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1 16:09: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水资源 循环经济 再利用 意义

1 前言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危机”日益显现,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即着重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使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逐步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过渡到水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研究,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广泛开展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水环境安全的研究、水权水价的研究、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等。

2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2.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

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

2.2 水循环经济的特征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定义,通过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水循环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2.2.1发展目标上追求效率、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性

水循环经济模式在发展目标上追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要求水资源利用模式必须按这三大目标进行重新构建。

(1)效率特征要求水资源利用注重节水,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高效利用水资源。

(2)效益特征表现在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要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和节水型社会系统。

(3)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水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

2.2.2管理环节上追求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健康循环

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生存环境,水循环经济要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途径都应追求健康循环,且贯穿于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循环经济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输入端的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在供水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水资源量,即用较少的水资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染。

过程控制的再利用原则(Reuse)。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从上一工序或过程排出的水资源能够直接为下一工序或过程所用,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多次重复利用。

输出端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水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废水。

2.2.3利用手段上追求科学技术、经济与行政手段的一体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水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

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和财政等各种经济手段,实现符合水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3R原则。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是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管理手段上的重要特点。

3 水资源再利用模式

水资源再利用模式的选择体现在水循环体系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供水、生产和生活用水、污水资源化、雨水利用等。其目的很清楚,一是节水,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索取;二是减少排放,减少对自然水生态的扰动。水资源再利用模式在人类实践中早有应用,如节水器具,节水的绿色建筑,还有各种中水的回用等。总体来看,对这些模式的研究和分析还不够深入,没有更好地提炼总结,尤其是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还有待加强。

3.1节约用水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采用大漫灌的灌溉方式,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可见,我国农业节水潜力相当可观,应大力研究和分析农业节水模式,通过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农业节水。要加强对工业行业节水的经济学研究,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目的。在城镇,要加强水的循环利用研究,控城镇生活的用水浪费,减少城市给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漏水损失,充分发挥节水的潜力。要研究和分析各种节水模式的成本和效益,通过成本和效益的比较,选择最优的节约用水模式。

3.2清洁生产模式。近年来,世界上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广泛采用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由于采取这一措施,20年来,日本和德国的工业用水的数量没有增加。美国钢铁业在每吨钢需要的280 t水中,只有14 t是注入的新水,其余用的都是循环水。至2000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90%~95%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根据我国目前的工业用水效率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的年用水量将由现在的1100亿m3增加到2000亿m3,增加用水量约1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工业用水过程的研究,多角度地选择清洁生产模式,改进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多次重复循环用水,提高用水的效率。

3.3污水资源化模式。工业废水资源化的观念是对传统工业废水末端治理的革命,是工业废水治理的努力方向;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考虑变集中处理为分散处理,分散处理的主要场所是居民住宅的屋顶。通过在城市建立中水系统,将生活、生产污水处理之后再次使用,从而节约大量的日常用水。经处理过的回用中水,主要可用于冲厕、体育场馆、高尔夫球场、浇灌花草树木、清洁道路、清洗车辆或基建施工、设备冷却、工业用水及其他可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每年6.5%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城市污水产生量将达到600亿t以上。因此,污水资源化应是我国21世纪城市水循环经济的着眼点,需要大力研究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污水资源化应用的方向。

3.4雨水资源化模式。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极度缺水。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当地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用量只有110 m3,是全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m3)的15.3%,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m3)的3.7%。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近1000万人的饮用水极度困难。数百年来,西部地区居民积累了丰富的雨水汇集和利用的经验,使他们得以在这里生存。面对发展的需要,这种传统的集水方式受到了资金短缺的制约。为此,今后需要大力开展对西北地区雨水利用方式、雨水利用投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3.5海水淡化模式。我国拥有1万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辖区,海水利用和淡化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测算,中国城市的用水中约80%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约80%是工业冷却用水。如果能够用海水替代现有工业冷却用淡水总用量的30%,就可以使沿海城市节约近20%的淡水资源,同时减少冷却水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海水淡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今后,需要加强对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对工业设备的腐蚀、海水淡化成本与效益、海水淡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使海水淡化利用成为我国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4 水资源再利用技术的创新

“节流”与“开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两个主要途径,在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的今天,其核心在于水的循环利用,即通过污水资源化、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等措施,增加水资源的间接供应,尽量减少水的使用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无效需求,减轻供水压力,还可以相应减少污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的负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循环用水可以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战略措施。循环用水需要采取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特别需要不断更新的污水处理技术、节水技术与设备的支持。

技术创新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系统目标,考虑系统内外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各种可能得到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比较,不断研究和寻找新的最佳方案。对水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研究,主要是从事技术科学的学者,要将水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思路引入水的供应、输送、使用、排放、处理和回用等过程中,通过对循环过程中水资源消耗、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水污染排放的分析,提出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工程流程或技术建议。

例如,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用水部门与行业都存在节水技术与相关设备;在污水处理厂,要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必须不断更新处理设施和技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水平;同样,要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需要对饮用水、循环水的管道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还需要考虑不同技术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如引入新的生产流程与工艺所需要的投入及预期产出。从企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还要对比分析采取水循环技术的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从而确定水循环技术的可行性。这些工作,需要根据各地的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对各类循环水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系统的分类,并提出相关的技术识别评价指标,为水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5 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水资源分部门管理的体制,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分割管理,水资源的分割管理导致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推萎扯皮、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弊端。随着社会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不少地区的水短缺和水污染等水问题日显严重,传统的水资源分割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加强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机制问题的研究是实践水循环经济工作的突破口,更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机制的研究包括循环水权制度的研究、循环水权交易市场的研究、循环水价的研究、水循环经济政府财政和税收的研究、有关循环水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研究等。

6 结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迫切需要在包括工业、农业等在内的各个领域引入水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技术。通过水循环与资源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水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依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保护环境。因此,建立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再利用体系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昌,张荔,袁宠林,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 环保、生态、再生循环、水景观、艺术设计

1 定义

以水循环为导向的景观,指的是利用水的循环过程,引导人们去观察整个循环流程的一个功能型景观。设计中把水循环的每个重要技术工艺作为引导路线的关键点,通过了解水循环过程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这里,景观设计不单单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更多的是辅设计,通过功能来决定形式。

2 结合水循环再利用的景观设计的意义和切入点

2.1 水循环再利用与设计结合的思考

水循环再利用是将某些特殊的水,例如雨水、受过污染的水等,经过专门的环保技术处理,然后再重新循环使用的过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现今有很多国家在不断尝试把高科技的环保技术融入到与环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们不断在思考:如何能把环保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完美结合,同时满足精神上的愉悦感受,也就是在重视环保技术的同时兼顾美学价值和公众效应。

在当今的水循环再利用中,多采用雨水收集和人工湿地的做法。通过自然渗透、生物净化设施等来完成水的循环处理,使轻度污染的水源还原为洁净的水,并且能重新利用回人们的生活当中,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技术不再单纯的工业技术,更多的其他学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例如人工湿地常常给设计成一个美学价值很高的生态系统或者是雨水收集系统成为广场或者其他大型的一个场地的景观规划等。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外的做法,例如日本为了整治水患问题,使得城市发展继续下去,采用把这个方案与土地利用规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规划。日本的洪水灾害是比较严重的,对于这样的一个情况,日本政府采用了三管齐下的方法来疏导洪水来时造成的水患问题。第一,将原本自然界的雨水急留,如带水的自然区域,逐步调理恢复;第二,在在城市中的地面材料中,使用容易蓄水的材料或结构等使得地面具有一定的透水;第三,把原本的扩展河道的做法改成分洪蓄水的人工湖泊、湿地等。虽然日本政府这样的做法所花费巨大,但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抑制了日本的洪水危害,并且综上所述的地区又成为有机的城市公园体系。

结合水循环再利用的景观,指的是使用水循环再利用,将某些特殊的水,例如雨水、受过污染的水等,经过专门的环保技术处理,然后再重新循环使用的过程,引导人们去观察整个循环流程的一个功能型景观。如何能把环保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完美结合,同时满足精神上的愉悦感受,也就是在重视环保技术的同时兼顾美学价值和公众效应。当今艺术设计界所追求的一个创新方向以及所肩负的责任也是日趋重大。

3.设计案例分析

3.2项目概况

项目选址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内一处。基地选址为校园内的一个空旷处,周边有实训大楼、操场、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景观湖。项目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桂丹西路。占地面积约450亩。周边与狮山、南庄、西樵、西南白泥等镇相邻。丹灶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故居、广东首个湿地公园南海大湿地公园和南海四大旅游景点之一的仙湖旅游度假区。佛山南海的气候基本特点:春湿多阴冷,夏长酷热,秋冬暖而晴旱。4―9月为汛期,雨量较为集中,径流多数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大部分水量流入江河,成为不可利用的水资源。周边由于有工业区,加工业,故出现水质污染严重的现象。

3.3环保学院校园水景观设计的营造分析

针对环保学院的校园背景的特殊和所处区域的气候特点,打造整个校园的系统水景观,是一件利民利校的好事。对于一个有着强烈行业气息的高职院校,我认为在高校环境景观的设计上,要注重对校内的专业氛围的塑造、加强专业意识,并且突出带有专业特点的水景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把环保学院内的水景观分为四类:以教育、学习、休闲、观赏为核心的水景观。把特殊性的水(生活污水及雨水)循环处理系统放入到整个的校园水景观设计中,通过专业技术的支持,把重新处理出来的水作为一个校园水景观的用水来源,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水景观。

3.4创新性的水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以往的污水处理厂,是肮脏的,污浊的,去参观的人们主要是为了看专业的技术,但几乎每个人都不是怀着愉悦的心情去看的,而是让污水的实际状况给震惊、让散发出来的臭气熏的掩面而去。

对于这个原本在水污染循环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因为这些外在的因素,使人无法赏心悦目。在笔者设计的这个水景观中,应该是新颖的,具有设计理念的,能够把环保的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参观者。对于景观的设计环节,不是单纯的景观,必须把环保工艺结合到里面。用植物的芬芳、欣欣向荣的颜色来冲淡污水的视觉、嗅觉的污染,突破以往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困难,使工艺与景观不再分离。

在这个全新的景观设计中,遵循的原则是功能决定形式。以参观为主要目的的功能里,必须要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在整个设计开展前,首先要了解整个污水处理循环的过程,才能对所有的参观流程有个很清晰的概念。在参观路线中,对每个工艺的节点进行停留,结合设计的手法,从空间、角度、形式等多种方面,与其紧密结合,使参观者有足够的时间停留,达到参观学习的目的。并用设计的手法尽可能的把污水的气味掩盖到最小。整个参观的过程是轻松的、愉悦的。在整个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合理安排参观线路,突出工艺+趣味的设计理念,前期的水景观设计中,主要突现的是以“看”为主要目的,因为工艺的特殊性,在中期的工艺阶段、利用空间的分隔,逐步形成人群的效果,把平乏的空间变得有趣,活动性提高。中后期的工艺阶段,由于水质的逐步变清澈,可以把部分水作为动感的水景观设计,形成一个人与水的互动景观,把水景观设计从单纯的欣赏提升到互动,使得整个的设计更加有意义。

3.5工艺流程

整个的水循环设计思路分析:

把生活污水与雨水从收集好的管道,进入到最开始的预处理,二级处理再进入到人工湿地阶段,最后进行后处理并且排放出去,变成可以循环使用的景观浇灌水、景观喷泉、生活中段用水等。

(1)预处理(一级处理)

一级处理也称为预处理,包含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物理法。主要除掉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SS)15,

(2)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中,用了水解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水解池主要是把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水解是将外界有机物还没有进入到微生物之前,利用生物化学反应,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酶化反应。而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则是一个完整的工艺,名字叫做“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叫A2/O工艺16。(见图)污水在二级处理中,主要去除碳源BOD可达95%、过程中由于污泥回流的缘故,会产生硝化作用。通过一级与二级处理,污水中的

SS、BOD等物质已少了很多,但并没有完全消除赶紧,还远远达不到排放的标准。须经过人工湿地的生态处理,进一步去除SS、BOD等以及氮、磷。

(3)人工湿地

通过建造、监督、控制类似仿沼泽的地面,并把物理、化学、生物三种结合运用到污水处理中的手法,叫做人工湿地。湿地系统是一个底面微带坡度、具有一定长宽比例的洼地,河床里有土壤和人工填充物混合组成的填料层。污水在填料层的床体缝隙间或者表面流动,床体里种植的是耐水性强、成活率高、能吸收一定的氮、磷、微生物等物质、生长周期长、美观并具有经济价值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进行水循环的处理的一个工艺流程阶段。

人工湿地的工艺分析:

3.6水循环处理结合景观设计的创新性手法

①基地总体分析:图中红色标识为基地区域,占地总面积为12000平方,整个基地的地形较为平缓,比较适合做污水处理的整体工艺。

②基地周边污水汇集方向分析

整个校区内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及雨水。从基地的污水收集来看,主要从实训楼、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操场这几个位置而来。雨水收集主要在操场和实训楼。

③总体设计概念分析

整个的设计中,把工艺的流程摆在了一个最主要的位置,从而作为一个引导性的设计牵引了整个基地的参观路线。从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水解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池―人工湿地―后处理,整个的工艺完成,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景观的参观路线。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收集从地下走管,部分的工艺露在外面,给人们参观学习工艺做法。

主要工艺及设计说明:

前期:对污水的一个收集过程,包含了生活污水与雨水。生物污水主要接管道,从行政楼、教学楼、宿舍、实训楼等的地下走管;而雨水收集主要采用实训楼屋顶雨水收集的方式,把管道外露,把收集好的水从楼顶的水渠汇总到地面再到地下管道,和生活污水一起来到项目基地的格栅管道入口处,进行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

⑴ 工序一:格栅17

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大块污物拦截,以免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工艺造成损害。

设计部分:

改良后的格栅,在原来的格栅基础上添加了一个透明玻璃罩,并在水流的渠道上添加了一层绿化,主要是为了遮掩污水的气味,但是工艺部分保持并显露出来。

⑵工序二:沉砂池18

沉砂池的功能是利用物理原理去除污水中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主要包括砾石和少量较重的有机物质。沉砂池可以分为平流沉砂池、竖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其中平流沉砂池构造简单,处理效果较好,工作稳定。

设计部分:作为参观为导向的水循环处理,工艺部分采用已有的,在形式上进行一些新的改良。如在本设计方案中,把平流沉砂池原来的埋入地面的部分暴露在外面,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该工艺的工作原理。为了突出工艺造型的特殊性,在设计时,我刻意把该工艺的形体根据具体的比例放大,把倾斜角度的位置设计成一个3米的下沉空间小广场,而沉砂池的上表面部分,则用一个桥的形式表现。参观的人们,可以根据所需,进入到空间的下沉和上升部分,在参观的同时,形成趣味性比较多的活动空间。与以往的普通污水处理的平流沉砂池来做比较,除了工艺部分可以使人们全方位的鉴赏以外,还可以给学生们、参观者们增加多了一个休憩的空间。

工序三:沉淀池19

沉淀池主要用于去除悬浮于污水中的可沉淀的固体物质。按照在污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作用是对污水中的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和分离。在该设计中,我选择了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

竖流式沉淀池20

竖流式沉淀池的形状也可以分为圆形和方形,沉淀区是呈柱形的,污泥的斗则是倒锥体。污水从中心进水管流入后由下往上经过反射板流至水堰,污泥沉入污泥斗中,并在静水的压力作用下排出池外。(下图为圆形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图示意)

设计概念分析:

竖流式沉淀池的池子的高度一般在4m―8m之内,故在设计时,笔者考虑到落差的高度比较大,如果将沉淀池放在地底面,挖的深度太大,投入的资金会比较多。故我将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成立在地面上的,把两个竖流式沉淀池做成并排的1层楼的抬高式空间。

设计特点:

空间上与之前的沉砂池的下沉空间有个明显的对比。通过交通的引导,将参观的人群引向两个竖流式沉淀池,并由于整个空间的抬高,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聚精会神的参观工艺。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日常的人流和参观的人流进行交通的导向区分。由于空间给抬高,加高的区域给予下面的空间起到走廊的作用。对于夏季日照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起到一个很好的遮阳避雨的场所。

工序五: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2/O工艺。

设计分析:在该工艺中,对水温、空气有严格的要求,温度

项目的所处地理位置,是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温度偏高,不利于该工艺,从降温方面进行考虑,适当的进行降温处理,才能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故设计时从该方向出发,把原本的水池上加入一个玻璃盒子,隔绝外界空气的流入,并接上流水系统,使得水从玻璃盒子上流淌下来,直接起到一个降温的效果。而且从景观的角度,水景观穿插到了工艺之中,两者得到了一个统一。在从厌氧池、缺氧池出来,水在这个时候是需要加氧进入到好氧池的,可以用曝气设备增加氧的含量,我在这个环节,采用了一个喷泉的景观形式,使得水与外界氧气充分接触,得到加氧的效果。并且参观的人们可以与水景有个充分的近距离接触,体现比较人性化的设计手法。

(7) 工序七:人工湿地

设计分析:工艺上用了阶梯进水式,设计上选用了并联式。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划分为九个人工水塘,栽种上耐水植物,对进入的水进行除磷、除氮、微生物的处理,并在阶梯的水流后,设计了一个氧化塘,整个塘面将人工湿地环抱住,水流最后进入到此,形成一个生态的微循环系统。在这个人工湿地里,污水的处理继续着,通过湿地里河床的特殊填塞物、耐水植物等的再次处理,把更多的废物留在了水塘中,让植物吸收,经过生态的手法完成水净化的最后阶段。

在人工湿地的景观设计中,我把人的行动作为贯穿整个人工湿地的一个方向。从观赏的角度去对人工湿地进行一个规划。整个参观的路线与湿地景观相互穿插。

4景观规划完成后的效果对比与分析

原始的区域划分图:设计前是一片绿地,地势起伏不明显,没有功能分区。

规划后的区域功能划分:功能区域明显,对空间的使用率较高,解决校区内一些重要的问题。

针对前面所述说的校园内的问题:缺乏特色的景观、休憩空间、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实训基地等来进行景观设计,而整个景观中,穿插的是特殊的“水”。并且把污水的处理过程、循环利用的阶段带入到水景观的设计中,把整体的水景观设计提升到一个具有环保技术研究性价值的位置,把单纯意义上的水景观变成不一样的“水”景观。规划后的水景观,不再简单、乏味,而是充满了活力。丰富的空间、令人流连忘返。

篇(3)

我国是世界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淡水量居世界第88位,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37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水资源短缺的当今社会中,建设节水型社会显得越发重要起来。上个世纪80年代末人们已经开始提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国际上也出现了一股“节能热”,绿色设计由此应运而生。面对这种趋势,我国政府对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给予高度重视,但宿舍类建筑却成为一个盲点。以高校卫生间用水为例,找到高校卫生间用水浪费严重的原因,并设计出针对卫生间节水的装置,对高校卫生间节水改造不仅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更为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实现作出了积极的探讨。

高校用水状况及原因分析

随着国内各地高校的发展,学校内人数在不断增加。据统计,2012年的高校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500多万,而住校生占80%以上,可见高校宿舍用水量所占比例极大。高校内的用水量伴随着高校人数的增长而增长,而高校卫生间用水则在校内用水中占有巨大的比例,人们对于生活水平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更是加大了水资源的使用量。

综上对于高校用水量不断增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国内各高校扩招生措施的实施,使得校内人数不断增加。而学生饮用水用量、个人物品洗涤、洗浴等生活用水更是大幅度增加。

2.国内各高校中为满足不断发展的生源,不断扩展学院绿化面积,一次造成绿地灌溉用水量不断增加。

3.国内各高校中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建设不断增多,从而使卫生间冲洗用水量也不断增加。

高校卫生间节水装置设计方案及分析说明

经分析,高校水资源使用中,卫生间用水占到了大部分,其节水装置设计便以高校卫生间节水为例进行改造设计。

1.关于洗漱池下水口的改造

现存的洗漱池皆为一个下水口,而大部分的污水循环利用也没有注意到对污水进行选择利用。笔者发现,流过洗漱池的污水不一定都是容易循环利用的,有少部分(如洗脏物、刷牙水等)污水很难通过简单的装置过滤加以利用。于是,笔者将洗漱池的下水口进行改装,由最初的一个下水口改装成两个,分别为:

中水回收管。在此部分中,流入的水皆是较为清洁的水源,可以进行储存并进行再循环利用。同时在储存箱中水存满的情况下,其溢出的水可以经过另一个出水管流入下水道。

污水直流口。对于高校卫生间用水的简易系统不易处理的污水,进行直接排放。

这样人性化的设计可以使得污水分层次的有效利用起来,而这个循环系统的设计可以更加简约实用,活性炭、过滤网等装置的使用寿命也可大大增加,最经济的进行污水利用。

2.关于蓄水水箱的设计改造

通常意义上,卫生间中蓄水水箱一般都会安置在洗漱台下面,因此对于蓄水水箱的设计可以根据洗漱台的长、宽、高比例的改变进行灵活设计。水箱的大小由使用者的使用情况决定,若过大则会占用卫生间面积,造成空间拥挤;若过小则不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节水效果不理想。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的人数基本在四人或四人以下,水箱的大小以满足四次冲厕所的水量为宜。每次冲厕所的用水量大致为6L,四次则为24L,所以蓄水箱的大小在24至30L为宜。当然水箱具体的长宽高比则应以具体案例为准来设计,达到空间的最大利用。

设计分析说明

针对高校学生宿舍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必须考虑到节水设备的可行性问题,满足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便捷等要求。尽量在不改变原有的墙、楼板等结构的基础上,使得每一个宿舍都能够自己动手改造。

本文所介绍的节水设备在上述问题上有明显的优势,该设备具有上述特点,符合高校宿舍这一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改造,增强学生节水意识。使用了本设备以后,宿舍节水效果显著,节水量达到80%以上。设备的上述特点使整个设备应用范围大有拓展余地,适合各大高校推广。

高校卫生间节水装置设计的意义

据统计,在国内500多个主要大城市中,其中有300多个重要城市处于严重缺水情况下。目前各城市政府纷纷以提高城市用水价格来引导居民的节约用水习惯,但此种措施却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从根本上加强居民用水习惯,结合先进的用水设备,才能在根本上对于水资源浪费行为起到遏制性作用。据调查数据显示,可循环利用的污水占到宿舍用水的80%左右,宿舍每天用水大约90L,则意味着每间宿舍每天可以节水至少70L。大力挖掘学生宿舍的节水潜力,推广循环用水的节水策略,不仅能大大节约高校的用水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而另一方面,节水装置的设计应用还能够带动卫生间应用设备的发展,卫生间节水装置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也会为制造厂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在经济稳步快速发展,水资源却日趋紧张,用水量不断增加的环境下,节约用水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措施。节约每一滴水,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不仅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进而保护环境,还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

作者简介:李馨嫣(1990-)女,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本科生。

篇(4)

关键词:矿产开采;水资源;污水;地下水;地表水;污水利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大规模采矿过程必然伴随着大量水资源的利用和后期排泄过程,这些过程都会改变水循环的路径以及水的质量,对自然界的水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矿井密集地段,由于矿井大量排水形成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互相补给的入渗、排出、再入渗、再排出的不良人工侧支循环所取代原有的降水、下渗、地下径流、河川径流的天然循环模式,当矿产开采沉陷波及地面,或废弃矿井采空区导水裂隙带或地面沉陷范围扩大时,地表水和矿坑水将发生直接水力联系,彼此影响,地表水会渗入地下或矿坑,后以废污水的形式排出,并且有可能再次下渗进入矿井。而同时由于大量降水入渗地下,使河川径流量减少,水质严重恶化。这些既影响了水质,又浪费了水资源,因此分析弄清矿产开采过程中各个环节废污水的成因,探讨废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对合理开发矿产,保护水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

1.1 矿井排水

矿产多以井工开采为主,由于含矿地层一般位于地下含水层之下,在开采过程中,势必破坏原有的隔水层构造,含水层内赋存的水体将涌向矿井,为确保矿井作业安全,必须排出大量的矿井涌水。矿井水受到开拓及采动影响,含有大量岩石粉尘等悬浮物杂质和微生物,颜色呈灰黑色或黄褐色。矿井水内含的污染物质根据矿藏种类的不同而各异。

这些矿井水的排出会污染河流及附近地表,而且矿井周围由于采空以及含水层疏干等原因极易产生塌陷裂缝,由于这些裂缝的存在,暴雨洪水或矿井排到地面的矿坑水,会大量通过裂缝渗漏到矿井,使矿井排水的工作量加大,还会因为重复渗漏和外排使水污染程度加剧。并且塌陷裂缝往往沿河流方向发育,其宽度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长度有的可达数百米,这样矿井极易袭夺河流水然后又在作业中排出矿井污水,加大了污水排放量,随着采矿作业的开展,分布在河流沿岸排污口排污量的增加,河道本身流量又大幅度减小,自净能力变得很差,导致河道水质快速恶化。矿井排水是造成矿区地表各种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1.2 选矿废水

在清洗和筛选工艺过程中,水将不同程度被污染,如果不能回收处理,将会产生含有多种污染成分的选矿废污水。在湿法选煤工艺中,洗选1t原煤用水量均为4.0m3,其中清水耗量约0.5-1.53。当原煤经分级、脱泥、精选、脱水等作用分选成产品时,由于煤的粉碎和泥化,产生一些粒径小于0.5mm的煤粉,这些煤粉会有不少一部分与水混合在一起,成为煤泥水。原则上煤泥水要循环利用,但由于管理、操作和工艺等存在问题,往往需要外排煤泥水,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选矿后必然产生一些废弃物,如废石及尾矿等。这些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堆存,将对水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废石、尾矿经雨水或各种水源淋滤、浸泡后形成的淋滤液如果随雨水汇流进河川将对河流形成危害,地表水污染是矿山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2 废污水资源化利用

废污水资源化利用就是不再将矿产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只看成一种一定要排出的污染物,而是将废污水当成一种资源,在技术条件许可范围内设法回收利用,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1 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研究利用井下的有利地形,选择合适的大容量的采空区作为天然的过滤池和沉淀池,处理矿井废水,使矿井废水在井下就可以循环利用。大容量的采空区具有沉淀和过滤的作用,同时水体可以一定程度地通过自净作用,得到改善,短期排出的高温废水还可以得到降温处理。这样处理过的矿井水可以进行再利用,避免出现井下排水量较大,而地面净化水能力不够时,造成水质严重超标现象。而且可以缓解地面水源有限,在正常用水情况下仅能满足地面需求,一旦井下缺水的情况发生会影响到井下正常作业用水的问题发生。同时,也可以根据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分析,如果重金属等危害性强而且难以去除的污染物不超标,可对矿井水进行简易净化利用,主要是除去矿井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对酸性矿井水进行中和,即可满足矿井作业用水的要求,甚至用于澡堂、锅炉等的杂用水。

2.2 矿区生活污水再利用

矿区居住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排放亦不能忽视。一般矿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只有少数矿区会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的水再排放,为了缓解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提倡将生活污水回收,进行处理后作为矿区机器生产时的循环冷却水以及环卫绿化用水。这一方面国内已有许多先例,但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有时需要进行深度处理,需要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这在客观上阻碍了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进程。

2.3 清污分流

矿区修建浓缩池,以机械设备的处理手段实现通过加药和机械搅拌,使清污分离,上清水回用,污泥水再进行沉淀等办法。这种方法可以非常快的满足矿井作业过程中临时性的用水短缺,且对水质要求不高情况时的需求。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实现了矿坑水快速有效的利用,是矿区污废水再循环利用的有效手段。

3 水资源保护

3.1 在矿业开采发展思路上,走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道路,以全面、快速、高效地提高矿产业的整体用水效率和废水治理水平,提高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能走污染后再治理,破坏后再修复的道路。采用先进的采掘设备和技术,淘汰放炮采掘等高污染高破坏的落后方法。对断裂发育,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坑充水量大的矿井,应考虑不破坏区域水资源自然循环条件,对导水断裂及裂隙密集带采取注浆封堵技术,堵截来水途径,减少矿坑涌水量。关停整改无法贯彻执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道路的浪费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国局部地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矿产开采作业的各个环节都伴随着大量水体的利用或疏干,产生的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极大,因此加大开采技术改造和污水回用治理力度,提高废水资源化水平,制订强制性的重复用水率、处理率和排放达标率目标,降低矿产业的用水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矿产业造成的水环境污染负荷。应尽可能采用循环系统,采取措施将矿坑排水与供水相结合,努力节约水资源,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

3.3 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多种金属共生的特点,但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比较低,这种矿产资源的低利用水平必然造成开采规模的低水平扩张,一方面浪费资源,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加大矿产开采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这样才是现代矿业发展和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和途径。采矿就是采水,提高了矿产资源利用率,也就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对水资源的利用量,从而保护了水资源。

结语

矿产开采是一种高耗水且对水循环和赋存条件造成破坏的产业,开采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会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关注开采过程中废污水的产生以及排泄,提倡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矿产,有效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进一步污染和破坏,实现有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生态补偿

20世纪人们认识到公共物品和外部性问题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及政府直接管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低效性以来,世界各国对生态补偿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积极的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目前,国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中,始于哥斯达黎加的“生态服务付费”(PES, Payment for Environme

ntal Service or Paymen for Ecosystem Service)是探讨的依据。其宏观研究框架包括明确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数量、向服务的使用者收取费用、向服务的提供者付费三个方面。各国实施PES项目,主要涉及流域水环境管理、农业环境保护、植树造林、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景观保护等。我国的生态补偿研究一部分是对国外生态补偿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和总结,另一部分是对我国生态补偿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结。研究重点从自然资源的生态补偿研究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到当前的流域生态补偿问题。

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产业活动上。因此,产业是生态补偿的重要领域。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实践情况来看,侧重领域在于自然资源的生态补偿和范围较窄的林业、矿业等部门。随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产业生态化在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中存在诸多问题,急需产业生态补偿制度的推动。

1 产业生态补偿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产业生态化是以产业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构造合理的产业生态系统,以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促使产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由于传统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生态化发展在世界发达国家渐成潮流。产业生态化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近年来,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业生态化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产业层面的体现。

产业生态化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产业经济活动,如果不提供补偿,就难以调动产业生态化的积极性。众多的试点企业表示,产业生态化的推进,急需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相配套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特别是产业生态化的补偿制度。而现有的补偿则呈现“少、浅、乱”的局面,不成体系,严重影响了产业生态化意愿和行为,严重制约产业生态化的深入发展和广泛推广。

产业生态补偿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产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害付出赔偿,更多是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产业活动的一种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国家通过提供技术改造资金、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方式,以鼓励企业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设备、高新技术和主动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起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自然资源高效合理、节制利用的目的。产业生态补偿更多的是事前的生态补偿,是国家对积极采用生产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产业因此而可能招致的损失或缺乏行业竞争力而承受的牺牲所给予的一定补偿,对产业的发展方向起着指引作用,是生态补偿的重要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国外产业生态补偿的经验借鉴

产业生态补偿是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举。国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中,以生态补偿制度为主体的市场保障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对环境友好的产品采取补偿。美国、德国等对节能产品给予补贴,如在美国市场每出售一台A++级的节能洗衣机,政府就给予一定的补贴。以色列对“水”进行生态补偿,采用水循环利用的“中水回用”模式,即:产业出来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同量给予反馈。通过这种方式,以色列100%的生活污水和72%的城市污水得到了回用。

2)对环境友好的产业过程给予补偿。对于产业过程中的环境改进,无法像产品那样定量评价,因而往往采取政府投资、无息(低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方式对产业生态化进行鼓励,如丹麦对风力发电及其设备减免部分税,同时给予可再生能源发的电0.27丹麦克朗/千瓦时的补偿,此项措施使丹麦不但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已占到总电量的35%,预计到2030年可超过50%。

3)对环境治理产业给予补偿。生态补偿不仅仅是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由政府承担部分的环境成本费用,降低产业生态化的门槛。例如,韩国为推进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品,2002年韩国政府实施公共机关义务优先购买再利用产品制度,并为进一步扩大再利用产品市场,对优秀再利用产品认证并对这些产品跟踪监督。

3 产业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指导下,我国产业生态化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处在模式的模仿和构建等浅层次的生态化上,在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中存在诸多问题,急需产业生态补偿制度的推动。

篇(6)

为进一步完善装置环保治理项目,彻底消除焦化重污油罐脱水给生产周边环境带来的一定影响,缓解企业污水处理场的工艺压力,镇海炼化公司本着凡是 环保需要投资的钱一分不少,凡是有利环保的事全力做的理念,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利用现有设备,自主研发了焦化重污油罐废水密闭除臭的后工艺处理。在完成相 关论证后,他们投资350万元,及时对Ⅰ污水汽提塔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增设了3台净化水氨氮在线分析、2台净化水PH什在线分析仪、1台吹扫分液罐和1台 净化水冷却器等设备,以适应焦化重污油罐含油、含焦废水的加工。2月1日,镇海炼化公司Ⅰ污水汽提塔开始引焦化装置重污油罐废水作为原料水进行深加工处 理,并一次取得成功。目前,该公司Ⅰ污水汽提装置运行正常,每小时可处理重污油罐废水达20吨,各项数据完全吻合工艺及环保的指标。

据悉,镇海炼化公司现正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此项技术专利。(邹元辉)

华北分公司:污水再生水让百姓放心

[中国石化报] 近日,首次利用钻井作业污水再生水配制压裂液的大牛地气田D70-5井压裂成功,这是继钻井作业污水再生水配制钻井液后的又一次成功应用,标志着大牛地气田完成污水再生水配液工业化应用实验,开始步入实施推广阶段。

“这次试验的成功意义重大,可以在全工区推广应用。若全部采用再生水,仅大牛地气田每年就可节约50多万立方米的水。按目前的处理能力,每年可节约12万立方米水,避免了与当地农民争夺水资源。”华北分公司安全环保处处长武永起介绍说。

华北分公司在鄂尔多斯拥有8个油气田探区,2012年进入大开发后,每年钻井700多口,单井平均需要2000多立方米的水配制钻井液和压裂 液,每年消耗140多万立方米水。随着钻井工作量的逐年增加,加之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处理钻井作业废水的难度和成本都在加大,成为制约油气田发展 的一大瓶颈。

为缓解这一压力,2012年,该公司在红河油田新建了日处理能力3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通过提高净化处理标准,尽快实现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循环利用。

同时,华北分公司安全环保处加快进行快离子污水处理技术的试验。该套装置具备体积小、效率高、移动方便等优点,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日处理能力可达400~1000立方米,堪比一座占地几十亩的污水处理厂。

今年1月,他们利用快离子装置处理了1500立方米的再生水,用在D65-3井和DPH-74井的钻井液配制。现场试验获得理想效果,钻井液性能稳定,顺利完成了钻井施工。

与常规处理废水的工艺技术相比,快离子处理每立方米的成本仅为69元左右,常规处理技术的费用每立方米需要约130元。并且,在日处理400立方米的情况下,快离子处理工艺产生的污泥量仅为4吨,而常规处理技术产生污泥21吨。

篇(7)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 给水排水工程 节能节水措施

一、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支柱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水是万物之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也日渐加快,综合利用作为用水大户的建筑业,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更是要注意对水能的节省,贯彻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二、高层公共建筑中水资源浪费现象及原因

(一)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资源渗漏

现阶段高层公共建筑的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中,给排水系统经常出现因设计问题发生的渗水现象,水管的维护工作一般为定期检修,对于水源渗漏问题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会造成水资源的无意义损耗。此外,给排水系统的管道的各个阀门处也经常出现滴漏的情况,由于管道中的相当部分位于地下,这种滴漏的情况并不易察觉,长此以往,这种情况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是非常严重的。

(二)超撼隽髑榭鲅现

水压是任何水相关建筑设施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越高层的建筑用水对水压的需求就越高,但是一旦水压超高,水的流量大于需求的流量,水就会流出水头,这种情况也就是超压出流。在现阶段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无端浪费的超压出流情况非常严重,一个水头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或许不多,但是多个建筑多个水头的浪费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种形式的浪费具有一定的不易察觉性。

(三)对中水的不合理的使用

中水是一种二次或多次利用的循环水资源,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低成本水源,它的利用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游泳池用水、冲洗便池用水、灌溉园林、洒水车用水等。一旦合理使用,将会大大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作中,中水的利用并未得到重视,对中水相关的循环设施开发投入也略有不足。

(四)热水供应系统设计不良

当今公共建筑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存在很大的不足,总是在打开热水阀门后,要先将管道内的冷水放掉才可以出现热水,这种情况是无意义的水资源大量产生,究其主要原因,是当前大部分建筑一般采用无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这种系统是指在管网中不设置任何循环管道,一般用于浴室,厨房。但是这两个地方也恰恰是用水最多的地方。而且由于高层建筑中热水供应系统与出水系统相距较远,输水的管道较长,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温措施,其浪费的冷水会更加大量。

三、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的节能途径及措施

(一)分流排水,节约生活用水

分流排水就是将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种以上管道系统内排放的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在高层建筑中,分流排水系统的重要对象就是生活用水,它可以节省非常多的生活水资源。一般来说,生活用水应用的领域较为广范,当前,已经有不少城市的建筑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部门将中水的处理应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并通过行政管理手段,要求在各种建筑规划中,单独列出建筑节能给排水设计。

(二)分区供水,缓解供水压力

分区给水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 给水系统分成几区, 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 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由于高层建筑中水压较大,所以应实行竖向分区供水的分区供水法,从而避免下水设施承受水压过大造成的管道漏水、损坏、高层供水量少,噪音大等问题。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法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下水设施大的静水水压应把控在0.15至0.45mpa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1.55mpa。第二,当入户管的水压大于0.35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如,加装减压阀门等措施。第三,各供水分区一旦发生配水点水压不足的情况,应立刻满足该地用水水压的要求。以上就是高层建筑竖向分区供水的方法,但是一旦高层建筑高度超过一百米,分区供水的方法将不再适用,此种情况应采用串联垂直供水法。

串联垂直供水法就是分区设置水箱与水泵,其中水箱置于各分区顶部,水泵置于底层,各分区系统独立,各自运行。一部分水泵供水一管线,另一部分水泵抽取前部分管线加压后供另一条管线。这种方法相对的能耗较少,是超高层供水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三)限流减压,控制水管流量

从水压的角度来看,一旦水压过高会对给排水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由此看来,需要对给水进行分区考察,保证配水设备、排水管道等设施的质量。例如:对于平时生活中使用的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等设备,应将其静态水压控制在6×105Pa以内,对于医院、商店、旅店、公共设施等区域来讲,应将其静态水压控制在3×105Pa-3.5×105Pa之间,其他一些市政建筑项目控制静态水压在4×105Pa-4.5×105Pa之间。从而不但能够确保民众用水正常,同时还能够起到节水、节能的作用。

(四)合理使用太阳能

给排水工程不仅要注重水能的节约和充分利用,还要做好的天阳能的合理使用。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其他资源,方便人们的生活。在太阳能的使用上,一定要因地制宜,针对建筑的实际情况去进行设计,使用对应的太阳能设施。针对高层建筑,太阳能的集中供热模式是最好的选择,串联太阳能的聚热板,在楼顶处设置与电辅助相关的加热设施,或者在地下室内安装热水箱与换热器等。

(五)中水循环

中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从经济的角度而言,中水具有成本低,用途广的特点,从节能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例如,游泳池中的水就是循环过滤,严格消毒后的中水利用,把已过滤的水混入未经过滤的水后,清浊混合后,池水达到卫生的标准,然后将池水不断的进行进行循环过滤与消毒,形成污染与消毒的良性循环。下面具体介绍中水循环利用的方法:第一,重视利用雨水,在随着淡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 ,雨水作为一种愈加重要的淡水资源更是在积极利用,利用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收集储藏装置来收集雨水,利用中水道工程进行雨水的传送与循环。第二,过滤法。中水处理采用生物曝气滤池,集曝气、过滤于一体的装置,是一种省地节能型的中水处理方法。生物曝气滤池和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加过滤相比,具有处理水水质稳定,布置紧凑,管理方便等优点,生物曝气滤池不设沉淀池,直接进行固液分离。实践证明,用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1小时 1次空气冲洗和1天1次反冲洗,不必担心发生堵塞问题。近年来随着膜材料和制膜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逐渐取代常规的沉淀处理,提高了最后的出水水质,减少了回用水的风险,同时节省了处理机房的占地面积。

四、结语

“节水节能”是当今社会受到各界关注的主要话题,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的城市迫切需要生态能源循环。而在建筑行业里,给排水工程在越来越高的楼层内,只要建造合理,对整个国家而言都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用先进技术,定期对给水排水管道进行维修,降低无疑的水能损耗,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积极利用新能源,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