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4:55: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术教育思想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自身教育素质
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者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而是以有组织的教具为材料,以审美为核心,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设施并独具特色的育人实践活动。而现代社会发展导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内涵是双向的,它既面向受教育者,又面向教育者,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美术教师在如今高科技的时代,更应坚持学习,刻苦钻研,还应加强文化修养,如能准确地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艺术特点等,再者要加强道德修养。
二、创造性教育
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音乐中的乐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音乐,美术也一样,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促进学生想象力、创作能力的提升。
在人的逻辑思维活动中,含有想象的成分,因此抽象作品中离不开想象思维,并充满音乐性,音乐直接刺激创造想象,从音符、旋律中创造出抽象作品来。让学生从心里摆脱束缚,走上创新、创造的道路。
三“、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低年级的美术课选择一些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以提高学习兴趣。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但比低年级学生好动;回答问题思路虽广,但不善于抓住重点,容易走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德与才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能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人的教育中,道德素质应该排在首位,也必须排在首位,如果没有德行,那么他的能力再强,对社会来说,他也是一个无用甚至是一个有害的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里,我认为“道”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道,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道。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美术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强调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原因。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如何贯穿思想教育,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主要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欣赏评述课中的思想教育
欣赏评述课,主要是通过中外历代的美术作品的简介和欣赏评述,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评述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一些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悟和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
在中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有大量中国历代以来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比如石器时代的陶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各种壁画、帛画、版画。在这些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作品中蕴含着爱国之情,是进行爱国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意识到这些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而深挖教材,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内容。在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首先要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分析艺术手法的体现和运用。比如,湘教版七年级第一册中的《梅竹精神》和八年级第二册《诗情画意》两个单元的中国画课。在学习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要注意到画上的题花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表现了画家的高尚气节和不与当时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爱国情怀。再如,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图》,“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表现了画家的刚毅不屈,以竹子自喻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中国画是写意画的代表作,通过托物和借物来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理想。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来了解中国文人的思想情感,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来影响学生,进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欣赏教学也可以分为多种形式进行,如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和挂图以及史料典故来分析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讲的内容,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感。
二、造型表现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造型表现课也就是技法课教学,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造型表现等课程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美术教学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在临摹作品中,感受艺术品创作的思想文化,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审美观。中学美术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临摹和写生,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机会。在课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学习中国绘画技法来渗透思想教育。中国画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进行绘画作品临摹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比如,在对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以围绕作品的外在形式,结合直观的演示给学生讲解中国绘画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技法运用。中国绘画注重写意性,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突出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本质意义,通过形式的塑造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中国绘画讲究形式美,以线条塑性为主,重视笔墨的勾勒;构图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焦点的约束,同时也注重画幅留白的运用。中国的绘画强调文字、书法的有机结合,在作品的创作上、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它独特的个性。教师注重这些讲解,学生可以对中国绘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艺术的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技巧。通过中国绘画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素描是一门枯燥的基础课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在学习之余可以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来调节学习的气氛。
三、削弱“重理性”的道德观念的灌输,增强“情感性”教育
提起思想教育,我们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约束学生,用道德的高标准来要求学生。但是通常这种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不能以重理性的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而应采取柔和的手段来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前,教师要注意对素材整理和分析。教师可以搜集山石、树木、花草等一些实物,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观察画家是如何认识、描述这些事物的,了解国画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在随堂练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审美感知和对事物的认知,让他们根据课堂上的欣赏和记忆大胆地表现山石、树木、花草的形象,让绘画贴近学生,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在观察学生练习中了解学生的心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模仿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情感上进行思想教育。比如说:在学习七年级第二册第四课《中国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中国结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来讲述中国结的产生和发展,从中国结背后的故事来了解它的寓意,从而感受祖国情怀,了解历代学者文人的中国情结。学习山水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赏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讲述作品表达的意境和运用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在体味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魅力时,感受中国精神的伟大。了解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在欣赏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时,体验两种绘画的艺术魅力,进而在情感方面激起学生的波澜。
美无处不在,引申到思想教育上也可以说是教育无处不在。在重视美育的同时,也应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要贯穿思想教育,要深入地研究教材,体现教学的层次性,重视情感的激发,真实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思想教育的实效。在社会实践中体会真、善、美,让学生体验祖国山河的自然美,激发新一代学生为祖国奋斗的步伐。
参考文献: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化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师德思想,其中生活化教育理论的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倡导的是把生活与教学进行实际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的内容包括: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它倡导的是让幼儿自己来进行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师德思想指的是:教师要对教育事业有赤诚之心、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教师要友善同事,团结合作、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德思想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具备奉献精神,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二、陶行知思想下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如何教学
那么在陶行知思想下,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应该如何进行呢?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美术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育是陶行知思想下的一大理念,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美术的生活化,总是拿出一个模型来让幼儿进行临摹,这种教学的模式无法让幼儿意识到生活的艺术,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举例而言:在教幼儿进行花草树木的绘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学校周围的小花园里去观察每一朵花的颜色、形态,每一棵树的高度、叶子的形状、枝干的多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实地观察,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这样的形式就是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它提倡教师把教学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切实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美。
(二)以幼儿为教学的主体
很多美术教师认为幼儿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是无法独立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的,他们更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作出来的绘画可能与实际不符。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一部分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包办一切”,幼儿需要什么颜色的画笔、每一笔应该怎么下手都要横加干涉,这样的教学形式泯灭了幼儿的天性。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幼儿为教学的主体来进行,首先在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幼儿可能会认为蓝色的花儿比红色的花儿更好看,绿色的湖水比蓝色的湖水更动人,教师不要去干涉幼儿的这种思想,而是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自由发言、自由畅想,充分开发幼儿的大脑,唤起幼儿的审美意识;其次,教师在幼儿进行美术绘画时也不能干涉太多,例如在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时有的幼儿可能会把小草画成紫色的,会把人的头发画成绿色的,教师不要去指责幼儿画图的不准确,可以尽情发挥幼儿的天性,让幼儿通过美术创作来发散思维。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教师在绘画过程中一定要以幼儿为教学的主体, 解放幼儿的天性,提升幼儿的美术意识。
(三)教师要切实改善自身的行为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所造成的伤害,很多教师会以“你这样画是不对的,这个太阳的位置怎么会在小草的下边呢?”类似这样的语言来批评幼儿,导致很多情况下幼儿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对待美术,因为自己所创作的绘画总是被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陶行知思想教育模式下,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 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额,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行为,随地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导致幼儿模仿教师的行为,殊不知我们大自然也是一幅美术作品,教师的这种行为只会使得美术的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效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品德的修养,提升幼儿的美术学习能力。
(四)利用游戏提升幼儿的美术兴趣
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倡趣味性教学,也就是让幼儿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来吸引幼儿的美术兴趣呢?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幼儿阶段的学生听不懂那些大道理,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幼儿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进行美术学习的话可能教学的效率并不能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提升幼儿的美术兴趣。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我爱绘画”的小型比赛,让幼儿随意进行创作,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并最终把幼儿的作品一一列举出来,小朋友??可以随意进行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对于被喜欢数量最多的作品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奖励。幼儿阶段的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比较强,这种教学的模式能够吸引幼儿的美术兴趣。
三、陶行知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罗恩菲德;儿童中心主义;小学美术教育
中国小学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借鉴一些国外的美术教育理论,至于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美术教育的精华来解决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些问题,以及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美术教育者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不断探索。其中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为当代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所用,并且以其不足之处作为警示。
一、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
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犹太人,出生在奥地利的林茨。其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是战后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方面的书籍,同时也标志着罗恩菲德倡导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想的成熟。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其美术教育思想以儿童为中心,即儿童中心主义。其美术教育内容可以用一个中心,四个支撑点来概括,即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发展阶段观、艺术治疗观、启发式教学理论和视觉一触觉理论为支撑点。(如图1所示)
所谓儿童中心主义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资源、教育目的、教育技术、教育过程等设计实施以被教育者的个体感受、理智发展、人格形成等为核心。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不提倡教师按教育模式或计划对学生实施强制规范改造,认为强制规范容易导致学生个体产生病态心理,这就有悖于教育的目标和个体的发展。儿童中心主义坚信自然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目的重点不是纯粹地传授知识,而是给予学生一种生活体验和对知识经验的自我建构。在这―过程中,学生自身发展的最重要原则是民主、自由。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规范者。儿童中心主义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完全平等,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儿童中心主义下的教学论并不期望受教育者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民主和自由才是更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儿童中心主义对中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通过吸收西方美术教育思想精华,建立、健全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事业。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更加迅猛,在吸收借鉴西方的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开始研究适合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理论体系。杨景芝教授在研究罗恩菲德美术教育思想之后,提出:“我认为发展和建立适合中国儿童成长的基础美术学科教育体系,正需要结合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沦的核心内容,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改革开发之后的中国对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也进行了介绍和品评。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把儿童美术心理与心智成长相结合,用美术开启了儿童创造潜力,重视美术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在美术教育上无疑是一种进步,起到了推动和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教学内容要完全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灵活选择,这样导致了教学缺乏连续性的科学体系,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只强调过程,不考虑结果,比如只强调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进行游戏或情感发泄,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受儿童中心主义的影响,部分小学的美术课程形同虚设,小学写生教学被认为是太过重视技能训练,忽略了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所以写生内容大幅减少直至基本没有写生课;另外在儿童中心主义主导下,我国小学美术教师既要教师完成美术理论知识传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又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这在大班教学中是难以兑现的,容易给小学美术教师造成职业困境。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中国美术教育正是由师范美术教育发展而来的,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的国画科的设立,至今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师范美术教育扮演着不同的时代角色。在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下,师范美术教育无论是在其性质还是在教育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创新师范美术教育需要在正确认识师范性的基础上,探讨积极有效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 :师范美术教育;历史传承;现状特点;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84—02
收稿日期:2014—06—15
作者简介:范宁江(1971— ),男,江苏宝应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一、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的历史传承
回溯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美术教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师徒教学方式被现代规模化教育所取代,美术教育不再是个人修养的必需品,而是现代社会化、职业化的美育需要。在强化美育的过程中,学科化、系统化、规范化知识的引入使教学内容实现了向教育大众化的过渡。随着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引入,作为肩负中国美术人才培养使命的各高等教育主体,在模仿、实践、改革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多,缺乏长远的思考;务虚的多,求真的少,特别是在对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上,显得尤为匮乏。创新是推进民族精神发展的有效手段,为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师范美术教育更应该在兼顾学科教学与学生培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师范美术教育首先是对“师”的要求,其后才是对“艺”的要求,而师范性是根本,是实现师范美术教育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师范美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师范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在概念及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而师范美术教育更应将教学、科研与创作进行有机结合,为师、为学、为艺。纵观当前师范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师范美术教育脱离师范教育的实际需要
从事师范美术教育的工作者由于对师范性认识不够,片面强调专业性,过分重视美术技能教学,从而偏离了师范的师范性特点。
(二)师范美术教育的理念及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在师范美术教育实践中,由于过多地引入专业美术教育教材及课程设置,导致其无法从当前中小学美术师资人才需求方面来建构课程体系;同时,在美术教学技法及理论应用方面,忽视中小学生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实际,没有从美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融合中来统合。
三、对师范美术教育中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从近现代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来看,其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师范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美术人才培养目标认识模糊
我国早期在引入西洋美术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传统师徒讲授方式的改革促进了西洋美术规模化的发展。如对日本师范美术教育体制的引入,其在课程的设置及教育目标的明确上,更加侧重于师范性;在师资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美术教学能力,更要兼具其他学科教学能力。我国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专业美术院校也承担着师范美术教育的任务,对于身处专业美术院校的师范教育来说,其总会受到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使得师范人才培养的目标变得模糊。
(二)执教者自身的素养使其具有艺术家的倾向
当前,师范美术教育将美术家作为重要的师资力量,忽视了其在教学中对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的应用。早期的国画教师由国画大家来承担,西画教师也多由西方艺术家来担任。这种师资结构在推广美术教育的先进经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适应我国国情的师范美术教育则影响不大。如徐悲鸿的美术创作思想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影响较大;林风眠在推动中西美术艺术流派发展上的功劳也是卓著的,但其教育思想并未对我国的师范美术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三)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但师范美术教育仍停留在专业美术教育层面上
作为担负中国近现代师范美术教育发展重任的美术师资,更需要在国内外美术教育实践中认清自己,明确“该学习什么”、“该做什么”。
四、推进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对策
师范美术教育要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美术教育精神品质和语境。要推进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必然要从理念创新上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一)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增强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
师范美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应该面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而现行的师范美术教育多从美术实践技能上突出美术知识,课时安排普遍与专业美术教育一致,由此带来的对专业美术技能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到将来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并不反对加强对师范美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但要建立在其具备未来美术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师范美术学生能胜任教师岗位。美术教育承载着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对学生的主观情感和认知的培养,因此,在推进师范美术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大对师范美术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能够满足中小学美术教学要求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注重师范美术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纵向联系
师范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的教师,而明确中小学对美术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师范美术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师范院校与其他院校在师资培训中,都要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做好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对接。一方面,要从美术课程的美育要求出发,突出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专业化倾向,切实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以此来增强中小学学生运用美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课程应该从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上来增强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改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模拟实习、见习和实习的有机结合。
(三)强化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传统艺术是本土美术文化的载体,对民族特色美术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不仅是对多元文化的有效保护,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美术师资的培养要在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重视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美术形式,如学习国画中素描、色彩的运用,
学习和关注
剪纸、花灯、石雕、皮影等民间艺术。
(四)提升师范美术教育师资的综合素养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师范美术教育教学在教法和理念上都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而教师要创新师范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更应该从美术教育思想上加强学习,增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道意识,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实现师范美术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的共同提升。
[
参考文献]
[1]韩安荣.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境况和未来发展探议[J].艺术教育,2011(4).
[2]路炜峰.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范式困惑与对策探讨——兼谈“本土现当代美术教育数据库”建设[J].西北美术,2011(1).
[3]冯民生.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发展——“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论坛”综述[J].美术,2010(12).
关键词:美术教育;历史发展;价值;变迁
在学界关于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价值取向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但从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上,国内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对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解释、辩证和划分阶段。如何将美术教育的历史性发展与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相互关联起来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把握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和脉搏,从而不将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当成是孤立的问题对待。正是基于此种现实需要与研究现状,本文拟以“概述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价值变迁”为题,进行比照分析,希望以此来促进当代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1 美术教育的历史源起与发展
1.1 美术教育的形成
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萌发和深刻,人们用美术手段装饰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需要将自己的经验横向传播,纵向传承,口传、身受等方式催生了美术教育。由拜师学艺的形式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有计划、有目的、有标准、有组织、有场所、有评价的形式化美术教育。这些方式现代仍然存在。中国美术教育按历史断代划分,有古代美术教育、近代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教育几个阶段。众所周知,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基础要素支持的,尽管这些要素需要我们一层层的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甚至要透析其中的文化原因,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在这些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源和佐证,正如我们所要论述的美术教育历史与发展,从存在中找到我们需要论证的具体内容并在其传承中找到逻辑即可。美术教育的历史起源显然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依存于人类自身的进步,究其关键要素就在于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了具体的价值。我们经常会讨论美术教育的价值问题,关于其取向如何,如何通过教育来达到发展的目的,这同样反过来支持了美术教育的历史起源问题。所以,研究美术教育的变迁问题关键在于研究其历史的起源和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
美术教育从具体层面上讲同其他各类教育方式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和意识上的培养,比如说游戏有游戏的发展方式,巫术也存在巫术的产生基础,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其思想来源和意识上对人类产生的贡献。
1.2 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与演化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以博雅为目的,和以实用为目的美术教育。以博雅为目标的古代美术教育又可分为宫廷画(或院体)与文人画之分。以实用为目标的美术教育,传授方式多采用师徒或家族传承;注重技艺的训练与精湛。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存在两种教育观念:一是以图画教育为特征,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地位由此确定;二是以美育观念为特征,近代教育学家曾经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主张美术教育要摒弃纯粹的实利主义。以实用为目标的美术教育渐变为兼及审美需求与体验的教育。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以1949年建国为分水岭,美育被国家定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经历了模仿、提高、深入、完善等过程,美术教育改革也加深了广度、力度和深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大。
2 当下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2.1 传统的延续
现实背景下,我国美术教育一个重点就是要大力建设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承续了美术教育“教化和共性”的特征。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学习者个性得到重视和尊重,有关鼓励个性发展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也被认同与接受。这种价值取向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实践,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追求。至于有关谋生与追求利益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可以透过美术专业报考与招生火爆现象,以及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美术专业等现象了解。
2.2 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随着国家经济的日趋繁荣,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增长,一种有关谋生与利益实现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在当下我国美术教育领域内流行。这种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出现,平衡了为了表现而表现,为了个性而个性的极端美术教育价值取向,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育活动的物质空间与生存基础。然而,这种价值取向也容易走向另一种偏激功利主义,从而给当下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带来负面影响与损失。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中考、高考前的各种美术考前强化班。家长和学生追求的不是审美熏陶与个性表现,而是前途命运。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美术教育领域内,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上,我们所面临或者说需要好好考虑把握的一个主要矛盾与问题,便是如何平衡各种有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问题。
2.3 对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与思考
当前,因受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和开放的文化背景,我国美术教育领域反对将美术学科教育课程再禁锢于单一化、风格化、样式化的藩篱,从尊重人性鼓励个性的层面,提出和实践一种有关表现与个性发扬的美术教育。我们暂且放弃遵从那种价值取向之争,结合世界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演进,便不难理解和明白,那种非此即彼的价值取向之争以及无原则的折中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遵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种中庸之道符合孔子的思想,但绝不是简单的二元之间的简衡和折衷。
如前所述,中庸之道认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会产生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孔子强调“过犹不及”,思辨事物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也应符合这种规律。只是我们要把握好尺度,采取积极主动调整的态度,当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越过了中心线后,不能让其自由发展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要及时对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发展的方向做出调整和改变。
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建构过程中,美术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承担起指导和推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任务。常锐伦说过,中小学美术教育从事的是人生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职业美术教育。美术学科的“双基”目标的提出便是中庸之道的最好例证。知识基础:是以与目标密切相关和必备的,且对其后学习美术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为基础。造型基础:是以对美术和学习美术有普遍意义,在任何空间皆可以和容易运用,长久时间不过时,诸多职业可以其作为表达手段的内容为基础。这是我们当前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建构中所需要的积极思想和实践,能为我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参考。
如果说对我国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做出预见性的思考,坚持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来建构一个相对平衡、稳定,并能满足新时期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价值取向,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 问题 解决策略 创新
近些年来,不少家长和学生在面对文化课考试的巨大压力下选择了美术专业,美术日益成为高考的热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各种顺应美术专业发展的行业,如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纷纷出现。这些现象都在昭示着美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一、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定位不清
目前,不少高校没有明确自己的美术教育培养目标,不确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于此同时,美术教育没有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部分高校受到了社会思潮的影响,追求教学内容的数量化,片面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面面俱到、面面不精”的尴尬情况。造成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校美术教育定位不清,高校美术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画技,还要促使他们成为文化修养良好、审美情操健康的人。
2、教学风气落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浪潮的席卷,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社会中不乏功利与浮躁的风气,这股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高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教授的内容略显空洞俗套,教师大多只注重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忽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有部分高校工作者由于受到社会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追逐名利,沽名钓誉,不潜心钻研教研工作,这些现象会导致学生模仿教师,忽视美术本质的感悟、体会,使得他们用肤浅的画技装裱自己,个人修养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3、忽视文化课
高校美术教师过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视文化素质教育,这样在“技术至上论”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想象力贫乏、思想空洞,美术作品中缺乏自我的灵魂,更不用谈什么人文力量的存在。其实,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视知觉训练,它更多地是反映人类生命的意义,塑造人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缺乏人文素质熏陶,就不会了解艺术的文化内涵,不能掌握艺术作品的文化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孤立的、不全面的。
二、如何创新高校美术教育
1、端正教育目标
不可否认,高校美术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出一批能够从事美术事业的合格人才。但是时代在不断发展,高校美术专业生如果只有熟练绘画技巧,却没有创造性思维,只能称之为“画匠”,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美术人才。高校美术教育必须端正教育目标,确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而言,高校美术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净化教学风气
首先,合格的美术教师要有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懂得艺术教育的规律,这样才能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其次,教师要拥有独特的智能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才能抵制得住外界的诱惑,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智能素质包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立体思维想象力等。再次,高校美术教师还要拥有灵活的教育教学素质,包括审美教学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美术教师应该善于通过审美施教,使学生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提升审美表现、审美想象等审美素养。
3、强化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很多艺术感受。然而,高校美术教育集知识性与实践性于一身,必须强调实践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依靠网络来实施。第一,高校美术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一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出外写生等。第二,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终究要走上社会,为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就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去美术文化机构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各项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教育事业也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高校美术教育要紧随时展的步伐,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积极创设有利于知情合一的美术教育氛围,以此为社会输送兼备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高校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