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0 14:57: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1)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发展新趋势 生态化 和谐化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亦呈现出了更强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世界各国、国家内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在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与区域化更为加剧的前提下,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新发展趋势下的不协调问题不断的增多,而目前较多的研究只注重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区域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秩序与协调,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生态与协调问题研究较少,笔者将以此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新方向进行论证。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瓶颈

1.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适应能力如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其作为一个必须经历的经济过程,国际经济贸易紧密联系,国际经济的微微变化都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位居前列,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仍集中在粗放式的、低价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贸易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否可以做出积极应对,是否可以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中,我国经济贸易是否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并且达到优化配置?这均是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适应能力所要承受的。

2.区域化、贸易全球化化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内地经济产业何去何从?

从1980年开始,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推动者贸易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对象不断再扩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绝大部分经济行业,均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加入了全球化的贸易中。国际贸易的涵盖范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发展到包含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多种经济贸易。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内经济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密联系起来,而我国内地的经济行业,包括货物贸易以及非货物贸易的其他种类贸易经济竞争力如何?能否在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之下,推动自身的加强(例如2012年——2013年我国光伏出现的困境以及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设定的经济壁垒)?这将会明显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中,将势必面对的问题。

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势必会产生国际经济的区域化,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自由化,加强国家自身的国际经济竞争实力,将在一定区域内的数个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与依存的贸易关系,如此的区域化设置,将会减少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但是,在区域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经济行业亦会产生经济贸易全球化下的经济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

3.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临可持续、生态化问题?

对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可否持续、能否生态化问题,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国际经济贸易引发了极大的环境问题,这不仅仅是我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均要面对的挑战。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但是随着而来的,不仅是积极影响,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的消耗、浪费严重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虽然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仍然以劳动力、资本为主要贸易方式,价值与技术含量较低,而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以及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均开始向绿色方向跟进,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绿色壁垒”,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中所受到的限制于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已经或者是早已面临着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的新趋势,良好的解决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做出完善:

1.积极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国国际贸易行业的比较优势,达到进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国际经济区域化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实现国内经济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贸易空间,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2.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加强国际贸易的法律保护。我国应当积极制定相应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制政策,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防止那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损害我国正当国际经济贸易利益的贸易伙伴国。

3.正确寻求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平衡点。在完善产业机构与“绿色”贸易立法的同时,积极发展与贸易有关的多项环境服务,如环境咨询、环境评价等等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技术认定标准意识,以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化、生态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总第370期

[2]付苗苗.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1期

篇(2)

关键词:进口贸易 经济结构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各国的资源、人才、资金和商品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通,带动了整个国际经济的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贸易)不断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GDP)的“三大马车”之一。

当前,在进口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也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经济理论上,经济学家一直在探讨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方面,调整并完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可以改善进口商品的层次及品质,使我国从进口的优质商品中借鉴并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经验,为科技创新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促进技术水平的进步。另一方面,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国内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其自身的质量,从而增强国内商品的竞争力,以此影响并改善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忽略了对进口贸易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深刻认识到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导致近些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严重的失衡。为此,本文以实证分析为研究方法,收集各方详细数据,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1、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较大,出现严重的失衡,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由于国内产品的科技水平含量较低,导致商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于是,我国对外的进口商品大幅度增加,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从而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失衡,贸易顺差不断增大,使我国在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严重制约了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建设的进一步的发展。

1.2、政府有关部门对进口贸易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及重视

国家有关机构缺乏全局观念,对进口贸易的作用认识不足,过分的重视出口,忽视了进口贸易的结构以及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导致我国的进口贸易只是以“关税保护”这样的落后手段来维持进口秩序,不利于进口贸易的发展。

1.3、国内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充分地结合起来,忽视了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由于分别处在不同的两个领域,导致了其本身具有的相互的分离性和排斥性,再加上政府的技术的推动作用的忽视,造成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与经济发展充分地结合起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与促进技术进步应用的必要性

2.1、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与促进技术进步应用是改善对外贸易严重失衡的需要

不断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市场结构,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改善我国当前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减少对外贸易顺差,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均衡发展。

2.2、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与促进技术进步应用是促进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进口贸易结构的完善,进口贸易将会得到合理有序的控制,从而规范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其带动国内经济的进步;同时,再加上技术的进步,改善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3、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与促进技术进步应用的具体对策

3.1、努力改善进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充分利用进口商品的技术传递,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一些生产制造设备陈旧落后,再加上法律对商品市场的秩序的制约不完善,导致当前国内市场的商品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于是必须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调整政策,改善进口商品的结构,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要加强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努力从进口的国外商品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壮大自身,促进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3.2、大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国内商品结构,以技术竞争来完善进口贸易的商品结构

我国应该大力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培养一代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从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资力度,完善科技创新的奖励机制,促进科学技术与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结合,从而改善国内商品结构,以技术竞争来完善进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4、结论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的探索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让人满意的成绩,但是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再加上当前国情及沟内政策的限制,一些研究分析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国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的探索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及方针路线,加强对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重视,加大投资的支持力度,努力促进经济体制调整与转型,完善进口贸易的经济结构,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使二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加快经济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春兰.进口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4).

篇(3)

关键词:县域经济 章丘 经济结构

随着济南市政府经济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章丘市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绩。通过大量地区经济优势条件的挖掘和应用,以及明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章丘市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但是,面对丰富的区位和地域资源,章丘市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力度,打造特色经济体系,以取得更为突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山东地区优秀县域经济标杆。

一、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章丘市作为济南市副中心城市,东连淄博,南交泰安、莱芜,地理优势显著。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章丘市位居第46位,也是济南唯一上榜县级市。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833.9亿元,较2013年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50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250亿元,增长幅度整体较为可观。章丘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社会综合实力较强,依托省级中心济南市,章丘市经济发展势头非常乐观。目前,章丘市拥有1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银鹭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明水经济开发区内一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二、章丘市县域经济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比重较小

2014年,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为62.4亿元,较上年增长3.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为43.4亿元,国税、地税收入为55.2亿元。综合来看,章丘市财政收入保持着增长趋势,但是与国内其他优秀县级市相比仍旧保持着一定差距。财政收入比重较少,暴露出章丘市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财政收入的不足,将直接导致政府经济鼓励政策和各项经济发展战略难以落实,使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从章丘市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是章丘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国内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的放缓,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疲态。特别是随着国内房地产业的低迷,以及全球经济活跃度的下降,导致工业产业发展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章丘市主要的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等一批知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缓慢,而这也严重限制了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步伐。

(三)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

章丘市资源优势显著,无论是自然资源、区位资源还是历史文化资源都拥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例,章丘市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章丘市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国内外都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章丘市境内拥有大量的古建文物及遗址保护单位,如王推官遗址、兴国寺、白云寺以及三清观等,都极具旅游价值。但是,目前章丘文化旅游业整体发展趋势并不理想,大量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章丘市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地方政府必须加强政策调整,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例如,对于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应该适当降低企业财政负担,使企业获得更为充足的经营和发展资金,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次,章丘市政府必须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和扶持计划,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依靠新兴产业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持县域经济的整体良好发展势头。

(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

就目前章丘县域经济现状来看,第二产业仍旧是章丘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对此,章丘市政府必须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挥第三产业影响力,提升机构合理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政府必须明确第三产业地位,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力度。章丘市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为旅游业、住宿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章丘市政府应该根据产业具体情况,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打造生态化旅游新概念,使旅游业成为章丘市特色产业,并带动其他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地区开放水平

地区开放水平的提高,对于章丘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依托重要的区位优势,章丘市应该加强对交通物流运输部门的建设,形成山东省中部物流运输中心,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提升地区开发水平。其次,章丘市需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招商方向和重点,走精准招商路线,以带动地区企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章丘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对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加快特色经济建设,提高地区开发水平,以进一步提升政府财政收入,打造特色经济发展路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1.1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学术界对FDI与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大范围地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生产范围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资本的流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由于自身逐利性的特点,资本流动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会从收益率低的地方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因此,资本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而现实中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大量资本流动,该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经济现象。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下,由于受边际收益率递减规律的作用,外国资本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该是逐渐降低的,而现实却是FDI不仅仅在短期内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在长期内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存在影响的。因此,在这一理论不能更好地解释FDI对促进东道国长期经济增长的经济现象。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企业在吸引外商投资的同事也会主动向外部学习技术及管理经验,这种正效应会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企业内部的边际收益率递减造成的负增长效应,从而保证经济增长。显然,这一理论的解释符合现实中的经济现象。DeMello(1997)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认为FDI可以通过增加东道国的资本新品种,从而促进其经济实现增长。

1.2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学者对关于外国资本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有较多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于1966年提出“两缺口”模型能较好的解释。该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要受储蓄和外汇约束。赫尔希曼等学者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和企业家管理等因素的重要性,提出了“三缺口”模型,技术和企业家管理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的第三个缺口。1974年,考虑到税收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罗•斯特里顿进一步提出了“四缺口”理论,将税收列为第四缺口。外国资本的流入,不仅弥补了发展中国家资本不足的缺陷,还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可以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征税来增加政府税收。上述理论模型的共同点是:外国资本的流动(仅为货币资本方面)与东道国经济发展相一致,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钱纳里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外资的使用来逐渐摆脱储蓄、外汇和技术的约束,增加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弥补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不足,进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外国直接投资活动与东道国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FDI对经济发展也可能会带来损害。海默(1960)、凯夫斯1971)、巴兰(1973)、詹金斯(1990)等学者先后指出,由于跨国公司在其母国和东道国中多分布在集中程度最高的产业部门中,且大都是寡头企业,因此依靠这种对市场的控制力可以长期获取垄断理论,还可能会收购、兼并和排挤东道国国家的民族企业进行“逆民族化”的经济活动。此外,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几乎可以不受约束地汇回母国,会造成外汇和储蓄“缺口”的扩大,使东道国独立经济发展能力弱化,对外依附日益加强。

2国内学者的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进行的是实证分析,取得的一些研究结论包括:罗云毅(1999)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国家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对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研究。他采用的是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生产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的经验数据,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杨俊等(2007)构建一个反映FDI的区位分布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结构模型,利用我国跨省份Panel数据进行经验研究,表明FDI区位分布与该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确实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同时也证实了经济政策、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对于吸引外资存在较大的影响。

篇(5)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动因

如果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放到国际国内客观经济条件不断变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就会发现我国加工贸易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因集中于以下五个方面: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是加工贸易发展的初始动因。开展对外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加工贸易恰好能够将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紧密联系起来。由于存在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以利用,又急需外汇用以进口国内经济建设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紧缺物资,再加上周边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地区和国家有发展加工贸易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选择和发展加工贸易就具有了“历史必然性”

2、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的推动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尽快实现工业化是我国产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基本上属于需要保护的幼稚产业,所以,对外贸易选择了进口替代战略。为了既保护国内产业,又鼓励出口,政府采取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针,对用于出口产品生产的进口零部件、中间投入品以及机器设备减免进口关税,而对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

为了配合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也努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继续鼓励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轻纺产品出口的同时,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因此,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和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进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工领域,给这类企业在场地使用费、水、电、运输条件以及通信设施、信贷资金、所得税、工商统一税、进口许可证等诸多方面给予特别优惠。

3、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是加工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因。一方面,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垂直分工继续发展,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之间的水平分工进一步深化,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水平型”国际分工格局,比如,简单加工工业与复杂加工工业之间的分工,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分工。另一方面,国际分工形式开始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化。由于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用全球资源的成本降低和远距离多时空经营的便捷可行,以及由投资政策自由化所引致的要素流动,使得价值链上的各项功能性活动得以在国际间实现更加专业化的细分,国际分工越来越表现为相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和相同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环节之间的多层次分工。这种分工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使生产的国际迂回程度不断加深,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布。这正是加工贸易发展的深刻的国际分工背景。

4、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国际化是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假定要素同质并且在国际间不流动,以外生要素禀赋或内生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一般形式的国际贸易。而加工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恰好是以要素的国际流动为前提的。加工贸易是生产与贸易一体化过程,它作为生产过程必须有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多种要素的国际结合。同时,市场规模制约着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进而制约生产规模,因而“贸易”又成为“加工”的前提。加工贸易的实质是国际迂回生产,无论是整个循环过程,还是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规模经济特征,而产品市场的国际化是实现这种规模经济的必要条件。

5、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是加工贸易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国际分工由国家层次向企业层次发展,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宰。大型跨国公司日益趋向于更加狭隘的专业化,将越来越多的功能分包给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独立公司。越来越多的企业受制于同一控制体系或有固定契约关系的分包商。在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整合战略下,现代加工贸易具有了与传统境外加工显著的不同特征,它在总体上已属于跨国公司控制的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

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以要素分工为特点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和配置资源,进行全球化生产和经营,使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高度一体化。这在加工贸易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在这里,贸易和投资都是围绕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进行的,贸易是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价值链上的贸易,投资是发生在价值链各个生产环节上的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贸易实现分工利益,而贸易是实现投资行为目标的手段。只有贸易与投资的联合作用,才能实现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

因此,加工贸易只是跨国公司实施其全球战略的一种手段,而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却成了加工贸易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基于现实的发展要求,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转型升级亟须处理好下面一些问题。

1、我国加工贸易中的网络化效应。

目前,即使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制造业加工企业的人才交流不畅,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使得中国某些产业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定位,呈现出被锁定“LockIn”网络化效应,如果打破这种效应的不利影响,需付出很大代价。

2、在华外资企业战略目标影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我国加工贸易微观主体是外资企业,这种局面导致加工贸易的配套主要是在外资企业进行,人员流动也主要发生在外资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效应有很大的局限性。

3、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逐步减弱影响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发展20多年来,逐渐形成两大块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在逐步攀升,从而使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

4、我国加工贸易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中西部地区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看,都存在较大差距。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的条件还不成熟,从而影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转移和升级。

5、国内中小企业配套能力不强。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对加工贸易的配套能力发展不足,有条件的大企业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还有很多困难。

6、市场竞争加剧造成加工贸易产业增值量降低。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相应削薄,有的企业甚至已处在亏损边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

7、我国社会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社会政策环境包括法律政策环境、商务环境、社会环境等,它们从不同方面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三、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途径

1、我国采用逆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机渐趋成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我国采用逆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机渐趋成熟。逆比较优势战略是,有选择地发展重点是战略性产业的加工贸易,以期这些产业能不断壮大,加工链条不断增长,且最终贸易方式能向一般贸易方式转化。

从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已具备采用逆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加工贸易的基础。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已拥有了极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较为可观的产业技术基础。现阶段政府应当制定有关鼓励政策,推动加工贸易的发展,积累实力。同时着手培养一些战略性出口产业。

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展来看,逆比较优势战略更能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高。近几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发展战略性出口产业,正是大量吸纳这部分人力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避免人才流往国外及过多地流向外资企业的良好途径。

2、政府在实施逆比较优势战略中的作用

政府应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评估制度。商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加工贸易涉及的产业进行认真评估。通过评估,可为各产业的加工贸易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市场准入标准。坚决抵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长期负面影响的加工贸易投资,限制挤占一般贸易出口市场、技术水平不高的加工贸易投资,鼓励高技术、战略性产业的加工贸易投资。

四、结论

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看,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不会改变;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产业政策,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贸易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并实现国内经济良性循环为主要内容的贸易政策,以及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外资政策,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也不会改变。

从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看,以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进一步加强,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公司内分工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化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新格局已经形成并将进一步巩固;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已经形成并继续膨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实行资本扩张和生产扩张战略,其国际产业链相互交织形成国际产业网。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断加强的投资、生产、和贸易高度一体化趋势。在这样的国内国际经济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继续蓬勃发展是客观必然的。

篇(6)

关键词:投资;外商;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背景分析

1.世界形势

受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趋于饱和,而部分欠发达地区或国家经济则刚步入正轨。于是,世界市场迫切要求世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分配,借以满足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国内形势

从国家建设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建设的重心一直摆放在经济建设之上。尽管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可喜成效,但就目前我国发展要务而言,经济发展仍是重中之重。于是,在新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了多项规定及政策条款来促进国内对于国外资本的吸收。

二、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满足国内资本市场需求

就国内目前资本市场而言,所呈现现状为:数额小、股份多、分散、难以聚拢,这样的特点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内依靠巨额投资谋求生存及发展的企业的发展,进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然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开始,国外大量资本以大数额方式涌入国内,解决了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对于大数额资本的需求。

2.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就目前国内产业结构而言,第一产业占据了我国接近50%的产业结构比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体才占据了50%左右的产业结构比重。而在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仅占据不到30%,而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占据比重则超过70%。由此可见,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在于产业结构与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相脱离。然而,就国外直接投资而言,其主要投资对象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第二及第三产业,这样伴随着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国内产业结构势必将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依托、第一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长远化、科学化。

3.促进国内生产技术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源泉的追溯。可以说,在目前国际市场上,有超过70%的成功企业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取得成功的。然而,就外国直接投资形式而言,有超过投资比例20%的投资形式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这样一定比例技术投资的影响下,国内各接受投资企业在生产技术得到迅速提高,进而促进了国内同行业领域内的生产技术的提高,实现我国依靠科学技术而带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4.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直接表现为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同时表现为与经济效益提高的其他效益得到保护,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而就我国经济建设而言,与之相关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发展中的社会效益的保护,其中以民生问题为中心,而民生问题中又以剩余劳动力为最大难题。然而,通过国外资本的直接投资,大批企业在国内建成,这样就形成了对于劳动力资源的强大吸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的就业压力问题。

三、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不利于民族资产的发展

近年来,为了积极吸取国外资本发展本国经济,我国在经济政策上及税收政策上等给予了外国直接投资以十分优惠的政策条件,这些条件的积极作用在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人们却忽视了这些政策的不利影响。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外商投资享有了“超国民待遇”,这些投资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就会远远低于国内未享有“超国民待遇”的国内民族企业,于是国内民族企业在价格战上占尽劣势,不利于我国民族资产的发展。

2.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就外国资本对我国直接投资投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占到全部投资比例的85%左右,中部地区占有约10%左右的比例,而西部地区则仅仅占有约5%的国外直接投资比例,由此可见。国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在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外商投资的拉动之下经济进一步发展,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西部地区则会由于资本欠缺而继续保持低迷的经济发展态势,最终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

3.增加了行业垄断危机

对于国外直接投资控股企业及国外投资独资企业而言,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在于行业垄断的危害。由于这些国外投资企业拥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再加上他们所享有的一系列国内企业所不能享有的优惠条件,这一切,都为国外投资控股企业及国外投资独资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霸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4.增大贸易顺差

据称,我国贸易结构里加工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还有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是58.5%。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保持了每年五、六百亿美元流入规模。郑京平说,加工贸易本身就意味着顺差,因为我们进来的产品,通过在中国加工以后再出去,一定是出口的价值高于进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坤荣: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管理世界,1999,(3)

篇(7)

[关键词]中国;外贸依存度;分析与思考

[DOI]10.13939/ki.zgsc.2016.16.174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外贸依存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外向程度,即外交程度。外贸依存度指标的大小充分的显示出了此国家在世界竞争当中的优劣程度,而且还可以看出该国家的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比值越大就代表着国家经济对外贸交易的依赖程度越大。深刻认识外贸依存度的含义以及各要素间的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1 外贸依存度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1.1 外贸依存度的定义

所谓的外贸依存度意思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其进出口的贸易总额与自身国家经济贸易的总额的比例,这一比值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对其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外贸依存度又包括进口和出口两种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进或出口外贸依存度就是一个国家进或出口的贸易总额和其本国经济贸易总额的比值,这一指标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依赖程度的大小。

1.2 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越来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外贸依存度逐步的提高。通过对我国自1978―2012年的历史依存度的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在1978年我国刚刚对外开放时外贸依存度仅仅是9.8%,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间隔十年时间我国经济则逐步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外贸的依存度指数不断增高,直到2000 年时就已经达到了40%,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组织之后,中国对外贸易更是迅速的增长,随之外贸依存度也有很大的提升,从2001―2007年外贸依存度将近增长了一倍,但紧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产生,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受到影响,稍微有所下降。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增长,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同时国外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更大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成了无法分离的整体;另一方面,外贸依存度的迅速增长以致如今偏高的状态也暴露出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影响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因素

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地增长,这不仅存在内部因素的原因,也包括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

2.1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逐步的走向全球化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一直上升的外部因素。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以及非关税得到了调整,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多边自由贸易越来越多,带动了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

2.2 中国的外贸交易方式的不合理

从我国加入WTO组织以来,加工贸易的形式就占据主要地位,至今,加工贸易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可缺少的贸易方式。我国过于依赖加工贸易会造成对外出口结构的升级得到降低。如今我国的外贸发展的实际情况是:过于依赖加工贸易,且加工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样就削弱了技术溢出的效应。因此,加工贸易的依存度指标不能完美地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这一指标大大地夸大了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小。

2.3 目前我国制定的产业结构不完善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阻碍了贸易依存度的增长。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合理是造成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我国货币汇率被低估

我国的汇率制度紧随美国变化,即使是外贸总额也都是转换成美元来计算的,以人民币计量得到的GDP然后再以变质后的人民币值按占美元的汇率计算,这也是造成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

3 依存度现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影响了我国经济安全

现阶段,我国进口的商品大多数是高新技术和资本的工业制品,这表明了目前我国国内的科技水平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对世界高新技术、资本产品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故而,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国际经济出现不良状况,我国经济就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伴随着重要战略物资,核心产品和技术的进口数量日益增长,进口正进一步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安全。

3.2 对外贸易摩擦加剧

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出口总额有了显著的增加,其他国家自然而然就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抑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了对我国经济状况的研究和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和调查分析,出现了一系列的手段比如说“绿色堡垒”“技术堡垒”来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有效的抑制。然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且我国外贸依存度仍然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对外贸易摩擦的加剧。

3.3 贸易条件恶化

一直以来,不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国对一些进口能源需求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由于我国对这些能源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受进口贸易量的影响这些能源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会相应的跟随提升,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对进口能源产品的依赖程度,并且会使贸易条件得到不断的恶化。

3.4 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

我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比如鞋类、纺织品以及玩具等,缺乏高端商品的出口。鉴于我国出口商品的特点,我国这些低附加值商品的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处于被动状态,想要提高外贸竞争力就会更加的困难。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升,凸显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依然处于滞后的状态,表明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

4 我国外贸发展的策略

4.1 加强开放性经济调控机制的改进和完善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构建的目的,在于对我国内部经济的有效调控,忽视了对外贸易方面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内外部关系的失衡。因此,目前我国开放性经济调控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我国应该尽快构建一套完善的经济调控制度。目前,我国的经济贸易正处速发展的阶段,在国际经济圈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经济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因此,我国要建立健全经济调控机制,从而在面对国际经济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做到从容不迫,减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我国应该加强对国际通行规则的利用,促进我国国内产业与国际接轨并合理促进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强对开放性经济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尽快着手完善开放型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

4.2 拉动内需,巩固外贸

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是研究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应该一方面加强发挥国内市场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巩固对外贸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制定国内外兼顾的战略方针,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市场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动荡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对国内经济市场而言,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出口贸易的单方面增长都是非常不利的,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在国内经济市场的影响力,并制定国内外兼顾的经济方针,从而防止任何一个市场出现不良状况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扩大内需能够有效地降低我国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我国人口数量大,对任何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比较大,故而国内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并且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也就代表了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我国要走出一条独特的工业制品经济之路,尽可能地降低国际经济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实现我国企业的生存状况完全由自己掌控。

4.3 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世界产业结构经过不断的调整及改变,服务业贸易逐步占领了世界贸易的领端。和货物贸易相比,服务业贸易的增长速度更为快一些。我国经济受服务业贸易增长的影响在规模上也有了很好的扩大,这样就有效地实现了降低外贸依存度的目的。但目前,在我国的服务业贸易和其他国家比起来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发展服务业贸易,有效地满足服务业贸易的出口质量,进一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合理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4.4 调整外贸政策和目标

我国外贸政策的主要战略方针是鼓励出口,但是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外贸政策和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断向着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需要战略性对外贸政策和目标进行调整。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出台的这些政策只是单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出口。实际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源是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因此我国企业想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实力,这就需要政府对外贸政策和目标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调整不单是对外贸易的改革,同时要充分地利用相关的政策来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对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多种相关政策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各政策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进行消除。

5 结 论

中国作为经济飞速发展中的国家,外贸依存度的增长是必然的。特别是在近几年,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优势逐渐的显现出来,国外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需通过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改变来了解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经济的发展状况,找出合理的对策,抓好时机,使得我国在国际当中的经济地位得到稳固,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推动我国快速成为国际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胡炜.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与思考[J].经济论坛,2012(12):97-98.

[2]陈晓霞.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分析[J].国际商贸,2012(1):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