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影摄影与制作

电影摄影与制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20 10:56: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影摄影与制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影摄影与制作

篇(1)

    在美国的高等影视院校中,以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最为着名。而这两所影视院校,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因为与百老汇临近,表演、导演、剧作专业教学实力很强;南加州大学电学影院则素有“好莱坞的后备人才基地”之称。美国的影视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细化、专业含量高的特点,学生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例如纽约大学影视系剧作方向要求学生选修3门课程,有11门课程可供选择;制作基础课程要求选修4门课程,有23门课程可供选择;制作技术更是有47门之多的课程供选择,仅动画方向课程就有包括数字动画技术、初级、高级3D动画、故事板等14门动画技术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专业方向,也可以在本专业搭建的主修专业平台上辅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各方面潜能可以被充分地挖掘。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南加大电影学院”)的教育具备很多美国本土的特色。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介绍南加大电影学院的部分课程与教学方式,以点带面,了解一下美国的影视教育。南加大电影学院数年在全美国电影电视制作方面排名中名列第一。学院下设五个专业:影视制作、动画、互动媒体、剧作、评论。在这五个专业中,影视制作是该校最具影响力的招牌专业。南加大电影学院的核心教学思想就是培养影视制作人员,而不是大艺术家或大导演,因而定位不是精英培养。影视制作是综合导演、制片、摄影、录音和剪辑等课程于一体的专业,学生只需选修其中一部分课程。该专业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践课比较多,几乎没有纯理论课程。该校影视制作专业设有本科和硕士两种学位。影视制作专业的教授都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实践技能。南加大电影学院的影视制作的课程体系由综合制作、专业方向和联合作业三类课程组成。

    1.综合制作类课程

    综合制作类课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507制作一”和“508制作二”,这是两门必修课。507是影视制作基础课。要求学生使用一件数字DV设备和一套学生用的灯具拍摄5分钟左右的故事短片,不需要同期录音。制作周期平均每周一个,共需完成5至6个。完成后在课上演示,教授进行点评。因为整个制作过程中包括编写剧本、挑选演员、确定拍摄地点、找帮手、搬送器材、拍摄和剪辑等所有的工作,这都需要每个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所以没有影视制作经验的学生大多数被累得晕头转向。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通过边做、边学、边问的方式解决的,所以在课程开始阶段,学生们往往很狼狈。在完成507课程后,学生就会对影视制作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508与507不同,要求学生两个人一组,合作完成两部电影短片。两部短片中,两个人分别作编导和摄影剪辑,然后在另一部短片中调换职位。这种以项目为驱动的“边实践边学习”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美国影视制作专业的教育理念。“507制作一”和“508制作二”后面的很多专业方向类课都是要求修完这两门课程之后才能修。

    2.专业方向类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导演、制片、摄影、剪辑、录音的课程。修完“507”和“508”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方向的课程主修,也可以选修一些其他课程。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在“507”和“508”完成后才能选修,比如电影市场运作、视觉表现、电视制作、电影美术、视觉特技等课程。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几门专业必修课,例如在摄影方向的课程共有五门:(1)彩色摄影。这门课程主要学习镜头、光圈、景深、色彩等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教授会安排一些手动功能的相机拍摄人像、静物等专题练习。最后是一个题材自定的创作作业,时间比较充裕,最后在课堂上做演示并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2)电影摄影机。这门课程相当于“初级电影摄影”,比较系统地学习电影摄影的基础知识,包括摄影机、灯光、镜头、色彩控制、焦点、影调控制、感光度等各个方面。该课程只在第一节课全部讲述专业知识,其余课程主要是课堂作业,每次上课时间为3小时,分配1小时讲授知识点、分析作品、点评学生作业,另外2小时在学院影棚完成课堂作业,作业内容是模仿电影中一段精彩镜头的影调和照明效果。学生要分2至3个小组,每个组7到8人,轮流做摄影指导、掌机、摄影助理、灯光组长、灯光助理、电工和演员。(3)电影摄影实践。这门课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综合训练,目的是掌握构图、影调、灯光、色彩的综合运用。这个阶段主要是课外作业,方式是教授设定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学生们自行发挥,使用照相机拍摄,交5~10幅一组照片来表现这个情节,上课是学生演示作业和教授点评。第二阶段是学习使用高清摄影机和各种外围设备,由专业摄影技师讲解,然后是分组作业,方式与“电影摄影机”课程相似。第三阶段是学习使用阿莱电影摄影机完成几组课堂作业和一组课外作业。(4)中级电影摄影。研究生课程更加系统地学习电影摄影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学习光学、摄影机构造、镜头原理与构造、影调、运动摄影、灯光照明、色彩控制、滤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比“电影摄影机”深入很多。二是实践作业,方式和“电影摄影机”课程的相似。(5)高级电影摄影。研究生课程,内容和“中级电影摄影”基本相同,区别是作业使用35毫米胶片电影摄影机。

    3.联合制作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这类课程是一个班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影视项目,学生分别担任剧组中导演、制片人、摄影指导、美术指导、录音师、剪辑师等职位。原则是竞争上岗,在这个领域谁最强,谁就“上岗”。因为竞争的不仅是岗位,还有教授的个别指导。对于每个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学习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4.毕业创作

    毕业创作的时候。如果学生家庭的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选择自己当导演,自费拍摄一部毕业作品。也可以选择寻求赞助拍摄,拥有资金来源的学生有决策权。不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当导演,只要在一部毕业作品中担任过导演、制片、摄影、美术、剪辑等主创职位,就可以毕业了。

    二、器材的管理

    南加大电影学院有大量的影视器材需要管理。南加大的器材由器材中心统一管理,实行“制作号”管理制度,器材中心对每门课使用器材的时间、数量和规格都有规划,并给每门课的每个学生都编制了工作号。学生借器材要提前24小时预约,中心会提前准备好器材,放在中心外面的小推车上,每个小推车贴一个有工作号的表格,学生来取器材时,就可以将有自己工作号的小推车上的器材全部取走。还器材时不需要和工作人员当面交接,只要把借的器材放在一辆小推车上,然后贴上有工作号的表格,就可以离开了,这样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篇(2)

关键词:3D立体影视技术;概念;成像技术;制片技术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于电影的娱乐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当中,3D立体影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为相关影视方面的从业人员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观察近几年来我国上映的3D影视大片,如《阿凡达》《钢铁侠3》等,都为影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鉴于此种情况,开展针对3D立体影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影视行业当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1 3D立体影视技术的概念

人们常说的3D立体影视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一定的特殊技术开展对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和放映,观众在观看这种作品的过程当中,会呈现出立体视觉影像,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际上,3D立体影视技术在观众眼中呈现立体影像的科学原理并不复杂,就是人类的眼睛存在有同一物体的观测距离差,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人两眼的视网膜上所呈现的像也会有所不同。而在视网膜当中所呈现的像依靠大脑的处理之后,人们就可以对物体的方位等产生清晰的认识,由此感受到影像的立体感。3D立体影视技术的实现就是利用仿生学理论,模仿人类在不同视角当中对同一物体的观察,并且同时在一个屏幕上播放,再使用一定的影视制作后期技术手段,让人的双眼捕捉到对应的画面,由此使得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身临其境。

2 3D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

使用电脑技术渲染与创作3D影片,必须要利用电脑3D软件当中的双镜头虚拟摄像功能。而在需要实景拍摄的3D影片当中,就必须使用双路摄影机完成此项工作。具体的操作办法有两种,一是使用两台摄像机进行拍摄,并利用专业的支架设备,将两台摄像机连接在一起,由此达到同步拍摄的目的;再有就是使用双镜头一体摄像机,这种摄像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自身就具有3D影像效果,其原理是模仿了人类双眼的工作方式,摄影机的两个镜头同时记录画面。无论是选择以上的两种拍摄方式的哪一种,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技术人员都需要反复对摄影机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试。简单地讲,两台摄影机之间的距离即为双镜头摄影机的中轴线。如果双机平行时两个镜头的光轴之间的距离相等,则两台摄影机共同拍摄所形成的夹角便是双摄影机镜头的中心间隔距离。两台摄影机之间的距离对于画面成像中所产生的立体感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按照当下摄影1:50的行业间隔距离要求,在平时进行双机拍摄的过程当中,两部摄影机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和“前景和主题”到镜头距离和135画幅相机镜头焦距之间所形成的比例相等。

使用支架来对两部摄影机进行连接,其优势在于两部摄影机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该种拍摄方式可以满足全部的拍摄需求。但是,在双镜头一体机当中,两个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始终恒定不变的,间隔距离相对较低,同时不方便调整,一般情况下连摄影机机身宽度的一半都不到,常用的双镜头摄影机机身长度大约在65厘米左右。因此,为了让双镜头摄影机对不同距离的拍摄物进行拍摄,只能凭借调整焦距完成不同物体的最好立体成像视觉效果。因为能够进行调试的距离范围极低,所有双镜头摄影机对于超远或超近物体的拍摄有很大的困难。在使用双镜头摄影机拍摄之后,必须要依靠一定的后期技术来完成对影像的景深调试。除此之外,剧组为了让拍摄效果达到最佳,会在开展拍摄活动之前,让摄影机对人眼观察事物的方式进行模拟,并使用影像汇聚技术开展拍摄活动,即两部摄影机都朝着内部倾斜至一定的角度,由此强化影视拍摄中的立体程度。但是使用此种方法,只可以使用双摄影机,并凭借支架来进行操作,双镜头一体机就无法使用这种方法。

3 制片技术的差异

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常见的3D影视制作公司在制作3D立体电影的过程中,经历的流程有以下四种:第一是使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凭借电脑,使用相关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开展对动画片的渲染,如《大圣归来》《功夫熊猫》等;第二种是实景拍摄与CG技术相互结合的3D影视技术,即首先使用3D摄像机对实体进行拍摄,之后再使用CG技术,把拍摄内容与CG技术融合在一起,由此呈现出3D影片,人们所熟知的《钢铁侠3》便是此种类型的电影;第三是利用虚拟技术对现实电影进行拍摄,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影像合成技术,将电脑渲染制造的虚拟空间和演员在绿色或者蓝色背景的虚拟演播室当中所进行的动作表演融合起来,该技术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先进的3D立体电影拍摄技术,人们所熟知的电影《阿凡达》便是使用了此项技术;最后一种技术对老电影影片进行翻新处理,也就是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近期上映的《泰坦尼克号》便属于这种电影。

在上述的3D电影制作技术当中,由于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是使用电脑软件模拟,让影片出现立体感,所以在立体影像成像效果方面必定有所欠缺。尽管如此,这种老电影翻新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还是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3D影视作品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为需要进行3D观影的观众提供了片源。

当前,使用次数最多的应为三维动画技术与实景拍摄加上CG技术。在此当中,三维动画电影只需要在原有的三维动画之上,凭借双镜头的电脑软件渲染就可以制作完成了。该技术的原理非常简单也非常成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对于环境的需求最小。因此,动画影片在目前3D电影市场当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仅在去年就有《大圣归来》等诸多国内外优秀3D动画电影上映。

实景拍摄加CG技术所制作的3D电影可以实现立体影像对实物以及真人的记录,在此基础上,使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可以对双眼图像开展同步编辑,再依靠CG技术,就可以给影像加上3D特效了。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当中,CG技术的精细程度对影片的质量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该种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制作难度。

4 结语

在当前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观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当中,3D立体影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院线越来越多地上映一些优秀的3D影视作品,专业影视人员对于3D电影的未来发展也持乐观态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3D立体影视技术能在我国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双寅.浅析常见3D立体影视技术的类型差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48-253.

[2] 董种晨.常见3D立体影视技术的类型差异[J].西部广播电视,2014(13):153-154.

篇(3)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及起源

实践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龄前教育,这一方法在教育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运用。而“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约翰•杜威(1859-1952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进步教育(ProgressiveEducation)之父”,又被誉为“美国十大伟人之一”和“近代四大哲学家之一”。他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多年从事教学工作,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杜威一生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包括《我的教育主义》《学校与儿童》《民本主义与教育》《实验逻辑》《创造的智慧》等,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然而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学习者的活力和阻碍其创造才能的发展。而正确的方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即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4)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杜威指出,能否“引起思维”是传统教学方法与他的方法的根本区别。

基于杜威的教学思想,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在全美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学习,并由此改造美国的旧教育,建立了延续至今的新体系。杜威的思想不但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也影响了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1919年5月1日,约翰•杜威到上海,在中国住了两年零两月。他到中国后第二年,就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及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科教育学教授。从20年代起,杜威的教育思想就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全面和深远影响。

二、影视创作实践教学与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对于电影创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北京电影学院一直都是备受重视的。而实践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体现首先在于课程的设置。50年代建院初期,针对新构架起的电影摄影艺术课,吴印咸曾建议把该课涵盖的全部内容分解成几个单元,根据教师的所长分单元研究备课,并强调“理论讲授不宜太多,适可而止,要多一些安排作业,在作业实习中加强基本功训练和掌握”,“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也能在指导实习中得到加强”①。在理论和实习的比例安排上:《摄影技巧》,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3;《电影画面的光线处理》,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新闻纪录、科教片摄影创作》,授课时间:一学期,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故事影片的摄影创作》,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特技摄影与特殊摄影》,讲授与实习的比例1∶5。这一方案在及后来的时期被迫中断,改革开放之后,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又被迅速地恢复了起来。北京电影学院在2007年参加高校教学评估时,总结了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理论,提出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并在2009年莫斯科格拉西莫夫电影艺术学院成立90周年国际电影教育论坛上,提交了题目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论文。今天,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设置中,除学科基础课程和历史批评类的课程外,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包含实习的。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习的比例基本达到1∶1。以电影摄影专业为例,在其所包涵的所有44项课程及项目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占了17项,占38.6%,而学分比重达到了64%。以上课程的设置,正体现了60多年来的教学中,北京电影学院发展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电影教学思想,即“正方向、厚基础、重电影、强技能”。而这种教学思想在具体教学方法上的体现,就是实践教学体系,即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技术基础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成为具有职业电影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与北京电影学院一样,约翰•杜威的实践教学理论对美国的大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电影制作专业的学习中,“实践是学生学习理论的最好方式”,对于这一点,我所采访的纽大和南加大的几位教授都一致认同。AngeloPaci?ci教授在采访中强调过南加大电影教育的一个概念“onthe?oor”,即:电影“在拍摄中”,意指通过拍摄实践来推动理论的教学,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不以空洞的理论迷惑学生。在南加大和纽大这样的美国大学电影教育中,能通过实践理解的知识,教师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述上。许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往往整个学期都是在摄影棚或者后期机房中完成的。因此学生对于电影各方面的认识也更多基于实践中获得。在所有课程中,代表美国综合大学通才教育基本思想的核心制作课是完全以实践推动理论的方式来进行的。在一年级的《单幅与连续画面》课程中,学生要使用图片蒙太奇学习基本的叙事和拍摄技巧。课程强调现场工作的安全性和规则,介绍照相机和电影摄影机的功能,照明的基本知识,叙事结构以及构图。序列影像通过FinalCutPro在苹果工作站上完成。每周课上学生要交流制作信息,展示作品,教师负责作业讲评以及数字编辑的讲解。学生要分为4人一组共用学校提供的数字单反相机。测光表、基本灯具和录音设备也由学校指定提供。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序列画面叙述的故事,并帮助同组成员。

在二年级的《电影视听基础课》中,学生要分成4人一组,每人拍摄5部非同期声的黑白反转片短片。头3部为默片;第4部可以使用动效或叙事音乐;第5部允许使用多轨声音。学生应按技术指导逐步完成逐项练习,但也鼓励其表达个人的创意。每个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影片的剧作和导演,还要在别人的作业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职务。学生要学会保持自己的表达方式时又能与他人合作。作业要在课上放映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三年级的《中级核心制作课:叙事制作工作坊》是一门完全实践性的课程。在这门课中学生被分为4人一组,通过实习和班级讨论来接触和了解多方面的制作技术。每组学生要完成4部彩色同期短片,以探索和学习工艺、创作和制作方面的知识。作为小组成员,每个学生都要轮职做导演、制片、录音、灯光和摄助。四年级的《核心制作课:制作工作坊I和II》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参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必须完成中级制作工作坊的学习。希望在这一实践课程中担任导演的学生必须在中级工作坊中担任过导演,完成最终剪接和混录,并经过相关导师的确认。除此之外,其还应该在课程开始前准备好以正规剧本格式打印的剧本,以提供给全班进行讨论。影片类型不限。经选定的方案会获得拍摄许可。学校建议希望在拍摄中担任具体职员(制片人、摄影师、剪接、录音等)的学生应与各自的导演形成组合后参加这门课程。对于最终完成片,限制长度为20分钟。纽大制作专业的学生按课程要求必须独立或参与完成一共15部完整的学生短片。在电影摄影专业要学习的40门课程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有16项,占其总课程的40%,占学分比重49.6%。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纽大制作专业的很多课程实习学时是多于理论学时的。例如在《摄影机II》中,理论讲授只有6周,而拍摄实习长达9周。此外,纽大和南加大的实习往往是和教师的理论及演示交替进行的。即:讲解示范—实习—再讲解示范—再实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可以通过分析讲评在下一次实践中修正。如果我们将北京电影学院和纽大的电影制作的相关课程做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北京电影学院除学科基础课程和历史批评类的课程外,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包含实习。在重要的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习的比例基本达到1:1。在电影摄影专业的所有44项课程及项目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占了17项,占38.6%,而学分比重达到了64%。

纽大电影摄影专业含实习项目的课程有16项,占其总课程40项的40%,占学分比重49.6%。由此看来,纽大有实习的课程项目百分比略多于北京电影学院,而这些课程所占的学分比又低于电影学院。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纽大制作专业的很多课程实习学时是多于理论学时的。此外,纽大和南加大的实习往往是和教师的理论及演示交替进行的。即:讲解示范—实习—再讲解示范—再实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可以通过分析讲评在下一次实践中修正。而电影学院的方式更倾向于一次性完成理论讲授后,再进行实践。学生如果犯了错误,教师会在作业讲评中指出,但往往没有机会在课程中修正错误。在作业的形式方面,纽大制作专业的学生按课程要求必须独立或参与完成一共15部完整的学生短片,而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独立或参与完成的完整短片也就在5~6部左右,而其它大量的都是作为专业训练的片断练习。电影创作的教学就是实践的教学,在这一点上,电影学院和南加大及纽大的认识是非常一致的。但在具体操作上,美国的大学比我们更注重实践。正如飞行员的培养是以飞行小时计算而不是听课量,绘画、音乐、表演和摄影这一类艺术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基于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的。在电影技术迅速数字化,实习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进一步贯彻电影学院实践教学的思路,提高实践比例,精炼理论讲授,让学生在技术控制、语言把握、合作能力和工作熟练程度上都有大幅提升,让电影学院的专业教学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影视实践教学与教师队伍

除课程设置之外,实践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也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实践组织、指导和评判来完成的。如果只有实践的理念而没有实践的指导者,这一理念就会变为空谈。“教员没有实践经验或者只有较少的实践经验能不能搞实践教学,我们说也能。但是这种从理论介入实践的教学靠的是一种推论和间接经验,这对于电影摄影这样的专业教员是难以实施的,而绝大多数一线专家没有受过专门的教学训练,即便他在实践中多么叱咤风云,没有长时间积累的教学经验,也是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现有的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教员去大量参与实践创作……”②“艺术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师资首先要有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要有耐心与爱心,手把身教,教艺育人。所以,在师傅带徒弟时期和国外院校的影视教育教师,多是45岁以上的,从创作、制作第一线上下来的专业人员。”③

在北京电影学院,为了保证教学不只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让制作前沿最新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进入到教学当中,学院多年以来都一直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以摄影系为例,在职的教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电影、电视、广告的从业者。为了让教学和创作不发生冲突,摄影系在课程安排上将教师的工作集中到一年中的一个时段,使教师可以在这一时段中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又可以在剩下的时段中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从而使教学和创作成为了相互促进而非相互干扰的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教师总能够将自己最新完成的作品、总结的经验,对最新技术和设备的了解及时地介绍给学生。当学生的创作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总是能引导其用最实用、最贴近实际创作的思路和方式来解决。北京电影学院实践教学方法的贯彻,使其与其它高等院校的影视创作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学院的毕业生在创作能力上具备比较成熟的掌控能力。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数年内就能进入影视、广告和MV的创作一线,成为创作的中坚力量。这也是在中国的电影高等教育中,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教育区别于一般大学的影视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师的构成上,南加大电影艺术系和纽大帝旭艺术学校与北京电影学院的情况很相似。南加大和纽大把他们所具有的大量有创作经验的教师看做其高质量电影教育的标准,也是这两所学校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电影学院所代表的美国电影专业第一梯队区别于美国众多开设电影制作专业的院校的重要标志。“像电影学院一样,我们的教师大都是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密度相对较小,或者是有一些外延的工作。

他们并非学者,除了从事批评研究的老师之外。我们聘请了很多电影专业人员来任职,如管理剪辑试验室,跟学生一起实习,还有所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们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然而我们对于教员的要求是,无论他们教授什么科目,一定要尽职尽责,完满、优秀地来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因此,所有(身为学校教员的)摄影师、导演等都要去身体力行的拍电影。从事批评研究的老师们需要著书论作,需要去做研究。我们不希望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举例来说,剧作部主任杰克•埃普斯(JackEpps),他编剧的电影有《壮志凌云》(TopGun)、《狄克翠西》(DickTracy)、《法网神鹰》(legalEngels)等。他的作品远不止我们目前看到的,他从未间断过写作。我们的剧作部副主任去年也有两部影片(编剧)参加了圣丹斯电影节。他们所做的只是取之于斯,用之于斯。他们也需要谋生,(当他们去拍电影时)我们会让他们找一个代课老师,直到他们回来为止。我们从未要求他们必须拥有学术文凭,除了批评研究的教师之外,我们也要求他们去从事一些批评工作。”④在我所采访的南加大和纽大的七位教师中,除了JohnTintori是全职的行政管理者兼教师外,其他的六位都是教学和创作兼顾的专业人士。其中SandiSissel是美国最著名的女性摄影师,是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的会员,拍摄过许多故事片,具有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ChristopherChomyn是好莱坞著名的青年摄影师,他与导演格温•温内(GwenWynne)拍摄电影《早期的美国》(AmericanPrimitive)时,由于对于超16拍摄宽银幕画幅以及在数字中间片方面出色的实践,被2008年4月的InCamera杂志采访和推广。

对于电影创作实践教学而言,具备创作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在教学中意义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个有实践能力的电影工作者在教学中所能获得的报酬远远低于他们在创作时的收入。因此只有那些足够优秀的影视院校,能给予工作者学术荣誉和学术水平与创作者能力相当的院校,才能将那些具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吸引到学校来,成为教师的一部分。在这一问题上,北京电影学院、南加大和纽大的教学组织者的看法是一样的,而教员的构成情况是也一样的。

四、影视实践教学与硬件环境

实践教学理念在电影创作教学中要得以实现,除具备了实践课程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后,学校还必须具备实践的条件和环境。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一所政府出资的公办学校,在过去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在硬件配备上获得了焕然一新的发展。各系各专业都将教学实践设备更新到了世界一流的专业级水平。运动采集、MotionControl、3D影像、Redone、阿莱爱丽莎数字摄影机等前沿技术和设备都被使用到了教学实践当中。新的摄影棚也即将建成。

篇(4)

约访的过程中,发现工作中在他身边的人,都叫他“泰哥”,想必对他该是既亲近又景仰吧。这令我心中更多了几分与他见面的迫切,迫切的想要了解这位中国香港电影摄影大师,迫切的想要在与他的交流当中,解开几代影迷对香港电影的情结,同时憧憬在香港电影与大陆电影融合时代,在他的镜头下,电影艺术又会怎般绚烂……

黄岳泰

中国香港电影摄影师、摄影指导,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主席。他生长于一个电影世家,17岁入行,20岁独立掌镜,首部摄影作品于1976年初登影坛,至今已完成电影拍摄超过120部,与吴宇森、林岭东、淇金宝、成龙、袁和平、许鞍华、徐克、陈德森、陈可辛等多位知名导演合作过,以往拍摄走过二十多个国家,现在驻足最久的还是祖国大陆。曾经9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项,也是第一个三连冠的金像奖得主。在第27、28、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又创造了第二个三连冠。金像奖主席文隽讲过,“香港现在一半以上的摄影师都是黄岳泰的徒子徒孙”,黄岳泰在业内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部分代表作品

2010《十月围城》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第10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2009《画皮》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2008《投名状》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2004《恋之风景》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第9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摄影奖

2002《幽灵人间》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2000《紫雨风暴》第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1999《不夜城》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1998《宋家皇朝》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1983《夜惊魂》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有些意外的是,这次采访竟然被邀请走进了黄岳泰先生的家。前厅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一面摆满奖杯奖牌奖状还有各种工作合影的展示架,不禁叹服,一个人花了半个人生努力做一件事,而且还做到这样的水准,该拥有何等的天赋与执着?

采访刚刚开始,黄先生就坦言自己从未接受过专业影视教育,出身电影世家的他,从小读剧本长大,同父亲在片场看戏、品戏,耳濡目染地让他对电影拍摄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1973年,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憾然离世,在70年代中后期以华人功夫片为代表的电影热潮仍持续升温,无数怀揣功夫巨星梦想的年轻人纷纷踏入电影圈、走进片场,希望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此时的黄岳泰也是其中之一,然而自幼习武的他,选择去做了邵氏旗下一名普通的摄影助理,为未来成为电影摄影师植下了深厚的根基。

摄影师需要自我风格吗?

“一部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风格的载体,电影摄影师和照片摄影师最大的不同就是,你需要以实现导演的艺术表达为主旨,籍以呈现电影自身应有的风格。”黄岳泰的这番话,道出了他从影多年来的守则。

黄岳泰认为,摄影师的个性化风格虽然是一种符号性很强的参考标准,但这种潜移默化养成的风格,反而会成为束缚他思路和创造力的枷锁。电影摄影师可以在某些镜头中结合自身的艺术积累,拍摄出非常唯美的镜头画面,但并不能为了单一追求美而将此作为摄影工作的根本重心。电影拍摄的题材类型多种多样,各种类型的影片需要不同手法、不同解读方式去表达、去呈现,这也是他在摄影师学会(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HKSC)一向不提倡摄影师在拍摄工作中过于突出个人风格的原因所在。

黄岳泰从不拒绝新的电影种类,功夫片、文艺片、恐怖片、科幻片、喜剧片他都拍过。“如果仅是从自己以往拍摄的同题材作品中取经,那就很难突破或者创新。接到新剧本的那一刻,都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这正是他所倡导的摄影师理念精髓。

摄影师与导演配合的关键?

1982年,他凭借《夜惊魂》第一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谈到这部电影,他感触颇深,因为这是他第一部获奖作品,但这部电影总共换了5位导演,“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对电影的结构点、剧情推进、画面把握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诉求标准,而作为摄影师,接到新剧本的那一刻,都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只能尽最大可能地去配合每一任导演完成他们的所形所想,仅此而已。”

尤其是在配合像王家卫、陈可辛、杜琪峰这样具备鲜明个人风格的导演时,黄岳泰认为读懂他们往期的作品、了解剧本在他们心中的样子至关重要,此时需要进行的沟通和互动往往决定影片最终的呈现质量。“如果你的摄影风格很强,那么当遇到同样风格强势的导演时,这种风格往往会成为影片拍摄的障碍,但同时也并不是去让你去对他们曾经的作品进行简单临摹或复写。不同导演即便在同一类型影片的创作中也会给出不同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也会在画面视觉上为你打开新的思路。”

摄影师有哪些前期准备?

在电影圈这么多年的叱咤,黄岳泰说他工作最根本源动力还是自己的个人兴趣,对电影摄影的赤诚之心。但要做到出色,当然不能单单依靠兴趣。电影是门艺术,导演、演员、美术、摄影、服装师,这些是电影风格构成的五要素,摄影师除了与导演要有交流,与其他主创也需要互动。“读过剧本之后,在开机拍摄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对场景做一个大概的轮廓描绘,这个描绘过程不是封闭的,而是和导演、主创团队进行沟通和互动。往往在开机拍摄前一天,这些概括化的影片轮廓会一条条生动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到勘景和复景过程中,更多新的构思也会随着进程的推进涌现出来。”

除了自身的准备,黄岳泰还会应用一种工作方式,就是每个主要演员都配有走场的替身,这些替身大都是刚刚从影视学校毕业的学生,还有就是立志要做大明星的职业临时演员们,如此入行的演员当中,不乏后来成为大明星的人。替身演员需要时刻记住自己所替演员的走位、对白、手势动作、布光等要素等进行试戏。而剧组的灯光、导演、服装道具等工作人员也相当于进行一次预演,正式演员则可在这个时间段里完成化妆和造型,待替身演员完成这套走戏流程之后,正式演员可以直接融入预先准备好的拍摄环境中,高成功率地一条通过。

也有其他的方式。比如他会建议导演在拍摄现场,让演员暂不化妆更衣,先在现场走戏,进行预磨合,以一个轻松的方式让演职人员进入状态,而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给导演带来更多的火花。“现在东方导演与欧美导演比较,在对演员的尊重方面较过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东方导演不再自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再不断的亲身示范给演员如何表演,而是给予演员更多表演的创作空间。”

数码时代对摄影师意味着什么?

数码和胶片在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眼中几乎是两个相互割离开来的艺术领域,至今仍有不少胶片时代的拥护者们对数码制作的影像心存抗拒,对此,黄岳泰却有着他完全开放化的观点。

从胶卷年代跳跃到数码年代,到底给电影行业带来了些什么?这是近些年来仍然颇受关注的大话题。黄岳泰在上个世纪基本都是拍胶片过来的,而自2001年开始,数码世界发展飞速,仅一两年当中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数码设备,并快速而大量地被投入到商业电影拍摄之中。“我非常幸运,在2001年参加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美国举办的一个教程,并亲自带了香港的5个摄影师去学习。学成之后回来向香港政府申请资金开设了一个类似的培训学会,而后开始对香港摄影师进行全面培训,让他们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拍摄方向学习新的数码拍摄设备的使用。”之后黄岳泰在2003年拍摄了第一部好莱坞作品《夺命紫罗兰》,也是哥伦比亚公司第一部数字拍摄电影,而他亦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位进行数字电影拍摄的摄影师。

“胶片对电影的贡献在经过100年后已经基本完成任务了,现在拍摄胶片电影的成本非常高,从制作胶卷、冲印、制作拷贝等等工序上,比数码拍摄昂贵太多。”黄岳泰认为数字摄影意味着一系列的便利,从感光度、光比、色彩以及画面色调风格等诸多方面,都给了电影创作更多自主把控与发挥的空间。谈及如此激烈的话题,他却显得很轻松。“我的工作是拍摄电影,而不会纠结用什么工具,胶片是旧时代的工具,当有更好的工具替代它时,我自然会敞开怀抱选择接受。”

投资高达5亿人民币的《封神传奇》在7月29日正式在全球五个国家同步上映,全片2000多个镜头中只有15个镜头是完全没有特技效果的实拍场景,足以见得拍摄工作的挑战性与压力。比如影片杀青那天Angelababy(杨颖)的拍摄,一个摄影棚里分四个拍摄区域,十二小时内需要拍摄完成一百五十六个镜头,打破了黄岳泰从业以来的最高纪录。提起创作过程,黄岳泰有些激动:“我对这部片的付出很深,如此高强度的拍摄任务和演员团队的配合、后期特效制作规模,真的是代表了华语电影在行业规模上的成熟度,通过几十年的积累,能够跻身华语电影行业的顶级班底,的确是一项值得感恩的殊荣。”

“人生的体验是不能简单靠工作的积累获得的,有些甚至既写不出来,也很难让别人感受得到,因此个人坚持学习、沉淀,保持敬业心以及领悟力,才是长久之道。不拒绝更好的改变,就是电影人应有的‘风格’。”

听罢黄岳泰先生的此番金玉良言,我想,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并未走远,我们更不必抱有太多怀念,因为中国电影正步入一个更加融合又多元的――大时代。

篇(5)

我热爱制作电影中的技术部分,它是艺术与科技的碰撞。

我的意思是,我对谢尔盖·爱森斯坦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如“对于观众来说,一个镜头与另一个镜头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类问题,举例来说,如果镜头从一个人转向一碗汤,那么观众会认为这个人饿了。我对此非常着迷,不同的影像排列顺序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印象。如果重新排列顺序,那么观众将看到完全不同的剧情,你可以用相同的影像讲述不同的故事。对于我来说,这就是电影制作的科学——与其说是摄像机的运用,不如说是电影语言的运用。

将我的首部作品《鬼玩人》放到今天来拍,过程也不会轻松。

没错,现在的摄像机更灵敏,但我们需要灯光来营造恐怖场景。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与先前相同的设备来制作同一效果。我们采用Super 8mm进行拍摄,摄影机很轻,比起如今更先进的摄影机也毫不逊色。

我想对立志拍电影的人说:走出去,立即着手投身拍摄事业。

今天就开始写剧本,然后用几天时间拍摄,尝试进行简单的布光,并指导演员们表演,晚上再熬夜剪辑。完成后第二天就向家人或朋友等观众展示你的电影作品。 听取他们对作品的评价并加以改进,要是效果有所欠缺的话,就要重新剪辑,重新拍摄,重新冲印,反复尝试直至得到更好的效果。作为电影制作人,你就得这样。你不能等待谁来教你如何成为电影制作人,你不能坐等机遇,只能日益提高自己的水平。

为了学习如何拍摄3D电影,我也得经过类似的过程。

我很想把3D效果应用到《魔境仙踪》,把观众带入L·弗兰克·鲍姆所创造的世界中。但我曾经看过令人感觉不太舒服的3D电影,所以我得琢磨如何将3D电影拍得更棒。基本上只能是从干中学,因此我会尝试不同的照明和摄像机系统,最终找出我哪里弄错了,其他电影制作者又在哪里弄错了,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的3D摄影师、电影摄影师和编辑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帮助我纠正各种错误,这样我才能打造出有趣而愉悦的3D体验效果。

篇(6)

作为《富春》的视觉特效总监,查克曾拜师《沉默的羔羊》导演罗杰・科曼(Roger Corman)名下学习电影特效技术,出山后便参与了包括成龙的《尖峰时刻1》在内地众多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的后期制作。在随后兴起的3D技术的发展浪潮中,他更是参与完成了一些重量级电影,如《大白鲨 3D》、《死神来了5》以及3D技术的巅峰之作――《阿凡达》的3D设计和监督工作。在谈及和《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合作时,查克骄傲地说:“卡梅隆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我给的他的。当时他在我的片场里做些小模型。所以每次我们俩发生强烈争执时,他都会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忍住自己的脾气,通过和我一起打壁球来发泄。”

在视觉特效领域浸已久的查克在工作上自然有着苛刻的要求。“我的团队一直秉承着相当高的制作标准,我要求他们在电影的制作中保持一个动态的进步过程。在我看来摄影师对于一部优秀的3D电影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在2D平面的拍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根据光线及各种参数来调整自己,从而获得更好的景深效果,这样一来我们后期的3D转换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反之,如果在拍摄2D场景的时候景深本身不够的话,无论后期的3D技术有多完善,转换的效果也不会很好。所以我在制作《富春》的时候对摄影环节的要求格外严格,最终的成品也基本达到了好莱坞一线3D电影的要求,我十分满意。”查克讲到自己拿手的技术环节自然是十分兴奋,“当然了,无论是2D还是3D电影,情节都非常重要,如果情节很糟糕的话再好的3D效果也是拯救不了这个电影的;如果电影本身情节引人入胜,再配上过硬的3D制作技术,最后的成品也会更令人满意。这方面中外都有很多好的例子,中国的3D电影像《富春》和《画皮2》在我看来都是非常棒的。《富春》虽然还没有上映,但我当然觉得我的作品是无可挑剔的;”查克像个孩子一样笑了,“至于《画皮2》,我虽然没有看过3D版本,但就我在飞机上看到的2D版本来说,这是一部很好的魔幻片。”

随着3D电影在中国观影人群中的普及,很多普通观众都对3D制作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观众都认为由2D电影后期转换而来的3D电影和由3D摄影机直接拍摄的3D电影在观影质量上会有差异。对此查克解释道:“其实这两种3D电影的制作技术现今都已经很成熟了,如果后期转换技术质量过硬的话,普通观众是看不出二者的区别的。比如去年非常火爆的《泰坦尼克号》3D版本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富春》已经是一部非常成熟的2D电影了,再加上世界级的转换技术,相信最终的3D成品一定会让大家满意。当然了,这也是我这次中国之行的终极目的,我相信我的团队和我的技术能力。”查克信心十足。

查克还从专业角度为我们和普通影迷科普了一些摄影术语的正确含义,例如“拍摄(Film)”一词在业内中实际上指代的是胶片摄影时代的画面拍摄方式,而如今数字化的摄影技术采用的录制方式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叫做“捕捉(Capture)”;此外,电影从业人员在提及“三维(3D)”这一概念时多指的是处于“二维平面”中的“三维图像”,但是,人们平时所说的“3D电影”中所采用的更加逼真、具有景深的立体图像在业内却被称为 “立体三维(Stereo 3D)”。

篇(7)

F35索尼数字高清电影摄影机

在日本最大的专业视音频设备大展――Inter BEE 2007上,SONY了F35数字高清电影摄像机。它采用与35mm胶片同尺寸的35mm全幅单板式CCD,能够帮助用户取得更加优秀的浅景深效果。它的可变帧率能力,让用户能够以1fps到50fps的帧数来进行拍摄和记录。F35配置了PL镜头卡口,可使用现有的大多数35am电影摄像机的光学镜头,也可安装多种电影摄像机配件,如安装板、遮光罩和跟焦装置等。

新型摄像机F35沿用了F23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以及“电影摄影机式”外观设计。例如sony的SRW-1高清数字录像机可直接安装在它的顶部或尾部,无需在摄像机和录像机之间进行繁琐的电缆连接。单独的机身重量只有5kg这大大提高的电影拍摄时的手持灵活性,当加人记录单元SRW-1后,整体重量也只有9kg左右。

此次的F35不进行批量生产,只进行接受订单后的订货生产。其价格非常昂贵不加记录单元的单机身售价将达到约233万元人民币。若是配置一支定焦电影镜头,一支变焦电影镜头,再加4:4:4的记录系统,估计价格将接近450万人民币。

FED数字电影影摄影机

2006年的NAB RED公司公布的RED ONE摄影机无论从性能还是价格上都叫大家大跌眼镜,2008年的NAB,RED公司更加出人意料推出了5K分辨率的EPIC数字电影摄影机。5K的EPIC数字摄影机采用全画幅超级35mmMysterlum X CMOS传感器拍摄可变帧频1~100fps可调最高100MB/s数据记录速度将REDCODE RAW或者RGB记录在REDFLASH上。同时EPIC还配备了HD-SDI和HDM数字输出以及两路xLR音频输入接口,满足更多专业的制作需求;同时FireWire 800和USB2.0的接口也同时具备。EPIC采用全铝合金机身,重量约为2.7kg。这款数码摄像机也将在2009年上市,据称价格为30000美元。

同时RED公司还适时的推出了3K分辨率的SCARLET数字摄影机,它随机标配有很多基本附件供用户使用。SCARLET主要参数为:2/3英寸Mysterium X感光元件,1~120fps(峰值可以达到180FPs) 最高100MB/s数据记录速度,4.8英寸LCD显示,光圈为T2.8的8倍变焦镜头,全自动和全手动拍摄模式,HDMI、HD-SDI、FireWire 800、USB 2.0接口,WiFi控制,可以使用绝大多数RED摄影机配套附件。这款数码摄像机将在2009年上市,据称价格约为3000美元。

数字电影摄影机

ARRIFLEX D-21数字电影摄影机是阿莱在电影摄影机领域多年的经验和领先的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结晶,既符合了传统胶片领域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的工作习惯,又充分结合了数字“所见即所得”和更加便捷经济的后期处理等优点。从外形看,阿莱公司为D-21打造了更接近传统电影摄影机的外观,而机身重量仅为8.6kg D-21具有很高的动态分辨率和电影般出色的色彩、对比度表现能力,与现行电影配件都可以兼容。D-21采用了单片超级35mm尺寸的CMOS图像传感器配合PL标准卡口的镜头,为画面提供了与胶片电影同样的景深效果。在HD模式下可以记录20~60fps在DATA模式下可以记录20~30(16:9)或者20~25fps(4:3)。ARRIRAW使D-21可以利用HD-SDI或者dual link HD-SDI输出无压缩的RAW格式:也可以同时或者单独输出高清无压缩的HD信号,便于和现有的其他高清设备相兼容。这种灵活性使得D-21可以适应不同的制作需求和经济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