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2 15:36: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用管理概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诚信的企业必然会赢得市场。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因此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层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开展管理活动,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降低风险
0引言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在信用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申请向银行借贷,可以获得商品但不需要马上缴费。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无法预料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信用成为市场最重要的取胜法宝之一。根据大量实践证明,符合实际需要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能够控制运营和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信用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1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企业信用的核心是企业。企业信用指的是企业和其他涉及利益的企业的信誉。企业的信用内容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资金信用等。企业高层要意识到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必要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对各部门业务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分险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客户的各项信用风险。信用管理和其他管理不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项目之一就是信用管理,企业应该对此加强重视。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节信用管理的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例如对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采取科学信用管理手段可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运营目的。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信用管理要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全面系统性的策略完成信用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运行和交易过程中风险的降低。
2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上文已经分析到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渠道和手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保证企业信用度和对客户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自身的优势。以下具体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1)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抵押应收账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保证拖欠资金成本的下降。同时企业可以加强对良好金融机构资信条件的利用,可以采取应收账款让售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就会使企业的风险下降。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转移无法预料的重大风险和损失。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产权滞缓转移,诉讼,仲裁和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等方式,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将企业损失降到最小。此外,企业清收责任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员工实行的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对账回执制度,并落实好这一工作,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加强,避免企业出现坏账等风险。
(2)通过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信用度。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是提升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制度指的是企业交易决策过程中需要执行的程序和信用审批方法。审批方法主要有“交易审批制度”“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等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是严格审查客户赊销条件,并对信用额度进行控制。企业贸易往来中总会有一些新客户和信用度不高的客户。对于这些客户可以通过条件销售和担保赊销等策略,保证企业信用度的提升。
(3)政府要不断规范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信用质量。市场中信用垄断是不允许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信用作为市场上的商品,通过法律,政策等宏观调控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信用在市场上需求量的提升,从而保证信用在企业交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此外,政府可以建立数据范围,数据分类等技术标准。在加工,存储和报告等环节都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些统一标准对数据的组合利用和统一检索平台的构建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这一标准的建立也能和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保持一致。
(4)建立健全对客户资信的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评估制度,属于对信用等级的科学评估。客户资信管理制度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收集客户资料,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完整的档案,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信用管理人员在企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开展信用管理工作。管理过程要具有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特点。企业与客户交易的过程既要有最大化的收益,而且要最低限度的控制信用风险。企业在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时,需要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评价。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评价。第一,要做好评级准备工作。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实际情况对评级工作进行布置。第二,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也是重要的工作环节。通过调查可以充分掌握业务开展,财务,竞争等情况。第三,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级别情况进行评价。在这项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加工各项资料,并划分客户的信用级别。第四,级别的审核也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规定权限审核信用评级结果。第五,加强对客户的监控和跟踪。信用管理人员需要保持对客户较高的关注度。一旦发现客户的情况发生变化,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用级别的调整。第六,监督检查客户的情况。评级工作是信用监控委员会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对评级业务开展情况和评级结果要及时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建立信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部门和组织机构是建立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条件。组织机构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部门的作用。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需要每一个工作环节责任人的落实到位。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上的类型包括矩阵式,职能型,混合型等形式,企业高层对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持忽视态度。因此建立信用管理部门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高层在建立组织管理机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开放性和对立性的原则,根据管理部门运作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加强对各个组织结构的优化,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保证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6)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信用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人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信用的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企业这方面的管理人才比较欠缺。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重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讲座等方式宣传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淘汰一些过时的管理理念和基础知识,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此外,在讲座和视频宣传中,要渗透信用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在真正开展工作时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用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出来的管理内容。企业要发展和壮大,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不断探索,寻求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科学措施。文章首先概述企业信用管理,再从“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政府对信用管理体系的规范、客户资信管理的健全,信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作者:叶冠乔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强,杨茂江,刘探.基于统一信任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8):38-34.
[2]李萍.B2B交易中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宁玮,耿旭,程威,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3(2):228.
[4]刘莹,浅议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完善对策和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5):108.
关键词: 企业信用政策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商品相对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对竞争,为了保住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便向客户提供信用销售。赊销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隐患,因此,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信用政策,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信用政策概述
企业信用政策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与成本,为指导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处理赊销业务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总称,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组成。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通常以坏账损失率表示,它是公司评价客户信用质量的基本准则。具备了信用标准,管理人员才能判断是否给予客户信用和给予多大程度的信用。
(二)信用条件。
公司的信用条件包括给予客户的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率和折扣期限。每一个公司都规定有一般性的信用条件授予大部分的客户,尤其是没有与公司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客户。经常使用的信用条件是2/10,n/30,其内容为:“从发票开出次日算起,折扣期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率,超过折扣期付全额,最迟30天付款即信用期。”
对于签有长期合同的客户,公司经常提供多个价格和信用条件的组合。制定信用条件时,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因为不同的信用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效益和成本。
(三)收账政策。
在正常情况下,客户应按信用条件的规定,到期及时付款,履行其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客户拖欠货款。收账政策就是指对于逾期的欠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对于信用质量不同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对于信用质量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差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
二、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薄弱。
有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才会产生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这种观念。首先,现在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企业为求销售业绩的增长,往往以优惠的赊销条件增加销售,吸引客户,扩大市场,而又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逾期应收账款率大幅攀升。其次,企业经营中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缺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淡薄,在经营中重眼前利益和短期行为,忽视企业信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最后,企业经营中绩效评价存在问题,许多企业在经营中将绩效评价只与销售业绩挂钩,不与信用管理业绩挂钩,促使销售部门重销售而轻收账。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缺乏独立有效的职能部门。
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独立的部门来负责信用政策制定和实施,由于信用政策主要涉及到销售和财务两方面,因此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财务人员兼职做信用管理工作。这样,信用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受部门利益的严重制约。销售部门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即销售业绩的上升,可能会偏向制定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结果是在实现销售额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信用风险;相反,财务部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即利润的增加,则偏向制定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结果是在应收账款回收上颇有成效,但可能会导致企业因失去部分潜在的客户而在竞争中失利。而且,当出现了问题时,销售部和财务部常常会相互推卸责任。
(三)缺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专业性很强,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宽的知识背景,有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及公关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企业很少有这类专业性人才,如销售人员往往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及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而财务人员则往往缺乏营销、信息、公关及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由此容易导致企业在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不能及时地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对本企业的信用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情况掌握不足,等等。
(四)客户资信资料缺乏管理,信用政策的制定缺乏信用信息支持。
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其所需信息资料来自于多方面。目前,我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客户资信方面的信息奇缺,不仅企业缺乏必要的客户资信,社会上提供此种资信的中介机构也有待逐步健全。因此,我国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一般以销售部提供的客户档案及以往的销售记录为依据。其实,除销售部门以外,企业的其他部门也掌握了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客户信息,对客户有不同侧面的了解,由于缺少独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客户各类信息之间无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进入到客户的档案中去,再加上这些信息还主要依靠人工或简单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采集和处理,这使企业所撑握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
(五)信用额度的确定不科学,过于随意。
首先,一方面,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认为:对客户设立信用额度可能会丧失有利的商业机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信用额度,也是企业依靠自己对信息的分析和理解来定的,没有参考竞争者的经验。其次,信用额度的适用对象是全体客户,而且额度一成不变,不曾对信用额度进行再评估,以将企业信用风险限定在一定程度之内。
(六)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管理落后,忽略了对收账政策的制定。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企业应收账款常年居高不下,远远超出企业应收账款合理水平,账龄长、坏账率高等问题给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带来了致命危害。企业信用政策主要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组成。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信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两方面,忽略了对收账政策的制定,使应收账款缺乏健全有效的催收计划和催收方法。这样,由于缺乏收账政策的要求和指导,企业对应收账款收回往往靠客户的自觉,有些款项超过了信用期限都没有发现,有些款项被拖欠了一段时间之后才采取催收措施,这样,影响了应收款的有效收回,增加了坏账风险。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无所不在。信用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站在战略高度理解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并把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
(二)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为了贯彻实施企业内部管理牵制制度,信用管理部门应当独立于销售、财务部门。在组织隶属结构上,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对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负责。在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要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问题,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信用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信用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才能胜任信用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除应当具备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及公关等各方面的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处事果断的工作作风。
(三)重视客户资信管理。
客户资信管理主要是收集储存主要客户信息。一方面,我国应大力发展能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应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实行客户信息档案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在收集客户信用要素的基础上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分析、整理和归档,并时时把握客户信用状况的制度。
(四)实行信用额度制度。
所谓信用额度,是指公司愿意向客户提供赊销的最大限度,即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控制的警界点。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及有关资料,为每一客户设定一信用额度。在日常业务中,企业可以连续地接受某一客户的订单,只要对该客户的赊销额不超过其信用额度,就可以对其办理赊销业务;一旦超过信用额度,除非经企业有关部门批准,否则不能再对该客户提供赊销。它虽然不一定能够提高客户付款的概率,但它可以限制不付款引起的坏帐损失。同时,应随着市场销售情况和客户信用情况的变化,企业可能和愿意承担的赊销风险的变化,定期对客户的信用额度重新加以核定,使信用额度经常保持在企业所能承担的信用风险范围之内。
(五)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对及时全部地回收账款非常重要,必须建立体系化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如回收账款责任制、账款催收程序、账款时间管理、定期账龄分析、委托第三方处理程序等。大多数西方企业从发票开出的第一天开始管理应收账款,并有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在超过3个月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一般会转交第三方专业机构处理,若第三方机构的追索努力仍无效,企业就会考虑采取司法介入等手段取得最终解决方案。
总之,现代企业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用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信用易破产的时代,如能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信用政策,并予以坚定不移的监督执行,那就能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用政策有效制定
1 企业信用政策概述
信用政策主要包括狭义信用政策和广义信用政策。狭义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指在一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与成本的权衡,制定一个用来指导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处理应收账款的发生与收账的一个整体措施。这个措施可以基于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来进行制定与完善。信用标准是客户与企业交易需要满足的最低商业信用。信用条件是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各种条件。收款政策是在信用条件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收款措施。广义的信用政策是基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和有关活动,对企业经营和目标状态进行描述,来规定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
2 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缺乏信用政策制定的意识 企业的信用政策是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和防范信用风险的战略方针。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必须制定并很好地执行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政策。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这种意识。许多企业以逾期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创造条件增加销售,但是没有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者制定了也是漏洞百出。企业经营中将企业绩效评价只与销售业绩挂钩,并不与信用管理业绩挂钩,这样就会造成销售部门重销售而忽略收账,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忽视长远利益。
2.2 企业没有有效的独立部门进行信用政策的制定 在我国企业中,相当多的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由销售人员或财务人员兼职做。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并且从事信用管理的人员。基于信用政策主要包括销售和财务两方面考虑,信用政策的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受部门利益的严重制约。财务部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可能会导致企业因失去部分潜在的客户而在竞争中失利,相反,销售部门在实现销售额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信用风险。
2.3 企业盲目制定信用政策,导致不合理 大多数企业认为信用政策是对其他企业的信用评估,盲目地对其他企业信用进行评估,却忽视了自身信用政策的制定与管理,结果使企业形象受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信用额度的确定过于随意没有通盘考虑全局。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没有权威的评估机构来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了解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并且对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严重影响到企业信用政策的合理性。
2.4 企业不重视应收账款系统,管理现状落后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把是否收到账款作为重要环节,而忽略掌握应收账款的本质要求,收账体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信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在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两方面仔细研究,制定详细条款,但是对收账政策的制定,不制定或者仅仅表面现象,这样就导致了对应收账款缺乏健全有效的催收计划和催收方法的后果,同时多数企业依靠对方企业的自觉性来收回应收账款,这样造成企业可能没有发现超过了信用期限款项,甚至有些款项被拖欠超过了法律诉讼的时间,这样,不仅增加了坏账风险,而且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3 综合分析重视与完善信用政策的制定
基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问题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应该增强信用政策制定意识,建立有效的独立的信用政策部门,科学制定企业信用政策,重视应收账款,改善管理现状。
3.1 增强信用政策制定意识 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站在战略高度理解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这就需要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随着市场的交易方式不断进步,信用销售成为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手段,有利于扩大企业销售竞争力信用。信用销售会扩大企业的销售,信用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因此,制定企业信用政策非常重要,在扩大信用销售的同时,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率,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尤为明显。
3.2 建立有效的独立的信用政策部门 企业建立财务信用标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辅助企业经营增加销售量,促进货畅其流。我国企业信用政策一般由财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制定。但是两者所占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财务部门制定的企业信用政策跟企业成本等挂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实现利润。而销售部门制定的企业信用政策跟销售额,销售人员绩效挂钩。那么就有财务部门采用严格的信用标准,只愿意赊销给信用卓著的企业,如一级信用企业。企业遭受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便极小,会给企业带来现实利润。然而,企业也将丧失一部分由于信用一般或信用较差的客户的销售收入所带来的利润。反之,销售部门只考虑有利于销售的信用标准,或制定的信用标准过宽,那么,企业的赊销额可能达到最大可能的程度,但是是否能成为现实利润,情况复杂。
3.3 科学制定企业信用政策,保证其有效执行
3.3.1 企业信用政策的科学制定。一般而言,不同企业的目标、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的不同,信用管理政策手册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有差异,企业可以根据其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流程的具体需要而加入相关的内容。明确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目标,通常企业实施信用政策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信用销售支持企业的销售目标;保持回款速度;保持低坏账率;确保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了解与整个流程相关的管理和组织结构。规定谁对整个信用管理流程负责,有权进行调整,信用部门的构成、组织图表、工作范围、委托的权责界定以及常规和特别情况下的授权界定等等。
3.3.2 有效执行企业信用政策。执行企业信用政策,就是落实企业信用政策的一套系统化的流程。一方面,信用人员严格执行信用政策,但是需要确保其中的灵活性。考虑不同的客户或者不同的情况去有效执行信用政策,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信用人员要把信用政策企业信用管理管理和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更要真正付诸行动,执行信用政策时,在与企业的政策一致条件下,必须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在特定行业、特定地理位置进行有效竞争的需要结合起来。
3.4 重视应收账款,改善管理现状
3.4.1 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系统。账款的最终实现是满足企业的经营活动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应收账款管理也是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对及时回收账款非常重要,其中必须建立应收账款整体化的管理机制,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日期可以从发票开出的第一天开始,在超过2个月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转交第三方专业机构处理,若第三方机构产生仍无效追索的结果,企业就会考虑采取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4.2 改善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基于应收账款未来的坏账损减少来改善应收账款的现状,就要失对企业追踪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如果发现问题,要做到前馈控制、中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满足实际现金流量缺口。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以防患于未然。基于遵循稳健性原则,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在建立过程中考虑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和计提坏账准备金多少的情况。
4 结束语
信用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备要素,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可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因此,制定企业信用政策尤为重要,制定并完善企业信用政策,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友满.企业信用政策制定及对财务结果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5).
[2]陈菲菲.谈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J].考试周刊,2011(35).
[3]王访华.企业信用政策探讨[J].交通财会,2011(5).
关键词:企业;信用;风险;控制
一、概述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提供几近苛刻的优惠条件,利润越来越簿;另一方面,客户拖欠账款,销售人员催收不力,产生了大量呆账、坏账,使单簿的利润再次遭遇严重侵蚀……这一切都源于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一项严重缺陷――缺乏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和信用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为了均衡收益和风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需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以保障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企业信用整体控制
(一)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
1、信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没有规范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企业将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2、企业应建立三项基本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第一,事前控制。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最大的风险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前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调查和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事中控制。内部授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管理制度。第三,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信用风险事后控制环节――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之事后控制环节――应收账款管理》一文中有详细论述。本文主要论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中的事前、事中控制环节。
(二)推行全程及全员信用管理模式
针对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企业应当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对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业务环节进行风险管理,包括从市场开发、签订合同、发货直至账款收回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严密监控与管理,制定业务过程中各岗位的信用控制职责及指标,以实现信用风险防范的全员参与。第一,事前控制。业务前期进行信用调查,评估、评判潜在风险、明确信用条款,制定控制方案,防患于未燃。第二,事中控制。业务确定后进入执行过程控制,业务及商务物流人员确保货物顺利交付及验收,及时解决或推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合同顺利履行。第三,事后控制。应收形成后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根据应收账款的分类及人员职责分工,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催缴。
三、客户授信管理
(一)信用政策的制订
信用政策主要是针对信用销售情况制定的一系列业务管理原则、标准和风险控制方法。制定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在贯彻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企业事中控制的核心内容。
信用政策是指导企业赊销业务的主要工具,企业应权衡产品生命周期及其市场营销策略、行业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状况、竞争对手信用策略和公司财务状况等制定一套明确的、可执行的信用政策。
(二)信用政策的内容
1、信用标准。由于企业自身的情况和市场环境的不同,企业信用标准也不同。信用标准与企业的销售和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投资成本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企业制定一个严格的信用标准,即只对信誉良好、预计坏账损失率低的客户给予信用销售,虽然能够降低应收账款的成本和坏账损失,但是企业却失去了信誉一般、偿付能力较弱的客户,不能够扩大销售收入。反之,如果信用标准制定过宽,企业的销售收入虽然增加,但应收账款的成本也会增加。信用标准是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和增加应收账款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
2、信用条件。企业应遵循本行业的惯例和考虑自身实力的情况下确定信用条件。信用条件的确定影响着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和成本。信用限额是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所确定的安全性销售的允许最大额度,它取决于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资本、抵押品、经营状况等几方面。信用期限是企业给客户提供的付款时间。信用期限的长短,与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坏账扣失都密切相关。
(三)新客户资格认证
1、新客户口资格认证所需资料。具体包括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一般纳税人资质证明、近期资产负债表、资产损益表。
2、新客户资格认证的必备程序。实地信用调查:主要以业务人员为主,实地信用调查内容包括:客户自身的经营情况、组织管理结构、资金情况、客户业务人员及其公司主管领导的信用情况、项目的真实性、最终客户的合同支付情况、资金保障方式等。工商调查:如新客户无法提供相关资质证明,须进行工商调查以取得相关信息。第三方中介机构信用评估报告:对于注册资金较小、没有行业知名度、成立时间短的新客户理论上需通过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资信调查并提供资信报告,另外合同金额较大、可能会面临收款的客户必须进行资信调查。
四、客户信用评估管理
(一)客户信用评估
企业应建立客户资信评估制度,制定客户资信评估模型,建立全程信用管理模式。组织业务部门对客户资信进行动态评估,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配合客户资信评估管理工作,加强客户资信资料的收集与跟踪。
(二)客户信用等级
企业应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评估,并以定量化的方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评定。销售部门应按照不同的客户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
1、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企业可以从客户的自身特征、优先性特征、信用及财务特征等方面来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2、信用等级操作说明(见表1)。
(三)风险客户评定
企业应定期评定风险客户,原则上,风险客户将不予授予信用,存在欠款的风险客户停止发货。
(四)销售人员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根据销售人员个人业绩以及日常业务过程中销售人员承诺履约能力、日常客户资信管理记录的分析,综合评价销售人员的信用执行能力,从而作为下一步对该销售人员所负责客户授信的重要评判依据。
1、销售人员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定量指标:签单总金额、销售毛利率、签单回款率、个人费用签单比、超期应收比重、年度应收准备。定性指标:个人诚信度;综合签单质量;工作责任心;响应速度;沟通协作能力。
2、销售人员信用评级界定表(见表2);
(五)建立客户资信数据库
企业应建立客户资信数据模型,制定和落实客户资信调研计划,及时维护和更新客户资信数据库。
客户资信数据包括客户基本情况、发展历史、组织结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行业情况、发展前景等。
(六)委托征信
当其他措施无法满足公司风险控制的需要时可考虑采用委托征信。委托征信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委托社会征信公司进行资信评估。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全程及全员的信用管理模式,实施对客户规范化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由于客户信息失真或失控而产生的经营风险,能够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业务良性运转,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真正利润的有效销售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征信所.征信手册[M].中信出版社,2003.
关键词:煤炭企业;销售资金;管理模式;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为抢抓市场机遇,实现销售效益最大化,煤炭企业在客户选择、信誉评估以及产品赊销等方面风险防范意识需进一步加强。赊销作为企业销售的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在当今市场环境下不可能消除。虽然赊销能促进产品销售,降低存货风险,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将成为企业非常大的风险点,只有把“应收账款”最终转化为现金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因此对销售资金,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资金风险,是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资金周转、平稳渡过危机的重要保障。
二、煤炭企业的销售模式及风险分析
通常情况下,煤炭企业将客户分为战略客户、中长期客户、一般客户和散户等几类,同时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结算方式亦不尽相同。战略客户(主要是大规模的钢铁生产企业)一般采用滚动结算;而中长期客户、一般客户和散户通常采用现汇结算。在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主要负责煤炭的销售合同的签订、煤炭发运(铁路运输)、资金回收等环节,财务部门负责销售款项的资金、票据管理,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对客户的评价、分级管理等。
通过以上分析,煤炭企业的销售资金管控模式存在以下风险:
1.部门间职责不清晰,配合不到位
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及客服部门分别有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分工,在销售的合同洽谈、签订、追款、结算及后续服务等往往会出现职责范围划分不清的情况,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各个部门往往出于本部门工作考虑,不及时提供信息,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传递不及时,人为制造信息孤岛,高层决策者难以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2.客户信用管理工作相对薄弱,销售资金监控不力
客户信用管理不完善,对客户信用的认知程度不够,防范风险意识不足。因此,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应注意分析、了解和掌握市场变化,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适应市场变化。此外,销售工作涉及多环节、多部门,难以实现对销售全过程的持续跟踪。
三、煤炭企业销售资金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
1.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系统,加强系统风险的管理
煤炭企业应当有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资源,建立一个覆盖销售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形成自己专用的、畅通的、可靠的信息采集、加工系统。设信息专职人员,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向与市场变化形势,及时获取可靠的市场及营销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初步判定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各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制定防范措施和对策,以供决策者使用。
2.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强化赊销的规范化管理
由专职人员负责客户的信用信息管理,通过对客户信用信息的了解将客户信用水平分为不同的等级,再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是否提供赊销以及赊销的额度,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管理。同时,采取动态管理客户信用水平的方法,随时关注高风险区域、高风险行业用户,根据其信用水平的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3.适当利用现金折扣和现金保障度高的结算工具,加强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
煤炭企业的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应紧密配合,增加责任心,避免工作失误。做好与客户的信息沟通,保证票据及时安全传递。对于重点用户要进行动态管理,对其煤炭发运、结算、资金回款要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要定期与客户进行对账,及时与用户确定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当客户的资金紧张,财务状况不好,但可能会在短期内好转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可适当利用现金折扣和现金保障度高的结算工具降低企业应收账款。但现金折扣和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因此,此时企业还需平衡好利润率与资金的关系。
4.增强销售的严密性,加强煤质管理,避免商务纠纷
在签订销售合同时要对煤质、价格、运输方式、结算流程、资金支付形式、回款确认方式有详细的约定,从源头上规避销售资金的风险,减少后期业务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增强销售的严密性。在与客户沟通的基础上,体现供需双方检验环境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权威的检验机制,坚持源头煤质控制,完善监督检验机制。建立完善的商务纠纷处理机制,多方参与,快速反应,及早解决商务纠纷,及时回收货款。
5.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
成立专门的账款催收清欠队伍, 集中对欠款用户欠款原因、欠款时间等等进行全面分析,针对不同的欠款用户采取不同的清收方式,对于欠款时间长、信誉度差、清欠难度大的“应收账款”也可通过专业清欠机构来进行清欠。对于专业清欠机构也无法清欠的恶意欠账用户或债务人破产的,也可通过法律途径采取诉讼保全等措施加以追讨,避免“应收账款”转化成坏账,从而造成企业损失。为加强“应收帐款”的催收力度,还应广泛调动清欠人员的积极性,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进行及时奖励、实行个人收入与其工作业绩挂钩等方式。
四、结语
总之,煤炭企业各个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应收帐款”风险,把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来抓,并采取措施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风险。比如:财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营销部门要改变营销观念,把客户信用管理工作列入营销策划的范畴,加强客户信用的动态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职责;生产部门在煤炭产品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质量的控制;质检部门更要严把质量关,切实加强煤炭产品质量管理等等。通过多部门的努力使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企业资金的绝对安全,为煤炭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雷雯.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回款与客户关系维护[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摘 要 规划设计行业重设计轻资金回笼,应收账款的管理浮于形式,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不可回避的影响。本文基于这个背景对规划设计行业的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规划设计 应收账款 风险
目前,规划设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规划设计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如何防范应收账款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的风险机制,已成为设计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应收账款概述
(一)应收账款含义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
(二)应收账款的形成
1.商业竞争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地运用商业信用促销,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从而成为一般企业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
2.销售与收款的时间差
规划设计行业的购买方占大多数的是政府部门,而政府部门的付款手续相当严谨,再加上相关负责人的更替,使得设计方案和发票提交给政府部门,收到相关款项却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甚至有可能发生坏账的风险。这种时间差虽然不属于商业信用,但它是规划设计行业形成应收账款的另一主要原因。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不但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而且会加大企业税负,加速企业现金流出,由此可见应收账款的管理尤为重要,以下从两点阐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
1.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以为企业提供营运资金。设计企业由于不存在存货或者金额较小,使得应收账款成为其最重要的流动资产,因此设计行业的应收账款回收率高,回收期短,可以提高本行业资金运作效率,为行业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我国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记账,发生的当期应收账款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应收账款大量存在会虚增账面上的销售收入,账面上增加的净利润也不是真实的现金流入,因此应收账款减少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减少企业风险。
二、规划设计行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应收账款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与赊销额度成同比例增长,也就是说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风险也就越高。相当一部分规划设计企业销售部门就是设计部门,招投标和签订合同都是设计人员完成,财务人员没能参与到前期的工作中。设计人员只对该项目的设计内容和销售业绩感兴趣,而轻视了对客户的资信程度的了解,忽略了款项有收不回来的风险,因而签订的合同中只提到每次付款时间,没有把未按时付款的违约处罚条款签入合同条款中。致使大量应收账款形成,给以后的催款工作增加困难。
(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应收账款及早收回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设计部门只关注设计规模、设计方案、完成设计的进度等,财务部门则只管记账,不主动向设计部门提供客户的欠款情况,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业务联系脱节,造成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三)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没有落实
相当一部分设计企业管理收费的部门是设计部门,并未设置专门部门管理应收账款。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司其职,没有人对应收账款管理真正负责,因此也没有人对收款问题承担责任。在外部信用风险增大时,便产生大量拖欠账款,而且是在被拖欠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开始催收。使应收账款数额越来越大,大量沉积下来,占用生产资金,降低了企业的效益。
(四)设计部门考核不合理
设计部门的绩效考核仅以盈利能力为标准考核绩效,造成设计人员盲目扩大销售提高产值,完全忽视了客户质量和款项收回,使得销售额上去了,却往往给公司带来严重的坏账损失。
(五)企业应收账款内控存在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合理有序发展的第一道防线,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有力保证。但目前有些设计企业对建立应收账款内部监督不够重视,企业没有应收账款内部监督体系,部分企业虽有监控体系但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厉性。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职能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和各部门的绩效,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三、应收账款管理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
真正的应收账款风险不在于客户而在于企业内部。企业只有制定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才能防患于未然降低企业的风险。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企业须建立客户档案,通过收集其信息,对客户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往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客观、深入地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和信用水平,对不同资信客户不同对待,根据设定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指标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根据经验及主、客观条件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做出的判断,制定出有效可行的行业内部信用标准等级和对企业最有利的信用条件。
企业对于信用质量不同的客户要采取有差异的收账政策。对于信用质量等级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等级低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使收账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二)建立畅通沟通渠道
一方面应建立畅通的信用沟通渠道。信用情况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信用额度需适时调整和更新。设计部门及时提供客户的业务发展情况,财务部门将客户的财务信息变化准确及时的提供给专门设计的信用管理部门,当客户与企业的业务往来大规模发生变化,财务状况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查分析,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信用政策,告知设计部门调整经营策略。
另一方面应建立内部的信息沟通平台。由于管理职能部门的细化,没有哪个部门的职能可以覆盖全局,而应收账款的管理恰恰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尽快收回欠款。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息反馈系统,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比如企业网络信息平台,将销售变动情况、应收账款变动情况、客户资信变动情况等重要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通报,以便各部门及时把握应收账款动态,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避免管理漏洞。
(三)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责
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应是以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独立于设计与财务部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一定不能和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岗位混淆,必须职责分离,互相牵制。职责分明的信用管理部门专门管理信用情况,及时进行风险分析,科学制定信用额度,避免了设计部与财务的沟通不畅造成企业收款不力。在企业中实行“信用部门全面负责、财务部门主要负责、设计部门直接负责”三级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负责人的职责范围,确保应收账款管理落实到个人。
(四)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
一方面,将应收账款管理作为组织各部门考核、体现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减少坏账损失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进行相应调整,产值的制定标准由原来的完工进度改为实际到款额,对前期应收账款的收回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人员任用,提拔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管理层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重要手段。健全应收帐的内控制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监督。首先要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对设计部门的赊销流程监控、财务部门的流程监控,信用管理部门的跟踪监控,这三个方面的监控进行全面的控制。其次要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当然首先要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内部审计可以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能够随时检查应收账款有无异常现象,相关交易人员是否同客户相互勾结,破坏企业自身的利益,这都是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对策。另外,也要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通过他们的监督以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企业积极的对策,保证企业经济利益。
应收账款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企业收入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如何降低规划设计行业的这种风险,提高应收账款的投资管理效益,已成为目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课题,不断完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全面的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具备充足的营运资金,为规划设计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胡玉华.建筑规划设计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现代商业.2010(29).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建设;信用管理机制;营销观念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084-02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通过利用因特网来进行商务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是电子信息技术,它的中枢功能是由电子商务网站来实现的,它的对象范围广,主要是针对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各种经济活动。
一、电子商务概述及企业市场营销特点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过程。在无区域限制的电子商务贸易活动中,基于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利用浏览器,买卖双方互不谋面而进行的各种商贸活动。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完成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的网上交易以及其他各种综合性活动。但要明确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是有区别的,网络营销只是促进商业交易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交易过程,因为信息技术形势下,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需要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所以它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特点
与传统的企业营销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市场营销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营销策略发生了变化,传统企业营销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市场营销因为营销环境的不同,所以对于企业产品的营销点将各不相同[1];商品交易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市场营销商品交易形式更加广泛和快捷;商品交易对象发生了变化;商品交易的范围发生了变化;交易双方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的概念及特点
电子商务作为现形势下一种新的市场运作方式,它对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来自于它对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的影响。电子商务通过多种快捷、成本低的电子通讯方式实现,交易双方可以互不谋面直接达成商贸合作活动。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策略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进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2]。
同传统企业市场营销相比,电子商务表现出以下营销特点,首先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更加多样化。电子商务活动中可以采用E-mail、网上订购、电子结算、网上购物、网上付款等多种方式进行商品活动交易。所以为了更好地求得企业的长足发展,要时刻跟进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其次电子商务实现贸易活动虚拟化。所谓虚拟化一指供方虚拟化,二指需方虚拟化。供方虚拟化指需要方可以利用电子渠道来购买需方所需的产品,交易活动见物而不见人。需方虚拟化指供方与只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用户名的用户来建立关系,产生贸易活动。这种交易方式带来的方便快捷可想而知,但由此引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则成为另外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最后实现了市场营销与调研的又一次飞跃[3]。实现网络营销与网络调研可以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的获取,信息获取的数量提高再其次,更重要的是信息可以在市场上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市场调研的质量。
(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营销策略发展
1.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想谋得长足的发展要考虑到企业营销策略的发展方向。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是企业营销策略的一个方向。为了更好地加快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对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从公司内部进行发掘和任用,通过企业自己培养和送培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安排业务部门骨干进行参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然后对信息化管理的整个流程进行创新和不断地优化工作。对于业务部门骨干的要求,一定要达到会管理、懂业务、有知识储备[4];其次可以以信息化专家作为企业管理的依托,在实际工作当中及时地请信息化专家进行目标指导;最后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与企业信息化人才工作的有机结合。这些工作上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地奠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另外,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工作。数据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依据,所以要建立动态的数据库,将网上流通的大量有序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供企业决策者使用。
2.健全企业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机制。无论是传统企业营销活动还是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活动需要以信用为基础。所以作为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市场营销应建立健全的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机制,保障企业的切身利益。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机制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网上信用销售评估模型。为了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作为我国电子企业在以后的电子商务活动中,要引入适合本企业的网上信用销售评估模型。其次建立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电子认证机构在交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存在可以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第三方信息认证机构实现网上数字证书的签发和网上安全电子交易认证服务,通过第三方信息认证机构的存在使交易双方都相信彼此的身份,然后进行放心交易。最后加强网上客户关系管理。对于赊销客户,电子商务企业要对这些客户档案进行定期的整理和审查,通过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来掌握信用的额度变更。
3.创造需求的营销观念。在电子商务环境营造下,消费者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性机会,企业要想争得更多的营销客户就必须不断地更新和创新适合于消费者的营销观念,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兴趣和愿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网上促销形式来为消费者创造需求,比如可以通过网上赠品促销的方式,赠品促销更多地应用于产品推出试用、产品更新或者与竞争品牌进行对抗时使用,促销效果理想;还可以进行网上折价促销,这种方式就是使网上产品价格低于非网上产品的价格,以利用人们想占便宜的心理增加购买;还可以利用网上抽奖促销方式。这种方式多被附加于调查、扩大用户群或者进行某项活动的推广时被更多的采用[5]。
三、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新的主要应用领域, 正以难以估计的速度发展, 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下,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市场的性质、消费者的概念和行为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环境和电子商务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策略要针对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建立健全的信用机制等方面有所改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
参考文献:
[1] 张鲁秀,高厚礼.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渠道研究回顾[J].2008,(12):333-335.
[2] 田凤喜,郝立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279-282.
[3] 马蔚华.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的致辞[C].第六届电子商务大会,2002,(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