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4-01-10 10:31: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小规模;淡水养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方向,存在着许多的河流和湖泊,而用于种地的耕地面积相对比较少,这种客观自然条件就决定了我国的东南方地区不能像北方那样以种植业为生,而必须依靠当地丰富的淡水资源进行淡水养殖,靠养殖业来发家致富,带动一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1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现状
1.1 养殖的方式
湖泊河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是我国东南方地区进行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下面就对这4种养殖方式逐一进行讲解。
1.1.1 湖泊河道养殖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的东南地区拥有大量的湖泊,当地的居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在湖泊的河道里修筑拦鱼大坝,进行鱼类的淡水养殖。通过湖泊河道养殖出来的鱼类既具有人工养殖的特点,因为饲养者在河道内撒入了大量的人工饲料和鱼饵,而且还具备了鱼的自然属性,因为其生长的环境还是原来的湖泊水资源。
1.1.2 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业应用最广泛的养殖方式,所谓池塘养殖是指人为的修建一个池塘,在池塘内放入一定的鱼种,定期的给池塘添加鱼饵和更换水资源,池塘养殖是一种封闭的养殖方式,鱼儿自始至终生长在同一个环境当中,且池塘养殖的面积通常比较小,非常便于人的管理。池塘所形成的环境是一个静水环境,这个环境适合不同习性和种类的鱼儿生长,饲养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性灵活的改变鱼种,还可以在池塘养殖中形成一个生态链,既保证鱼的生长,又有利于美化周围的生态环境。
1.1.3 稻田养殖
在我国的东南方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众所周知,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我国东南方的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这个特点,积极开展水稻养殖。所谓水稻养殖是指在水稻的种植地里放入鱼种,鱼儿随着水稻的生长一起生长。在水稻田里进行鱼儿的养殖,不仅有效的支持了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为水稻的生长带来了非常大的益处。在水稻田里养殖鱼儿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帮助疏松稻田土壤,增强土地肥力,水稻的生长也为鱼儿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栖息地,促进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稻田养殖时,需要对水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不能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水稻田,还必须保证水稻田里任何时候都拥有充足的水分。
1.1.4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在我国具有非常远的历史,据可靠记载,我国早在800多年前就开始了网箱养殖鱼儿的养殖方式,但是这种养殖方式在当时却没有被广泛的推广。我国真正的网箱养殖方式开始在1980年左右,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网箱养殖方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在我国的水库、湖泊等地方被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果,是我国未来淡水养殖的主要发展趋势所在。
1.2 淡水养殖鱼类的种类
淡水养殖的鱼类分为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在我国的东南方淡水养殖业非常的发达,所以养殖的鱼类的种类也比较繁多。草鱼、鲫鱼、青鱼、鲤鱼等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主要包括鲢鱼和鳙鱼等,在我国东南方的淡水养殖中,除了养殖鱼类以外还会养殖其他的物种,例如螃蟹、甲鱼和虾等,都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养殖对象。
1.3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3.1 养殖人员的职业素质问题
在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业中,养殖人员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也有的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专业和系统的养殖专业知识,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往往是凭借养殖经验,他们缺乏对市场全面的调查,对于养殖的种类只是盲目的随大流,没有自己的市场主见,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养殖者将自己的养殖业发展壮大,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一旦所养鱼种与市场的需求不一致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2 饲料问题
选择好的饲料是每一个养殖业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在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中,由于养殖人员缺乏系统的养殖专业知识,对饲料的选择每一科学的认识,有的人就采用就近原则,在周边选用大量的青草,用青草作为鱼儿的养殖饲料虽然是可行的,但是久而久之,不科学的掠夺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现象,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是受到养殖者本身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限制,在选择人工的饲料时,盲目的贪图便宜,造成一些伪劣的饲料进入养殖基地,给自己的淡水养殖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1.3.3 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我国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工厂违规排污的现象,他们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废弃、废渣排放到湖泊或者水流中,对水资源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水质变差变得不适合淡水养殖业的进行,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工厂违规排污引起死鱼的现象屡屡发生,给淡水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我国的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2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
2.1 重视养殖人员的养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前面提到,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者主要是农民和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人,他们的养殖专业知识比较薄弱,老的养殖户进行养殖主要依靠多年的养殖经验,而新加入养殖人员主要通过盲目的随大流,别人养什么自己就养什么,被人怎么养自己也怎么养。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对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者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将他们组织起来,选派专门的养殖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培训要尽可能的详细,从鱼种的选择到鱼饲料的选择再到常见的疾病症状和防治以及后期的销售等都要进行培训,致力于提高淡水养殖者的专业水平,提高淡水养殖效率,降低养殖者的养殖风险,尽量避免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养殖知识和技能带来经济损失。
2.2 创建联营模式,共同销售
由于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都是一些零散的养殖户,必须将这些零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创建销售的联营模式,进行联合销售,避免他们在市场上单打独斗,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创建的联营机构还必须承担起市场调查的任务,及时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避免养殖户的养殖方向出现偏差。由于小规模的淡水养殖者都是普通的农民,缺乏雄厚的资金,所以他们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也不足,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减小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提高他们通过进行淡水养殖发财致富的成功率。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淡水养殖大国,在我国东南方的一些地区,淡水养殖是支持一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必须重视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通过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鼓励我国的居民进行淡水养殖,推动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边修华. 淡水养殖的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18(9):339.
[2] 陈永乐,吴淑勤,黄樟翰,等.广东省淡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广东饲料,2011(12):12-16.
[3] 张静波.浅谈我国渔业健康养殖的现状与展望[J].水产养殖,2011(8):34-36.
[4] 戈贤平.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J].海洋与渔业:上半月,2013(6):75-78.
[5] 我国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7(2):39-41.
[6] 琼.我国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及可持续性发展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5):269.
[7] 郑龙成,程绍宏.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赤子,2012(21):159.
关键词:京津冀 肉鸡产业 布局发展
中图分类号:F3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71-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禽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不断推进着家禽养殖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肉鸡产业是我国目前畜禽业中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且带动性最强的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畜禽行业增长的领军力量。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肉鸡产业已初具规模,并且肉鸡饲养经济价值高,与营养价值之比也十分优越。此外,肉鸡的产业化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还在不断地改善着养殖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养殖者的经济收入,迎合国家方针政策,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肉鸡产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在国内的不同类型禽肉间也存在着竞争,因而想要顺利应对日益增长的国内外需求与竞争,首先就要优化产业布局,改善发展模式。我国肉鸡业能否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等诸多问题。因此,对肉鸡产业与布局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肉鸡产业现状
(一)肉鸡产业整体现状
首先,在养殖规模上,据2015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肉鸡行业祖代在产存栏中白羽肉鸡95.13万套,黄羽肉鸡132.50万套;父母代在产存栏中白羽肉鸡4456.21万套,黄羽肉鸡3561.11万套;商品代雏苗全年供应量中白羽肉鸡45亿只,黄羽肉鸡40.11亿只;而商品代存栏/出栏中白羽肉鸡42.83亿只,黄羽肉鸡37.30亿只。预计2016年肉鸡累计出栏量将达60.9亿只,同比将增长2.41%。
在产量比上,2015年鸡肉在总禽肉产量中占60.64%,白羽肉鸡在总鸡肉产量中占56.78%,黄羽肉鸡占27.27%,817小型肉鸡占5.29%,其余则为淘汰蛋鸡。
在效益情况方面,目前白羽肉鸡祖代量较少,父母代充足,全行业开始进入盈利期;而黄羽肉鸡市场较为波动,导致效益下滑。
(二)环境因素不断制约着肉鸡生产
由于相当一部分养殖者(场/户)忽视废污处理环节,严重导致很多养殖区域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肉鸡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养殖场所之间的交叉污染情况也越发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人民生活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造成了极大威胁。近些年,我国环境保护相关部门逐渐增强了对养殖污染的管理措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于2014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养殖污染问题的重视。
(三)产能过剩制约产业发展
近些年,我国肉鸡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典型代表则为白羽肉鸡行业,白羽肉鸡产业接连向集约化发展,大型集团的形式在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各养殖场为了自身能够快速扩张,盲目地全力扩大生产,忽视市场信号,引种量暴涨,直接导致供大于求。
二、京津冀肉鸡产业发展与布局现状
我国畜禽养殖行业正在从散户型逐渐向规模产业化进行过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农民增收及效益提高的喜悦,也有因为环境污染等问题而造成的伤害和困扰。因此,笔者对当下京津冀地区肉鸡产业的发展及产业布局进行了探究。
在产业布局前,我们往往要考虑发展产业所在地域的各方面承载能力,所^的肉鸡产业承载力,即是肉鸡养殖所占用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自然环境承载力合并演化而来的理论。它是指一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肉鸡养殖所需的资源和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它将研究资源、环境同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相互匹配与适应的关系。产业承载力大小除受产业资源环境制约外,还受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科技水平、人口数量与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衡量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并揭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述衡量产业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环境与可持续作为重要因素,迎合着当今的社会发展,在近几年来尤其得到重视。从党和国家的政策层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呈现着越发重视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与控制的趋势,自2014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政策,具体见下表:
自2015年“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出台以来,我国各省市部门严查环境污染问题,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更是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然而,这直接对家禽养殖业产生了冲击,也影响着北京市内的家禽产业布局。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一变化意味着对北京、天津及河北来说要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加快产业转移,促进三地的分工协作。北京市要疏解其非首都功能,重中之重便是落脚于产业的转移。而对河北来说,通过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对加快其省内的各产业升级,促进全省各产业的转型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的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北京市及天津市等发展重点城市中环境保护政策不断严格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要求等诸多方面条例限制,目前京津冀肉鸡产业大多集中于河北。
在此之前,京津冀肉鸡产业主要分布于河北省石家庄,沧州,承德,保定,邯郸等地;北京市密云区,平谷区,顺义区和大兴区等地;天津市静海县,宁河县及蓟县等地。然而,目前在北京市严格的环境控制高压政策下,京津冀三地的肉鸡产业大多逐步流向河北省。以2014年底最新的统计数据来分析,河北省家禽年出栏59.627亿只,产量也占到京津冀的80%以上,无疑为京津冀肉鸡产业的生产集中区。
通过对近十年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畜牧业的分工日益明确,特别是肉鸡产业协作日益加强,但是在财政、行政管理、以及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限制了肉鸡产业的协同发展。
由于京津地区经济发达,财政、技术等方面支持肉鸡业的力度较大,使得发展肉鸡业所需的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不断向两地集中,其肉鸡品种、屠宰加工、饲料兽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处在周边的河北省土地和饲料原料等较为丰富,但经济比较迟缓,只能被动承担起肉鸡产业链中中低端产业的转移,呈现京津冀肉鸡产业差异化明显,限制了肉鸡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京津冀肉鸡产业发展对策及布局建议
(一)产业发展对策
1.树立并推广一线肉鸡品牌,实现产品多元化。成功的品牌建立对产品的推广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对新市场的开拓也有促进效用。大型养殖场可进一步规划促进自己的品牌推广,而小型养殖场及养殖户可选择与已经完善的大型禽肉品牌,如华都、峪口等进行合作,保证遵守大型品牌商的品质协定,从源头卫生到营养,从生产到追溯,从口味到口感,以品质、安全、口味三方面制胜综合打造一线品牌。
此外,养殖者及厂商还可将北京传统文化和北京特色产品相融合,借助地理标志平台,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提升北京油鸡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禽产品作为功能性食物的优良载体,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随着老龄化临近,健康将成为市民对禽产品的主要需求,此外通过功能性禽产品的开发可以减少对未来公共医疗体系的压力,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并且有助于实现禽产品的多元化,广泛化。
2.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协同合作模式。京津冀三地作为三个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层级的地区,可根据其各自的优势实现综合利用以达到协同合作,共赢发展的目的。例如北京市作为首都,乃文化经济政治的中心,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单纯地通过技术输血很难占据产业的技术高地,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独有的技术体系。
3.从供给侧推动肉鸡产业改革,严把质量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需求的方向正在转变并升级。供给和需求的错位成为当前消费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因素。这迫切需要肉鸡企业从供给侧思考产业发展方向,认真思考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供消费者之所求,避免一方面生产出来的产品为过度供给或者无用供给,而另一方面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却又缺乏供给。此外,肉鸡及产品适应于所有消费群体,不会被消费者所排斥,消费者所真正排斥的,往往是缺乏安全保障的抗生素鸡、激素鸡。因此,肉鸡行业应协力共同努力构建低抗甚至无抗肉鸡饲养模式,严格保障肉鸡产品质量,创造消费者可以放心的消费环境。
肉鸡产业想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走高端路线,通过高效益赢得高利润,不求数量但求质量的战略途径稳定市场份额,从而全方位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于以白羽肉鸡生产为主的京津冀三地而言,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及环境,务必要通过质量为先战略冲出市场。
(二)布局建议
1.坚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为先原则。各养殖户及养殖场相关负责人应坚持在养殖环节兼顾环境保护原则,因此各地区相关环保部门应努力实施政策,例如加大对肉鸡养殖者处理废污的奖励及补贴的力度,帮助养殖者逐渐认同并遵守国家出台的各项严格的环保政策。使得肉鸡养殖废污处置的管理从一般到逐渐严格,促使养殖者逐渐适应。因此,地方政府应重视肉鸡产养殖的规划引导,帮助养殖者制订从生产选址,规范生产再到粪污排放一条龙的环境保护措施,引导肉鸡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场(户)要对加强对废污处理的认识,对肉鸡养殖过程中的粪便、污水等污废物进行合理利用和处理。
综上所述,今后肉鸡产业应将环境友好作(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为第一要素进行区域布局。
2.注重区位条件及市场需求。随着肉鸡养殖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市场需求信息亦对肉鸡产业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逐渐成为影响产业集聚及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购买力随之上升,对禽肉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肉鸡养殖业的发展与加工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欲提高养殖亦或加工规模的效益都要通过资本,技术及劳动力来实现。在京津冀大区域内,河北省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且价廉,高速公路直接连接北京市区及天津市区,区位条件优越。并且,肉鸡产业集中于河北省一方面能辐射到面积广阔的全省,另一方面对北京天津市场的供应及配送也十分方便。
3.注重京津冀地区各自身的优势互补。京津冀地区各地区以自身优势资源为依托,顺应肉鸡产业协同发展的大方向,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实现“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京津冀地区肉鸡产业的生产布局。北京市要发挥高新技术和资金优势,引领肉鸡品种选育和科技创新;天津市要发挥区域优势,承接肉鸡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以提升肉鸡产品屠宰与加工水平;河北省应依托丰富的饲料原料和土地资源有事,建设优质肉鸡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基金目:本文得到“2016年北京农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Research Fund for Academic Degree & Graduate Education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16科创-科基-哲社基地-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市级)-李华”、“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号:BAIC04-2016)”项目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红发.肉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禽种业,2007(02)
[2] 韩国省,赵聘.我国家禽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河南农业,2012(06)
[3] 吴林.科学调整广东禽业生产布局[J].中国禽业导刊,2007(10)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 北京 102206)
【关键词】:无公害养殖技术;产地环境;健康食品
无公害养殖是给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营养饲料,使其生长期间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生产出无污染、个体健康的畜禽产品。无公害养殖以保护动物健康、有利于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禽产品为目的,最终以无公害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
1、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
无公害养猪即是采用无公害饲料饲养无人畜共患病的生猪,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规定用药,达到无污染、无残留或低污染、低残留,且对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养猪模式。
2、猪场建设
2.1场址选择。养殖场地势应选择在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有缓坡、空气流通的地方,猪舍总布局方位为坐北朝南为宜。猪场为了自身防疫要求,应距离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自然村、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河流,畜产品加工厂,化工厂,垃圾处理场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
2.2布局。猪场的建设布局应严格分区管理,配备相应的生产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隔离区等,并注意各区的位置方向。生产区内各舍按地势从高到低依次为: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病猪隔离舍、污水、粪便处理区及死猪处理场地应建设在下风处距离猪舍50m以上。猪舍建筑结构可设计为全封闭式、半开放式或开放式。
2.3周围环境。养殖场周围应设有围墙等有效防疫屏障,严格分开设置猪场的净道与污道,互不交叉。猪场大门口应设有可供机动车消毒的设备和水泥消毒池,生产区门口应设有人员进出的消毒通道、消毒室、更衣换鞋室,防止疫病传播,配备有对啮齿类动物的防护设备,并禁止饲养其他动物。
3、无公害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中严格贯彻无公害生产相关制度,根据猪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物学特性,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3.1分群分圈,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不同生产阶段的生猪要分栋、分单元、分批次、分群、分圈饲养,有效地利用饲料和圈舍,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同猪舍之间的接触,可避免疾病的垂直传播或横向传播,并提供猪只适合生长需要的温度、通风等环境条件,从而提高生产能力。转群时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便于生产管理和彻底清扫消毒,从而控制疾病的传播。
3.2严格控制饲料质量和添加剂的使用。配合饲料应符合猪的采食习性和营养需要,做到营养全面化、种类多元化,有效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减少粪尿的排放量,并尽可能减少有毒有害成分在肉产品中的残留。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要求,饲料原料感官要求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发酵、变质、结块及异味、异臭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按照农业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执行。
3.3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证,并获得无公害生(种)猪生产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标准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必须隔离观察45天,经兽医送检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繁殖使用;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
3.4猪是杂食动物,能吃各种饲料。猪所需的营养物质归纳为7大类:水、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要喂给猪全价配合饲料。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兴奋剂(瘦肉精)、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育肥猪出栏前,按使用规定执行休药期。
4、加强清洁卫生,做好防疫工作
4.1加强清洁卫生工作,营造安全舒适的舍内环境。做好调教工作,使猪养成在固定地点采食、排泄、睡觉的习惯,每天打扫栏圈,及时清除动物粪便,提倡采用干粪单清模式,粪尿分开收集,减少冲栏用水,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灭鼠、驱虫、防蚊工作,定期进行带猪消毒,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做好圈舍夏季通风降温、冬季保暖工作,保证猪只拥有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
4.2做好猪群免疫,防止疾病传播。定期的疫病监测、科学的防疫计划和免疫程序、预防注射是猪场生产管理的关键,生产中做好猪群免疫工作,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防疫计划和免疫程序,详细记录猪群免疫、用、发病和治疗情况,以便备查。严格执行休药期,药物和疫苗在生猪出栏前2个月内不能使用。
5、合理处理粪污
畜禽生产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着人畜健康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废水中的重金属盐、磷、病原微生物严重污染水的处理和水体。因此,在严峻的环保形势下,猪场的粪污处理应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5.1合理设计畜牧场的排污工程。在猪场设计时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畜牧场的排污工程,猪粪、尿排放沟应采用防漏暗沟,通过雨污分离可减轻养殖场处理污染物的压力。规模化猪场必须设有废水、污物处理系统,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5.2采用先进的清粪工艺。近年来,国内部分猪场开始采用干清粪工艺等新型治污工艺,实现污水“干湿分离”。通过干粪与尿、冲水分离,污染源处理的数量和难度得到降低,有效控制冲栏用水量,节约生产成本。干粪也可堆制成有机肥,为猪场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而经处理达标后的污水也可直接还田或排放。
5.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渔业紧密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养殖场的粪污进行厌氧发酵,然后将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应用于居民生活、农业种植及渔业,建立种养、沼、气三者结合的物质循环系统,形成种、养、加、沼四者相结合的生态工程。
6、结语
无公害养殖带来的不仅是消费者放心的畜产品,更是进一步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新的时期给无公害养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未来的规模化养殖业必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出发点,实现一个废弃物、污染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高经济效益、科学发展的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 江希流,华小梅,张胜田.我国畜禽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存在问题与防治建议[J].环境整治,2007.
牛有蛋白质高、瘦肉多、脂肪少、胆固醇低等特点,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本文就国内外肉牛的发展趋势、育肥原理及方法以及影响肉牛养殖的因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肉牛;育肥;品种;饲养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对牛肉的消费逐渐增加,牛肉产品供不应求,我国肉牛加工业的已引起国家、企业及科研人员的重视,我国肉牛生产逐渐从农业向经济优势地区转移,现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而肉牛养殖技术落后,肉牛良种覆盖率低,基础母牛群缺乏保护措施,且牛肉品质低,分级标准不明确,优质牛肉短缺,限制了我国牛肉消费和出口。因此,注重肉牛业的每个发展环节,提高良种利用率,改善饲养管理水平,推进我国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1肉牛市场的发展趋势
1.1我国肉牛发展现状
我国养牛业主要饲喂秸秆饲料,肉牛业养殖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90~1995年发展最快。1996年,肉牛的出栏量达到3651.1万头,牛肉产量达494.9万t,肉牛出栏率达到27.6%。我国居民把牛肉作为高营养食物,消费量以逐年10%的速度递增,推动了肉牛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肉牛的养殖以传统的养殖为主,即“以家庭式分散饲养为主,以集约化养殖为辅”的饲养模式,使肉牛的繁育体系不健全,繁殖率低,种畜能力差,饲养管理差,饲料转化率低,母牛不孕、中毒病及寄生虫病严重,优质肉牛比例小,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水平,我国每年要花几千万美元进口优质牛肉。因此,中国肉牛业发展需从“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应保质保量,优质牛肉的生产是我国肉牛业发展的方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国内科技力量,使我国牛肉生产逐步走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使肉牛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比例更大。
1.2国外肉牛的发展现状
1.2.1肉牛品种趋于大型化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们喜吃瘦肉多、脂肪少的牛肉,致使市场上瘦牛肉较受青睐[1]。肉牛品种从体型小、早熟、易肥的英国品种,如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等转向欧洲的大型品种,如法国的夏洛莱、利木赞,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契安尼娜等专用的肉用种及原产于瑞士的西门塔尔兼用种。而这些品种牛体型大、初生重高,增长速度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块比例大、饲料报酬高[2]。
1.2.2向奶牛要肉
“向奶牛要肉”,也就是生产“奶肉牛”和“奶牛肉”。奶牛在养牛业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可繁母牛占70%(欧洲占90%以上),牛奶占30%,牛肉占27%,两者合计占57%,奶牛是畜牧生产的核心力量[3]。由奶牛群生产牛肉有:奶公犊、淘汰母牛和低产母牛,另外,有些牛奶过剩的国家,奶用母牛分批与肉用公牛杂交,其后代全为肉用。目前欧共体生产的牛肉45%来自奶牛群,如英国的牛肉80%来自奶公犊及奶用淘汰牛,荷兰每年约生产220万头奶用和兼用犊牛,全部生产“小白牛肉”向德、意、法出口,价格昂贵。
1.2.3利用青粗饲料育肥
肉牛饲养靠放牧、青粗饲料,补充少量精料和矿物质以弥补营养不足,在育肥后期即宰前3个月左右,再加精料催肥。美国散养农户是把断奶后的肉用犊牛放牧在草质优良的牧地上,每天补少量精料,宰前数周移到玉米带用精料短期催肥[4]。利用青贮饲料育肥,国外青贮以玉米为主,其他如苜蓿、红三叶、大麦、无芒雀麦等等。英国喂肉牛青贮占65.9%,美国占50.7%。
2育肥原理及方法
2.1犊牛(6月龄以内)的育肥
犊牛刚断奶,瘤胃内微生物尚未发育完全,纤毛虫很少,注意其营养饲养管理。每天供给以苜蓿等优质青干草或青绿饲料为主的粗饲料,每头均喂量2~3kg,自由采食,少给勤添,控制氨化麦草饲喂量,每头日均饲喂0.5kg,每头日均喂精料1.5~2kg,分3次喂给。每天饮水3~4次。所有牛在育肥前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灌服健胃散、人工盐或补液盐1~2次。
2.2育成牛(6~12月龄)的育肥
牛的瘤胃微生物发育基本健全,对粗饲料的利用率较高,应供给苜蓿等优质青绿饲料或优质青干草,搭配氨化饲草、青贮玉米秸秆等粗饲料,实行限量饲喂,每头日均喂粗饲料4~6kg,精饲料2.5~3kg,日喂2次,间隔12h,日饮水2~3次。
2.3架子牛(12~18月龄)的育肥
牛生长发育比较快,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面的饲料,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粗饲料以苜蓿等优质青干草或青绿饲料最好,氨化饲草和青贮玉米秸秆亦可。精饲料按营养标准饲喂。期间实行限量饲喂,每天每头喂精饲料3~3.5kg,粗饲料10~12kg,每日饲喂2次,间隔12h,日饮水2~3次。
2.4一贯育肥法
一贯育肥法也称为持续育肥法,此法日粮中精料大约占总营养物质的50%以上。犊牛出生后即用高能量及配合代乳料,使犊牛日增重达到1kg,在120日龄时体重达到180kg以上或7月龄体重达到280kg以上时屠宰。
3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3.1温度
温度影响牛体健康和生产力,当温度过高,饲料采食量下降,增重缓慢,温度过低,饲料消化率降低,机体通过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使饲料消耗增加。在夏季加强通风,或增设喷淋设施,会达到较好的防暑降温目的,在冬季则应考虑加强保温措施。
3.2湿度
空气湿度影响体表水分蒸发,干扰牛体热调节。低温高湿会增加牛体热散发,容易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冬季湿度高,加重肉牛的冷应激,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因此,在冬季需加强防潮措施,控制舍内用水量,减少水汽产生,加强保温,提高舍温,并适当通风,以降低相对湿度。
3.3气流
气流通过对流作用促使牛体热量散发。夏季加强通风,促进对流和蒸发散热,有利于防暑降温,有利于牛舍中有害气体的排出,提高肉牛饲料转化率,增加体重。在冬季,如果遇到大风天气,舍内气流速度加大,加重冷应激,降低生产力。
3.4有害气体
畜舍中的氨气、二氧化碳是畜舍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氨气主要是由粪尿垫料等含氮有机物质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粪尿处理、舍内饲养密度和通风换气等。当畜舍潮湿通风不良时,舍内氨气含量会增加,低浓度氨会降低牛生产性能和机体免疫力而高浓度的氨可引起牛的病理症状,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畜舍中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动物的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动物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等现象。另外,其浓度常与氨硫化氢和微生物含量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空气的污浊程度。
总之,通过改良肉牛品种,提高良种率;推广种植玉米、紫花苜蓿等饲料饲草基地,做好玉米秸秆青贮、黄贮;构筑肉牛产业链以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肉牛产销协会、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等,把肉牛养殖场户与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促进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作者:张颖 刘锴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光宏.我国肉牛业生产现状及对策[J].畜牧与兽医,2000,(1):16-17.
[2]余梅,毛华明,黄必志.牛肉品质的评定指标及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J].中国畜牧兽医,2007,(2):33-35.
关键词:肉羊;屠宰;加工;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S826.9+2(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4-0118-05
羊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是一种营养保健肉质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羊肉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山东省是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大省,也是除三大牧区之外的全国最大农区肉羊养殖生产大省之一,形成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品种资源、饲料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羊产业的迅猛发展必将成为今后全省畜牧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2,3]。本文综合阐述了山东省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旨在为山东省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1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品种资源优势
目前山东省通过国家认定的地方羊遗传资源(品种)共计12个,占全国羊遗传资源总数的86%,其中绵羊品种5个(包括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洼地绵羊、泗水裘皮羊和鲁中山地绵羊),山羊品种7个(包括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崂山奶山羊、沂蒙黑山羊、文登奶山羊、莱芜黑山羊和牙山黑绒山羊)。这些品种的繁殖力、主要生产性能、适应性等种质性状都很突出,丰富的品种资源是发展山东肉羊产业的坚实基础。此外,山东还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十几个优良羊种,如波尔山羊、夏洛莱羊、无角道赛特等。
12产业规模
近十年来,山东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山东省羊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从2000年的2 260万只、2 37573万只,上升为2011年的3 2100万只和4 1160万只,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24%和512%[4]。山东养羊业的另一特点是:养殖区域化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正在向鲁北(东营、德州等市)和鲁西(聊城、菏泽、济宁等市)转移,青岛、烟台等传统的养羊地区,养殖规模正在缩小(见表1)。
13养殖方式
山东传统的养羊模式是以自繁自育为主[5],20世纪60~70年代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地方品种羊繁育改良场,在纯化保存地方特色品种遗传资源的基础上,大量引进了国内外优良品种资源,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并在当地进行良种羊繁育推广,因此形成了许多地域性优良品种。由于受到地方品种繁殖速度的限制,养殖规模和数量上升速度较慢。为了迅速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数量,适应市场需求,从90年代开始,山东一些县市大量从东北、西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新疆等)购进成年羊只(当地称“架子羊”),进行80~90天的短期集中育肥后,大量供应市场,迅速形成了肉羊养殖业另一种生产方式——集中育肥模式。这种养殖方式现已形成了以东营、德州、聊城、菏泽等市为代表的、规模较大的肉羊专业化育肥生产基地。
14肉羊的流通贸易
目前山东省羊的国内流通贸易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活羊直接销往目的地;二是屠宰后新鲜胴体或冷冻后再运往目的地,其中以活羊直销为主,而山东当地的零星销售绝大多数以活羊直销方式进行。调研发现,山东省经多年的羊贸易发展,已形成了许多规模较大、各具特色的活体羊及羊胴体贸易集散地。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是目前山东最大的肉用羊胴体集散地,每年的交易量在30万只左右(最高时达到70多万只),主要供应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德州禹城市伊盛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则采取合作社内分散屠宰,统一检疫收购,集中进行冷冻贮藏,统一销售的方式,主要供应上海、广州、南京、北京等大城市,年销售量达8万~10万只。而在济宁市则以活羊的集中交易销售为主,形成了梁山黄海乡活羊集中销售市场和嘉祥杨营镇活羊交易市场两大集散地。通过不同的贸易方式,目前山东省肉羊产业已形成了买卖全国的基本贸易格局。
山东肉羊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约旦、利比亚等中东穆斯林国家和港澳地区,主要产品是冷冻羊胴体、分割肉、羊肉片(卷)等产品,主要进口国为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传统畜牧业大国。但是由于近几年国内对羊肉的需求量剧增,价格飙升,成本加大,近几年来山东出口羊肉数量逐年下滑,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减少。统计表明,2012年1~8月山东地区出口羊肉8批次、重量8806吨、货值6125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769%、8904%和8284%,出口形势持续下降。山东已成为羊肉净进口省份,进口量不断上升。
15屠宰
羊的屠宰是由生产过程进入消费(包括加工)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羊肉安全生产和消费的关键技术环节。从目前山东省的总体情况来看,仍然以传统的分散作坊式手工屠宰为主,自动化集中屠宰为辅。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现宰的羊肉更新鲜、安全,因此,在山东当地销售的羊肉多数是手工屠宰的热鲜肉。虽然作坊式手工屠宰成本较低,但屠宰后的羊肉卫生安全状况较差,检疫覆盖率低,安全隐患大。近几年来,山东省的自动化专业屠宰线开工率很低,大约只有10%左右。
16羊肉加工
161羊肉产量从表2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2000~2010年全国的羊肉总产量由2641万吨增长到398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21%。山东省羊肉总产量从221万吨增长到32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0%,低于全国的年均增长率[4,6],产量平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山东省羊肉总产量达到514万吨。稳定的羊肉产量为羊肉的消费和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2羊肉加工20世纪90年代山东养羊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羊肉加工行业的迅速成长,在全省涌现了20多家羊肉专业加工企业或畜产品综合加工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凯银清真肉业有限公司、富士达食品有限公司、济南长荣畜产有限公司、青岛波尔旺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凯银清真肉业有限公司建有日屠宰量达500只羊的自动化屠宰线、500吨库容的排酸冷库及低温分割车间。青岛波尔旺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只,生产羊肉产品10 000吨,其中深加工产品200吨,加工牛羊血4 000吨/年。山东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大量经营进口冷冻分割羊肉,年进口量达5 000~6 000吨,另外还生产大炖羊肉、辣椒油羊肉汤、真空包装烧羊腿等深加工产品。富士达食品有限公司、济南长荣畜产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冷冻羊胴体、分割带骨肉,还有羊肉卷、肉串、肉片、肉丸等初级加工品。调研显示,目前山东省的羊肉加工企业数量较大,但规模偏小,绝大多数是作坊式企业,生产规模、加工能力小,产品单一,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严重开工不足或处于停产状态,整个加工业的总体水平与羊产业生产水平严重脱节,发展滞后。
羊肉及其加工产品的构成也不合理,从调查的信息和实地调研结果看,目前山东大多数羊肉加工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如冷冻羊胴体、冷冻分割羊肉、羊肉卷、调理羊肉串、羊肉片、羊肉丸等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仅有很少企业生产羊肉熟制方便食品,如炖羊肉、红焖羊肉、方便全羊汤等产品。另一方面,对于羊肉副产物的利用率更低,象羊软骨素、羊胎盘素、羊血红素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近十年来山东养羊业发展迅速,但是对于羊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理念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的羊肉生产仍然延续传统的模式,以淘汰羊和老龄羊屠宰产肉为主,高档羔羊肉的生产处于空白状态,严重影响了羊产业的整体效益。
163羊肉安全性羊肉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的影响;二是羊肉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抗生素、瘦肉精等)对消费者心身健康的危害。同猪、牛等畜产品一样,羊同样也会感染多种人畜共患疾病(炭疽病、布鲁氏杆菌病等),如果人们食用了患病的羊肉,很容易被传染。在调研中发现: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各地畜牧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过程的防疫,以及屠宰过程中的同步检疫,从根本上杜绝问题肉品流入市场。另一方面,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严把入口关,严禁从国内外各种疫病区引进或调入种羊或商品活羊,确保从生产环节入手严把安全质量关。
羊肉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凸显出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了对羊产业监管的缺位。借团队全省产业调研的机会,我们随机从调研地区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或肉品交易市场,抽取了部分羊肉样品,集中进行了两种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两种抗生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及水分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瘦肉精和抗生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9个样品的水分含量有4个超过78%,最高的达到809%,表明山东羊肉的质量安全状况基本良好。
2山东肉羊产后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屠宰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检疫率难以保证,存在安全隐患
羊的屠宰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技术环节,对于促进羊养殖生产业和羊肉加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山东省羊的集中屠宰率相当低,特别是机械化屠宰数量更少,绝大多数是分散的作坊式屠宰。这种简单的屠宰方式虽然成本低,但是卫生条件差,因为过于分散,政府部门的监管难度大,对于肉品的同步检疫工作跟不上,安全隐患大。另一方面,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不少屠宰加工者,逃避检疫部门的监管,私屠滥宰现象较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缺位。
22羊肉加工业发展滞后,与养殖生产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山东是养羊大省,但不是羊肉加工大省,在市场上很难看到山东企业生产的羊肉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羊产业链条短,产业整体效益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据统计,目前山东仅有20家左右涉及羊肉加工的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生产能力和水平较高的企业不足10家,并且绝大多数是牛羊肉兼营,真正羊肉专业加工企业数量更少,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低[7]。
(2)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结构不合理。从价格上来看,羊肉已成为一种相对高档的畜产品,但是全省各地农贸市场销售的羊肉,几乎是清一色的热鲜肉,在肉品专卖店、超市等销售场所,则是热鲜肉和冷冻羊肉的天下,高档的排酸冷鲜分割羊肉产品鲜有销售,在山东本地优质高档羔羊肉的生产,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除少数几款方便全羊(肉)汤产品之外,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它即食方便羊肉深加工产品。
(3)地方特色羊肉产品的生产理念缺乏。重生产、轻加工的传统理念,是目前山东大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山东有10多个优良地方品种羊,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定向改良,形成了非常好的生产性能,具备优良的肉用品质。对于它们的繁殖和保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但是发展到今天仍然出现了为保种而谋求产业生存的尴尬局面,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繁殖生产与产后加工利用纳入整体的产业规划中谋划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而是发展成为各自为政的独立环节,影响了当地羊产业的持续发展。
23羊肉质量安全隐患多,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羊肉的质量安全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传统的分散放牧情况下,羊基本不喂精料,随着大规模禁牧政策的实施,规模化舍饲养殖技术的推广,特别是育肥羊的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大量补饲精料已成为加快羊的生长速度、提高出栏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使用了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有害物质。另一方面,由于饲养群体的扩大和长期圈养,羊自身的免疫抵抗力下降,如果免疫措施跟不上,过量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产生对羊肉的质量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目前政府有限的监管力量与过于分散的屠宰、大量而频繁的活体交易,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无法实现百分之百的实地检疫,出现了非常大的监管空白地带。另外,对于进入各类市场的羊肉质量监管,也存在很大的漏洞。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羊肉及其产品的安全消费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加快山东肉羊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31进一步提高肉羊养殖产业化水平,确保市场有效供给
山东是典型的农区养羊大省,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养羊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为羊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当前仍要坚持以农户散养为基础、规模化舍饲为补充的生产模式,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各种扶植力度,在良种改良培育、先进饲养技术研发推广、疫病防控、饲料生产等方面增加投资,不断完善配套管理机制,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稳定提高全省的养殖规模和整体产业化水平,确保货源充足,实现有效供给。
32加强羊肉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促进各项标准的配套和完善,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标准的顺利实施;完善羊肉及其制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标准研究的资助力度,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等级标准,从而规范羊肉市场,提高羊肉质量。进一步规范屠宰、羊肉生产及其制品的加工规程,加强加工企业的质量认证和管理工作,推进企业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实行集中屠宰同步检疫制度,依法取缔私屠滥宰,严格执行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各级检疫检验制度。
33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养殖,确保羊肉质量安全
由于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是影响羊肉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积极实施肉羊绿色健康养殖战略,引导肉羊养殖业者转变养殖观念,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具体措施包括:在全省养羊专业户和大型养羊场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提高羊养殖业的集约化水平。突出抓好品种、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和产品等五方面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饲养标准化、防疫制度化和产品规格化,促进安全优质羊肉生产,确保质量安全。针对目前大量分散养殖的现实情况,要着重抓好疫病预防工作,严格检疫制度,杜绝疫病羊畜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安全放心消费。
34加强特色羊肉产品的开发,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目前由于山东肉羊产业的主体结构仍处于过度分散的状态,导致了羊肉的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出现了产后加工业发展滞后、与养殖生产严重脱节的困局。羊肉产品的研发是突破产后加工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山东有许多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性布局,形成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具备优良的肉用品质,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借助目前羊肉市场空前火爆的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依托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及时研发推出特色地方羊肉及其加工品,形成品牌,不断培育品牌知名度,带动区域性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壮大。通过加工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繁育、养殖生产和产后加工各环节的有机结合,提高产业化经营规模和水平,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带动肉羊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5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传统产品加工技术的现代化改造
根据目前山东肉羊加工业的发展现状,紧紧围绕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羊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等环节。一方面,加大政府资助力度,组织省内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规模化加工企业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尽快突破产品和技术成果匮乏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快羊肉传统产品加工技术的现代化升级改造,在保持产品固有品质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加工技术工艺的引进,克服传统加工技术存在的产品质量安全不易控制、贮藏时间短、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质量不稳定等缺陷[8]。加大科技投入,用先进技术改造羊肉产品的传统工艺,进而实现羊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加快羊肉加工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进,王卫,郭秀兰,等.羊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11,25(11):50-54
[2]王兆单,魏益民,郭波莉,等.中国肉羊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9,40(10):21-23
[3]潘君乾.我国羊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20(3):43-46
[4]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1978-2011.
[5]周衍平,陈会英.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1, 6:21-23
[6]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1978-2010.
农机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基层农机部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个体农机专业户和农业机械化第一线,从事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从事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及各类农业机具的使用、维护与修理,以及从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农机产品的营销等工作。
2 我区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
淮阴区拥有近70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3万公顷,蔬菜面积2.3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近60万吨, 在稳定粮食增产的同时,该区以蔬菜、牛蒡、冬枣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累计实施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40万亩。 “十一五”期间,调优农业结构,基本形成了“田面平整、土壤肥沃、排灌自如、道路通畅”的开发效应,如今,淮阴区有机凌桥大米、袁集辣椒、丁集黄瓜、棉花庄西瓜、刘老庄蔬果和精品苗木、赵集粉丝品牌农产品已斐声省内外,金银花、葡萄、食用菌、香瓜、山药、冬枣、牛蒡、水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在当地小有名气。
2010年至2020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40万亩。规划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以北,淮涟、竹络坝两个国家大型灌区之内,土地总面积63.89万亩,其中耕地规划区涉及王兴、棉花庄、丁集、五里、徐溜、渔沟、吴集、西宋集、新渡、老张集、凌桥、袁集、刘老庄、古寨、三树15个乡镇、98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后,可新增高标准农田40万亩,2020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69.9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1.2%。同时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可改善灌溉面积24.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5.65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18.44万亩,新灌溉面积1.5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3440万公斤,产值约698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6359万元。①
3 农机维护专业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的内容
3.1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学校坚持“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3.2 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一线农机手
该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的各种理论知识、工艺技术进一步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学生毕业时会使用与维护下列机械:农用拖拉(下转第199页)(上接第157页)机、增氧机、秸秆打捆机、玉米收割机、田园管理机、插秧机、旋耕机、静电喷雾器、鱼塘投饲机、条饰机、水田秸秆还田机、园盘式开沟机、机动喷雾器、农用叉车、秸秆还田机、农用垃圾车、农用汽车、园林机械。逢农忙时节,培训的农机手还会主动走入田间,为村民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3 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如学校成立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将秸秆粉碎机与收割机合为一体操作,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秸杆具有良好的粉碎效果,同时合理利用秸秆打捆机,把秸秆捆用作沼气原料,可用于秸秆发电,以及人造板材的制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充分发挥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的特性,合理开发秸秆的价值,并且在农田作业中,秸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破解秸秆焚烧难题,为实现低碳、环保、绿色农村做了贡献,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再如: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围绕蔬菜、花卉等作物的设施栽培,推广应用温湿度控制、电动卷帘、气肥增施、田园管理等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由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向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工厂型发展;机械化畜牧养殖技术,围绕猪、鸡、牛、羊等养殖业开展机械化养殖设施、机械化饲草加工等方面的示范推广应用。
4 农业现代化对农机维护专业的影响
4.1 影响专业建设方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对区内的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的调查,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是发展我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是现代科技的载体,它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保养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要求,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操作与维修技能,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农机维护专业确定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2 影响专业教学内容
一是影响教学进度安排,我区许多农业受生长周期与季节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安排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收割机的教学,只有在收获的季节,才能结合生产实际,将成本与利润、驾驶与维修、劳动量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中有所掌握、领悟,比平时课堂上讲授、看视频,效果要好得多。二是影响教学内容,如:插秧机的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水稻都采用种植技术,不需要插秧这一过程,教插秧机的使用,也是纸上谈兵,学会了也无处使用,所以干脆不用教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了。
4.3 影响专业规模
关键词 渔业档案管理;作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09-02
Abstract Described the application of archives management in fisheries production,quality control of fishery products and fisheries economic operation,pointe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fisheries management,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of fisheries archives managemen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Key words fisheries archives management;role;problems;recommendations
随着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档案管理在现代渔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就档案管理在现代渔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档案管理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
1.1 档案管理在选种选育中的应用
1.1.1 引种驯化。通过广泛的天然鱼类资源调查,根据养殖目的要求有选择性地进行品种试养,确定其是否有养殖价值。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培育新品种。在调查中,要对天然鱼类各品种进行系统资料记录整理,包括鱼种名称、数量、来源地、水体水温情况、生态情况、气候条件等内容。在试养殖中,也要做好资料记录整理,包括鱼种名称、数量、来源地、水体水温情况、饲养管理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内容。
1.1.2 选育提高。在鱼类生长发育各阶段,选择优良性状个体,淘汰劣质个体,避免近亲引起的退化现象。这就需要有原品种完整的遗传系谱档案,包括个体编号、出生日期、来源、谱系、生长发育、繁殖、图片等。
1.1.3 杂交培育。选用2种不同鱼类进行杂交,利用杂交优势产生所需的新品种。在杂交遗传培育过程中,要详细做好相关性状的数据记录及资料收集保存。
1.2 档案管理在鱼料研究中的应用
渔业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鱼用饲料的研究和工厂化生产,档案管理在鱼料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1.2.1 鱼料原料品种情况调查。鱼料在养殖生产中占50%以上成本。因此,对鱼料原料品种情况的调查了解、检测分析、记录存档显得十分重要,这是确保配合鱼料生产质量的基础工作。如果没有各原料品种的基础档案,比如含水量、粗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成分的分析档案管理,就不可能研究出科学合理的鱼料配方,就无法满足鱼类生长发育的需要,甚至造成鱼料营养浪费[1-2]。
1.2.2 鱼料原料或添加剂的采购与使用。鱼料原料或添加剂生产供应方必须备有各种鱼料原料或添加剂的质量清单档案。鱼料原料或添加剂采购方在采购各种鱼料原料或添加剂时,必须向原料方索取相关质量清单,同时采样检测是否符合质量清单标注的指标,确认后方可采购,这样才能确保采购的鱼料原料或添加剂的质量与使用安全。
1.2.3 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根据各鱼类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在充分了解掌握鱼料原料成分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合理搭配而成的全营养鱼料,这一过程离不开建立或查阅相关档案。
1.3 档案管理在鱼料生产、销售与使用中的应用
每生产一批鱼料都必须建立有营养成分比例、生产日期、保质期、添加有保健药物的休药期、使用说明等档案。销售过程中必须建立有进出库时间和数量、保质期、客户名称地址等档案。使用过程中必须建立有采购日期、保质期、使用数量和效果等档案。
1.4 档案管理在鱼病防控中的应用
1.4.1 规模养鱼场备案管理。渔业管理部门应当对规模养鱼场进行备案登记管理,登记内容包括养殖场名称、地点、业主姓名、鱼类名称、养殖面积、投放鱼苗数量、产量等,并建立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备查。
1.4.2 防疫档案。渔业疫病防控机构应当建立养鱼场防疫档案,内容包括养鱼场名称、地址、鱼类名称及数量、预防药品名称、投药方法、投药日期、休药期、处方人及投药人姓名等。
1.4.3 疫病监测档案。包括流行病学资料、鱼病监测技术标准、规程、程序等相关资料。
1.4.4 疾病治疗档案。疾病治疗档案包括病鱼所在池塘编号、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报告、确诊病名,用药名称、用药量、给药方法、用药时间、休药期,治疗效果以及处方人、用药人姓名等。
1.4.5 病死鱼处理档案。包括鱼死亡时间及原因、处理方式(深埋、焚烧、煮沸、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等)、处理时间、负责人员等。
1.5 档案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档案,有利于规范管理及进行成本核算。
1.5.1 引种。建立品种、来源、规格、数量、健康情况等档案。
1.5.2 生产档案管理。养鱼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包括品种、来源、养殖数量、繁殖情况和进出场数量日期等档案。
1.5.3 投入品管理和使用档案。建立鱼料、添加剂和药物采购的来源、名称、数量、入库时间、领用名称和时间、使用对象和用量、经手人等有关情况。
1.5.4 发展养鱼户档案。包括农户姓名、所在乡村屯地址,品种名称、数量、投放鱼苗规格及日期,领用鱼料和用药情况,产量等。
1.5.5 产品销售档案。包括产品产地、业主名称、养殖时间、用药情况、产品数量、客户名称地址、销售日期人、运输车辆牌号等[3-4]。
2 档案管理在渔业产品质量监管中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管档案,有利于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及其可追溯。
2.1 生产环节质量监管档案
包括引种来源,鱼料、药品等的采购与使用,防治情况,休药期情况,销售情况;岗位责任制及责任人;技术操作规程等等。
2.2 运输环节质量监管档案
包括装载地点,运输数量,卸载地点、时间,运输车辆号牌,运输人。
2.3 加工和销售环节质量监管档案
包括来源、数量、时间、用药情况,检疫情况,加工过程记录,包装储藏记录;销售数量、时间、产品规格、客户等。
3 档案管理在渔业经济运行分析中的作用
通过信息档案留存分析,可以了解某一时期渔业发展动态、特点,从而预测某一阶段发展趋势,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生产者提供指导服务。
3.1 价格、销售信息
包括市场价格动态信息、销售动态信息等情况。
3.2 各类鱼养殖面积
包括鱼苗需求变化情况、养殖面积动态等。
3.3 各类鱼产量
包括养殖、加工生产量及同比环比,与全国或相关省比较分析情况。
3.4 产值和增加值
包括各品种的产值和增加值及同比环比,与全国或相关省比较分析情况等。
4 渔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重生产轻档案管理
不管是传统渔业生产,还是现代渔业生产,绝大多数养殖业主根本没有档案管理的概念,只注重如何扩大生产和销售。由于缺乏档案的管理,在成本效益、工作效率、开源节流等管理方面无从下手。随着我国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特别是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的不断发展,渔业生产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摆上了议事日程,但重生产轻档案管理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无论是渔业监管部门还是养殖业主,绝大多数未建立相应档案,即使建立有档案,也存在较多的缺、漏项现象,记录、整理、归档、保存不完整。由于各环节缺乏档案管理,一旦发生事件时,无档可查、无法追根溯源,严重者失信于消费者、失信于社会,最终损害自己的利益。
4.2 缺乏有效约束机制
渔业生产的档案管理仍然是以业主自愿施行为原则,加上档案管理是一项繁杂工作,需要一定有人力成本支出,由于缺乏有效约束机制,业主自然不愿开展此项工作,即便开展了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应付了事。
5 渔业档案管理的建议
5.1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加大对渔业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渔业行业重视档案管理的氛围,加强对涉及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档案管理的业务培训,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档案管理的水平。
5.2 建立监管约束机制
办理渔业相关许可、审批事项、相关证照时,必须强调相关档案的完整性,否则,不予审批;在申报和审批渔业相关项目时,将档案管理作为项目管理要求;将档案管理作为检查验收项目的重要内容。
5.3 强化服务立法
制定渔业生产各环节的档案管理技术规范;将档案管理纳入渔业相关法规规定内容。
6 参考文献
[1] 王梦娉.渔业船舶技术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4(4):86-87.
[2] 陶卫忠,张良.海域使用权档案管理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C0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