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14:52: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野生植物资源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由于野生生物资源具有生态性、多样性以及可再生性等特点,因而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首先,野生植物在维系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野生植物能够满足人们经济发展对物质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的一种,能够生产有机物质,很好地满足了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的需要,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科学研究的需要[1]。由此可见,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发展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目前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公众野生植物保护意识不强
一般而言,较珍贵的野生植物大多分布于边远地区,而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因而对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认识比较薄弱,严重缺乏保护意识。当地对野生植物的宣传保护工作落实不够到位,进一步淡化了当地居民的野生植物保护意识。野生植物属于国家公共资源,不归属于个人所有,这就导致部分人随意地砍伐和破坏,给野生植物资源造成恶劣严重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古树和稀有物种被私人开挖出售,造成了部分物种的流失和消亡。
2.2野生植物保护法规不够健全
迄今为止,云南省依旧没有一部完成且专门针对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虽然,1996年我国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但是其操作性差,并且很多条款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根本不利于保护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
2.3各部门之间配合不足
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涉及较多的部门,因而需要各部门加强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野生植物保护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配合机制,致使一些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制止,从而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
2.4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人认为,野生植物只是普通的树木和草,无需花费太多精力进行保护。云南省在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方面的学者和专家数量不多,加之部分野生植物主管部门以及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在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业务素质以及科研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培训加以改善。国家对工作人员的培养投入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备管理和保护方法上也比较落后,知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2.5环境污染影响野生植物的生存与发展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工业的三废排放以及人们对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加之人们日常对植物的乱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以及洪涝灾害等现象时常发生,这些均对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加大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强度和难度[2]。
3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的策略
3.1遵循自然规律,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
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平衡。野生植物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要想实现其数量不断扩大的目标,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从而实现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要从政策和财政投入方面加大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尤其注重对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保护。
3.2提高公众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使社会各界纷纷加入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行列
野生植物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不仅国家要加强重视,更重要的是公众也要提高认识,从而积极地参与到野生植物保护的各项工作之中。各地区要充分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制定出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机制,加强对保护区整体工作的规划和布局。
3.3加强国际间友好合作
加强国际间合作是进行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一项全新举措,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值得推广。云南省野生植物保护部门可以与世界其它国家一起制定相应的公约,然后在依据云南省情况以及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保护经验,从而有助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3.4注重宣传,促进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进程
针对公众对于野生植物保护表现出意识薄弱的现状,还可以通过宣传来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野生植物保护部门要善于采用各类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对公众进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从而达到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野生资源保护的行列之中。例如,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开展专题讲座等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积极鼓励民众自觉成立民间野生植物保护组织,使其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野生植物保护网站,依托网络媒体达到宣传的目的,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积极参与野生植物保护活动。
4结语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统筹兼顾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城市的合理开发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进一步科学的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逐渐受到重视。城市化迈入中期,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也成为我国城市设计者和自然环境保护团体及个人面临得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园林设计;植物保护;城市化
合理的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科学发展设计的蓝图之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方案,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城市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然环境的舒适度。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体统的保护,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1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及植物保护的现状
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兼顾,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协调和统一。而关于城市园林风景及园林植物保护现状的分析对我国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借鉴已有的成功且科学的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及植物保护的优秀成果,充分吸收经验及教训。为更加方便的了解和获悉我国当下的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现状,文章就我国目前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作以下介绍。
1.1城市园林风景设计现状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目前所处的这一特殊段位,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等特点日益显著。加上之前对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的不重视,导致我国出现了一大片的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有些城市的这一问题甚至愈演愈烈。因此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园林风景设计问题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2我国目前园林植物保护现状
目前由于部分城市在其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规划意识不足,不重视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等现实问题。政府官员为了在短期获得最大的工绩,只是一味的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完成经济指标。而忽略了动植物的保护,严重损坏了我国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部分城市及郊区气温差变大,城市降水量剧增或骤减等局部气候盛行。这些局部气候的变化,对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也严重的影响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固城市园林植物保护越来越重要,成为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甚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2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保护的重要性
园林风景是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必须贯彻落实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夯实和深化;更是统筹兼顾的重要实践。它能够进一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它能够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生物链的紧密关系;它能够提高人们居住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及植物保护的合理、科学、正确设计极其紧迫。
3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化中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我国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应该更加注重动植物的搭配,动植物种群结构等的合理性;众所周知,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条件。正确的、科学的设计关于本地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案;关于一个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的计划案式对本地区建设的初步规划,也是完成本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南性文件。更加关注园林植物成活率,预防病虫害等问题;更加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水土,光照,降水,温差等自然条件。在整合各个方面的可能因素及条件的基础上,做出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的设计方案,并落实到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中去。
3.1采取并整理当地的自然因素
每个不同的区域环境都有属于它自己独有的自然环境。它包括该地区的气候及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如气温及温差;降水量及降水的月份分布甚至是时间分布;光照,温差大小及其变化等自然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要切实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整理好当地自然因素及条件的详细的文献资料供后期整合、参考、利用。如果当地政府能够引导当地居民合理利用所拥有的自然资源,那么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都是一笔巨额财产,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当地政府应该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保障当地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采集所需资金。为后期的资源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
3.2方案投入到实践中去检验
该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方案应该得到当地居民,相关专家等个人和团体的认可,然后在本城市的决策会议中得到通过。再逐步有序投入到伟大的实践中去。在实践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然后逐步推入,深化,巩固,夯实。在实践过程中务必做好园林植物成活率的记录、整理、分析。并能够及时调整完善实践方案。在实践中找到一条适合本城市科学的发展道路。当地政府在引导当地居民实践时,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指出错误,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勇敢的承认错误,而不是为了领导的面子坚持把错误的方案进行到底。生活在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任何公民任何时候都应该本着主人的身份积极投身到当地的城市建设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3.3妥善处理园林植物种群机构的关系
妥善处理园林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尤其要把握好一些相克的植物之间的关系。一旦把两种甚至多种相克的植物或种群放到同一区域一起种植,就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结果。但是两种或是更多种存在相生关系的植物种植到同一区域,他们也能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因此外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中要权衡植物种群及结构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遵循植物种群及结构之间的共生、循环、竞争原则。注意植物种群及结构的合理搭配,生物除草等问题。最终做到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城市园林风景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中植物种群的关系:构建稳定,有序,安全的生态体统,促进本城市的和谐发展。
4结束语
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方案,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城市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然环境的舒适度。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体统的保护,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吴文翠,张成.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J].现代园艺,2017,(2):111.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引言]:野生植物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生态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大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效益角度来说,野生植物资源观赏、药用、食用以及原材料利用价值较高,是花卉、药品、食物、化工、建材及纺织等产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做好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问题分析
1.1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不强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种类较多,分布范围较大,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当地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对珍稀的野生植物缺乏正确的认识,保护意识不强[1]。而对林区工作者而言,也很少将野生植物宣传保护工作做到位,从而更加淡化了林区群众的野生植物保护意识。野生植物为国家公共资源,不属于个人,而有人为了一己私利,随意砍伐野生植物,为野生植物资源带来巨大破坏,导致一些珍贵的物种出现了流失与消亡。
1.2管理机构不健全
因为在思想上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认识到不到位,造成管理机构不健全,未安排足够的人员。而机构与人员业务素质也有待提升,很难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种类较多,鉴别难度大,易于携带,从而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与学习力度,提升人员素质与能力,满足野生植物保护工作需要。
1.3经费投入不足
相比于野生动物,人们对野生植物关注度不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也没有尽快购置必须的设备,工作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导致野生植物保护与监测技术落后,管理效果不理想。
2、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2.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为增强群众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应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宣传范围,提高认识。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中,要合理运用各种方法,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参与进来,让更多人关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例如:要采用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等方法,切实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同时鼓励群众成立民间野生植物保护组织,通过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发挥应有作用。此外,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野生植物保护网站,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提升宣传效果,让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2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要建立健全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机构,增强野生植物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的意识,提升在野生植物保护上的业务素质,并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宏观调配机制进行优化,确保野生植物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避免由于过度消耗资源造成出现新的濒危物种。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上,应采取可持续的方式,重点保护好珍惜野生植物的基因,在自然保护区中划出重点保护区域,实行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此外,还要大力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人工的方式栽培珍稀野生植物,加快人工繁育的速度,如人参、三七、天麻、黄连等,确保种群数量逐步扩大。
2.3增加经费投入
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而言,涉及范围大、事务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提升保护工作成效,要加大对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力度。对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保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针对现阶段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资金不足的情况,各级政府要加快公共财政结构的调整,投入更多的经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并通过对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工作效率。面对着野生植物资源不足与社会需求猛增的矛盾,以及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人工培育工作,从而有效缓解野生植物资源种群的生存压力。同时还要加大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力度,发挥出科学技术的作用,确保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得到提升,真正解决野生植物资源锐减的问题。
2.4 改善野生植物生存环境
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中,要禁止各种破坏行为,任何人不得擅自上山采挖野生林木树桩,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采伐、火烧等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感染。此外,还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发现病虫害以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蔓延[2]。同时要谨慎对待外来物种的入侵与引种,一般情况下,自然保护区不能引入外地植物物种。要逐步改善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禁止以任何方式破囊吧植物的生存环境,尽快建立起繁育基地,并做好迁地保护等工作。
3、结语
总之,对于当前群众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各部门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为真正提升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成效,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进来。此外,还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认识,从而确保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体系;探索与实践;分析
1 目前危害城市园林植物的因素
1.1 过度的污染严重危害了城市园林植物
很多人都会认为植物可以有效的化解污染,事实上植物的确可以有效的化解污染物,并有效的净化空气,但是就算是机器也有一个自己的最高值,超出了底线,机器和植物都会被反噬。而目前人类的污染是无限制的,所以当植物转化污染达到一种底线、一种饱和状态的时候,园林植物就会被污染物侵害,直至枯萎、死亡。所以人类的污染是目前危害城市园林植物的最大因素之一。
1.2 城市土壤问题带来的危害
首先在城市园林中如果园林建立之前土地并不是农田或者湿地等土地,而是仅仅就是城市土地,那么对于园林植物的危害就很大。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土壤都仅仅是薄薄的一层,而土壤对于植物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过薄、过差的土壤根本无法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所以很多园林植物都因土壤问题导致死亡。其次目前很多城市的土壤也都会遭受了大量的污染,例如地下污水上涌渗透到土壤中,或者人为的垃圾埋藏在土壤中。而城市建设也对突然产生影响,地下管线、地铁等地下空间严重挤压了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
1.3 冬天以盐化雪,导致植物中毒
在北方城市冬季为了达到快速除雪的目的,很多城市都会选择往公路撒盐来进行化雪,而盐会随着雪水流入到植物的土壤中,或者从下水管道直接渗入到绿地中。很多植物正是由于受到盐水的毒害,最终导致死亡。
1.4 温度问题产生的危害
目前很多城市的植物都会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改变而患病,“破腹病”就是目前各大城市中最常见的植物病,“破腹病”的产生严重威胁着植物的生长,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快速死亡,其中杨树就是非常容易得此病的树种。“破腹病”就是由于外界温差过大而产生的,是典型的环境问题引起的危害。其次干旱也是危害城市园林植物保护的一种环境问题,干旱会导致树木内部水分大量挥发,树木的温度逐渐升高,其抗虫性能逐渐减弱,而虫害就会逐渐增多,导致树木的死亡,而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大片树木成群死亡。
2 构建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体系的实践探索
2.1 首先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身为城市中的居民要深刻的意识城市园林植物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何种意义,我们要看到城市园林植物对于人本身、以及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只有所有人先树立了正确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会更加注意保护园林植物,自觉的减少污染。对于园林植物以及城市环境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2.2 其次从源头抓起,做好园林工程
城市有关部门必须针对正在建设以及将要建设的园林工程进行有效的督促和审核,要坚决避免粗制滥造的园林工程出现在城市之中。所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相关的建筑单位都在看到园林工程在建设中的重要性。
2.3 做好园林后续的养护工作
园林工程的施工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如果想要园林植物可以良好的生长就需要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植物在栽种之后,只有后续细心的养护,才能让园林植物可以健康的生长,由此大大降低园林植物的死亡率
2.4 做好病虫害防疫工作
除了环境、土壤以外,能导致园林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病虫害,并且病虫害都具有传染性和大面积性,所以必须要做好园林的病虫害工作,以防范为主,治疗为辅,坚决让病虫害远离园林植物。
2.5 降低污染,保护环境
污染不仅对环境会产生损害,对植物同样也会。所以城市中的所有居民都应该看到污染对环境、对人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要从小事做起,做到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要将城市当作自己的家,要将城市园林植物当作自家植物一样爱护。
除了普通人制造的污染以外,工厂是制造污染的主要因素。所以政府应尽量使用调控手段,督促工厂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有效的降低污染,政府要加大工厂排放污染管理的力度,针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必须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3 结语
城市园林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环境,并且可以给城市居民带来新鲜的视觉效果,所以说我们必须要采取各种手段来有效的保护城市园林植物,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也是为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城市居民都要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从自己做起,逐渐的改变城市环境,让城市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药资源保护;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野生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得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与日俱增,野生中药资源面临巨大压力。一些中药材如甘草、麻黄、银柴胡、肉苁蓉、雪莲、红景天、冬虫夏草、川贝母等由于过度采挖或掠夺式开发,资源量逐年萎缩,已开始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及制药企业的生产。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才能保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野生中药资源的开发现状
据统计,传统中医所用药材达13 000种之多,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约为11 146种,其中野生种类约占80%。随着对中药材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药材资源尤其是地道药材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168种,占42%还多,其中稀有种38种,渐危种84种、濒危种46种。如何拯救濒危的药用植物,更有效地保护现有中药资源,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1.1 野生中药资源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随着对中药材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药材资源尤其是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剧增,仅出口十年间就翻了三番,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据统计,中草药的对外贸易已发展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类达400~500种,其中低加工、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材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这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出口也为资源的枯竭埋下了隐患。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中药资源认识不足和经济利益的趋使,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采收,加之违反自然规律的不适当垦殖和其他一些原因,使一些药用植物丧生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据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中甘草、光果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影响到60多个药材品种的医疗用药。八角莲、杜仲、见血封喉、野山人参、黑节草、小勾儿茶、凹叶厚朴等30多种药材因野生资源量稀少,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而无法提供商品或只能提供少量商品。以野生甘草为例,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野生资源蕴藏量为200万t,而目前不到35万t;许多地方野生甘草的覆盖度从90%以上降到零星分布。对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许多中医药专家已经开始了对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据初步统计,几十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种;在46种常用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有天麻、黄芪、明党参、北沙参等13种植物经过系统的研究,已具有了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但即使有成熟的栽培技术,如果不对野生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随着物种的分布区域和面积的继续缩小,种质资源的大量流失将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有可能出现象当归等一些有长期栽培历史的药材一样,难以找到野生资源。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栽培植物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保护好野生物种,则不能根本解决药用植物的濒危问题。
1.2 野生药材资源濒危的原因
造成野生药材资源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少数物种本身的一些特殊原因之外,主要是人为因素。
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但是,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过度的开发必然导致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濒危灭绝。
二是在资源开发中,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野生中药材资源乱采滥猎状况严重,致使一些品种出现衰退甚至濒临灭绝。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比较热门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大量出口,造成了对野生中药材资源新的更大的破坏,如甘草、草麻黄、红豆杉、冬虫夏草、肉苁蓉等等。
三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以及城市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从而威胁到药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
四是全民药用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意识不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往往是先破坏后保护,这也是致使有经济价值的药用资源短缺,甚至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
1.3 濒危等级划分的三大误区
保护等级是以物种受威胁的情况为基础,同时兼顾人类对其保护的目标。长期以来,药用植物一直没有特定的濒危和保护等级划分标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均将收载的药用植物分为濒危种、渐危种和稀有种三类。在国务院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将保护等级分为三级,一级:濒临绝灭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二级: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三级: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因而,药用动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独立的体系,在认识方面也存在亟待澄清的三大误区。
1.3.1 濒危等级不等于保护等级
濒危等级是对现有环境下一个物种绝灭的危险性评估,评估绝灭危险性的目的是对分类单元绝灭的可能性做出定量的估计。而保护等级划分是评估保护行动优先权的问题。因此,评估绝灭危险和确定保护行动优先权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过程。绝灭危险的评估一般在优先权确定之前,而评估保护行动优先权除了考虑绝灭危险,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其他许多相关的因素,例如:经费开支、开展保护行动的人员、受威胁物种保护的法律框架或一些物种相对于其他物种的生态的、系统发生的、历史的及文化的优先考虑。
1.3.2 地区性濒危不等于全球性濒危
在地区或国家水平上使用濒危等级划分时,必须认识到对于一个特定的分类单元,其全球性的受威胁等级不一定与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等级一致。这里存在一个地理尺度的问题,在全球被定为无危的一个分类单元,在某个特定区域,由于其数量很少或正在衰退,或许仅仅因为它们处于全球分布区的边缘,而可能被划为极危;反之,根据数量和分布区存在全球性衰退的资料被划分到易危的分类单元,可能因其在特定地区种群数稳定而被定为无危。因此,地区或国家特有的分类单元在任何地区或国家的标准应用上都需要进行全球评估,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
1.3.3 栽培品种不能代替野生品种
由于药用植物有较为悠久的栽培历史,加之国家对中药材栽培基地建设的重视,因此,对有大面积栽培的药用植物,强调濒危植物的保护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这里存在一个对濒危物种概念的认识问题。在世界自然保护盟(iucn)红色名录中明确提出物种濒危等级标准只适用于在自然范围以内的野生种群和由良性引种而产生的种群。因此,在药用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的划分时,应该只以野生种群的数据为依据,不能因为该物种有大量的栽培种群而降低其濒危和保护的等级。相反,有大量栽培面积的物种,其野生资源的保护应该更有优先权。其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首先,从种质方面考虑,栽培种群不具备野生种群所蕴涵的诸多优良特性,如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害等等。其次,栽培种群并不能全面有效的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栽培人参与野山参价格的天壤之别极好的说明了在中药材特别是名贵药材的保护上,栽培品的多少有时并不能减轻野生资源的压力。再则,具有成熟栽培技术的药用植物种类有限。目前,我国可以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仅有492种,而其中只有13种具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
2 加强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是大势所趋
2.1 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野生中药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加强保护。
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和潜在价值,目前所知的药用价值只是其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对药用资源过度利用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将会对全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许若干年后人类所遭遇的某一疾病正需要依赖这些物种来治疗,而它们却已经灭绝了。因此,保护野生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是包括中医药界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
2.2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传统医药——主要是传统中医药使用野生动植物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1997年6月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第10次成员国大会上,英国和美国分别提出关于传统医药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文件,对东方医药进行全面的评价。主要的观点和意见是:传统医药利用大量濒危物种是导致犀牛、虎等野生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它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地球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承认人工繁殖和栽培野生药用动植物的作用,但认为其对缓解野生资源面临的压力效果较小;大量传统医药进入国际贸易反过来加剧了对资源的压力;提出限制传统医药的使用和贸易,要求加强国家立法和执法等措施,对传统医药利用野生动植物进行检查和管理等。由此可见,传统医药利用野生生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问题正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敏感问题。
3 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应以利用为主;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资源应以保护为主。如何正确处理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矛盾的客观现实,也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1 管理部门不协调
野生动植物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农业部和林业总局,中药材生产经营和使用主管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由于保护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的相互矛盾和不协调,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没有形成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的统一机制,从而造成了国家颁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在实施中难以贯彻执行。
3.2 相关法律法规有矛盾
中药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法难依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一方面符合国家药品生产经营法规;另一方面却又违反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有的法规相互冲突或已不适应当前形势,有的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必然使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无所适从。
3.3 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不一致
中药出口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以杜仲为例, 1986年以来,有关杜仲的开发性研究获得了许多专利,国外的需求也很大,人们看到杜仲潜在的经济效益后,开始大面积种植。但1997年,我国为保护杜仲,对其出口实施濒危管理并征收高额费用,湖南等地的农民就开始挖了杜仲当柴烧。这种资源的破坏与国内外出口环境的恶化有很大的关系。
4 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国内外贸易活动的增多,经营活动与法规以及法规与法规之间不相一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面对中药行业普遍存在的濒危药材资源短缺问题,只有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整体需求出发,通过国家政策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在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中药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1 正确对待国际社会的批评和意见
我国中医药记载和曾经使用过被视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如犀牛角和虎骨等,招致了国际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各种批评,乃至抨击。这和中医药界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之间缺乏沟通、未能有效的宣传自己有关。对于中医药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系,我们的态度是:我们加入和遵守《国际濒危贸易公约》,我们现有的12 000多种中草药中,有80%以上系以植物原料为基础制作而成,并且常用的种类均有栽培品种,仅有一小部分中成药含有动物药成分。在利用及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已成为我国传统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已经成为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客观评价珍稀濒危中药材的疗效
由于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局限以及目前条件的限制,部分珍稀濒危中药材缺乏必要的科学研究,对前人记载的功效不能进行客观评价。因此,我们应通过科学研究正确区分哪些是传统中医药中的精华,哪些是确有疗效、应当加以开发;哪些是因受眼前利益驱动,或悖谬误传,将会对未来的用药基础构成威胁的。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能切实遵循“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才能为濒危物种替代物的研究提供客观标准。
4.3 加强科研,为保护立法和强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立法,健全相关的法制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急待开展以下的科研工作。
4.3.1 本底资料的调查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的调查濒危中药材的种类、数量,分析种群区系的分布特点(包括广布种与濒危种),绘制地理分布图,了解当前保护现状等,这是濒危程度评价的前提。
4.3.2 珍稀濒危程度的量化标准
评价标准除充分考虑动植物分类学特点外,还应考虑药用价值对物种、族群的影响,应从分布特点、野生资源量、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开发利用、药典收载等方面细化量化标准。评价时需特别注意影响因素间的权重系数、交互作用。据此标准划分濒危程度、确定保护等级和主管机构、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及奖惩办法等。
4.3.3 中药材致濒原因的研究
要对濒危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必须查明中药材致濒因子。如查明濒危物种的种群动态、繁育系统、极端环境压力下的抗逆性、人为干扰对物种的影响等,从而可以揭示濒危中药材生活史薄弱环节,区分致濒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原因,为物种保育、人工栽培或驯养提供科学依据。
4.4 加强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科技支撑
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应对中药企业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药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在基本掌握我国药用资源底数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资源监测网络。同时,加强科研工作,重点研究和掌握重要药用野生植物物种的遗传育种、人工繁殖、养殖和栖息地条件改善等技术,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如野麝“活捕取香”在理论上完全有可能,在实践上也很有可能做到在不伤害野麝生存的基础上获取麝香,国家应大力支持类似的科研项目。
4.5 成立野生中药资源管理委员会
成立行业委员会是加强濒危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目前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际情况,成立药用濒危动植物种养委员会,起到协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发挥服务、协调、指导、监督的作用,促进药用濒危资源种、养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我国的药用濒危资源。
4.6 严格管理药用濒危资源的生产经营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濒危动植物管理的有关法规和国际公约规定,对濒危动植物的经营要严格管理,有效控制,实行许可证管理。由国家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指定专业中药经营机构实行限量收购、定向使用、专业经营和规范化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含药材专业市场)不准收购经营濒危动植物药材。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专营管理。
关键词:公园;植物保护;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公园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市民观赏、休息的主要场所,事提高城市生活品味的重要系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中的人们,日益渴望回归大自然,于是公园便成为了城市的一片“绿洲”。公园之所以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植物景观,这些植物景观不但能够使人们身心愉悦,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除尘杀菌、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的功能。而这些植物景观,是由一株株、一丛丛的绿色植物而构成的,因此,加强对公园绿色植物的保护,对于提高公园植物景观的审美水平,维护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就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城市公园植物保护管理的难点
1、公园植物种类配置不科学
公园植物种类配置不科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精熟、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在公园进行整体设计时,忽略了植物生长的一些特性以及两种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从而造成公园植物种类不科学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公园植物的生长。比如某一公园,在槐树与苹果树的旁边,种植了一些核桃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核桃树能够抑制周边植物的生长,这将会导致槐树与苹果树生长缓慢。再比如有些公园将喜欢干燥的植物种植在了比较湿润的环境中;将喜欢光照的植物种植在了阴凉的环境中等等,这些不科学的配搭不但容易引发植物的病虫害,而且还增加了公园的管理成本,为公园带来了一定损失。
2、对外来物种的重视程度不够
外来物种是指某个物种并非当地固有,而是在苗木调运、植物引种的过程中,将这一物种带到了某一特定区域。目前,有很多公园的工作人员都存在对外来物种不够重视的情况,这很容易导致公园在苗木调运、引种的过程中,将一些有害生物引入到了公园之中,不但导致公园的植被大面积受灾,一旦这些有害生物大面积扩散,还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的植物被破坏。这是由于当某一种有害生物到达一个新的地区之后,当地往往缺乏克制其生长的技术,而且在短时间内也找到不克制这一物种的天敌,当这种生物大面积扩散之后,当地的生态平衡将会被打破,严重的会形成生态灾难,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1935年,我国引进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本来将其定位为观赏性植物,引种之后,却逸生成恶杂草,根系发达,拥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与周围植物争夺阳光与养料,导致周围植物死亡,严重威胁到了生物的多样性发展。
3、公园植保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
目前,城市公园的植保人员多数是临时工,其流动性非常大,而这些植保人员普遍缺乏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不懂得如何在栽培与养护的过程中对不同种类的植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当病虫害发生时,也不注意观察其发生的时间,不能够把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别是在农药使用方面,多数凭借的是经验,不能够科学、合理的选择农药种类,而且喷洒的手法也比较落后,这不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资源也构成了浪费。
4、检疫意识淡薄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针对城市公园植物引进的检疫制度还不健全。按照我国城市公园每年种植、引入植物的数量来看,现有的植物检疫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但是目前人们的植物检疫意识非常淡薄,对植物检疫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够,而且城市内各公园之间、各城市公园之间、园林绿化公司之间的苗木调运比较随意,而且缺乏必要的检疫环节,在调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将一些病虫害从一个地区带到了另一个地区,其后果非常严重。
二、加强城市公园植物保护管理的对策
1、合理配置城市公园内的植物种类
我们在对城市公园植物种类进行设计时,必须要统筹规划、权衡利弊,对每一种植物的特性进行认真分析。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如此才能够在保证植物的观赏价值的同时,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使每一种类的植物都能够健康成长。比如有些城市公园主要是依靠翠柏、龙柏以及桧柏等树木,这些柏类树木虽然是比较优良的树种,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些柏类树木同时也是苹果锈病、梨锈病的转主寄主。所以公园规划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种植间距控制在0.5m,这样有利于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2、提高对对外来物种的认识程度
外来物种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不但能够破坏生态平衡,还能够对地当的经济带来一定损失,因此,公园植保人员必须要提高对外来物种的认识程度。公园管理层必须要给予外来物种更多的认识,可以利用宣传栏、公园网站等媒介提高公园工作人员对外来物种的认识程度。当公园需要进行苗木调运,或者是引入新品种植物时,必须要上报给主管部门,并且经过专业的检疫机构审核完毕,确定该物种可种植之后,才能够在公园内部进行栽培,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侵害。
3、加强公园植保队伍的素质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加强公园植保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提高公园植物保护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绿化事业发展,维护城市生态平衡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城市公园可以招聘高素质的植保人员进入植保队伍,从而为公园的植保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二是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以增加植保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检疫相关知识、病虫害的防治、农药的选择与使用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等等。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将培训成果与植保人员的工资待遇挂钩,从而提高植保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到公园进行现场指导,为植保人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4、提高检疫意识
检疫是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公园的一项重要手段,公园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工作中去。一是城市公园可以成立相应的检疫机构,负责对调运与引入的植物进行检疫,对检疫的植物拥有一票否决权,即:如果发现引入植物有病虫害的嫌疑,有权对该批次的苗木进行罚没与销毁。二是要健全检疫制度,要规定凡是没有经过检疫机构检疫的苗木,绝对不允许栽植,对于擅自栽植的人员必须要进行严肃处理。
5、信息网络的建立和连接
公园一直与市园林科研所、市绿化指导站、新区环保局等单位保持良好联系,这对于植保信息的及时沟通非常重要。公园应该注重自身植保信息网络的建立,实现植保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病虫测报与病虫害区域无缝衔接管理等;并重视和外部植保网络的连接,互通有无,交流技术,拓展视野。这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善加利用。
结束语:
总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开始注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到公园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城市公园的绿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公园的服务水平是否到位,同时还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巨大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从城市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难点所,并且有针对性的寻找解决对策,如此才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个令人赏心悦目、宁静祥和的游憩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战胜.浅谈园林植物造景[J].现代农业,2010(05).
[2]黄冲,高利.植保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农业,2009.
关键词林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浙江松阳
中图分类号 S75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03-01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林木育种中必不可少的繁殖材料,是森林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松阳县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有一定基础,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了全面了解松阳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根据省林业厅的部署和有关要求,自2006年9月开始,进行了全县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并对其中20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重点原生树种的数量、分布、保存原因及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提出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对策,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自然概况
松阳县地处浙西南,是浙江省九大林业重点县之一,北纬28°14′~28°37′,东经119°10′~119°42′,与丽水、云和、遂昌、龙泉和武义相邻,总面积1 401km2。地形属丘陵山地,境内1 000m以上高峰225座,最高峰箬寮岘海拔1 502.3m。岩石以凝灰岩、花岗岩、片麻岩和火山岩为主,黄壤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17.7℃,1月均温5.3℃。绝对最低温 -9.7℃,绝对最高温40.1℃,10℃以上年积温6 024℃。雨量充沛,年平均水量1 532mm,年相对湿度79%。自然条件优越,林木种质资源丰富。
2松阳县原生林木种质资源
通过野外调查,对松阳县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统计,共有原生树种84科262属648种,对其中20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重点原生树种的数量、分布、保存原因进行研究(见表1)。根据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统计[1],松阳县20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重点原生树种中占此名录的野生植物有2科4属5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3属4种,被子植物1科1属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榧树、长叶榧、白豆杉和长序榆4种。
3松阳县原生林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可作船舶用材的有榧树、亮叶水青冈、米槠等;可作高级家具及工艺雕刻用材的有闽楠、红楠、南方红豆杉等;可作建筑用材的有长序榆、南方铁杉、小叶青冈等;可作乐器的有白豆杉、浙江红山茶等;可作工艺用材的有长叶榧、闽楠、百日青等。可作园景树的有浙江楠、红楠、乐东拟单性木兰、台湾冬青等;可作庭荫树的有白豆杉、红楠、细柄蕈树等;榧树为著名干果和重要木本油料;南方红豆杉(种子出油率达69%)种子香脆可口,可作高级食用油;长叶榧的种子可食用并榨油。
4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对策与建议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部门应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大力宣传,明确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目的、意义,使种质资源的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依据《森林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禁伐优良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对滥砍盗伐林木的破坏分子依法及时给予行政处罚。对肇事者依法惩处,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繁育技术研究,加大良种选育、引进、推广力度,找出扩大种群的最佳方法,加快新品种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保证林木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5参考文献
[1] 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植物杂志,1999(5):3-11.
[2] 胡绍庆,丁炳扬,陈征海,等.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J]生物多样性2002,1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