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3 10:30: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云计算的基本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本课程有如下三个难点。

(1)该课程的内容多、跨度大、学生把握重点有些困难。

(2)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一门内容综合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知识和理解程度有所差别,授课中比较难掌握。

(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以上难点问题,本人分析了目前该课程在授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实际要求出发,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存在的

问题

(1)目前,大多数老师采用常规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接受状态,缺乏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没有充分运用。

(2)有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往往较低教学难度,大部分时间讲授基本概念,而对程序设计和调试技巧等较深的知识只是点到为止或者避而不谈。导致大量学生学完本课程,只会背诵几个基本概念,并没有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很多精华思想和编程技巧,更没有了解软件是如何管理计算机全部资源的。

(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课在机房内进行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教师只是把实验目的、具体程序、程序实现的功能等内容介绍给学生,学生直接输入程序代码,然后获取实验数据,验证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程序录入,不用独立思考,所以不能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调试,

2 课程教学改革

(1)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过程实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信息交流,从而达到知识与兴趣共存,进而实现教学共赢。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采用案例引导式教学

在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尤其是讲解新知识时,采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说明,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进行思考;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引导的课程教学,能为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学生带着多个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任务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学习,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枯燥的概念,以及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讲授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优化教学内容。

(3)注重实践环节

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这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必须把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起来讲解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它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的练习领会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在上机的指导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的基本技巧,还要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对实践环节中的软件设计从“给定题目”―“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程序实现”―“运行调试”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启发。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知道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3 结语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文针对该课程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被娜.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计算机;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9-4590-02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云技术的对比,对云计算的技术结构做了简要的总结。最后对云计算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分析。

目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个计算机的性能的提升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研究以及解决的现实问题。用户在使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的时候,实际上是已经采用了网络的优势取代了以前个人手中资源来实现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转换为了现实。由于网格计算的概念主要是面向应用层面的,所以在网格计算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就面临这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的用户需要将其使用的程序转换为网络共享所需要的分布式程序结构,程序员面临这更多的技术问题,技术方面的障碍导致一般的用户在应用网络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市场上对于高性能的计算具有强烈的需求,面向WEB技术的网络服务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自从面向WEB的技术获得成功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拓展,网络的发展使得其功能已经由简单的信息传输或者信息的转换为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应用。计算机云计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了。尽管云计算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云计算的思路已经涉及到了诸如分布式系统技术、集群技术、网格计算等多种技术。从这个方面来分析,云计算可以认为是上述技术的综合以及升级。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如微软的Azure ,Amazon的EC2等云计算平台为代表云计算的商业应用已经成为了现实。

1 云计算的定义

美国的Larry Elliso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自己对于云计算的见解,他认为计算机云技术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也就是说一般需要根据目前已经完成使用的产品来重新定义云计算。Andy Isherwood也在2008年提出,对于云计算的专业研究,几乎所有的研究者所给出的定义都存在着差别。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定义的业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能够实现云计算的平台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主要是根据Ian Foster等人的研究以及对于云计算的分析与总结。

1)云计算中的每一朵云都是目前计算机并行分布式系统中一种,是由一些了网络化以及虚拟化的计算机提供的同意的服务层。同事会可以对计算资源进行同步。

2)网络中用户不是基于较长的时间间隔来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使用,目前可以实现分钟级甚至是秒级来实现基础设施的规划,这样应用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网络资源的浪费或者是网络资源的过载。

3) 云计算不是孤立的,云计算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概念。一般认为云计算是软件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逻辑阶段。对于用户而言,最能够被理解以及接受的所谓云计算其实就是在因特网层面上的集成软件。本定义中强调了云计算网络服务的基本属性。其他一些定义则注重了网络中基础设施的虚拟化,从本质上而言这些都是对于云计算概念不同层面的阐述。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云计算可以定义为:云算是通过网络进行常用的服务形式,其中所有涉及到的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的总称。与云计算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集成技术、网络计算、超级计算机等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分但是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云计算中主要是以其服务形式对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因为这个平台可以获得比传统的集群系统具有更为广泛的优势以及规模,所以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平平所能够提供的计算机性能就很有课程超过目前使用的超级计算机。另外在灵活性以及规模等方面,云计算技术的优越性更为明显。

2 云计算发展背景

云计算的出现以及迅速发展与网络的应用紧密相连。随着Web2.0相关理论的成熟以及相关技术的现实应用,云计算已经由商量的实验性网站逐步发展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校园内网以及多种应用方面。网络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一般运行的商业化网站为例,对一个可以获得较大商业利润的大型网站继续宁维护,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包含了对系统硬件的维护以及对于市场调研的分析。这样就需要一个涉及等多方面的工作团队,同时对于网站所涉及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要负全面的责任。网站最终的获利只是这个超大规模团队的顶端的一小部分。这种极为不平衡的特点阻碍了网站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传统的计算模型主要存在一下的困难。

1)目前服务支持平台的规模缺乏可伸缩性,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当服务业务的需求规模发生变化的时候,传统的计算模型无法作出适应性的及时调整。

2)目前建立大型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成本较大。一般企业或者商业组织要在短期筹备相应的运行资本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商业机遇总是争分夺秒的,快速岂不的能力对于网络运营商极为重要。

3)服务商对于提供的定型服务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因此就没有办法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新业务的开发。云计算平台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及可靠性,网络用户可以根据目前现有的服务快速建立起许啊哦的系统。同时可以将基础设施的维护任务由计算机提供商操作。因此用户可以集中各项资源进行业务方面的操作。云计算的还具有可伸缩性,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量大小的变化进行实时的调整并降低服务成本。

篇(3)

【关键词】 云计算 云存储 技术研究

目前,网络上的海量数据的利用效率一直都不是很高,主要是由于多数用户在对这些计算和存储资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导致了大量的计算设备和存储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提出,使得海量数据的计算和存储问题被解决,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计算。

一、云计算和云存储的基本概念

1、云计算 。对于云计算的概念有很多种说法,为广大群众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进行付费的模式,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方便、快速、实用性强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区,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服务以及应用软件,在资源共享区中,这些资源可以被快速的提供,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要投入少量的管理工作。云计算能够帮助使用者在很短的时间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而且用户也不用提高数据中心的维护和修复。

2、云存储系统。云存储是在云计算的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云存储主要是对集群应用、网络技术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进行应用而实现其功能的。具体来说是通过应用软件将各种存储设备集合在一起,使之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二、云计算和云存储的特点和优势

2.1云计算和云存储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云计算的使用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数据和其他信息的存储和数据管理采用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向“云”请求查找所需要的数据。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了解服务器的具体运行位置,只需要利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所需的云服务。

2.2相对于数据的其他计算和存储方式来说,云计算和云存储具有价格低廉的优点

云的构成节点的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廉的,云计算在将各种数据资源收集,并使用专用软件对其进行自动化管理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人力的参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部分费用;而且云自身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这些数据资源的利用率,间接的节省了一定的成本。云计算和云存储的出现大大符合了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提供了很多便捷,但是云存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从时间上来说,云存储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比如说云存储在安全上存在问题,虽然在云上的数据可以利用SSL进行加密,但是,受到技术不配套的影响,使得加密措施的可靠性降低。另一个问题就是信息阅览权限的失控。当数据被存储在云里之后,用户对这些数据就失去了绝对的控制权,因此,也无法对阅读权限进行设置,云终端的管理人员都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阅览。

三、对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的应用

1、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对云存储的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远程数据备份。事实上,云存储可以看做成是一个数据库,云存储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的从外界收集新鲜的数据。远程数据备份功能是云存储满足用户要求的一个功能。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用户在对云存储系统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付费的方式才能够对云里的数据进行应用。云存储会提供给用户一个使用的端口,客户需要通过这个端口进入到云端的数据库里搜去需要的数据资源,然后再将这些资源通过远程备份的功能备份在自己的电脑里。因为,处于保护自身的权益和利益的角度上来看,用户不可能在每一次使用的时候都进行付费,所以远程数据备份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

2、在线文档编辑的应用。①云存储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在线文档编辑功能对云存储中的数据库进行编辑。这里的编辑主要是指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修改、删除以及添加。修改是专门对数据库中一些错误或者格式错误的数据而言的,对错误的数据进行及时的修改,可以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提高云存储的利用率;删除主要是针对过老或者不符合规范的数据而进行的;添加就是将一些新的数据资料加入数据库中,对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有利于增强云存储的实用性。值得告诉各位读者的是,对云存储数据库进行在线文档编辑不仅是云存储管理人员的特权,各个用户也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在线文档编辑。

总结:云计算作为以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以互联网为依托向客户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源和计算程序;云存储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主要采取冗余存储的方式。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将在未来成为数据计算和存储的主要方式。其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以后应该主要从安全性、准确性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杨娜.云技术与云存储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12(05):234.

篇(4)

关键词:云计算;发展

1 引言

如今,云计算技术打破了高端技术“独享”的局面,让每个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都能以极低的成本享有原先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享有的高端技术服务。云计算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

2 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术开发者或者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

广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包括了更多的厂商和服务类型。

通俗地讲,云计算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超乎想像的运算能力,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3 云计算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

基于云计算概念及原理,云计算应至少具备如下特点:一是以网络为中心,云计算的整体架构是建立在由多台计算机或其他硬件设备构成的网络环境中;二是以服务为提供方式,以按需服务的方式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多层次的服务;三是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基于网络构建的云计算可以快速灵活地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要,同时通过网络冗余机制实现高可靠性;四是资源透明化,底层资源(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对用户透明,用户无需了解资源具体实现和地理分布等细节。

为了实现上述特点,云计算采用了如下关键技术:一是数据分布存储技术,通过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提高软件可靠性弥补硬件的不可靠,从而提供廉价可靠的系统;二是并行计算编程模型,将任务自动分解成多个子任务,通过Map和Reduce两个步骤实现任务在大规模计算节点中的调度和分配;三是高效数据管理,通过采用列存储的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在规模巨大的数据中高效地找到特定数据;四是分布资源管理,云计算系统在多节点并发执行环境中可以保障关键节点出现故障时的自动迁移及其状态的同步。

4 云计算的服务方式

云计算已在日常网络中随处可见,以各种形式提供服务,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方式有: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三种形式,其中IaaS是把计算、存储、网络及搭建应用环境所需的一些工具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按需获取IT基础设施。它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平台虚拟化环境、效用计算计费方法、服务级别协议等组成,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按需付费的资源服务,例如虚拟服务器、存储等;PaaS是把分布式软件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环境当作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基于可扩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平台能力与资源服务,例如云应用开发与运行环境、用户数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来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它通过浏览器把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传给千万用户,供用户在线使用,其表现形式是为用户提供基于云基础架构的应用软件服务,例如CRM、文档编辑,典型的商用代表是Google公司基于云计算平台提供的Google办公套件,只用浏览器即可访问使用。

5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以及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云计算,不仅仅大中小企业广泛应用云计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像离不开煤气、水电那样,离不开云计算。

云计算已经从前期的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互联网公司、基础运营商、软硬件IT企业及各地政府等多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云计算发展。我国已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十二五”将给予大力扶持。与此同时,运营商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云计算解决方案来加速云实施。云计算在企业中正变得无处不在,大多数公司正在尝试云计算。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始应用私有云及混合云,而针对小型企业的公有云项目也开始启动。“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1]中国云计算网..

篇(5)

[摘 要]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科技与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助力下不断革新,教师和学生扮演主导与主体的角色。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将翻转课堂、先行组织者策略和合作探究多种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中,以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项目设计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建立本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先行组织者策略;合作探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57

[中图分类号]G424;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各高等院校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独特的教学模式。

1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为适应现代信息教育发展要求,虽然各地区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打字、键盘操作及网络搜索等基本层次,也有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不了解。面对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状况,不同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存在差异,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阶段对其进行基础测试,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班;有的学校采用统一进度的教学安排,但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上进行适当调整。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仍不尽如人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机械地进行上机实验,对各条命令不知所云,普遍反映计算机基础课程难记、难懂、难学。

2 整合多种教学模式

2.1 翻转课堂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的熟练应用已成为每个人在工作与学习中必备的技能。针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学习的必要性及学生对其掌握程度,各学校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分别在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阶段完成相应任务。课前:教师通过选取不同办公软件的经典案例,讲解知识重难点,把每种办公软件做成一个专题,以课程知识点为主题制作微视频,每个微视频长度约7~8分钟。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讲解精炼且操作步骤清晰。学生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本专题的内容,并总结不懂的问题。课内:教师先提纲挈领地进行概括性讲解,然后预留充分的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在课内布置针对性的专题实验。课后:学生要反复观看视频,与教师沟通、交流,从而独立完成每个专题实验。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给予评价,并归纳总结学生的共性问题,制作问题解答视频供学生学习。该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2.2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数据库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人类正步入网络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生活与各类信息紧密相连。在该背景下,人们要加强对信息的查询、存储和利用。为此,高等院校开设了数据库课程,使学生了解数据传输的流程、后台技术及运行模块。因先行组织者策略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展示学习内容与意义、迁移方法或思路于新的情境中等特点,所以将概念型组织者和问题型组织者策略应用于数据库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度,改善教学效果。问题型先行组织者策略重在帮助学生确立有意义的学习心向,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案例来激发其求知欲。如数据库课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全国每年参加高考的几百万考生成绩存放于何处?如何通过查分系统查询到自己的成绩?②银行如何存储每个储户的信息,做到人账一致?③无论是公交卡,还是地铁卡,或是网上购票时的乘车信息存储在哪里?这些信息是如何维护的?④每次登录QQ、微信、淘宝及邮箱时,个人信息存储在哪里?⑤校园一卡通是如何记录每个学生信息的?在思考了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存储问题之后,“数据库”的术语便会逐渐被引入到学习中。课程导入后,需要采用概念型先行组织者策略将总体内容提炼成一个总括性框架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课程学习的逻辑图,以概念层层递进的形式贯穿于框架之中。目前,大多数教材和讲解仍沿用基本概念库表操作程序设计的教学思路。该教学思路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使学生在初次接触基本概念时会觉到枯燥乏味,不明其理,从而导致对后续学习失去兴趣。针对此问题,各高校要调整学习切入点,首先从表单设计开始,以大家熟知的QQ、微信和淘宝等登录界面为例。建立表单后,以日常熟知的淘宝购物系统为例,将数据库知识穿插其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建库、建表、查询和排序等,并将基本概念融于实例中。该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问题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学习此门课程的意义。

2.3 合作探究模式

学生在进行阶段性课程学习后,教师对其学习效果要给予相应评价。试卷是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检测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实践环节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试卷无法有效反映出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创新思想。由此,笔者提出采用合作探究模式作为课程效果评价手段。合作探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教师需精心设计多组涵盖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实验项目,如模拟校园一卡通系y、图书借阅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产品销售系统及医院诊疗系统等供学生参考选择。由于每组题目涉及的知识较多,所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异质小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互补,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中每个成员选择系统中的一个子模块,如表单设计、菜单设计、查询等,然后将几个子模块有效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学生为了能够高效完成实验项目,首先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项目需求;其次,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理顺设计思路,扫除问题阻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再次,动手设计功能模块;最后,归纳整理。

每个小组需利用文字编辑软件制作一份项目设计说明书,归纳总结设计思想、流程与使用方法,规范排版。然后依据所设计项目做一份总结性的演示文稿,并由小M中的一名成员进行讲解,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反思。在该过程中,学生在相互讲解与评价中开拓思路,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质量。

3 结 语

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从重点“教”转变为注重“学”,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教师从讲授者转为引导者,学生从接受者转为探究者。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所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贴近生活的项目设计中发挥创新与写作能力。未来必将依托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多种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邢朝云,王雪英,张囡囡,等.《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奥苏贝尔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

[2]王琴,李化树.德国瓦根舍因与范例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2(7).

[3]陈永梅.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

[4]薛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4).

[5]陶向东.浅谈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08(13).

[6]吴雅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

[7]邱富杭.“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特色与应用初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3).

[8]施海燕.浅谈多媒体手段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成功:教育,2007(9).

[9]何思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篇(6)

>> 大数据关键技术 大数据关键技术分析及系统实例分析 浅谈大数据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发展 电力信息大数据高速存储及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电力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趋势 投资统计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浅析云环境下的大数据关键技术 面向大数据的Deep Web数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 移动数据库关键技术及应用探讨 社会网络大数据分析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农业云大数据自组织推送关键技术综述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大数据可靠存储关键技术概述 面向大数据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关键技术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变现之关键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Big data[EB/OL]..

[18]丁智,林治.MapRdeuce编程模型、方法及应用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0):70607064.

[19]江舢,金晶,刘鹏展,等.分布式海量数据批处理技术综述[Z].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2.

[20]吴哲夫,肖鹰,张彤.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探析[J].互联网天地,2015(4):611.

[21]马红玉,张柳.大数据中的可视化分析技术[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s):5658.

篇(7)

论文关键词:有机波谱解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机波谱解析”对于化学和化工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既是一门基本的核心理论课程,又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特点:第一是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主要是因为应用于微观领域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多;第二是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如机械、电子、自动化、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第三是课程的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不强,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生自学难度较大。所以,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上,必须精心选择,合理安排,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在教学方式上要多样化、简单化、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

创新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创新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内生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掌握有机波谱解析课程基本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是他们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方式之一,是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必然要求,是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学的深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详细地介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精选教材、强化内容的系统性

“有机波谱解析”课程教材要精选,因为好的教材,其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相对较好,既可以提高同学们自学教材的兴趣,提高其自学能力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老师节省教案内容整理所需的时间,以强化教案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因此教材的精选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学生掌握和理解有机波谱解析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是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

在教材选择上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教材是先介绍质谱,然后按照发生跃迁能级差由小到大的顺序来进行内容介绍的;方案二:教材是按照发生跃迁能级差由大到小的顺序来进行的,最后介绍质谱。至于选择哪种方案介绍,要视当年学生的相关情况来确定,如果他们的有机化学、大学物理、机械基础理论等相关学科基础较好时,可以选用方案一的教材进行教学,反之,就要选用方案二的教材进行教学。另外还要加强不同教材之间相同内容部分的知识整合,使之知识体系更系统,知识内容更有趣味性和通俗性,以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增强他们学习有机波谱解析课程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探索,教学效果比较好。因此,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能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有机波谱解析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语言表达尽量通俗易懂

有机波谱解析课程中,内容描述有的比较抽象、难理解,在教学时,要想办法尽量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规范化来表达,以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介绍核磁共振条件时,有关量子理论方面内容,采用规范化方式教学,只要求同学们知道结果,而没有要求他们知道其原因。因为此部分内容涉及量子理论,而同学们又没有相关量子理论的基础,所以当用量子理论来解析时,他们理解更加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知道是用量子理论来解释和推导的,还可提供相关文献,以便于有些学生自学,方便查找相关文献,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有利于这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在质谱内容介绍中,涉及有机化合物裂解规律时,采用形象化方式教学。有机化合物的裂解就相当于警察抓捕罪犯一样。警察抓捕罪犯,首先要研究罪犯的一些特点,找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弱点,利用他们各自不同的弱点来进行抓捕,这样破案率就比较高。那么有机化合物裂解,首先要找到有机化合物中的薄弱环节,化学键能越小处也就是它的薄弱环节,有机化合物最有可能裂解部位是其薄弱环节的化学键。所以教学内容的通俗易懂表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启迪他们用创新思维方式解决复杂抽象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形式多样化,是便于同学们掌握理解所讲的内容,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的一些方法。

谱图解析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内容直观化、明确化。首先,同学们要学会看各种不同类型的谱图,并能做到简单、准确的判断,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从谱图的形状和横坐标、纵坐标关系等;其次,同学们要学会分析不同谱图的典型特征,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位置数值,有可能是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在核磁共振谱图中,要学会谱图的简化方法,简化谱图目的主要是排除其他原子核的共振干扰和1H、13C核之间发生的偶合裂分;红外光谱图中,主要是寻找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特征官能团在第1、第2、第3特征官能团区域出现的特征峰情况,包括峰形、峰位、峰的强弱,来判断有机化合物可能含有的特征基团;紫外光谱图中,主要关注具有紫外吸收的不饱和基团和苯环或杂环类有机化合物等。

基本概念与理论多采用板书法教学,板书教学法可以给同学们留有一定的时间思考理解所讲的内容,同时也为后续讲解内容的理解打好基础。板书教学法,能够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抓住重点,集中精力掌握和理解比较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为更好地理解谱图,从谱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打好基础,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在掌握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四、习题与试卷内容形象化与抽象化相结合

平时每个章节讲完之后,都要精心准备一些习题。习题一般有四种类型,如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设备组成、功能与操作题和谱图分析题。判断改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物质分析中设备的选择程序判断,实验方案的正确选择等;简答题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谱图简化方法,样品制作注意事项与适用范围,设备组件的功能问题,各种谱图测试分析的优缺点等;设备组成、功能与操作题主要是针对相关谱图测试中用到的仪器设备结构、原理、组成与功能,仪器的正确选择方法与操作步骤,仪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选择,仪器使用中的优缺点,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方法等;谱图分析题有单个谱图的简单分析题和复杂分析题与多个谱图的简单分析题和复杂分析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用不同的题型反复进行训练,抽象内容形象化考核,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课程讲完之后,要进行总体考核,试卷命题的原则也是要使抽象内容形象化、规范化。重点加强对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帮助的试题训练,加强对他们自己设计和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的训练,使他们养成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五、突出教材中实践较强的内容

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在讲解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一般内容让同学们自学,但对他们自学的内容,要有要求和目标,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自学部分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个章节中都涉及相关的仪器设备,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有两个标准要求,最低标准要求是所有同学都要知道这些仪器有哪些作用,存在哪些优缺点,以及其适用范围,都要能从谱图中识别出谱图类型和这种谱图是用哪种仪器测试的。概括地讲就是要学会选择仪器,识别谱图。最高标准是要求某些同学既要知道有关仪器设备的组成、结构、功能,还要知道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使用仪器的测试条件及其注意事项要有比较好的了解,能够从谱图中分析出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纠正的措施和办法等。概言之,就是要学会选择仪器、使用仪器,学会分析谱图识别谱图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仪器的误差情况。

在讲解核磁共振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时,围绕内因与外因两种因素来介绍,用唯物辩证法详细阐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作用较小,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但外因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时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化学位移变化的内因,是由于核外围电子绕核运动而对核产生不同程度的屏蔽作用所引起的。这种变化与核外围电子云形状离核的远近有关。当有机化合物中某一元素与不同元素或基团形成价键时,由于不同元素的核或基团对成键电子的约束能力大小不同,会导致该元素核的外围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化学位移发生变化。例如:HF、HCl、HBr、HI中,HF的化学位移值最大,HI化学位移值最小。在CH3Cl、CH2Cl2、CHCl3、CCl4中,CCl4的化学位移值最大,CH3Cl化学位移值最小。所以要重点地从内因上去讲解,便于同学们抓住主要矛盾,但是外因的影响也要注意,所以次要矛盾也不能忽略,也要注意解决,解决得好可以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例如温度、浓度、pH值、溶剂等因素的影响。温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成键原子核运动程度不同而导致成键核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使核外围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浓度影响主要是由于相邻分子中对核的外围电子云密度的影响。pH值主要是针对与氢形成氢键的核的影响。溶剂主要是针对能与氢形成氢键的溶剂,能使相邻核之间距离发生变化。

六、课程教学评估改革

按照传统的教学考核办法,一般是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期终考核成绩占综合成绩的70%,而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考核、课堂纪律考核、课堂作业考核等。所以这种考核办法缺乏对同学们主观能动性的考核,他们是被动地接受考核,没有主动地参与考核,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得教与学没有很好地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如传授、释疑、解惑、引领、设计规划、交流沟通等方面的服务,没有真正帮助同学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以实现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