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3 15:41: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业互联网的好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似乎从小米手机走红开始,很多人都在谈互联网思维。如果对互联网思维没点自己的理解,都不好意思在饭桌上和人谈业务。但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个什么思维,也是众说纷纭,大佬有大佬的说法,学者有学者的看法。实际上,互联网思维既不神秘也不奇特,它和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科学管理”理论一样,是人类逐步改变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理念。
互联网思维不是成功学
“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最早是雷军提出来的,这个被称为“中关村劳模”的男人,在创立了几家不太成功的企业(卓越、金山都是其之前的手笔)之后,积攒的能量和创意终于在小米公司上爆发出来。用雷军自己的话表述,站在台风口上,是头猪都能飞起来。所以,小米公司的快速发展,也被雷军解释为站在风口上的缘故。那他是站在什么样的风口呢?答案是互联网。
回顾小米公司的成长经历,不得不承认略带神奇。它既不是传统的制造企业,没有“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的家底,也没有借助传统的卖场渠道,而是走网络销售、粉丝经济、饥饿营销,再加上极致性价比,一下子从平庸的国产手机厂商中脱颖而出。
如果将小米的经营理念视为互联网思维的话,那么它的做法对于很多传统业务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因为真正的纯互联网企业就很少提到互联网思维,例如百度、腾讯或阿里。真正将互联网思维挂在嘴边的,多是一些本来和互联网无关的线下企业。一位材料科技企业负责人曾和笔者说,“我们要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具体的做法就是首先要在思维上成为。”
其实,拨开华丽的辞藻,追求其本质,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常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上海市还专门为此制作了一个两化融合指数,从面上衡量上海工业的信息化水平。在2月27日举行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也指出,“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到,互联网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工具。
面对这个被互联网急速改变的社会,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成为很多人需要面对的课题。这不仅是年轻人的事,也不只是企业家的事。可以说,凡是想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的人,不论年纪大小、行业不同,都需要重新审视互联网。
如果你开始有点看不懂这个世界,就说明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互联网思维不是成功学,而是一种基本素养。
科学管理与互联网思维
其实,自从市场经济兴起以来,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都被总结推广。有些经验是浪花,有些经验则是浪潮。“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目前还没有人完整地将其整理成册,并广为流传。但是,如果我们将眼光回放到一个世纪前,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互联网思维的意义。
虽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末就提出了分工的经济学意义,但是直到20世纪初,美国管理学家泰罗才正式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将效率最大化作为目的,通过细节的积累实现了许多不可能的任务。也正是从那时起,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走向成熟,像生产牛肉罐头一样生产汽车才成为可能。
那时的科学管理,就如同今日的“互联网思维”。在当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美国,只有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尽可能地将劳动力释放出来,由此美国才走进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时期。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诞生前后共半个世纪的时间,是美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显著的年代,那个年代也被称为“进步时代”。
如今的中国,是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交错推进。但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补完了工业化的课程,信息化的转型又迎头而至。可以预见,中国也将会与“跑步”实现工业化一样,以狂飙突进的方式推进信息化。这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每个人的挑战。
虽然信息化的趋势难以逆转,但是我们也需警惕被忽悠,觉得只要沾上互联网就能点石成金。须知,互联网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也注定是泡沫。
回顾2000年前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先后出现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现象,当时不少企业都深陷其中。当时最夸张的地方在于,很多人觉得只要是个网站就能赚钱。同样,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创业主要就是讲个漂亮故事、套风投的钱,再上市套现,这其实不是互联网思维,而是在透支互联网的能量。毕竟,互联网必须基于现实才有力量,互联网本身是不能赚钱的。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表示,“科学管理要求在任何一个具体机构或工业中工作的工人进行一场全面心理革命,要求他们在对待工作、同伴和雇主的义务上进行一种全面的心理革命。”实际上,同样的话放在今天也同样合适。互联网思维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革命。我们不要低估这种心理革命的力量,同样,也不要高估它的能力,因为只有实干才能将心理革命转化为产业革命。
关注信息流的思维
在历史的坐标上找到了互联网思维的位置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探究互联网思维的内核。基于个人理解,凡是加快信息流动的做法,都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的做法。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直观感受到的是物流和资金流,而不容易看到的是信息流。科学管理解决的问题是,让原材料成为商品的速度变得更快。农村里盖一层楼可能需要半个月,而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圳,实现了“七天一层楼”速度,这就是科学管理的力量。而“互联网思维”的落脚点,是让信息流变得更快。
从这个角度出发,小米手机和其它手机厂商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其实是小米通过纯线上的方式,更快地和用户进行互动,能够比传统厂商更快地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并由此对自己的产品不断进行改进,从而打造出令用户惊喜的产品。反观其它手机厂商,在小米出现以前,消费者的吐槽要多久才能传到厂商的耳朵里,恐怕要等到调查人员跑了很久后才知道。用户的反馈作为一种信息流,能够更快地传递到小米,并且及时反映到产品的改进上。作为用户,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企业?
近期,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也遭受挑战,因为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开展了在线教育业务。对于想学英语的人来说,你觉得是花几千块钱听几天新东方的培训靠谱,还是坐在电脑前听类似的网络课程靠谱?至少,通过网络课程,用户能花更少的时间获得同样多的信息,这等于加快了信息流的速度,何乐而不为呢?
对传统企业来讲,如果不走“+互联网”的道路,利润空间就可能会被互联网公司挤占。互联网公司正在倒逼供应链,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的商业企业。阿里这样的公司会挤垮50%以上的传统商业企业,然后波及开来,挤垮更多的传统生产企业。这也不是我说的话。
自然的逻辑就是,与其抗争,不如合作。应了美国人的一句话,打不赢的就是朋友。这意味着,阿里、苏宁这样的合作直接对资本的投资者有好处。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这叫强强联合。这会给广大的股民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你是懂的,无须赘言。
但我相信,在中国,如果没有资本力量的支持,或资本市场的动机,这种大规模的合作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种合作联盟,本身意味着资源和精力的消耗,其中涉及双方内部结构性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平衡。如果没有更大的利益空间,这种调整和平衡是很难的。这种利益空间的来源,可以来自资本市场股价的增值,也可以来自强强联合之后打败对手,侵占更大的商业空间。前者相对来讲比较直接,后者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一段艰苦卓绝的努力,产生内在结构性的力量,方能见到成效。
商业企业的大规模合并,历来都是受到国家和政府关注的,因为这关系到国计民生。像沃尔玛这样的公司,在北美地区,进入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经过公示,或会引发当地商界的抗议。因此,沃尔玛进入任何一个城市或地区,都必须首先关注的是跟商界的关系,必须跟其他诸多商业业态处理好利益关系,否则就会受到抵制,或不被政府所允许。
这里涉及商业垄断问题,涉及双边的合作不能侵害第三方利益,最终涉及一个社会或一个区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避免引发连锁性的反应,引发商业的恶性竞争,所谓一群大象打架倒下的是大象。
按照德鲁克的思想,工商企业或组织机构的稳定,是一个功能性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
我们期待的阿里与苏宁的合作,能够有效地带动传统生产企业的转型,而不是仅仅带动传统商业企业的转型。
商业资本的强大与工业资本的强大,两者必须同步。商业企业的转型与工业企业的转型,两者也必须同步。
如果阿里和苏宁的结盟成功,而工业企业及其供应链网络没有跟上,没有及时完成转型,那么意味着规模变得更大的商业企业,只能依靠成本和价格这个单一的维度,来维持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理由。而很难及时获得工业技术基础的支持,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性能,提高产品性价比。
中国诸多产品的产能已经过剩,工业生产企业必须及时完成产业转型,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阿里和苏宁的结盟,如果得不到传统工业基础技术的支持,如果庞大的传统生产企业不能完成转型,那么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依据以往的经验,更多的只能是降价促销,引发商业大战,最终必然会把商业竞争的压力转嫁到供应链。倒逼供应链的必然结果是,弱化生产企业的工业技术基础。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苏宁的崛起,继而阿里的崛起,既没有带动产业链的升级,也没有促进产业链生态的形成,或产业组织的强化。生产企业依然没有摆脱规模化外延扩张的方式。
对消费者来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产品的品质保证,需要的是升级换代的产品,更需要的是获取主导市场的。他们需要的是,有这样的企业或组织机构能够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丰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做贡献。
电脑的运用极高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从宇宙飞船发射到纳米技术的研究,从核弹爆炸到流水线生产,人类生产的方方面面无不因电脑的运用而提升了生产效率。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一台几个篮球场大的一台电脑,能用于模拟核试验,它一秒钟能运算数百亿次,几天就能干完人类自己永远也干不完的工作。即使在普通行业,电脑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教育领域,一个老师想要统计一个年级某次考试的成绩,算一下平均分,用电脑,几秒钟就行了,如果用手工计算,则要几小时。
电脑及以电脑为载体的互联网,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互联网使人们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快捷,从而使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速度加快,这样有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2年提出旨在提高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使美国的经济持续数年稳定快速增长。
电脑还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消除了地域差距,使天南地北的人可以聚在一起谈心,足不出户,畅游世界。千里之外打扫房间等天方夜谭式的想法也已经在电脑的帮助下实现。
当然,电脑有许多好处的同时,也有不少隐患。于是有人认为电脑弊大于利,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种看法当然是错的。电脑尤其是互联网出现的时间还很短,完善和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况且每一种事物都不可能只有忧点没有缺点。核能能给人类巨大能源,同时又在人类头上笼罩着核爆炸的阴影;克隆是人类科学的突破,但克隆人却有悖人类伦理道德。
亚当·斯密进行的是具体的动机-行为分析,哈耶克则通过抽象的行为-规则分析,来研究自生自发秩序。哈耶克把人的“天赋”/“倾向”和“才能”,统统看作“个人知识”。亚当·斯密所分析的是人在自利心和自然倾向的驱动下,通过交易而产生的分工秩序,哈耶克分析的则是人类在每个人的个人知识基础上不断扩大的合作的扩展秩序。哈耶克的规则分析不再以顾客和面包师之间的交易行为为中心,而是转向交易规则的研究,这种研究必然是历史的和社会的。
哈耶克对自生自发秩序的研究建立在对三种行动和知识的关系的分析上:
1、个人行动与他人知识的关系:一个人无法替他人决策,因为他无法占有他人的全部个人知识,而这种个人知识是和他人特定的时空情景结合在一起的。
2、个人的行动与他自己的知识的关系:一个人无法甚至确切地知道他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行为,他可能也是“知其然”(know what)而不“知其所以然”(know how)。
3、个人的行动和整个文明累积的知识的关系:一个人对他依照从事的那一套文明社会的普遍抽象规则并不能确切的知道和清晰地表述。这里的普遍抽象规则就是哈耶克意义上的法律,国会或政府的立法并不一定是这种普遍抽象规则的确切表述。这就是哈耶克所谓“法与立法”的二元观。
“法与立法”的二元观带来很多意涵。在哈耶克看来,普通法是一种典型的自生自发秩序。普通法法理学认为,规则并不是制定的,而是发现的。制定法只是法律渊源之一,而不是法本身,法官要通过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来发现适用于具体个案的规则。先例制度保证了,正确的解释和推理可以被挑选出来,错误的、不适当的解释和推理能够被剔除,因此普通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法律体系,就像民族语言一样。
互联网是最新的自生自发秩序的例子。这一点可以通过TCP/IP协议的“发现”过程来说明:
1、1969年9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第一次把接口信号处理器(IMP)和主机连接起来。1969年12月扩展到4个节点。1969年4月,克洛克发表第一份RFC(征求意见稿),此后成为互联网上开放标准的主要形成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RFC提出建议标准(proposal standard),试行6个月以上,至少开发两种实现,并不断测试,解决所有问题,然后可以变为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保持4个月,开发和测试更多的实现,才有可能成为互联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1970年12月,克洛克领导网络工作小组制定出最初的主机-主机协议NCP.
2、1974年,文顿·瑟夫发表“分组网络互连的一个协议”,提出TCP协议。后来分成TCP和IP两个协议,合称TCP/IP.目前,TCP/IP已经发展成一个分层的协议簇,包含着上千个协议。现在的协议的标准化由互联网协会协调维护,由志愿者组成的IAB(Internet ArchitectureBoard)是ISOC的技术顾问组。这是一个非官方的完全公开的自愿组织,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它的会员,参与其讨论,参加它的邮件列表没有任何限制。
3、1983年1月1日,NCP由于没有TCP/IP强大,停止使用。
4、80年代,TCP/IP遇到了官方的挑战。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提出了一个官方的协议OSI.OSI虽然得到了美国、欧洲政府的支持,但过于学术化,而且没有得到实际应用的检验。在这场官方标准和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之争中,开放自由的TCP/IP标准战胜了官方标准OSI.
上述事实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TCP/IP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标准,不断地被人们发现,不断地优胜劣汰-甚至淘汰官方制定的标准,并且不断地演化。在互联网这个自生自发秩序中,“标准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制定”。
中国互联网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从官方到民间一直有呼声对互联网的发展进行规制。最近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9月25日,国务院《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11月6日,信息产业部《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同日,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这些着眼于贯彻政府意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不过,中国的互联网法律有制定的部分,也有“发现”的部分,当前人们讨论的基本只是中国互联网制定的这一部分,往往忽视可能价值更高的“发现”的那一部分。近来中国有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的法律纠纷。由于没有现成的法律,对这些案子的判决都需要法官去发现规则。比如,在易家诉国网案中,法官确定了“对将知名商标注册为域名构成域名抢注”。在陈卫华诉成都《电脑商情报》案中,法官提出了确定网络作品的作者的方法。在瑞得(集团)公司诉宜宾市翠屏区东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中,法官界定了“网页是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以及互联网上著作权侵权的司法管辖原则(服务器所在地及终端计算机所在地均可视为复制行为的行为地,瑞得选择自己服务器所在地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原在四川的东方公司侵犯著作权并无不当)。在王蒙等六作家诉首都在线案中,法官确定了“网络传播是使用作品的一种方式,作品传播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传播的控制权利。”在《大学生》杂志社诉263和李翔个人网页侵权案中,法官确定提供个人主页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
另一个特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日渐成型,让我们这样做了十几年的公司要重新考虑,游戏怎么做,支付怎么做,广告怎么做,这些和传统的互联网有很大的差别。
在手机游戏领域,全球几大做类似微信服务的互联网公司,都采用了和微信植入手机游戏相同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清晰的路子。
在广告领域,手机广告是最有想象力的,但业界对其最大的担心是能不能把PC上的广告收入转化到手机上。谷歌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用户在搜索过程中,PC屏幕右边出现广告,但手机上没有右边栏,手机只能上下,空间是有限的,而且手机上跳出一个新网页,用户体验也很差。对方网站是否适应手机屏幕,点击后是否能顺利下单,都是问题。有统计如果把PC流量平移到手机去,可商用化的程度只有PC端的1/7,这样的话,过去的收入一定会减少很多,更不要讲新的收入。但好处是总体的流量会增长,可以薄利多销。最近我们看到谷歌和Facebook移动端的收入分别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20%和50%,投资者才慢慢感觉到利好,移动端收入比例的增加使这些公司逐渐适应了这个变化,Facebook市值也慢慢上升到1000亿以上。
O2O也是一样,像携程、团购,目前手机端下单已经超过60%。比如说团购,我问过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以前要吃饭,团购需要在几个小时前下单,现在是1小时,就是在出门在路上的时候用户做选择,下单然后去餐厅。
我相信未来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琢磨,更让传统行业兴奋的是移动互联网有类似于微信公众账号这样的形式来连接企业和用户,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机会,看怎么基于这个平台拥抱移动互联网,看怎么在这个平台下让企业走得更快、更领先。
比如“二维码”扫码,我在两年多前就对外讲,微信扫码也慢慢会成为热潮,这个东西产生得很早,但一直到移动互联网出现,微信内置这一功能后用户才意识到这一点。比如在一个商场里你看到一个喜爱的品牌店,你就可以通过扫码获得商户的信息,和商家进行多媒体的互动,甚至可以直接微信支付,这个体验是非常流畅的。我们在PC端支付手段是用Q币,但是在移动端这个途径是走不大通的,所以我们在移动端必须要建立一个消费者付费的体系。
再如手机支付。在过去银行卡还不普及的情况下,支付是非常艰难的,而线上支付、特别是手机支付,比如只扣1个百分点,用户把银行卡的钱直接转给我们,这样就省去了中间渠道成本。希望未来这种模式能成为主流,对企业渠道成本最低,对用户体验也更好。这会和中国网民的银行卡普及息息相关,并且已经到了爆发期。
最近我们和小米在手机端微信做了一个专场,15万部小米手机在10分钟被一抢而空,我当时去尝试抢,时间晚了都抢不到。这也证明了互联网微信对“头部”产品发售的一个优势。
再者,互联网不是新经济新领域独有的东西,我觉得最终它会像蒸汽机、电力等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成为可以给所有的行业应用的工具。互联网会在各行各业焕发生机。所以我们很多的产品包括微信其实是在做一个连接器,人和人,设备和设备,服务和服务,人和设备,人和服务都应该有一个智能的连接。我们想做最底层,上面由传统行业自己搭载自己的逻辑,来应用在自己的领域,这里面的空间是无穷的,也是我们做不了的。
每一行都很深,需要各行各业用起来,才能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威力。同时互联网的思想也影响了很多人,用口碑营销,粉丝文化创造出一线互联网化的产品,比如小米、特斯拉、海底捞都有互联网的思想,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口碑,这是未来要注重的。
互联网提升了产业的效率,改变了产业的结构,在与传统产业结合的过程中,摩擦、碰撞、融合……如今,传统行业企业有的在这场变革中经历了蜕变,尝到了甜头;有的还是迷迷糊糊,在寒冬中屡屡碰壁,原因为何?
近日《财经界》记者通过互联网通讯工具――微信,采访了土巴兔CEO王国彬。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一路走来伴随敌意、抵抗与转型握手。土巴兔作为这一波浪潮的幸运者,在万亿级的市场中站在潮头,一定有它的道理。
王国彬以凯文・凯利《必然》一书中蒸汽船的出现对传统帆船运输工业业务造成的冲击做例子,比拟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与融合,认为“互联网对旧有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冲击性”。 什么是互联网家装?
互联网家装真正爆发阶段在2014年下半年,这个时间段创业者纷纷加入赛道开始在万亿市场夺羹。家装是一条长产业链,可分为流量平台、设计、施工、软装、后市场等,玩家将赛道细分成多个领域,瓜分着家装市场。
认清行业发展的本质才可以在不偏不倚的道路上越走越扎实,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有人误认为单单做个APP、开通一个微信平台,就与互联网接轨,就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了。王国彬直言,“以为做个微信平台就是互联网家装其实并没有提升行业效率。”
采访中,他反复提及互联网家装的定义,即以全产业链的视角,通过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行业成本。
他认为,要做成这种事情具备三种能力,第一种是流量能力,流量才有可能带来成交,这是一个行业的基础;只有稳定的流量,稳定的订单输出,才能对服务者产生管理和约束力。
第二种是地推能力,未来的互联网家装行业要管理庞大的工地,创业团队需要深入线下,跟那些线下的服务者打交道。
第三种是产业能力,产业能力可以分成两种能力,一种是服务链的能力,另一种是供应链的能力。服务能力就是要清楚地知道在工地,工人和材料什么时候需要进场。供应链的能力不是简单地管理一个经销商,而是要管理这个生产线上的制造厂家,并从生产到流通、安装整个循环以及流程管理。
过去七八年,土巴兔一直在不断积累这三种能力。服务用户价值,服务客户的历史,也是响应了用户消费升级的趋势。目前土巴兔也不再是别人眼中的一个家装平台,业主也可以直接在土巴兔上选择装修工长进行装修,从过去的信息服务,到重度垂直的家装生态,应该说土巴兔商业模式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装行业的进化史。 互联网家装带给传统装修的改变
王国彬认为,在供应链方面,互联网家装的F2C模式,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家装,建材家具家居,出厂后层层分销再到业主家里的情况,实现了从厂家直接到消费者家中的营销模式,减少了过去线下销售的渠道成本。
在服务链方面,因家装是一个服务链条比较长、环节多、交付周期长的产品,高度依赖于人、依赖于本地化的行业,在这样的行业里,并不是依靠“互联网+”在短时间内就能把全部流程解决完。目前,互联网家装已经做到了产品标准化、交付流程的标准化等,这是互联网家装对装修这个传统行业的改变。 为什么要强调“生态”
“生态”是近些年,我们常常听到的词汇,太多大大小小的机构、企业,以及研究者提“生态”,提建立“行业生态”。那么,如何理解“生态”?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种“生态”?对企业、行业有什么帮助?小的企业在这样的生态中,又居于何位?
王国彬解析道,这个本有“生物”属性的词汇应用到商业领域,代表了服务方、供应商方、上下游的各种企业间的互相依赖、互相互惠,在互生、再生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循环系统。
这个价值循环系统跟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是一样的,因为这种商业生态本身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持续发展,“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就是生态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王国彬说。生态代表企业的一种连接能力,他认为,连接比拥有更重要。在竞争的时候特别强调要有能力,而生态则特别强调组织连接能力。此外,生态强调开放,意味着生态可持续的前提条件是因为生态是开放的,永远有第三方参与进来,发挥其价值,共同创造。小的企业也可能是生态中的重要环节,只要它真正创造了用户价值。
分享经济盛行的年代中,敢于分享是一种能力,“但是一定要想清楚,什么能共享,共享哪些东西对整个行业有好处。” 互联网家装的未来
2016年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大会了《2015年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建材家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597亿元,同比增长2.2%。
面对这片超4万亿规模的蓝海,互联网家装渗透率仅为3%。家装市场有一定的本地服务化,在未被互联网所普及的三四线城市尤为明显;且家装服务非标化严重,个性化要求高,家庭装修需要考虑设计、材料、施工等,所涉及的服务范围较广,虽说互联网家装通过线上对线下进行整合或多或少对行业有一定的推动,但它的到来并不能改变企业服务的本质。
一、互联网与计量行业的创新融合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互联网+”成为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计量是科技、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生活无处不计量,计量不仅关系到科技进步,也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效益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科学发展。而计量标准是实施计量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之一,计量标准和计量标准体系是实现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措施。设计开发一套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以网络平台的方式,辅助计量标准体系高效运行,促进其以更高的质量发挥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的作用。平台综合信息技术发展成果以及我国现行计量标准体系的运行状况,本着服务计量标准建立、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依托平台的构成、功能和服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计量标准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和全过程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的搭建能恰到好处地弥补我国现行计量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以信息化方式带动实物标准优化,提高计量标准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提升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服务工业计量、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生活计量,支撑、引领行业转型升级,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创新发展了计量标准的传统运行体系
从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69《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规范要求出发,计量标准从建立、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以保障其运行状态。为了使各项计量标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保证其有效的溯源性和准确的测量能力,就形成了传统的计量标准运行体系。而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对现行计量标准运行体系进行了有效补充,真正实现动态管理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信息化服务的管理创新,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为核心,全过程信息化服务为手段,让计量标准运行融合互联网时展的要求,创新发展计量标准的传统运行体系。现今,制造业已经提倡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模式,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模式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相对于传统方式,计量标准的运行记录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动态的电子记录,形成的记录以电子方式进行有价值的积累,用积累的电子记录对其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变得非常方便。而且计量标准运行记录将不再局限于一次结论的判定,还可以关注到更长时间段内的运行分析,对计量标准关键指标的变化形成直观的运行曲线,计量标准与时间、温度和特定属性的关系将形成精细化的动态记录。以此为基础,还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预测计量标准状态、性能衰退、准确度缺失、磨损等问题,再进行反向工程设计,明晰问题产生的过程、造成的影响和解决的方式。而这些信息还可以被抽象化建模转化成知识,再利用知识去认识、解决和避免问题。这样计量标准运行的核心将从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转向依靠挖掘数据中隐性的线索,实现计量标准的可视化、预测化、协同化运行,让计量标准更加准确、高效地使用与传承,计量标准的运行将会是在互联网工具支撑下的“工匠”模式。
三、实现了计量标准信息的优化与集成
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作为现行计量标准考核依据,其中规定了计量标准的建立、新建计量标准的考核、已建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以及计量标准考核的监督管理,其具体的规范要求力图全景式地记录或呈现计量标准全生命周期运行情况,但限于传统纸制文件记录与管理的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即使有大量计量标准运行情况的记录文件,也不能直观清晰地反映出计量标准计量特性的变化情况,对于形成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应用更无从谈起。但从“互联网+”的角度看,直接将运行数据记录在预先设定的模板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对记录文件的遍历,形成纵向或横向的数据阵列,再利用数据模型输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量化相关条件与计量标准计量特性的相关性,再利用数据信息去指导计量标准的使用管理,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依托“互联网+”的模式建立对现有计量标准体系运行的有效补充。依据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计量标准的动态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件集的动态管理上。而基于有效版本的要求,文件集的动态管理一般都是一种替换性质的更新,原来的记录情况将被新的记录取代,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历史记录回看,或者是一种混乱的文件堆积,计量标准的历史信息不能很好地进行应用与传承。但借助“互联网+计量标准”这个工具平台,对计量标准文件版本实现有效集中管理,依据需要自动分配现行有效的文件集,轻松实现文件集版本的有效使用。同时,实现历史版本的有效管理,也可以经过扫描,建立版本编号的一种永久存档。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了计量标准运行文件堆积如山,有效版本乱用错用等问题。相关历史文件的回看,也变得方便可行,日志式记录计量标准的运行状况,真正实现电子化的计量标准动态运行记录可追溯。计量标准考核是国家为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全国量值传递的一致而设立的一项法制管理工作,其中规定的计量标准考核程序中涉及计量标准信息和计量标准文件集在建标单位内部、主持考核部门、计量技术机构、考评员之间流转,而这些工作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形成高效、快捷的运转方式,支持对计量标准进行信息集成、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协调各部门之间有效配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还可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起有效的历史记录回看,图文并茂反馈计量标准考核情况,也可加强计量标准考核的时效管理,在优化考评人员任务分配、量化完成情况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