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0:31: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宏观经济分析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大数据;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6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现代网络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浏览、搜索、购物等行为产生的数据日益增多,致使人们迈入了数据以大量性、多样性、价值性和高速性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在我国,大数据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和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目前,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影响着人们的理念、行为和习惯,其中,本科高等教育也深受影响。随着大稻莸募铀俜⒄梗现代教学技术不断转型升级,出现了慕课、微课、翻转课程等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本科教学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如何追随大数据时展带来的深刻改革,对教师掌握日新月异的现代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已有学者探讨了大数据对应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和管理统计学等课程教学的影响及相应的调整策略。尽管刘涛雄和徐晓飞(2015)、姜疆(2016)、申红艳 等(2014)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但鲜有文献研究大数据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影响。因此,本文拟在大数据时代探讨宏观经济学本科的教学改革。
1 宏观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一门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主要考察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短期的经济波动、长期的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等问题。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宏观经济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如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考核方式偏向固定化等问题。
1.1 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理论可以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但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讲授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为主,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清楚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内涵,任课教师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这些理论知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占据了太多的课堂时间、消耗了教师太多的精力,教师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区开展实践性教学。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
大多数高校的宏观经济学仍采用教师课前备课,课堂上讲授教材附带或自作的PPT,课后解答疑难问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且教师课堂讲授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听讲为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提问、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深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完全掌握了教学进度,学生基本上按教学大纲进行学习,自主安排学习的空间不多,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考核方式偏向固定化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课程成绩一般按照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成绩等)与期末考试成绩3∶7或4∶6的比例加权平均组成。这种考核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对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内容的情况,但也可能存在教师在试题命题过程中因为没有为主观题和客观题设置合理的比例,而出现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通过考前死记硬背获得高分的问题,未能检验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也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2 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和新颖的案例等资料,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既丰富又生动的素材,为推进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大数据时代,对宏观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财政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并为参加研究生入学、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高校等用人单位的招聘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2.1 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理念
大数据时代要求人们要形成大数据思维,同样,大数据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也需要具备大数据的思维。为了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理念,任课教师要紧紧跟随大数据时展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种运用大数据改进教学的培训、进修,认真学数据时代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并不断将这些教学技术和方法引入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
2.2 多渠道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添加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信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任课教师可辅之以海量数据信息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与纯粹理论知识教学不同,基于现实经济现象的数据案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抽象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并提高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时,可分别引入基于扫描数据、网络搜索数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预测CPI等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所有章节的内容基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大量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可以更新、修订教学大纲、教案和讲义,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增加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更加繁重艰巨的任务,因此,宏观经济决策对宏观经济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完善政策制定和决策机制:注重运用互联网、统计云、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有必要加入宏观经济分析。
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主要通过对比宏观经济指标、构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仿真宏观经济动力系统,对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加以判断和预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规模大、类型多,拓宽了宏观经济分析所用数据信息的来源,并提高了数据信息获取的时效性。目前,国内外运用大数据的概念、方法和技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预测(尤其是现时预测)、宏观经济分析技术、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数据挖掘等领域。
第三,借助大数据时代媒体报道拓宽知识面。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可推荐学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等财经类电视节目;《21世o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报纸杂志的财经报道,多渠道关注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3 加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国内外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实践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学本科实践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出发点,任课教师可以以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为基础,结合与大数据相关的课题、论文,将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前沿引入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实经济问题进行选题,如何结合宏观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如何查找和整理文献,如何搜集大样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并加以修改等方式增加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研究学习能力。
此外,还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开展实践性教学。“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统计局、发改委、经信委等与宏观经济运行紧密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电信、零售等应用大数据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加强与这些单位开展深入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宏观经济学实践活动。“请进来”是邀请这些单位既熟悉宏观经济学分析,又精通大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展报告、经验交流座谈会。
2.4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为实现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保障。具体来说,教师可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制作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接着按照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要求,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将每章节内容制作成PPT、视频、练习题、测试题、讨论题、评分标准等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在线教学平台采用交互式的短视频学习模式,以10分钟左右的片段式多媒体视频为主,并在线完成配套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掌握枯燥无味的宏观经济学原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可以相互发表观点、交流意见、提问、解答等,有利于增加师生的互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线教学平台会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并根据记忆退化曲线提醒学生哪些内容需要及时复习,进一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平台记录的学生信息进行分析,可提炼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学习状态等信息,依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
2.5 实施多元化考核
在大数据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应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在线学习和参与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等情况。如,其可根据教学平台记录学生完整的在线学习过程(包括每一个知识点内容的学习进度、完成配套练习和测试的情况,完成答题的时间、答题的熟练程度、答题的顺序和答题的次数等),并结合参加实践性教学的情况、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的情况、课堂表现、出勤等综合考核,给出合理的课程成绩以及相应的评价。
3 结 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生动的案例等资料。在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应紧扣大数据时展的脉搏,充分把握好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有利条件,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大数据资源,合理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服务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白雪.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6(3).
[2]方霞.教育大数据助力《国际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3).
[3]卢盛峰.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4]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9).
[5]刘帆.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6]刘涛雄,徐晓飞.大数据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15(1).
【关键词】宏观统计 核算模式 总需求 市场空间 调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日渐加快,涉及不同区域传统经济和上层建筑结构发生本质性改变,但是对于国家经济总量结构调整、生态平衡、公平竞争等发展关系来讲,始终无法完全依靠市场自发作用控制,关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地指导地位还是异常深刻的。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如今宏观决策可以说和统计分析关系缜密,如此一来,社会诸多现象才会被清晰的认知,同步衍生出更多类型的高智能产品,最终为宏观政策调控和不同层级决策提供标准性指导线索。由此看来,验证解析宏观统计分析在政府管理中核心指导效用,引起人们对该类事务的重视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阶段宏观统计分析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间的关联特性认证
自从我国覆盖落实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后,不管是宏观统计规则和记录表格样式都同步更改,在此期间更获取了十分精准的数字信息,如资金流通表,能够进一步细致审视分配状况,验证总需求衍生流程。须知如今我国宏观统计分析面临极大的挑战危机,便是统计资料上的漏洞,想要在较短时间内确认宏观统计指标,就必须搜集更为详细的数列信息,这一切结果都不得不借用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予以补充完善。
另外,该类核算体系更加需要宏观统计分析的配套支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打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统计学理论。今后政府在贯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指标环节中,需要更深层次地校验既有宏观统计分析原理、手段,希望借此为国民经济统计学科多元化可持续渗透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保障条件。
二、日后宏观统计分析在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过程中的科学指导方式补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作用下,政府想要系统化落实经济宏观调控任务,就必须时刻关注市场规律与其余要素的交互式效用,令不同类型经济成分、价格形势、经营流通模式有机融合,这也不可避免地令国民经济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深入。作为现代专业化统计分析技术型人员,需要定期吸纳整合我国一切经济发展变化信息,及时提升统计参与决策能度,将统计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建议补充职能发挥完全,不断迎合现代社会综合式管理需求。
(一)在合理时间范围内精确化描述特定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
任何事物都会经历由低到高等级的革新延展流程,宏观经济分析自然不可排除在外,其往往在人们多元化生产活动和创新科学技术支持下,获得进步。实际上初始阶段的统计,不过是进行过往资料整理,不管是时间、精准性方面都无法予以认证。尤其经过我国数学、计算机理论技术改革,统计学开始获得新生机遇,开始主张利用详细数据信息映射现实状况。所以说,今后宏观统计分析工作必须要充分结合和科学方法论指导内容,进行问题多方位考察研究,督促分析人员细致处理手头任务,使得今后不同层次的统计分析服务质量获得根本改善。
(二)借助各类培训途径提升统计分析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
透过客观层面审视,宏观统计分析涉猎广泛,需要参与人员保留多方面专业知识,如经济学、社会科学知识等,尽量为政府宏观调控和不同层级决策提供指导性建议。因此,今后宏观统计分析机构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投入力度,令内部工作人员不断汲取全新知识和方法,借此适应今后不断复杂的宏观统计分析工作环境。
另一方面,统计分析工序中必须发挥出显著的整体、系统化指导效应,令一切事物关联和制约特性被充分挖掘,进一步辅助分析人员筛选出最为优质化的管理方案。同时,其应全力主张紧跟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局势,透过宏观分析实践提炼出全新观念和改革措施,帮助上级领导解决统计分析事务上的一切困境。具体来讲,这部分统计数据要及时、理论要新颖、信息要超前、分析研究结果要精准。长此以往,关于宏观统计分析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支持效用,才能倾数发挥,最终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提供更加人性、科学化的服务。
综上所述,关于宏观统计分析事务,其涉猎内容过于广泛,专业性较强,为了避免令今后政府宏观调控决策产生任何限制隐患,分析人员要定期接受创新技能培训活动,细致观察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关的一切要素,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智能化分析延展。相信不过多久,必将能够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春如.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本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2).
关键词:通货膨胀;外汇储备;外汇冲销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0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国际热钱和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了3.20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使得央行的外汇占款持续增加,使得央行的货币投放量不断增大。
目前,由于基础货币的快速投放,造成的国内的通涨水平的一直持续在高位运行,央行同时为了维持国内通胀水平的稳定,防止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在2012年,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0.5%的高点。本文通过统计数据,构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检验的模型,分析央行的货币政策在通胀的大背景下是否有力地遏制了通胀,防止了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一、文献回顾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必然引起央行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量的加大,进而产生巨大的通胀压力,对于央行的货币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刘霖、靳云汇(2005)通过对中国货币的投放与通胀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率、M2增长率、贷款余额增长率、物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如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回收经济系统的中流的性,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方面。周光亚、马野青(2008)样本期为2000年至2006年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建立VEC模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大部分时间是有效的,在由外汇储备增长所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中,一部分被经济增长所吸收,另一部分由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所吸收。
本文通过对货币冲销利率建立理论模型,第三部分对外汇储备,货币的增长以及物价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VAR模型,检验外汇储备的增长引致的货币增长对物价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中国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二、实证检验
本文的数据选取的是2000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数据来源自中国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心网站,GDP直接采用搜集到的以亿元人民币为单位的数据。对数据描述数据的平稳性检验,通过数据的趋势可以看出,我国的通胀水平一直在震荡走高,央行的外出储备也在震荡走高,我国高企的通胀率可能与与我国高的通胀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为了使模型的设定更合理并且为了减少或消除潜在的异方差,对数据时间序列物价水平的变动P,货币投放量M,以及外汇储备量FEA进行取对数操作,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LNP,LNFEA LNM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用采用Johansen的方法进行变量的协整性检验,结果是三者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外汇储备的增加和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和物价水平的上涨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对三个序列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货币的增长是物价水平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与事实比较符合。
根据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SC)准则确定p值,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SC)准则的最小值都在第二期出现的,可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p为2,建立VAR(3)模型,对其方差进行分解,得到如下结果:
由上图可以看出,物价水平的上涨很大程度可以用货币的发行规模有直接的关系,贡献率大约为50%,说明货币发行量的增加一方面被经济的发展,产出的增加所吸收,但一部分却引起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基础货币的投放量的贡献却很低,所以我们认为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起到很好的抑制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效应。
三、央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检验
我们选取2009年到2011年季度数据做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检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当央行发行的货币与宏观经济的增长一致的时候,即货币的增长满足了扩张的需求,我们就可以说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是有效的。当时候,外出储备增加引致的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因此央行货币冲销政策此时无效。因此央行货币冲销政策有效的条件是:<0,即:
其中: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的发行量,以代表物价水平,以代表社会的总产出。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图表可以发现,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在大部分时间是非常有效的,这与我国一直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关,严格的控制力货币的发行速度,但是有几个季度的冲销的结果不是很有效,如2011年第一季度,由于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物价水平的快速上涨,但是在第二季度,货币冲销政策就转为有效,说明我国的货币投放的大部分被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吸收,这与我国的国情也是基本相符的。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季度数据建立模型,通过检验发现,货币投放的快速增长是物价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我国货币投放的快速增长解释力不足,并通过检验发现,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在大部分时间是非常有效的,说明央行回收了相对一部分因外汇占款而快速增长的货币投放。根据结论,我们提出对于目前我国在货币方面的主要的一些政策建议:
应当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我国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也有助于形成竞争性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优化央行的资产结构当加快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的结构。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大力推动外汇市场发展,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宽央行的货币冲销手段和渠道,增强央行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灵活性,并通过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能够充分的传导,维持宏观经济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孟晓宏.论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J].现代管理科学,2006.
[2] 董云巍.西方冲销干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上海金融,2001.
[3] 方先明,裴平,张谊浩.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6.
[4] Sarno L,Taylor M P.Official Intervention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Is It Effective and,If So,How Does It Work[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
关键词:产能过剩;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信贷风险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3-0082-04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一、产能过剩行业与银行信贷结构
钢铁、水泥、焦炭、煤炭、铝合金、纺织和电力等均是安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又是属于国家控制的11类产能过剩行业。2006年,安阳市银行机构向11个产能过剩行业中的7个行业共投放信贷资金61亿元,占全市信贷总量的20.33%,其中不良贷款率为14.47%。分行业看,钢铁行业占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总量67.34%,不良率为7.06%;水泥行业占5.47%,不良率为54.79%;焦炭行业占3.30%,不良率为25.98%;煤炭行业占1.22%,不良率为38.93%;铝合金行业占0.29%,不良率为92.90%;纺织行业占5.46%,不良率为65.59%;电力行业占16.92%,不良率为9.07%。产能过剩行业大多为地方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占地方经济总量达70%,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安阳市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不良率表面上呈下降趋势,但主要是受贷款增量稀释因素所致,而非贷款质量真正提高。由于信贷总量缩减,全市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及占比迅速上升,2006年,7类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74亿元,占比较年初增加7.4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趋于恶化。
二、产能过剩与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
(一)产能过剩导致银行信贷质量普遍下降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安阳市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日渐显现,集中表现在铝合金、纺织、水泥、煤炭和焦炭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大部分企业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被列入限制或退出行业,这5个行业不良贷款率均超过20%以上,其中,铝合金、纺织和水泥行业不良贷款占比分别高达92.90%、65.59%、54.79%,信贷风险突出。
(二)产能过剩极易诱发潜在信贷风险爆发
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较大,银行信贷资金集中,过快压缩或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极易诱发信贷风险。目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企业融资困难,经营资金紧张,已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如期偿还,潜在信贷风险正在显现。
(三)特定的贷款方式将因银行信贷调控而带来信贷风险
钢铁、煤炭、焦炭等行业的融资主要以担保贷款的形式进行,而担保企业大多是同行业或处于同产业链条中的相关行业。由于这些企业有着极高的关联性,因此对整个行业进行压缩和结构调整时,企业之间很难起到担保作用。此外,部分企业抵押的生产设备,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属于即将淘汰的设备),变现能力大大降低,直接威胁到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同时由于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利润空间明显缩小,这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收息工作,将对银行经营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三、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控面临两难境地
(一)宏观政策调控与地方政府政策实施
此次调控政策涉及的11个行业中有许多项目是当地的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虽然行业产能出现过剩,但部分企业仍被当地政府列入了重点支持项目,宏观调控实施难。一是产业政策的调整不到位,特别是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污染项目企业落实整治不到位。二是虽然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但地方政府目前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增值税、营业税等,这些税收意味着只要上投资项目,只要企业开工投产,都要向地方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从利益驱动和急于见效益,许多项目仍被列入政府协调重点扶持项目。安阳市拥有钢铁年生产能力979万吨,钢产量全国排名第15位的安钢集团,市场供应已出现饱和,但地方政府仍在极力支持一批钢铁企业。如安阳永兴钢铁公司作为民营企业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仍在集中资金筹建3500mmk中板生产线,总投资6.9亿元,各银行机构持观望态度,但政府正协调银行进行信贷支持。
(二)银行结构调整与信贷风险增加
从安阳市的情况看,产能过剩行业均是当地支柱产业和利税大户,信贷投资总量占全市信贷总量的20.33%,信贷调控存在一定困难。
一是信贷结构调整受制于地方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安阳市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分配模式短时间内很难有一个实质性的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受到刚性制约,对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总量今年预计会减缓,但下降不会太大。
二是信贷结构调整受制于企业规模扩张的倒逼机制。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许多大中型企业而言,目前企业经营正常,具有一定的行业成长优势,银行多年进行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信贷资金,一旦停止资金供应,企业很容易陷入困境,影响银行的还款能力,使银行面临两难选择。
三是银行成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大的受害人。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调控上采取的方法往往过于简单,如政府对限制类中小企业过多采用关停等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手段调整,使许多正常经营企业因政策调整迅速退出市场,信贷资产面临损失,导致不良信贷资产迅速反弹。
四、过剩行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和建议
过剩行业的银行信贷风险问题不仅是一个金融问题,更是一个宏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防范和治理过剩行业的银行信贷风险,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本文仅从金融业角度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
1、大力培育信贷风险管理理念
健康的风险管理理念与对客户规模和效益的盲目崇拜格格不入。真正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的内涵应该包括:银行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创造价值;信贷标准不应因追求规模、短期利润和各方面的压力而降低;任何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信贷风险处处存在,防范风险人人有责;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等等。
2、重塑商业银行风险文化
风险文化犹如一张无所不在的网,贯穿于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风险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风险威胁生存。它始终要求现代商业银行处理好风险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坚持“稳健、审慎、安全”的风险偏好,要把风险意识从上到下贯穿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形成理念、自觉行动和准则,使之成为工作的支撑点。即要把风险控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灵魂注入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执行力。金
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越高,意味着其识别和抓住的机会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增加盈利且更具竞争力。
3、培育自觉的风险管理行为
能否形成自觉的风险管理行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从以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来看,业务人员对于新的流程、政策、工具以及信息系统的抵触或滥用是阻碍这一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企业,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防范风险发生的制度,树立起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遵章守纪、执行内控制度、防范风险的自觉性。
(二)体制建设和机制完善并举,建立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1、重组信贷业务流程,实现操作流程高效率
首先,加强业务的垂直运作。银行总部根据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确定自身的信贷政策,从上至下实行行业分析、行业指导和行业决策,严把信贷投向和投量。授权授信工作进行垂直管理和集中控制信贷,审批权主要集中在总部,大客户的营销也要向上集中,充分体现统一法人制度,实现管理统一、经营集中和风险控制的集中。同时通过信贷审批中心、贷后管理中心和风险资产管理中心的有效运作,提升信贷经营管理效率和对风险的控制力。
其次,建立全行统一的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记账和核算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操作,达到业务的快速集中和反映,增加资源的统一配置和业务拓展的统一联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推进经营管理责任的落实。
再次,在控制局部风险的前提下重视做好系统性风险的控制。
2、改变条块分割的决策体系,实行扁平化管理
首先,在推进机构的扁平化和业务的垂直化、集约化管理过程中,发挥信贷决策的专业化优势,集中银行内部对不同行业、区域和企业进行风险分析与决策优势力量并由其负责相应的风险审核和评估。
其次,在银行系统范围内建立信贷分析和决策的支持系统,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和产业的业务战略、市场定位及资产组合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
再次,按照精简效能原则,分离前后台业务,推进机构网点的结构优化,并努力完成从主要依托物理网点向物理网点和虚拟网点并重发展的转变。
最后,做好风险管理扁平化与窗口化(对业务部门实行窗口式管理)的结合,以保证风险控制传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就是要把风险管理的责任贯穿于信贷业务流程的各个节点。
3、要注重加强集团性关联企业风险控制
要结合过剩行业集团客户多的特点,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构建与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确保对集团客户信息进行追踪、收集、授信额度控制、授信管理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有效性。当前要针对集团性关联企业风险形成的机制,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集团客户内部架构、资金运作模式、内部关联交易、关联企业互保、对外投资扩张、主营业务前景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采取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避免因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而引发集中性授信风险。
二是要强化售后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产能过剩行业集团客户、关联客户授信监控和管理,落实各项授信条件,跟踪贷款资金流向,反映客户授后实际经营情况和抵质押等担保代偿能力变动情况,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授信方案,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三)注重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1、加强宏观微观经济运行形势和政策分析研究
(1)提升对宏观经济运行大势的分析判断能力
金融机构应具有一定的宏观视野,把具体的经营行为纳入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下进行,认真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其对自身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把握经济周期运行的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做好各阶段信贷资金的投入和退出的衔接工作,既要抓住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防范宏观经济运行波动给信贷资金带来的风险。
(2)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研究
准确把握政策导向,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对产业经济发展特点的研究,了解和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各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特点,制定与经济发展战略相契合的信贷策略,优化信贷投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加强对企业微观机制的研究
深入企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企业内部治理状况、技术工艺水平、产品竞争能力、盈利水平和市场份额等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使信贷资金投放更有针对性。
2、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
逐步完善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间良好、能动的协调配合机制,保证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有效落实。当前要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停止并收回对国家禁止类建设项目的贷款,严格控制贷款,增加对国民经济中重要行业的信贷支持。
(四)大力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不断创新信贷资产品种
信贷资产新品种的多元化,是提高商业银行异质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各家商业银行要根据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的不同,发挥各自信贷资产品种的不同优势,不断开发新品种,改进对客户的服务,实现资产产品结构调整,并有效地规避风险。要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加以衍生和组合。可以通过在现有产品构架上扩大产品组合的广度,伸长现有产品线的长度,增加新产品线及加强产品线之间的相容度等策略。以短期融资产品为例,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在已有的产品中进行选择归类,然后加以组合成企业需要的品种。如近几年开办的资产管理业务、银团贷款和结构性融资就是组合性质的产品创新,还可以加快推出整贷零偿、循环周转贷款和应收款、产成品抵押贷款等新产品,进一步丰富银行业务品种体系。
2、运用金融杠杆激发企业开展创新型投资
银行要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型投资,引导资源从传统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从劣势行业转移到优势行业,保持和扩大现有先进产业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培育和发现新的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积极稳妥地增加对这些行业贷款投放,防止贷款过于集中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
(五)对产能过剩行业,银行信贷调控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谨防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资产集中反弹。
1、对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规模应总量控制,分类调整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过剩产业有关风险因素变化,及时掌握行业和企业动态,严格控制产业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总量,防范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压缩过程中的新增风险。要深入分析市场和企业效益的变化,重点关注限制类行业、淘汰企业和大额集团客户授信,及时发现、控制和化解潜在风险,防范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同时要分类调整,对重
点优势企业,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维持存量贷款,适当增加贷款;对前景不明的非基础性产业要逐步压缩贷款;对已劣变的贷款客户要进一步加大清收力度,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从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中退出,降低风险。
2、对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调整的重点在于结构调整,而非规模控制
虽然国家对11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实施了限制措施,但主要是限制小钢铁、小水泥、小火电等重复建设项目和落后淘汰企业,产能调控重在实施行业结构优化和重组。从安阳市钢铁行业发展情况看,仍是优势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较高,不良率为7.06%,大大优于其他行业的贷款质量。以安钢集团为例,目前企业自身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的盈利能力,都表明安钢集团具有较好的发展生机,前景良好,该集团43亿元贷款没有一笔不良贷款,而且行业发展仍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因此,对于此类企业,金融机构仍应适度支持,而非采取简单的规模压缩措施。
3.对地方支柱和基础产业,信贷投放要着眼长远,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进行逐步微调,谨防对产能过剩行业采取“急刹车”政策而引发信贷质量严重劣变,导致不良资产的集中反弹
金融机构对此类企业应保持原有授信额度,进一步巩固其市场份额,将有利于从长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达到银企双赢。而如果急于停止授信或采取限制,企业将迅速陷入困境,同时将会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六)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1、变信贷型投资为资本型投资
资本型投资的含义是,固定资产的形成应以资本性资金投入为基础,每年新增投资规模应基本控制在资本投入量的范围内。资本型投资可分为原始投资和派生投资。原始投资资金主要由政府和居民提供;派生投资主要是企业的再投资。由于资本性投资没有乘数效应,而且对投资者具有资金硬约束,投资行为更为理性,所以,资本型投资模式具有约束信贷膨胀和投资膨胀的功能。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性资金与投资主体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且此类资金来源大多通过资本市场,在信息公开披露机制下,资金的使用在较大程度上受到资金供给者的监督,因此,对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性。
再一方面,由于这些资金通常属于长期性资金,有利于投资主体进行长期投资运作的安排,也较少受到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因此,有利于保障投资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和提高投资效率,有助于减小经济波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和谐健康的运行。
2、加快发展公司债券的步伐
公司债券是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品种,也是主体性品种。在发达国家中,证券市场的每年融资额中,公司债券及其派生产品的比重高达70%以上。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极不发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尽快推出公司债券的有关管理法规,积极推进公司债券市场形成和快速发展。
3、鼓励个人直接投资入股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个人越来越多,他们可提供的投资资金也越来越大,由此,出台鼓励个人直接投资入股的政策,支持个人向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投资,以增加这些机构的资本性资金来源,同时,让个人分享这些机构的经营收益并分担这些机构的经营风险,这不论是对微观主体的发展还是对宏观经济调控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 本文是2006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入选论文,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王晓芳教授的建议和评论,当然文责自负。
摘 要:近年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在成为一个国际趋势。本文从如何度量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外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析。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有重点地加强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建设,建立我国的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水平。
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度;透明度评价体系;E&G指数
一、引言
继中央银行提高独立性后,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在成为一个国际趋势。根据IMF1999年提出的《货币与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做法准则》,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一种环境,即在易懂、容易获取和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制度和经济框架,政策制定及其原理,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机构的职责(钱小安,2002)。一般认为,提高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政策的可信度,有助于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提高市场潜在的效率。
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精确的评估较为困难,因为:一方面,由于透明度的含义十分宽泛,看法不尽一致,如IMF把透明度分为目标、知识和决策三个方面,Geraats(2002a)认为透明度分为政治、经济、程序、政策、操作五个方面,Hahn(2002)则把透明度归为目标、操作、认知三个方面;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各层面透明度在模型中不易量化。
目前,国外文献中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度量的研究大概分为四类:(1)对透明度的特征进行描述。如:Bernanke等(1999)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案例分析,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特征进行了描述。Blinder等(2001)以一种非正式的讨论形式,对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英格兰储备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的透明度进行研究,并做了详细的记录。(2)问卷调查法。如Fry等(2000)对9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了一个“政策解释指数”,包括政策决策的解释、预测和前瞻性分析解释、公布的评估与研究结果的解释等三个方面。(3)指标评分法,即根据官方法律条文的信息披露,建立透明度指标体系,并评分。如De Haan和Amtenbrink(2002)建立14个衡量中央银行透明度不同方面的指标,如公布通货膨胀预测、货币政策会议日程安排、会议备忘录、量化的政策目标等方面,并对1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评分。而Fracasso、Genberg和Wyplosz(2003)对20个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报告进行了评估,基于每份通货膨胀报告的说明性、专业性、完整性、表述方式,以及信息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评分。(4)基于公众反应的市场指数。这种方法是通过研究该市场经济主体对政策信息的理解和预期来衡量一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如Howells和Mariscal(2002) 将市场短期名义利率对中央银行政策利率目标告示的反应程度作为衡量指标。Ellingsen和Sǒderstrǒm(1999)、Cochrane和Piazzesi(2002)也分别利用债券利率和欧元存款利率作了类似的研究。Kia和Patron(2004)建立货币政策的动态透明度指数,选取货币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会议、新闻会等重要事件,通过研究事件日及其前后的市场利率水平与其长期稳定状况下的平均变动值之间的偏差,来间接衡量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以上四种国外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度量研究,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第三种类型的指标评分法。这种方法实质是把度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想和方法借鉴过来,因为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度量的研究较为成熟,所以这种方法也为各国货币当局广泛接受。而对于第四种类型的度量方法,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更为市场化的科学度量法,它突破了根据官方法律条文的披露来建立指标体系的思路,从公众对央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反应来间接地量化透明度。但是这种方法由于是以有效市场理论为前提,对市场的完全性和微观主体的反应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反过来又限制了其运用的范围和效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刚刚开始推进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建设,并且其金融市场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管制,在这些管制下,公众对政策的反应能力也较为迟缓。另外,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公众能否根据既有信息对政策作出真实而理性的反应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所以,对于这些国家,可以说,目前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市场指数法一定程度上较为超前。而学习和引入第三类指标评分法,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价值,它可以直接告诉货币当局,目前应该从哪些具体的方面去积极主动地推进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建设。
二、透明度的度量
所谓指标评分法,即通过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具体内涵的分析,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针对各国中央银行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加总后得到一个表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具体数值。各种量化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和赋值方法的差异。在这里主要介绍近期Eijffinger 和 Geraats(2005)的具体研究,他们的量化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下简称E&G指数)。
(一)理论基础
1.概念性框架。
Eijffinger 和 Geraats(2005)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中央银行对政策制定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它是一个与货币政策制定各方面相关的多层面的概念,因此,可以建立一个概念性框架来反映政策制定过程的不同阶段(如图1所示)。Eijffinger 和 Geraats根据各国中央银行实际披露信息的情况,从政治、经济、程序、政策和操作五个方面来进行度量(具体含义和指标见表1)。
2.模型的建立。
通过一个模型说明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假设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为:
L=α(π-π*)2+β(y-y*)2(1)
其中:y是产出;y*为目标产出值; α和β分别反映央行在决策时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偏好程度;π是通货膨胀;π*为中央银行公布的通货膨胀目标,它体现央行的政策透明度。
经济结构可以表示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式:
y=y-α(i-πe-r)+d (2)
π=πe+β(y-y)+s (3)
其中,i表示名义利率、πe表示通货膨胀预期、y为自然产出率、r为长期真实利率、d是总需求冲击、s是总供给冲击。
假设名义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基于泰勒规则来制定利率,或者说,在式(2)和式(3)的约束下最小化央行的损失函数式(1)。通过上述简化的模型可以把货币政策概念性框架的五个层面理论化,如在标准模型中:政策透明度意味着中央银行及时地公布关于其政策工具(即名义利率)的决定,以及通过α和β来表示央行的政策偏好;政治透明度意味着通货膨胀目标π*的对外公布;由于存在与政策工具有关的可控性误差和传导中的宏观经济波动(d和s),货币政策的执行变得复杂,操作透明度则意味着对外公布这些可控性误差和波动。
(二)透明度指数的建立和评估
1.指数的建立。
E&G指数的设计是建立在前面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性框架的五个层面的基础上,其中每一个层面又分别包含3个子项问题,每一项的权重相同,并且满分均为1(对每个问题完全肯定得1分,完全否定为0分,其他情况为0.5分)。然后对这五项分指数进行加总得到一个总的数值,其最大值为15。表2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2.评估结果。
利用上面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标体系,Eijffinger 和 Geraats对9个国家中央银行进行了实际评估,其中,有8家中央银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以各国货币计算的2001年4月各国外汇市场交易总额来衡量),另外1家是新西兰储备银行(因为其从1990年采用通胀目标制以来,在货币政策透明度方面成效显著)。对表3、表4进行分析:纵向看,从1998年到2002年间,大多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都有所提高;而横向看,2002年新西兰、瑞典和英国的货币政策透明最高,而澳大利亚、瑞士和日本的透明度较低,美国、加拿大和欧元区则居中。表5给出了2002年上述各国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的子项目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样本中透明度最高的国家都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中整体透明度仍存在差异,比如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总分在样本中相对较低。可以注意到,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政治透明度都十分高,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是高政治透明度的必要条件,比如欧元区的政治透明度也很高。并且,从表5中可以看到,各个国家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各个层面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例如,欧元区和美国的总分相当,但欧元区的政治透明度较高;而美联储则强调决策的及时公布、解释和政策倾向,因而其政策透明度较高。由于美国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表现良好,以及美联储享有较高的信誉,所以,金融市场一般认为美联储的透明度高于欧元区。
(三)实证检验
目前,有关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检验透明度指数的经济绩效,即检验透明度程度对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如产出、通货膨胀等变量)的影响,以及检验透明度指数的各个层面的相对重要性,并且目前考察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处理方式的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实证结果。但综合有关文献可以总结出几点较为一致的结论:(1)较高的政策透明度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如Faust 和Svensson(2001)的研究表明,提高透明度有利于降低通胀偏好、通胀波动水平,以及就业波动水平。Chortareas、Stasavage和Sterne(2002)通过8个国家的截面数据,发现对未来政策预测的较高透明度有利于降低平均通货膨胀水平。(2)较高的透明度有利于经济的稳定,而透明度与产出之间无必然联系。如Demertzis 和Hallett(2003)研究了E&G指数的经验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央银行透明度指数与平均通胀率和平均产出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上的相关性,即透明度变化对平均产出和通胀的影响不大。而透明度的各个层面对平均通胀水平和产出的影响方向不完全一致。重要的是,他们研究发现,透明度变化对经济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即透明度越高,产出和通胀的波动幅度越小。另外,Geraats和Eijffinger(2004)运用时间序列反映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动态变化,他们发现透明度指数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短期名义利率。
还有一类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货币政策有关的金融市场反应。如Clare和Courtenay(2001)、Kohn和Sack(2003)、Poole和Rasche (2003)、Swanson(2004)等,这些文献的共同之处在于,把较高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的较好预测性划等号。事实上,货币政策的可预测性与透明度是不相对应的,因为政策的可预测性不仅取决于透明度,还与外在的冲击是否存在有关。
三、简要评析
目前国外文献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度量研究主要是运用透明度指数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本身存在一些缺点:
1.评估的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在几乎所有的评价方法中,透明度指数的最终计算值都是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得分的简单加总,即每个子项目都被赋予相同的权重,并且,在编制、分类以及权重的设定方面还包括许多主观判断。Eijffinger和Geraats(2005)也认为,这个加总的结果并不是对每个子项目的最好替代,因为它没有看到各个指标重要程度不同的差异,最理想的是通过实证来确立每一项的不同权重。他们认为透明度指数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总的分数,而在于各个子项目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以后的改进中,可以使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来减少透明度指数设计中的主观判断因素,增强其准确性和客观性。
2.透明度指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水平。
因为,一方面,在实践与法律条文之间存在潜在的偏差,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并不会如公众所希望的那样,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来执行货币政策,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透明度的衡量除了依靠政府公布的文件和对政策意图的公开外,还涉及一些难以公正量化的因素,如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的非正式安排、银行重要人物的性格等因素。
3.不能反映国别差异。
Geraats(2002b)的研究发现,对于独立性程度不同的中央银行,提高透明度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对于独立性较差的中央银行,提高透明度会由于政治干预而产生较差的效果。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差,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建设还刚起步。所以,对于通过设计透明度指标体系计算出的透明度指数,在进行国别检验时,应考虑不同国家的不同特征,以“相同发展类型”或者“具有相当经济发展程度”为标准进行划分。另外,各国在建立本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体系时,在指标总体结构上应与国际体系基本保持一致,但具体指标的权重则应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进行适当调整,使得指标体系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现状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在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建设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1994年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数据;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对有关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每个季度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会后公布会议决议;2001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网站和报刊,按季度向公众《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包括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以及预测与展望等信息;为提高我国金融统计透明度,方便公众获取金融统计数据,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起对外正式公布《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时间表》,根据该时间表,有关金融数据将在中国人民银行网页、《金融时报》、《中国人民银行季报》、《中国人民银行年报》、《金融年鉴》上公布。这些措施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事实上,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多目标约束,如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谢平,2000);对外公布金融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够,对未来经济金融形势的预测等信息公布较少;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有限,并且每次季度会议后对外的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原则性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引导公众预期;政策执行过程还不够透明,像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季度会议,只公布决议而对整个过程并不公开,中央银行对制定政策所依据的经济数据不作说明等等。笔者对照E&G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标体系,尝试着对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打分,其分值大约在6-7分之间。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相比,其差距显而易见。
我们应该看到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国际趋势,参照发达国家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特别是对照如E&G指数的各个子项目,有重点地加强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建设。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国外出现的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更新的、更市场化、科学化的度量方法,如市场指数法,努力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反应灵敏度,以期增强市场对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的预期和反应能力。我国需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建设:
(一)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和法规
1.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并对最终目标进行明确量化。明确授权中央银行独立地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能是通过独立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维护物价稳定,既要对通货膨胀承担责任,又要对通货紧缩承担责任,从而彻底改变在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方面的随意性。
2.强化人民银行行长负责制,使之真正拥有货币政策的决策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授权的同时,必须对人民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解职条件、任职年限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建立必要的绩效评估,对中央银行工作绩效的监督可以让人大、政府等部门承担。舆论经常公布中央银行的绩效,引入市场的约束。健全问责机制,做到权责要明晰、过失必追究。为了使问责制度化,必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追究的原则、程序、方式、公示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二)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政策反应能力
人民银行应建立定期信息制度,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方法、时间与形式;通过互联网、传统媒体向公众公开有关金融信息以及相关的工作程序,如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及有关货币政策评论,加强中央银行与公众的信息交流,引导金融机构和公众的预期行为;增加预测性报告的实质内容,提高对未来经济金融形势预测的准确性,以使公众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的走向与宏观经济金融趋势,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效果。
(三)加强和完善我国通货膨胀统计和金融统计
对价格指数进行更仔细的统计分析,如分析研究消费物价指数中的能源、食品、住房、衣着、医疗、交通等部分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短期冲击,考虑对外公布核心通货膨胀指标。另外,由于我国的经济周期变动与投资关系极大,还应密切关注涵盖投资品的批发价格指数。在金融统计方面,还存在如统计报表反映面太窄、报表缺乏合规性、统计指标设置重复、数据来源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加强和改进金融统计,保证货币政策有一个准确的依据。
(四)增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
新《人民银行法》已明确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货币政策委员会目前还只是政策咨询议事机构,其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所以应提高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任命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知识造诣、丰富实际经济金融工作经验的人员,并增加行业或者经济区域的委员代表,以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将来条件成熟、把货币政策决策权划归人民银行时,应考虑适时把货币政策委员会从目前的政策咨询机构提升为决策机构。
(五)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及其各子市场,增加市场主体和交易对象,进一步推进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尽快统一债券回购市场,增加上市债券品种,丰富债券期限结构,促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市场交易工具的流动性和市场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强化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机制;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蔡志刚. 2004.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01-123.
金子财,杜胜. 2005.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 上海金融(2).
穆良平,程均丽. 2004. 货币政策透明度制度兴起的背景分析[J]. 金融研究(5)
魏永芬. 2004. 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研究[J]. 金融研究(10).
谢平. 2000. 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 [J]. 金融研究(1).
中国经济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动特征。经济发展需要刺激投资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形成也有赖于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与消费双管齐下,投资需先行。因此,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持续增长。从理论上讲,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具有一种正向的关联关系。
一般认为,建设投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因素。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将建设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加大建设投资的规模,既可增加就业机会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内需,又可以直接带动当前的经济增长,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建设投资在这些国家的整体投资中的比率甚至达到了20%(Kessedes,1995)。
我国大量的文献也讨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但是,真正能够揭示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极少。中国发展研究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社会需求的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作为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中国发展研究院,1997)。虽然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性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还处在定性阶段,很少能够指出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本研究就致力于找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拉动水平的具体数量关系。
二、数据和模型
在本研究中,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指以一定速度增长的建设投资所拉动GDP的增长量或增长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方法。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值形态。另外本研究涉及的指标还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FA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总量的指标,它同样也能够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建造和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根据国家的投资计划分为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本文采用这个指标来代表宏观意义上的建设投资水平,既包括建水坝、修公路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也包括住宅和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同时,还涉及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大型设备的修缮和改造。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在本文中也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CI)作为衡量建设投资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一个变量,它是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小一些,可以代表一年内国民经济中的建筑工作量,是一个衡量建设活动水平更为合适的指标。
本研究拟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建设投资和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建立经济学模型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以理论为导向,依据某种已经存在的经济理论或者已经提出的对经济行为规律的某种解释设定模型的总体结构,这种建模途径对先验的经济理论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建模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动荡前屡次预测失灵,促使人们寻求另外的建模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英国经济学家D·F·Hendry为代表,提出了动态建模的方法,交替利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提供的信息,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变量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的误差修正模型(D·Hendry,1998)。
一般经济变量都可以用时间序列来表示,如果它的均值和方差都不随时间变化,就称这个序列是稳定序列。如果一个序列在成为稳定序列之前必须经过d次差分,则称该序列是d阶单整。按照协整理论,几个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其线性组合可以降低单整阶数,即所谓的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就是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以GDP和建筑安装投资(CI)为例,若GDP和CI具有协整关系,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作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的表达式:
附图
和CI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于是GDP的短期波动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期均衡,一部分是短期波动。一般(β[,2]-1)都会小于0,因此,若(t-1)时刻GDP大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负值,使GDP[,t]减少;若(t-1)时刻GDP小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正值,使GDP[,t]增加。体现了长期均衡误差对GDP的控制。
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流量指标一般是一阶单整。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属于一阶单整,它们之间可以存在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的短期的变动又会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短期的影响。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既受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短期变动的直接影响,又受两者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调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讨论这种关系:
附图
表明如果FAI变化了1%,GDP将变化β[,1]%。α[,1]同理。可见各个系数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
本研究中的数据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自1981年始,且已经折算为1981年不变价,这样可以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好地反映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在本研究中,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年的数据如下;
表1 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
(1981-1999年,单位:亿元)
附图
注:1.所有数据均为1981年不变价;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一)方程的初步设定和简化
一般来讲,在经济数据中,以不变价格表示流量的序列往往表现为一阶单整。因此,从理论上判断,LnGDP、LnFAI和LnCI序列都应该是一阶单整。采用Dickey和Fuller于1979年、1980年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整检验结果也表明,的确如此。
然后,可以将方程设定为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的右边包括被解释变量的滞后、解释变量及其时间滞后项。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首先设定为:
附图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这两个自回归分布滞后方程,采用逐步回归(Stepwise)方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程中,LnGDP[,t-1]、LnFAI[,t]和LnFAI[,t-1]被引入方程。估计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可见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并不显著。(由于此方程对后面的过程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因此不必剔除常数项。)其他各项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在建筑安装投资方程中,也是LnGDP[,t-1]、LnCI[,t]和LnCI[,t-1]被引入方程。估计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也不显著。其他各项都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可以看到,以上两个方程中LnFAI[,t-1]和LnCI[,t-1]前的系数为负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分别与LnFAI[,t]和LnCI[,t]之间存在着共线性的关系,导致两者的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相任意分配。但这对后面的研究影响不大。
(二)求长期均衡方程
下面可以用简单的回归分析求得长期均衡方程。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长期均衡方程为:
附图
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从此均衡方程可以计算ecm序列(即残差序列):
附图
Adjusted R[2]=0.982 F=980.657
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
ecm[,t-1]=LnGDP[,t-1]-3.228-9.793LnCI[,t-1]。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固定资产投资方程
考虑到在初步设定的方程中LnFAI[,t]、LnFAI[,t-1]和LnGDP[,t-1]都比较显著,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引入LnGDP[,t],LnFAI[,t],ecm[,t-1],以保证方程的包容性。
设定误差修正模型为:
附图
p=0.0002,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
从变量显著性检验来看,两个方程的ecm[,t-1]的显著性较低,但是,考虑到它们重要的经济意义,仍不将其剔除。
四、经济意义分析
(一)弹性分析
在以上两个误差修正方程中,LnFAI[,t]和LnCI[,t]前面的系数可以看作是GDP对FAI和CI的弹性系数,因此,可以根据方程的系数对它们进行弹性分析。
LnCI[,t]前的系数为0.324,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而LnFAI[,t]前的系数为0.317,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
这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定量地给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大致是这样一个概念,即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以往的分析往往仅限于定性,没有反映出真正的定量关系。从两个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都较大。
(二)拉动效率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建筑安装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引入一个新的系数,将其称之为“拉动效率”,它是GDP对该变量弹性系数与该变量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即附图,D[,i]表示在此区间内GDP对某一变量i的弹性系数,S[,i]表示某一变量i在此区间内占据GDP的平均百分比。这样可以排除弹性系数大小中不同变量份额因素的影响。如果q>1,这表明某一变量在这一阶段对GDP的拉动作用是积极的,超过了自身在GDP中所占据的份额,是高效率的。相反,如果q<1,则表示这种拉动作用是消极的,少于变量自身占据GDP的份额,是低效率的。
结果如下(1981年—1999年间):
变量
D[,i]
S[,i]
q[,i]
CI(建筑安装投资)
0.324
0.196
1.652
FAI(固定资产投资)
0.317
0.300
1.057
由此可见,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积极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为19.6%,而弹性系数达到了0.324%。这进一步验证了在本文开始时所提到的定性研究的结论,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误差修正项(ECM)的分析
Ecm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系数的估计值一般是负值。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Ecm前面的系数是-0.049,由此看来,调整的力度不是很大。调整的过程大致如下:
附图
对于建筑安装投资方程,Ecm前面的系数是-0.018,调整的力度也较小。因此,可以看出,建设投资主要以短期波动的形式来影响GDP的变化,长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这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我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五、总结
本研究将固定资产投资(FAI)和建筑安装投资投资(CI)作为对GDP产生拉动作用的变量,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表达式。从弹性系数可以看出,无论是建筑安装投资,还是固定资产投资,二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国内生产总值对基本建设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综合起来,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从拉动效率来看,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积极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
建设投资主要以短期波动的形式来影响GDP的变化,长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因此,本研究的定量结果不仅验证了很多研究者的定性结论,即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拉动效应值,分析了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各自的作用,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分析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1-03-23
【参考文献】
[1] 中国发展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38.
[2] 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3] 陈炳煌.当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00,(6).
[4] 黄聪,李启明,申立银.中国建设推动力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0,(4).
[5]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Abstract: With Internet based financial products such as Yu′ebao occupying the investment market rapidly, a new financial mode under the Internet appears: all retained funds associated with monetary fund.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VAR model to analyze the risk of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 Taking the 10 thousands of earnings of Yu′ebao since May 2013 as the sample dat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arnings volatility of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s and evaluate the market risk. Referring to previous studies, GARCH - VAR model can well describe the volatility of yield seque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s market risk are still controllable with light volatility.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风险;GARCH-VAR模型
Key words: Internet financial product;market risk;GARCH-VAR model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178-03
1 问题的提出
自余额宝点燃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迅速占领投资市场,全民理财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更加开放、快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资金的流通效率更高,无论是对于资金使用方,还是对于资金提供方,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以余额宝为例,邓雄(2014)提出,余额宝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理财思维,不再单纯的依赖银行存款,给广大居民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与传统理财产品相比,互联网理财更容易得到年轻人的接纳。而且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参与门槛较低,基本上适合所有的人,在理财产品的交易费用方面,互联网渠道的相关成本费用更低。
互联网理财产品一经出现迅速占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本文看到了互联网思维下金融理财的一大新模式:凡是有留存资金就关联货币基金。据近日公布的余额宝――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2014年年报,截至去年底,余额宝用户数已增至1.85亿人,规模达5789.36亿元,较2013年底的1853.42亿元,增长了2倍多。作为普惠金融的表率,去年余额宝为用户创造了240亿元的收益。
事实上,自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诞生以来,争议与质疑声不绝于耳,其中大多数主要针对其市场风险、内部风险、行业风险等。然而,由于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定性研究和理论分析,并未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实证讨论,缺乏一定的可信度。因此,本文引入VAR模型进行风险分析,以余额宝2013年5月上线至今的万份收益为样本数据,探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性。
2 方法介绍
VAR的实质是考查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VAR模型的推广始于世界著名计量经济学家Christopher Sims于1980年发表的著名文献。在分析金融市场、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变量等方面,需要使用较多的数据和信息,基于VAR模型的基本属性,其在宏观经济分析过程中,实用效果非常不错。
一般而言,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情况的计算方法分为两种,即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两者计算公式不同,侧重点各异。具体来说,每日万份收益,其含义就是投资者投资的一万元,一天可以获得的收益;而七日年化收益,就是最近七日的平均收益,在经过年化处理之后的收益率。在该文分析研究过程中,对于理财产品的收益分析,用的是每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来刻画波动性,即Rt=lnPt-lnPt-1,式中Rt是基金每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Pt是第t天的基金每日万份收益价格。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从图1中可以看出,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的对数收益率的均值为1.290610%,中位数为1.2381%,标准差为0.213295,说明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因为偏度为2.486574大于零,从而说明收益率呈现一定程度的右偏,峰度为23.19661大于3,说明其呈现出“高瘦”(尖峰)的特征;而JB统计量为11951.55的伴随概率为零,这个情况说明,统计结果拒绝原先的假设,也就是说,每日万份收益率是不服从正态分布的。
3.2 ARCH效应检验
3.2.1 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由表1可以看出增利宝当日收益率的ADF的统计量为
-3.974319,并且其伴随概率为0.0099小于1%-10%的置信水平的ADF值,所以在置信水平为1%的情况下拒绝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率序列有1个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当日万份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
3.2.2 均值模型的建立
一般金融资产收益率方面的研究表明,银行当日收益率序列服从自回归模型,因此本文建立当日收益率序列对自身滞后性回归的AR模型,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最终建立P=4的AR模型,回归模型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本文中建立的AR自回归模型中的回归因子R(-4)系数相应的伴随概率P值为零,表明参数检验的结果是非常显著的,具体的回归方程如下:
Rt=1.282684+0.725566Rt(-4)+εt
3.2.3 ARCH效应的图示法检验
ARCH效应检验的方法是在残差时序图中观察残差序列是否出现了波动集聚现象,即大的波动后面常常伴随着较大的波动,小的波动后面常常伴随着较小的波动。
由图2残差序列图,可以发现小波动集群部分中开始的小波后面紧跟的是较小的波动,显示出残差方差序列波动较小。
3.2.4 ARCH效应的自相关函数检验
ARCH效应的自相关函数检验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残差平方序列的自相关图和自相关函数值计算的Q统计量判定是否存在ARCH效应。如果残差平方序列的自相关图出现“拖尾现象”,则说明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如果残差平方序列的Q统计量的伴随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则说明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由自相关函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自相关函数图呈现缓慢衰减态势。
3.2.5 ARCH效应的ARCH-LM检验
ARCH-LM检验主要是通过输出的F统计量以及卡方统计量来判断是否存在ARCH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观察表3中F统计量和卡方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值都为零,拒绝收益率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的原假设,因此ARCH-LM检验结果认为原序列存在ARCH效应。
综合上述各种检验结果显示增利宝每日万份收益率序列存在ARCH效应。
3.3 GARCH模型的估计
由于在图三中已经发现了每日万份收益率存在ARCH效应,因此单一的AR模型不能有效的拟合该收益率序列的“集聚效应”,需要建立GARCH模型。而考虑到金融资产收益率与金融资产风险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均值方程中加入随机误差的条件方差项建立GARCH模型。
考察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的增利宝当日万份收益率,根据GARCH的原理,得到GARCH (1,1)的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使用EVIEWS估计得到置信水平为99%的VAR序列,其最大值为3.094881%,最小值为0.059548%,与实际收益率相比,真实收益率最小值大于VAR最小值,说明对VAR序列当日收益率序列进行较好的拟合。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余额宝理财产品收益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其收益率波动性并不是很大,并且其收益当前很多货币基金里面,处于中高位置,比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要高,最重要的是其市场风险尚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态势仍值得我们时刻关注。近期的杭州萧山支付宝大规模瘫痪事件就足够引起反思。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其面临的总体风险也在提升,一旦出现局部风险点出现,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一定的系统风险。因此,本文就互联网理财产品现阶段存在的市场风险提出几点建议。
①尽管庞大的基础客户依然能给互联网金融巨头带来稳定的客户群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其实十分严峻,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使得不同的银行之间,吸收存款的利率出现分化,总体趋势是存款利率上升,这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货币市场基本收益率的下降,也降低了余额宝类货币基金的收益;在股市向好的情况下,不仅银行存款出现搬家,很多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遭到客户大面积的赎回。这三座大山使得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相对吸引力下降,很难维持这种较快的发展速度。互联网金融不妨另寻出路,根本改变其商业思路,彻底打破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把社交精神与互联网金融思维紧密结合。以平安集团新推出的“壹钱包”为例,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社交化,可以帮助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
②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不断深化的趋势,其积累的用户数据和相关资料,越来越复杂。互联网金融巨头加强在降低交易成本和实现风险合理定价的相对优势,依然要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及时推出相应产品,在UI设计上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心理效用,形成消费习惯和消费经验。用户的使用习惯决定一切,亿万级的用户规模是没有耐心去学习使用一款新的应用的,因此,在全民应用上搭载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双赢之举。
③调控市场风险是以解决技术风险、系统风险为前提的。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传统金融的深化及延伸,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传统金融。因此,要创新先要固本,最基础的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一定得跟上甚至超前市场的发展,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宋光辉,吴超,吴栩.互联网金融风险度量模型选择研究[J].金融改革,2014(12).
[2]丁扬恺.ARCH模型族在深圳成指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胡越.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4).
[4]邓雄.余额宝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J].区域金融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