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健康教育策略

健康教育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9 09:42: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健康教育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健康教育策略

篇(1)

自行设计问卷,经健康教育和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共同确认的结核病核心调查信息后修改完善。调查员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科室的青年业务医师人员组成,经统一培训后,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肺结核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肺结核病的典型症状、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时间,肺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政府对结核病可疑症状提供的免费检查项目、正规治疗肺结核病需要的时间等10道题构成。

统计分析运用知晓率来统计计算,经过对所有问卷进行质量控制,获得有效问卷299份,对城乡中小学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问卷干预前、后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对肺结核及结核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进行教育、学习、宣传等干预手段后,知晓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从干预前的86.25%,上升到干预后的92.74%,说明干预工作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从整体答卷卷面分析,学生对肺结核病的认知程度和认识态度、关注度的不同,造成知晓率的不同,本次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对肺结核病知晓率总体水平较高,但还存在城乡、年龄、人群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本次调查和《石河子地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调查结果[1]基本一致。从对“肺结核传染源的认识”这道题,干预前知晓率为76.25%,干预后为88.29%,说明学生对肺结核传染源的认识不到位,这在如何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控制疫情这几大措施方面难度加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程度之间在接受知识方面有差异;因此,加强对肺结核知识常见的传播方式中核心信息的传播,不管是大众人群还是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传播来源应该更广泛,避免造成学生对重点知识信息缺漏现象;又如肺结核治疗疗程中“正规治疗肺结核病时间”这道题,干预前知晓率在62.20%,干预后是79.26%;说明部分学生在认识治疗疾病的时间上仍存在盲点,对病人而言治疗是强化性的,而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少,没有感性认识,说明学生在防治肺结核病知识方面的了解仍不广泛。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前结核病控制规划要求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既要重视抓好治疗,更要搞好预防,只有加强预防工作,才能减少治疗的压力,有效防治结核病[2]。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问题;原因;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初中生的成长还是以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升学就业等问题为主,而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当前初中生问题日益增多,这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初中课程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

在中考的指挥棒之下,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殷切期待下,人们看重的仍然是升学,还是把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尤其是在考试时,总是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学生的嘲笑,老师、家长的责备。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当在考试中真的失败时,立刻会心情沮丧,情绪低落,在短时期内学生不能恢复,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成长。

(2)初中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不足。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在中考的形势之下,父母和老师对学生都有着较高的期望,这就导致他们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对学生的消极评价较多,给予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和鼓励较少。因此,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平时就很少得到教师的关注,家长对他们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对他们都是采取“放羊”式的教育方式。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渺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3)初中生比较敏感,脆弱、孤独,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而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总是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善。因此,很多初中生不愿意与太多的人交往,导致他们形成了自闭的心态,总有一种孤独感。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4)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比较严重。

“逆反心理”时期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出。顶撞老师,忤逆父母的事件屡屡出现,有时候甚至还有失控越轨的事件发生,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造成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学校、甚至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现今的教育中,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是一个现实问题。虽然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们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还是缺乏必要的措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被专门设置为一项课程。

(2)教师任是没能真正意义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虽然新课改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也开始设置心理咨询室,但是有些教师仍然受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仍然是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对于一些学困生有看法。初中阶段属于一个极为敏感的时期,因此此类学生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挖苦时,就丧失了自尊心,出现了心理障碍。

(3)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在现代家庭教育当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对孩子不是过分干预,就是放任自流。家长关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以及衣食住行等等。对于孩子的思想行为及心理发展基本上从不在意,家长和子女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代沟,孩子内心封闭,甚至有些孩子走向坠落的深渊。此外,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

三、进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学校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学校是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交往最密集的场所,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灵活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各种力量,全面渗透、全方位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校领导和各科任教师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日程上来。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服室等;德育教学、课外活动等各项管理都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及文化氛围,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自身形象。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聘请相关心理教育专家为教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具有为教育事业、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巨大贡献的师德师风。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重视和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宣传,只有对初中生进行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及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初中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第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2《]心理健康教育》黄希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篇(3)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

首先,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具体的卫生保健知识,使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树立了“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这就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促使他们主动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首先,通过安全和礼仪品格等健康教育活动课向幼儿传播健康知识。笔者认为,在幼儿园开设幼儿安全和礼仪品格教育活动课,是幼儿学习和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由此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对小、中、大、学前班的幼儿进行安全和礼仪品格教育。如:小班的活动“不跟陌生人走”“礼仪三字经”“礼貌用语”;中班的活动“不离开大人和集体”“礼仪三字经”“学会倾听”;大班的活动“一日三餐有学问”“我不怕困难”;学前班的活动“认识我的身体”“火灾发生了怎么办”等等,还可以适时组织幼儿进行安全防火、防震演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积累健康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态度,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学会自我保护,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个性品格的养成,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其次,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领域之中。如:在绘画和看图书时,提醒幼儿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距离;通过语言活动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说话礼貌、注意倾听、清楚表达;通过艺术活动抒发幼儿内心的情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三、在生活中让幼儿养成健康行为

首先,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养成健康行为。一是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如: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礼仪小天使”活动,在早晨入园时让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天使”站在幼儿园门口引领小朋友们问老师好;在晚上离园时让“礼仪小天使”引领小朋友们说老师再见、小朋友再见等等。二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要安安静静、细嚼慢咽;午睡时睡姿为右侧卧或仰卧等等。三是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如:大班的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学前班的孩子要自己叠被子等等。另外,我们还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等环节,培养幼儿热情、勇敢、自信、自我保护等一些健康行为。

篇(4)

1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

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就是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在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就推行各种政策,并不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现在很多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摸底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根本就不了解。

1.2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管理体制来进行支撑。然而很多职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体制,做事松散,很多时候都是遇到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1.3人才的缺失

这基本是每一个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都存在的问题。职校不仅仅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同时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人才的缺少使得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够很好地进行下去,也使得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因此,职校生表现出了很多的心理问题。

2解决职校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

2.1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

由于很多职校都是寄宿制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远大于他们在家中的时间。因此,学生在学校中的日常生活都应该受到学校的管理。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排查,并建立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当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时,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如果发现有迹象就应该及早地进行预防。同时学校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心理问题筛选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使得管理可以尽早地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干预,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学校中的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多走近学生,去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那些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学生的日常生活要特别注意,以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的发生。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所在并做到防范于未然。

2.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

对于职校来说,主要有六种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第一种是教研组模式。这种模式是比较早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将心理教师与政治(或其他科目)教师的身份合二为一。这种模式有着严重的缺陷,就是负责管理的人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无法对这项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兼职的教师因为注重本专业的发展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第二种模式是教科研室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借助教科研的力量展开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种模式是德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地贴近学生生活与班主任工作,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第四种是班主任模式。这种模式没有设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而班主任则因为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所以无法很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种是独立模式。这种模式需要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室),可以使得心理健康课程规范化。但是却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降至课程和教学层面。最后一种是全面渗透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虽然主要模式有这六种,而且其中各有优缺点,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模式都适合学校。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模式进行结合,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效率。

2.3加强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直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一个大问题。但是心理咨询却是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该重视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学校应该配备1~2名心理咨询师来主持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同时学校应该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提供大力的支持。

篇(5)

关键词: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策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501-02

前言

在骨外科手术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体质原因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等,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护理人员处理不当便会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护理意识,强化护理策略,加强对患者与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与护理人员配合融洽,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身心愉悦。

1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1家属操作不当:由于骨外科手术患者行动不便,在手术完成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家属在陪床的同时往往因为满足患者的透气需求而擅自调节患者姿势、挪动患者,导致石膏脱落、变形等,给患者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1.2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秉持为患者负责的态度,没有及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且对患者态度恶劣。由于技能操作不熟练,导致打错针、配错药等失误,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医疗纠纷,也使医院的声誉蒙尘。

1.3医院制度不完善:医院的制度不完善,造成护理人员与各部门的配合存在嫌隙,不利于患者问题的处理。同时,很多医院依旧沿袭旧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医院新机制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医院的发展步伐。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思想上,尚且不成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便有必要了解学生基本心理特征,然而根据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引导,进一步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然而,现状下,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便有必要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有效强化策略。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1认识程度不够:现状下,存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盲区。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在两者搞混淆的情况下,便难以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大弱化[1]。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未能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角度出发,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从而难以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1.2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现状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重点课程是语文、数学及英语。虽然大部分学校能够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而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学生的思想、品行,但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针存在很大偏差。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课时上存在不足,同时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这样就大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难以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提供条件。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是需要教师具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方面较为薄弱,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整体不高,这样便很难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策略探讨

2.1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想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强化,有必要及时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2]。对于教师来说,需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出发,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为营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制定有效方案。比如:一些小学生为了获得家长或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希望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针对这一心理问题,教师便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习的态度得到有效端正。同时,需改变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及发展。

2.2合理设置课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少不了相应课程的支持。为此,便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并充分挖掘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理想的风筝》一课中,便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主人翁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同学们知道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吗?”教师通过问题的精心设置,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刘老师对生活保持的积极乐观心态。通过上述教育,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正面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不会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

2.3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结合上述分析认识到现状下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针对教师进行心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实践学习,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以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例如: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并在活动中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通过观摩、听课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需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以互相交流经验的方式共同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而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2.4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为纠正学生负面心理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可以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师需留心观察,了解学生基本心理问题,进一步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消除。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鼓励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此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拥有心理倾诉对象,从而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证。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合理设置课程,挖掘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小学整体教学工作的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程永生 朱希梅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

篇(7)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学生承受着更重心理压力,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必会造成种种心理障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1.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学生自身身心健康

新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发展内在要求,那就是心理健康的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从小享受着温室效应,大部分的挫折和困难都是由父母来排除,加之社会上形形的诱惑和影响,极易造成学生心理出现扭曲现象。如果学生在学校以及社会中遇到挫折,就会出现心理矛盾、冲突,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市场经济激化着各行各业的竞争,而要应对竞争就必须引进综合型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经过有关权威机构的调查发现,我国学生具有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据了学生总数40%左右。如果学生时代就具有心理问题,试想如何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发挥潜能。只有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全面完善与发展人格。

3.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随着教育体制的转型,教育的整体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是受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源

总体来看,学生出现心理不健康有如下几个根源。

1.学业的影响

许多学生从懂事开始就在认真学习,可谓下足了功夫想遍了办法,尤其是一些比较呆板的学生从不思考自己学习的策略、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片面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棒都能磨成针”,经过长时间的下苦工,但是成绩依然较差,必然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打击之后,这类学生彻底绝望而丧失生活的信心,转变成为了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2.教育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从降生那天开始,就是家中的宝贝疙瘩,一直在温室中长大。一旦走进学校开始独立之后,棘手的事情接踵而来,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搞不好师生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关系,多次被环境击溃之后丧失信心。比如,2005年一位学生12岁考上了名牌大学,当时轰动全国。但是在2009年却主动退学回家,不是学业的因素,而是不能够适应环境,连最起码的穿衣叠被、洗脸刷牙都不会,必将被社会的环境淘汰。

3.人格特征的影响

2011年12月,某高校一名大一学生因为撒谎请假被班主任批评教育之后,跳楼自杀。这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热议。事实上,像这种从小受到家长保护而出现心理缺陷学生较多。

如今生活优越了,加之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一出生就被家长全方位地保护起来,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过度包办,加之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干涉过多,让学生失去了自由与天性,逐渐在自我接纳、认知需要、成就需要以及个人道德等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缺陷,加之学生大多是未成年的人,在遇到挫折时极难控制心理上的冲动,有一些还会对身边人产生敌视心态。

通过调查发现,如今一些学生对成就上要求比较低,性情粗野暴躁,动不动就会对身边的人动怒,而且还喜欢开别人玩笑来显示自己。从调查中分析发现,有15%的学生嫉妒心极强,看到别人成功就认为自己失败了;有14.5%的学生具有自卑心态,总认为自己比其他所有的人都差。而且还有一些学生喜欢讽刺挖苦,取笑别人缺陷换取自己的满足等现象,这些人的心理都不健康,需要心理教育来引导。

4.生活习惯不健康

有些学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酗酒、吸烟以及没有节制的暴饮暴食,还有看黄色录像、不参与有益文体活动等等,这些不健康的习惯不仅仅可能诱发一些思想病以及急性疾病,还会影响到学生大脑思维能力;经过长期的积累之后,也可能会诱发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较多,几乎全国各地都存在。比如,新闻曾经就报道过,一些学生为了上网找父母要钱,在父母没有满足他们要求情况下拔刀刺向父母。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策略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学生心理健康已经被各种因素多影响,不健康的心理存在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引导和改正学生心理健康。

1.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型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首先要从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入手。通过一些渠道让家长进行再教育。比如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摒弃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科学教育方法;只有让家长明白了子女与父母在家庭中的关系,营造出和谐民主家庭氛围,杜绝出现溺爱型与专制型的教育方式,科学的指导子女树立正确人生观。在教育方式上有这么一个例子:外国的孩子摔倒了,家长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进而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性格;而我国且是不同,家长着急的扶起孩子,查看是否摔伤。