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1 11:53: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认识计算机的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兴趣;互助学习小组;学以致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遵循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总体教育理念,以岗位任务为引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地讲解。该课程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让每位学生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这是我们每个计算机教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在2011~2012年上学期执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们的一项日常教学工作,打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和首要目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我们计算机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尤为注意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举例如下:在讲解Word 2010中的作品制作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日常实际生活,初步构想自己怎样通过一份电子小报来做自我介绍。先在制作小报的说明中提出具体的内容要求、详细的格式安排,接着,补充说明作品在制作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其应采用的方法。同学们在经过几分钟的认真思考后,笔者先用大屏幕展示几份相关的优秀作品,然后要求同学们自行通过互联网寻找另外优秀的word作品展示,以使他们对自己将要进行的创作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制作出更为优秀的作品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期待。笔者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鼓励他们“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做出比观看的优秀作品更加精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学习,学习更为主动和自觉,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去获得丰收的喜悦,去赢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和信心。

二、建立互助分组教学,组织学生讨论

互助分组是解决学生之间学习差距的一个很好的组织方式。首先笔者依照此前实际情况,采用学生个人愿望和学生推选等方式,有目标地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同学作为小组长。接着采用“优差结合和自由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分组,每组4~6人。小组长作为老师的帮手,主要任务是:组织小组内各个成员思考、分析、讨论该模块的任务要求,归纳总结出所涉及的知识,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自己选择或由小组长分配具体任务;小组长负责帮助组员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小组长也无法解决的,再由老师帮忙解决;最后通过该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每个学生对此模块知识的充分掌握。各小组任务完成后,既要考察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是否充分完成,还要考察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情况。只有每个成员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这个小组才算获得通过,小组长才能获得相应的表彰。如此,不但发挥了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协作学习,加强了团结互助,促进了和谐,同时也减轻了我的负担,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教会学生编辑排版文章、处理表格、制作ppt、网络应用等,学生往往觉得很有用、很有趣。我便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习过程共同探讨:利用计算机可以做一些什么事?

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重视课外活动

结合实用需求,讲解课本外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在介绍到主机时,给学生讲解主机背后接口知识(如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并打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机箱内部的硬件,还讲解一些简单的电脑维修知识以及如何安装系统等,以帮助他们解决自家或朋友、邻居家的电脑小故障。在讲到网络应用时,教学生下载手机铃声、音乐、图片等。

笔者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校沟通,开放微机室,来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此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协会,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还有,在课外活动课中通过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学习或对书本知识细化,再加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争取更大进步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可以说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科学性;通过反思可以有效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的思考更加成熟和理性;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德育教育;中职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以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渗透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技为先,从细微处让学生得以德育的教化与熏陶,潜移默化,才能德才兼备,让我们的学生不止有优秀的成绩,优越的专业技能,更具备优良的品德与修养。

一、责任——爱国教育

渗透: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会详细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从最初我国发明的算盘,到1666年,英国发明的机械计数机,再到1946年美国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再向智能化的计算机方向发展。一路走来,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完整的呈现了人类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提升和经济的显著提高。更会着重向学生讲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计算机蕊片是美国,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先进的技术是日本的,而我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上进心、责任心和危机感,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国争光的坚定意志和信念。

拓展:教学中,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开发与发展的希望,树立信心和激情。在讲计算机的发展时,可多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如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到1973年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成功,到2000年高性能计算机“神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向学生推荐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它是我们中国人自主研发,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另外还向学生重点介绍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和公司,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树立毕业后进入明星企业的就业目标。

反思:胸怀祖国,才能倍有奋斗拼搏的激情和动力。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一片丹心照汉青,陈景润的数学桂冠,都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急需的专业技能性人才,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的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与未来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曙光。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并充分认识到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薄弱现状,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对祖国的责任心,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去探索。

二、自主——创新教育

渗透:如在学习FLASH课程时,讲到“制作逐帧动画”这一节时,教学的目标是如何使用关键帧制作动画,这一任务的学习不应该由老师枯燥的讲述,模式化的演示,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他们自由发挥实现。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学习和操作,共同思考和探索演练。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各有特色,不仅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也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时,告诉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要不断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吸取最新的技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组装一台电脑,研究各部分零件的组成与功能,并且在维修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摸索,很容易就能把电脑组装好,并熟悉掌握各项性能,为维修又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亲自实践要比教师单纯的演示和指导更加能锻炼学生的组装和维修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空间。

拓展:中职计算机教育跟普通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所不同,它面向就业,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讨和研究,勇于思考和创新;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协作学习、情境教学、会话协商、问题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反思:德育教育的实施应充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动机需要激励,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科学的人才培养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推陈出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清楚认识到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让学生乐问、善问、善思、善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明辩——网络道德教育

渗透: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举了几个事例:某中职学校的两名学生晚上在学校跳墙出去上网,通宵玩游戏后脑子昏沉回学校的路上被卡车轧死;某地一18岁女孩因沉溺于网络聊天,从家里偷钱私跑出去找网友,以致被网友拐骗等等。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不仅有知识和信息,也有陷阱和灰暗,必需擦亮双眼,有选择地借鉴、抵制网络陷阱的诱惑。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学生自律自求、自我保护,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

拓展: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网络知识,掌握网络工具,提高网络道德素养,与学生在网络平台平等无碍的交流,并有具体性针对性的对学生上网开展垂范与指导;其次要教会学生具有鉴别能力,合理取舍网络信息,并谨慎交友,正确处理现实和虚拟的关系,在网络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再次还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优秀的学习网站,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有益的免费资源,自己独立设计网页或制作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反思:网络为学生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信息的多元化,网络的兼容性导致上网成瘾,网络的虚拟化迷失心智,网络的无序性造成网络侵犯,在这个良莠不齐,丰富多彩的信息充斥其中的网络时代,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一味的约束和限制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抗和叛逆,我们要变堵为导,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网络道德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从道德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不利用网络毁谤、攻击别人,自觉、有意识地抑制和谴责非法的网络行为。

四、做人——职业道德教育

渗透:在教学计算机病毒知识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对人类的生活、安全和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损坏计算机的软件,破坏存储的数据,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互联网瘫痪,造成全世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千亿元,一些反病毒专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所以任何目的的设计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违法的,不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关于计算机安全的信息,重点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培养他们的行业工作操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

拓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策略有:教师要革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对书本知识精讲少讲,将枯燥的概念、原则等结合生动丰富的课件或目前最新的典型案例分析,在愉悦的氛围中无形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也可开展情境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在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规则意识,让学生扮演某种职业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该角色的行业期待和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不足;课下,也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本地区优秀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和知识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本地区某一行业道德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等等实践活动。

反思: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我们经常能听到许多运用计算机技术违规者大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人物,我们教会了他们过硬的专业技术,他们却用来满足个人私欲而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这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训操作以及社会、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脚踏实地、独立考虑,勇于发明的科学肉体”。

五、结论

当前中职计算机的德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偏差,我们要把爱国教育、创新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去引导、启迪学生萌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形成学校、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用型技术人才,“文理兼修,心怀天下”,方能“山川皆纳,气盖乾坤”!

参考文献:

[1]牛率仁.如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J] .成长之路,2011(20).

篇(3)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在国内缺乏相应的教学参考,作为一个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才开始在我国兴起的词汇,学术界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释义广泛却又模糊,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重点参研教学大纲的核心论点与目标指向,才能切实发挥教学的效用[1]。那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发挥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效用而贡献力量。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性探析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当前,学术界将信息技术定义为“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对信息的管理,其二是为处理信息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在当代社会,信息是除却人力资源之外的第二要素,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获取信息也许并不困难,而困难的是将信息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而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诞生的根本目的。

2.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涵

中国的信息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在国内的普及而形成的,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含义是计算机课程,而计算机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宇航、工业、金融系统、服务等多领域。在当代,可以说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而信息技术课的主旨是为如何通过计算机建立信息、接受信息、分享信息及发送信息,由此可见在初中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是讲述计算机的使用及计算机的掌握,如图片、表格、浏览器、幻灯片、Word及Word文档编辑等,这正是全面掌握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因此,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涵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其与信息技术构成了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探究环节,笔者择取了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为例,本节共分为三课时,分别由“信息”、“信息技术”及“信息的编码”三节组成。

1.“信息”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课堂实践过程分为课题导入、主题探析与实践验证三个部分。

其一,课题的导入:

首先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图片,并以问题导入课题。

师: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生:自然界和人们的社会活动。

师:“看图”是你们了解图片内容的唯一途径,即,说明图片向大家展示了某些信息。那么,信息的概念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课堂活动,请同学们体会信息的含义。

其二,主题探析:

课堂活动:让学生观察课室内所有能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信息。

师:信息是什么?

生1:信息是能看到的、听到的及感受到的。

生2:信息是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生3:信息是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师(板书):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方式。

其三,实践验证: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信息来源、信息的构成及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课堂实践:

其一,导入课题:

师: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在上一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生:信息技术课,在上节课中,学到了信息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其二,主题探析:

用多媒体播放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并填表:

表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当代各领域的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取每一组答案进行比较,并对错误理解的小组进行额外引导,从而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

其三,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向学生简要介绍语言文字的产生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电话的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3.“信息的编码”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信息编码的概念、意义及其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课堂实践:

其一,导入课题:

师:计算机仅是一台设备,它既“看”不见文字和图片,又“听”不懂人类的语言,更不能自主处理这些信息。所以,我们必须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将其翻译成计算机能“看”或“听”懂的语言,才便于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其二,主题探析:

多媒体展示:二进制数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述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为“逢二进一”。

运算规则为:0+0=0;0+1=1;1+1=10……

字符编码:(1)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2)一个西方字符与一个确定的编码相对应;(3)一个汉字字符则与一组确定的编码相对应。

其三,让学生认识信息的编码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提示:假如没有信息的编码,那么计算机将如何运作?正如人类的大脑,假如没有大脑,那么人类又如何进行生产、生活?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本文的第二个核心论点,笔者对上述课堂教学过程开展了细致的反思活动,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其一,针对“信息”一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从生活中导入课题,深化了学生对“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了“信息”的概念;而欠缺之处在于从“信息”向计算机的过渡,对信息的论述相对独立,应在课堂上补充相应的计算机元素,深化学生对信息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系认识。

其二,针对“信息技术”一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表格的应用。首先以多媒体播放信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其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表格形式进行阐述,可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彰显本课教学效用;而不足之处在于导入课题过早,在上一课“信息”与本课“信息技术”之间,应构建相应的知识链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认识过渡。

其三,针对“信息的编码”一课,成功之处在于开篇课题的导入,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信息编码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足之处则在于对信息编码的意义解析,需作进一步完善。

四、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强化教与学的双向作用,只有构建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连通的桥梁,才能构筑起完善的教学体系,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才能得到提高,彰显教育效用。

篇(4)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带来自身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同时,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师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从职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判断,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才能达成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认识的滞后性

1.1 教学现状的反思

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建立在教师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得失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如何总结并升华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之对今后教学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以及教师如何看待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剖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时,无论是教师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还是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教师结合计算机教学实际,从细微入手提出明确的解决途径,更多的只是对问题的泛泛而谈,导致诸多教学问题的产生,包括教学方法的呆板、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学模式的单一等。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更新,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也在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传统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弊端,特别是以教师为中心,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被迫接受现成知识的做法,已经严重影响了本专业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教师只有勇于打破自我思维惯性、自觉消除各种认识障碍,才能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社会生产的相互融合;教师只有重视制约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各种短板,通过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及时确定应对措施,才能扭转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把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真正体现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

1.2 教育科研的理解

计算机专业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这是该专业教学的一大特点,这无疑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充电”,才能扩大自己的“内存”,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遵循教学经验,不能以更为宽广的视野突破教学思维的限制,导致教师在宏观上不能结合计算机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的特点,权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微观上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仅仅狭隘地理解为文本知识的教学,从而使教学只是停留在文化知识传授的肤浅层面,教师以教育科研推动本学科走内涵发展之路,更是存在着明显的急功近利思想。诸如,教师教学经验的提炼不是为了对今后教学工作产生指导作用,更多的只是为迎合学校考核要求发表几篇论文;教师所撰写的教学随笔不是为了对后续教学产生启示,而只是完备教学流程;不乏有教师将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简单地理解为对于诸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编程等证书的考试与获得,同时,也有教师由于科研动力不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远景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既不通过业务学习夯实内功,也不能走出去了解探索计算机领域、网络领域以及IT领域专业发展趋势,从而无法实现自身相关知识的积淀,如此种种,不仅使得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缺乏较深层次的理解,尤为重要的是,教育科研渠道的堵塞使得教师难以做到以具体问题为抓手、以实际课例为载体、以有效反思为取向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教学研究,严重影响了专业化发展。

2 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外部支撑

2.1 社会环境的改善任重道远

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一种教育,因此,职业学校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尤其是社会经济迈入快速发展通道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依赖更加明显,但同时社会对职业教学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却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尤其社会外部环境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其不利影响,其中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是目前相对突出的问题之一。社会整体环境对职业教育认识的片面性所导致的消极影响根深蒂固,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多个层面,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制定符合教师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路线图,让教师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包括体现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情感激励;包括运用必要的经济支持,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成长性。社会外部环境对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影响,其中,职业教育大环境对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利体现在没有引领教师正确应对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困惑,致使教师在面对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高标准、严要求面前没有很好地定位教师自身角色;主管部门所出台的针对职业教育远景规划阐述还没能达到计算机教师的心理预期,导致教师在制定自身专业化发展目标过程中缺少坚定的信念支持。

2.2 学校教学机制仍需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益更新和计算机领域的整体发展,计算机课程内容也在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这无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内部机制的制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加强学校学科建设与帮助教师实现人生规划有机结合,真正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诚然,学校作为教师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诸如,学校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到各行各业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真正要求,使自己对本学科教学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和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加强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实践探讨、计算机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以此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包括支持教师通过参与学校网络平台的建设以及学校网络实验室的完善与发展,逆向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增加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体现价值;包括提供教师外出进修机会,实现校内研究与校外经验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应该说,职业教育学校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够做的具体工作还很多,诸多工作一旦得到有效落实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大有裨益。

3结语

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解决这些制约问题不仅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更需要教师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和提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探索出既符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策略,又能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1-7.

[2]楼军伟.校本培训中教师提高探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涵义 英语教学现状 优势 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一、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涵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逐渐为广大教育战线的教育者和上下求索的莘莘学子们所认识和青睐,因此它逐渐揭去了神秘的面纱,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而是英语教育和学习者们研究和使用的工具。从最初被称作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即计算机辅助教育者教学逐渐演变为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即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及学生进行语言的教与学。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挑战教师的传统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和英语教学标准,能够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英语教学的现状

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师扮演着传统的“传道授业”角色,“传道授业”的工具就是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巴”能够做的是讲解、灌输,即便巧舌如簧,口若悬河,一堂课也传递不了多少信息和知识,况且英语教师对第二语言的掌握还做不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对英语的文化积淀了解得不多,因此理想的教学效果绝对不能全凭“嘴”一张。同样的道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又哪里能写尽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考和想传达的教学信息?即便教师写字速度很快,甘愿每堂课都满身都是粉笔灰,学生接受到的知识也是极其有限的。“一本书”一方面说明课堂英语教学有计划、有组织和有内容上的限制,教学活动应该由教师控制,不能超越教学大纲,另一方面,说明“一本书”的容量太小,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对英语知识、信息、文化和内涵的需求。

我们再分析一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选择学习英语,是因为无论高考、考研、选择工作,还是出国,英语考试都举足轻重。因此英语学习者一直在应付各类考试,并没有真正地学习语言。在课堂上的英语学习重点也是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进行,学生终日置身于枯燥单一的题海之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素质特别是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更不能将已有的英语知识应用于日常交际活动中。学生尝不到学习的乐趣,认识不了英语学习的魅力,自然缺乏学习的动力,即使出现英语考试的“状元”,在实际应用上也是“行动的矮子”。另外学生很少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认为每天多做练习,把老师提供的好的参考书、练习书做完就万事大吉了,如果考不好就是老师的事情,因此忽略了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即自主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师生应该跳出自我的圈子,寻找更好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而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就是现阶段比较好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帮助英语教学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创新精神,了解世界文化,拓展视野,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根据上述要求我们来研究一下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给英语教学课堂带来的帮助。

1.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英语教与学的资源,激发教学双方的兴趣。

时代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果仍然凭借传统的一本教参、两本练习是不可能满足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需要的。现在,教师可以登陆计算机网络,深入了解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先解决教师对所教话题的困惑及知识上的空白。网络上的信息量大而丰富,有不同的呈现和汲取方式,有文本,有图像,有动画;有真实的生活场景,有超越生活的艺术形式;有真实的心灵鸡汤似的故事,有诙谐幽默的小品文章;可以让人捧腹,可以让人潸然泪下;可以让人收益非浅,可以让人满“载”而归。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有充足的准备,相信在教学时也会自信乐观,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快乐。学生可以在预习阶段利用计算机收获一些基本的知识,先对语言产生兴趣,并且带着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课后反思时,再次利用网络巩固提高。计算机网络上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和形式,学生课后做起来也轻松快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还可以自己创建网页,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练习软件、网页等,实现教学双方的进步。

2.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真正的英语交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提倡真实、有意义的交际教学活动,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封闭的教学环境无法满足而且限制了真实的交际活动。但是如果我们将课堂延伸到计算机网络,相信网络的交互性和动态更新的特点能够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加真实的交际活动,因为网络世界也是真实社会的一个缩影。网络资源拥有大量英语听、说、读、写的材料和活动。借助网络,学生可以与世界对话,聆听大自然与人文世界的声音,阅读五彩斑斓的世界万象,描绘并交流心灵的语言。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感受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文化,体验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

3.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使教师不再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不再”填鸭“灌输,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教师参与制作课件或者课后建立练习、测试网页,这样教师就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幕后指导者、顾问。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生亲身体验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学习的乐趣。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能独立汲取英语知识、独立运用英语知识及独立解决英语问题。学生有了预习、巩固新课的自学能力,复习反思和活化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

四、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

Warschauer等(2000)将利用因特网辅助外语教学比喻成从一支水流喷射而出的消防栓上取一杯水。这个比喻说明网络英语潜力巨大,但是不经过教师合理地剔除糟粕、提取精华,不经过教师的科学研究和精心设计是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因此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方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学会做课件、网页,以及听、说、读、写各类练习,建立课件库、语料库,在网络上与同行、兄弟学校、国内外教育专家对话,与世界各国教育同仁交流、切磋。只要学会利用网络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英语学习者一定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2.教师应该科学合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时间有限,还要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教师应处理好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时、适当、适度地利用网络或者提炼过的课件,既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又要防止学生产生疲劳,还要学生有收获。计算机网络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课堂的主角仍然是师生双方。我们看到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使用的课件,画面优美, 制作精细,着实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生也看得兴致勃勃,但是一节课里,老师一直扮演着电影放映员的角色,学生只不过看了一场小型电影,走马观花,对所学知识没有多少记忆,更谈不上理解、巩固和反思,而且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的那种亲切感觉也少之又少,这样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学习,更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是常规教学方式的发展和重要补充。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对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对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会更大。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计算机网络,考虑平台、资源、软件、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同时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才能实现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黄桂婷.谈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

[3]邓凡艳,谢斌.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

[4]陈培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省略.

[5]沈桂琴.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综述.万方数据.

篇(6)

关键字: 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习兴趣;方法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发展快,对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确保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的应有作用,就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

1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中职教育变成了一种以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中职学校对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弱,心理易损等现象,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他们计算机应用水平大多较低,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系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当接触到系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时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缺乏兴趣。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大部分学生也存在积极的一面:他们选择中职学校都想以中职学校为新的起点,重新开始,学习技能,成才立业,所以这更加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摒旧纳新,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2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

计算机应用行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而我国的计算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却普遍过于缓慢,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出现在教材上。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先进性,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2)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有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因此在上课时教师无法生动形象地讲授操作过程。不仅达不到形象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不积极思考,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坏习惯。

3)还有些教师为了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都采用课件演示教学。虽然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更直观形象,但是由于缺少师生间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4)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安排不当;实践课不能有效管理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的学校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安排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有的甚至无法达到每周上机两课时,由于学生练习的时间少、动手能力不强,因此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学生实践时缺乏评价办法和标准,导致学生练习完成后,没有得到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久而久之,学生会日渐松散,失去学习的兴趣。

2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兴趣是学好计算机的老师。有兴趣,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没有兴趣,学什么都会无精打采。许多人开始就学打字、编程,难免会对计算机有恐惧感、挫折感。对学计算机有兴趣的人, 自然可以大步迈进,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对学计算机没兴趣的人, 可以慢慢培养对计算机的兴趣,把学习计算机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就只当是“玩计算机”!可以从接触Internet开始,学习用计算机来娱乐,先“喜欢”用计算机,再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知识。

1)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快乐。

2)利用电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使勉强的,在传统的教学工程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新颖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轻松多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

3 教学方法探讨

3.1 边讲边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及时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那么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3.2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多媒体课件的闪烁变形、声像同步、动画效果、人机会话等多种手段,有利于营造恰当而轻松的学习氛围,提供生动直观的演示效果,有着其它媒体及传统教学方法(图片、语言、文字)远远不及的优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3 采取循序渐进、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使学生由浅入深、有步骤地学习,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再用这些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促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应用能力。如用Word制作宣传海报、用excel制作班级成绩排名表、使用Powerpoint制作小课件、组建小型网络等。

3.4 “个性教学”展现教师魅力

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他们好奇心强。老师上课如果做到既不枯燥,又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老师上课必将很受欢迎。学校要督促老师在创新教学上有所作为。我们每个老师也应该自觉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沿着教学大纲这根准绳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创新教学方法,变不利为有利,变枯燥为趣味。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引导性教育,悟性教育为依托,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我们的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 转贴于

3.5 使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首先明确提出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任务”,比如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首先进入某个文字编辑环境,然后选择拼音输入法,最后输入一段文字。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学习者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接着就产生继续研究如何编辑、排版和美化文档的动力。

3.6 学习计算机要敢于动手,勤于实践

计算机这个学科实践性特强,不动手是学不会的。计算机从诞生那天起就被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许多专著像"天书",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但是,很多小孩子为什么能把计算机用得那么好呢?窍门在哪儿呢?动手!一动手就会感到“原来如此”、“没有什么了不得”!这样,就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兴趣。边动手边动脑是计算机学习的基本模式,可以自然而然地摒弃那种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学习模式,既动手又动脑,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动手,还能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培养实干精神。

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使用只能靠实践。因此必须要自己上机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组长知识和才干。

4 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自身素养

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自身素质,至关重要,自身素质不提高,就跟不上计算机应用基础发展的速度,”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须要常流水”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是教师中的IT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着中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要有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态度和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要不断地在课堂上去实践,课堂实践是重中之重,没有经过课堂实践的知识和理论都是空洞的。课堂实践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有反思自己的能力,要学会不断的反思自己,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对课堂实践的反思都要做好,达到通过反思不断积累经验和修正自身错误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学校教授的知识相对实际应用滞后情况仍然存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①《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第38页,郝文武、周海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对四省区职业中学的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过程性评价 应用

一、引言

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必须进行改革。教学评价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及目的

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配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促使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反思,体验成功和收获。

三、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学好本课程的重要因素反映出来,这正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性评价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评价方式,更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四、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评价实施

在实施评价前,教师应该首先把评价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从一开始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处于评价与被评价的地位,从而注意到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

1.电子主题作品

计算机教学极具实践性,业界普遍认为:制作电子主题作品(电子板报、电脑绘画、广告设计、演示文稿等)最能反映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主题作业来引发学生的特定行为,通过收集作品完成情况获得有价值的评价资料。在作品的评价过程中,不要简单地给予等级的划分和优劣的评述,而要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通常利用量规表对学生制作的电子主题作品进行有效评价。所谓量规,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某一主题制定的量化评价指标。在制定量规表时,首先将评价内容进行合理地划分,形成若干个能够客观反映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然后为每个维度制定具体表现标准,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水平。量规表可以由教师设计完成,也可鼓励学生参与制定,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评价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评价的内容来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2.动态评价与日常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运用动态评价,在强调即时性和发展性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例如学生进行创作作品时,教师给予这样的评价:“你比以前有进步!” “这个技术运用得很好!”“色彩搭配很协调!”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日常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记录,包括作业记录、课堂表现记录、测验成绩记录等。

3.电子档案袋评价

计算机教学更具备建立和使用电子档案袋优越的条件。可采用最简易的文件夹形式来构建电子档案袋,每位学生在硬盘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一个文件夹,在此文件夹中建立过程文件夹和精品文件夹。在评价实施前,让学生了解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内容,过程文件夹放置的是学生所积累的成长轨迹、学习记录、作品集、学习资源、学习体验与反思及评价信息等,如学生学习《网页设计》时,将教材中的范例、简易作品、网上搜集的作品等放入过程文件夹;精品文件夹放置的是学生自主收集反映学生自身高水平、令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以及选择该作品的理由,创作该作品的心得体会和反思等。

在电子档案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全过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也需要为丰富自己的档案袋不断地投入精力。如果教师控制不好“度”,有可能使双方产生很大的压力浪费埋单和精力。所以应把握自己在档案袋评价中的作用和角色定位。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以指导和监控为主。其次,教师要负责定期主持召开电子档案袋的反思和交流活动。以只读的形式将电子档案进行全班共享,让学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技能发展经历的同时,通过榜样作用促进对自己的认识和反思。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动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充分发展学生的自省意识和能力,必要时还可让家长参与。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档案袋评价,不要使学生对档案袋评价产生抵触情绪和任务感。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工作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项目教学法中,作者经常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对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通过学习体验和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设计评价时就要考虑到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每个阶段,关注每一位学生获得的发展。评价的信息资料收集贯穿于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大致包括:主题确定,规划创作进程;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探究成果的呈现与表达。笔者在网页设计主题活动中,运用了活动计划表、活动记录表、课堂观察检核表, 从一开始就注意记录和收集小组内部的各位学生的活动情况, 所收集的过程性资料成为小组互评的重要依据, 有效避免了以往子虚乌有的评功摆好现象。

过程性评价工具的种类很多,在计算机教学中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上四种。由于任何一种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都不能完全评价出一个学生的全部素质与能力,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视角又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应当尽可能地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二)检验评价信息,分析评价质量

当收集了一定信息以后,教师需要对它们进行检验,以利于调整收集信息的方法,确保评价结论的准确、客观。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衡量:

1.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由于教师个人教学观念、评价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差。因此,教师要尽量保持客观公平的态度,参与有关评价的培训,掌握更多的评价知识与评价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还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由于教师在开发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会设计过多或过少的评价标准,致使无法有效地评价学生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咨询课程专家或者同行教师的意见,从而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通过对这两方面的考察,教师可以找出评价方法的不足,改进评价的方式和工具,更好地完成下一步的评价工作。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多元的而不是僵化单一的评价方式,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修正评价方案。

五、结束语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必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计算机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树立过程性评价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过程性评价,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