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老人的技巧

护理老人的技巧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4 15:55: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老人的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老人的技巧

篇(1)

日本老年福利服务可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机构护理服务两大类。居家服务指的是加入保险的老人可以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各种服务。服务种类大致有居家护理、入浴护理、访问看护、访问康复训练、居家疗养指导、日托护理、痴呆老人生活护理等13种。机构护理服务即被保险者完全离开家庭,住进护理机构接受各种程度的护理。包括介护老人福祉机构、介护老人保健机构和介护疗养型医疗机构3类服务。还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疗养、康复、咨询等服务的福利机构。日本政府鼓励社会福利团体、企业、个人等民间力量参与开办养老机构,政府予以资助。

日本老年护理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为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成为老年型人口以后,健康老人、健康高龄老人和健康百岁老人比重日益上升,而病残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逐步下降这样一个过程或一种状态[2]。在日本介护护理中,处处体现“像家一样温暖”的理念,提倡QOL理念、注重生命的质量、生活的质量及人生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回归社会。一方面重视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在服务设施中创造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尽量让老人自己洗澡、更衣、写字、烹饪、行走等,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使老人充分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为重返社会做准备。

日本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介护福祉士和社会福祉士。介护福祉士一般分为3级:1级为护理兼管理,负责安排管理辖区内护理员的工作,参与对老人的护理;2级的能做所有的护理工作;3级的只能从事简单的家政服务和一般性护理工作。他们主要为老人或者因残障造成生活自理困难的个人提供与医疗、护理、保健和生活等相关的综合性、专业化的援助,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及基本人权,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主要任务是帮助进食、排泄、沐浴和健康机能训练。对于介护福祉士的培训,日本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机构和专门教材。教材对医学知识的要求较低,主要偏重于社会福利概论以及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有各种生活护理技能。例如IGL健康福祉专门学校的介护福祉学科总课时1830学时,其中心理、身体结构等医学知识300学时,人与社会等相关知识240学时,生活护理技能等介护知识1290学时。课程设置包括沟通交流技术、人间尊严、社会理解、生活环境、老化的理解、老年痴呆症的理解、生活支援技术、介护基本知识等必修课和手工、烹饪等选修课。社会福祉士则是自愿报名,然后由政府出资,接受88个小时(56小时理论培训+养老院32小时实习)的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到居住所在地的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等待上岗。

1我国养老护理亟需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近年来,我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兴办养老事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主办养老机构。与此同时对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是,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中国城市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14.60%,农村已经超过20.0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人与护理人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也不超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与管理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社会化养老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2多途径、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人员

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必须有相应资质,积极推行老年护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1)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独立的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2)面向全民,开办老年护理短期培训班。对准备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实行初、中、高3个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按照培训的不同级别提供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3)加强在岗职业培训。对在岗的老年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完善考评体系和资格审查体系,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3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

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仅仅是单纯地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1)培养“尊老爱老、关爱他人”的服务理念

老年护理,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术,充满对老人的尊重、关爱和愿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日本IGL集团提倡的“邻人爱”(请像热爱你自己一样去关爱你身边的人)和“受容、宽容、许容”的理念。要培养老年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尊重老人的人格和尊严,全身心地投入,为老人进行“五心”(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细心、耐心)的亲情服务。

2)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

老人历经沧桑特别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护。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一言一行观察得十分细致,要求较高。再加上老人机体各方面逐渐出现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认知障碍等退行性改变以及孤独、忧虑、多疑、固执、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特点[3],使沟通交流能力成为老年护理人员必备的素质。首先要理解尊重老人,把握好沟通的时机,掌握与老人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要态度真诚,语言亲切,语调平和,语速放慢,语句简短,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常使用商量性语言。特别重视目光、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充分了解老人的思想、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老人的健康。

3)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篇(2)

【关键词】 老年患者;交流沟通;方法;技术水平

目前社会正步入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但是,随着衰老的进展老年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降低,与外极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下降,所以学会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非常重要。

1 沟通与交流的必要性

1.1 影响老年患者有效沟通的因素 ①生理方面,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痴呆、疼痛、意识模糊、口齿含糊不清、失语症、语言障碍等;如双方距离太远、双方交谈的位置不平等、不安静的沟通环境、温度等;②社会方面,如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差异、浓厚的地方语言、使用专业术语、特殊习惯(怪癖)、话题选择不当、时间选择不当、偏见等;③心理方面,如焦虑、紧张、恐惧、忧虑、愤怒、害羞、态度、自卑等。

1.2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技巧 沟通的技巧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或成功或混乱引起不安。临床中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沟通技巧,确保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有效性。

1.2.1 积极倾听 用眼睛、耳朵和直觉去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注意事项:表示理解和同情;不清楚的地方反复提问,弄清楚原因;想办法得到引起老年人发生问题的原因或帮助助老年人分析出引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鼓励老人进行交流,调动其解决问题的潜力;必要时保持沉默;避免争辩;避免过早下结论;避免打断对方的谈话;让老年人发泄出不良情绪,除非老年人要求帮助时不轻易提出建议。

1.2.2 对于处在混乱状态的老人,重要的是提供正确的答案,不是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1.3 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情况 不仅要和老年人交谈同时还要和家属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了解情况而且对建立良好的关系起到促进作用。注意的是在你来到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老年人的处境和情况是什么样的。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和老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

1.4 要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 老年人的听觉、视觉、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会逐渐衰退,与他们交流时要有耐心,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

2 交流与沟通的注意事项

称呼老人的名字要注意礼貌;交谈的内容要简单,说话要清楚,用简单的或短的句子;必要时重复说过的话;交流时要集中精力用眼睛注视着对方;给足够的时间让老年人说话,不能催促他们;使用封闭式问题即回答用是或不是;语调要轻柔不要唐突或大声;努力营造轻松气氛靠近老人坐或身体向前倾保持微笑;消除四周噪声,必要时握住老人的手给与情感支持。关闭电视或收音机;如遇到很难交流的老人不要心急最好先离开,过一会再来或用其他的方法分散他的不满情绪,并分析是否因药物引起相关情绪或行为的改变;如果不能交谈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用图片进行帮助;交流前检查老人的助听器是否功能完好,检查眼睛是否能看清楚。

3 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

篇(3)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36

老年性白内障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比率也不断升高,特别是人类趋向老龄化社会,白内障的患病人数还将持续增加。目前,它已是人类第一位的致盲疾病[1]。针对老年患者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应多了解老年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运用护理学和心理学知识,把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作为护理宣教内容,让患者转变思想,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现就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12月笔者所在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0例(781眼),男285例(350眼),女395例(431眼)。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在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32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455眼。

1.2方法针对本组680例不同阶层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存在的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沟通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

2结果

2.1提高了遵医行为通过对680例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沟通,使其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

2.2术后视力术后1周,裸眼视力≥0.05者774眼,脱盲率99%;裸眼视力≥0.3者727眼,脱残率93%。0.5以上者676眼,占87%。1.0以上者252眼,占32%。

3讨论

3.1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

3.1.1悲观失望老年人退休后,接触社会少,信息量少,社会家庭角色改变,加上视力下降,反应力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不能自理,活动范围受限,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地完成某些任务,容易使其自我价值感降低,产生无能、无用的感觉。

3.1.2焦虑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尤其是部分农村老人,经济条件较差,住院后担心住院费用的问题,加上医院环境的陌生,平时的生活习惯被扰乱,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3.1.3恐惧白内障患者因眼睛视力越来越差,担心双眼变瞎后会增加亲人的负担,精神压力大。加上他们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自己的身体能不能耐受手术、手术是否会成功、术中是否疼痛以及术后视力能否恢复等。

3.1.4猜疑心加重多数老人同时也伴有听力下降,当他们听不清周围患者或医务人员的低声细语时,会误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或病情。

3.2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3.2.1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后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疾病带来的行动不便等,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的心理反应,护士应亲切的接待患者,主动了解老人家庭生活环境及其个性特点,尽可能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护理上对患者细致周到,不厌其烦,态度和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陪同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指导其做各辅助检查,使老人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

3.2.2语言交流中的沟通技巧语言的表达是传递信息的第一步。专业的护理人员在于能使老人清楚地接收到信息[2]。在交谈中注意对语速、语调、语气、音量等的控制,对于听力及反应能力下降者,语速要适当减缓,音量适当放高点,必要时可重复,让患者清楚地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谈话时态度要自然,要有礼貌,不要高声叫喊,不直呼患者的名字和床号,注意维护其自尊和人格,可根据不同的身份给予亲切称呼,要用温文尔雅的语言与患者谈话,让患者感到安慰和心情舒畅。切忌用伤害性语言,多用鼓励性、启迪性语言,力求口语化,通俗易懂。

3.2.3非语言交流中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性沟通是一种不使用任何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自己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表情[3]。因此,应该面带微笑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做到仪表整洁、姿态优雅、落落大方,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感。其次,交流中采用恰当的触摸(包括握手、抚摸、轻拍、搀扶)、眼神及手势等,以辅助语言的表达,能增加亲切感,降低患者的孤独感、恐惧感[4]。

在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护理时,根据他们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对患者进行沟通,去改变其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志成,王立,马少锋,等.临床路径在白内障盲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36-38.

[2] 陈兴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0,3(7):114-115.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5.

篇(4)

【关键词】老年康复科;心理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67-02

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老年人患者生病之后由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差,身体的各种器官功能以及精神都处于了劣势,加之生活环境与生活地位的转变,让他们人际关系与角色都有了较大改变。这些因素都为老年患者带来了一些心理障碍[1]。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与护理,就能够有效的缩短康复时间提升疗效。

1 老年患者的资料分析

本文是从我院的老年康复科2011年2月到2012年1月收治 案例中,随机选择了100例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对他们进去相应的心理特点分析并阐述护理体会。在这100例患者之中,有68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其中年纪最大的为92岁,最小的微60岁,其平均年纪约为76岁。这些患者中,有46例为高血压患者,26例为肝心病患者,8例为脑出血患者,25例为老年痴呆病,32例为癌症术后患者,30例为肝硬化患者。

2 老年康复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对老年康复科患者进行相应的观察和谈心,发现很多老年人在病患期间除了对身体疾病担忧之外,还有心理的压力特别大。总体来看,老年患者的心里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具有失落感

在老年康复科患者之中有一部分是退休之后的人员,这就具有失落感。本文研究的100例康复者中就有40例具有失落心理,占据了总数的40%,其根源就在于过去上班的时候整体忙里忙外,过的十分充实,但是现在一退休之后就闲下来了,感觉没事可做,于是长时间在无聊与空虚中度过,产生出了负面情绪,比如情绪低落、急躁以及情绪抑郁等[2]。

2.2 社会地位发现变化

有一些老人过去工作时是领导身份,身边时刻都有一帮说好话的人,内心养成了啥时都喜欢主观臆断性格。但是一旦退下来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他们内心就会极度不平衡的郁闷[3]。在100例研究者之中就有24例退休后收入下降,有10例的身份发现了变化,有2例角色发生了变化,有6例不被子女关心。这种心理特征在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尤其明显。比如,有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由于过度生气而诱发了高血压脑病住院,经过了解可知,这位患者做领导做了几十年,突然从位子上退了下来,周围的人见面称呼自然也就随之而变,患者内心产生了较大失落感,心中憋住一股无明业火,其发病根源就和心理上有联系[4]。

2.3,家庭上的问题

通过相关了解发现,这100例之中有8例根源在于夫妻感情不合,有6例是婆媳的关系矛盾,有6例是父子的关系紧张,有10 例是丧偶孤独。老年人退休无事闲居在家中,加之自身的情形不好,极易产生出各种矛盾,一旦吵架就会气结于胸发生疾病。比如一位脑出血患者就是退休之后时常和子女发生争吵而生闷气,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发生了脑出血[5]。

2.4,恐惧、焦虑的心理

老年患者一旦生病住进医院, 就会产生各种焦虑、恐惧心理。焦虑主要是源于家庭因素、身体不适、经济压力以及医院环境等多方面;而恐惧且多来自于疾病威胁到生命。一旦住进医院,许多老人都担心花钱过多,怕痛以及担心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6];同时老年人也担心误治、误诊,担心治疗以及护理会带来不适。尤其是患者患上了诊断不明及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疾病,更加容易产生出恐惧感,导致精神过度紧张而延误康复。

2.5 悲观、忧郁的心理

人到了老人就喜欢操心,操心完了儿女事情就开始担心孙子辈的成长,同时也担心自己健康。这样想法郁结于心,对许多小事都会大发雷霆,致使性格孤僻、做事固执偏激、极难和人合作。尤其是患病之后更是少言寡语,对任何事情都事情了相应兴趣,有一些老人患者饮泣不语[7],有一些是自暴自弃,甚至出现了不治疗的想法。造成这种根源在于,其一老人患者康复比较慢,而且并且极易出现反反复复,导致患者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其二,长期住院降低了家庭的关爱,极易悲观失望,十分消极。

3 老年康复科患者的护理

事实上老年患者比其他群体患者更需要护理,但是尤为种种原因导致这种护理上存在区别性。因此护理者必须要抓住老年人心理因素,不同患者要因病、因人以及因时、因地不同而采取各种不同的心理诱导、安慰以及鼓励等多种方法[8],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而早日从烦恼中解脱,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本文就是从这类护理特征以及具体的护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老年康复科患者的护理特征

3.1.1 首因效应;老年患者刚刚入住到医院,对陌生的环境、生活上的单调、疾病的折磨,更有可能是死亡的威胁,这些都易造成负性的刺激,到时老年患者产生了强烈心理反应。根据这些特征,就要针对老人做好首因效应,就是要做好老人接触某种事物的首次印象,这种感知认识即为第一印象。只要具备了良好的首因效应,就能够为老年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依赖于安全意识,为后面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埋下基础[9]。因此,医院必须要热情接待患者,了解其过去职业特征恰当的进行称呼,比如李科长、张局长、赵老师等,让老人感觉自己被人尊重的慰藉。同时还要尽量帮助老人适应新的环境,热情周到,让老人得到信任、安全以及温暖之感,为之后治疗打下良好心理基础。

3.1.2 整个治疗过程都要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虽然药物能够治疗老人的疾病,但是心理护理却是药物没有办法替代良药[10]。心理护理要穿插、交融以及渗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适时与老年患者进行交谈,通过一定的交谈技巧与护理技巧比如诱导法、安慰、暗示法以及角色转换法等,从护理中挖掘患者心理活动,进而引导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同时还要根据患者需要与病情拟定一套护理计划,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之下实施护理,才能取得积极的疗效。

3.2 护理具体措施

3.2.1 构建良好环境;一直以来,人和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人置身于良好起居环境中,能够感觉到心旷神怡。而老年人大都睡眠情况不太好,主要根源与老年人的大脑皮层功能逐渐减退,致使新陈代谢变缓慢。因此就要为老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休息环境,还要针对性的对他们失眠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夜间不是万不得已不要惊动老年患者,确保他们具有良好心态配合治疗[11]。

3.2.2 留意语言交流;老年患者大都感到孤独,极想有一个人和他们交流。因此在护理之中,就要多和老年患者进行交谈,要体现出护理上的照顾与关心。老年患者因为听力降低,反应相应迟钝[12],因此护士就要做好言语平稳,音调柔和,让患者从交流中感受到亲切,进而提升患者心理适应能力。

3.2.3, 音乐护理;轻音乐对患者的身心调节都有良好作用,从临床上研究表明,当人情绪急躁之时一旦听到了舒缓音乐之后表情就会慢慢平静,血压也会相应降低[13]。因此,对于老人患者护理过程之中,就要采用音乐来调整患者情绪,进而转移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将心理一些问题宣泄出来,早日康复。

4 结论

从本文100例患者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对于老年患者必须要从其心理特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措施,才能得到良好效果,通过观察显示有76%的患者情绪乐观,也都较为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但是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 于登瀛?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J]?中华护理杂志,2008 (9):513.

[2] 邹晓清?影响护士与老年病人沟通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5):21.

[3] 张菊兰.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交流技巧[J].中国当代医药,2011(2):187-190.

[4] 吴英平.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J].医药卫生,2006(3):154-156.

[6] 徐萍.浅谈老年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8(08):212-214.

[7] 黄金月,刘咸璋.香港社区护理的发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

[8] 郑翠红,姜小鹰,肖惠敏.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J].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33-35.

[9] 于玲家,李兰花,赵光华.人口结构的改变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1):674-675.

[10] 赵婉丽.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 (4):235-236.

[11] 胡莉云.关于强化老年护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 (5):43-45.

篇(5)

在奋斗中追寻梦想

1989年3月,王延山怀揣儿时的梦想来到连云港警备区某部服役。在三年的军旅生涯中,王延山先后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受到嘉奖。

1991年12月,王延山退伍回乡被安置在东坎粮库工作,在这期间,他承租单位门市从事建筑装饰材料经营生意,由于讲求信誉、诚实守信,生意很快红火起来,仅一年多时间就收获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但好景不长,由于竞争激烈,门市生意开始走下坡路。

2001年初,王延山自筹资金,到盐城盐马路市场做起了饮料加工生意,但由于技术不过关,保质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延山把牙一咬,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把已经销售出去的饮料全部收回,就地销毁。信誉名声保住了,但交的学费是很昂贵的,5万多元打了水漂。

欧式铁艺家具曾一度非常热销,王延山聘请技术人员,建立加工场地,组织销售团队,一切都按计划进行运作。然而,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销售非常困难,最后只好低价抛售,不仅没有赚到银子,还亏损10多万元。

接连打了三场败仗,王延山决定还干老本行,他自筹资金,通过战友牵线搭桥来到河北省大名府县,经营面粉生意。为了拓展客户,王延山每天怀揣两包香烟,挨家挨户拜访客户,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打开了销售渠道,很快滨海面粉销售份额达到85%,响水、阜宁、射阳面粉销售份额达到了65%,销售量从每年1000吨增加到2000吨。成了名副其实的“面粉销售大王”后,王延山不仅还清了欠债,还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回顾这段创业经历,王延山深有感触地说:“人生的价值,如果不能在成功中得到体现,也应该在为成功所做的努力中得到体现。”

在创业中体现价值

王延山的面粉销售如火如荼,2005年他母亲因患脑梗导致肢体瘫痪,由于兄弟姐妹都在外地,照料老母亲的担子就落到了王延山的肩上。刚开始照顾母亲的时候,王延山真是手忙脚乱,时间长了,处理老人大小便,帮老人拍背、翻身、喂饭等,王延山慢慢得心应手,积累了很多照顾老人的经验。2008年,王延山的母亲去世了,他想,像他母亲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的子女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往往疲于应付,也缺乏相应的护理技巧和经验。于是,他萌发了创办乡村别墅老年公寓的念头。经过紧锣密鼓的紧张筹办,2008年9月,乡村别墅老年公寓正式挂牌营业。

刚开始,5名工作人员分别护理两个老人。老年公寓亏本,王延山就拿销售面粉的利润来贴补,坚持做到“伙食标准不降低、服务质量不降低、员工报酬不降低”,优质的护理服务和良好的饮食管理成为乡村别墅老年公寓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尽管瘫痪、危重的入住老人很多,王延山仍坚持做到全县第一个向民政部门承诺,全天候实现“无臭味、无怪味”公寓。为了兑现承诺,王延山在公寓日常管理上狠下功夫,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处理瘫痪老人的大小便。不仅如此,房间内,茶壶、水杯、脸盆等日常用具摆放整齐,当老人离床活动时,护理人员就把床铺整理好,方凳、座椅摆放在固定位置。公寓经常免费提供场地、茶水,邀请离退休的文艺爱好者到公寓举办文化演出活动,丰富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优良的服务质量和良好的口碑,让乡村别墅老年公寓的名声越来越响,入住的老人最多时达72人,常年保持在50人以上。

在奉献中品味人生

篇(6)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化要求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将对疾病的护理转向对病人的护理,而病人不仅仅是肉体或生理活动,还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功能。同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忽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其次,医学的非人性化倾向要求加强心理护理:由于医疗器械的进步,医疗诊断、监护、治疗日益依靠先进的仪器,如CT、MRI、B超、大型x线机、多普勒等。这就造成见物不见人,见病不见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这是医学的非人性化倾向。因此,要克服这一倾向,改善医患关系。最后,行为卫生阶段要求心理护理:当前预防疾病已经由环境卫生阶段、个人卫生阶段,步入到当前的行为卫生阶段。这是因为现代多发病多是由于不良行为所引起,只有从小养成健康行为和改变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现代疾病。心理护理责任之一既是改变不良行为,预防现代疾病。因此。临床护理中急待心理护理的参与。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60岁)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据有美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到199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10.09%,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他们自己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般会出现以下常见心理问题:

1 衰弱综合征

1.1 常见原因

长期烦恼、焦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

1.2 常有表现

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2 焦虑症

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常见因素有: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巾、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3 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50~60岁,80岁后少见。表现: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4 离退休综合征

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主要表现: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5 空巢综合征

“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6 高楼住宅综合征

是指一种因长期居住于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与外界很少接触,也很少在户外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于离退休后久住高楼而深居简出的老年人。其主要表现:不爱活动,性情孤僻、急躁,难以与人相处等。它是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的常见原因。而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在此基础上,原有的心理问题凸现,有的甚至发展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老年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环境的改变都会产生患者特有的心理反应,具体说来,老年病人会有以下的几种心理类型:

6.1 孤独型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情绪低落、忧愁、联想,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且多自卑。

6.2 失落型

表现为自制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6.3 多疑型

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爱追根问底,心情闷闷不乐。

6.4 老年性痴呆型

表现为整个心理功能的衰退,智力低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精神失常。

6.5 高度健忘型

表现记忆衰退,转眼就忘。

同时,住院治疗又面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若病人不能适时得到生活需要的满足和精神需要的支持与安慰。这些均会使病人心理压力加重。心理问题增多,不良心境加剧,乃至加重病情。而提供心理援助将有利病人适应新的环境,有利调动病人的良好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因此,在老年患者护理中急需心理护理。总结起来,我们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目的:①帮助老年病人适应新的医院生活环境。②帮助老年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③帮助老年病人接受病人角色,认识疾病,正确对待疾病。

④帮助老年病人解除或减轻在疾病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积极态度与疾病作斗争。

同时,在对老年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时候应遵循心理护理的原则:①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人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只盯着疾病的护理是片面的,而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又往往是围绕所患疾病而产生的。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是常见的。因此,在进行护理时,要从病人的心身整体来考虑。既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减轻情绪对躯体的作用,通过阻断病人的恶性循环链,逐步建立一个心身良性循环链,达到心身整体的协调。②个体化原则:每个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遗传素质不同。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护理上应强调心身护理的个性化,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心身反应特殊性及不同性格特征,进行有计划的护理。③治疗性原则:通过对病人心理资料的观察、收集、整理、分析、

实验与研究,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措施,都必须符合病人对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迫切要求,必须与治疗措施紧密配合,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有损于病人身心健康和有悖于治疗原则与目的的心理护理措施。④抓主要矛盾的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指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矛盾的主次也有所不同。如在疾病的急性期,其症状和体征虽然为“标”,却是主要矛盾,应首先采取恰当有力的医护措施缓解症状争取治疗护理时间;而在疾病的缓解期,症状体征这个“标”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其主要矛盾是解除病因和消除病理变化。所以,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患病的不同阶段极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恰当处理。⑤重视病人亲属影响的原则:病人住院离开他所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断工作,打乱了他日常的生活习惯,陌生的病房环境,满目的陌生人,还要忍受疾病的折磨,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威胁。病人因此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既可能来自对疾病本身的担心,也可能来自于对医院环境的不习惯,或因家庭、经济、事业问题而加重的心理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对住院的反应、对病友的态度、对家庭亲友探访的态度以及与发病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等。详细观察和了解病人的情况,能有的放矢地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疗护理过程,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临床上,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人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心理护理的目的,遵循心理护理的原则,设计与其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具体分述如下:

6.6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由于病房环境陌生、安静,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因此,患者进入病房时,责任护士就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搀扶患者到病床,帮助整理用物,亲切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同病室病友,帮助患者建立病友关系。同时向家属了解老人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6.7 密切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

由于患者离开家庭、亲人,感到孤独、失落,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籍,在感情上得到一定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避免产生被遗弃感。护理人员应谅解多疑患者的异常行为,应主动关怀体贴他们。并适时组织老年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转移情绪,活跃精神生活。

6.8 满足患者了解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患病后患者最关心的是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根据患者个人承受能力,向老人解释说明,同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恢复较好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并及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9 注重治疗与心理护理的有效结合

在平时的护理操作过程中有效运用心理护理的技巧。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增进护理效果。

6.10 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

护士对老人应主动问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应加强生活护理,不应急于求成和粗暴的督促。应协助完成特殊检查和服药,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纸、眼镜、水杯等,随时准备妥当,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6.11 注重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注意病室清清幽静的基础上,注意病房的安排,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患者安排在一病室,使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心灵容易沟通,保持心情舒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把病房布置成家庭模样,使患者有住在家里的感觉。

6.12 注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调查,修正具体措施

护士必须注意护理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应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听取家属意见等。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

6.13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间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6.14 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达到和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交流目的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发展很快,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内涵不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广泛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以便能与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才能达到应有的护理效果。如护理人员在心理、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科学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知识。

篇(7)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 专科知识 护理 语言沟通 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10-02

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出现衰老现象,象老年心血管疾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对老年人生命危害最大,该病病程较长,症状多不典型,易反复,难以根治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病程增加,易产生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中用药比较复杂,易发生较多不良反应。做好对病情和用药的临床观察,应及时发现并熟练掌握有关急救技术,做好心理工作,对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要做好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必须认真观察药物的反应及相互作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用药品种较多,病情愈复杂,用药品种愈多。护士就应该留心观察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可能出现的症状,要做到心中有数。

1 专科技能护理

熟悉专科专业知识,强化专科知识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是做好本科护理工作的核心所在。

1.1 掌握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心内科护士除掌握“三查七对”最基本的操作规程和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外还应熟悉本科的专用药物。如洋地黄类药,其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使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增加,由于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相近,每次给药前后,要求护士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同时禁用钙剂注射;心肌病与肺心病患者对洋地黄类药较敏感,应慎用药;地高辛与尼莫地平合用可使前者血药浓度增高1倍左右。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与电解质变化,用扩血管药物时应测量血压,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血液浓度与使用速度,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等。

1.2 注意配药的化学反应

心内科常选用玻璃瓶装液体配药;配输肝素液时要加入0.9%生理盐水,不能用含葡萄糖的溶液,因葡萄糖溶液的pH值均<6,肝素在溶液pH<6时会很快失效;有些心血管药物在配药和输注时应避光并定时更换,以免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

1.3 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固定放置位置

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平时勤练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及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的使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 心理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与心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病人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一些心血管疾病危急事件的发生常与患者的心理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我们护理工作者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擅于做好思想工作,讲清要害,帮助病人走出心理困境。通过以上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总结要做好以下几点更有利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恢复。

2.1 首先,对入院的老人热情接待,解除其思想顾虑。根据病人的病情,文化程度,身份以及病人的兴趣,爱好,适宜安排病室。病室内整洁,舒适,整齐,布局合理,感官上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觉。

2.2 其次,护士的工作要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病人尽快进入角色,使病人能够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护士还应认真细致的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同时用心倾听病人的述说,理解和同情病人。我们还要做好家属工作,让家人或亲属多抽时间来陪伴,使病人感到生活的温暖。对于丧偶,孤独或生活能力差的老人,除协助生活和巡视外,还要加强生活上的照顾,和他们亲切交谈,了解心理状况,做耐心的解释和诱导,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基础护理

3.1 生活护理

老年心血管患者要减少各种刺激,保持床位整洁,给患者提供充分休息环境。协助严重心律不齐、急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心肌梗塞等患者的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重症患者每两小时换,帮助其肢体活动,作深呼吸运动,可避免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饮食指导

老年患者牙齿松动,咀嚼不便,味觉减退,应尽量给予软易咀嚼、低脂、低钠、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色泽新鲜的多样化食物,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不吃油腻、刺激食物。

3.3 排泄护理

每天记录及观察排便情况。由于心血管患者活动量相对少及精神紧张等因素,极易导致便秘并成为一大杀手,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合理干预。指导患者掌握排便要领,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卧床患者指导其进行腹肌和盆底肌肉运动并提供患者适当的排便环境,指导其经常进行腹部环形按摩,严重时使用轻泻剂。便后协助患者用热水清洁,增进其舒适度。

4 语言沟通的技巧是护理工作的切入点

4.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所传递的信息包括思想、知识、观点和情感等。在工作中护士离不开人际交往,要经常与我们的服务对象以及共同工作的医生、同事等沟通,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护理任务。所以,护士必须学习和掌握沟通技巧,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病人满意。

4.2 和老年人沟通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亲切,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在和病人谈话时习惯称之“某某大爷,某某大娘,您哪不舒服,我是您的负责护士您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帮您去解决”等等,一些既体贴又关心的温和语言,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的老人,直称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也不可以用床号来代替,这样使老年人感觉到我们就是他的亲人。在和病人交谈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尊重病人,不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回答病人的询问时,语言要用同情、关心、热情、有礼的话,避免 冷、硬、粗俗。

4.3 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 还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通俗性。和病人交流时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地和病人交谈。护士讲话时应通俗易懂,同时,还要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也就是形体语言的艺术,如手势、姿势、身体运动、面部表情和眼睛运动。如握手、轻轻拍肩等,可使病人感到护士对他的关怀,减轻孤独感或帮助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