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6 15:59: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理课程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程教学 创新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86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随之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和改革,在学科教学目标方面也由传统的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转变为对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和运用能力的提升,使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获得了一个质的飞跃,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教学阶段。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相较于初中阶段而言,学习任务较重,学习难度也更大,除了学习相关的理论性知识之外,学生还面临着一些运算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这也就给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造成了更大的障碍和难度。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时,本身就背负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同时对于教学而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限制,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时习惯于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精力,集中在对于地理课程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使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应用性逐渐被消磨和丧失,而传统的、僵化的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则使学生被局限于被动性和单一性的地理课程学习氛围之内,使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进行地理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意义。在高难度及压抑的学习情境之内,学生无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种厌学甚至是排斥心理,影响学生地理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课程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自身的地理课程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习惯于采取“满堂灌”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源源不断的原理讲解和知识灌输,完全不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对教师所讲解的地理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及时的反思和理解,导致学生产生知识积压的学习现象,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这种紧张的教学节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一种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一意孤行的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进行看似有效实则无效的课堂教学,最终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的消磨和丧失。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该及时对自己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全面的审视和反思,及时认识到自身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缺陷,从而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弥补。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被开发出来,教师应该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地理课程知识储备,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关注地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提升自身的地理课程专业修养,为进行地理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向教师进行学习意见和学习成果方面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状况,有效的调整自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一直都是以一种权威性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就存在着较大的沟通障碍,学生对教师极容易形成一种畏惧的心理,不敢和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谈论,不敢说出自己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这也就使得教师的课程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是教师在根据自己的设想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需要来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教师的课程教学存在着高投入低回报的教学状况。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面对教师放松的说出自己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意见箱的形式使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意见和看法等,辅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还应该从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学习特性出发,将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地理课程学科知识的实践和运用,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独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以实践带动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篇(2)

一、《地理教学论》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尚未得到学生普遍重视

目前地理科学类专业的本科生较重视对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学习,对于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本课程未能像其它专业主干课程一样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足够重视。对课程学习的轻视,会导致学生出现对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的缺乏,对中学地理教育与教学的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对地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缺乏系统而深刻的了解等弊端,这可能会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地理教师职业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会出现在其走上教师岗位的一段时间里,适应期过长、地理教师专业成长受到影响等问题。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地理教学论》和当前的地理课程改革联系紧密,是一门动态发展的课程,然而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多以书本为中心,以致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脱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教师除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外,也应时刻关注社会和地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等,顺应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同时应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利于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学手段陈旧单一

课程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层面,没有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乐于合作、勤于动手等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学习上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未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指导价值,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本课程的学习。

4.探究意识培养不足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仍然有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学习偏重于知识的积累、结果的掌握而忽视能力、方法、态度的培养、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识策略实施过程,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并将学生置于假想的理想环境之中,脱离现实,因此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就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对“为什么”、“怎么样”这两方面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

5.忽视价值引导与人文关怀

在对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要传授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也尤其重要,这需要教师更多的价值引导和人文关怀。虽然相比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直接影响体现得不明显,但其对人的影响却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终生。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学生跟教师也缺少“对话与交流”,容易造成学生主体价值缺失、人文素养单薄,对其今后教师生涯的发展不利。

二、《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转变课堂教学范式

基于“教学学术观、教学民主观、教学协作观”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以“认知反思-情境体验-生成发展”为框架来架构课程教学范式。通过专题讲座、问题研讨、名师示范等形式,加强学生在地理教师职业素养、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地理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认识与反思,激发学生专业发展的动力和热情;通过微格训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情境体验和行动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教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地理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自我评估、展示交流等形式来体现学生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行为的生成和变化。上述三个环节并非线性,而是相互关联并整体体现在课程的各个教学活动之中。课程设置将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加以融会贯通,有创意地设计课程结构框架,丰富课程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个性活力,以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应用型教师人才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通过具体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操作上,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地理教师专业理念、地理课程改革等理论知识进行专题研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地理教材分析、地理教学课例研讨、地理课堂模拟实训等实践性内容学习,以学生实践性任务的体验、完成和展示来检验和总结其学习效果;通过教师引领、校友经验交流、名师讲座、在线交流、网上名师工作站的学习等活动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使学生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体系。

3.深化过程学习体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

篇(3)

就地理教学而言,校本教研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确定研究专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学理念的研究与探讨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教学理念有关的问题:地理教学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地理教学目标的落实问题、人文性和自然性的统一问题……实践中,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机械地设计课堂活动;有的老师将三维目标中的每个维度都分解成若干细化的目标,从而造成一节内容有七八项教学目标……这些现象表明有些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有时甚至产生了误解。

带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学习方面进行校本教研。研究专题可以从宏观角度展开,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进行研讨。宏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教学理念在地理课堂中的体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微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怎样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制订、练习中如何体现教学理念等。

这方面的校本教研一般可采取专题研讨会、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形式进行。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表述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如在地理必修1中非常具体地指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但作为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的课程标准,大量的表述又只能是抽象的,即使像资源、环境等的具体目标也是针对整个高中学段的,不可能具体到年级。

如何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是广大地理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这方面的校本教研应该尽量从微观角度展开,重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定位和具体落实。

这方面的研究可采取备课组交流、教学研讨会、教育论坛、论文写作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讨,否则就会失去校本教研的价值。

三、教材的研究与探讨

地理教材涉及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集体研讨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总体研究、局部研究、实施策略研究等。如可以研究教材的结构问题,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关系问题,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鲁教版、人教版、湘教版等教材的学习专题问题,教材与读本的关系问题,教学顺序安排问题(选修部分尤其重要)等。

教材研究与探讨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集体研讨可以采取备课组交流合作、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活动等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较大范围的教材研究。

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事地理教学,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制订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进而反思总结,再进行新的实践,一定会有许多成果。关键是要做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只有在教学实际中发现了问题,我们才能进行研究。

课堂教学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宏观层面的如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课型研究,活动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研究,预习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分层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研究等。微观层面的如一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研究、教学方法运用的反思和研究、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细节进行反思和研究等。

五、检测与评价的研究与探讨

传统的教学评价常常关注终结性评价,创新的评价机制则要求高度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

这方面的研究课题比较多,宏观层面的课题如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研究、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研究、促进特长生的个性化发展研究、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研究等。微观层面的如教学专题的检测研究、模块的检测研究、高考方案研究、高考研究、学业水平测试研究、学分认定研究、学生素质综合评定的操作研究、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实施研究等。

关于检测与评价的研讨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实验、反思总结、专题研讨等是常用的方法。

六、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的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教材开发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其中一部分课程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补充。这类课程可以从大地理的角度来设置,也可以跨学科甚至跨学习领域设置,也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设置。

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规范地开设校本课程,如何设计课程纲要,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如何实施校本课程教学,如何处理校本课程与其他教材的关系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可采取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分析、教材编写、教学个案反思总结等方法进行。

七、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结合的研究

现代教学注重探究性学习,这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将地理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也是校本教研的研究项目之一。这类研究可以和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如结合地理学习的选题指导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研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监测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鉴定研究等。

这类研究可以运用个案分析、反思分析、实践总结、论文写作等方法进行,还可以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校本教研。

八、地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开展地理教学,需要建立丰富的资源库。如何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资源库、如何发挥资源库的作用等,应该是校本教研的内容。

篇(4)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 改革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近年来,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充实,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对象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随着专业的发展不断壮大,教学效果总体得到了提升。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素质教育时代如何吸收其它学科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是关系到我国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大事,因此有必要把课程教学创新作为持续性的课题,把握创新重点,采取创新举措,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学改革的策略

1.1明确教学内容的主体脉络,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核心的核心。旅游地理学是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等专业中不可替代的必修课程,为使其永葆青春活力,对其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21世纪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综合性为基础,以应用性为动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旅游行为地理的教学。既要加强以中国为区域整体的旅游资源与环境、区域旅游合作及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也要加强各旅游大区、旅游省的旅游资源与环境、旅游产品与旅游开发规划及各地方性旅游区的建设的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具体教学中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实地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融人到旅游景观当中。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还能够发现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和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

1.2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看教师教了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多少。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课程的教与学。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参与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达到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果。互动式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只要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基本原则,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考,就是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通常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例如在讲述各旅游片区的特色时,教师首先将学生分组,并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找出该旅游景点的重难点并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学生熟悉内容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其他小组同学听课后进行集中讨论,并对学生的自学和讲述情况进行评价,最后老师进行综合点评。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旅游专业学生锻炼口才提供了机会,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全方位互动。

1.3强化实践教学

旅游地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只有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才能使学生把书本里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因此,学校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时间,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下来,使其占有一定地位。教师可结合教学实习,带学生多走几个旅游景区,进行野外旅游地实际调研;学生也可利用周末节日及寒暑假有组织地到一些旅游景点去考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聘请专家、导游和旅行社经理等业内人士进行讲座教学和现场教学。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时,应体现群体与个体性结合、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相结合等原则。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和工作,学会发现和创造,培养其创造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体现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在考察、调查、实验、探究、设计、规划、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接受课堂以外的隐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集各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语言、静止画面以及活动影像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交互性强,科学性强、学习效率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旅游地理教学的内容,往往是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这也正是这一课程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手段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像演示,深化旅游地理概念。

1.5改革考试方式,优化评价体系

旅游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答卷考试不能完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同时,单纯的答卷考试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适应旅游地理教学的要求。因此,应优化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内容,确定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例如,可采取实地调研报告、课堂讨论、开卷和闭卷笔试与随机口试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且应该增加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这样,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也可把课程设计作为考试的一部分,课程设计可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考试督促学生重视课程设计,以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会提高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从事旅行社经营和导游工作、旅游地建设与区域旅游开发的工作打下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

篇(5)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 教师素质 多媒体教学 培养习惯

《地理课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如何通过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浅见。

一、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有效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文理兼备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能够运用文科课程擅长的讲解、讲述、比较好、记忆、赏析等方法;也要善于运用理科课程惯用的讲解、实验、计算、操作、实习等方法;更要能够娴熟地运用地理学科的独特的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包括电子地图)和地球仪的方法以及判读卫星和航空遥感影像的方法。为了适应课改形势下的地理课程教学,实现地理课程目标,教师必须加强政治、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水平。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亲其师,才能信其真。”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学多才,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跨学科的知识视野与积淀。同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入手。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优化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重新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少、详略和编排,以尽可能地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并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如八年级上下册讲授中国自然及分区地理,教材内容中相对较少,教学中则应有意识地充实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优化教学方式包括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应该时刻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大可能地把教法和学法统一。做到新课引入,讲求新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传授知识,贴近生活;直观教学,增强体验;联系热点,关注焦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有效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地理课程等逐渐被引入地理课堂。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地理教育网站、地理资源数据库和图书馆、天文馆、天象台、地震台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由于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限制,能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情境、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图文并茂地让学生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使抽象、深奥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规律变得直观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地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巩固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要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配合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还应在平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巩固习惯。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条件,预习能引起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激活”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接受新知识。需要建立空间概念。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状态和关系的最好工具,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要使学生学好地理,就必须培养其读图用图的习惯。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应用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养成及时巩固的习惯。

五、通过热点问题的教学,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地理课程标准将环境保护列为课程的核心论题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提高环保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

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地理教学的重点。教材用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通过事件教学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事件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重大事情。如,我州由于滥砍乱伐,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使得青山不青,绿水不绿,神秘湘西不神秘。前些年,由于州纸厂的严重排污,使得半条峒河无鱼虾,使其下游农户与州纸厂职工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引起了群众打架斗殴事件。州委、州政府出面解决,直到关停转厂为止。

3.通过活动教学,将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学习《水资源》一节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的用水情况作记录,查找资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状况。并在班里讨论、交流后,制定可行有效的家庭节水方法。学生的热情行为不但相互影响而且还能带回到各个家庭,从而达到教育家长的目的。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1 教师要正确领会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能够使目标更明晰,让宗旨更明确,实现高效课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高效课堂首先要认真遵循《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仔细解读课标、分解课标,把握好准则,掌握好学法。其次,结合课标的宗旨科学选择知识生成,以及能力培养的方法。创建高效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高效学习,实现《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要求。在讲解地理相关图表时,教师通过替代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更明晰,拆解图标可让教学内容更加准确,组合图标可为消化知识做夯实的根基,有效发挥教学“导向标”的作用。通过替代、拆解与组合,可以科学把握《课程标准》的教学宗旨、课堂结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教学的迷茫与随意。

2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面对教育中存在的浮躁现象,教师不可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增强教学反思能力,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促进教学习惯的改变,进而使得地理课程教学更具高效性和具创造性。因为,教学过程泛泛、枯燥无趣是课堂讲授的“大忌”,其结果只会导致课堂沉闷、效果极差,造成不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掌握知识、考试单纯应付的恶性循环。可见,如果地理教学仅仅罗列表象知识的层面上,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知识枯燥;如果引导学生学习单纯在难点突破上,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地理课堂教学单纯突出积累图片、卡片资料上,学生往往容易苦恼。要实现学生知识的高效转化,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素养、高尚品格,通过精彩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3 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自主合作要常用

篇(7)

一、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在笔者看来,初中学生充满朝气与活力,大多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乐于展现自己的风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些特点,科学地分析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好,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智力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地理问题,让学生们抢答,促使其在学习兴趣和同学你追我赶的双重刺激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科学学习。

例如,区域地理中,由于美国地域较为宽广,其气候类型较多且较为复杂、富于变化,再加上初中学生空间感不强,较难理解知识内容,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困难。于是,笔者就针对大部分学生们喜爱美国职业篮球湖人队的现状,向学生们提问:“很多同学都喜欢美职篮湖人队,现在他们要飞往纽约与尼克斯队进行比赛。假如你要随同他们从洛杉矶坐飞机去尼克斯,在这个季节,沿途你会经历什么样的天气,而你又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衣服呢?”学生们在这样一个话题的刺激下,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听课过程中去,课堂效率很高。

二、联系学生生活,消除学生的知识陌生感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笔者就常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搬进课堂中,以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促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有所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三、巧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朱熹曾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识的真正作用就是为了应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教学法,即通过活灵活现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们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游戏中快乐学习,潜移默化地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

例如,世界地理部分的知识点繁多且较为零散,学生们复习起来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此,笔者就借鉴学生们较为喜爱的“非常6+1”等综艺节目的形式,引导学生们玩“竞赛答题”的游戏以巩固知识。(1)将学生们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分成4~5人小组,每次游戏选取其中的两组,笔者担任主持,其他学生担任“亲友团”与裁判;(2)笔者随机抽取精选的基础知识题让两组学生抢答,抢答正确的学生将得到教师和“亲友团”的掌声,最终正确答题最多的小组还会集体享受小小的物质奖励。学生们在这种新鲜教学形式的刺激下,大多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后续的学习也更加努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为学生们营造形、声、音、色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场景,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置身于充满地理知识的世界中,全身心投入地汲取营养。

五、反思

在初中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性教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如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何把握游戏教学与游戏的“度”等,教师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完善,形成符合教师教学特色、学生学习特征的有效性教学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初中地理教学,促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金慧建.开放与融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