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1 16:09: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将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体现,深化初中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德育生活化教育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初中生对传统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枯燥的反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提高其德育修养的目的。

一、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题

(一)教学主体偏离

初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目前在大部分课堂上,教师仍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导致学生不愿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的。

(二)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所以即使在素质教育慢慢取代应试教育地位的现在,仍旧有许多教师使用以灌输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厌烦心理。

(三)过于依赖学校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却不是唯一,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提高其德育修养,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共同努力,但是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人忽略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重要性,单纯依靠学校进行教育是无法取得最佳教学成果的。

二、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所学的知识多半来自与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师生间的沟通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现在,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放弃传统的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德育修养的目的。要想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1)教师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很难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位置上,则会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由于中学生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制约,他们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这时就需要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制度,让学生在生活中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达到通过点滴小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提高其德育修养的目的。

(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当今社会,教师开始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由于初中生又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很难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某中学教师就通过“模拟市场运营”的活动将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又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她将班上的同学分为两组,一组为买家,另一组为卖家,要求学生们在进行商品买卖的过程中遵循市场的现有原则,在进行进货、销售、购买等环节时将相关知识运用其中。学生们在模拟运营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和参与度,并且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来说,这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案例,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流通过程,锻炼了他们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了自身的德育修养。

(三)重视社会及家庭的重要性

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三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当前初中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过于依赖学校的问题,忽视了社会及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活动,达到加强社会及家庭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的目的。例如,通过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是在学校举办有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通过教师的讲解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了解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此达到提高家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的目的。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三方的共用努力,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影响,提高自身的德育修养。

综上所述,将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初中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仍旧存在许多问题,要想将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效果最大化,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以此达到提高初中生德育修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冯红艳.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24:89.

[2]樊星佑.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策略[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7:74.

[3]刘海云.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148.

篇(2)

【关键词】生命教育;关爱生命;探索研究

作者简介:张柏森(1985-),男,辽宁营口人,小学高级教师,中科院心理所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学校管理与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81-02

2004年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改善未成人思想建设的意见,使我们中小学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小学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时形成的生命观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关系以后学校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关注生命教育掀起新一轮热潮,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目前我国小学的生命教育相对落后,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文将深入研究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1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生命教育是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们意识生命的可贵,使人们珍爱生命,使人们尊重他人的生命,从而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他倡导教育者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当生命教育提出后,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研究。小学是受教育的开始,加强小学的生命教育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1提高小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终究是为人服务的,简言之,教育就是使关爱生命的教育,是关怀人的成长与价值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对生命的认识还很浅薄,甚至会存在一些误区。我国很多小学还意识不到生命的重要性,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就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使他们更懂得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提升他们生活的责任感。通过生命教育使小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认识,提高他们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生命的重要性使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小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不太懂,通过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使他们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1.2提高小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小学生命教育的不足,家长对孩子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我国小学生不珍惜生命现象越来越多。在我国当前的青少年中,由于不珍爱生命,不懂得尊重他人,意外伤害、自杀率不断提升,甚至现在小学生的暴力倾向增强。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1]。由于中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生存技能不强,导致意外死亡已经成为危及他们生命的因素。

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思想。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在家里有求必应,抗挫能力低,容易想不开,容易受他人误导。小学的生命教育不足,导致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偏差,面对这种现状,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2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现状

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关爱生命教育在很多小学已经开始实施,很多地方通过政府的相关文件对小学生命教育进行了规定,要求小学加强对小学生命的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有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一些小学的生命教育开展得很好,使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定期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学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命教育只是偶尔开展,生命教育没有形成常态化,导致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很片面。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生命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很多小学根本没有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生命教育在这些学校只是空白。

我国一些小学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够,生命教育的开展效果不理想,对生命教育中的内容也把握不好。在大多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通常是告诉小学生生命如何可贵,要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他人,却很少涉及死亡教育。生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是人类不可改变的生长轨迹,但是在很多小学的生命教育中却存在重“生”轻“死”的现象。由于缺少相关的教育,使小学生无法意识到生与死的变化,无法从另一个角度感受生命的可贵。

3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对策

社会在不断发展,使生命教育的意义不断丰富,小学生命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小学阶段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阶段,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认为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需从意识、内容、老师三方面努力。

3.1增强生命教育的意识:只有学校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会注重小学生命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意识到生命教育重要性,但是在实施中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只开展一两次生命教育活动,一些学校从来没有生命教育活动。由于生命教育意识的欠缺,导致生命教育作用无法发挥。小学的生命教育是学生生命教育的起点,做好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关系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国小学一定要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使生命教育活动定期化与常态化,提高小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其次小学要加强老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最后学校要通过各种宣传,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小学生增强对生命的认识,使他们懂得关爱生命,关爱他人。

3.2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要使小学生命教育有效果,一定要丰富与完善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定。小学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全方位提升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1)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在小学的生命教育中,首先要使小学生认识生命,知道人类生长的自然规律,会经过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死去。只有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才会更宽容地对待他人,更快乐地生活与珍爱生命。在生活有不如意时,会更好地调整情绪,以一种珍惜的态度更好地应对生活。

(2)尊重生命

交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在学校,小学生要与不同的人沟通。由于每个小学生的认知不同,在交流中会存在差异,通过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会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学会理解、支持与包容他人,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3)保护环境与自然

生命教育不仅要关爱人,更要保护环境与自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与自然的破坏日益加剧,环境与人类是相依相存的,小学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使他们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通过生命教育使小学生明白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环境与自然,要与环境、自然和谐相处,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

(4)升华生命

因为死亡才让短暂的人生更要活出意义,所以小学的生命教育有死亡教育,使小学生意识到生命升华的重要性。小学的生命教育要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人生。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却是无限的,小学的生命教育要使小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创造生命的价值。

3.3提升教师的素养:小学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师进行传播的,老师的素质与意识关系着教学成果。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使老师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当老师意识到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会更用心地关爱小学生,不体罚学生,用心感动学生,用爱温暖学生[3]。小学老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用知识提升自己,才能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当小学老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才会更宽容,更有爱心地对待学生,才会通过行动实现小学生命教育的教育学目标。

生命教育是关于对生命认知的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提高他们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贯穿人一生,是一种终生教育。小学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小学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对生命的认识,影响学生一生的生命认知。因此,本文建议小学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老师方面,不断加强小学生命教育,提升小学生命教育质量,使小学生在教育中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璇.生命教育:中小学生的必修课[J].成才之路.2011(16)

[2]付进,钟振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目标和途径[J]. 继续教育研究.2008(09)

[3]侯虹霞. 关注生命教育——为中小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J].山西教育.2008(09)

[4]徐锋.向往美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篇(3)

 

本文通过对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进行探析,帮助中职学校构建德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职学校虽然定位的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职业技术人才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学校应该认识到德育课程的重要性,把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上去,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德育学习的兴趣,缺乏生活体验

 

很多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德育课程没有多少用处,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就好,对德育课程有着偏见,学生缺乏对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对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十分不利。

 

中职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足,教师在将德育课程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是,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样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把握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活体验的锻炼,这样才能保证德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2中职学校对生活教育理论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有很多的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更别说是作为德育教育指导思想的生活教育理论了,这样在改革的过程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都不重视的课程学生更不会上心了,势必造成德育课程教学开展的困难,中职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是可以理解,毕竟中职学生还小没有接触过社会,但是如果学校都不能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这样很有可能会阻碍学生全面的发展。

 

1.3德育课程教师自身素质薄弱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整体水平达不到标准,这就没法完成德育教学的任务,很多中职德育教师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足够的德育教学经验,这样在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中往往会力不从心,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在德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为了更好的促进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应该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这样中职学生才能才能有一个优秀的领路人,实现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

 

二、对于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2.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对于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职学生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德育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不断鼓励学生,同时让学生明白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并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成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程进行的改革,应该把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中职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认真的从生活教育的理论中探索出属于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2.2注重教师生活素养,提高德育师资队伍的水平

 

教师是教授学生知识的引路人,首先教师应该有着足够的能力,教师的水平关系到德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尽可能的增加教师的整体素质。

 

德育课程的改革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中职德育教育的道路。

 

将德育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德育教学水平的质量,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2.3增强社会实践,德育教学方法与生活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学的重点是不将理论交给学生,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不应该紧紧的束缚在课堂之上,应该让学生们走向社会并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并把握社会,这样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这样才能保证中职德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进行探析,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保证德育课程的改革应该把握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指导的思想,将德育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学新道路,保证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篇(4)

【关键词】民族预科;入学教育;重要性

民族预科新生从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活步入预科院校,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学习和生活后再结业进入目标院校,这个过程是特殊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预科新生能否在入校后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对其能否顺利完成预科学习并进入目标院校,乃至对其今后的一生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预科新生在入校后要加快转换角色,准确定立位置,和谐融入新环境,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以积极全新的面貌应对新的环境。然而,角色的转换与环境的融入需要一个过程,它是入校新生不断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结果。入学教育,是预科新生入校后所接受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学习,在其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预科新生人际交往、学习及生活这三个方面分析做好民族预科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预科新生入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1.1人际交往方面

对于新生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是陌生的校园、生疏的新群体,多数学生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以及其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在与他人交往中有意无意地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增加了交往的难度。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不能马上交上新的朋友,知心的话无处说,常常陷入不为人所理解的孤独感之中。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就曾遇到过类似的案例。有的学生刚刚开学,人生地不熟,普通话又说不好,一开口别人就会觉得语音怪异,使其产生不愿张口,不敢开口的心理阴影,导致预科生一年都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毕业后工作都造成不良影响。

1.2学习方面

预科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不齐,就如,有些地区的学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高考前就学习了VB等编程语言,而有的地区学生连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课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就导致学生在预科入学后学习重点及学习方的不同。而基础知识弱的学生自然而然产生自卑、学习压力大的心理,这对其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及自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学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会指定教材,指定学习方法,上课细腻,面面俱到。而进入预科后,教师会从全局着想,教学方法不同于中学,授课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且只阐述重点难点,其它内容需要学生自觉地完成。这样一来,对于刚刚迈出中学的预科新生来说,很难摆脱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也很难适应预科的学习重点,一时会显得不知所措、无法应对。

1.3生活方面

新生刚入校,难免会想家、思念家人和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南北差异的饮食习惯,很容易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并且,现在预科新生都为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处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来到预科院校,面对新环境,要迅速进入独立生活的状态,学生很难适应,加之接踵而来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生活、学习两方面都不如意,进而产生厌学的现象。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类似的案例,新生刚刚入学,觉得生活条件及学习环境都不如家里及高中的好,在失落及对外界的不满中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去适应环境,经常旷课,甚至天天吃泡面或者外卖,在多次考试中都不及格,最后,虽勉强结业,但因为在校成绩不理想,没能选到如意的专业。预科新生若刚入校,在不了解周围同学,没有融入到班级的情况下就迅速进入课程学习阶段,不仅不会对其学习有所帮助,还很有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将不利于其日后的学习及生活。

以上问题,在预科新生中普遍存在,若发现不及时,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会使预科新生在入学后无法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导致自我定位不明确,这对其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将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对预科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非常必要。

2预科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预科新生从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活步入空虚而又多梦的大学校园,一切都是未知的。无论是周围的环境还是周围的人,从学习到日常生活,从角色到责任都发生了改变,它需要刚入校的大学新生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快转换角色,准确定位,尽快融入和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然而,角色的转换与环境的适应是一个过程,它需要入校新生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预科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新生适应新生活的关键,对于教育新生明确预科学习目的,了解预科学习特点,了解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法纪观念,自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素质,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有着积极的影响。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对新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预科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确立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顺利完成预科学业,为以后的大学学习与生活铺平道路。

从教学经验来看,成功的入学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坚定学习信念、顺利完成学业,还往往使其终身难忘并终身受益。所以,入学教育至关重要,应根据预科新生的特点、教育内容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入学教育的时间和形式,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及新的生活状态。

3结语

预科学习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基础,而成功的入学教育是预科学习成功的必要过程,作为专职的民族教育工作人员,深知做好民族预科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全面扎实系统的入学教育学习,使每一届预科新生都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环境,实现人生新角色的转变,为他们很好地完成大学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预科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做好民族预科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我们民族预科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腾蛟.简论民族预科教育的方法和时机[J].高教论坛,2009(1).

[2]贾玉敏.大学新生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入学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2).

[3]文敏.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7).

篇(5)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重要性;方法;观念

高校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最基本途径,尤其是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课题。近年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积极性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上的不完善,一些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法律素质与社会发展需要严重不符。因此,应该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减少大学生犯罪事件,营造更加和谐、文明的高校环境。

一、新形势下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法制教育是适应国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体,高校应该紧跟时展的趋势,改变法制教育的模式,和国际接轨,实现综合发展。如今,各国都在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努力,人们渴望生活在一个更加文明、有序的社会。在政治上,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和各国人民一起奋斗,从完善法律制度做起,承担起国际责任。高校应该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不断发展法制教育的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响应国家号召,合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当前,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给高校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法制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采用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合理宣传法律知识,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督促他们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读书。在经济上,我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渐完善,成为国际经济秩序完善的主要推动者。因此,我国应该根据国际法,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本国法律,培养出专门的法律人才,为更好的适应国家局势而努力。

(二)加强法制教育是适应国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为建设民主法治国家所制定的基本国策,自实行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党曾多次在国家会议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相关概念,推动了法治建设的进程,给社会大众带来了发展的信心。高等院校作为国家政策的响应者和执行者,应该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按照民主的方法对校内事物进行管理,相关责任人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校内大学生的学法积极性。同时,高校应该在充分理解国家法制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宣传策略,向学生明确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并通过严格的执行和管理,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高校法制教育的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的法律观念,通过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他们的法律知识结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长为民族发展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三)加强法制教育是新形势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大学生素质指的是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法律的能力的总和。学生掌握了全面的法律知识,就能够合理的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帮助他人解决法律问题,缓解社会矛盾,降低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几率。法律素质是通过教育活动逐渐培养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明确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规范学生的人生观,使其成长为法律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很多校园犯罪的案件不断刺痛着公众的神经,如药家鑫案、林森浩案等,人们在唏嘘、感慨之余,更多的是遗憾。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应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缓解校园矛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校园犯罪案件不再发生。

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首先,法制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积极学习国家和国内的法律知识,了解时展的需要,明确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日常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使学生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完善法律知识结构,增加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的开展交流会,通过一些案例的讲解,使学生踊跃回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最后,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法制教育工作深入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通过走访和调查,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利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使大学生获得最直观地感受,达到法制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高校法制教育不仅关系到国内文明法治社会的建立,还对国际间政治秩序的建立有间接地影响作用,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法制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契合社会的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其培养成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发挥法制教育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和.试论新形势下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与职业,2010,(12).

[2]李丁宁.新形势下高校法制教育探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07).

篇(6)

[关键词]进修学校;少儿;礼仪教育;重要性;途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礼仪是少儿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是少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在所有儿童的教育中,儿童素质教育、品格教育、礼仪教育无疑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环境下,我认为少儿礼仪教育已备受国人关注,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仪态万方、风度翩翩,那么从小就要教会孩子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少儿礼仪的重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会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的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为更好的普及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充分培养儿童学习礼仪的环境,开设相关的课程,使孩子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学会懂得礼节。据了解,美国专门在学前班开设了学习礼仪的课堂,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培训班进行专门的教育,把孩子们的礼仪程度作为升学的一个考核内容。

我国一著名幼教专家曾经写下这样的一句话语;教孩子礼仪,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每个孩子的礼仪开始。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

少儿礼仪教育的培养将会使你的孩子仪态万方、风度翩翩,被更多的人所接纳,为今后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人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哪一种工作,都迫切需要学习礼仪,懂得礼仪,遵守礼仪和运用礼仪。这次我所提出的少儿礼仪,就是本着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着眼于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通过这次教育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我们的小朋友们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以后的人生铺上更加广阔的道路。

怎样培养少儿礼仪:

少儿礼仪教育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少儿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因此,如何使孩子在此阶段形成健全人格,实现思维发展质的上的飞跃,是广受家长、教师的热切关注问题。,

所以在对孩子教育要求我主张要积极培养少儿的耐心,少儿耐心的培养,有助于少儿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其次也应教会儿童学会说“对不起”、“谢谢”等这类词,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让孩子明白有意无意地弄伤他人或损坏别人东西都得道歉,对于它人的帮助也应该学会说谢谢。这些礼仪的学习将会对少儿以后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地影响。

其实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早已被众多教育专家认可,儿童的可塑性强,礼仪从小就要开始

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是国内一直缺少这样一个教育l生的课程。为此,今天我在这里提出了少儿礼仪的一些重要性,让各位家长和老师们重视起少儿礼仪的重要性。

没有知识的品格是虚弱的,没有品格的知识是危险的。

少年儿童需要从小就培养的六大能力:创造力、意志力、思辩力、自制力、专注力、亲和力。

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仪态万方、风度翩翩的人,就得从小教会他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不过,面对天真懵懂的宝宝,利益教师刚开始还真有些手足无措,怎么教呢?其实,礼仪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和一点点技巧。老师自己,请检点自己言行,多说“请”和“谢谢”,并用愉悦的声音对宝宝说话。这些将为孩子未来的礼仪培养开个好头。

教孩子一点礼仪,能使他被更多人接纳,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通过论述,为的是帮助父母培养孩子正规家教,使孩子从小无论在任何场所都可表现出落落大方、礼貌待人、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举手投足间流露受过良好家教的训练,深受周围人们的称赞,增强自信、受益及影响一生的成长。论少儿礼仪教肓的重要性和途径

张琳

[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礼仪也起到了向外界传递中国信息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将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礼仪风貌的发展趋势。现实情况中,我国国民的文明礼仪与国际社会相比,已产生了一定差距的。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不到位有关,本着这么一个思想,我觉得专门开办少儿礼仪知识培训班,让广大少儿学习到专业的礼仪知识,身体力行,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现在以及今后生活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项技能。

[关键词]进修学校;少儿;礼仪教育;重要性;途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礼仪是少儿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是少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在所有儿童的教育中,儿童素质教育、品格教育、礼仪教育无疑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环境下,我认为少儿礼仪教育已备受国人关注,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仪态万方、风度翩翩,那么从小就要教会孩子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少儿礼仪的重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会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的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为更好的普及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充分培养儿童学习礼仪的环境,开设相关的课程,使孩子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学会懂得礼节。据了解,美国专门在学前班开设了学习礼仪的课堂,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培训班进行专门的教育,把孩子们的礼仪程度作为升学的一个考核内容。

我国一著名幼教专家曾经写下这样的一句话语;教孩子礼仪,等 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每个孩子的礼仪开始。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

少儿礼仪教育的培养将会使你的孩子仪态万方、风度翩翩,被更多的人所接纳,为今后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人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哪一种工作,都迫切需要学习礼仪,懂得礼仪,遵守礼仪和运用礼仪。这次我所提出的少儿礼仪,就是本着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着眼于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通过这次教育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我们的小朋友们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以后的人生铺上更加广阔的道路。

怎样培养少儿礼仪:

少儿礼仪教育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少儿阶段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因此,如何使孩子在此阶段形成健全人格,实现思维发展质的上的飞跃,是广受家长、教师的热切关注问题。,

所以在对孩子教育要求我主张要积极培养少儿的耐心,少儿耐心的培养,有助于少儿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其次也应教会儿童学会说“对不起”、“谢谢”等这类词,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让孩子明白有意无意地弄伤他人或损坏别人东西都得道歉,对于它人的帮助也应该学会说谢谢。这些礼仪的学习将会对少儿以后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地影响。

其实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早已被众多教育专家认可,儿童的可塑性强,礼仪从小就要开始

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是国内一直缺少这样一个教育l生的课程。为此,今天我在这里提出了少儿礼仪的一些重要性,让各位家长和老师们重视起少儿礼仪的重要性。

没有知识的品格是虚弱的,没有品格的知识是危险的。

少年儿童需要从小就培养的六大能力:创造力、意志力、思辩力、自制力、专注力、亲和力。

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仪态万方、风度翩翩的人,就得从小教会他良好的礼仪。优雅的礼仪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不过,面对天真懵懂的宝宝,利益教师刚开始还真有些手足无措,怎么教呢?其实,礼仪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和一点点技巧。老师自己,请检点自己言行,多说“请”和“谢谢”,并用愉悦的声音对宝宝说话。这些将为孩子未来的礼仪培养开个好头。

篇(7)

随着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在学校建设中的数量逐年增加,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具体来讲,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辅导员不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者,同时更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面广、联系较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更深入,相比于其他科任教师,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壑小,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由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辅导员的思维通常更为活跃、开阔,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能打开学生心扉,促进学生成长。此外,辅导员高水平的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用于学生,以身试教,更能帮助其形成完整的人格,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领头羊”。因此,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往往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最佳人选。其次,在学校建设中,辅导员更是扮演多重角色,处于不可替代的特殊位置。一方面,他们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的纽带,承担着学生诉求与学校政策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在沟通上下级部门中起着桥梁性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要教书育人,同时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灯,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的“好帮手”。就学校整体建设而言,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与学生最亲近的人,其教育水平不仅关系着学生受教育效果的好坏,而且还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总而言之,辅导员是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思想灵魂的塑造者,在学校教育管理与学校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同时,这一重要性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辅导员工作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二、提升辅导员工作管理水平的策略

1准确定位,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与个人魅力在教育中的影响作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辅导员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深刻影响。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情况更加多变,加强辅导员管理水平建设,首先要求辅导员自身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自身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责任。针对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无序等情况,将可能涉及的所有工作尽量细化,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提升工作效率。关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有这样一句名言,“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现象的态度。”由此可见,准确定位,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并将其付诸于教育实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才能在学生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才能在无形之中规范学生言行,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2加强培训,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

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极其广泛,管理对象的各方面素质也参差不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辅导员自身素质有限,管理中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强对辅导员教师队伍的培训,使之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急处事能力,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通过培训,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知识作用于学生,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辅导员管理质量低下的情况。经过培训之后的辅导员,知识更加丰富、思维获得拓展,利用这些优势,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进而促使其健康成长。

3健全机制,激发辅导员工作潜质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后起之秀”,具有极大的潜力。实践表明,通过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促使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寻新的管理方式和着手点,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完成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绩效考核作为检验教师教育水平的一种手段,也是调整完善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考核形式上,应力求多样化;考核内容上,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重视学生在教师评估中的主体性,以学生反馈作为教师评估的重要参考;评估结果透明化、公开化;设置专门的监督举报信箱,不断完善辅导员工作。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