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节约粮食的来历

节约粮食的来历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2 14:55: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节约粮食的来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节约粮食的来历

篇(1)

   冬至活动主题个人心得1    一年一度的冬至节又来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今天,我们家也吃起了汤圆。妈妈买了一袋糯米粉,说:“今天,是冬至节,我们来做汤圆吧!”“ok!!!!!!”我一边回答,一边用手势表示。只见妈妈先把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盆子里,再倒入一杯温水,用手用力地朝一个方向搅拌,等糯米粉和温水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时,再使劲搓着糯米粉,然后从软软的糯米粉中取出一小团放在手心里,用手压一压,再用勺子舀一小勺芝麻馅儿,放在中央包起来,最后轻轻地搓一搓,就这样,一个圆溜溜的小汤圆做好了。我也照着妈妈做的步骤一个一个地做起来,没过多久,我也做了许多个。圆圆的小汤圆整齐地放在桌子上,像满天的繁星。

   开始煮汤圆了。只见妈妈在锅里放了半锅的水,打开火,盖上锅盖等锅里的水烧开了,再掀开锅盖,然后把汤圆一个一个地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烧一会儿,沉睡在锅底的小汤圆浮起来了,像一些白色的小鸭子在池子里游泳。这时,妈妈就用勺子把汤圆一个个舀起来,放进碗里。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小汤圆端在了我的面前。我把一碗汤圆放在桌子上,没等我闻,一股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夹起一个汤圆,感觉软绵绵的,放在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一股甜汁从我的喉咙一直流到我的肚子里。我又吃了一个、二个、三个……我开心地对妈妈说:“好吃,自己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是,没错。”妈妈笑着说。

   冬至节真好,因为我可以吃妈妈和我亲手做的汤圆。我盼望着下一个冬至节早点到来。

   冬至活动主题个人心得2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了传承中华传统习俗,增进各民族团结交融,丰富师幼校园生活。12月19日,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二双语幼儿园组织全园幼儿及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900多人开展了以“民族大融合,快乐过冬至”为主题的包饺子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们给孩子们讲解了冬至的来历和习俗;接着,各班教师、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与幼儿们一起开心包饺子,共同庆祝中华民族这个传统的节日。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包、有的摆、有的学,同时有的说、有的笑、有的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真真实实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馨。虽然孩子们包的饺子样子不是很美观,但看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无比自豪。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孩子们拿起碗和筷子,争先恐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家长喂孩子吃饺子、孩子喂家长吃饺子,让家长感受到了由衷的快乐,让幼儿体会到了真实的感恩。大一班幼儿薛雅萱说:“今天是冬至节,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包了饺子,我们特别开心。”小二班家长呼加阿何提说:“今天在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庆祝了冬至节,我们都很高兴,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是一家人。”

   本次冬至包饺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各民族孩子在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冬至活动主题个人心得3

   我们家一直喜欢浓墨重彩地过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而这些“墨”与“彩”又大多渲染在传统的饮食习俗上。在我的印象里,一个个节日总是与欢乐同行,与美味齐飞。

   最难忘的要数冬至节了。在漫长冬天的阴冷背景里,冬至节是有温度的。

   记得去年的冬至节。早早的,家里就晕染开了节日的氛围。爷爷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值得庆贺。爸爸也查了百度说“冬至大如年”。而我,则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冬至节中那些欢乐的事和必吃的佳肴。

   傍晚时分,奶奶故作神秘地对我说“今天的晚餐你绝对意想不到!”话音未落,只见爷爷端着一个大大的汤锅放在桌子正中。“哇,热腾腾、香喷喷的,看着就好吃!”我兴奋地跑过去。爷爷笑看着等不及了的我,一边往我的碗里盛着汤,一边说,“冬至有两道必吃的美味,一个是羊肉汤锅,还有一个是……你猜猜,是什么?”还没等我猜出来呢,只听奶奶有韵有味地唱着“当当当当”,变戏法似的端出一大盘晶莹爽滑的饺子来。

   “可以开动了吗?”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快来哟,冬至晚宴开席咯!”在奶奶的招呼声中,我们全家围坐一桌,右手举筷,左手执勺,左右开弓,大饱口福。

   爸爸迅速吃了一块嫩嫩的羊肉,心满意足地说“舒服!美味!入口即化!”我生怕爸爸抢完了,赶快夹了几块羊肉和几个饺子放进碗里。这下爷爷奶奶可不依了,异口同声地说“给我们留点哈”。聪明的妈妈趁机建议,“宝贝食欲大增啊,那我们就来一场‘冬至抢食大赛’怎么样?”“好主意!”大家说。“一、二、三,开始!”我们争先恐后地吃起来。我夹几块肉,你吃几个饺子,他喝几口汤。比赛激烈进行着,不一会儿,我的肚子就圆滚滚的了。“不行了,不行了,比赛结束!”我捧着肚子大喊着。妈妈盘点了比赛结果,宣布爸爸获胜。哈哈,不出所料,“爸爸、爸爸大‘胃’王!”我朝爸爸竖起大拇指笑着喊着。

   在漫长冬天的阴风冷雨里,我们家的冬至节,充满着阵阵欢笑,洋溢融融暖意,流动着幸福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久久难忘。

   冬至活动主题个人心得4

   又一年冬至到了,早晨,我懒散地躺在床上,耳边是妈妈催我起床的唠叨声。我心里想:今年冬至肯定又是老一套——吃饺子。

   起床洗漱完毕,我跑进厨房,看饺子是否下锅了,因为我的肚皮瘪着唱起了“空城计”。我向案板上瞥了一眼,愣住了,哪有饺子啊,而是爬满了各种形状的“蛆虫”。

   正在忙活的爷爷见状笑了,慈祥地对我说:“很吃惊是吧?今天是冬至,我们不吃饺子,按照爷爷老家的习俗,在冬至节吃‘蛆虫饭’”。

篇(2)

一、衣冠简朴古风存——学诵中激趣

使学生有兴趣来创编童谣,这是发挥“童谣创编”在品德课导行方面作用的前提。教师要在课堂上让童谣散发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乐于接受,乐于传唱。这些童谣,可以来源于教材中原有的编排,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编,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加以运用。

1. 用童谣激趣导课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创编一些有趣的童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比如,把将要开始学习的内容编入童谣中,让学生猜一猜,或以问题作为童谣的结句,让开场的“童谣”化作一颗“小石子”,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以新鲜、有趣的方式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调。

2. 用童谣整理教学内容

在课中,用一首童谣把关键内容加以整理,简洁又富有童趣的语言能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如,在学生了解了秋天成熟的水果后,出示童谣《秋天的果实》,让学生边拍手边诵读,秋天那些瓜果成熟的常识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用童谣总结导行要求

在结课前,用一首童谣课作为这节课内容的总结,并把对行为的指导蕴含其中。比如,上完“秋天的果实”这一课后,对重点内容“粮食的来历”需要再次强调,因为这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如何做到节约粮食,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趁热打铁”,出示自己创编的童谣《一碗米饭不容易》:一颗秧苗,种在田里……汗水浇灌,来之不易,多吃多盛,少吃少盛,大口吃完,不负苦心。

用简洁的语言,把粮食的来历概括出来,同时,用“多吃多盛,少吃少盛,大口吃完,不负苦心”这样简洁的语言把不浪费粮食的具体要求明确告诉学生。

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熟悉了童谣的形式。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引导学生自己来创编童谣就有了可能。

二、也傍桑阴学种瓜——创编中“内化”

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品德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创设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表现真实内心的学习情景和民主氛围,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作,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创谣、编谣活动来体验和感悟正确的道德认知。

1. 梳理创编切入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找到创编的合适切入点,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只有这样,创编的童谣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能对学生的生活起到指导的作用。

仔细分析我们一、二年级的教材,就能发现,教材本身的编排中,就加入了很多有趣的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得学生喜爱。这些童谣可以充分利用,加以改编,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其他的创编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编成童谣,可使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得以升华。

2. 落实创编内化点

在品德课上,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受约束的,有很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他们童谣的基本格式,或学生独立创编、或师生共同创编。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

框架设定法:给学生搭建一个基本框架,学生只要填入几句,便可以成为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独创童谣。如在学习《假期安全真重要》一课时,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图,编一首儿歌提醒大家。出示以下初步框架:假期生活真开心,安全问题要牢记:不去逗弄小动物,不去( ),棒冰冷饮要( ) ……

在学生补充儿歌内容的过程中,把不能做的危险事情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既可以作为向别人宣传的内容,更是对自己的教育。这比教师翻来覆去强调更有效,是一种真正的学生自我教育。

迁移创编法: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依样画葫芦”是创编童谣最好的方式。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出示自己编的童谣,然后让学生诵读。在学生兴趣浓厚时,提出创编的要求,学生便会欣然接受。最初的要求可以宽松,只要句子通顺,都视为成功,给予大力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

如教学《果实和我们的生活》时,在了解了米饭的来历后,教师出示了一首自编的童谣:《一碗米饭不容易》,通过师生对读,学生很快喜欢上了。此时趁热打铁,一起说说书上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编一编《一杯豆浆不容易》或者《一碗青菜不容易》。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感受到不仅仅是米饭,其他食物也都是来之不易的,平时不能浪费。

提问引导法:运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编的内容。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生活中会遇到的非常实际的问题。没有经过内化,学生很快会忘记,等到真实事情来临,往往又是束手无策。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来编成童谣,印入他们的脑海,很有可能成为危险时刻的“救命稻草。”如在学习了《遇到火灾怎么办》,笔者就用几个问题追问,引导学生创编儿歌:想一想发生火灾时会有什么现象?(浓烟、火苗),要避免吸入浓烟可以怎么做?(用湿毛巾捂嘴)逃生时,怎样走比较安全?(弯下腰,贴着墙)发现起火是先逃出来,还是先报警?万一没有及时逃出来,哪里更安全?……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把想到的办法编入自己的童谣中,取题目为《我的火灾逃生秘诀》:火灾来了真危险,浸水毛巾捂口鼻,弯下腰来往下逃,电梯危险不能坐,沿着楼梯往下走。火大不能跑出门,卫生间里暂躲藏。快快报警来救火,敲打东西等救援。

三、忙趁东风放纸鸢——传唱中践行

创编、吟诵童谣,必然反映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童谣作为课程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由源于生活到回归生活螺旋上升的催化剂。为了让学生在自诵自唱自乐中感悟品德课堂学习的快乐,时时处处成长在无垠的生活道德情境里,有效的做法就是开放课堂时空,让童谣入眼入耳入心,融入学生生活,充盈课程文化,使之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

1. 游戏中传唱,趣味中导行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童谣与游戏相依相伴,可谓是斯用于斯。笔者为了让创编童谣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学生们一起开发了很多的“童谣游戏”,在游戏中唱童谣,在传唱中指导自己的行动。

游戏有很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在丝毫没有准备的前提下,朗诵童谣可以采用简单方便的方式,比如说拍手游戏,可以是学生自个儿按节奏拍手,也可以是同桌互拍。

再比如,在活动课玩小皮球时,为了强化学生的分享意识,让学生们和着拍球的节奏一起背背《一起来拍球》:小皮球,圆溜溜,轻轻拍,跳得低,重重拍,跳得高。一人玩,没意思,轮流玩,来比赛……这样的传唱既增加了乐趣,又对正确的行为进行了强化和巩固。

2. 生活中传唱,情境中导行

课堂上创编的童谣,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传唱中,正确的行为方式更明晰了,行动更趋向于课程目标要求。

比如,每天午饭前,背诵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在课堂上创编的《一碗米饭不容易》。在背诵中,再一次回顾米饭的来之不易,把“大口吃完,不负苦心”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如果有想倒饭的学生,会对照一下自己背的内容,自觉纠正自己的想法,起到自我监督和教育的作用。

放学排队出校门时,学生一起背在教学《学校里的一天》这一课时创编的《放学歌》:放学啦,放学啦,学校的一天结束啦!和老师说声再见,向同学说声再见,明天我们还要一起学习一起玩。背着整齐的童谣,队伍里没有随便讲话的学生,同时,也提醒每个小朋友放学时要和老师、同学互道“再见”这一基本的礼貌要求。

3. 画笔中诠释,创意中导行

图画是一种心理学的投射技术,它的特点是直接、直观。直接是指它会很自然地流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愿望和追求。直观是指当人们把自己心中的图画落笔到纸上时,它就变成了有具体信息的载体。学生把自己创编的童谣,用绘画这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的创作和表达,是把语言外化为“行为”的另一种形式,即直观,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