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
时间:2024-01-10 14:57: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在本科进行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 且术后未留置胸腔引流管的 3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22 例 , 女 17 例;年龄 17~62 岁 , 平均年龄41 岁 ;纵隔囊肿 15 例 , 食管囊肿 10 例 , 胸腺瘤 8 例 , 脂肪瘤 6 例 ;肿瘤最大直径 7.9 cm, 最小 1.1 cm ;术前均进行相应的胸部扫描检查, 无合并其他疾病, 符合手术指证。
1. 2 护理措施
1. 2. 1 心理准备 由于患者及家属一般对肿瘤的概念比较模糊 , 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另外胸腔镜应用于纵隔肿瘤切除术 , 对于患者而言是一项新技术 , 其害怕术中有危险或对手术治疗效果存在怀疑, 而对于常规开胸治疗方法, 又害怕手术创伤大, 患者身体不能承受等问题, 易出现焦虑、无助等心理反应。此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包括胸腔镜的特点及治疗其疾病的优点 , 同时告知患者术中及术后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术后放置胸管的作用, 置与不置胸腔引流管的好处以及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帮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1. 2. 2 呼吸道准备 术前应嘱咐患者戒烟 1 周 , 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 有效预防术后引起肺不张及严重的肺部感染 ,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于已有咳嗽、咳痰或肺部并发症的患者 , 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 痰液较多且黏稠者 , 可给予雾化吸入 , 尽快促进肺部健康 , 为实施手术做好必要的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训练及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 使其完全掌握要点和注意事项, 为术后呼吸道护理打下基础。
1. 2. 3 术后出血量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出血的量和速度直接关系着是否需要再次手术止血或者转为开胸止血 , 并且是一项严重危机生命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观察 , 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 , 结合患者的皮肤颜色、黏膜颜色、意识清醒程度、呼吸深浅等临床表现来间接观察术后出血量;同时还应观察伤口处敷料或创可贴处有无渗血 , 并及时对渗血量进行评估 , 报告医师 , 由手术医师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本组患者通过护理人员密切观察 , 发现 2 例胸腔内出血患者 , 经过胸腔镜查找止血, 效果良好, 未转为开胸止血;1例腔镜口渗血, 经过医生应用止血药物保守止血。
1. 2. 4 气胸的观察及护理 由于纵隔的特殊生理位置 , 与肺组织相邻 , 术中胸腔镜视野有一定的盲区 , 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操作或用力牵拉 , 都可导致肺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 , 甚至造成漏气导致气胸。术后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发绀等临床表现 , 可有效判断是否并发气胸。
1. 2. 5 呼吸道的护理 因患者术后未留置胸腔引流管 , 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 可适时协助患者翻身 , 给予拍背 , 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 鼓励患者做腹式呼吸、吹气球等活动 , 甚至鼓励患者早日进行小范围的下床活动 , 以促进肺组织的扩张, 避免术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1. 2. 6 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的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 , 充分的营养支持对术后康复十分重要。术后第 1 天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 必要者给予血浆或人血白蛋白 , 以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 , 全面补充水和电解质 ;当胃肠通气后 , 可通过胃管鼻饲营养液 , 鼻饲应缓慢小剂量多次进行 , 避免一次快速大剂量打入营养液, 防止胃负担过重, 造成消化不良、腹胀。在拔除胃管前应先经口进食实验 , 进食从温开水到流质再到半流质软食 , 进食无不适后方可拔除胃管, 给予清单、易消化的高热量、低脂肪、低钠、低糖饮食, 以保证机体正常营养需求。
2 结果
39 例患者手术均成功 , 无 1 例转开胸手术 , 术后恢复周期短, 术后并发症少 , 整体治疗费用较传统开胸手术少。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胸外科重症患者共八百例,探讨其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八百例胸外科重症病患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较为有效的恢复,无病例死亡,其中伴有并发症的十一例,呼吸功能恢复效果同样良好。结论:精心护理且积极训练术后呼吸功能对胸外重症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胸外科;重症护理;呼吸功能
胸外科重症手术病人由于本身疾病严重性的影响,加之麻醉和手术过程可能造成的创伤,造成呼吸功能不可避免地下降,使得病人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引流部位的疼痛会加重呼吸功能的影响。围手术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与恢复,非常容易造成胸外重症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等呼吸道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成功率降低。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09 至14 年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八百例。年龄在10 岁至85 岁间分布,平均48 岁, 血气胸90 人, 食管癌患者382 人,胸外伤 68 人,肺癌260 人,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在5 天左右,住院16 天。八百例手术中无死亡病患,有并发症者10 人,占手术例数的 1% 左右,肺水肿、心衰患者7 人,呼吸衰竭 3 人,常规正确治疗以后,均健康出院。无病例感染。
2 方法
2.1 监测生命体征
嘱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从而保证呼吸道畅通。注意观测病患心率、呼吸变化、血氧饱和度、发绀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等,隔十五分钟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测量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延长至1 到2 个小时测量一次。
2.2 护理呼吸道
着重对待呼吸道护理,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是防止胸部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发生的关键步骤。嘱患者取正确卧位,学习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的方法,从而易于咳痰和引流。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对手术成功率及防止术后并发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呼吸功能锻炼
系统地呼吸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呼吸功能锻炼临床护理路径见表 1: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八百例胸外科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实践,可以看到胸外科手术后护理工作在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至健康水平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治愈率。这就需要参护人员更为熟练地掌握术后呼吸功能锻炼及恢复的主要要求,严谨细致的对待工作,完全按护理操作常规进行护理,积极防止由于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并妥善处理并发症,积极配合主治大夫进行处理,减少其发生率,提高疾病治愈率。
4 讨论
胸外科手术尤其是重症术后因为创伤较大、麻醉较长时间、术中损伤等影响,会导致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出现潴留,术后疼痛会影响咳痰,从而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张等相关并发症。如果症状较轻,会影响呼吸功能恢复,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为了促进病患在重症术后及早恢复呼吸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提高疾病治愈率,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障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关护理要点,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设定详细的呼吸功能锻炼和恢复护理计划,并且要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工作,通过较好的护理服务,协助患者及早的恢复正常呼吸功能,有效降低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通讯作者:郑雯雯)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呼吸道护理
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手术的效果及预后,术后以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最为突出[1]。因此,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则备受关注,有计划、有目的及针对性地进行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配合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7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脏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出现肺部并发症。现将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脏手术病人71例,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不同分为4组。轻度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3岁~15岁,平均6.5岁;术前平均肺动脉高压(mpap)2.6 kpa~5.2 kpa;房间隔缺损(asd)10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中度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1岁~15岁,平均7.5岁;术前mpap 5.3 kpa~6.7 kpa;asd 3例,vsd 6例,asd并vsd 3例,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重度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0.8岁~14.0岁,平均7.5岁;术前mpap 6.8 kpa~9.1 kpa;asd 3例,vsd 10例vsd并pda 4例,dorv并pda 1例。极重度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0.8岁~15.0岁,平均8.1岁;术前mpap>9.1 kpa;asd 1例,vsd 11例,vsd并pda 3例,asd并vsd 2例,dorv 1例,dorv并pda 1例,单心房1例。
2 结果
2.1 术前呼吸道感染 术前发热13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支气管肺炎5例,大叶性肺炎1例。请呼吸科会诊,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痊愈后手术。
2.2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明显不同 轻度组平均辅助呼吸时间为7.2 h±0.2 h;中度组为26.0 h±0.3 h;重度组为28.0 h±0.2 h;极重度组为33.0 h±0.3 h。
2.3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 吸氧浓度均为40%~60%。肺动脉高压越重,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越低。术后2 h、24 h及撤除机械辅助通气后的pao2:轻度组平均分别为17.9 kpa、16.3 kpa、14.5 kpa;中度组的分别为16.0 kpa、14.0 kpa、12.0 kpa;重度组的分别为14.0 kpa、13.7 kpa、12.0 kpa;极重度组的分别为13.0 kpa、9.1 kpa、8.5 kpa。
2.4 围术期早期肺部并发症及预后 轻度组并发肺部感染1例,中度组并发肺部感染3例,重度组并发肺部感染3例,极重度组合并肺部感染6例,死亡1例。
3 围术期呼吸道护理
3.1 术前护理 病人入院后,由护士向所负责的病人及家属宣教,介绍手术的意义,消除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免加重缺氧。术前教会病人咳嗽、咳痰,做示范动作,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介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设备及作用,以防病人术后进icu产生不适。对于年龄小的病儿,根据其特点,主动与其接近、沟通,使病儿的恐惧心理减轻,以便更好地配合护士工作。合理氧疗,给予间歇吸氧3 l/min~4 l/min,每日2次,每次30 min,改善缺氧状态下的血管收缩,预防肺动脉压力增高[2]。
3.2 术后护理
3.2.1 正确使用机械通气,避免引起肺动脉压升高 病人术后进入icu后,常规接上呼吸机,听诊双肺呼吸音,检查各接头连接是否正确,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常,立即摄床旁胸片,以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必要时予以调整。术后机械辅助时间较无肺动脉高压者长,持续时间可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适当延长。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应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整,在循环平稳的情况下,常规应用呼气末正压呼吸2 cmh2o~4 cmh2o(1 cmh2o=0.098 kpa),以增加功能残气量,促进萎陷的肺泡复张,改善低氧血症,每次可增加1 cmh2o~2 cmh2o直到pao2改善,但小儿不宜>8 cmh2o,成人不宜>15 cmh2o[3]。在潮气量的设定上(成人12 ml/kg~15 ml/kg,小儿8 ml/kg~12 ml/kg),调节呼吸机呼吸频率(成人10/min~12/min,≥3岁18/min~20/min,1岁~3岁20/min~25/min,1岁以内26/min~30/min),维持pao2在85 mmhg~10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在35 mmhg~37 mmhg,吸氧浓度30%~40%。适当过度通气,一方面提高pao2,另一方面可降低paco2,可增加肺氧和能力,提高pao2。
3.2.2 吸痰 应熟练掌握吸痰的技巧,吸痰负压10.6 kpa~16.0 kpa,吸痰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插管直径的1/2,吸痰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 s,吸痰前后应给予短时间(1 min~2 min)纯氧吸入[4]。吸痰前如有频繁的心律失常,病人未清醒,血压低,此时,气管内有分泌物应慎重吸痰,待一般状况经处理好转后,可做快速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出现心率加快至150/min~160/min,氧饱和度下降,甚至有血压下降者,应暂停吸痰及时连接呼吸机,同时给予短时间纯氧吸入,尽快使氧饱和度上升到安全范围。
3.2.3 呼吸道湿化 使用呼吸机时,随时检查湿化罐中水的情况,发现减少及时加水,以免干吹,水温为30 ℃~37 ℃,气管插管内每1 h~2 h滴入化痰液(由生理盐水20 ml+糜蛋白酶10 mg+庆大霉素8×104 u及地塞米松5 mg)以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正常排除分泌物的功能,防止形成痰痂,易于吸出。
3.2.4 拔除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的护理 采取面罩供氧4 l/min~5 l/min,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呼吸音,有无缺氧征象和喉头水肿等表现,观察病人能否自行咳痰,痰量,并定时床边协助病人咳痰。
3.2.5 有效的胸部体疗 术后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抬高床头,2 h叩击病人背部1次,持续5 min。拔除气管插管后,可扶起坐直进行叩背、排痰,随病情的恢复,鼓励病人尽早离床活动。
4 体会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比例较高,有资料报道达15%~60%[5];在体外循环手术死亡中,因肺部并发症死亡占39%[6],因此术后呼吸道管理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先心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呼吸道管理,除了认真高质量的执行护理常规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后机械辅助时间较无肺动脉高压者长,持续时间可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适当延长;②呼气末正压(peep)的正确使用使萎陷的肺泡复张,提高氧分压,一般从4 cmh2o开始,每次可增加1 cmh2o~2 cmh2o,但以不影响心排血量为宜;③吸痰前后给纯氧1 min~2 min,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避免pao2骤然下降,肺动脉痉挛;④注意呼吸道湿化,防止痰液结痂,不易排出。气管插管内每1 h~2 h滴入湿化液1 ml~2 ml;⑤有效的胸部体疗(翻身、叩背)对肺部痰液的排出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红鹤,孙培吾.实用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34.
[2] 宋宏,陈阿贝.280例小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1): 135136.
[3] 马继红,郭丽芳,魏爱琴,等.小儿心脏术后使用呼吸机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j].临床误诊误治,2001,14(2): 148149.
[4] 郑莹,罗红鹤.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心内矫治术的呼吸道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9):56.
【关键词】 瓣膜置换手术;改良迷宫手术;房颤;护理
心房纤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常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1]。风湿性心脏病合并AF多为持续性AF和慢性AF,内科治疗难以转复或容易复发[2]。迷宫手术是外科治疗AF经典有效的方法[2].2010年3月――2012年1月我科共完成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共52例,经随访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2-76岁,均为风心病合并AF者。以二尖瓣狭窄为主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10例。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35例,Ⅳ级9例.该52例均行二尖瓣置换术。本组手术无手术死亡。
1.2 仪器设备 Atricure干式双极射频消融钳。
1.3 方法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进行。全麻、气管插管,平卧位,正中切口进胸,充分游离上下腔静脉及肺动脉,常规建立CPB,纵行切开右房,完成右房侧壁界脊前方上下腔静脉开口连线、右房外侧壁切口中点至三尖瓣前瓣连线和房间沟的射频消融线,切除右心耳,经此切口,作右房外侧壁至心房中部射频消融,经右心耳切口作右房内侧壁至三尖瓣前隔交界处射频消融线。分别游离左右上下肺静脉,予左右肺静脉开口处作射频消融,使在左右上下肺静脉的周围各形成一环形消融带,阻断升主动脉,冷灌停跳液,切开房间隔,切除左心耳,作左心耳至左侧环形消融带之间的射频消融线,左房后壁开洞,经此洞分别作左房后壁至二尖瓣环、左房后壁至左、右肺静脉开口环形消融带之间的射频消融线,缝合左心耳切口,然后进行相应的心脏手术。术后常规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
1.4 结果 本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22-120min,体外循环时间44-165min。患者返回ICU后恢复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发肺部感染5例,应用呼吸机、抗感染、加强肺部体疗等治疗,3-10天治愈。低心排综合征1例,经血管活性药、利尿、扩容等治疗后,术后第4天治愈。术后当天转为窦性心律39例,术后7-15天出院。术后反复出现心律失常者13例,频发室颤1例,一度AVB者3例,出院后3-6个月其中5例转为窦性心律,房颤消除率80.8%。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为手术及术后恢复做准备,继续强心、利尿等处理,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及脉搏的变化。指导患者雾化吸入,进行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的训练。大多患者对该手术方式了解少,且手术费用增加。手术前普遍存在焦虑的情况。为此,做好心理护理,及时进行沟通,消除疑虑。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配合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密切监测心律变化。迷宫术后心电活动极不稳定,易出现心律失常,术后须严密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在停床旁心电监护后及时应用远程心电监护以随时监测患者心律变化,必要时行12导心电图检查。
2.2.2 电解质的监测 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监护室的期间定期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补充电解质。在普通病房,每周三次定期复查电解质,排除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本组有4例患者因发生低血钾,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未因血钾低引起心律紊乱。
2.2.3 引流管的护理 由于手术时间长(单行迷宫手术约需45min),心脏表面切口多,术后出血偏多。因此需注意术后胸部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每15-30min挤压引流管1次,同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本组病例均保持引流管通畅,无心包填塞发生。
2.2.4 临时起搏器护理 本组患者术后常规安置心外临时起搏器。在出现心律≤60次/分时及时启动临时起搏器。起搏器及其导线应妥善固定,告知患者勿用力咳嗽,防止因震动而导致电极接触不良。密切监测心电图,根据心率的变化遵医嘱及时调整起搏器。本组患者在起搏器的应用过程中都未出现不良情况。
2.2.5 肺部护理 肺部感染是开胸术后常见并发症。本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5例。术后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加强雾化吸入,并加用机械震动排痰。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保护伤口,并适当应用止疼药,使患者积极咳嗽排痰。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或床上活动,促进肺复张。本组患者5例肺部感染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均痊愈。
2.3 出院指导 出院后指导患者注意保护伤口,全休半年。置换机械瓣膜者需终生服用华法林,生物瓣者需服用3-6个月。胺碘酮在AF的治疗指南中为Ⅱa类推荐药物,能有效减少心脏术后AF的发生率。目前认为消融线完全愈合需要3-6个月,当这些消融线完全瘢痕化后方能形成心房异常电冲动传导的绝对屏障,进而消除AF[3]。因此应口服胺碘酮3个月。在服用胺碘酮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的变化等。教会在安静的状态下自数脉搏并判断是否规则,如果每分钟脉搏≤60次/分,需及时停药,以确保用药安全,并于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复查心电图。
3 小结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手术的过程中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能有效的消除房颤。但此手术术后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围术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是提高该手术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熊晏群,白晓霞.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的配合要点[J].四川医学,2010,31(8):1195-119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39
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但全麻较其他麻醉对生理影响最显著[1],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这种对呼吸的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全麻术后尚未清醒的患者,随时有发生窒息、意外损伤、休克的可能。而老年患者由于代谢功能低,麻醉的反应性慢,以致苏醒延长,加之心肺功能减退,导致发生各种意外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积极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确保老年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2005~2011年护理全麻老年患者40例,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做好心电监护
术后将患者安置于重症监护室内,手术>48小时者连续心电监护并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物。如氧气、气管插管用物,心电通气管开口器,舌钳、吸引器、氨茶碱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发现麻醉恢复期所道阻塞所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同时要了解患者的术中情况,麻醉程度,失血情况等,以便正确掌握病情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患者由于肺组织纤维化致呼吸代偿能力差,支气管内黏膜纤维毛系统清除机制减少[2],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之全麻引起的呕吐,如不及时排出,患者呼气时可将呕吐物和反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引到窒息或引起肺部感染、肺不张。患者常表现为呼吸不平顺,通气量减低。因此,要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并随时吸出并清除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以防引起误吸、呼吸道梗阻和肺不张。误吸窒息处理的要点在于预防,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以保证胃彻底排空,妥善固定松动的牙齿,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脱落入管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肺活量减少,肺顺应降低[3],加之、肌松药残留,肌力未完全恢复,易发生舌后坠,影响正常通气。其临床特征是当造成不完全气道阻塞时,随呼吸出强弱等不等的鼾声,当气道完全阻塞时鼾声反而消失,只见呼吸动作而无呼吸效果,监测血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此时用面罩行人工呼吸挤压,呼吸囊时阻力很大。放置口咽通气道或正确托起下颌可缓解舌后坠造成的气道阻塞。
要注意观察呼吸状态、频率和幅度的变化。临床上可用干绵纤置于患者鼻部,直观监测呼吸的强弱。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其它疾病,如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时由于创伤面积大,出血多及麻醉的影响诱发式加重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水肿[4]。因此,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1次,并检查周围毛细血管床的反应,皮肤的温度和湿度,直至血压、呼吸、脉搏平稳为止,并做好重症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或心律失常时,要立即报告医生,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帮助患者清醒
老年患者苏醒期延长,为了使其尽快清醒,可对其进行间断呼吸或刺激。
疼痛的处理
全麻苏醒期的患者均会感到切口疼痛难忍,老年患者常会出现脉搏增快。血压增高,出汗等。此时可用神经阻滞或使用镇痛泵,缓解疼痛。
一般护理
注意保暖,防止损伤,老年全麻术后常发生体温过低,因此要注意保暖,冬季可将室温调到22~24℃或用热水袋,因反应迟钝,热水袋温度不得>50℃,且应隔着毛巾,不可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当患者出现兴奋、躁动时,应适当给予约束并加床档保护,以防止坠床,拔出引流管,拉扯敷料等情况发生。
老年人由于对失血、失液的耐受力及循环代偿能力差,因此要根据其体液调节平稳有限的特点,尽量做到等量输血、输液,既要补足,又不能使心脏负荷过重,因此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老年患者由于牙齿脱落、松动成为病菌存留的条件,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口灵清洗口腔2~3次,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压疮护理: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弹性降低,易发生压疮,故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最好用气垫床,翻身按摩1次/4小时,加强大小便护理及营养和水份的供给。
取得家属的配合:及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告诉他们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多,需要他们配合治疗,取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梅婷.小儿全麻插管恢复期气道阻塞102例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9(34).
2 马艳.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2,5(19).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等疾病之后第四大危害性疾病[1]。老年人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而糖尿病本身亦可降低组织愈合能力,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期间对54例进行围手术期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其中男23例,女31例,66~79岁之间的患者43例,>80岁者11例,平均(76±1.5)岁。既往有糖尿病史40例,首次发现糖尿病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6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0 mmol~10.0 mmol L,18例患者血糖水平≥ 10.0 mmol L。随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评价方法
选用Torrington和Henderson肺部危险因素评分表[2],对所有患者术前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实验组依据评分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包括强化护理、吸氧、心理护理、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避免免情绪激动、早期使用静脉泵、早期活动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3 护理干预
3.1 术前护理
3.1.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吸烟患者劝其立即戒烟[3],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3.1.2 解除患者心理压力,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合理使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术前要求的范围11~14 mmol/L之间。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2 术中护理 手术和麻醉对糖尿病患者代谢产生明显影响,患者易产生高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综合征、低血糖等并发症。所以术中应做到:①监测血糖,每2 h监测1次,控制血糖(11±5.5)mmol/L;②监测离子,注意体液丢失;③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物及平稳的麻醉深度;④严格无菌操作。
3.3 术后护理
3.3.1 控制血糖 定时监测血糖,患者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出汗、饥饿、软弱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测血糖,当血糖≤5.5 mmol L时,停用胰岛素,同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 ml。
3.3.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预防和处理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深快且有烂苹果气味、尿少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3.3.3 维持合适的室内环境和增加肺活量 维持病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紫外线消毒。根据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详细可行的肺活量锻炼计划,如病情允许可给予半卧位;指导患者呼吸方法(如缩唇呼吸、吹气球功能锻炼);拉吊环3次/d,每次5~10下,以增加肺活量,避免肺部并发症。
3.3.4 促进排痰[4]加强口腔护理、促进痰液的排除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咯痰方法,鼓励自行咯痰;对低效咯痰者每2~3 h给予翻身、叩背,刺激咯痰;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护士及时评价实施的有效性。
3.3.5 功能锻炼 术后使用静脉泵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在医生指导下协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4 护理结果
实验组27例中,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27例中,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是一类比较严重的创伤,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患者胸廓横膈运动受限,支气管分泌物随重力流向肺底,严重影响对细菌的清除,肺叶基底段易发生水肿,形成坠积性肺炎;更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的减少,更易诱发呼衰及败血症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护理此类患者时重要环节是预防肺部感染和有效控制血糖,此外,强化护理方法能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实验组对患者实施“早雾化”、“早助咳”,早期功能锻炼、合理饮食、严格控制血糖、遵医嘱早期使用静脉泵等措施,并确保各项有效预防措施落实到位,把握各项护理措施的强化落实时机,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只要以上措施到位,护理得当,老年股骨颈骨折并且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都能顺利地渡过围手术期,确保手术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陈静娟,沈蓉蓉.高血糖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护理学杂志,2007,11(4):36-37.
[2] Hugo Esteva,Alberto Marchevsky.Original articles:Neural networks as a prognostic tool of surgical risk in lung resections Ann.Thorac.Surg,2002, 73:1576-1581.
【关键词】 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GCS ADL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①2005年~2009年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②年龄16~64岁③受伤至手术时间在24小时内④完成了完整规范的病历病有出院后随访(2~3月)记录可查⑤严重复合伤病例不在此列。
1.2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共60例。30例开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根据症状、体征、肺部X线检查等确诊,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2.2±1.57岁;无肺部感染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3.4±1.61岁。两组平均年龄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t=0.138 P>0.05)。两组病人均按《颅脑损伤临床救治指南》[1]规定的手术指征、术式进行了开颅手术,两组间有明显的可比性。
1.3疗效评定 ①以格拉斯哥评分(GCS)[1、3],对照两组近期疗效,评价生命预后。②随访2~3月以日常生活能力(ADL)[2、3]评价功能预后。
2 结果
2.1近期疗效 术后第1天两组GCS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肺部感染组GCS平均7±0.35,无肺部感染组平均9±0.35,(T=13.2 P
2.2死亡率 手术两周后肺部感染组死亡8例(26.67%),无肺部感染组死亡2例(6.67%)(x2=3.94 P
2.3随访2~3月
良好率(ADL1~ADL3):肺部感染组40.91%(9/22),无肺部感染组96.42%(27/28)(x2=16.1 P
不良率(ADL4~ADL5):肺部感染组59.09%(13/22),无肺部感染组3.58%(1/28)(x2=16.1 P
依据回顾性病历分析,可见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对患者的生命预后和功能预后有非常明显的副影响。
3 讨论
3.1 肺部感染影响疗效的机理及护理的重要性。肺部感染可影响气体交换、血氧饱和度下降,使脑供氧不足;肺部感染体温升高,使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更加重脑缺血和脑水肿。体温升高可导致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引起酸中毒和神经组织刺激性氨基酸释放量增加,自由基缓激肽增多,白细胞大量浸润,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速了脑组织坏死[3、4],直接影响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幸存者生活质量。对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优质、规范护理从来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护士务应满怀高度的责任感,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病人康复。
3.2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①意识障碍各种反射减弱,甚至消失。②受伤早期呕吐频繁,呕吐物、血液、血凝块误入气管。③全身与局部免疫功能障碍。④进食困难,营养不良。⑤嗜烟或既往患慢性气管炎者。基本预防措施如下:①改善病室环境,经常通风,室内温度保持22℃左右,相对湿度60%,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1/d。②昏迷病人采取侧卧或侧俯卧位以利咽喉、口腔分泌物引流。③加强口腔护理。④每2~3h翻身、拍背1次有利于痰液排出。⑤加强营养,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昏迷病人和进食困难者早期给予鼻饲。⑥必要时给予静脉注射高价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⑦对神志清醒者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3.3肺部感染的治疗及护理要点: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第1天应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血气分析等各项检查,对发热病人行咽拭子,或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素,避免二重感染,加重病情。②对肺部感染病人进行小剂量短时间雾化吸入(长时间雾化可致病人血氧下降而加重脑缺氧[3、5] ),已达到稀释痰液,减少局部炎性渗出的作用。③对严重肺部感染、昏迷病人获痰液粘稠难以吸出者,应早期予以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后应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伤口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管导管及呼吸道内有无梗阻等。每日更换消毒内套管3~4次。更换伤口敷料,防治切口感染。套管口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浸润的纱布,以保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湿度,并防止灰尘或异物吸入,加重肺部感染。④保持气管套管通畅,视呼吸情况随时吸痰,为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秒,并且尽量避免刺激气管粘膜而引起剧烈咳嗽[3、6]。吸痰动作应轻柔,吸痰管插入气管深度适宜,边吸边转动,严防损伤气管粘膜,若痰液粘稠可先行雾化再行抽吸。每日定期检查肺部情况,如一侧局部痰鸣音明显,可将病人翻向对侧,拍背后放平,深插吸痰管吸除分泌物[3、6]。对于昏迷病人要随时保持头颅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以免气管套管内口压迫气管壁引起出血、糜烂,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3、6]。对于采用气囊气管套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亦应每日定期放开气囊,以免长时间压迫气管壁,造成气管壁软化,缺血性坏死及气管食管瘘。总之,气管切开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缺氧、脑水肿,以及肺部感染中是极为重要的措施。但是,若护理不周则弊多利少,会造成诸多严重并发症而危机病人生命,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参 考 文 献
[1]江基尧,朱诚主编.颅脑损伤临床救治指南[M].第1版.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689.
[3]江基尧.朱诚主编.现代颅脑损伤学[M].第1版.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260,406-414.
[4]Dietrch WD,Busto R,Hauey M. The importance of blood-brain barrier following cerebrl ischemia J Neuropathol EXP Neurol,1990,4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