟见肘,这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5.实践教学低效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一般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是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实践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学分的15%,要求高校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6]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大量有教育实践经验、长期从事相关教学背景的教师的指导,同时还需要合理、完善、详细的操作方案和与参加实践的学生规模相对应资金的投入,而民办高校教师力量的薄弱与资金短缺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与质量。
三、思考
1.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探索特色发展道路
民办本科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其生源入学分数和层次较低,学生对理论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低,专心学习的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如果按照与一般院校相类似的培养模式,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需要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改革创新,逐步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培养有特色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多元化人才。
2.积极引进人才,持续优化师资结构
培养高质量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根本。因此首先应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前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其次要提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使教师有不断进修和成长发展的空间,切实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3.合理优化课程设置
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民办高校应在专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知识基础的公共课与专业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学时比重及开设顺序与教学模式,[7]不断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水平。
4.有效控制招生规模,加大经费投入,有效保障培养质量
民办本科高校应严格控制生源的录取分数线,为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师资从起点把关。有效避免大规模招生的功利性与短视性,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同时增加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设施设备投入,有效保障学生实践技能与主要专业素养的提高,提升就业竞争力。
5.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联合办学,把实践课程落到实处
民办高校应与早教机构、幼儿园、小学、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机构等类型多样的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逐步提升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同时制订详细严密的科学化的实习方案并配备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给予持续不断的、有的放矢的指导和培养,因人施教,规范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
作者:刘秀芳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婧: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企业家天地,2010,(6):256。
[2]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3):20。
[3]桂林: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研究———基于36所高等院校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3:4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肩负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重任。
新时期的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优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主要单位之一,其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幼儿教师的重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幼教师资队伍的进一步提升及我国幼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培养优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口碑。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历本位思想深入人心,学生与家长对高职院校大多不认同。如果高职院校能为准幼儿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高职院校将为社会不断输送优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良好的口碑将随之树立。良好的口碑会吸引更多且优质的生源,优质生源的获得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这种良性循环对高职院校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高职院校口碑的树立都有所裨益。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生源问题。
1.生源空间小。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源于普高毕业生及中职或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来源较广,但由于受学历本位思想的影响,该专业近年来连年面临招生计划数无法完成的困境,无法与本科院校竞争。
2.生源质量差。
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中,当完成不了招生任务时,大多采取降分录取的办法。幼儿教师具有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时要求应较多,如良好的心理品质、艺术基础、体形等,但基于招生难的现实情况,该专业招生时对生源质量毫无要求,导致生源质量严重下降,使高职院校面临生源数量下降、质量也下降的双重困境。
3.生源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由于社会对男幼师的观念存在误区,且目前幼师工资较低,导致男生不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一些男生即使被分配到学前教育专业也会在入学后转专业,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男生人数比例极小。然而据调查可知当前几乎每所幼儿园对男幼师的需求都是大量存在的,社会需要男幼师与男生不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矛盾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又一招生难题。
(二)师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经费的影响,在实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时不能聘请一些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讲师,往往他们是从本校挑选一些教师进行授课[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有学前教育背景的人数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教师是跨学科的,而且大部分教师的学历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简言之,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是相当缺乏的,且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这影响学前教育R笛生的学习,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2.“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2]。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大多直接从学生角色转化成教师角色,没有深入幼儿园观察了解幼儿园实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的幼儿教师,部分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难以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日常教学如同纸上谈兵。
(三)课程问题。
1.课程设置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课程设置理念。传统课程设置理念只强调教材的作用,往往根据书本内容传授学科知识,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3]。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书本知识与现实严重脱节。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仍然开设传统课程,对适应学前教育专业与时俱进的课程,如“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幼儿园教育评价”等没有开设。
2.课程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显露出缺乏整合性与独特性,重技能轻理论,有些学校虽意识到课程结构不合理,进行调整,但没有对症下药,而是简单地增减课程,导致课程内容庞杂、体系混乱,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师资和专业理论的指导,造成其优势丧失、资源浪费,培养出的学生在技能方面不如中职生,在理论方面不如本科生。
3.主攻科目不明,“万金油”式学习。
社会要求幼儿教师要博学多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课时往往存在什么都要学,但是什么都学不好的问题。这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困惑,学生的学习变成为了学而学,导致三年学习结束后学生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通,最终走上工作岗位无法独当一面。
(四)教学设备的问题。
1.教学设备不完善。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该专业对琴房、舞蹈房、画室、声乐室等有一定的要求。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受到资金的限制,难以为该专业配备足量的设备。学前教育热使高职院校纷纷逐年扩大该专业的招生数,该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与设施配备不健全的矛盾阻碍了优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进一步培养。
2.教学设备使用不充分。
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设施配备不完善,加之其对练琴时间的严格限制,严重挫伤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制约学生在钢琴技能上的发展。据笔者了解,舞蹈室和声乐室为方便管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只将其使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课下没有专业教室练习,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教学设备不健全且使用不充分,不仅造成教学设备一定程度的浪费,而且阻碍学生艺术技能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拓展生源空间,优化生源质量和性别结构。
1.拓展生源空间。
除普高毕业生、中职或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以外,一些在幼儿园工作的却想提升学历的幼师或者想开办幼儿园的各界人士都可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潜在的生源之一。
2.制定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条件。
学校在招生时,应该坚守最低分数线。除分数应达到一定水平外,至少还应具有一项艺术背景(如钢琴、绘画、舞蹈、书法等)或具备一定级别的英语水平(双语幼师培养方向)。对于肢体有明显残疾而导致无法学习钢琴或舞蹈的学生,劝说和指导其更换其他专业[4]。
3.改善学前教育专业报考学生的性别结构。
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时性别虽不设限,但报考的男生寥寥无几。高职院校若想打破学前教育专业招男生困难的局面,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向学生和家长突出学前教育专业对男生的迫切需求,鼓励男生自愿报考,突破以往仅靠调剂才能招到男生的僵局;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实行订单式培养,把招生和就业环节结合起来,以明确的就业前景激发考生的报考热情[5]。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秀教师。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沿袭旧统从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然而,高校优秀毕业生虽然拥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可是缺乏幼儿园工作经验。基于此,笔者认为,除从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之外,还应该引进具有学前教育背景或拥有多年幼儿园工作经验的人才。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高职院校应鼓励学前教育专业授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幼儿园观察并参加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同时与园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做到及时了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具体要求,从而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教育观,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确保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真正为社会所需;其次,可以从幼儿园聘请优秀的幼儿教师定期前来学校为学生开展有关幼儿园工作经验的讲座,帮助在校学生了解真实的幼儿园;再次,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担任本专业的外聘教师,优秀的幼儿园园长长期在幼教一线工作,不仅拥有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而且兼具丰富的幼教工作经验,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幼儿教学实际相结合。
(三)课程设置科学化。
1.更新课程设置理念。
高职院校应及时了解学习国家的系列教育方针、政策,切实更新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针对一些院校课程设置陈旧的问题,我们可选派专业负责教师到幼儿园考察,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引进新理念,开设新课程。
2.调整课程结构。
不同层次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有所区别,与中职学校相比,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更系统厚实,而与本科院校相比,职业技能与素养更胜一筹[6]。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的开设比例应均衡化。理论课以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课程为主要内容,技能课以钢琴、声乐、舞蹈、美术等课程为主要内容。做到在课程设置方面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未来工作实际需要,同时也显示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既弥补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薄弱的不足,又弥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匮乏的不足。
3.因材施教,培养“一专多能”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丰富多彩,然而博学多才的要求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s什么都学得不精。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复杂,学生的艺术背景和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对此,在学生刚入校时,高职院校应该了解学生的艺术背景、兴趣爱好和文化课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班,并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博学的同时有一项属于自己的专长。
(四)教学设备的增加与合理运用。
1.加强教学设备的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不同于本科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应该立足自身特色。与中职相比,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应当更系统更扎实,而与本科院校相比,才艺技能更胜一筹。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该专业学生才艺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设备,琴房、舞蹈房、画室等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设施。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投资建设完整的教学设施,确保学生课下练习与课上学习有效衔接,使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的支持。
2.充分利用教学设施。
高职院校应该取缔对琴房、画室、声乐室等场地的使用限制,应在课余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为了避免学校对学生损坏器材的担忧而阻止学生使用相关设施,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实名登记的办法,学生使用琴房、画室、声乐室等都应实名登记,并详细登记进出相关教室的时间。学校可以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给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聘用这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对琴房、画室、声乐室等进行管理,这样既可解决非工作时间相关教室的管理问题,充分发挥教学设施的作用,又可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四、结语
如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正逐渐成为我国幼教师资的主力军,虽然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但是,随着家长、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已逐渐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上日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在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职院校将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来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8)(下).
[2]张洁清.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
[3]李春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与改革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VOL36(10).
[4]杨淑雯.高职院校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3.
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本科声乐教学却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1、本科生源音乐素质较差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生源较差,音乐基础薄弱,基本没有接触过正规的音乐学习。以笔者所在的张家口学院为例,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一共招收了三个班,1、2、3班分别是文科生、理科生、对口专业学生。三个班的学生在入学前均未接受过正归的音乐训练,对口专业班的学生在读职高期间除了上过一些艺术理论方面的课程外,并未接触过艺术实践课程,学生的音乐素养大部分都很差。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是更多地从就业的角度考虑的。这种情况势必会导致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都相对较差的后果。
2、音乐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存在着音乐课程科目开设时间不合理,开设时间短的问题。在音乐这个艺术大家庭中,声乐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极为密切,如试唱练耳课程是对音乐基本素养的训练。好的音乐素养是声乐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素养的提高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训练。当前各本科院校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只有短短的半年到一年时间,这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是很难实现的。声乐作为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要通过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大量的实践来得到提高,而目前各本科院校给声乐课程的时间最多一至两年,甚至更少。对于毫无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要达到能唱能教的实践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3、与声乐相关的课程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机的整体
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中,与声乐相关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不紧密,存在着各科之间互不沟通独立进行的弊病。声乐课程作为音乐学科中的重点课程并没有突出它的重要性,与其相关的课程也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机的整体。如视唱练耳、儿童歌曲表演唱、儿歌即兴伴奏、儿童舞蹈创编等各科之间缺乏学科间的联系。不但各学科在教学中互不沟通,而且各科教师间也缺乏教学上的交流。这样就将音乐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割裂开来,使各学科孤立低效发展,严重影响了音乐学科发展的整体性。
4、声乐教学方法不适应幼教实际需求
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仍在沿袭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由于高师声乐教学更注重专业的声乐技能,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选曲都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的教学。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仍把重点放在教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上,忽略了幼儿演唱方法和幼儿歌曲的教学。由于上课形式为集体课教学,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两种唱法的正确方法。最终的结果是,由于受上课形式和课时的限制,学生既对美声、民族唱法一知半解,更对幼儿声乐如何教学一无所知。由于在教学中接触到的大多都是一些成人歌曲,对幼儿歌曲涉猎很少,所以会导致学生对儿歌知之甚少,既不知道哪种类型的歌曲适合幼儿,更不了解当前的幼儿歌曲发展形式。
5、缺乏相应的声乐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目前还缺乏相应的专业教材。很多院校只能采用五年一贯制的大专一、二年级的声乐教材,或者高师教材,甚至是高职高专教材。这些教材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探索
1、从生源把关入手,招收有艺术特长的学生
各本科院校在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之前应广泛开展招生宣传,多招收有艺术特长并喜爱音乐的学生。要在每年高考前几个月的固定时间设置音乐技能测试。如果无法在高考前实现音乐测试,那么可以在学生入学后进行,测试完按照成绩分班。把成绩优秀的分到艺术班,成绩不理想的分到基础班。在课程设置上基础班要增加相应的音乐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
2、建立分层次教学模式,使声乐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基于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接触过声乐演唱,声乐水平以及音乐基本素养较差的情况,入学后进行完严格的声乐测试后,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班教学。音乐素质基础差的基础班要增加音乐基本素养课程的课时量,包括试唱练耳、音乐欣赏课等。对于视唱练耳课程应该开设至少三年时间,可以按学年逐渐减少课时量。这种分层次教学还体现在声乐课程开设时间上的差别,艺术班、基础班开课时间可分别为:三年、三年半。在教学的侧重点上也应有所不同,基础班的声乐教学应着重加强学生的音乐素质的训练,强化幼儿声乐的实用性教学,而艺术班声乐教学除了兼顾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更要加强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既注重声乐演唱能力更注重声乐教学能力。
3、构建以声乐课程为重点的音乐学科一体化教学体系
要构建音乐学科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也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声乐课程为重点,和与其相关联课程建立一个知识体系。使声乐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行为,各学科之间课程紧密关联。从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到教材的统一创编,再到各学科教师组织成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教师组,可以说这些都是对音乐学科改革的一个创新和尝试。每一学科在实施教学时,相对各学科的孤立教学,既轻松又高效,各学科教学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提高。这样就使以声乐为重点的音乐学科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技能学习的系统,各学科之间形成一个知识链条。就好比是生产知识的流水线,一个音乐作品从视唱练习开始,经过声乐的训练,儿歌即兴伴奏的练习和儿童歌曲表演唱以及儿童舞蹈创编的学习,最后作为一个成熟的音乐成品诞生。这样教学的效果就是一个幼师面对一首歌曲既会唱谱子又会唱歌同时还能实现自弹自唱,边唱边跳,并且会根据歌曲编排舞蹈动作,能达到会唱会弹会跳的效果。可以说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综合能力才能胜任幼儿园对幼师全面发展能力的高要求。要想使以声乐为重点的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都能整体提高,必须加强各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联系,成立音乐学科教师组,要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并阶段性地总结教学效果和经验不足,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团结合作,使各科教学效果都能更上一层楼。
4、加强幼儿声乐教学方法和幼儿歌曲的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应关注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加强与幼儿园的交流,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和幼教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声乐教学中要以儿歌演唱方法为主,要让学生知道成人歌曲可以用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儿歌同样需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幼儿歌曲注意一定要在自然声的基础上结合良好的呼吸完成。切记不能用大白嗓子喊叫。幼儿学习歌曲主要靠模仿,所以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好的儿歌范唱能力。还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幼儿歌曲的教授上,除了在课上教授一些经典的儿歌以外,要为学生推荐更多类型的儿歌,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了解大量的儿歌。
5、创编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音乐系统教材
关键词:新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党的“十”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批专科院校升为本科高等院校。陕西学前范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几年后将对我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图书馆评估。所以新建本科院校既面临着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也面临着图书馆员水平提高的任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服务基地,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不仅是开展读者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的保障。因此,作为高校培养现代化人才重要基地的图书馆 ,应根据学院专升本后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新建本科学科、专业为基础 ,围绕学院重点学科、重点专业进行文献资源建设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作出一些探索。
1 新建本科院校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1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内容,这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要求。教育部2002年3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必须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建立科学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1.2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随着学院办学层次的提高而改变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层次的提高,其学科结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教学工作必然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图书馆面对的读者群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同时,还要接受教育部教学合格评估。因此,我院图书馆应当利在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及丰富的馆藏资源的同时,必须调整馆藏文献资源结构,系统地收集与学科、专业相关联的各类资源,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出文献资源的服务价值,满足学校本科教学、科研的要求。
1.3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发展
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是地方高校中的主要任务。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也必须积极参与到地方的经济建设,积极开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价值,满足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丰富馆藏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服务价值。
2 新建本科院校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文献信息资源结构层次不甚合理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由陕西教育学院改制成为地方普通高校,过去主要是以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现有各类藏书72万余册,虽然在数量上满足了教育部本科设置评估的要求,但文献资源的质量和结构并没有起到根本性改变。种类单一,缺乏专业性强、层次性深的文献资源,而且在重点专业和并新开设专业的文献资料严重不足,无法为本科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也不能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需求。特别是我院图书馆要根据学前教育特色,在合理利用现有文献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配置学前教育文献资源,解决学院学前教育特色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我院图书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学院在馆藏资源建设中都是以存贮数量来评价自身的建设情况,纸质图书新购的较多,电子类资源正在建设中,缺乏学科专业类专用图书资源。随着本科教学的开展,文献资源结构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等矛盾就凸显出来。馆藏服务平台无法根据读者专业类别进行个性化定制,图书馆馆藏推荐不够及时和全面,这就要求新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增加文献资源的数量,改善文献资源结构,对本馆文献资源进行梳理,加强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和学科建设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从基础类型齐全,重点文献资源突出的结构体系。
2.3 专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建设与培养。我院图书馆应当把如何培养出一批高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馆员队伍作为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服务工作基础。作为学校教学辅助单位,图书馆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业务水平低,服务效率差。图书馆专业人员较少,缺乏高学历、懂管理和掌握外语、计算机知识的人才,管理上又缺少激励机制,造成专业队伍建设不稳定等局面,无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及其培养在图书馆建设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 新建本科院校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体系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5年内学院的在校生要达到1.2万人,本科专业设置达到25个,打造2个省级品牌专业,培养2个省教学名师和3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0%等目标要求。结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求,学院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制定的长期发展建设规划中,重点突出学院在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等相关文献资源的建设,同时兼顾其它学科藏书,加大对学术著作、教材参考书、各类工具书以及课外阅读图书等为基础性文献资源收藏,增大本科层次书籍的藏书量,并积极开展与省市级图书馆和其他兄弟院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以此形成基础全面,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特色。
3.2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
更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调配,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图书馆专业人才。我院图书馆要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要让全体馆员认识到制度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约束管理也是对馆员和保护,通过这种制度建设来发挥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出发,馆员们要改变过去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科技为支撑,利用电子服务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要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提供特色服务,树立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地位,促进图书馆向专业化、信息化、特色化发展。
3.3 建立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体系
首先要重新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进行规划和布局。掌握根据读者的兴趣、层次、类型等需求,建立学科、专业信息导航,通过收集某一领域学科、专业中研究机构、实验室、图书、期刊、工具书、会议论坛、专家学者、科研报告等信息资源[2],加强馆藏文献资源的整合,使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实现纵向整合,构成一个系统化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把馆藏局部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整体优势,方便读者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其次要加强校内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的整合。采取集中管理模式,把资料室的建设统一到学校整体文献资源建设上,充分利用院系在专业领域中的强项,重点加强专业数据库建设。使学校的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充分达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最后要加强校内信息资源与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整合。通过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文献资源的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校内外读者能阅取到更多的资源,扩大了服务范围,发挥出文献资源更大的利用价值,从而带动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真正做到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的目的[3]。
4 建立学科馆员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专业化
建立学科化、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人员是实现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关键因素。面对不断增加的读者群,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开发,以丰富的服务方式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通过聘请专家、教授从事信息采集与组织工作,让图书馆馆员学习信息的开发与组织工作,从而带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加强与系部的联合,通过协作机制,发挥出系部在学科、专业上的优势,充分利用他们现有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势,加强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专与强,从而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水平的文献资源的加工与开发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保障,所以要鼓励图书馆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学科馆员专业化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为完善图书馆服务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原有的文献资源状况与现在高校师生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在纸质资源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如维普、CNKI、万方等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把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图书馆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图书馆要把全院师生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方面快捷程度作为图书馆内部评估的重要指标,通过图书馆员的积极推动作用,使我院师生提高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可和评价,接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重点把握学校的学科、专业化发展,通过科学的文献资源建设,构建出专业化、学科化等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从而推动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出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秦丽华.信息化环境下的期刊管理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2):62-63
[2]李静.合并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探索【J】.管理学刊,2009,(12):102-103
[3]李育娥。高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
[4]林梦笑.图书馆活体资源刍议———以“活体图书馆(LivingLibrary)”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2):13-15..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9-0022-05
《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指出,安徽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因此,安徽省在扩大每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量的同时,加大了对在岗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全省每年要完成1万人的培训任务。如今,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培训实施的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施才能更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为了解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本调查中的职后培训,指的是对具有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在职幼儿园教师进行的再教育。在这里,我们把教师的职后培训等同于继续教育,认为职后培训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目的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发放对象为安徽省境内随机抽取的各种类型幼儿园的教师(包括园长)。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者基本资料、职后参训状况、参加教科研活动及自学状况、对职后培训的评价、对职后培训的期望与建议等五个方面。笔者还对部分幼儿园教师(包括园长)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官员作了个别访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1)年龄及教龄
调查发现,30岁以下的幼儿园教师占43.1%,31~40岁的占41.2%,41~50岁的占14.6%,50岁以上的占1.1%,可见青年教师的比率很大。在绝大多数幼儿园,30岁出头的教师已是“老教师”了。与此相应,教龄在6年以下的幼儿园教师占30.7%,7~10年的占19.2%,11~15年的占26%,16年以上的占24.1%。可以说,中青年教师是当前安徽省幼儿园教师的绝对主力。
(2)学历
对幼儿园教师职前与目前受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职前毕业于幼儿师范专业中专学校的占50.7%,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专科院校的占12.6%,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院校的占1.5%,三项合计为64.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这部分教师可被认定为具有合格学历。目前,幼儿园教师教育程度有所变化:有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的为31.8%,有本科学历的为6%,合计为37.8%,这一数据表明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然而,幼儿园教师中学历不合格者仍为数不少。与中小学教师群体相比,其整体学历偏低。显然,“提高学历层次”仍然是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任务之一。
(3)职称
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职称为“小学二级”的占8.3%,为“小学一级”的占22.2%,为“小学高级”的占32.4%,为“中学高级”的占0.9%。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高级别职称比率很小。调查还发现,有职称者多为公办园教师。无职称者,除从教不足一年的教师之外,多为民办园教师,此结果与我们先前的调查结果相吻合。〔1〕也就是说,民办园教师大多没有职称,而这也是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的重大差别。职称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办园教师的专业提升及队伍稳定。可见,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职称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职后参训状况
调查显示,98.9%的教师认为,参加职后培训是“必要”的,虽然有64.7%的教师尚需自己全部或部分承担培训费用,但仍有96.6%的教师“自愿”参加职后培训。
从职后培训的频率来看,能“经常”参加的占44.1%,能“偶尔”参加的占54.2%,“从未”参加的占1.7%。
就培训时长来看,幼儿园教师参加1个月以内培训的人数最多,占84.4%。
就培训类型而言,既包括短期培训(旨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也包括各级别的学历教育(旨在提高学历层次),还包括为取得教师合格证而接受的专业培训。其中,学历教育方面,职后参加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学习的比率为34.8%,参加本科课程学习的比率为16%,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为0.6%,合计为51.4%。参加非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本科、专科课程学习的比率分别为0.9%、16.2%、18.6%,合计为35.7%。这表明,幼儿园教师在入职后普遍接受了学历教育。应该说,学历教育对于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专业性学历学习中高层次学习所占比率不高,学历教育的专业化比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意识和愿望较为强烈;职后培训中短期培训比重较大,短、平、快项目成了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首选的参训类别。同时,被调查对象提升学历的要求亦较为强烈,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攻读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和本科学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的是目前安徽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较低。
3.参加教科研活动及自学状况
摘 要:本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背景,介绍了民办本科院校电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方法和思路。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在调整课程
>> 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嵌入式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论民办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新建民办语言类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快递物流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本科高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高职本科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新办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工学结合下的本科课程体系建设 当前加强民办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微电子类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新建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作者简介:王欣(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电路理论教学、计算机网络控制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工作单位:三江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杜逸鸣(1956―),女,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学理论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
徐智(1981―),男,研究生,实验师,主要从事电工学理论领域的实验和科研工作,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