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1 16:47: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第二课堂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字】高中物理;第二课堂;兴趣与爱好;培养能力;以学生为本;遵循原则
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和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一般更强调升学率,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机械式套用定理、定义和公式。高中三年,每天只是往返于教室,食堂与宿舍之间,大部分时间沉沦于题海中不能自拔。这就是当代高中生的真实写照。总之,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分数。即便如此,其结果也常常是事与愿违。据资料显示,我省自实行3+综合考试以来,物理平均分只有40-45分,08年更是跌破40分大关。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物理第二课堂还有没有必要开展下去?又如何开展呢?
其实,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考成绩的重压下,物理第二课堂仍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机械般的解题成为研究的过程,让重复的阐述成为探究的能量。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甚至是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就能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第二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支配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人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很难。而物理第二课堂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脑中现有的知识,使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应用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求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弥补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性。那么对于以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难点,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和吸收。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练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磁感线在磁体外由南指向北,而在磁体内部则由北指向南,以及动量,冲量……等等一大堆让人挠头的物理问题。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的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的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2.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这对于学生未来深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物理第二课堂可选取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火箭发射的过程,组织学生课外制作水火箭,加深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在学习日光灯原理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将日光灯发光的过程进行演示,而在实验课上学生没有得到亲历,因此对于氖管和镇流器的工作原理还是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了解各原件的结构,再对比上课所学的知识,从而真正理解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3.针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选择活动内容
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的运用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物理课堂以学为主,课堂上运用知识以考试为主要方式,这会让学生往往以应付考试为主,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在运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中,既可让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磁感线方向,也可让拇指指向磁感线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电流方向,学生往往只是记得一个判定的方法而忘记另外一个判定方法,在学习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之后,更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导致判定错误。所以,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就可以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一些深入课本的动手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践判断而最后得出结论。
三、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1.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转贴于 (1)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小组,以若干人为一组,挑选一个社会课题(课题可以由老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开发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分发一些调查问卷,采访一些周边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对所调查的课题做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让学生融入社会,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遵守的原则
为了保证物理第二课堂有序、有效的进行。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实践性强的原则
在物理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2)促进教学的原则
物理第二课堂它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所以老师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不应该太注重它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更应该注重它促进教学的作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如在开展几何光学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常会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是没有这些仪器的,我们就可以寻找不同的办法自己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仪器来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既达到了完成实验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的实施都会围绕着学生进行开展,物理第二课堂也应如此。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不能只注重培养成绩好的学生或只注重提高成绩差的学生。
总之,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应该让学生真正参与、动手去感受课本中的知识,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物理第二课堂才能谈发展,物理第二课堂才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 第二课堂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3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as the key.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rely on the first cla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the second clas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cond class second clas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the second class; teaching methods
1 第二课堂的概念及意义
1.1 第二课堂的概念
“第二课堂”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至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的概念界定。1983年,我国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中首次引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
不同的学者对第二课堂的界定有所不同,本文的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所设计组织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课外活动。其中“在第一课堂教学基础上”指出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内在联系性;“设计”突出了其目的性,“组织”突出了其规范性和秩序性;“全面发展”主要指促M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1.2 第二课堂的意义
第一课堂教学目的单一,即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主要为学生的升学做准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然而在素质教育畅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也随之更加苛刻和严格,此时的第一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在保证第一课堂有效实施的情况下,第二课堂的作用日益彰显。
在课堂之内,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学生的素质、智力、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其接受、领会知识的程度和数量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辅导。课外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复习、预习、实践。同时课外也是课内知识的深化和延伸,课外教学是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围绕着课内教学的内容开展,并且服务于课内课堂的教学。课外教学通过测验、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实践方式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进一步巩固知识。一言以蔽之,课外教学是深化知识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教学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塑造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避免了人才培养规格的同质化。
2 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优点分析
毋庸置疑,传统的第二课堂由于缺乏引导和重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思想认识不到位,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校没有把第二课堂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使之成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活动的组织、管理还是学生的参与度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北京邮电大学课题“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调查》一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得知:师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普遍不足;多数的学生对于第二课堂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行为,但也有部分同学参与热情不高;而教师的态度似乎和学生的相反,教师大都乐于指导,参与度较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非常少。
2.1 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课业负担重,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有限。彭巧胤、谢相勋在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中就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6.5%的学生很少参加或不关心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是因为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15.6%的被调查者担心第二课堂活动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第一课堂的学习成绩。学生为了能够在第一课堂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书写,较之前的学业负担陡增,在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之后也伴随着学生的抱怨。学生在课余时间不仅要为第一课堂做准备,同时为了达到要求还必须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精力所限,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第一课堂的学习,而忽视第二课堂的参与。
(2)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新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高校老师大多忙于第一课堂的教学和自身的科研活动,从而导致参与机会较少。学生思想虽自由而开放,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正确而恰当的引导,使致一些错误的观点或思想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若是在这种群体中滋生蔓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组织管理不当,也会使第二课堂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对活动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3)缺乏制度保障。第二课堂没有受到它本该应有的重视,学生大多将其视为一项娱乐活动,空闲时去参加,忙时就丢弃。更可悲的是随便走访一个社团,我们发现基本都是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学生很少或者没有。这首先是学生态度的问题,认为活动无足轻重。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这种情况会一直蔓延下去,久而久之,第二课堂的生命力将不复存在。对此,高校必须严格制定保障制度,明文规定所有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保证第二课堂能够顺利实施。
2.2 优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以往唯师独尊的传统。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而成为活动的主体,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不必被拘囿于传统的知识体系内,在第二课堂中,由于活动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各种奇思妙在脑中奔涌而出,每个人无所顾忌地发表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现代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成果是: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不是教授,而是他们的同学。”这为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支撑。
(2)培养新型人才。传统的第二课堂存在诸多弊端,由于目标含糊或目标单一、组织力度不够,使得活动性质趋于娱乐性,学生从中受益甚少。而转动课堂背景下的第二课堂有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它要求组织者在活动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安排、管理。第一课堂所授内容有限,并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培养活动不能全面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弥补了第一课堂的缺陷,使得两个课堂形成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适用型新型人才。
(3)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新的第二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倡导“头脑风暴法”。比如辩论赛,每个学生在发表见解时,其他的学生可以就此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或赞成或反对。这样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另外由于教学目标还包括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和各院系应积极举办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使得培B出来的人才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3 第二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措施
(1)制定规划,统筹安排两个课堂时间。转动课堂的实施,面对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大,无暇顾及第二课堂活动这一现状,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真正认同它肯定它,这样实施起来才有意义和价值。之后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选择相关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院系在安排第一课堂课程时,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超乎年龄的负担,要坚持量度适中原则,并且使第二课堂内容能够有效和第一课堂衔接起来,学生在新情境中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而且还能够巩固加强第一课堂的知识,同时防止两个课堂的时间冲突。
(2)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的开展具有灵活易组织的优势,对此可以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中的人,所以教学方式的制定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根据活动任务的性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活动的目的等,教师可以随着情境的变化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比如自主学习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等等。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系统而富有逻辑的知识,防止知识的碎片化和零散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在无形中将隐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实现赫尔巴特“教育的教育性”原则体现。另外,所需的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向社会挖掘人才,比如某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者,或者校友、学生家长等,充分综合利用一切优秀人才资源。
(4)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障学生能够正常有序地参加第二课堂,院系要积极制定《第二课堂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活动的必要性和强制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于无故旷课者必须予以惩罚,取消评优评奖资格。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以起到标榜和示范的作用。奖励则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精神层次上的,另一方面则要落实到物质。只有将精神和物质融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朱九思,蔡克勇,姚启和.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本文从我校第二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深层次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学校应当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不断完善教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制度,引入“学分制”来完善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一、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课数量不足,学生参与面较低
我校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多年,很多老师还没有真正接受第二课堂活动,他们都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额外的工作。部分老师抱着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心态对待第二课堂活动。
另一方面,个别第二课堂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我校原有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规定,各小组的学生需要有一定人数要求就可以正式开课。部分老师单纯为完成任务最多只愿意招收几个人,甚至有些小组只招收三四名学生就不再招生了。小组的招生人数太少,学校总体招生数也就少,这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课程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对我校没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问卷:对于学校第二课堂的安排是否满意。多数学生认为第二课堂的开课情况与平时上课没有区别。在这些学生的眼中,第二课堂就是第一课堂的补充。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是第一课堂没有讲完的,第二课堂来补。抱有这类想法的学生还不在少数。
为什么老师不开展兴趣爱好和文体方面的课程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广泛,第二课堂知识不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时代需求。从现有的课程来看,大多数教师开设的是都是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老掉牙”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受不到新意,也就不想参与到其中去了。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
学生反映之所以不愿意参与第二课堂是因为觉得第二课堂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有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认为来学校读书是家长要求来的,他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爸妈学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要学。所以,在学校里什么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问及为什么要参加第二课堂,他们大多的回答都是老师叫我来的,或者是学校安排之类的话,完全没有什么自主的意见。
二、中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不重视第二课堂,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仅停留在口头上。这就造成了领导和老师对第二课堂的了解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认识不清。他们普遍认为每周的上课教学才是主要的,是主业。第二课堂属于附业,甚至是负担很重的“负业”。第二课堂可做可不做,最好不做。
2、教师知识陈旧,不能主动学习
为了搞活第二课堂,各职业学校就应加强师资培训。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大都是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的。上了年纪的教师因为年长的原因,生理机能减退,精力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降低,他们不想学新知识;人到中年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家庭和学校的压力都很大。他们大多习惯了现有的生活,如果让他们参加拓宽知识面的学习,他们不愿意参加;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学校给他们很多担子,他们不仅每天都有教学任务,而且还基本上担任了班主任,有管理学生的压力。如果让他们为了第二课堂而专门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就算是想学,也是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3、学生基础太差,求知欲不强,学校宣传不到位
职业中学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缺少人生目标。2013年我校一份对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一半学生处于“厌烦学习”状态。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就业需要,另一部分学生读书是希望能够升人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读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迫不得已在学校“混日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知识的获取欲望不强,影响了他们对第二课堂的学习。
三、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提升第二课堂的地位
第二课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想体现第二课堂的地位,就必须修改现有的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即我们不仅要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而且也应要求学校行政及全体教师也应全员参与第二课堂。
为了能实现师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激励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要对学校绩效考评方案和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细则进行修订。应要求行政与教师一样上第二课堂,同时要拉开学校绩效考评各等级的差距,提高第二课堂在学校绩效考评的比重,修改第二课堂学生人数要求。
2、提升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
学校应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学校还应当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现以纳入教师考核的必需内容,实行定期实习制度。有计划的安排部分老师利用正常教学时间外出培训,动员有条件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类培训,大力推广和发展“双师型”教师。
3、引入学分制,多渠道宣传第二课堂
首先,我们应当扩大招生数量。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水平的高低。如果能招收到更多更优质的生源,相信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为此,学校应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中职学生免费就读的好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各地多招生,招好生,以此来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引入学分制。要想做好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管理制度。由于原第二课堂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管理细则不严谨,对老师评分人为性因素较大,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缺席无人管,课堂质量无法保障。
即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实现教学的学分制管理,修满学分,学生可予以毕业。其中“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教学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合格,学生整个中职学习才合格。在具体考核中,为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将学生平时出勤表现与考核挂钩,如迟到或早退2次计1次旷课,旷课3次或平时表现被评为“差”则“总评”不合格,不能计入学分。这样,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与学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第二课堂的宣传。加大宣传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概念,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第二课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在重视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看待第二课堂,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第二课堂的实施。
为了使师生更加了解和重视第二课堂工作,学校应利用多种场合,多种机会来宣传第二课堂工作。从学期初的学校工作计划开始,要将第二课堂相关内容写进计划当中的显著位置。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第一周就组织他们学习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相关内容等。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全校师生一定也能对第二课堂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加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这有助于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彭巧胤 谢相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5期.
[2]《中职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党创新.《电子世界》.2012年第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开发;第二课堂;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77-03
学生的素质有三大特征:潜在性、内化性和主体性。潜在性,即各方面的潜能,如思维、审美潜能;内化性,即素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只有主体的内化才能成为素质。这种素质教育的内化性又决定了学生在自我素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素质呈现的这三大特征,以及新形势下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决定了教师必须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发精彩多样的“第二课堂”来辅助“第一课堂”教学,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一、中学 “第二课堂”对实现素质教育的意义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不以考试成绩评判得失,以学生探索和实践为主的各种具有语文教育价值的活动形式的总称。
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学“第二课堂”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总之,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可以整合在一起,为中学“第二课堂”服务。
“第二课堂”以其广泛参与性、深入实践性、丰富趣味性等特点,发挥着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进行德育和美育的良好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1]而我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在她的文章中写到:“抓住课内一小块,放弃课外一大块,那无疑是沙中建塔,底气极差,虽然煞费苦心,但终难见效。”[2]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学科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加强中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也有重要贡献,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学校大力开展 “第二课堂”活动,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第二课堂促进第一课堂的开发。第二课堂始终与第一课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各学科的教育目标。第二课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社会因素,社会大变革对传统教育格局带来的冲击,传播媒体的技术化,文化生活的多彩化,社会活动的多样化,不断拓展着第二课堂的空间,丰富第二课堂的素材,也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中学 “第二课堂”区别于语文“第二课堂”的特点在于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更注重扩展学生知识的容量。[3]丰富的第二课堂,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和难度,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第二课堂是“因材施教”的场所,给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兴趣、发挥特长,提高知识水平,也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增强大家学习的信心;最后,师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内容丰富多样,社会、科学知识多种多样,不应该只是枯燥的咬文嚼字,而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自然就回归到了素质教育的价值指向上了。
2.第二课堂有利于跨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事关国家千秋大业。历史证明:具有创新思维的民族才是强大的民族;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称得上强者。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实现。
中学 “第二课堂”的开辟,很好的弥补了课堂上传统语文学习的局限性,也体现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即独特性,独特性体现在不受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具有远见卓识,敢于突破。如中学生新概念作文比赛就是一种“能够想前人之所未想,做他人之所未曾做之事”,具有开拓和研究的精神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外,懂得从长远、宏观的视角对某一事态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整体的考察,做到见微知著,高瞻远瞩,挖掘深刻,力透纸背,从而有所突破和创新。有利于培养真才实学的现代人才,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特长发展。[4]
一、导师制与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一)导师制的应用优势
针对实际的教学活动而言,导师制的应用优势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地位及定位角色的变化,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内心固有的面临教师的紧张感和距离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时,更容易及时提问,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学生积极课堂表现的形成,会对课堂氛围产生优化作用,并反作用于教师身上,诱发教师教学热情的提升。
(二)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原本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课外活动等不同形式完成。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其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1、提升学生积极性优势第二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通过不同的活动开展的,并且其发生地点在课堂之外。由于不存在压力,因此学生会基于第二课堂模式的活动拥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2、培养实践能力优势基于课堂的教学活动通常只能帮助学生扩展其原本的知识储备,而通常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第二课堂模式的特殊应用方式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导师制下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从本质角度来讲,导师制下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教师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及经验是其培养学生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发挥常常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影响。而在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融洽关系的形成及教学自由度的增加,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作用发挥空间。2.教学氛围企业化特点明显在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活动是通过实验等实践方式完成的,当教师的指导工作完成之后,学生需要亲手进行操作完成。这种现象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产生显著的企业化特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正是基于这种特点实现的。3.教学内容安排更加有针对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为了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的,教师需要再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化分解,将契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的确定出来,通过递进化的教学内容讲解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流程
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构建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框架该步骤是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方式。例如,可以将该模式的应用方式选为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团体活动等。2.人员安排与内容选择基于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常常需要要求学生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为了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小组人数和组建方式。就内容选择而言,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所选内容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3.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设置无论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在实践应用之前,教师都应该预先设定一个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通过目标指导作用的发挥保证该模式的应用质量。4.基于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针对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主动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的实现的难度发生了相应降低。
(三)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这里以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证券投资实务》专业课程为例,对导师制下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1、基于《证券投资实务》第二课堂活动的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本身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作为该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将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从整体角度来讲,可实现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目的的《证券投资实务》教学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证券投资实务》教材中典型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的活动。这门课程中包含的投资种类较多,为了保证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调查学生学习偏好的基础上,选出一部分典型投资种类,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素材。这种第二课堂活动本身趣味性的存在及活动内涵,能够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二,证券投资创新活动。为了强化经济学专业学生对证券投资的了解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可以利用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模式开展投资的创新活动。在该教材中涉及日常投资的第二课堂环境中,当学生对相关股票、债券及金融衍生品了解考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辅助学生开始小额投资尝试以及参加相关金融创新大赛。日常生活化投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参与这种竞赛类型活动的紧张感,并间接起到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作用。在整个活动环节中,无论是学生本身对日常理财投资的应用,还是参加金融类创新大赛的应用经验,都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思维的激发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基于导师制的生活化、全方位教师作用发挥,也对上述目标的实现贡献出一份力量。2、基于《证券投资实务》第二课堂网络平台的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这种应用方式为,高校通过经济类专业学生《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中所包含所有知识的整合,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第二课堂平台。利用该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课上或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和互动活动。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特殊性,该平台中包含一个模拟模块。当相关知识学完之后,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的模拟模块进行实践操作。当模拟过程结束之后,教师会对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内容进行评价。教师的温和化评价及其他学生的即时互动,能够使得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有效改正。实践证明,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还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因其注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处于这种情境中,学生通常会不自觉地将其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内容应用在该环境中,进而起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三、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一)导师制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种类
1、教师教学压力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耗费了教师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同时包含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工作能力及精力分散等因素会为教师带来较大的教学压力。在《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表现出强烈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需求。这种状态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2、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内容选择问题。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应用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这种背景中,随着教学模式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逐渐成为影响该模式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导师制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向
为了提升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需要注重以下两种措施的应用:页)第一,教师培训措施。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包含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学生问题的应对处理等方面。当教师的教学技能发生显著提升之后,其能够较为合理地应对该模式应用带来的教学压力。第二,沟通交流措施。为了解决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问题,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得教师能够利用该渠道及时沟通自身的导师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获得的经验和灵感。这种措施会为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基于导师制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该模式培养作用的有效发挥,应该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开展课外活动、应用网络平台等不同模式,在巩固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在该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的调整更换加以重视。
作者:闵海燕 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曲文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次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3).
[2]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3]蔡亮.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服务型英语学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4]孙大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5]陈彦武.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对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影响及管理创新研究[D].南华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G424.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20-01
摘 要 数学能力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它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体现出来和得以提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基础上,更应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培养; 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它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体现出来和得以提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基础上,更应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
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如趣味讲座、应用竞赛等。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活动,都应注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自愿参加与教师动员推荐相结合,个人独立思考与分组研究讨论相结合。
趣味讲座 根据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开展趣味数学讲座。可以用数学家的奇闻轶事吸引学生的注意;以生动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经营、投资、管理中的问题;以有趣的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活动涉及的知识点应较容易,突出趣味性,适合全体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课的
数学竞赛 适当组织校内数学基本功大赛、数学应用竞赛、数学 小论文评比等活动,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形成积极向上的良
好风气;另一方面可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体会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发现优秀学生。
数学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知识应用中,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必然促进学生在遇到日常生活、实际情境和其他问题时,试着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第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积累了学习经验和方法,感悟学习的真谛。第三,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在学生撰写数学应用小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将数学语言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图表语言相互转化,从而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第四,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搜寻、筛选、处理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学生在完成数学应用小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搜寻、处理信息,有些工作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第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和使用。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专业第二课堂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对象为广东省国防科技师学院艺术专业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269份,回收263分,有效问卷255分,发放回收率97.9%,有效问卷率为95%。其中参与调查的12级学生139人,11级学生107人,10级学生23人。为保证调查问卷结果能够尽可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问卷采取匿名形式。题型分为单选和多选,问卷回收后,笔者对其进行了认真的统计,随后,为了确保问卷的效度,笔者对30名学生做了一次小规模的访谈,并对所调查的一线教师有关第二课堂的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访谈,同时也印证了调查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这对把握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如下:
1、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总体认识
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20%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28%的学生了解,34的学生一般了解,22%的学生不了解。所谓“第二课堂”,广义上是指除了课程课堂教学以外的学生由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狭义上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它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延伸和继续。对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不太了解的同学主要是片面的认为第二课堂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
对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的关系,51%的同学认为两者都重要,相辅相成,22%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20%的同学认为同等重要,毫无关系,7%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重要,第二课堂不重要。对于学校有无必要开展专业第二课堂活动,53%的同学认为有必要,3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1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不愿意参加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兴趣,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好了。
课余时间的主要时间安排为多选题,选择玩的占33%,选择阅读课外书籍的占31%,选择参与各项活动的占24%,选择参加社会实践的占12%,选择体育锻炼的占11%。可以看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的课余时间没有“筹划”,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同于初高中一样为了应试过独木桥,他们进入职业院校以后因为一下子失去老师和父母的管教和约束,课余时间又很多,再加上这些很多同学都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得大部分的同学都荒废了三年的时光,很多学生课余时间用在了玩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时间大量的消化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或技能。也就是说,合理的安排以专业为基础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学生只有深刻地了解自己,才能够真正的对自己的存在进行“操心”和“筹划”。
2、 对于专业第二课堂开展的意义
认为学校安排专业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30%的同学认为是发展学兴趣爱好,30%的同学认为是培养学生活动实践,23%的同学认为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理念,17%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觉得更能吸引学生参加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是:47%的学生选择对就业有一定帮助,20%的同学选择可以加学分,17%的同学选择能充实课外生活,16%的同学选择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特点都不难看出,职业院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宗旨,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的第二课堂必须突出自己的特点,不仅要与中小学的“基础型”第二课堂区分开来,同时还要与高等院校的“学术型”第二课堂区分开来,即建立一种“企业型”的第二课堂环境。这种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尽可能紧密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理念。所以,职业院校教育中,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第二课堂”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获得能力的方法
在选择获得工作经验的方法方面, 59%的同学选择社会实践,23%的同学选择课外企业项目制作,14%的同学选择课堂学习,4%的同学选择其他;在选择提高与人交往、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的方法这个题目是个多选题,三分之二的同学选择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团等集体为单位的方式学习更有利于社会能力的培养;在选择获得专业知识的方式方面,33%的同学选择课外书籍学习,34%的同学选择听讲座,17%的同学选择第二课堂,16%的同学选择兼职。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在没有开展“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在工作经验、职业技能的获取方面都会选择社会实践。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同学由于家庭等方面的条件优势可以接触较为贴近“专业”工作,而剩下的同学的“社会实践”都与本专业不相关。而专业知识的更多获取大部分同学也只能通过听讲座、课外书籍的阅读来获得。而专业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我们知道“第一课堂”所开设专业课程,着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整体角度出发,面向的是本专业的全体同学解决基本的、带有共性的专业能力培养问题。学科课程的深度、广度和进度上,考虑的是适应大多数同学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为原则而设定的。这种情况有利于总体的发展,但却很难兼顾每个同学的个体能力的差异和个性发展多样性的需要。这就使得常规的“第一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种“配餐制”,就很有可能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的问题。所以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按计划培养,按教学进度进行,就会使得学生能力培养平台的单调性、机械性,而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常规的“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以外,重视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成了十分重要的事情了。
4、 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方式、类型、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
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方式,33%的同学选择产品项目设计制作,33%的同学选择设计作品展览、竞赛,29%的同学选择社会、市场调查分析,5%的同学选择讲座。这说明职业院校的第二课堂必须改变"重教法,轻学法"、"重演绎,轻归纳"、"重讲授,轻操作"、"重描述,轻直观"、"重知识、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等倾向。应以能力(含多元智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学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教学手段为媒体,以专业课类型为划分依据,个性化的、综合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模式。
在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类型方面仅有16%的同学选择文化知识,这说明技工学校的学生对于一些概念、原理,他们没兴趣,但是动手操作起来,他们肯动脑动手,因而,在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上,应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主要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1其学习的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要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实现。
在专业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选择上,仅有12%的同学选择演、讲、练的方式,而88%的同学更喜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导向教学,比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同时教学的完成主体有42%的学生选择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这也正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方式的设计原则,教学的过程的设计(1)分析“教学做”目标(能力目标);(2)确定选择“教学做”策略(设计教学工作任务,行动准备,行动实施);(3)进行“教学做”评价(个人、小组、教师评价);(4)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专业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有36%的同学选择了兴趣小组,40%的同学选择班级,23%的同学选择社团。以班级为主要活动方式实施专业第二课堂时间所占比例较大,然而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这些活动过程主要是任课老师以任务的形式把实践内容布置给全体学生,按照分层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任务的比例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学生可在实施整个任务的过程中主要是独立完成,其中相互合作的过程很少。这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并不乐观。建构主义的情景观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尤其是和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意识的编制学习组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群体中,学生们通过相互的协商和辩论,可以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就专业第二课堂的管理模式方面,60%的同学选择学生为主,学校为辅管理模式。
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方式方面,49%的同学选择成功验收式,26%的同学选择激励式,24%的同学选择评比式。
就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频率、时间安排以及指导方式方面,73%的同学选择每个星期一次以上的形式开展,时间安排可调整,67%的同学认为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可以替代晚自习。50%的同学选择根据目标阶段性指导。
5、 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方面为多选题,内容广泛,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各个现选项所占比例比较均衡,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选择。
6、 对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的收获方面,30%的同学选择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给自己以后的就业多个选择,35%的同学选择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设计技能,31%的同学选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4%的同学选择排除学习上的压力。
二、 实施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结论与建议
1、 加强领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许多第二课堂活动存在少监督、轻管理的问题。有一大部分同学害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走过场的问题。主要是源于管理和监督环节的不完善。为此学校应建立第二课堂管理小组,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学生按照不同的项目分为不同的项目组,围绕各自的项目展开工作,并且每个月向管理小组提交一份项目进展汇报,管理小组不定期对项目进程进行检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度到底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问题。同时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一些量化指标,如指导实践,产品制作进阶情况等等。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化发展。
2、 提倡自主、研究型第二课堂活动方式
在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中,从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希望有更多的自,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老师在把握宏观方向的前提下,应积极的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同时在一定的制度规范下,让学生参与管理。也就是说,“项目经理”这一角色不再单一的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让学生根据项目设计阶段性任务,根据不同阶段性任务的需要“聘请”技术顾问,在任务实施阶段,“项目经理”带动小组其他成员,通过讨论共同制定开发方案、明确分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完全按照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来合作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很多老师考虑时间因素、怕学生走弯路,经常是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制定的计划去按部就班的做。这样表明上去的了不错的成绩,但实际上抑制了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所谓“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接受挫折。因而从长远角度考虑,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观察、思考中,从寻常现象发现不寻常之处,通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专业第二课堂活动替代晚自习
晚上7点到9点是人类大脑最为活跃的一个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学习,记忆时间最长,也就是说,在晚上7点到9点是比较好的学习时间,但是通常为了便于管理,各个学校的晚自习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都采用自主学习为主,但由于大部分的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没能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这就造成晚自习缺勤、玩手机、打闹、睡觉等现象非常严重,任课老师指导也到课室辅导也基本上形同虚设。开展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时间段,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重新的划分,他们为完成一个共同任务形成有意识的分组,这种分组可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真实的舞台上,学生充分获得了各种切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艺术教育空间,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感知生活空间,快乐学习。
4、 建立阶梯级的项目,加大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覆盖面
在学生的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中,不同项目的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也不同,越贴近企业的项目往往所需的综合知识越高,尤其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运用能力差距非常大。许多项目讨论问题时,主要参与者往往是高年级的和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这导致其他同学逐渐失去表达意见的机会、勇气和信心,而不愿意参加。尤其是比赛性质的活动,老师往往都愿意找学习好,而且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来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不均衡,许多第二课堂活动,低年级的同学无法参与或不敢参与。考虑这一因素,可建立高、中、低多层次的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低层次的项目更倾向于针对某门课程某个任务设计项目。
5、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验收机制
任何项目都需要鼓励,职业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对于自己的成果,他们会有非常强烈的自豪感。同时,技工学校学生,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下就是“差生”,很少得到表扬,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得到真诚的鼓励。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成果验收式、激励式,这两种考核方式选取超过了70%。因而我们应该设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比如将参加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生综合考评中,予以一定的加分以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或者项目设置一定的项目经费,或评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一定的表彰;同时,各项目考核可采取作品征集、作品展示、现场答辩、作品评优等多种方式完成。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也学习了别人的优点,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高质量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08年1期.
[2]刘文穗,卢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J]・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2009-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
[3]白巧花・积极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第二课堂,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J] ・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10期
[4]倪秋梅・试论构建高职院校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2月
[5]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年3月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